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画制作流程详解

成就的超短裙
仁爱的信封
2023-03-18 21:42:32

陶瓷画制作流程详解

最佳答案
坦率的西装
舒服的银耳汤
2025-08-14 08:49:08

陶瓷画就是将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它不仅具有陶瓷的质感,还将绘画的各种元素都加入其中,这二者结合,为人们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丽。陶瓷的质地坚硬,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腐蚀等,因此陶瓷画也具有了陶瓷的这些特质,可以长时间的保持绘画的色彩和面目。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陶瓷画制作流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一下。

陶瓷画制作流程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 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以上是传统的制作,现在比较流行的直接是“轩艺高温瓷像”,一步到位。

瓷版画的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

瓷版画可追溯到明清年代,延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瓷版画有“瓷画百年”的美誉,具有浓厚的赣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工艺价值

瓷版画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他工艺生产难以比拟的。从材质的选择、艺术加工,会之前的乳香油炼制,颜料的调制,毛笔的处理至慧智的具体步骤和技法,都十分严谨、细致,这些生产技艺是江西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代替。

经济价值

20世纪50-70年代,瓷版画一直是南昌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瓷版画的发展,能解决当地相当数量的人员的就业问题。其次,瓷版画原料取自于景德镇的白胎,可有效地促进瓷都经济的发展。再次,除满足中国需求外,瓷版画还受到日本、澳洲等国人民的欢迎,可以大量出口创汇。

学术研究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汲取西方摄影文化的精华,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传承历史,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实属罕见,对研究明清的传统手画、陶瓷彩绘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很高的价值。

通过以上的步骤,再加上师傅们纯熟的技艺以及细腻的心思,就可以制作出精美的陶瓷画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陶瓷的国家,而陶瓷自古以来也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陶瓷画在明清时期就非常流行了,它是将绘画的艺术融入到陶瓷当中,使其更加具有质感和灵性,它带给人们的是一场非凡的视觉盛宴。

以上就是有关陶瓷画制作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回答
俭朴的翅膀
愤怒的黑夜
2025-08-14 08:49:08

明清时期,文人画占据绘画主流,文人绘画时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个体意识较浓,喜欢以物喻人,以物咏志,因此对瓷器绘画有巨大影响。作为一种图案,瓷器绘画中既有纯粹装饰意味的植物纹样,也有借鉴文人画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纹样,如松竹梅、梅兰竹菊等等。

岁寒三友

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备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画钟爱的题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纹盘口瓶

② 清罗天池松树竹石图轴

松,为常绿乔木,百木之长,经冬而不凋,多比喻坚贞高洁的节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纹碗

② 清赵焞夫 竹石图轴

竹,多年生常绿植物,清高而有节,性坚韧,宁折不屈,开怀大度。

梅,为落叶乔木,花朵早春先叶开放,耐寒开花。

这三种植物组成的岁寒三友图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凤亮节。明代瓷绘上松竹梅常与洞石栏杆构成庭园景致,清代瓷绘松竹梅纹比较喜欢刻意追求写实效果。

四君子

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极喜爱的植物,明清两代瓷器当中也大量绘制该主题。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经提到。

兰花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居幽处而香气素淡,象征着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菊花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为世外隐士。菊花作为士人人格的象征,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

植物纹的流行跟社会主流风气关系很大。明代是我国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植物的题材非常丰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纹样也非常广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几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绘画技巧进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洁白细腻,使得瓷器上的纹饰衬托的更加精致与生动,达到了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极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清代是我国瓷器植物纹表现装饰的黄金时代。

结语

明清瓷器是我国瓷器装饰艺术的两大高峰,我们在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既要注意整个瓷器装饰艺术的发展脉络,也要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风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艺术的深刻内涵。

干净的画笔
时尚的鸡翅
2025-08-14 08:49:08
唐代长沙窑瓷器的装饰开始引入国画艺术,由此瓷器装饰花纹的内容题材大大拓宽和丰富起来了。长沙窑釉下彩绘装饰的内容有人物、花草、动物、山水云气等多种题材,组成了生动活泼、自然逼真的装饰画面;长沙窑釉下彩花鸟画的表现,与当时画坛发展正盛行的花鸟画工笔宫廷绘画风格完全不同,用笔较率意奔放。例如“青釉山雀纹壶”,简练的几笔一气呵成,将鸟的眼、嘴、颈、腹等所有结构圈出,并用淡色料笔补足鸟的头、腹、尾等结构,有如宣纸的效果,是富有率性的创作。而唐代画坛工笔画风格则力求写真求实、精妙传神,画法勾线细幼工整而傅彩晕染精到。如唐人物画家阎立本的《职贡图》;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古雅沉着,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唐代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边鸾《花鸟图》、韩湟《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约上的中国画,纸质为麻料,作品造型生动准确,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长沙窑釉下彩山水画深受当时宫廷山水画影响。例如“青釉山水纹瓷罐”所画的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工笔青绿山水,线条刚硬山石质感、动挺有力,画面布局山峦重叠。

漂亮的紫菜
自觉的金鱼
2025-08-14 08:49:08
中国的瓷器在不同时期的工艺、造型及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如下:

1.宋代的瓷器工艺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技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朝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大部分的日常生活用器。总的来说,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

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官私名窑名瓷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呈现独特的风格之美。所以说宋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

2 .元代的瓷器工艺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元釉里红是元代瓷器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它是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元代瓷器的造型主要有罐、瓶、执壶、盘、?和高足杯。罐、碗、盘是元瓷中一种常见的器物,瓶类常见有经梅瓶、玉壶春瓶碗有敞口和剑口两种盘传世品也较其他器物为多。而高足杯是最流行的器型。此外还有瓢、葫芦瓶、执壶、扁瓶、水注、小罐、小碗等。

元代瓷器的装饰方法有刻、划、印、贴、堆、镂、绘等多种。在元代青白瓷大型器物上,尚多见划花装饰,但这种装饰方法已不占主要地位,盛行的是印花装饰。印花除在枢府器和青白瓷器上大量采用外,红釉与蓝釉器物上也有印花。元青花的纹饰,分主纹与辅纹二类。瓶、罐的腹部和盘心,为主要纹饰,其他为辅助纹饰。常见的作为主纹饰的有植物,如松、竹、梅、牡丹、莲花、菊花、牵牛花、芭蕉、灵芝、山茶、海棠、瓜果、葡萄等。动物如龙、凤、鹤、鹿、海马、狮子等,除上述这些纹饰内容外,历史故事题材极为盛行,周亚夫细柳营,萧何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等,都被作为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画面。它与元代戏曲小说和版画的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明清两代瓷器上人物故事内容的影响重大。

3. 明代的瓷器工艺

明代陶瓷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各类产品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特别是日用器)之外,也有因时代需要变化而新产生的,如永宣时期的压手杯、双耳扁瓶、天球瓶等。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正德、嘉庆、万历各朝的大龙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葫芦瓶等也都颇具代表性。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瓷砚、水注、镇纸、棋子、棋盘、棋罐等瓷器传世。

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及虫等无不入画。明代早期以写意画为主,画风自由、奔放、洒脱明后期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约轻快,极有漫画趣味。明代瓷器上的款式以书写为主,官窑款工整端庄,民窑款则多种多样,以吉祥语款为多见。明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4 .清代的瓷器工艺

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景德镇的官窑器更是代表着中国瓷器的水平,而清代的民窑器则最为丰富多彩。造型方面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既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其中康熙朝独有的器型有观音瓶、棒槌瓶、金钟杯、凤尾尊、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装饰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但各类精巧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却出现不少,而嘉、道以后的器形大多没有什么新创作。

清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多样。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繁杂,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

清代乾隆时期,我国制瓷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峰。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了一批以瓷模仿各种工艺品和动植物、果品的瓷器,无论形态还是质感均酷似原物,凭肉眼竟无法辨别真假,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傻傻的毛巾
正直的电话
2025-08-14 08:49:08
(一)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明天启以后的民窑瓷器上诗配写意画面,是明代文人山水画对瓷器装饰的直接影响。例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瓷器上的写意,兽、鱼、虫其绘画风格与当时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的风格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康熙青花,五彩山石画法,习惯用“斧劈皴”而雍正时期则逐改用“披麻皴”。《中国陶瓷史》第十章,清代的陶瓷,有关中国画对陶瓷装饰方面的记载:“康熙时期人物画内容,除了习惯‘婴戏图’,‘八仙祝寿’、‘四妃十六子’等外,戏曲人物故事特别盛行。”例:“西厢记”、“水浒”中故事以及“钱塘梦”等等,在风格上这时期人物因受陈老莲画派的影响。中国绘画艺术真正在陶瓷装饰中运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陶瓷装饰者在怎样处理上,大部分由匠人味逐渐变成文人味装饰风格。

到了清末民初,一批有国画修养的文人、墨客进入景德镇艺坛。如擅人物的王少维、山水程雪笠父子、花鸟程声和、潘陶宇等人,均以清新的国画技法大大影响了当时的传统画风,继起的“珠山八友”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走上了这条路,为祖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光辉。

如绘画神技王奇、落地粉彩王大凡、水点碧桃花的刘雨岑先生,在传统的基础上,为了使瓷器上能达到象国画在宣纸上作画晕染的艺术效果,吸收了清代画家恽南田、任颐的没骨花鸟画的技法运用到陶瓷粉彩上,一直到现在。

当代“青花大王”王步先生运用中国画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画青花,像国画一样墨分五色,他将青花料水也分五色,力求水墨韵味。着意研究清代八大山人、黄慎等人笔墨。以豪迈沉郁的风格简朴、雄浑的笔墨为花鸟传神,运用到陶瓷青花艺术上,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上别具一格。

以画虎著名的毕渊明,擅长金石、书法、诗词、绘画。年轻时候学习画虎名家四川张善子先生和广东岭南画派的高其峰先生等画家的佳作。在画面构图,运笔、设色、布景等方面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先生的虎即有张先生的画风工整笔力,又有南派画风的神韵。

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陆如是以擅长陶瓷装饰设计和国画花鸟享誉瓷艺和画坛的。运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而获盛誉。他创作的新彩“枇杷图挂盘”、“夏熟”是运用中国画技法进行陶瓷装饰,也是先生成功的作品之一。景德镇还有许多美术家如:老一辈画家,历经磨练,底子厚,功力深,艺术造诣较高,作品境界各具特色。胡献雅老先生的苍劲雄健,毕老的巍然雄据,余翰青先生的清丽秀健,马毓桂的苍老朴实,余文襄先生的静穆精深,徐天梅的苍劲深婉,及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画家坚持走“师造化”、“师自然”的道路,刻苦学习,勤奋笔耕,富有朝气,勇于创造。他们的作品既有传统的艺术色彩,又吸收了外来姊妹艺术的养料,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奔放流畅,有的高雅飘逸,有的严谨细腻,有的笔触娴静,有的意态潇洒 ……许多作品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

中国画在景德镇为什么如此风行?陶瓷美术工作者如此厚爱?这主要因为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以构图到立意,以艺术形式到技法,都和工艺材料的不同而有区别。把国画借鉴到陶瓷装饰上来,因其许多艺术手法适合多种陶瓷不同器型装饰需要,国画与陶瓷互相渗透艺术手法和精美的陶瓷材质揉和生辉就形成陶瓷装饰的独特语言。

(二)陶瓷装饰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1)运用散点透视的手法构图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构图,这才出现了古代长卷《清明上河图》和现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时敏、姚耕云、卓鹤君等等最近创作的《长江三峡长卷》等等。如果按西洋画运用的焦点透视就没有办法画那么长的画。

在各种陶瓷造型器皿上如不采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也就根本没有办法绘制通景山水、人物等。

(2)“计白当黑”

“空白”是中国画形式中特有的重要表现方法。中国画强调着眼处白,下笔处黑。虚实关系,“知白守黑”这一国画艺术法则,基本上和陶瓷装饰一致。

(3)“写意传神”

中国画强调“似与不似之间”是齐白石先生对写意花鸟画经验的总结。“神在形似之外”、“形在神气之中”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独特之处。特别是景德镇的明代民间青花,像“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廖廖数笔,出神入化。如画人,一个圆圈是头,一撒是发,两点是眼,重笔撇成,倒转人字是舞动的双手,再随着画两条下窄长宽的长线,这便是身躯和脚,这是“婴戏图”中全部用笔,如现代画家关良、高马德等戏剧人物是那样的传神,相比之下,明代民间青花中的人物却更宁静、天真、流畅、秀美,且富于装饰效果。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都可以在陶瓷装饰中找到。两者相互影响、渗透。如“粉彩”中的人物、花鸟画法都与中国画工笔重彩人物,花鸟类同。

剖析一下粉彩装饰方法就可以看到,陶瓷装饰和中国画历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画表现形式主要有工笔重彩、淡彩、工兼写,没骨写意,泼黑等等技法。主要讲究骨法用笔。白描勾勒、皴擦点染、设色渲染。一般采用散点透视,不受时空局限。构图上注意章法,讲究空白,追求立意及读书画印的巧妙结合等。这都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中国画讲究个“意”字即写意。不单是画法工整和笔法放纵的水墨写意之分,这个意则是中国画神气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形象中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把讲求立意和气韵生动作为它们的最高标准。

而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从主题到立意,从艺术形式到技法都和国画有许多相同点,只是由于工艺特点、工具、材料的不同而有区别。

如粉彩用笔一般采用中锋为主,略加侧锋,基本用皴擦法,由于瓷胎质地光滑,不如宣纸吸墨,要擦出的飞白效果而彩取原料的方法来分明暗。粉彩中设色上除无渲染着色外,(但有洗染、接色法)其中打底、罩色、填色等都与国画中的工笔重彩设色方法类同。

中国画特别强调线条的作用,国画线描技法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如人物“十八描”等,都是陶瓷装饰上所运用和借鉴的线描技法,无论古彩、粉彩、新彩、青花都离不开线条的运用。这点对陶瓷装饰都至关重要。

例如,古彩,一般以中锋勾线,线条钢劲有力,是古彩最基本、最重要的造型手段,古彩不似粉彩运用设色,洗染手法,只靠单线平涂,全靠线条功力来表现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等形象。

线条表现在青花中最大,勾线分水要求青花料线画得凸起来,使分水控制在线条以内。不越过所刻画形象的线条以外。

(三)陶瓷装饰与中国画艺术互相渗透

中国画是画在宣纸上的,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来装饰陶瓷的。所以中国画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艺术,只能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一般来说工艺美术品种都很精细,誉有“巧夺天工”的赞誉。瓷器上装饰国画多适宜工笔重彩,使画面显得很精美。

中国画艺术在革新,陶瓷装饰在力求工艺材料和装饰技法上的创新才能更好的把中国画艺术运用到陶瓷装饰中,才能创作出不愧为我们伟大的时代陶瓷艺术珍品。

冷静的面包
慈祥的翅膀
2025-08-14 08:49:08

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扩展资料: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能。

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电阻式隧道窑炉或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瓷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