陶瓷怎么画
陶瓷物体大多都以主体物出现在画面当中,能否成功地表现主体物,也是画面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大多数陶器、瓷器从色相上看分为固有色与光原色两类。
首先我们准备好绘画工具,铅笔,橡皮,彩铅。
第一步我们先画出瓷器的大体轮廓,一个净瓶的模子,上面窄下面宽。成一种净瓶状。然后我们再从上面画上第一个图案。
然后我们接着再瓶子周边画上一些零碎的图案。
然后我们再从上面画第二个主要的图案蝴蝶状的纹路。
然后我们再从周围画上一些杂草状的纹路以便装饰一下。
最后我们再画上第三个图案荷叶状的图案,最后涂上颜色,这样就画好了。
辨别贴花瓷要注意的几点:
一、其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 二、质量不好的产品还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部份陶瓷颜料所至。 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五、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在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
陶瓷贴花,是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亦称“移花”。是现代陶瓷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技法。分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等。
手绘陶瓷,是指徒手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陶瓷。
陶瓷分为贴花和手绘2种,贴花的属于批量生产的,成本和价格都很低。
而手绘陶瓷是艺术家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
具有独特性。艺术价值也很高。是收藏和送礼的很好选择。
1、揉泥
这一工序可以使泥土更加紧致,里面含的气泡较少,多余塑型有很大帮助。如果不这么做,在烧制时容易裂开
2、做坯
景德镇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以供后期印坯时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
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型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4、利坯
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
5、荡里釉
圆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与玻璃有着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釉一般以石英、长石、黏土等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方法。
里釉(器物内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荡釉法,外釉我们采用浸釉法。
6、画坯
荡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
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配方,则是每个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
混水:
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和染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7、施外釉
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时,杯子的底足还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师傅对坯体、釉料以及瓷器的预期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
8、挖底足
瓷坯外部施釉后,在釉面自然干燥后,就可以进入挖底足的工序了。由于我们制作的是釉足的器物,在挖底足时需要留出底足最外圈的坯,且必须保持外圈的基本一致,这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功底
9、写底款、施底釉
10、装釉足
釉足,初始状态是在陶轮上手工制出的小圆泥饼。干燥后再次在陶轮上旋削出相应的造型,与每一个杯子一一对应。
11、满窑、烧窑
将制好的瓷胚均匀摆放在窖里,需要合理摆放,方便烟道流走,否则会影响烧制
12、开窑
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最后,还需要对烧制出窑的瓷器进行检验和底足的打磨。
手绘作品相对于复制品,更为生动,艺术表现力更强,色彩变化大,且更厚重。
当然这也是一种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通俗来说,就是可能会很值钱。
1,先是画上自己想要的图案,写字、画画,随喜好。
2,画错也不要紧,刚开始上色的时候,陶瓷都是光滑的,可以用纸巾擦干净。
3,画好后就不要再去碰它,拿的时候避开有图案的地方。
4,将画好的器皿放进烤箱里,调至230度左右,20分钟,然后拿出来放置冷却1小时。
5,这个时候再用水冲已经冲不掉。
6,除了杯子、碟子、还可以在装洗浴产品的包装上作画,独特创意。
手绘陶瓷和贴纸陶瓷区分的方法:
一、用放大镜(一般眼睛也很容易分别)看画面的花纹,如果有类似布匹上的网状纹,则是贴花的。
二、手绘的不存在完全一样的,我们可以拿两个一样的杯子对比下,如果画面完全一致则是贴花。
三、青花的釉下的贴花很难区别,手绘的由于着力不同,颜色会深浅不一致,贴花的则很难做到,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拓展:
手绘陶瓷就是指徒手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陶瓷。
陶瓷分为贴花和手绘2种,贴花的属于批量生产的,成本和价格都很低。而手绘陶瓷是艺术家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具有独特性。艺术价值也很高。是收藏和送礼的很好选择。
贴花陶瓷是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
亦称“移花”。是现代陶瓷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技法。分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等。
一、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二、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五、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六、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七、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八、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九、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谢谢
一、制作工艺不同
贴花来瓷器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手绘徒手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陶瓷。
二、作品优势不同
贴花有在贴花纸上只印出花纹轮廓线,移印后再进行人工填色的;也有一次性贴上线条色彩的,称带水贴花。手绘对画作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瓷器上作画,并不顺畅,画起来常常要耗费很多的时间
三、作品特点不同
贴花瓷器陶瓷油墨的遮盖力强,透明度差,所以目前还不能运用三原色原理进行印刷,网点印刷方式采用非叠印的并排专用彩色墨网点印刷。手绘瓷器手绘作品都是形态、知造型各不相同的孤品,收藏价值极高;即使是人物也是形态各异。
贴花瓷器:
手绘瓷器:
扩展资料:
瓷器分类:
按年代分:古代和现代,古代指新中国以前,古代瓷器分明清瓷器和老窑瓷器,老窑指元代以前的瓷器
按成熟度分:商周至魏晋时期不成熟的瓷器称原始
按影响度分:大窑瓷器和小窑瓷器,也就相当现在的名牌和杂牌
按工艺分:除常见的瓷器外还有反瓷,即不上釉的瓷器,玲珑瓷,瓷胎上打孔,用釉子填满,烧出来有透明的点,脱胎瓷,以釉子为主,胎骨很薄,台湾有工艺师可以做到无骨,即没有胎
按窑口分:影响力最大的主要有磁州窑、景德镇窑、越窑,其它名窑有哥窑、汝窑、邢窑、定窑、龙泉窑、官窑、柴窑(只有传说无实物)、耀州窑、建窑、吉州窑、长沙窑、邛窑、德化窑等
按级别分:官窑(为皇帝烧制瓷器)、民窑
按品种分:青花、粉彩、珐琅彩、浅绛彩、斗彩、五彩、釉下彩、单色釉,还有瓷母(同一瓷器中包含前边许多种类)
手绘陶瓷顾名思义就是在陶瓷白胚上面画上花纹,然后经过中温烧成的,手绘陶瓷是艺术家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具有独特性。艺术价值也很高。
而烤花陶瓷就是在陶瓷白胚上面贴上早已经用机器印制好的一层花纸,然后刷上一层油质品,再经过800多度的中温烧制。我空间里全部都是烤花陶瓷。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