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火石红?瓷器辨认不止看胎釉型,还要会看火石红!(图文详解)
大家都知道,瓷器在烧造前,选料主要是高龄土(明青主要烧瓷原料),高龄土中含有大量的铁矿物质。
高龄土的化学组成是SiO2 60%, Al2O3 15% ,Fe2O3 0.2% ,CaO 0.2%, MgO 0.4%, TiO2 0.1%,烧矢量2。70.(烧矢量 指的是水 还有碳)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他的温度一般都要到达1200度以上。陶瓷工艺学上讲的,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一般需要三个阶段,低温阶段,高温阶段(保持温度阶段一般需要一天)下来就是自然冷却阶段。
在低温阶段瓷器一般就是在800以下。此时高龄土中的大量水分(各种矿物质中结合的水分开始挥发,分解。
此时那些铁元素是以Fe2O3 的形式存在,此时铁元素在氧化环境中为三价铁元素,就和自然界中生锈的铁一样是红色或褐红色的。最有利的证据就是红陶,还有砖的烧造,烧出来是红色的。
接下来是800度-1200度以上,此时整个窑内都开始形成一个还原反应的环境,此时大量的水还有碳元素开始挥发出来。铁元素也开始从三价变成二价,从而形成Fe3O4(磁铁矿),而磁铁矿是黑色或黑褐色的,不是红色。
有人会问,瓷器在冷却过程中还会经历800度以下的氧化环境,那么他还会变成Fe2O3 ?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例如青砖,还有那些青瓦等等,因为物质在形成以后必须得到或者释放适当的能量他才可以再次发生反应,而降温的过程根本就不具备足够的释放能量的的条件和可能性,所以也根本不可能再次发生还原反映 。
所以烧制完成的瓷器根本就没有什么火石红,现在烧制的瓷器就没有火石红,实际上现在和过去使用的瓷土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目前笔者任职于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负责于市场藏品征集一职,如你手上有珍贵藏品,困于出手,可咨询福羲孔生:一三零,四九八八,四八八三。
那么古代瓷器上的火石红到底又是从那里来的呢?
首先要说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整个瓷器就好比一个被烧的流淌的岩浆(不过没有到那么夸张的程度)铁元素会因为重力关系发生流动,底部的铁元素比上部会适当的多一些,既在底部有一定的蓄积。
瓷器烧制完成之后,显露于表面的胎内的铁会在自然环境中和氧分子发生反映,就如同铁的生锈,生成Fe2O3,另外结合进去一个水分子。自然也就会形成红色或橘红色的火石红。
而这个火石红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因为胎里的铁分子含量实在是太微小了。
那么有人会问,瓷器的火石红为什么会主要存在于胎釉的结合处呢,主要有以下两点:
1、 首先人们使用过程中表面生成的一些化合物会被不经意的磨损掉。
2、 那些胎釉结合处因为存在一个小的夹角,所以水分很容易凝集,从而更有利于铁的氧化,从而生成火石红,因为胎里的铁含量很低所以氧化的过程自然也是非常缓慢的。
我们发现铁在生锈时也是从一个点开始向四周蔓延的,瓷器也类似相同从而形成那些如同扩散的状态。相对来讲大的面上更容易挥发。
还有就是那些在瓷器底子上的铁点还有釉上的铁点同样也会在四周形成火石红。
我们已经知道火石红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了,那么现在造假到底又是怎样作的呢 ?
首先他们用高温的火喷枪在瓷器的底子上烧,这样可以形成红色的Fe2O3。但这样烧出来的瓷器底部实在是没有任何的规律可寻。而且烧出来的“火石红”没有一点自然形成的红石红那种柔和的光泽和质感。
大家往往能看到明代青代瓷器的胎看起来都很柔和,泛着淡淡的肉红色,不是苍白或是泛灰色,这也就是瓷器在自然环境铁元素漫漫被氧化的表现。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对照图片实例结合理论分析学习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真的火石红!
一、火石红究竟有哪些颜色
1、鲜艳的红色
这里大家主要观察它的红色或火石红表面的润泽度,有一种很多小的红色颗粒放在一起的感觉,都是一块一块的。
这件更明显一些,在胎釉结合处的红色或火石红上有一层仿佛似水的薄膜。
但不是所有火石红上一定会产生这样很柔和的薄膜的感觉,这与胎的粗细,还有烧制后的的瓷化程度有关。
这件仔细看就不是有上面那种感觉。不过大家明显可以感觉到整个胎上的火石红有很多红色颗粒凝聚在一起的感觉。
2、橘黄色
真的火石红不会像假的那样张扬看起来很扎眼,老的很柔和,很舒服。
这张图更明显老的火石红颜色不扎眼,看起来很舒服。
这件主要看得出自然的火石红都是些大大小小的点联系在一起的感觉,变化非常丰富,而假的的火石红只会是一片一片,没有这样的变化。
接下来我拿些假的让大家对比讲解:
大家可以仔细分辨这样的假底没有老底那种非常丰富的变化。看起来很花。但是实际上颜色只有那么两种红色和黑色。
虽然看起来都是表面的红色,而老的东西红色是从深处长出来的,没有那种很肤浅的感觉。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火石红已经渗入胎的深处。
大家看看这假的颜色看起来太乍眼了,每处火石红来的根本没有根据。
大家看看这个变化多么丰富,整个火石红都是颗粒状的聚集在一起,有很明显的有不明显的。
这个假底根本就没有变化。
整个底变化多丰富,这样的火石红是从胎的里面生长出来的。最上面的圈里面那个个磕掉的地方有一个黑点,那是胎里面的铁斑。还有那最大的圈里面可以看到火石红上都生出油性了。
二、瓷器上究竟哪些都是火石红
1、有火石红的底足
因为火石红主要长在底足上,我们主要说底足。
这是典型的从胎釉结合处长出来的。
还有这个胎釉结合处。关键是哪个釉薄的地方因为人无法磨损也很容易长出火石红。
这个可以看到整个胎上都很自然的生长出火石红,那种颗粒的感觉很明显。
仔细观察这些特征:
1、能感觉到釉子的底下有肉红色;
2、这些胎上的缺陷里面都会沉积很多的火石红;
3、哪里因为釉子薄所以火石红在釉下隐隐约约可以看到;
4、就是瓷器胎上的铁点整个都氧化水解向四周晕散。
看看这个黑块。这其实是窑粘。因为古代瓷器大部分都是垫沙烧造的。而沙子里有些就是铁矿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黑疤。
你经常可以看到元代瓷器上有大量的黑点,不论是胎上还是釉上。(因为沙子在高温下经常会飞溅),当然这样的黑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鉴定依据。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釉都不认。其实只要正确的掌握了看这些黑点的方法会受益匪浅。
2、没有火石红的底足
首先为什么有些瓷器没有火石红呢,原因是古代是根据瓷器的档次选取瓷泥,在选择瓷土时用的是高出向下流水沉淀的办法,以此分离高档次的细泥,和低档次粗泥(不过档次高的粗泥主要做大器),铁的比重大通常留在粗泥里会多一些,因此档次高些的瓷器其胎土中含铁量相对就低一些了。
这样也就出现了基本没有火石红的瓷器,(清代很多的高档珐琅彩就没有火石红)。
对于没有火石红的瓷器,关键是要分辨瓷胎的老化特征,古瓷器有个自然的老化过程,其瓷胎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很高的看底功底。在这里我发一些图让大家看看。
通过这些没有火石红的瓷片大家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以下几点:
1、 整个胎变得都是一种很酥糯的感觉,不像新的瓷器那种很生硬的感觉(不过有些好瓷器因为瓷化程度不一样,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2、 胎的颜色都有些改变,要么有些散发出浅淡的红色,要么有些白中泛黄,不管怎样不是那种新瓷器生硬惨白的感觉。
3、 大家一定要和那些新的多做对比,充分的感觉新老胎感觉上的不同。
根据孩子的大脑发育规律,学龄前孩子需要经过大量的实物操作练习,才能获得好数感,应对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如果说,没有充分的具体思维练习,大娃们(4岁+)很难进入抽象化的数学习题训练。
这也是为什么我囤了一大堆习题册,什么学而思、逻辑狗、何秋光... 但是都还没有给沐沐尝试的原因。我希望通过2-3岁这年在生活中反复熟悉、操作数学,让沐沐获得良好数感后,才进入习题模式。 (备注:对于这个对应年龄应该做什么的划分,可能只是一份完美的计划,计划和实操是有很大差距的,实操还是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发展。但我想强调的是:从反复操练具体思维训练,逐步过渡到抽象化思维,这整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有因果关系)
基于相关数学启蒙的专业书籍和周围过来人家长们分享的经验 ,2-3岁的娃,可以开展的基础数学思维启蒙,大致有以下几块:
01 学习点数、数数0~20
02 认识基础的形状
03 能识别简单的重复性、数学规律
04 学习简单的分类、集合
05 有简单的空间能力
其中“学习点数、数数0~20”,可以参考上篇推文《 每天这样和娃玩,获得好数感》 ,记得回来哦~
今天这篇文就来说说剩下4块数学启蒙如何开展。照例,我会以沐沐一天的日常活动来演示,供更多家长借鉴(抄作业)。
02认识基础形状
在日常生活 游戏 中,带着娃认识基础形状: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梯形、椭圆。
【脚下的几何】
今天天气不好,沐沐和我只能在小区楼下遛弯。沐沐蠢蠢欲动的嘴还没说出“妈妈抱”时,我突然大喊一声“呔”,然后跑出10米远。
我:“沐沐你快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下水盖吗?” (可怜的下水盖再次群演)
沐沐:“是,是。”
我:“太神奇了,之前只见过圆形的下水盖哦。我们快来看看,还有什么形状......居然还有正方形的。沐沐,你看,我们见过3种形状了,长方形、圆形、正方形。你喜欢哪种?”
沐沐:“emmm——圆形。”
我:“妈妈也很喜欢圆形哦。你看我,我能绕着这个圆形走圈圈。”
看到踉踉跄跄、踩着圆形下水盖的边缘走一圈的妈妈,沐沐也跃跃欲试。于是我们走完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下水盖形状。
通过用脚踩踏,还能身体感受形状。孩子大一点,也可以玩闭眼睛走的 游戏 ,你闭眼睛让孩子牵着你走,或者让孩子眼睛,你牵着他走,自由发挥。
走路是最好玩的数学 游戏 ,路面的下水盖、瓷砖、台阶,统统可以用来数数、找形状。
【迷恋的 汽车 】
玩腻了下水盖,带着沐沐走到小区路口。车来人往,热闹非常。各种男娃们迷恋的车子:自行车、小轿车、公交车、面包车、垃圾车。车子的轮子都是圆形,公交车是长方形,货车的侧面有正方形。当然还可以结合点数的 游戏 , 汽车 是4个轮子,自行车是2个轮子,快递摩托是3个轮子。
在生活中的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形状。但是用娃最喜欢的东西去识别形状,娃的积极性才更高。
【没有什么玩具比积木更适合玩形状】
积木是最合适用来玩的形状了,各种木质积木、拼图积木、磁力片等等等。不开展说,但是我想推荐一种便宜、量大、最好用的木积木。去淘宝上搜索“原木 蒙氏 几何”等关键词,就能找到这种类型大碗便宜的积木教具,有立体形状也有平面的:
这种积木的好处是无色彩实木,可以单块买,价格又实惠,想要什么形状买多少块,都随你。
03能识别简单的重复性、数学规律
2-3岁,可以带孩子去识别简单重复规律,例如AB AB AB模式、abc abc 模式。
【闪烁的霓虹灯】
小娃在1-3岁期间,会突然某段时候痴迷颜色。我家阳台上恰好能望见商场的霓虹灯,在沐沐看来商场外观的霓虹灯变幻莫测,可以观察很久。一边看一遍念叨:red-blue-green-purple... 很快就脑子一片浆糊。我一看,又是和沐沐玩数学的好时机啊——
拿出彩色磁力片的我:“沐沐,你看——现在是红色的灯——” 说着我放地上一块红色瓷片,然后根据灯光变色更换磁力片
这个 游戏 对娃既有视觉刺激,又能锻炼动手+观察能力。如果嫌颜色太多,可以采用观察马路红绿灯的方式,识别绿黄红-绿黄红模式。
【美妙的音乐】
奶奶外婆带的娃都爱广场舞,可能今天的广场舞太“动次打次”了,余韵久久不散,回到家沐沐就开始玩起了自己的乐器,“哐啷霹雳”一顿乱打。
我:“沐沐,妈妈和你玩一个好玩的 游戏 吧。”
我:“沐沐,听妈妈的指令,妈妈说大,你就用力敲一下。妈妈说小,你就轻轻敲一下。”
配合我的指令,沐沐开始敲,我拿笔在纸上跟着音乐画——
咚,大声,画一条线;
咚,小声,画一个点;
......
还没画几下,沐沐赶紧抢过笔:“沐沐来画。”
我:“好吧,那我来敲啦,听清楚哦。咚,对了,画一条线。咚咚,对啦,画点点。” (爸爸和外婆终于不用捂耳朵了)
这个 游戏 可以结合孩子的能力任意拓展,比如听到快节奏就画折线,听到舒缓乐就画直线等等,把耳朵听到的变成眼睛能看见的过程,让娃玩中找声音的规律。
【 游戏 积木】
有色彩的磁力片、多种形状色彩的串珠、积木,都是很好的玩重复规律的道具。可以妈妈报颜色“红-蓝-红-蓝”,让孩子摆出来。当然也可以摆出2个重复元素,让孩子接着往下摆。
当然,孩子不会每次都按节奏来的,当他不想听话时——
04学习简单的分类、集合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分类与集合概念了。我敢保证这些玩法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我把妈妈找袜子】
你家最喜欢干家务的不是奶奶也不是妈妈,而是你家娃。每次外婆干啥,沐沐都要抢过来干。外婆收衣服了,沐沐连忙跑过去:“沐沐收,沐沐收。” 抱起一大坨衣服往床上一丢,他就收好了。
我:“沐沐,你快来呀。妈妈需要你的帮助!”
沐沐一溜烟又跑回来了。
我:“你看,爸爸这么多袜子,你能不能帮忙分好呀。这只和这只是一对的,他们一模一样。这只呢,和他一模一样的,去哪里了。”
游戏 进阶版,就是分出爸爸的衣服,妈妈的衣服,分出不同颜色的衣服,分出天冷衣服,天热的衣服。快回家让你娃干家务吧~
举一反三,所有简单的分类、归入集合的家务活都可以让两三岁的小娃娃来帮忙干,尤其是他那乱七八糟的围栏里面,把整理玩具改成分类 游戏 。注意用技巧喂,不是“快整理一下你的积木小 汽车 绘本牛津树 ”,而是说“ 沐沐快来呀,我要把所有积木装起来,太难了,我找不到积木了,妈妈需要你的救助。”
04有简单的空间能力
2-3岁娃,是能分清楚简单的空间概念的:上下、左右、远近。
【多用语言重复空间词】
有了小跑腿,坐着看电视想嗑瓜子怎么办?喊他——
“沐沐,妈妈需要你的帮助哦。你能帮我拿一下瓜子吗?”
东张西望的沐沐:“找不到!”
我:“你看,你 后面 的电视柜 下方 ,是你的小马桶。你小马桶的 左边 凳子,是你的毛毛虫点读笔。点读笔 后面 ,就有瓜子哦。它就在电视柜 里面 。”
每周去商场,沐沐都会要求玩共享小 汽车 。虽然是我在后面遥控 汽车 ,迎着别家娃羡慕的眼光,沐沐昂着头,不负“全商场最亮的崽”称谓。
老母亲会一直念叨:“沐沐注意啦,我们左拐...沐沐注意啊,现在右拐...要倒车啦...重新前进...左拐...你摸着你的方向盘哦” (方向盘会随着遥控器左右动)
玩了一段时间,我就让沐沐自己操控 汽车 :“沐沐,今天你试试自己转方向盘啦。” 他果然能跟随指令很好操控左右了。
在生活中反复使用与空间有关的概念,无需特别强制要求或者做题目,孩子在实操中就能很好掌握简单的空间概念。
以上,就是今天的幼儿数感启蒙实操篇内容啦。再做个小强调:
生活处处是数学,生活中玩数学,但是别把数学过成生活。每天适当量,毕竟2-3岁的娃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出现排斥,就先暂停。 家长多示范,少提问。多鼓励,少指错。 指错要有技巧,不要说“你弄错了”,多用“你觉得我这个办法怎么样”、“我们一起试试,还有更多办法吗”...
难度循序渐进 ,例如玩分类 游戏 ,2-3岁一般很难做到按多种元素进行分类,一堆各种形状和色彩的积木,小娃可能只会按照颜色,或只按照形状分。不能同时即用颜色又用形状分类。
遇到实在玩不了的,等一等,几天后再来试试,娃可能突然就开开窍了。
祝愿咱们的娃: 探索 数学的起点从生活细微中,领略数学的终点将在宇宙的尽头。
你可能感兴趣:
1. 纯干货技术帖- 最全的2-6岁幼儿数学启蒙计划
2. 每天这样玩,培养好数感(1)
也许我的分享是错的,或者不适合你的,但一定是基于我的经验且我坚信的。
希望和你一起探讨。
瓷片电容是一种用陶瓷材料作介质,在陶瓷表面涂覆一层金属薄膜,再经高温烧结后作为电极而成的电容器。
通常用于高稳定振荡回路中,作为回路、旁路电容器及垫整电容器。
下图里黄色的方块状元件是安规电容,类型是X2,容量0.47μF,耐压280V
下图蓝色片状元件是高压瓷片电容,上面标注看不清,不确定是不是属于安规电容
再下图,土黄色片状元件是低压瓷片电容
最下图是个大功率三极管,型号13007,是NPN极性的大功率管,常见于开关电源和大功率镇流器。
楼主,你连元件都认不全,还是不要尝试维修开关电源了,开关电源对维修的知识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你简单测一下二次侧肖特基二极管有没有击穿、开关管有没有短路、电容有没有鼓包吧。
通体砖:
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因此得名。通体砖比较耐磨,但其花色比不上釉面砖。分类分为防滑砖、抛光砖和渗花通体砖。适用范围被广泛使用于厅堂、过道和室外走道等地面,一般较少使用于墙面。
釉面砖:
釉面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一般来说,釉面砖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同时起到防污的作用。但因为釉面砖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分类按原材料分为陶制釉面砖和瓷制釉面砖。依光泽不同,又分为亚光和亮光两种。适用范围厨房应该选用亮光釉面砖,不宜用亚光釉面砖,因油渍进入砖面之中,很难清理。釉面砖还适用于卫生间、阳台等。
抛光砖:
抛光砖就是通体砖经过打磨抛光后而成的砖。相对于通体砖的平面粗糙而言,抛光砖就要光洁多了。这种砖的硬度很高,非常耐磨。在运用渗花技术的基础上,抛光砖可以做出各种仿石、仿木效果。分类可分为渗花型抛光砖、微粉型抛光砖、多管布料抛光砖、微晶石。适用范围除卫生间、厨房外,其余多数室内空间都可使用。
玻化砖:
玻化砖是由石英砂、泥按照一定比例烧制而成,然后经打磨光亮但不需要抛光,表面如玻璃镜面一样光滑透亮,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玻化砖在吸水率、边直度、弯曲强度、耐酸碱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釉面砖、抛光砖及一般的大理石。但是玻化砖也不是完美的,它的缺陷就是经过打磨后,毛气孔暴露在外,灰尘、油污等容易渗入。分类主要是地面砖。属于抛光砖的一种。适用范围玻化砖适用于客厅、卧室、走道等。
马赛克:
马赛克是一种特殊存在方式的砖,它一般由数十块小块的砖组成一个相对的大砖。耐酸、耐碱、耐磨、不渗水,抗压力强,不易破碎。分类它主要分为陶瓷马赛克、大理石马赛克、玻璃马赛克。适用范围它以小巧玲珑、色彩斑斓被广泛使用于室内小面积地、墙面和室外墙面和地面。
从景德镇瑶里窑整个窑址堆积的瓷片废弃物可以看出,其原料加工不够精细,无论大小器物胎体都比较厚实,颗粒比较粗,但由于瓷土土质好,瓷器的质地优良,胎体的颜色相当洁白,露胎的地方有浅浅的火石红现象。
釉质釉色情况相当复杂,不同的作坊配釉工艺水平有高有低。景德镇的瑶里窑窑址遗物在斜山坡上,对面是一条河流,瓷片、窑具等废弃物堆积很厚,遗物散落的面积很大,推测应该有许多作坊。其中有相当多的瓷片釉质较粗,白度不高,颜色泛青或泛灰,有的瓷片开细碎片纹。有一些作坊工艺水平较高,有青花、釉里红等类标本,白度很高,质地也细润。无论是哪一种洪武民窑瓷器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釉面不够细滑,施釉不够均匀,多少都有一些流釉、缩釉的现象。
洪武时期尚未有在青花瓷器上正规书写皇帝年号的情况,所以对青花瓷器,很难判断是民窑还是官窑产品。通过瑶里窑的调查,笔者发现了洪武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因为瑶里窑在离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很远的山区,是-个民窑区。所用的钴料均系国产钴料。从蓝色线条的显色效果看,青花钴料品质不高,不纯净,显色不明快,蓝色发暗发灰,线条有晕散浸漫的现象,有星星点点的黑褐斑。出于大多数瓷器器型不大,作画受到限制因此多绘有简笔花卉。花纹是以粗犷快速的线条画出圆圈、圆弧,组成大朵云纹、缠枝蔓草、人物形象、飞风、团菊、闲花野草等。有的花纹比较疏散,几笔就画出一朵牡丹,叶子有点像元代青花上的葫芦,但简洁得多。
在瑶里窖址发现釉里红瓷器,即釉下出现釉里红装饰,有高足杯、小口杯等一类产品,在新加坡福坎宁遗址也发现杯类瓷片标本,风格一致是瑶里窑的产品。瓷器上花纹不多釉里红浸漫、流淌厉害,红得不艳丽,有的是偏暗的殷红色,大多数花纹中心部位发黑,边沿部分发灰,微微显一点红色。花纹比青花更简单,没有见到像青花瓷器那样大圆圈、大弧线组成的花纹,更没有复杂的缠枝蔓草和人物形象。
明代御窑厂的建立
所谓御窑厂,是指皇家或政府办的制瓷作坊,专门为皇宫或统治集团提供瓷器。明代景德镇就有御窑厂,就是人们常说的官窑。关于明代御窑厂的兴建时间有不同的意见,所持的依据也自不相同。有的认为洪武二年(1369年)建立,有的认为洪武以后的建文四年(1402年)建立,还有的认为是宣德甚至更晚建立。洪武二年建窑论者,主要依据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一《图说》:"明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设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他又说"以上诸说,多采唐隽公《陶冶图说》。"唐隽公即请雍正、乾隆时著名督窑官唐英。而《重建敕封万硕侯师主佑陶
碑记》说:"我朝洪武之末,始建御器厂,督以中官。"另外《事物会原》认为"明惠宗建文四年,壬午,始开窑烧造,解京供用。"元末景德镇地区战争激烈,朱元璋在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前8年,其地方政权就归于朱元璋的麾下。到洪武二年皇帝已经登基两年,无论祭天祭神祭祖的神器,还是宫廷生活用具,都需要瓷器,所以在元浮梁瓷局管理的官窑基础上组建御窑是有可能的。只是大明王朝立国之初,百度待兴,御窑厂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生产的瓷器不一定能满足宫廷的需要也没有正常运转,所以说到建文四年时,用词是"开窑烧造"并不是用"建窑二字。可能在这以前的御窑厂有时开窑,有时不开窑,即有命则烧,无命则让。《大明会典》中《陶器》所载文献很能说明问题:"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匠人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由此可看出,这时的景德镇只是供选择烧瓷的地点之一,处州的龙泉也是一个供选择的地点。所以笔者认为,洪武二年御窑厂建立,也生产瓷器,但并没有正常运转。至洪武之末(实际为建文四年)以后,宫廷派中官督窑,按例解京,正常运转,再也没有看到景德镇以外为宫廷烧瓷的记载。
御宫厂建立以后还在不断完善,《明史》卷四三《地理志》说:"……景德镇,宣德初,置御窑厂于此。"王宗沐在《江西大志·陶书》中说:"正德初,置御器厂,专管御器。先是兵兴,议寝陶息民,至是复置。"这就说明明初关于御窑厂的事一直都有变化。经景德镇陶瓷考古工作者长期调查、发掘证明洪武御窑确实存在,生产规模并不小,生产了许多优秀的瓷器,并留存下来。如果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才建御窑厂,一年时间能生产这么多瓷器,能创造出这么多的新品种吗?
洪武的官窑瓷器
景德镇明御窑厂遗址洪武地层发掘及发掘资料公布以前,人们在对洪武官窑瓷器所知不多的情况下,很多结论都不确定。考古发掘资料公布以后,结合博物馆和民间的藏品资料,归纳起来,洪武官窑瓷器的品种有青花、铁红釉上彩、釉里红、白瓷、红釉瓷、黑瓷等。
(一)青花瓷器的特点
以现在能看到的资料、与元青花、明永乐的青花相比较,洪武青花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洪武官窑瓷器的造型继承、发展元代瓷器大型化的风格很突出。洪武瓷器粗壮拙实,很多大型器物的规格超过元代,例如罐类器物,元代的一般高度在20厘米至30多厘米,40厘米以上的不太多。江苏省淮安市出土的元青花盖罐,通高43.7厘米;江西省高安市出土的元青花兽耳盖罐,通高47厘米就算巨型之作了,很少见到超过50厘米高的瓷罐。而洪武时期高40厘米左右的大罐是常见的。1961年北京德胜门外出土的洪武青花瓜体形盖罐,通高65.5厘米,口径25.7厘米,在首都博物馆长期展出。永乐年间则没有见到如此
巨型的青花罐。洪武时期的青花玉壶春雨高度都在30厘米左右。碗类作品,1994年景德镇珠山东六头洪武地层出土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直口大碗,口径41厘米、底径22.7厘米、高16厘米。口径20多厘米的浅碗相当多。盘类作品,1994年珠山东门头出土的青花湖石四季花卉纹折沿盘口径为59厘米,口径接近50厘米的大盘相当多。当然也有一些口径20多厘米的作品。
2.造型结构。有的青花碗继承了元朝瓷碗挖足的方式;有的则挖足较浅,为元代碗类器物所未见。梅瓶是生产比较多的器物,元代规格较多,有的略矮,显得敦厚;有的下腹比较瘦长,比例有些失调,放置起来不太稳。洪武青花梅瓶腹部最圆鼓部位以下收得比较缓慢,下腹至底比较宽,永乐青花梅瓶比例匀称,比较清秀,尺寸规格也没有那么大。所以洪武梅瓶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端庄稳重。青花荷叶盖罐是比较大的器物,元代做得宽肥而粗矮,洪武则比较修长优美,讲究线条的变化。元朝荷叶形盖顶端为瓜藤钮,洪武时则安宝珠形纽,盖和罐体更
加和谐优美。执壶类器物有相当一部分除器型较大外,流和柄的结构比元代同类器物做得既拙实,又讲究曲线美。有多层结构的盖,即盖分上下两层,两层之间有一个矮矮的台阶。还有盖沿下的壁是垂直向下的,盖沿将壶口包住。上面的宝顶既实用又优美有较强的陈设性,艺术水平很高。
3.洪武官窑青花和元青花相比,从一些微小地方可以看出,洪武青花制作工艺开始注意追求精细,这种现象从洪武晚期到永乐越来越明显。例如一些青花碗,包括一些尺寸相当大的碗,底足用平刀切削,有力而整齐。底足的中心挖得也比较整齐,不像元代器物底足中心有乳状突起。在圈足内部构底面施釉,改变了元代瓷器圈足内中心不施釉的情况。
4.洪武青花的钴料。洪武青花和元青花绘瓷用的钴料应该是一脉相承的。从景德镇洪武官窑窑址出土的青花瓷器标本来看,大多数蓝色发灰、深沉发暗或灰黑色,颜色不正,但优美、自然、悦目。如果仔细将元青花和洪武青花对照,明显可以看到两者艺术效果一致。景德镇考古发掘出土的一部分青花器,蓝色不正的同时,胎体质地也比较疏松,釉面有些阴黄,这可能是窑火烧得不均匀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元青花瓷器上也有。在胎体上作画,运笔疾速,线条上出现凝而不舒的结晶斑块,凡蓝色线条运行的地方,凡出现结晶斑块或斑点之处,釉面微微凹下,发出锡光点,或像铅笔作画时线条上出现铅色浮光。明和元两代相连,朝代的更换不能使某种手工工艺的技巧突然改变。例如元朝景德镇宫窑的工匠,在洪武时仍在烧造瓷器,其工艺技巧和制作习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原料也继承元朝官窑尚未用完的钴料。由于景德镇在元末曾经过激烈的战争,对生产造成一定的破坏,虽然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前8年地方政权就归顺了朱元璋,但大明王朝刚刚建立,面临许多困难,所以洪武官窑瓷器出观一些不及元青花的现象在所难免,但洪武青花水平提高很快。经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学工作者测试,洪武官窑青花钴料和元青花钴料内含成分是一致的。
洪武官舀青花花纹的构图特点和民窑花纹不一样,官窑青花花纹构图满,层次多,密集排列,这方面和元青花风格一致。例如一件执壶,从壶盖的盖顶到器物底部,主题花纹相辅助花纹有11层之多。一件大青花碗的外壁,从口沿至足的外壁有4层至5层密密的花纹,碗的里壁也有3层花纹,如果加上将各层花纹间隔的弦纹,卷枝蔓草,花纹可达5层至6层。口径45.8厘米的青花团菊纹大盘,盘沿里外壁和盘底满绘缠枝花纹,并列莲花瓣纹,很有元青花的风格。所以相当长时间人们难以将元青花和洪武青花分开。然而洪武青花也有一些新现象,香港天民楼珍藏的洪武青花山茶花盘,这类精美的青花瓷器在景德镇珠山东门头洪武地层也有出土。这类作品代表了洪武青花构图上的新变化。该盘作折沿菱花口形,腹壁微曲,平底,浅圈足。盘的口沿绘两连续的卷枝花卉,盘沿外壁绘缠校灵芝纹和团菊,弯曲的腹壁绘两连续的牡丹花纹,外壁绘莲花纹一周。盘心最宽平部位的主题花纹是一株茁壮的山茶花,主干壮实,枝叶繁茂,中心两朵山茶花,其中一朵含苞欲放。此盘的绘画用笔比较细腻,辅助花纹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之间的距离拉大,牡丹、团菊、灵芝、莲花等花卉画得都比较舒展。盘心虽然宽阔,但只画一株山茶花,周围空间比较大,符合文人画提倡的留白天地宽的法则。洪武时期还有一类大盘,盘心也绘一株花,伴以太湖石,石边点缀幼竹、小草。这是以后明朝画院艺术家们用得最多的构图形式,可见瓷器装饰画向文人画方向发展。
洪武青花常用的花纹,有缠枝花、团菊、牡丹花、山茶花、灵芝、荷花、庭院小景、湖石翠竹、水池湖石、栏杆芭蕉、松竹梅、龙、凤、鹊鸟、鸳鸯莲池等。元青花上常出现有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孟浩然爱梅、陶渊明爱菊的四爱图,而萧何月下追韩信、携琴访友、蒙恬将军、昭君出塞、三顾茅庐、先帝明王、忠臣义士、元曲杂剧等人物故事画面几乎不见。元代织锦缂丝上面的图案,大云肩锦,如意头轮廓内填绘荷塘鸭鹅、鸳鸯戏连、水波游鱼等内容出现很少,有的几乎看不到。动物纹样如麒麟、文豹等也极少。明朝规定"官民人等所用金银瓷碗等器。并不许制造龙凤纹。"御窑厂生产的龙纹瓷器上的龙多是五爪龙,有一些不是五爪龙,也应该是官窑产品。
(二)铁红釉上彩瓷器 南京考古工作者在洪武故宫遗址采集到一件铁红彩云龙纹盘残片,复原之后测量高3.5厘米、口径15.6匣米、足径9厘米。侈口,圆唇,腹壁微曲,成弧形缓慢收束,平底,底部用模具压出一微微下塌的平底,浅圈足,圈足平切规整,圈足足边微倾斜。细沙底。胎质洁白细腻,底部露胎处呈浅黄色火石红现象。盘体施细润白釉。在烧成的白瓷上,以铁红彩料绘五爪云龙。龙的特点是头小、嘴长、角小,龙须为四条平行曲线由前向后飘逸向上,细颈长身,四臂粗壮有力,最粗处
几乎与身躯一样粗。肘上三条须带飘动。鳞片成扇形层层叠压。五爪成轮形,强劲有力,两龙之间的空隙各有一矮脚流云。盘心绘三朵矮脚云,成品字排列,作逆时针方向移动。画工精细,盘里与盘外的龙基本相叠,可见画工绘瓷时非常用心。这样精细的釉上彩工艺为明代的彩瓷,特别是为矾红彩装饰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三)釉里红瓷器
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在国内外都能见到,但在工艺风格上有很大差异。从国内各博物馆看到的器物一般都比较大,有的很大。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洪武地层出土的釉里红罐类作品,规格多样,其高度20.3厘米、23厘米、24.8厘米、30厘米、48.8厘米的都有。1994年珠山东门头出土的釉里红缠枝莲纹大碗,口径达38厘米的就有几件,口径最大的达40厘米。盘类器物有的口径达45.5厘米,盏托类器物口径达19.5厘米。杯类器物应该是小件作品,但洪武地层出土的釉里红杯,口径也有10.4厘米。精巧玲珑的作品不多,社会上有拍卖公司拍卖的洪武釉里红菱花盘,口径达45.7厘米,制作精美。而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相当于元末明初(洪武)地层出土的釉里红作品多数是小件,如小口罐、方形罐、石榴形罐、小杯,小碗等,有的高才几厘米,罐类很少有高度超过10厘米的。在景德镇市区施工现场也有这类小规格的釉里红作品出土,作者看到的有小型高足杯一类作品的残片。在瑶里窑遗址,有规格较大的碗、高足碗类作品的废弃物,也有比较小的高足杯类作品。估计小型实用的釉里红主要由民间瓷窑作坊釉里红这类作品在釉和彩的安排上,有白地红花,就是在白胎上用红彩(铜红)画出花纹,罩上白釉,高温一次烧成。有红地白花,在白胎上安排好花纹,花纹部分留白,花纹轮廓线以外的地方用铜红涂抹,罩上白釉高温烧成,特别是花纹为白花花纹以外的地面是红色。青花釉里红都是高温釉下彩,工匠安排的花纹如枝叶藤蔓用青花画出,花朵、果实等内容用铜红画出,罩上白釉,高温烧成。瓷器显示出青枝绿叶(蓝),红花硕果。花纹面铺铺得较开,青花占的位置大,铜红占的位置小,却显主导作用,青花起辅助和烘托作用。
铜红很准控制,洪武时期釉里红工艺水平不如青花明艳和稳定。从发掘资料看,有的烧飞了,有的不红,有的呈黑色。笔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看到一件侈口瓜体形大罐,釉里红是黑的,只能从花叶边沿的某些部分看到隐隐一点红色,猛一看,整件作品的花纹像釉里黑。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洪武地层出土的釉里红缠枝纹大碗,有许多烧黑了。
有一部分作品显色比较鲜艳清晰,但颜色比较浅淡,相当多的釉里红红色晕散比较严重。
(四)红釉瓷器
明朝政府规定红色为最高等级的颜色。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不久的洪武二年(1370年),宫廷规定"服务所尚,以赤为宜"。龙凤也只有最高统治者才能使用。从社会上保存的洪武红釉瓷器以及景德镇的发掘品看,红釉瓷器烧成是很难的。北京首都博物馆珍藏一件红釉暗龙纹盘,口径16厘米。日本出光美术馆珍藏一件洪武红釉印花暗龙盘,口径19.8厘米。盘壁模印有首尾相接的两条五爪云龙,盘心是三朵拖尾云。红釉不太厚,印纹凸出的地方能看到白色胎,红不够明亮,而是红中闪黄,1988年景德镇在中华路两侧洪武地层出土一件红釉侈口碗,口径20厘米,内壁也印有暗龙,红釉深暗发黑,釉层中因缩釉而出现的棕眼明显。这些都表明洪武时期红釉瓷器虽然精美,但工艺尚不够成熟。
(五)黑釉瓷器
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七《古饶器》条载:"又有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壶、酒盏,甚可爱。"但在社会上及博物馆收藏品中没见到过这类黑瓷。在洪武墓葬、遗迹中也没有发现洪武黑瓷的出土。所以一般社会上出现的洪武黑瓷也都不能正确认识。刘新园先生在《洪武官窑的主要产品及其特征》中谈到洪武官窑窑址里曾有-件黑釉梅瓶的残足出土,黑釉呈半木光,与黑釉瓷瓦相近。
以上可以看到景德镇洪武官窑生产瓷器品种比较丰富,应用广泛。它的工艺成就、艺术新风格的出现,为永乐、宣德及以后官窑瓷器的发展望定了基础。
资料转自博宝艺术网
瓷砖的分类:
依用途分:外墙砖、内墙砖、地砖、广场砖、工业砖等。
依成型分:干压成型砖、挤压成型砖、可塑成型砖。
依烧成分:氧化性瓷砖、还原性瓷砖。
依施釉分:有釉砖、无釉砖。
依吸水率分:瓷质砖、炻瓷砖、细炻砖、炻质砖、陶质砖。
依品种分:抛光砖、仿古砖、瓷片、全抛釉、抛晶砖、微晶石、劈开砖、广场砖(文化砖)。
依生产工艺分:釉面砖、通体砖、抛光砖、玻化砖、马赛克。
一、釉面砖
1、含义:在胚体表面加釉烧制而成的。主体又分陶体和瓷体两种。用陶土烧制出
来的背面呈红色,瓷土烧制的背面呈灰白色。
2、优缺点:釉面砖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同时起到防污的作用。但因为釉面砖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
3、分类:按原材料分为陶制釉面砖和瓷制釉面砖。依光泽不同,又分为亚光和亮光两种。
4、适用范围:厨房应该选用亮光釉面砖,不宜用亚光釉面砖,因油渍进入砖面之中,很难清理。釉面砖还适用于卫生间阳台等。
二、通体砖
1、含义: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因此得名。
2、优缺点:通体砖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多数的防滑砖都属于通体砖。通体砖是经打磨后,毛气孔暴露在外,油污、灰尘等容易渗入,一旦渗入是擦不掉的。使得表面发黑、发黄、失去光泽,于是“瓷砖翻新”成为清洁市场的一大难题。通体砖由于表面不上釉,因此其装饰效果较差。
3、分类:分为防滑砖、抛光砖和渗花通体砖。
4、适用范围:广泛使用于厅堂、过道和室外走道等地面,一般较少使用于墙面。
三、抛光砖
1、含义:抛光砖就是通体砖经过打磨抛光后而成的砖。
2、优缺点:相对于通体砖的平面粗糙而言,抛光砖就要光洁多了。这种砖的硬度很高,非常耐磨。在运用渗花技术的基础上,抛光砖可以做出各种仿石、仿木效果。抛光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易脏,所以现在大部分的抛光砖在出厂时都加了一层防污层。
3、分类:可分为渗花型抛光砖、微粉型抛光砖、多管布料抛光砖、微晶石。
4、适用范围:除卫生间、厨房外,其余多数室内空间都可使用。
四、玻化砖
1、含义:玻化砖是由石英砂、泥按照一定比例烧制而成,然后经打磨光亮但不需要抛光,表面如玻璃镜面一样光滑透亮,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
2、优缺点:玻化砖在吸水率、边直度、弯曲强度、耐酸碱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釉面砖、抛光砖及一般的大理石。但是玻化砖也不是完美的,它的缺陷就是经过打磨后,毛气孔暴露在外,灰尘、油污等容易渗入。
3、分类:主要是地面砖。常用规格是400mm×400mm、500mm×500mm、600mm×600mm、800mm×800mm、900mm×900mm、1000mm×1000mm。
4、适用范围:玻化砖适用于客厅、卧室、走道等。
五、马赛克
1、含义:马赛克是一种特殊存在方式的砖,它一般由数十块小块的砖组成一个相对的大砖。又叫陶瓷锦砖。它是用优质瓷土烧成,一般做成18.5×18.5×5mm、39×39×5mm的小方块,或边长为25mm的六角形等。这种制品出厂前已按各种图案反贴在牛皮纸上,每张大小约30cm见方,称作一联,其面积约0.093m,每40联为一箱,每箱约3.7平方米。施工时将每联纸面向上,贴在半凝固的水泥砂浆面上,用长木板压面,使之粘贴平实,待砂浆硬化后洗去皮纸,即显出美丽的图案。
2、优缺点:耐酸、耐碱、耐磨、不渗水,抗压力强,不易破碎。
3、分类:它主要分为陶瓷马赛克、大理石马赛克、玻璃马赛克。
4、适用范围:它以小巧玲珑、色彩斑斓被广泛使用于室内小面积地、墙面和室外墙面和地面。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瓷砖的分类和区别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瓷砖的每个品牌质量也都是不同的,选择瓷砖时要多去对比,选择一款质量好的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