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瓷器的烧制温度一般是多少

顺心的音响
受伤的小猫咪
2023-03-19 04:42:41

瓷器的烧制温度一般是多少?

最佳答案
专一的枕头
丰富的云朵
2025-08-21 03:46:37

在1000-12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

1、黑陶是在焙烧时,前期采用氧化焰,烧窑快结束时用浓烟薰翳(这时火焰是还原焰),经短时间渗透,便呈现黑色。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有的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体薄如蛋壳。白陶是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胎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2、在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出土了独具特色的印纹硬陶,此后,人们还创烧了表面施釉的陶器,称釉陶。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胎呈灰色,胎质坚硬,器表带有灰色透明青釉,烧成温度达1200℃的釉陶。其物理性能已接近瓷器,原料为高岭土,吸水率很低,火候1200℃,叩之有金属声。因此称这种釉陶为原始青瓷。另一种是胎呈红色,表面施绿、黄、黄褐色的低温釉,釉料中有铅作助熔剂,因之称铅釉陶器。在西汉晚期已经出现。唐三彩便是低温釉陶。

3、先用60-70℃的温度烘干,然后预热到600℃,再用1200-1300℃的高温加热,最后降温。烧制碗碟时,将高岭土、钾长石、钠石等粉碎,搅拌成面团状,用机器按碗碟形状压成坯,一批碗碟最快6个小时烧制完成,厚一些的则需10多个小时。

扩展资料

制作顺序:

从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烧四方面加以介绍。

1、配泥

配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清除杂质,另一方面是把产地来源不同,成型和煅烧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制作者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烧成温度范围的、能和釉及煅烧温度相呼应的熟土。有时为了加强泥质在高温煅烧情况下的支承力,使坯体不致下塌而适当渗些砂子。有时为了追求陶土烧成后的色泽而加入一些着色原料成为"色胎"。 陶土和瓷土的化学成分基本是相同的,由于风化和再风化的原因,改变了它们的物理性能,使之出现了陶土具有较大的粘性和可塑性,瓷土具有脆性及高温状态下玻化程度较大的区别。

2、成型

拉坯的准备工作是揉泥:就是把泥团放在车面的圆心部位,辘轳转动后,用手腕和手指的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使其进一步排除里面的气泡,使泥更"熟"。

3、施釉

施釉方法:浸釉、涂釉和喷釉。浸釉是把整件坯体浸于稀稠合适的釉药之中,让其自然吸附至一定的厚度。涂釉是用毛笔蘸了釉药后涂于坯体上,用笔的侧锋涂擦也会出现特殊的效果。喷釉是用喷雾器把釉药喷于坯体。

4、煅烧

煅烧则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烧制陶器  制作顺序

参考资料:新华网--景德镇瓷器,一半用黄冈窑烧制

最新回答
机灵的野狼
动人的硬币
2025-08-21 03:46:37

陶瓷烧结主要分为预热阶段(常温~300。C),氧化分解阶段(300~950。C),高温阶段(950。C ~最高烧成温度),高火保温阶段,冷却阶段。由于影响陶瓷烧成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同的烧成制度,通过窑炉的设备来控制窑内各部分气体压力呈一定分布,来保证温度制度和气氛制度。

2、低温快烧的作用和条件?

答:(1)低温快烧的作用:节约能源和成本,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提高窑炉和窑具的使用寿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2)低温快烧的条件:坯釉的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均小,坯料热膨胀系数小,随温度的变化接近线性关系。希望坯料的导热性能好,希望坯料中含少量晶型转变的成分,快烧的釉料要求化学活性强;减少坯体入窑水分,提高坯体入窑温度;控制坯体厚度、形状和大小;选用温差小和保温良好的窑炉;选用抗热震性好的窑具。

和谐的水池
激昂的蓝天
2025-08-21 03:46:37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过时的手链
等待的绿茶
2025-08-21 03:46:37
 这是在烧制瓷器时窑内温度变化过程。谢谢

 1、低温阶段:排除干燥过程中不能排粗去的自由水,提高坯体强度。

2、氧化分解阶段:主要是让坯釉料中的一些分解物能充分分解,气体能排解。

3、高温阶段:包括氧化保温阶段、强还原期、弱还原期三个阶段,其中强氧化保温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使得坯釉料里的一些分解物能够充分的分解,使得气体能充分的排出。

4、高温保温阶段主要作用:缩小窑内温差,使得产品的坯釉料反应时间充分完全,是的釉面更加平整、光亮,使整个产品性能趋于稳定。

5、冷却阶段:正压还原气氛。 负压 氧化气氛。

鲤鱼荔枝
唠叨的钢铁侠
2025-08-21 03:46:37

原理:

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按一定热工制度加热陶瓷坯体,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使坯体在高温的特定条件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最终成为体积固定并具有特定性能的陶瓷制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扩展资料:

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

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详细的分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分类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奋斗的裙子
耍酷的棒球
2025-08-21 03:46:37
陶瓷的制作,是人民对土与火的认识和运用。人民在长期制作陶瓷的实践中发现,选择不同的粘土,施以不同的火温,便可以烧制出来与陶器有着本质区别的陶器。土和火,是陶器制作的俩大条件 。含高岭土,长石,石英成分的瓷土,是瓷器生产的内部根据,火温则是瓷器生产的外部成因。

陶瓷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产过程:选取和处理原料,制坯,干燥,对各种形状的坯胎进行装饰,上釉,最后由人窑烧制,每个过程又有若干环节。

单薄的战斗机
成就的万宝路
2025-08-21 03:46:37
烧结温度是由陶瓷制品的成分决定的,温度的高低决定了陶瓷制品烧成时的能耗,烧结温度越高,则能耗越高;而烧结温度范围则可以决定陶瓷制品烧成时的条件是否苛刻,要求高。一般是要求烧结温度范围越宽越好,利于操作,利于提高产量。一般陶瓷的生产都希望烧结温度低点,烧结温度范围宽些,这样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产量。

体贴的海燕
高贵的时光
2025-08-21 03:46:37
窑炉的烧成制是根据坯釉料的组成和性质、坯体的形状、大小和厚薄,以及窑炉结构、装窑方法、燃料种类等因素确定的。日用瓷窑炉的烧成制度主要包括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这三个制度之间互相影响,密切关联。温度和气氛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求而确定,压力制度则是保证温度制度和气氛制度实现的条件,这三个制度通过合理的燃烧操作(控制入炉的燃料量、煤层厚薄或风油配比等)以及排烟量、冷热风量、烧成时间和装窑方式等参数的合理配合来实现的。影响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气氛,压力制度旨在保证合理烧成制度的实现。温度制度包括升温速度、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长短以及冷却速度快慢等参数。烧成制度对颜色釉瓷来说更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掌握合理的烧成气氛,能使颜色釉呈色更为优良,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