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烧制温度不够出现的问题

长情的朋友
乐观的玉米
2023-03-19 00:06:55

陶瓷烧制温度不够出现的问题

最佳答案
贪玩的萝莉
美丽的百褶裙
2025-08-18 04:13:06

陶瓷烧制温度不够出现的问题有陶瓷开裂、颜色不好看。

陶瓷器的制作,以其原料论应属于硅酸盐工业的一环。陶瓷器分成胚与釉二部分,中央如骨与肉的部分为坯,外表如皮肤的部分为釉。

黏土是作成坯体最主要的原料,亦即是利用黏土所其有的可塑性,始可塑制成各种形状的坯体。所以陶瓷器是先成形而后烧成,而玻璃器则走先熔成玻璃浆,在冷凝时固定成形的。

坯体中所加入的其他原料都是用以调整黏土以达所需要的性能。粗陶器常仅采用一、二种黏土混合制坯,不需特别调配。而精制陶瓷器,就非慎选原料不可,

如采高岭土为坯体的主体及另一种强可塑性的黏土,增强可塑性以利制坯,石英以增坯体的透明性及减少可塑性。

长石以降低烧成温度等,并视制品精细程度而决定选择原料的纯度,土石原料中常含有氧化铁,而铁质常使陶瓷器带有土黄、褐或青灰色,所以也常是取决的条件。

最新回答
完美的钢铁侠
奋斗的山水
2025-08-18 04:13:06

陶瓷、搪瓷类容器主要的卫生问题是铅、镉的溶出量。

1、陶瓷英文Ceramic(或者China),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

2、以前人们把用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称作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3、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

4、搪瓷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áng cí,又称珐琅,是将无机玻璃质材料通过熔融凝于基体金属上并与金属牢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复合材料。

5、搪瓷是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或数层瓷釉 ,通过烧成,两者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牢固结合的一种复合材料。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耐腐蚀。 比较常见的比如:搪瓷炒锅,搪瓷脸盆等。

扩展资料:

1、铅、镉溶出量是陶瓷产品的重要安全卫生指标。铅、镉的存在是由于产品表面装饰图案中陶瓷颜料里含有其成分所致,铅的存在还有可能是为降低产品表层釉的烧成温度而加入了含铅成分所致。

2、若生产工艺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在使用过程中铅、镉的过量溶出,经常使用这类产品易引起铅、镉重金属中毒。

3、国家标准GB12651-92《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其适用范围覆盖了所有的日用陶瓷饮食器具。

4、标准规定:任何单一产品的铅、镉溶出量不允许超过表中规定的允许值。

5、测试方法:4%(V/V)的醋酸溶液倒入被测样中,直至离溢出口5mm处为止,在20℃±2℃的环境温度中浸泡24小时,测量其铅镉溶出量。

6、热稳定性是指产品在冷热交换中不出现裂纹或破损。热稳定性的好坏可反映陶瓷产品的使用寿命,冷热交换的温差越大,其使用寿命越长。

7、标准一般均规定加热至180℃然后投入20℃水中,取出观察是否有损坏,此温度不出现损坏,其使用寿命一般可达2~3年以上。

参考资料:陶瓷(陶器和瓷器的总称)_百度百科  

纯真的向日葵
暴躁的秀发
2025-08-18 04:13:06
原因:

1. 材料本身不致密,存在孔洞。

2. 抛光过程中某些晶粒拔出,在硬度较低的材料中添加少量超硬材料,抛光过程中,较硬的颗粒会出现拔出,形成表面小坑。

3、研磨过程有问题,使用的砂纸或别的磨料,粒度跳跃太大。

解决方法:

1、选择好的材料。

2、调整工艺能解决。

3、建议600-800-1000-1200目逐级磨。并且在使用更细的砂纸或磨料前,应检查上一级粒度研磨的磨痕在本次研磨中已经完全消除。

平淡的鞋子
积极的猎豹
2025-08-18 04:13:06
陶瓷墙面工程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如下。

(1)墙面砖出现空鼓、脱壳问题。发现此类问题后,首先要进行检查,查明空鼓和脱壳的范围,画好周边线,用切割机沿线割开;然后将空鼓和脱壳的面砖和粘结层清理干净,用与原面层料相同的材料进行铺贴;铺粘结层时要先刮墙面、后刮面砖背面,随即将面砖贴上,面砖的横竖缝要与原先相同,检查合格后方可勾缝。

(2)墙面砖受到污染,造成“花面’’。对于受到污染的墙面砖,一般采用化学溶剂进行清洗。虽然采用酸洗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垢,但其副作用也比较明显,比如:盐酸不仅会溶解泛白物,而且对砂浆和勾缝材料也有腐蚀作用,会造成表面水泥硬膜剥落,光滑的勾缝面会被腐蚀成粗糙面,甚至会露出砂粒。

(3)砖与砖、缝与缝之间的颜色深浅不同,使得墙面颜色不均匀。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贴砖前,一定要选择同产地、同规格、同颜色、同炉号的产品;贴砖时,要确保勾缝质量,保证勾缝宽窄一致、深浅相同,不得使用水泥净浆勾缝,应采用专用的勾缝材料。

(4)非整砖拼凑过多,门窗口弯曲不直。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贴砖前应预先排砖,使得拼缝均匀;贴砖时,应在同一面墙上横竖排列,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非整砖应放在次要部位。

(5)墙面砖开始开裂、变色。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瓷砖质量不好,材质疏松,吸水率高,抗压、抗拉、抗折性能不强,在冻融循环、干缩的作用下产生内应力作用而开裂;第二,贴砖之前,瓷砖泡水没有泡透,或者贴砖时砂浆中的浆水从瓷砖背面渗入砖体,并在面层上反映出来,导致瓷砖变色。为了避免这类问题,选购材料时,应选用材质密实、吸水率低、质地好的瓷砖;瓷砖泡水时一定要泡至不冒气泡,且不少于2小时;在贴砖时不能大力敲击砖面,防止产生隐伤;砖面上的砂浆应随时擦净。

超帅的丝袜
大胆的路人
2025-08-18 04:13:06
     陶瓷碗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生活用品,一般如果陶瓷碗有黑点的话其实是算质量问题的,有很多黑点就是残次品了,这种陶瓷碗就没有必要买,挑选陶瓷碗上要学会如何分辨,具体可以看看趣丁网带来的介绍。

陶瓷碗有黑点算质量问题吗

      如果陶瓷碗上黑点较多则属于质量问题,如果只有零星几个,那么可能是陶瓷胚体自带的金属铁在烧制的过程中成为了黑点,则不属于质量问题。在平时使用陶瓷碗、陶瓷餐具时,要对其进行保养与维护,才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在第一次使用陶瓷碗、陶瓷餐具前可以使用醋水将其进行煮沸,这样可以去除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在清洗陶瓷碗、陶瓷餐具时要是用专用清洗陶瓷餐具的洗涤剂,这样不容易对陶瓷碗、陶瓷餐具的瓷质进行改变。同时要避免陶瓷碗长时间被太阳照射,容易使其釉面进行脱落,从而影响美观与使用性。

陶瓷碗有黑点是次品吗

      如果陶瓷碗上的黑点较多即为残次品。如果黑点数量较少,那么则是胚体中含有的金属铁在烧纸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在挑选陶瓷碗时,可以从摸底、照光、用刀划三步来辨别,拿到一个陶瓷碗先观察其底部,质量好的陶瓷碗脚把部分是雪白细腻的,用手摸上去非常的光滑。也可以打开手机的手电筒透过陶瓷碗进行观察,此时观察的并不是陶瓷碗是否通透,而是观察陶瓷碗是否均匀有无杂质,好的陶瓷透过光的部分是非常均匀的,如果有一两个小黑点可能是陶瓷胚体本身含有的。同时也能用刀划,质量好的陶瓷碗的釉面硬度非常高,一般的硬物是不会在其留下痕迹的。

陶瓷碗底变黑怎么回事

      陶瓷碗底变黑与陶瓷的烧制和清洁有很大的关系。陶瓷在烧制时,如果工人的烧制手法不佳,就会导致陶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而出现碗掉色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后所以首先考虑的就是陶瓷制作时的失误。其次也与日常的清洁有很大的关系,碗底作为日常清洗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所以可能会残留一定的污垢,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清洗,碗底自然就会出现变黑的情况,发现这种情况,可以先对碗底进行仔细认真的清洗,就能使陶瓷碗恢复原来的颜色。

魁梧的黄蜂
欢喜的黄蜂
2025-08-18 04:13:06
这一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你所购买的陶瓷产品的质量问题,因为陶瓷杯是有不同的制作工艺的,因此也就会出现了价格高低之分,因此我们尽量在生活中选购一些陶瓷用品或者是陶瓷餐具等用品的时候尽量选择正规厂家或者是产品有保障的一些商家,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许会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一旦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杯子有裂缝的时候,通常会认为这个产品基本上已经废了,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材料不能去修补或者是修复的,及时你把陶瓷用品打碎了,也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可以让它恢复如初,很多陶瓷文物就是在出土后经过这样的工艺或者是技术合成的,这种技术可以重新体会古代文明,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使用意义。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这些问题的话可能就会比较棘手了,因为像那些修复能力比较强的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用到的,而且我们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实际上也不适合去使用这种技术去修复,因为一般造价比较高,不过我们在杯子出现裂缝以后,甚至是出现漏水的现象以后,可以用鸡蛋清去修复,不过这样的用品不适宜加热,加入你用修复后的陶瓷杯和热水的话就很有可能会旧病复发,因为蛋清是不耐热的,不过温度比较低的饮品还是可以承受的。

如果只是杯身出现裂缝而还没哟漏水的话就可以将杯子放到稀饭的汤中去浸泡,然后烘干,这样对杯子本身的修复会有一些很好的效果。

活力的小丸子
含糊的音响
2025-08-18 04:13:06
1.是瓷器在烧造的过程中由于釉面和胎体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

2.也是因为膨胀系数不同,但是烧制完成以后,经过很长时间在空气中热胀冷缩之后形成的。这个过程比较长,这也是有些老瓷器开片龟裂的原因(其实烧制的时候已经有龟裂了 不过是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这个在7501瓷,就是毛瓷烧造的过程中有体现。当时刚烧造好的时候,水点桃花纹饰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细小开裂,只因为颜料的膨胀系数和胎体相差了0.002,后来经过精密的调配才解决了)

为预防和避免龟裂的产生,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一、釉料配方的调整

1、降低釉的热膨胀系数:釉的热膨胀系数随釉组成中氧化物的含量而变化。要降低釉料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增加釉中的SiO2和Al2O3含量,降低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氧化锂例外,它的膨胀系数很小)。所以应减少长石用量,以硼酸以硼酸代替部分硼砂,并适当提高Al2O3、SiO2和MgO的含量,以达到减小釉的热膨胀系数的目的。

2、促进坯釉中间层的形成,提高釉的弹性:产品在进行釉烧时,熔融的釉层与坯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介于坯釉间的中间层,它对缓和釉层中的应力,改善坯釉间的结合性起到重要作用。在釉的配方中,增加石灰石的含量,可促进坯体表面的石英在釉中的溶解作用,促进中间层的形成。釉中添加硼酸时,会使中间层发育特别良好,因为硼酸侵蚀坯体表面的能力特强,可以增加中间层的生成量。

釉的弹性大小是决定釉层极限应力的根本因素。釉的弹性大,则釉相对不易产生龟裂,因为它不但能消除坯釉间的部分应力,还能抵消部分外界作用的机械力。而要提高釉的弹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釉中Al2O3的含量。Al2O3能明显改善釉的弹性,缓冲坯釉间的应力,它的膨胀系数也较小。

二、坯料配方的调整

l、增加坯体的热膨胀系数:在配方中增加石英的含量,减少长石含量,并加人一定量的石灰石,可增加坯体中方石英的含量,从而提高坯体的热膨胀系数。

2、降低坯体的气孔率,消除后期龟裂隐患:通常用石灰石、滑石、硅灰石作主要熔剂来制作坯料,因CaO、MgO在坯中能促进产生更多的结晶相,减小玻璃相的含量,并能在较低温度下使坯体组织致密,气孔降低,还可降低坯体的吸湿膨胀,预防后期龟裂的产主。石灰石的加人,还可提高釉烧时釉的活性,促进坯釉中间层的生成。

三、生产工艺的调整

1、适当提高坯釉料的细度:坯料中石英越细,转化成方石英的数量就越多,热膨胀系数就越大。另外,坯料粒度较细时,改善了烧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此时粒子表面积最大,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小,在相同的烧成温度下,就可降低气孔率,减少出现后期龟裂的倾向。而在釉料中,细颗粒的石英能在釉烧时充分熔融,形成石英玻璃,能降低釉的热膨胀系数,并改善釉的热稳定性。

2、适当降低釉层厚度:釉层越厚,弹性越小,所以薄釉层对提高热稳定性有利,而且釉层较薄时,中间层相对增厚,进一步缓冲坯釉间应力的破坏作用。

3、适当提高产品烧成温度:提高烧成温度,或延长产品的烧结时间,使坯体烧结程度提高,从而降低釉面砖坯体的吸水率,减小坯体的吸湿膨胀,同时还可促进中间层的充分发良,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防止龟裂产生。

以上分析了龟裂产生的原回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但是,造成龟裂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并且各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在实际生产中,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只有加强生产工艺控制和管理,改善坯釉间的结合性能,降低产品的吸水率,才能将釉面砖的龟裂现象彻底解决。

单薄的犀牛
欣慰的煎蛋
2025-08-18 04:13:06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瓷器常见的工艺缺陷有哪些呢?相对来说釉面的开片,釉面的开片实际上是因为胎和釉的收缩比率不一致所导致的。还有作为老的瓷器比如说碗和盘会出现器型不够周正,变形等情况,这是因为人工拉坯,俢坯及晾晒过程中所造成的。再比如老的瓷器有阴阳向背的釉面特征,这是因为作为过去烧造瓷器窑温控制不好,窑位摆放不佳所导致的串烟或者是受热不均等现象。祝您心想事成开心每一天每一生!

执着的斑马
舒心的导师
2025-08-18 04:13:06

陶瓷盆下面有火裂是一种正常现象。

陶瓷盆都是经过128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具备了耐高温,耐磨,耐污,易清洁,不吸水等诸多优良特性。由于陶瓷产品是半手工制品,由泥浆高温烧制而成,容易受窑温,自然气候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制作工艺难度较大,体积也较大,经过高温烧制,在瓷体表层上可能会出现气孔和细小裂纹(专业术语“火裂”)。

瓷体表面出现气孔和火裂属于正常现象,出现火裂纹,并非属于质量问题,也绝对不是残次品的表现,完全不影响美观和使用也不会出现漏水问题。在此范围内,是允许以正常品进行销售的。

扩展资料:

陶瓷产品的清洗与保养方法:

1、一般产品可以减少清洁剂的使用。水箱内请不要使用清洁剂。因为含氯的清洁剂会对水箱内的配件装置等带来危害加速老化,从而导致堵塞和冲洗不良;

2、应使用中性的清洁剂清洗陶瓷釉面。使用烈性或磨蚀性的清洁剂,会损伤陶瓷的釉面,釉面一旦被破坏,就容易出现粘附脏污,吸水,变形,变色等问题;

3、请勿使用尼龙刷或者百洁布之类用品清洗陶瓷釉面,因为会给陶瓷表面造成磨损;

4、应避免硬物直接撞击产品的表面。不要往陶瓷产品内倾倒烈性和腐蚀性液体,以免破坏釉面。这些情况若不加以注意,由此引起的问题均属于人为损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百度百科-裂纹

满意的黑猫
外向的悟空
2025-08-18 04:13:06
坯体厚薄不匀有造成开裂的可能,坯体入窑水分太大也会造成开裂,烧成制度不合理是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例如:进车不匀,预热带温度过高,进车速度太快等。

干燥过程开裂,原因请参考干燥过程的三个阶段:等速干燥、第一降速干燥及第二降速干燥。等速干燥阶段是坯体表面水挥发的过程,通过液膜在气液两相传质,各个位置无浓度差,外部条件一致,为匀速干燥;等表面水挥发完后,坯体内部自由水在毛细力驱动下向外挥发,此为第一降速阶段;第二降速阶段为少量自由水及结合水向外排放的阶段。因此,引起干燥开裂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毛细力大于坯体自身强度。此外,毛细力的大小与水(坯体内的溶剂)表面张力等相关。解决干燥变形及开裂,主要在于控制好(降低)两个降速阶段的气液传质速率。提高外部环境湿度、降低环境温度、减小坯体内溶剂(水,通过置换)的表面张力等。

要解决烧成阶段开裂问题,必须了解不同材料体系的烧结原理,固相烧结、液相烧结或者两者并存,烧结过程中有无相变(体积变化)。其实质就是传质。所以解决办法就是首先保证坯体各部分均匀受热,再次就是在发生烧结(产生液相、出现新相等)的温度段减缓升温速度、延长保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