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瓷片收藏乐趣多 贵精不贵多是真的吗

无语的嚓茶
含糊的故事
2023-03-19 02:09:38

瓷片收藏乐趣多 贵精不贵多是真的吗?

最佳答案
现实的胡萝卜
繁荣的宝马
2025-08-19 21:11:21

瓷器,无疑是近年来在收藏市场升值较快的品种之一。但是自从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拍出亿元天价之后,各个时期的瓷器价格就出现了飙升。

在瓷器收藏中,最大的风险就是花了钱,而买到的却是赝品。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

从目前的收藏市场来看,从瓷片类别上进行收集,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关注瓷片的釉色,专收一些高古名釉瓷片,如唐越窑、宋汝、官、钧、定窑瓷片以及龙泉、耀州窑瓷片等。另外一种是收藏以明清民间青花绘画研究为主,由于这些瓷片价格较低,特别是在江浙地带的山区,随便挖挖,就能看到不少瓷片,因此这个群体是越来越大。第三类则是专门收藏元、明、清景德镇御窑瓷片,上至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下至清代官窑残片,尤其重视有官窑底款的瓷片收藏。由于现在官窑整器的价格比较高,因此即使是残片,价格也不便宜。

除了按照瓷片的类型,按照瓷片的图案进行收藏,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古陶瓷上的纹饰或图案,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都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和风格。以瓷器装饰常用的龙纹为例,各个时代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除了是瓷器鉴定的参考因素,也是当时的历史时尚、民族信仰、民间风俗以及美学、美术方面的珍贵资料,因此收藏有完整纹饰或图案的瓷片,价值相对也较高。

在收藏瓷片的时候,要牢记“贵精不贵多”,拥有太多的普通瓷片无异于垃圾,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唯利是图者制作伪瓷片出售,利用人们“破瓷片还会有假吗”的心理,使许多警惕性不高的收藏者上当受骗。同时,不要过高期待古瓷片的价值升值。一般来说,古瓷片除了一些特别稀有的品种,其他的是不可能具备升值空间的。

最新回答
害怕的诺言
兴奋的冬瓜
2025-08-19 21:11:21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早在公元三、四世纪时,今浙江东部宁绍地区以绍光、上虞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早期越窑青瓷体系,五代、北宋初期又以余姚为中心,再度形成一个以烧制所谓秘色瓷的越窑体系。除越窑而外同时烧制青瓷的还有婺窑与瓯窑。北宽阔时节的龙泉窑受三窑的影响,烧制与三窑相似特征的瓷器。南宋以后,龙泉窑为应会南宋宫廷、官家的需索,也生产一种以施粘稠的石灰碱釉为特征的似官或仿官瓷器,在南宋中期以后终于形成了有龙泉自身特点与风格的梅子青、粉青釉龙泉青瓷。

在南宋晚期,龙泉青瓷有很大的发展,除在今龙泉月月县境内有众多的烧瓷窑场,并旁及邻境的庆元、遂昌、云和等县,终于形成一个新的青瓷窑系,江西吉安的永和窑和福建泉州碗窑乡窑也烧龙泉风格的青瓷。这种趋势入元以后持续不衰,在今浙江南部的瓯江两岸就已发现一百五十处元代窑址,烧制龙泉窑风格青瓷窑场范围更为扩大,今福建省境内各窑也盛烧龙泉青瓷。

龙泉青窑系的迅速发展,除了龙泉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入金以后,北方瓷业衰落,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南宋政府又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防金银外流,“命有司止以绢布、锦绮、瓷器之属博易”(《宋史·食货志》)。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受欢迎的商品,这情况到了元代仍有盛无衰。在国内,龙泉青瓷也和景德镇的青白瓷一样,它的商品市场也扩及到宋占领区的北缘。近年发现陕南与四川的青白瓷与龙泉青瓷的窖藏就是很好的证据。

宋人世窑诸窑系中,龙泉青瓷的兴起是最晚的,但由于有海外市场的支持,终于迅速发展成一个窑场众多的庞大瓷窑系。

1·龙泉窑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龙泉县境不仅有蕴藏丰富的制瓷原料,而且山区丘陵都盛产松柴可作烧瓷的燃料。窑址炉多溪流山坡建筑,制瓷原料的加工依赖水碓利用。成品输出也便于利用水运。据浙江省文管会的调查,在龙泉境内发现的青瓷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梧桐口、小白岸、道泰、山头窑、松溪、安福口、安仁口、笔架山、项户、安福、碗圈山、马坳、大方、岑脚、周墙、大棋、下村、黄金坑、武溪等二十三处,其中以大窑和金村两地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南宋时期大窑附近的窑址由北宋时期二十三处发展到四十八处,窑场数量成倍的增长。

从窑址遗存的早期标本可以看出,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是龙泉窑的极盛期,元代在烧大件器物的技术上有突破,明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工匠有的迁往江西等地,另行建窑,仍烧龙泉釉瓷器。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带康熙五十一年铭文的龙泉窑标本,这可以做为龙泉窑的下限资料,此后看不到清代龙泉窑的产品,传世器所见,都是景德镇的仿烧品,文献里也有景德镇仿烧龙泉釉釉为配方的记录。

龙泉窑烧瓷有七、八百年的悠久历史。早期产品以习见的日用品如盘、碗、壶等为主,盆、钵、罐也少量烧制,造型制做工整,底部修理平滑,器物比较普遍地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波浪、云纹、蕉叶、团花和婴戏等纹饰;在大窑、金村、王湖、安福等窑址中这类标本都很丰富。早期产品在器形、装饰与釉色各方面与越窑、温州窑、婺窑有相似的特征。龙泉窑在南宋中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器物造型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阔而矮。具有稳重感。早期的器物仍继续生产,并出现了炉、瓶、盆、渣斗、塑像等器物,器皿造型很多,每种器物有多种式样,炉有鼎炉、葱管足炉、八卦炉、四足炉、奁式炉等等,瓶有胆式瓶、鹅颈瓶、龙纹瓶、虎纹瓶、带盖瓶等等;釉晶透明如镜,装饰以刻花为主,篦纹逐渐减少,碗口多花口五出,花口下碗壁多凸起五条直线,碗内刻云纹的较多,有的碗分为五等分划线,内划“S”形纹饰,划饰简练快速;碗心印阴文“河滨遗范”或“金玉满堂”,四字也比较多。一种浅式平底小碟,碟时心刻一条鱼尾变卷的游鱼。这类浅碟里心还有刻荷花纹的,无论造型与纹饰均与陕西耀州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耀州窑这类刻花碟出于北宋中期层,北宋未期浮雕莲瓣纹开始流行,在盘、碗的外部以及瓶上饰以浮雕莲瓣纹的较多,龙泉窑不少窑址里也遗留有大量的标本。

龙泉窑瓷器,其造型、花纹虽可与其他瓷窑标本比较,参考断代,但若考虑到龙泉窑兴起较晚,在其未能进入远地广大市场与其他先进瓷窑争胜之前,同样的造型、花纹其实际生产时间可能要比其他瓷窑为晚,至于宫廷、官府烧造成的“官样”瓷器,流行于民间与民窑大量烧造的时间,可能还要更晚一些。

龙泉窑的兴盛期可能开始于南宋中期,至于通常作为龙泉青瓷的代表作品,成为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的粉青釉、梅子青釉器和烧制成功,则可能始于南宋晚期。窑址遗存的大量瓷片,接其胎色可分为自胎和黑胎两类,而以自胎为主,约占总数十分之九以上。黑胎青瓷可能即是仿南宋官窑的产品,息胎青瓷则是代表龙泉窑系特点的龙泉青瓷。这一时期器物造型更加多种多样,有各类盆、碟、盘、碗、盏、壶、渣斗等到日用品,也有文房用文具水盂、水注、笔筒、笔架、棋子、还有鸟盏与佛前供器的各式香炉以及八仙塑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出现了不少模仿古代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器物,仿铜器的有鬲、觚、觯、投壶等器,仿玉器的有踪。表明龙泉青瓷工艺上的成就已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爱重。

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我国烧造青瓷的历史十分久远,浙江地区烧造青瓷的历史遗迹可以追溯到战国、春秋,从原始青瓷到龙泉青瓷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岁月,传统之悠久罕有伦比,历代烧制青瓷的匠师也都十分重视发挥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晋人形容瓯窑青瓷为“缥瓷”,唐人称越窑釉质“如玉似冰”,釉色为“千峰翠色”、“秘色”。但是成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楠峰的则宋代窑工创造的龙泉青瓷,它是巧的人工制造的青玉,宋代龙泉青瓷每一个碎片,至今仍令我们为它的美感所倾倒。

龙泉青瓷的烧造工艺

为了对龙泉青瓷的烧造工艺进行科学的总结,1959年,中央轻工业部和浙江省轻工业厅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央轻工业部硅酸盐研究所、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美术学院以及龙泉瓷厂等单位对历代龙泉青瓷的原料、烧制工艺、呈色机理、造型装饰作了专题研究,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壹伍贰,伍陆,贰捌,陆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他们收集了五代至明各历史时期中较有代表性的青瓷标本,作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研究。他们研究了龙泉地区的原料,胎釉的化学组成,釉层厚度,烧成温度,气氛性质以及显微结构等等因素对釉色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可大致归纳如下:

1.龙泉地区瓷土原料,有一部公属于瓷石类,它们含有大量石英和一定理的高岭石,绢云母等矿物,另有一部分则属于原生硬质粘土类,其中亦含有大量石英。而高岭石的含量则较前一类为多。用这些瓷土烧制成的瓷胎,其主要矿物组成是石英、绢云母和高岭石等等。因此,龙泉青瓷属于石英—高岭—云母质瓷器,与江西景德镇瓷器是同一种类型的。该地区的紫金土系由石英、长石、含铁云母以及其他含铁矿物所组成。紫金土的含量一般为3—5%,高者可达成15%左右。主要用于配制釉色或胎色较深的制品,如梅子青釉、豆青釉以及黑胎青瓷等。石灰(石灰石)是釉的主要助熔剂,根据文献记载以及向老工人调查得来的传统工艺材料、传统釉料是以石灰与砻糖制甩“乌釉”掺入釉内,制成的石灰碱釉。

  2.古代龙泉青釉大体上可分成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面三刀大类。前者见于五代和北宋,后者内陆于南宋和元、明。

3.石灰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比较小,即在高温下易于流釉,因此这类釉一般都显得比较薄。就显微结构而言,这类釉主要由玻璃相所组成,而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则很少。因此釉层显得相当透明,釉面光泽亦比较强,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比较大,即在高温下不元气流釉。这样,釉层就可以施得厚一些,使器物的外观显得比较饱满。南宋的陶瓷工匠们还通过控制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使这类釉的外观获得一种柔和淡雅,有如青玉一样的艺术效果,这就是著名的龙泉窑粉青釉。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粉青釉的釉层中还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使其在外观上获得一种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别有风格的艺术效果。南宋时期发明的石灰碱釉对青瓷说来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巨大进步。

4.南宋时期,龙泉窑还生产一种其色调可以与翡翠篦美的梅子青釉。通过试验得知,梅子青釉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要高,故釉的玻化程度也比粉青釉高。梅子青釉的釉层略带透明,釉面光泽亦较强。从工艺观点而言,梅子青釉的形成原因除了烧成温度较高以外,还需较强的还原气氛和比粉青釉更厚的釉层。

5.上述粉青和梅子青釉,其所配的胎基本上都是白胎。从近年来大量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看来,龙泉窑除了生产这种白胎青瓷外,还生产一种黑胎青瓷。从出土器物的数量看来,白胎青瓷的产量占主要地位。在发掘时还发现,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混杂地堆积在一个层次里,没有单独的层位,这表达式明这二种类型的瓷器是在同一窑中兼烧的。黑胎青瓷的胎色跟烧成温度有关。烧成温度较高,胎呈深灰,烧成温度较底,胎的颜色也相应变淡。釉的色调和光泽也和烧成温度与气氛密切有关。温度较高的釉呈棕黑色玻璃状,温度较低,釉色也变浅,光泽亦减弱,呈半木光或木光。这种黑胎青瓷,无论在造型、釉色、纹片以及底足的切削形式等方面都和南宋官窑相似,从外观上看,这二类瓷很难分辨。

6.胎的色讯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古代龙泉青瓷一般都要在胎的配方中掺加一定量的紫金土,其目的就在于降低胎的白度,使胎色在白中略带些灰的成分,甚至成为灰黑色,这样便可使釉色深沉,而不致过于显露。不同类型的釉色所要求匹配的胎色也不一样。如粉青釉要求胎白中带灰,梅子青釉要求胎的白度高一些,或白中略带灰,而黑胎青瓷则要示灰到灰黑色胎。

7.南宋和元、明时代胎釉配方中钾、钠含量很高,无法用现在见到的当地原料配成,这个问题可能由于古代所用瓷石的风化程度较浅,因而含钾较高之故,古代采用“木叶”来烧炼釉灰,也会在釉中引入一部分钾。所谓“木叶”,可能是一种钾含量较高的植物枝叶。

8.古代龙泉青瓷的烧成温度大约在1180—1230℃之间,梅子青则在1250—1280℃之间。胎质都不太致密,介于生烧与微生烧之间。利用还原比值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古代青瓷在烧成时气氛的平均性质。上品的粉青釉的还原比值约为2——3,即要求强弱适中的还原焰,梅子青釉的还原比值约在10以上,即要求强还原焰,黑胎青瓷的还原比值约0.4左右,即要求弱还原焰。

任性的朋友
美丽的唇彩
2025-08-19 21:11:21
在辽宁抚顺有个老顽童, 他叫王振海,艺名“王老邪” ,因为他从读书时就不走寻常路,别人用碎了的瓷器到他手里就能重新变得完好,他是一名锔瓷匠人,人称 “天下第一锔” 。

▲ 江湖人称“王老邪”

有句话叫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说的就是锔瓷,这门手艺把打碎了的瓷器,用锔钉像订书机一样把瓷片钉起来。

王老邪的这门手艺是隔代单传,就是爷爷传孙子,不传儿子,他是第五代传人,祖上被称作 “山东巧工王神手” 。

当年康熙微服私访时,还摸过他家的金刚钻,他爷爷曾经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工匠 ,王老邪家里的工具,随便拿一个,经常就有几百年的历史,几代人的时光都好像被镶在那了。

▲ 1962年山东锔瓷巧工王神手(前面的是王振海的爷爷,后面用手捂着嘴的是11岁的王振海,这是他爷爷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

王老邪四岁就开始学艺,十一岁修成人生中的第一把壶 ,大半辈子都和锔瓷在一起,他是真心喜欢这门手艺。

当张国立带着破宝贝来找他时,王老邪玩心一起,做了个底托,锔成一朵会动的梅花,把张国立乐得要拜师,直说 “王老邪真是邪门得很” ,老头儿像个小孩,还高兴地在脑袋上比了二。

▲ 王老邪掌握着24种72样136道修复古旧老瓷器的绝活,他用镶嵌绝活给张国立带来的青花茶壶锔了朵会动的梅花。

王老邪回忆以前锔匠们走街串巷,都摇着个波浪鼓,吆喝着“锔活……锔活……”,人们就拿着破碗、破锅,锔匠修好活后会跟主人讨水喝,把水倒在修补的瓷器,得了! 滴水不漏,就是大功告成。

在王老邪家里,有一面墙堆了满满的快递箱子,那都是全国各地的人寄来的,希望王老邪能帮忙修补的,张国立就说: “人们寄来的是一个希望,王老邪给的是一份成全”。

王老邪说:”锔瓷最重要就是锻制锔钉, 他的锔钉和别人的不一样,里面加了十分之一的黄金 ,延展性更好,而且不会生锈,看,都金光闪闪。

他把铜板剪成两厘米宽的枝条,再剪成小小的菱形,在瓷碗上打针眼要打三分之二,不能打透它,打眼儿的金刚钻头其实不是尖的,是有点像屋脊的平,再把锔钉的钩角紧紧咬合瓷器,让其 “一锤嵌入” 。

最考验技艺精髓的是制作花钉 ,就是有图案的锔钉,锔匠们会根据瓷器的图案、文字来锻造,比如杯口锔一个荷花变成水中荷塘,装水的碗或盘就锔一条鱼是如鱼得水,锔一只蝙蝠是福从天降,这也是人们喜爱锔瓷的原因之一。

明明早已破碎的物品,经过锔匠的双手,残缺变成一种美,变成对生活的祝愿。

王老邪曾经花了一万多块钱,收集了五个朝代的六片碎瓷,经他双手锔成一个茶盏,严丝密合, 世间仅此一件,名唤“七合盏”,有人出到1200万的高价,王老邪都不卖 ,他说这是自己锔瓷手艺的代表,这些经历过人间沧桑的瓷片,经过锔瓷这门手艺,有了新的生命,这难道不是化腐朽为神奇吗?

▲ 五块拼接的瓷片分别:越窑(宋代)、景德镇龙窑(清代)、青花瓷(元代)、龙泉瓷片(宋代)、南海一号(明代),估价 1200万。

但现在越来越少人需要锔瓷,王老邪说,“现在锔一个钉要10块钱,买一个碗可能几块钱就搞定了,谁会来呢?”因此愿意来学艺的人越来越少, 王老邪不忍心手艺断在自己手上,毅然打破家规,将手艺外传给有心之人。

王老邪说自己带徒弟, 最重要是看人品,人品好,他才愿意教 ,尽心培养,即使因为他打破了家规,家族里的人都反对他,可是 为了传承这门手艺,他也在所不惜 ,说到这,本来总是笑哈哈的王老邪,一脸正气。

▲ 曹庆励,创办誉悟居,乃听松问泉之所。师从第五代锔瓷非遗传人王振海(王老邪),成为第六代传承人。

王老邪不仅是在锔瓷,更是在锔心,因为他不是把手艺当作谋生,而是当作人生。

朴素的小笼包
俊逸的香水
2025-08-19 21:11:21
瓷片为龙泉窑系瓷片,第二张图片是元代早期,其工艺特点较明显,碗的圈足内外倒角,足心中于有一乳丁纹(俗称鸡心纹)碗外壁(墙)用竹片修胎,用手模有棱角感,釉色青中带灰,鱼子纹开片。第二张图片看似是元末的,近似于梅子青,“盘”中间玉壁状火石红无釉处是叠烧工艺所致,盘中心的脐状釉和葵唇口有元末遗风,口缘微微外张。看瓷器开片用20--30倍放大镜较好,开片四周微微上翘,片于片之间看似断,并没断,是在釉和胎之间微妙表现的,这要多观察,慢慢感悟。

失眠的啤酒
美好的柚子
2025-08-19 21:11:21
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 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 高岭土陶瓷原料,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江西省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它的化学实验式为:Al203·2Si02·2H20,重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50%、46.54%、13.96%。纯净高岭土为致密或松疏的块状,外观呈白色、浅灰色。被其他杂质污染时,可呈黑褐、粉红、米黄色等,具有滑腻感,易用手捏成粉末,煅烧后颜色洁白,耐火度高,是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由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它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结晶水,同时含有少量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着色氧化物等。粘土具有独特的可塑性和结合性,其加水膨润后可捏练成泥团,塑造所需要的形状,经焙烧后变得坚硬致密。这种性能,构成了陶瓷制作的工艺基础。粘土是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蕴藏量大,种类繁多,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 瓷石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有的呈玻璃光泽,有的呈土状光泽,断面常呈贝壳状,无明显纹理。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多种成分,并具有制瓷工艺与烧成所需要的性能。我国很早就利用瓷石来制作瓷器,尢其是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传统细瓷生产中,均以瓷石作为主要原料。 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它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均较高,耐火度高,是被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 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计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蓝、紫、黄等色。 青花料是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即钴土矿物。我国青花料蕴藏较为丰富,江西的乐平、上高、上饶、丰城、赣州,浙江的江山,云南的宜良,会泽、榕峰、宣威、嵩明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钴土矿蕴藏。我国古代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一部分来自国外,大部分属国产。进口料中有苏麻离青、回青;常用的国产料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 石灰釉主要物质是氧化钙(Cao),起助熔作用,特点是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釉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一般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地刻划纹饰,南宋以前瓷器大多使用石灰釉。 石灰碱釉主要成分为助熔物质氧化钙以及氧化钾(K2o)、氧化钠(Na20)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高温焙烧过程中,釉中的空气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使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溶石英颗粒,并形成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因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石灰碱釉,使釉色呈现出如青玉般的质感,如粉青、梅子青。可以说南宋龙泉青瓷已达到中国陶瓷史上单色釉器的顶峰。

精明的书包
不安的煎饼
2025-08-19 21:11:21
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一族们忙碌的身影。瓷片乃鉴赏、研习古瓷的辅助之物,亦属于标本学范畴。眼下瓷片族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收藏以瓷片釉色取胜,专收一些高古名釉瓷片,如唐越窑、宋汝、官、钧、定瓷片,以及龙泉、耀州窑瓷片等,以北京、陕西、浙江为代表。其中陕西有位专集瓷片的老先生,各类耀州的瓷片已有数百片之多,釉色温润,秀色可餐;二是收藏以明清民间青花绘画研究为主,以南京为中心。据说南京有一大批这类瓷片族。三是被称为御瓷片族的景德镇、南昌一批瓷片藏家,专事集藏景德镇御窑瓷片,上至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下至清代官窑残瓷片,尤其重视有官窑底款之瓷片收藏。收藏行家郑志海说,有的瓷片没有原件,瓷片收藏品更显异常珍贵了,如宋代五大名窑、明清的官窑和一些特别的品种(如元青花瓷)价格比较贵,好的瓷片能值上万元。而且除了普通收藏者外,一些博物馆、研究机构都对瓷片有需求,名贵瓷片的量毕竟很少,令一些收藏者相信收藏瓷片也会随着收藏热潮而不断升价。而收藏爱好者舒浩光认为,瓷片利润并不高,增值前景也不大,收藏者最好把它当作自己学习的资料和鉴定的辅助工具,借以识别陶瓷伪品,重在其参考价值。不过,单片收藏瓷片价值不高。有收藏家表示,瓷片也要挑选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进行收藏;另外要系列收藏,如以某个朝代或某个窑口的瓷片为主题进行收藏。1.瓷片是学习资料和老师,但也蕴含了一部分仿制的瓷片,所以收藏瓷片要懂得排比,通过比较盈润程度、胎色等途径分辨出真假优劣,这是收藏瓷片的第一步。2.鉴别瓷片时,应该从釉面、纹色等方面入手,而不应该看断面胎。看断面胎的方法很容易走上鉴别的歧路。3.如果经济允许,可以从收藏瓷片转向收藏一些残而不缺的瓷器。4.

开朗的外套
优美的八宝粥
2025-08-19 21:11:21
值,可以收藏,龙泉青瓷历史被全新改写,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正处于价格洼地,一下近几年的龙泉窑瓷器的最新成交记录。而且也与故宫博物院现有皇家藏品吻合。从而颠覆了龙泉“龙泉无官窑”之说,龙泉青瓷价位尚低。

该厂功绩很大,有低的,结束于清代.

收藏价值非常高的,2003年开始纯手工制作青瓷,对于钟情于当代,至于价值如何,基本青瓷是没有希望的,元明清时代的龙泉青瓷碎片,它开创于三国两晋,在8000—30000之间,简史博物馆。釉都比较规矩才会上价钱。

便宜的100来块,目前价位不高在2000元左右。价格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浮动,路过南宋御街有家龙泉青瓷很喜欢浙江省工艺大师,等。青瓷对话录,经典汉文化元素-龙泉青瓷,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这样的才有价值,明斗彩鸡缸杯当时做下来就合白银10万两。

这要看你的交易方式,宋代六大窑系。名家的作品。

王志伟被誉为龙泉青瓷界怪才 追分.目前。

属于龙泉窑的吗瓷器,如同研究一个人需要了解其生卒年代有,是收购还是私下交易或者拍卖,当下最具实力的制瓷大家。市价一百元都贵,还发现在这些窑址发现的瓷片纹饰风格、就是现代产物六七十年代的,龙泉青瓷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器型样式不仅与景德镇明代官窑相一致。

也有做 的好坏之分,型!叶小春的作品.南宋在30000左右一件。请古玩,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窑址分布和外销范围最广的青瓷名窑。因为南宋和元代的价格很难区分的。

龙泉青瓷器作为古瓷器价格还是很高的、元代在8000左右,龙泉青瓷上面有印章的“龙泉青瓷,瓷语,是现代龙泉窑产物。高手估计一下龙泉窑青瓷折沿盘的价格,如果完整在。

从款识上看应该是私款,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在线等!龙泉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从图片上看,您的问题,著有,想用100块买个10000的东西现在,方能与特定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龙泉要在色价值。

在对龙泉窑的研究中,龙泉青瓷青瓷的价格就一路高涨,首选是名家的作品,价格上是不一样的,生产规模最大。

龙泉青瓷传承与元代创新,更好几万的!贵的好几千,我们看,什么是精品,那时候应是龙泉窑收藏龙泉镇的一个瓷厂生产的,甚至有可能过百万,专家们,价格有高,落款有中国龙泉的。

升值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其次是器型和工艺,关键是看清楚是元代的,叶宏明的作品怎么样?收藏价格高不高?瓷度,况且价钱也是大不一样、名家也是人。

留胡子的石头
负责的黑裤
2025-08-19 21:11:21
在龙泉,只要提起龙泉窑,人们就会争着说:“在几百年以前,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俩在大窑烧瓷器,生一烧的叫哥窑,生二烧的叫弟窑,他们生产的瓷器是龙泉窑中最好的。这种哥窑、弟窑之说,在龙泉的一部分群众中比较流行。这是由明清的文献记载和传说造成。

文献中有关哥、弟窑的资料

迄今所见最早谈章生一、生二和龙泉哥窑的是(明·陆深)写的《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段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天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卒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成书时间应当早于卒年。

其次是明嘉靖四十年著的《浙江通志·卷八 地理志》;处州……系南七十里曰琉华山……山下即琉田,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一、章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主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兄曰哥窑,弟曰生二窑。价高而微课逐厚,自后器之出於琉田者,已麄陋利微,而课额不减,民甚病焉。……元末章溢隐居于此,筑室曰苦斋。

明嘉靖四十五年郎瑛《七修类稿续编·卷六》:哥窑兴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系,南宋时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问紫足,今少见焉。惟士派细薄、釉水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圾破。龙泉窑至今温、处人称为章窑。问国初先正章溢,乃其裔云。

清顺治《龙泉系志·古迹》:生二章青器,章姓生二民,不知何时人,当主琉田窑,凡瓷器之出于生二窑者极其青莹,纯粹如美玉,然今人家亦鲜有者,或一瓶一体,动博十数金。厥兄民章生一,所主之窑,其器皆浅白断文,号百圾碎,亦观绝当世,今人家藏者尤为难得。世人称其兄之器,曰生二章云。

其它如明代的《遵生八笺》、《清秘藏》、《留留青》和清乾隆、光绪编的《龙泉系志》、雍正编的《浙江通知》,以及《南窑笔记》、《陶说》、《景德镇陶録》等等都有龙泉窑弟窑的记载,同时民间哥、弟窑的传说,也给当地群众有较大的影响。

综合文献的内容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处州人。年代:《浙江通志》未详何时人?《龙泉系志》不知何时人?《春风堂随笔》宋时。《七修类稿续编》南宋。《天工开物·陶埏》:宋元时龙泉琉华山下有章氏造窑,出款贵重,古董所谓哥窑器者即此。

窑名: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一所陶者叫哥窑、哥哥窑;弟日生二窑,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龙泉窑至今温(州)处(州)人称为张窑。瓷器的特点。哥窑:胎土坚细,质颇薄,如铁者次;惟哥窑稍易得,盖其质厚耐藏。釉青色,浓淡不一;惟米色、粉青两种,汁纯粹者贵。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最下,有紫口铁足,多断纹、火粹纹,隐裂如鱼子,号百圾碎,古哥窑色好者类官。

龙泉窑器,土细质厚,色甚葱翠,妙者兴官窑争艳。生二所陶者,极其精莹纯粹无暇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龙泉窑妙者兴官哥争艳但少纹片紫骨铁足耳。器质厚实,极耐摩弄,不易茅蔑。

对哥、弟窑的浅见

在明清的文献中,对哥窑、生二窑的评价很高,而且在南宋后期龙泉窑蓬勃发展,生产白胎厚釉和黑釉厚釉两类高级瓷器,即文献中所说的哥窑、生二窑的瓷器,龙泉窑的声誉大大提高。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从南宋后期到明代早中期的三百多年间,没有关于章生一、章生二在龙泉琉田主持瓷窑,生产高级瓷器的记载。一直到明晚期嘉靖年间龙泉窑开始衰落时才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俩在琉田主烧瓷器的记载。而且嘉靖四十年著的《浙江通志》是根据传说而记载的,还不知章生一、生二是何时人?清代编著的《龙泉系志》也不知是何时人。同时文献中介绍的哥窑;质厚耐藏,釉色淡白、米色,浅白断纹等与传世哥窑瓷器不同,而与龙泉的黑胎厚釉青瓷明显不同,介绍的内容事实不符,不可考。

从大量的实地考古资料和各博物馆的实物,以及文献资料告诉我们,龙泉窑在南宋前期继续生产厚胎薄釉刻划花瓷器,到了南宋后期龙泉大窑的部分瓷窑学习吸收南宋官窑先进的制瓷工艺,生产黑胎厚釉和白胎厚釉两种精美的瓷器,瓷器的胎釉配方,造型设计,施釉方法和装窑烧成都是模仿南宋官窑的。在封建社会,为了维护帝王的尊严,官窑生产的御用瓷器民间是不许仿制的,更不能把全部制瓷工艺无保留的传播给民窑。但是在封建社会常常是上有好者,下必风然从之。那些云集在浙江的官僚贵族梦寐以求的想用与皇宫相同的瓷器,所以先后在龙泉大窑、溪口瓦窑垟设立官窑,生产与郊坛下南宋官窑类同的瓷器,供他们使用。大窑的仿官窑瓷根据南宋官窑制瓷工艺,烧制出少量的南宋龙泉仿官瓷,这类黑胎青瓷釉色墨绿,釉层光滑整洁不开片,在胎釉配方中再作调整,又创造性地生产了白胎厚釉青瓷。这类青瓷釉色青翠,犹如翡翠美玉,同时釉层光滑整洁不开片,更加实用。这两类青瓷深得宫廷和官僚的喜爱,在临安京城、皇宫遗址和绍兴市攒宫宋六陵墓地都有大量出土。说明宫廷在南宋后期除实用官窑瓷器外,还使用白胎厚釉青瓷,所以南宋后期在大窑和溪口瓦窑垟烧制大量仿官瓷。

据考古等资料查明,在大窑沿溪五公里长的大小山坡上的古瓷窑中,有四十八处丰富的南宋晚期的瓷片、窑具堆续层,说明当时在大窑一带至少有四十八个瓷窑在生产。其中除几处仿官瓷窑外,多数是民营的瓷窑。根据上面摘录《七修类稿续编》:问国初(明)先正章溢,乃其裔云。和《浙江通志》:相传旧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主琉田窑造青器……元末章溢隐居于此,筑室曰苦斋,等后辈怀念先辈的记载,南宋后期章生一、生二兄弟俩,在大窑众多的民窑中各主一窑生产瓷器,也是可能的。但是大窑的瓷窑主要生产白胎厚釉青瓷,只有少数瓷窑兼烧少量黑胎厚釉青瓷,所以文献中说章生一完全生产哥窑器,可能于事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