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多少陶瓷厂
河南省有建陶生产企业58家,各类陶瓷砖(瓦)生产线108条,日产能249.73万m(不含发泡陶瓷)。
其中:大板线4条,日产能7.1万平方米;中板线11条,日产能27.5万平方米;瓷片产线33条,日产能92.6万平方米;抛光砖线5条,日产能18.7万平方米;抛釉砖(含通体大理石瓷砖)线18条,日产能53.8万平方米;外墙砖线6条,日产能9.6万平方米;仿古砖(含木纹砖)线7条,日产能12.5万平方米;
地脚线生产线3条,日产能7.8万平方米;地铺石线3条,日产能4万平方米;小地砖线2条,日产能4万平方米;色砖线3条,日产能7.1万平方米;广场砖线2条,日产能2.5万平方米;马赛克线1条,日产能0.25万平方米;腰线生产线1条,日产能0.08万平方米;劈开砖线2条,日产能0.6万平方米;釉面砖线1条,日产能1.1万平方米;透水砖线1条,日产能0.5万平方米;
发泡陶瓷线2条,日产能160立方米。
西瓦生产企业2家(含1家兼产瓷砖企业),生产线3条,日产能22万片。
河南省 陶瓷厂家和主打品牌汇总
1、企业名称:安阳日日升陶瓷有限公司
主打品牌:日日升、伦德宝
产品:中板、抛光砖、通体大理石瓷砖
2、企业名称:安阳新顺成陶瓷有限公司
主打品牌:帝艺陶、卡迪利
产品:瓷片、通体大理石瓷砖
3、企业名称:安阳新南亚陶瓷有限公司
主打品牌:威斯康、莱德宝
产品:瓷片
4、企业名称:安阳日日顺陶瓷有限公司
主打品牌:美万家、恋尚家
产品:瓷片、抛光砖
说起我国的古代艺术文化,可谓是绚烂多彩,闻名中外,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古代艺术数不胜数,堪称中华艺术魁宝。直到现在,不少地方依然在延续和继承着这些艺术,将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永远流传下去。说起我国的瓷器艺术,国人都倍感骄傲,也是我国古代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位于河南禹州市有一座以瓷器而闻名的古镇,名叫神垕古镇,被称为“中国钧瓷之都”。从唐朝开始,神垕主要以烧制花瓷和钧瓷为主,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神垕的钧瓷烧制水平已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准,堪称最经典的瓷器,甚至还被皇宫定为“宫廷御用品”。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钧瓷由民窑向官窑转变,最终被列“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在古代,这里共有七十多座窑,如果同时烧制瓷器,烟火遮天蔽日非常好壮观。喜欢瓷器的人以及做瓷器商贸的商客往来于此,络绎不绝,所以瓷器的出售使神垕古镇日进斗金。明清时期,钧瓷的生产规模达到了鼎盛,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窑系,是中国主要的瓷器生产地区。
改革开放后,神垕古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以钧瓷作为古镇的主要宣传对象,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以传统瓷器艺术为代表的特色旅游景区,使中国的钧瓷文化一直传承下去。除绚烂的钧瓷文化之外,古镇还有一些古代传说,使这座文化艺术古镇增添了神秘色彩。相传有汉高帝曾狩猎于附近的大刘山的事件;有汉将邓瑜率军大败敌军的传奇故事;还有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曾驻扎于此的故事等等。
而千百年来的历史变更也为这座古镇留下了众多历史见证者,古镇内居民建筑、寺庙和祠堂共有40多座。在这些古建筑中的主要街道被称为神垕老街,是穿梭于古镇各处的主要通道,修建于清朝时期,总长度为4公里。在上百年的时间里,老街早已与古镇中的各种建筑文化融为一体,有很深的历史厚重感。
古镇内的主要景点有钧窑、伯灵翁庙、花戏楼、神垕古寨等等。如果你想感受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艺术魅力,这里必然是一个不能错过的好地方。河南以瓷器闻名的古镇,有“中国瓷器之都”之美誉,有上千年历史。不知你对神垕古镇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区留下足迹。
广东佛山、潮州、河北唐山、山东淄博、河南长葛是我国的五大陶瓷产区,各个产区所产陶瓷因质量上乘而驰名海内外,然而不同产区所产陶瓷各具特色,品种更是不胜枚举。
广东佛山
佛山是千年的南国陶都,这里汇聚了近千家建筑卫生陶瓷及相关企业,建筑陶瓷年产量超过1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年产过1300万件。佛山经过20年来的发展,不仅成为中国建筑陶瓷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和营销物流中心,也是我国最大的陶瓷机械、窑炉设备、色釉料制造中心,以及围绕陶瓷产业而形成的科研、技术、人才、融资、信息、传媒等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中国最大、世界关注的陶瓷产区。
广东潮州
大约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州先民就已经能够制作颇为精美的印花刻纹硬软质陶器;商周时期就已经能够制作潮州釉陶;到了唐代,已经能够生产可与越窑媲美的青瓷;到了北宋,潮州陶瓷生产已相当兴盛,规模列广东首位,潮城四郊均有烧制外销瓷的窑场,大量精美的潮州宋瓷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巴基斯坦、阿曼、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国家。
钧窑,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汝瓷在中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第一批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技术上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
汝州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隋文帝开皇初置临汝为伊州,炀帝大业初始改为汝州《汝州之名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