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专业怎么样_就业方向_主要学什么
高考 填报志愿 时,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 专业怎么样 、 就业方向 有哪些、主要学什么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陶瓷生产、陶瓷产品检测、陶瓷造型设计、陶瓷窑炉设备运行原理等知识,具备陶瓷生产、相关设备操作与维护、工艺控制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陶瓷坯釉料制备、陶瓷成型技术、陶瓷烧成、陶瓷装饰、陶瓷智能制造、陶瓷检测等 工作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就业 方向
面向陶瓷原料加工、坯釉料制备、造型设计、成型、智能制造、烧成、检测等岗位(群)。
3、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具有选择、操作、维护陶瓷生产中相关设备的能力;
具有陶瓷制造工艺的热工、机械、控制、检测等能力;
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陶瓷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
具有陶瓷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物理化学分析、检验能力及热工测试的能力;
具有操作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先进装备、陶瓷 3D 打印及雕刻技术等数字化智能设备制作陶瓷产品的能力;
具有陶瓷生产工艺专业领域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的查询、理解和执行能力;
具有对陶瓷行业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的 学习 能力和创新 创业 能力;
具有“清洁生产、绿色生产”新发展理念和现场安全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弘扬中国陶瓷文化的能力;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主要专业课程与 实习 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无机化学、陶瓷工艺学、陶瓷热工基础、陶瓷装饰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陶瓷原料分析技术、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干燥与烧成技术、陶瓷智能制造、陶瓷生产检测技术。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陶瓷原料全分析实训、陶瓷坯釉料配方实训、陶瓷生产实训、陶瓷烧成实训等实训。在日用陶瓷企业、建筑陶瓷企业、卫生陶瓷企业、陶瓷原材料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5、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产品设计
陶瓷制造工艺主要研究陶瓷工艺学、陶瓷机械设备、陶瓷配饰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陶瓷制造工艺领域进行陶瓷制品的原料加工、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制品设备与检测等。例如:窑炉控制与维护、陶瓷干燥控制、陶瓷烧成、分析等。
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专业简介
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陶瓷原料分析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烧成技术等基本知识,具备较熟练的陶瓷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物理化学分析、检验及热工测试的能力,具备制定与控制陶瓷生产工艺制度和规程、实施生产技术与常规管理的能力,具备选择、操作、维护陶瓷生产相关设备的能力,从事陶瓷及相关行业的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硅酸盐物理化学》、《陶瓷工艺学》、《陶瓷釉制备技术》、《陶瓷热工过程及设备》、《建筑陶瓷工艺学》、《陶瓷机械设备》、《硅酸盐材料测试技术》。
就业方向:陶瓷生产类企业:陶瓷制品的制备、加工成型技术开发、工艺改造、产品检测、坯釉配方等。
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专业就业好吗该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适宜在陶瓷、工艺美术研究部门、陶瓷工厂从事设计和研陶瓷艺术设计品研究工作,在各级艺术院校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
就业主要面向陶瓷生产及硅酸盐材料生产等企业,在原料加工、坯釉料制备、成型、烧成、装饰、检测等岗位群,从事生产控制、现场管理等工作。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隋朝在瓷器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明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於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於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瓷器在我国非常著名,尤其是我国景德镇出土的瓷器,多年来一直占领着大部分瓷器市场。从古至今,我国的制陶技术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无论是技术还是工艺,在很多细节上都非常考究,陶瓷是的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历史非常悠久,经过了多年的沉淀,我国陶瓷工艺渐渐步入成熟阶段。小编今天的文章就要想大家介绍我国陶瓷的工艺有哪些。希望用户们采纳。
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印模
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有气窑、电窑(加热方法)等。
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修补
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从小编的文章可以看出,我国的陶瓷制作精细,工艺技术精湛,相比其他国家地区,我国通过工艺技术制作出来的陶瓷不仅外观手感极佳,并且图案设计精妙,收藏的价值极高,这也是为什么陶瓷一直被人们赖以喜爱的原因。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物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寓意。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陶瓷的工艺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经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
陶瓷
陶瓷,即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
陶瓷制作的方法
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印模
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有气窑、电窑(加热方法)等。
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修补
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陶瓷制作的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陶瓷的历史
夏朝以前
从 传说 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相传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夏禹,禹则传给其子,开始了所谓的 “家天下”。夏传至桀,暴虐无道,商汤将之放遂,自立为帝,所以以征讨得天下者,自汤开始。商得天下后统治达六百余年(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前后),一直到纣王。后被武王征伐,纣王自杀,于是天下归于周。周朝的统治时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事实上的有效统治在公元前771 年就已结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统之中国开始,但秦王朝只持续到公前206年,就被汉朝所取代。在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
汉朝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同时,通过新疆、波斯至叙利亚的通商路线,中国与罗马帝国开始交往,促使东西方文化往来交流,从此一时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来影响的端倪。佛教也至此时传入我国。
六朝时期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公元581年隋朝夺取了权力,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统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
唐朝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唐末大乱,英雄竟起,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朝代争夺局面,即五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960年。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萧窑),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
宋朝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由于东北的(辽)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统治者被迫南迁,再后则被蒙古族所灭。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景德镇集贤沐古窑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明朝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随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自杀身亡,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从吴三桂召满清大军入关到1911年清室覆灭,满清统治垂二百余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民国时期
1.宋代的瓷器工艺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技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朝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大部分的日常生活用器。总的来说,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
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官私名窑名瓷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呈现独特的风格之美。所以说宋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
2 .元代的瓷器工艺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元釉里红是元代瓷器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它是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元代瓷器的造型主要有罐、瓶、执壶、盘、?和高足杯。罐、碗、盘是元瓷中一种常见的器物,瓶类常见有经梅瓶、玉壶春瓶碗有敞口和剑口两种盘传世品也较其他器物为多。而高足杯是最流行的器型。此外还有瓢、葫芦瓶、执壶、扁瓶、水注、小罐、小碗等。
元代瓷器的装饰方法有刻、划、印、贴、堆、镂、绘等多种。在元代青白瓷大型器物上,尚多见划花装饰,但这种装饰方法已不占主要地位,盛行的是印花装饰。印花除在枢府器和青白瓷器上大量采用外,红釉与蓝釉器物上也有印花。元青花的纹饰,分主纹与辅纹二类。瓶、罐的腹部和盘心,为主要纹饰,其他为辅助纹饰。常见的作为主纹饰的有植物,如松、竹、梅、牡丹、莲花、菊花、牵牛花、芭蕉、灵芝、山茶、海棠、瓜果、葡萄等。动物如龙、凤、鹤、鹿、海马、狮子等,除上述这些纹饰内容外,历史故事题材极为盛行,周亚夫细柳营,萧何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等,都被作为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画面。它与元代戏曲小说和版画的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明清两代瓷器上人物故事内容的影响重大。
3. 明代的瓷器工艺
明代陶瓷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各类产品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特别是日用器)之外,也有因时代需要变化而新产生的,如永宣时期的压手杯、双耳扁瓶、天球瓶等。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正德、嘉庆、万历各朝的大龙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葫芦瓶等也都颇具代表性。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瓷砚、水注、镇纸、棋子、棋盘、棋罐等瓷器传世。
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及虫等无不入画。明代早期以写意画为主,画风自由、奔放、洒脱明后期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约轻快,极有漫画趣味。明代瓷器上的款式以书写为主,官窑款工整端庄,民窑款则多种多样,以吉祥语款为多见。明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4 .清代的瓷器工艺
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景德镇的官窑器更是代表着中国瓷器的水平,而清代的民窑器则最为丰富多彩。造型方面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既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其中康熙朝独有的器型有观音瓶、棒槌瓶、金钟杯、凤尾尊、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装饰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但各类精巧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却出现不少,而嘉、道以后的器形大多没有什么新创作。
清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多样。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繁杂,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
清代乾隆时期,我国制瓷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峰。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了一批以瓷模仿各种工艺品和动植物、果品的瓷器,无论形态还是质感均酷似原物,凭肉眼竟无法辨别真假,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主要学
《设置美术基础》、《世界现代艺术史》、《中国陶瓷史》、《陶瓷工艺学》、《品牌与营销》、《装饰设计》、《中国花鸟画》、《书法》、《电脑辅助设计》、《写生创作考察》(基础课程)、《现代陶艺创作》、《拉坯成型》、《釉下五彩工艺》、《艺术陶瓷设计》、《陶瓷造型设计》、《陶瓷装饰设计》(专业课程)、《青花装饰》、《新彩装饰》
陶瓷设计与工艺主要研究陶瓷设计与创造、制作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陶瓷艺术基础理论和陶瓷造型制作的方法,具有陶瓷艺术制作能力、陶瓷软件设计能力、手绘制图和电脑绘图能力,能够根据陶瓷产区地方特色制作具备传统特色工艺的成品,具备陶瓷烧制技术。例如:进行陶瓷造型、装饰及陶瓷雕塑设计。
作为餐具来说,陶瓷的优点确实不少且远胜于其他质地。而且步入现代化社会后,陶瓷的制作工艺并不算特别复杂,基本上都是流水线上大批量出产。而陶瓷对比其他质地的餐具,其优点如下:
一、陶瓷餐具耐高温,且更安全。
陶瓷经过一系列工艺打磨制造出来后,其质地要坚硬许多,拿玻璃来举例,冬天,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冬天,将滚烫的热水注入玻璃质地的杯子或者壶、碗中,玻璃很容易炸裂。炸裂开的玻璃四射,有可能会刮伤人的手臂,热水也会随之飞溅造成人面部或者手部烫伤。而陶瓷制品却不同,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厚实的陶瓷杯、陶瓷碗也不会遇水炸裂。
二、陶瓷制品不易变形、生锈。
比起金属碗,陶瓷碗更容易清洗且不会有异味。或许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金属碗不论制作得再好,放在鼻子下闻一闻也会有金属独有的味道,这种碗中装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也会使饭菜带有那种独特的金属味。而且,如果购买的这款金属碗质量不行的话,使用几次过后还有可能会生锈,或者变形。
三、陶瓷制品更具有易用性和易获得性。
陶瓷碗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上一层釉,这层釉会保护陶瓷更会给使用者光滑的手感且使陶瓷碗更容易清洗。因为陶瓷质地白净,所以是否洗刷干净用肉眼便可分辨。现如今,陶瓷进入流水线生产状态,其价格低廉且更具有普遍性,随便一个小店就能买到,所以这也成为了大众的普遍选择。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了陶瓷技术,且经过多年的技术累积,制陶技术越来越普遍。千百年来,陶瓷遍布了人们的生活,而在陶瓷制作越来越简便的今天,使用陶瓷制品也成了大众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