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兆邦陶瓷抛光砖经常会有微小拱起变形?
抛光砖在烧成时,体积发生收缩变化,窑炉温度不均引起砖各个部位收缩不一致,调节温度使砖稍微拱起,有利于后面的抛光工序;另一方面,烧成过程的微小拱形设计也是为了瓷砖在“后期变形”的过程中使瓷砖取得更好的平整度,由于烧成过程中的千变万化,无法精确控制微小的拱形变化,故成品瓷砖经常也会存在微小的拱形状况,只要是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还是允许的。
抛光砖的缺点:
(1)色差
色差是指同一块砖或是统一批砖出现的颜色上的差别,达到影响装修效果的地步。色差又分为两类两批或两块砖之间的色差、单块砖上的色差。导致色差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原料、坯料加工、成形和烧成等各环节控制不好都会产生色差。
(2)夹层
又叫起层、层裂、分层和重生,表现在产品上轻则砖面出泡,重者出现多层现象,严重成不了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模内粉料中的气体排放不畅造成的,其影响因素很多,归结起来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粉料性能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是压机方面的原因。
(3)变形
是指相对于正常的砖所产生的不规则变化。影响变形的因素很多如坯体配方、成形、干燥制度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烧成制度。变形主要表现为翘角、角下弯、上翘边、凹面、扭曲、不规则变形。
(4)大小头
又称大小边,是相对名义尺寸的边长相比大小不一,使得砖的形状不整,是陶瓷生产过程中,最易出现又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压机冲压对大小头会产生影响,喂料机的安装调试及参数的设定、模具、窑炉等都会对大小头产生影响。
(5)凸凹边
砖体的凸凹边缺陷也称窄腰、收腰、鼓肚、大肚等是瓷砖生产中较难解决的问题,该问题与大小头一起出现,引起大小头的原因也可以是引起凹凸边缺陷。常见的原因是粉料流动性差,在布料过程中导致模腔边缘部分取料相对偏少,或者由于喂料车和模具问题使模腔边缘部分取料偏少,在烧成时收缩不一致所致。
(6)开裂
引起砖坯开裂的原因很多,有设备问题,也有窑炉问题,它是瓷砖的主要缺陷之一。裂纹缺陷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侧裂、面裂和层裂。由压机导致的开裂有崩裂、纵裂;由烧成导致的裂纹,热炸、冷炸、表面裂纹。
1)墙体不符合铺贴要求
由墙体变形导致的瓷砖开裂,会呈现横向、竖向或斜向的有规则的裂纹。
2)粘贴剂质量问题
粘贴剂不合格也会导致瓷砖铺贴后出现空鼓、脱落等问题。传统铺贴瓷砖通常使用水泥砂浆作为粘贴剂,水泥与砂浆通常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比,如果配比不均,水泥砂浆则达不到要求的粘接效果;另外,沙子含土量过高、使用劣质或过期水泥都会导致粘贴不牢而引起瓷砖空鼓、脱落等问题。
3)瓷砖未浸水
有一定吸水率的瓷砖在铺贴前若不浸水,铺贴后在水泥砂浆凝结、强度上升的过程中,瓷砖会吸收其水分,导致水泥失水变得没有粘接力,强度降低,砖对水泥或水泥对原墙面黏合力降低,导致出现空鼓、脱落。
4)瓷砖间未留缝
在铺贴时如果没有预留适当缝隙,也会导致瓷砖受挤压开裂、空鼓或脱落。
建议选择质量优质的防水涂料重新做过防水。品牌:德高、雷邦仕等。
家庭防水专家-雷邦仕
吸水率=瓷砖吸水率就是将瓷砖放在水中充分吸水后,所增加的水的质量与原干燥瓷砖质量的比率。
吸水率高的瓷砖是因为坯材的密度较松,导致砖的品质不太好,容易产生开裂,贴在墙上就会有脱落的危险。但吸水率低并不代表不会脱落,吸水率低的瓷砖因为坯材较硬,密度较高,重量重,粘结也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粘结不牢出现脱落。
所以,粘贴玻化砖或者抛光砖最好用界面剂(比如班力仕那种7号粘结剂)先涂刷在砖背面再用水泥砂浆或者瓷砖胶粘贴,这样粘结力更强,不易造成空鼓脱落。希望能帮到你。
抛光砖主要用于卧室、厨房等室内墙地面的瓷砖铺贴,表面光亮可以增加美观度。接下来PChouse给大家分享一下铺贴抛光砖的注意事项。
1、抛光砖的粘贴与瓷砖直接接触的物质都是胶纸类型的,且吸水率低于0.5%,所以抛光砖一般不用提前泡水。
2、铺贴瓷砖之前需要检查瓷砖背面。瓷砖孔隙的存在,也可能是一些瓷砖在出厂之前对抛光砖的正面做过抗污处理或者打蜡处理。瓷砖背面的保护较少,容易受到抗污剂、脱模剂或者其他物质的污染,这样子不利于瓷砖粘贴。在铺贴瓷砖之前需要检查好瓷砖正背面,去除污渍或者用水冲洗一遍,晾干备用。
3、抛光砖在铺贴的时候,需要先由墙面再到地面铺贴,从室内外门口铺贴。使用十字胶粒固定抛光砖的缝隙,并在瓷砖铺贴之后的2到4周之后再进行填缝处理。避免瓷砖缝隙变形。
4、墙面贴抛光砖需要加背胶。可以增加瓷砖背面和瓷砖胶的粘结力。避免瓷砖铺贴后出现空鼓、开裂、掉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