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杯透明的部分是什么呢
玲珑杯透明的部分是透明釉料。
玲珑瓷器镂刻后,在镂刻眼中用的是稠的透明釉料,烧成后呈半透明状,烧成后玲珑剔透,故称为玲珑瓷。该瓷器是景德镇一非常著名的瓷器。
玲珑瓷是古代陶瓷艺术之瑰宝。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 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
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已生产玲珑瓷;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已有玲珑产品。
隆庆、万历其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玲珑瓷来自于江西景德镇,是我国瓷器艺术中的盛品,也是传说中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玲珑瓷在制作的时候,要用镂雕工艺对胚体进行修饰,使胚体出现很多半透明的亮孔,却又不是完全镂空,整体玲珑剔透,非常清晰、灵巧。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玲珑瓷的故事吧!
一、玲珑瓷是什么
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融青花技术之长,集镂雕艺术之妙,玲珑剔透,精巧细腻,具有清新明快之感。据记载,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玲珑瓷就已具较高水平,但产量甚少,仅供宫廷使用。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在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珑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人人喜爱的青花玲珑瓷。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相映生辉,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二、玲珑瓷和薄胎瓷的区别
1、玲珑瓷和薄胎瓷制品的厚度都比较薄,只不过玲珑瓷外在的坯体上往往会有许多半透明的玲珑眼,从而让玲珑瓷制品整体上看起来更加的剔透和灵巧。
2、薄胎瓷制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纯乎见釉,不见其胎骨”,从而可以看出它的薄和它的轻。薄胎瓷又被人成为蛋壳瓷。
三、玲珑瓷值多少钱
清代的玲珑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自2005年以来,已有12件元明清瓷器的拍卖成交价突破了亿元,在“亿元俱乐部”中是仅次于书画的藏品门类。而市场价与10年前相比,普遍上涨了10倍至100倍,可见元明清瓷器价格涨势如虹,牛气冲天。不过需要注意,现在市场上90%的元明清瓷器都是赝品,真正的上品、名品太少,在买入时,一定要倍加小心。另外,近年来民国瓷器升值较快,投资者也可重点关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玲珑瓷的信息,总的来说,玲珑瓷的观赏价值极高,但是如果要收藏的话,清代的玲珑瓷具有更高的价值,而现代玲珑瓷主要以观赏为主,生活中用到的盘、碗等,都可以见到玲珑瓷的身影,为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瓷器收藏投入成本较高,在买入时一定要小心甄别。
一、釉根据不同的依据有多种分类,按烧成温度来分,可分为低温釉、中温釉、高温釉、易熔釉、难溶釉。低温釉是指烧成温度低于1120℃的釉。
二、玲珑瓷是景德镇独创的一种陶瓷品种。以镂空工艺为基础,经验丰富的瓷工们用刀具在坯胎上雕成点点米粒组成的各种图案,再在玲珑眼内灌入釉料,经过高温焙烧而成。其烧制高温焙烧温度在1310°C到 1330°C之间。
三、高温瓷和低温瓷的区别
1、温度:高温瓷烧制温度为1200度以上低温瓷烧制温度在700-900度。
2、色泽:高温瓷颜色更饱满,细腻,晶莹低温瓷则颜色比较木滞。
3、手感:高温瓷光滑、细腻低温瓷稍微粗糙。
4、声音:高温瓷比较清脆低温瓷比较低闷。
5、质地:高温瓷硬度较坚固低温瓷更易碎。
6、吸水率:高温陶与低温瓷最明显的区别是吸水率。低温陶瓷的吸水率较高,高温陶瓷的吸水率低于0.2%,产品易于清洁不会吸附异味,不会发生釉面的龟裂和局部漏水现象。低温陶瓷的吸水率高于这个标准且容易进污水,不易清洗还会发出难闻的异味,时间久了还会发生龟裂和漏水现象。
四、高温瓷和低温瓷的辨别
听声音可以简单区分,高温的瓷化程度好,声音清脆。但根本是还是看吸水率的大小,高温烧结的陶瓷吸水率小。
吸水率测法:
1、用专门的仪器测(抽真空浸水)。
2、在沸水中煮2小时。
3、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
无论哪种测法,都是先将瓷片称重,得m0,实验后称重得m1,吸水率为(m1-m0)/m0
每种测法所得数据略有不同,但只要两种瓷片是用同一种方法测得,结果不有可比性。
薄胎瓷和玲珑瓷的区别主要有一下几点:
1、玲珑瓷制品的厚度也比较薄,其外在的坯体上往往会有许多半透明的玲珑眼,从而让玲珑瓷制品整体上看起来更加的剔透和灵巧。其实,在瓷器坯胎制作过程中,瓷器上的小孔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他们的排列顺序和造型也是瓷工师傅们根据他们的设计理念或者做工要求用刀片镂雕上去的,只是在烧制入窑之前会用玲珑釉料进行填充,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融化后流动将小孔填充,在出窑后冷却呈现半透明状,让玲珑瓷制品看其更加剔透。如下图所示就是玲珑瓷制品。
2、薄胎瓷制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纯乎见釉,不见其胎骨”,从而可以看出它的薄和它的轻。其实,薄胎瓷又被人成为蛋壳瓷,你可以想象将瓷器制作成鸡蛋壳一样的厚度时它的透明度将是多么的明显。如下图所示就是薄胎瓷制品。
玲珑眼的样子一般是米粒状,后来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把玲珑瓷装饰得更加漂亮。古时对于瓷器的外观是比较讲究的,玲珑眼就是其中的一种特殊讲究。有时候瓷器中必须要有玲珑眼,要不就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如果留心观察的话就可以发现,在很多的瓷器中都有玲珑眼,样子也是比较的多,有月牙状、圆珠状、菱角状等等造型,衬托出了玲珑瓷的美,这都是玲珑眼的设计功劳,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玲珑瓷是古代汉族陶瓷艺术之瑰宝。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 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集高超的烧造技艺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玲珑瓷早在隋唐时期已开始,当年 江西洪州窑就有生产,明永乐时,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玲球瓷更是十分精细。玲珑瓷是在坯器上将图案作镂空处 理,然后通体施薄釉,并将镂空处也用薄釉墁平,烧成后即为玲珑瓷。
永乐时,景 德镇御厂在镂空技术基础上发展出了青花 玲球瓷。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 粒状,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 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使玲珑瓷
在与青花装饰相结合下,显得分外精巧细 腻,朴素大方,清新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