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瓷赏珍——定窑

英勇的小蝴蝶
耍酷的板栗
2023-03-18 23:00:54

宋瓷赏珍——定窑

最佳答案
俭朴的老鼠
糊涂的奇迹
2025-08-17 13:29:58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是唯一一个以烧造白瓷为主的窑场。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古陶瓷考古界前辈叶麟趾先生根据实地调查,率先发现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并于1934年发表了《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五十年代,经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实地调查,也予以确认。涧磁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

根据考古发现,定窑创烧于唐代。从西安、杭州出土的定窑瓷器来看,至少在晚唐,定窑就烧制出了胎质白皙、釉色硬亮、薄如脱胎的上等素白瓷。并且出现了刻有“官”字款的贡瓷;五代时期,有别于唐代的“官”字款,使用“新官”款;北宋以后,恢复使用“官”字款,作为贡瓷的标识。

北宋定窑以白瓷为主,装饰技法丰富多彩,有堆塑、刻花、划花、剔花、印花等,其剔花、刻花、印花技法对同时期其他窑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北宋定窑烧制的龙首大净瓶、孩儿枕举世闻名,艺术成就无可匹敌。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工匠发明了覆烧法,大幅度节省了窑炉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中国陶瓷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代定窑工匠还烧制成了色黑如漆的黑定、烂紫如熟葡萄的紫定等名贵品种。宋人邵伯温《闻见录》中记载:“仁宗一日幸会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苏东坡在《咏定瓷》中也有“定州花瓷琢红玉”之句。定州红瓷,传世品罕见,至今有待解密。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再入窑烧,永不得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紫定金彩盏,存世罕见,极为珍贵!

下面上贴的照片,以年代为序:

一。晚唐

1. 西安博物院四件定窑官字款白瓷

官字款盏

官字款花口折腰盘

官字款五叶形盏

官字款三叶形盏

官字款三叶形盏、官字款花口折腰盘

 

2. 大威德基金会一件晚唐定窑三叶形盏

 

 

3. 定州博物馆官字款折沿洗

 

4. 上海博物馆印花海棠洗

 

 

 

 

二。五代

杭州历史博物馆的官字款花口盏、海棠杯

 

三。北宋

1. 刻花、划花

定州博物馆龙首大净瓶

 

北京故宫刻划花大梅瓶

 

 

 

吉美博物馆剔刻花葫芦形白瓷执壶

 

 

吉美博物馆白釉刻花牡丹纹水注

 

日本某美术馆婴戏荷叶枕

 

 

 

定州博物馆刻划花大法螺

 

 

 

 

 

2. 贴塑、印花

台北故宫孩儿枕

 

 

北京故宫孩儿枕

 

 

 

定州博物馆四人抬轿

 

 

 

 

 

定州博物馆白釉圆托五兽足熏炉

 

 

 

上海博物馆印花龙纹盘

台北故宫定窑印花龙纹盘

 

 

 

3。剔花

美国佛利尔沙克乐博物馆剔花矮腹瓶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剔花矮腹瓶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剔花梅瓶

 

 

北京故宫剔花枕

4. 颜色釉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紫定金花茶盏

a 柿釉金彩蝶牡丹纹碗(紫定描金彩)

b.柿釉金银彩牡丹纹碗(紫定描金银彩)

 

c 柿釉碗(紫定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紫定梅瓶

日本宋瓷展紫定每瓶

 

台北故宫紫定盖罐

明斯顿博物馆紫定盖罐

上海博物馆紫定盏托

 

MOA美术馆黑定金银彩茶盏

 

 

日本某美术馆黑定金彩碗

大威德基金会黑定茶盏

 

 

上海博物馆有一件定窑白瓷刻花“长寿酒”文字盏。作为馆藏定窑彩瓷,仅此一件,年代应为宋金,值得重视。

传世宋代定窑瓷器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金装定器

宋代定窑白瓷有镶金口、银口或铜口的装饰方法,史称“金装定器”,又称“芒口金装”、“镶口”。金,包括金、银、铜等贵金属,而非特指黄金。《吴越备史》、《宋两朝贡奉录》以及《宋会要辑稿》诸书中,在贡瓷名目里有金口、银口和金装定器等名称。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吴越钱氏曾向宋太宗进贡了“金装定器二千事”。

金装定器,有两种情况。五代以来至北宋早期,定窑烧制的高档贡御白瓷,包镶金口、金足,以示尊贵;北宋中期,采用垫圈覆烧工艺之后,出现了芒口。为了掩饰高档白瓷的芒口缺陷,包口金装。大家可以从以下图片中仔细观察区别。

下面以台北故宫藏品为主,展示部分金装定窑(未特别注明者,为台北故宫藏品):

 

北宋定窑划花螭纹碗

 

 

北宋定窑划花莲花螭纹碗

 

 

 

北宋定窑划花莲花纹碗

 

 

 

北宋定窑划花双凫碗

 

 

北宋定窑划花双凫碗

 

 

北宋定窑划花双鱼纹碗

 

 

 

北宋定窑划花双鱼纹碗

 

 

北宋定窑划花萱草纹碟

 

最新回答
迷路的御姐
自然的滑板
2025-08-17 13:29:58

宋代五大名窑是哪些?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宋代名窑有哪五个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宋瓷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以成为风靡世界的名牌商品。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

所谓官窑,就是国家中央 *** 办的窑,专门为皇宫,王室生产的用瓷;所谓民窑,就是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官窑瓷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而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要考虑成本,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但并非没有精美的艺术产品,纵览两宋瓷坛,民窑异彩纷呈,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的区别

总的来说区别不是很大,北宋官窑在宋徽宗时期才开始大规模烧造,所以南宋与其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而且南宋人在瓷器烧造上沿袭北宋旧制,力图恢复北宋的遗风,所以二者的区别并不是十分明显。

但一般来说,北宋官窑瓷器与南宋官窑瓷器鉴定区别,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主要包括两点:其一,在胎体方面,北宋官窑较厚重,而南宋官窑较轻薄;其二,因为南宋官窑的釉要薄,所以南宋官窑的“紫口铁足”与北宋相比更加明显。

所谓“紫口铁足”指的是口沿处釉层较薄,泛出比黑胎稍浅的紫色,底足无釉处则呈现胎的颜色,如铁一样。大致上可以根据这两种方法来区分。

北宋官窑瓷用的都是石灰釉。色调单一。釉薄胎体比南宋厚重。釉薄处常露出胎体本色叫紫口,露胎处呈黑色叫铁足。

南宋瓷色调丰富,汝官窑追以清釉。哥窑追求冰裂铁线,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定窑是白色瓷纹饰多样,且有芒口。这是二者的区别,在鉴定时可以从此入手。

宋代五大窑瓷器的特点

这个问题,我曾经回答过!

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宋官窑、定窑、汝窑、钧窑和哥窑。

宋官窑 包括北宋和南宋的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南宋官窑是宋是南迁以后在杭州设立的新窑。南宋官窑产品以洗、碗为多,一般无纹饰,多有开片,但与汝、哥纹片不同。此外还有坯薄釉厚的制品。

定窑 继邢窑之后的著名的白瓷窑场,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始于唐朝晚期,终烧于元。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兼烧绿釉、黑釉、褐釉。首创覆烧法。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的印花定器,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汝窑 窑址在河南临汝(今汝州)。临汝在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迄今尚未发现汝窑的确实窑址,只有瓷器传世。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烧瓷时间短促,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所以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

钧窑 窑址在河南省禹州市,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创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窑变色釉,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折线也是钧釉的特征之一。盆、托及尊等宫廷使用器物底部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字。

哥窑 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按颜色分有:鳝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哥窑开片总的特点是:平整紧密,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传世哥窑器为数不少,但哥窑窑址迄今尚未发现,为我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

宋代官窑瓷器什么样的值钱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

特征鉴定

(1) 产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青瓷两种,胎质较松,呈紫灰色。

(2)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外底留有 3至4个或更多支钉痕。

(3)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多开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淡黄和青灰色,纹饰少见,有紫口铁足现象。

(4) 器形有碗、盘、洗和各式瓶、炉等,仿古铜、玉器造型较多见。

官窑瓷器首先要看器型,存世量,品相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它的价值,也就会影响到它的价格。

景德镇王掌柜记录了官窑瓷器部分拍卖成交记录:

宋 北宋官窑深腹碗 20,700.00万 2012-12-28

北宋 张公巷官窑洗 13,110.00万 2012-06-03

南宋 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 11,388.00万 2015-04-07

宋 北宋官窑椭圆洗 9,200.00万 2012-12-28

宋 北宋官窑椭圆洗 7,475.00万 2014-06-08

南宋 官窑粉青釉纸搥瓶 6,752.75万 2008-04-11

南宋 官窑粉青釉双耳三足 4,200.00万 2011-05-28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点,怎么鉴别

宋代官窑: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以宫廷生活用瓷与陈设瓷为主。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样式多种。以瓶为例,有弦纹瓶、直颈瓶、瓜棱瓶、贯耳瓶、胆式瓶、八方瓶、盘口瓶等,造型各有特点。官窑传世品今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有少数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国外。

官窑瓷器特点:

1.宋官窑不带“官”字款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

2. 北宋官窑器一般都用正烧法,以平直圈足露胎者为多,也有少量是满釉里足用支钉支烧的。其支钉与汝窑的芝麻粒状不同,呈圆形的小米粒状,支钉数量也较汝窑器多,3、4、5、6枚都有,既有单数也有双数。

3.北宋官窑的施釉较厚,釉质精细,釉面光润,成乳浊状,有玉质感。由于烧造温度比汝窑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质感较汝窑要稍强一些。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绿色为上品,尚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多种。釉面上都有较稀疏的开片,开片呈浅黄色,是这个窑口所独有的。

4.为了使釉面成色更加美观,胎釉结合更加牢固,在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上一层深酱色的护胎釉。凡刷护胎釉的,烧成后,底足露胎处就显出酱黑色,而口沿处由于流釉缘故也呈现出浅紫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

鉴别方法:

一是釉质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累叠密集,如史料“聚沫攒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色为多。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釉表多数均透明光亮而欠润泽。釉色以豆青、灰蓝、月白为多,有的甚至接近亮白。

二是纹片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因此有“牛毛纹”之称。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纹痕的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油灰居多,鳝血者为上品。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迄今未见有牛毛纹者。纹痕颜色比较单调,基本为黑色或浅黑色。

三是胎色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称“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而雍正的仿宋官窑器,胎色为白色、灰白色和浅灰色,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

四是底足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

五 用高锰酸钾去“贼光”

新的瓷器,表面上都有一层很亮的光,行话叫做“贼光”。.现在最通常使用的去光方法,先用氢氟酸泡半个小时,然后用高锰酸钾和泥包起来闷一个小时。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瓷器有一种“旧”的感觉。鉴别方法:摸,有拉手的感觉;闻,有酸的味道。

六 新瓷器砸碎了卖

人们多以为收藏瓷片不会有假,于是一些商家就想出了新招,把整件新瓷器砸碎了,卖瓷片。所以说,不要以为是瓷片就没问题。还有一种作伪方法,把瓷器砸坏了,再把它粘起来,好像是一件旧东西。收藏者的眼力高了,造假者的手法也多了,应该提高警惕。

五大官窑-宋朝官窑宋朝4大官窑是哪几个,其中哪个官窑没有瓷器流传

宋时的五大名窑是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出产的瓷器精美绝伦。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定窑 定窑又称粉定,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灵山镇,古名定州,所以称定窑,是继唐代邢窑之后,生产白瓷最好的窑。

定窑釉分北定、南定,宋室南迁之后,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定窑还有如柿子般颜色的红定、紫色的紫定、黑色的黑定等等。 一般的装饰手法有划花、印花、雕花等各种图案包罗万象,其制作细腻精致、线条流畅、胎质坚细、呈乳白或象牙色,以碗盘较多,胎薄而圆正。

为避免烧制变形,多采覆烧,再镶以金属作缘。 汝窑 汝窑在河南省临汝县,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

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晚期在临汝县烧造的称为临汝窑,其中有「奉华」二字的是宋高宗刘妃的堂号,也有人称是后人补刻的。

钧窑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评价慎高。 钧窑创始於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

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 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号数,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而作的记号罢了。

官窑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於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

哥窑 哥窑创使者为浙江省处州的章氏兄弟,哥哥章生一所烧者为「哥窑」,弟弟章生二所烧者为「弟窑」,又名龙泉窑或章窑。 哥窑主要特徵是釉面裂纹开片,这种裂痕是由於釉与胎的收缩率大小的不同有的称为鱼子纹蟹爪纹,也有的称为百集碎。

釉色有粉青、米色,釉中出现大小气泡,瓷胎呈黑褐色,口缘显出一道褐色边称为「紫口铁足」。 龙泉窑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宋代瓷业鼎盛,除上述五大名窑外,山西省平阳的平阳窑、陕西省耀州的耀州窑,福建省建安的建窑,江西省吉州的吉州窑,也都烧制相当好的瓷器。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是华北大窑业中心,很受日本重视,历代都有大量的瓷器销往日本,日本人也把瓷器叫磁器,是有其原因的。

“宋瓷”闻名世界,宋代五大名窑是哪五座?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汝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已算很大。事实上,自宋初以来便有了汝窑的烧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时期。

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据分析,“修内司官窑”在杭州凤凰山脚下,而“郊坛官窑”则位于杭州的乌龟山一带。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哥窑与官窑类同,也有紫口铁足,也有开片,不过至今其窑址不明,学界对其烧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并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钧窑主要烧造时期有说为宋、金、元,而有学者认为如今被定为宋代钧官窑的陈设瓷为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烧造。均窑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钧官窑窑址在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专家指出,“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可靠的微笑
酷炫的乐曲
2025-08-17 13:29:58

1、汝窑特点: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区别:钧瓷与以上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

2、官窑特点: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

区别: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3、哥窑特点: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开(小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

区别:哥窑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4、钧窑特点: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

区别: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5、定窑特点: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造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

区别: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扩展资料: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

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的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

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

而“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窑

笨笨的口红
彩色的钢笔
2025-08-17 13:29:58
瓷器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高峰,名窑辈出,品类繁多,当时最著名的,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它们各有特点,争奇斗艳,为祖国的瓷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定窑

烧瓷地点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所以称其为定窑。

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2 .汝窑

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汝窑的特点主要是:一、釉色青而润泽。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3 .官窑

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南宋时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有两处官窑。一在凤凰山下的后苑修内司,世称修内司官窑;另一处在郊坛下,称为郊坛下官窑。《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

4 .哥窑

哥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相传当时有章氏兄弟二人,

在浙江龙泉县境各设一窑烧瓷。哥哥造的窑称哥窑,弟弟造的窑称弟窑。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与汝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记载。哥窑瓷器的窑址迄未发现,也难以陶瓷考古所得材料与传世哥窑器印证。

5 .钧窑

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其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会撒娇的指甲油
忧郁的猫咪
2025-08-17 13:29:58

一、汝窑

1、釉色

汝窑之不凡在其釉色,釉色以天青为主要颜色,亦包含天蓝、粉青、月白等色,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美誉。

汝民窑的釉色则丰富多彩,不同釉色间有明显的地域性,即同种釉色的汝瓷主要由某一地区所生产。

2、器形

从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汝官窑瓷片分析,器型主要有碗、盘、钵、瓶、洗、盏、水仙盆、尊、盖等几类。采用手拉坯的方法制作,技法熟练。

碗、盘为日常生活器皿,故造型简单大方,仅以十瓣瓜棱形或莲口式予以点缀,美观实用。钵造型成敛口,下有凹圈足或矮圈足,小巧典雅,富有生趣。

瓶、洗两类造型多样,线条流畅。茶盏托造型讲究,富于装饰。而水仙盆分椭圆形和海棠式两种,设计精巧,显示了皇家的审美意趣。

汝民窑主要生产民间生活用瓷,造型多样,采用多种装饰技法。各窑口在装饰方法和装饰纹样上各有其长处。

3、开片

传世的汝官窑瓷大多器表有纹片,无纹片者极少见。汝瓷釉面的开片是在烧制过程中因为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而出现的开裂纹片,这本来属于瑕疵,但在文人眼里却成了艺术效果,皇宫贵族也相当崇尚

关于开片,文献纪载∶“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目前公布的汝窑传世品中,无纹片的只有一件,即是收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的青瓷无纹水仙盆。

由于汝窑以玛瑙作为釉料,所以不管是冰状纹片、浅开片或白色短纹片等,皆为鱼鳞状开片,没有纹线较长的大开片,这是汝窑与其他瓷釉面开片不同的地方。

4、支钉

汝官窑施釉技法精湛,多采裹足支烧,支钉很小,因此有“芝麻支钉”之说,使器表和器底全施满釉。另外也有少数采用垫饼垫烧法,器表和器底均施釉,圈足底则露胎无釉。

支钉的多少因器形大小而定,多者五个,少者三个,惟椭圆洗、海棠洗和水仙盆采用六支钉,四支钉者极为罕见。

汝民窑以垫饼烧制为主,少数为全满釉支钉烧制。相较之下,汝民窑的支钉稍大,如绿豆瓣。

二、钧窑

钧窑土脉细,釉彩有兔丝纹:红的像胭脂、朱沙,青翠的像葱,紫色如紫玫瑰等多种颜色,俗称海棠红、梅子青、茄皮紫、天兰等色彩。钧窑瓷器常发生窑变,除本色釉外还会变出其他颜色,而钧瓷的名贵正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

其釉色是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故有“钧瓷无双”的说法,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一书中对钧窑的评论:“均州窑色如胭脂者为上,青若葱翠、紫若黑色者次之,杂色者不贵。”

景德镇窑在清代也烧制仿钧窑瓷器。

三、官窑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

官窑的器形除常见的盘、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器中的各式瓶、炉样式也很多。

四、定窑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定窑造型以盘、碗最多。

五、哥窑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

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窑

现实的舞蹈
积极的黑猫
2025-08-17 13:29:58
定窑瓷器以白瓷闻名以刻花、雕花、剔花而成为北宋五大名窑之首。定窑瓷器还有南定、北定、粉定、土定、新定的分类之说,那么您知道南定、北定、粉定、土定、新定瓷器分类是怎么来的吗?

南定白瓷说法:

1,宋室南迁后,金人统治下所烧造的曲阳定窑瓷器。

2,长江以南(包括四川)历代仿定产品。

3,“靖康”之后北宋南迁,在临安(今杭州)继续烧造的仿定器。

4,景德镇和德化窑仿定产品。

5,中国古陶瓷图典:宋南渡后,景德镇所仿定器,也称宋白瓷,形式与北定相同,唯无北定之雅趣。此说法虽未明确,但大体倾向宋南渡后,景德镇所仿定器。

北定瓷器说法:

1,宋南渡前,曲阳定窑历代产品。

2,专指北宋朝曲阳定窑所烧瓷器。

3,景德镇为南定,其余均称北定。

4,长江以北地区,定窑及定窑系所有产品

5,有竹丝刷纹者曰北定。

6,中国古陶瓷图典说法:以曲阳涧磁村为中心的定窑作坊生产的瓷器。

粉定瓷器说法:

1,曲阳定窑土定进步者,胎体轻薄、致密、有泪痕、高白度的瓷器。

2,宋南迁后,在景德镇生产釉色极淡,略带粉红色的仿定器,颜色如婴儿肌肤。

3,景德镇所有仿烧定窑器。

4,中国古陶瓷图典说法:以曲阳涧磁村为中心的定窑作坊所生产白度极高的北定。

土定瓷器说法:

1,定窑初始之物,质松厚重,分互胎、陶胎两种,釉色白中闪黄或闪赤,易剥落且有大开片。

2,霍县窑仿定产品。

3,中国古陶瓷图典说法:除曲阳中心窑场以外的,如汾河、漳河流域广大地区民窑仿定产品。原料与工艺技术与定窑相同,之所以称之土定,是因为原料加工不精,胎体粗厚,叩之声音不清脆,装饰简单或无纹饰。总之,与定窑相比,各方面均显粗糙。

新定瓷器说法:

1,元以后,南北窑口所有仿定产品。

2,近现代仿品。

3,中国古陶瓷图典说法:为山西霍窑(元又称彭窑)所烧仿定产品为新定。格古要论中记载霍窑(元又称彭窑)是始于金代发展于元代,“彭君定效古定器折腰样者,基整齐,白者与定器相似。”该窑因此以专门仿定闻名于世。实际该窑产品与定窑相去甚远,但标志着定窑系元代仍在烧造且有所发展,至明代方消亡。

年轻的乐曲
温柔的鲜花
2025-08-17 13:29:58

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

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

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

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其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但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则是印花纹饰。

根据考古发现,定窑创烧于唐代。从西安、杭州出土的定窑瓷器来看,至少在晚唐,定窑就烧制出了胎质白皙、釉色硬亮、薄如脱胎的上等素白瓷。并且出现了刻有“官”字款的贡瓷;五代时期,有别于唐代的“官”字款,使用“新官”款;北宋以后,恢复使用“官”字款,作为贡瓷的标识。

北宋定窑以白瓷为主,装饰技法丰富多彩,有堆塑、刻花、划花、剔花、印花等,其剔花、刻花、印花技法对同时期其他窑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北宋定窑烧制的龙首大净瓶、孩儿枕举世闻名,艺术成就无可匹敌。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工匠发明了覆烧法,大幅度节省了窑炉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中国陶瓷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代定窑工匠还烧制成了色黑如漆的黑定、烂紫如熟葡萄的紫定等名贵品种。宋人邵伯温《闻见录》中记载:“仁宗一日幸会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苏东坡在《咏定瓷》中也有“定州花瓷琢红玉”之句。定州红瓷,传世品罕见,至今有待解密。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再入窑烧,永不得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紫定金彩盏,存世罕见,极为珍贵!

殷勤的黑裤
合适的灯泡
2025-08-17 13:29:58
宋代五大民窑除南宋官窑、汝窑和哥窑外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窑!但其余二窑都有民窑产品和“官供”产品,官供其实就是朝廷的定制产品。真正意义上连续烧制的官窑在明洪武后期开始,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说的官窑,是指朝廷指派督窑官常驻窑口,按照宫廷的图样,用最讲究的工艺、最好的烧制技术,不计成本地烧制瓷器,并批量把成品进贡朝廷。用大白话说就是皇家窑口!

其实,早期的官供和官窑产品质区别并不大,只是形式上的区别,官供最早出现在唐代越窑,称“秘色瓷”,这在1987年4月法门寺塔地宫出土14件的清单上有明确标注,为皇家供奉。五代时期的龙泉窑也为朝廷烧制贡瓷,宋人称“秘色瓷”,为“龙秘”。宋人庄绰的《鸡肋编》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益加工巧。”“钱氏”即五代江南一带属于吴越国的钱氏王朝统治,依据“禁廷”的“制样需索”,为朝廷烧造“贡品”(本人在《艺术市场》07.7有专门论述)。

南宋时期龙泉窑的主要窑口溪口烧制的黑胎厚釉类产品,质量、工艺、艺术上甚至超越南宋官窑,并没见民间陪葬同类产品,说明溪口产品不是民用的,龙泉县志也有记载“州县官尝不得见”而直进宫廷,这也是个有力的说明。所以,在前几年经过国内专家统一论证,浙江博物馆的龙泉溪口薄胎厚釉类标本全部更换标牌为“龙泉官窑”,整器存世量甚至少于汝窑!

随着考古的发展,五大名窑的冠名有被颠覆的可能。“素烧”指为了厚釉又不流挂,而不惜工本数次进出窑,上数道釉的一种工艺,这个工艺只有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哥窑。其他窑口则为一次施釉、一次烧成的民窑烧制模式(指元中期以前的单色釉历史),更何况龙泉还烧制哥窑(这有明确记载,为一楼更正,现在龙泉的大窑称弟窑)。

以上为本人回答您问题的原创(除引用历史记载外),大致说明官窑的意思、模式及发展,也说明了五大名窑的今身及今后的展望,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