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粉彩瓷器有哪些鉴定方法与特征,怎样辨别
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
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
景德镇王掌柜总结了几点乾隆瓷器鉴定特征
一、乾隆瓷器造型特征:乾隆时的瓷器,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风格华丽,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特别是小件文具和玩赏品制作甚多,精美灵巧,令人爱不释手。仿古的器型和一般琢器,承袭了雍正时的贴塑耳装饰,并更为盛行。
二、乾隆瓷器图案纹饰特征:乾隆时期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寓意画面。如石榴百子、百子图、五福捧寿、福寿三多、五子夺魁、五子登科、三羊开泰、八吉图、八仙祝寿、月月见喜。这些祈福求祥的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广泛流行于清末。另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也有较多的表现。
三、乾隆瓷器胎体特征:乾隆时注重制瓷质量,瓷制精细。如果没有淘炼至细的洁白胎质,就不可能完成复杂新奇的造型和特殊精细的工艺。乾隆瓷子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和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从传世品看,早期的乾隆瓷,还是能保持雍正时的细润特色的;晚期虽略显逊色,但仍比晚清的优越。
四、乾隆瓷器釉面特征:青花瓷的釉面仍为青白色,民窑亦如此。其青白度深浅不一,釉面肥腴而坚致,并光润均净,偶有微度的波浪釉;也有呈色较为粉白的釉面,民窑器多见。精致的珐琅彩和粉彩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一般彩器的釉面,釉的莹润,有的不够平净,同雍正时相比稍有差异,早期至美,晚期渐糙。
五、乾隆瓷器款识特征: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1、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材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烧瓷水平又有所进步。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
2、此时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转心、转颈等技艺手段,制作工艺极其精致。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等等,几可乱真。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别的物质效果。
3、乾隆时期,粉彩完代取代了五彩,但产品质量不如前代。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等。有署“古月轩”的珍贵瓷器,是以乾隆宫中古月轩命名的,从景德镇挑选制造精良的素胎进京,命内庭供奉绘画高手绘画,于京城设炉烘烤而成。
4、乾隆朝瓷产量极大,官窑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款字一般以青花书写为主,但亦有抹红写款,在白瓷、茶叶末、珊瑚红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5、乾隆民窑款形式也极丰富,堂名款和花押款多大体与正朝相同,故鉴定时有一定的难度。乾隆朝首次出现草记款。
6、乾隆朝款,字体最多,书写排列形式也最多,且官民窑款字体易混淆。一般来讲,官款比民款精、秀、细、润,而民窑款大都较为粗糙、草率,亦有仿宣德、成化款。
扩展资料: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
乾隆时督陶官唐英《陶冶图说》:“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清代中期,外销陶瓷发展出来的广彩,艳丽照人。
参考资料:清代瓷器 百度百科
抱月瓶又被称之为“宝月瓶”,其外形最早来源于宋元时期流行于少数民族的陶制马挂瓶,瓶肩左右各有一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明代时期多以青花做为装饰,结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韵,将色彩与器型完美融为一体,使其成为陈设用的器物。抱月瓶在永宣时期最负盛名,其中的蒜头口抱月瓶在康熙和雍正两朝多有仿制,而乾隆皇帝更是喜爱有加,因此抱月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类瓷器之一。官窑及民窑皆有大量存世,其外形与花样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异彩纷呈。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纹镂空果盘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纹镂空果盘
敞口,浅腹,圈足。器物胎质洁白细腻,釉面润泽,造型规整。盘壁镂空,盘内壁口沿绘花卉锦地一周,盘心几何纹一圈内绘折枝桃纹。盘外口沿绘涡纹一圈,近足处绘夔龙纹,笔意流畅自然,镂雕与青花纹饰相互映衬,颇为新颖别致。
以镂空的手法对器物进行装饰美化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特别是清代早期大量将镂空技法运用于器物上。由于镂空器物的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品率低,镂空部位需精心设计,因而清代大量镂空瓷器的烧制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个时期瓷器烧制技艺的高超水平。作为果盘的这件乾隆青花山水纹镂空盘即是如此,镂空部分呈现为锦地的装饰效果,同时又可以将水漏出盘外,可谓为实用器的典范。
乾隆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运笔转折处圆滑,“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9款图。还有一种“乾”字左边上部的“十”字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少见的乾隆官窑款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数不加圈框,篆书款的字体工整。 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 乾隆官窑款以青花款为主,色调深沉,也有抹红和珐琅料,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总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体工整,青花深沉,个别有字体偏斜草率、连笔书写和青花深浅不一的极少现象。
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瓷器——时代确切,遗存稀少,在艺术上或工艺上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有年款或确切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标准的造型、纹饰、釉色等能反映时代独创风格和浓郁民族色彩的有文献记载的名瓷、历代著名窑别的代表作元、明、清时期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民窑瓷著名工匠的代表作。
扩展资料:
一级文物:
1、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与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2、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3、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性文物。
4、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以及有关著名起义领袖的代表性文物。
5、反映了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代表性文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董鉴定
“唐窑”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景德镇陶录》卷五记载,“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惟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另外,乾隆时期的“象生瓷”,在制作上几乎与原物难以分辨,令人爱不释手。例如仿花生、胡桃、藕、莲子、石榴、蟹、海螺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仿木纹釉的水桶和碗等色泽十分接近木材本色,如果没有很高的制瓷工艺技巧是很难达到这种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