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了套浴室柜,陶瓷盆下面有很多裂纹,店家说是烧制过程中产生的,这样的产品合格么?
我是厂家,图片上面看那个应该是反面的底部的图片,正常的陶瓷盆一般底部都会有一些这样的裂纹,因为他是陶瓷的是要高温烧过的。比如说天气很热的时候地面有裂开是一样的道理,但是这种是不影响使用质量的。除非你说是那种TOTO这种名牌的陶瓷盆,可能下面是没有的,但是价格比较贵。如果是正面上釉有这种裂纹是要更换的,上面的分析问题要全面,不能误导销费者。
拖完地板,地上有腥味的原因:
一、有可能是瓷砖坯料差,下次在选购瓷砖的时候先撒上开水,然后马上闻瓷砖表面,是否有腥味,没有腥味,有腥味的不要买。
二、还有一种是因为你买的地砖都是不防水的陶瓷做的。不防水的陶瓷它的内部结构中用石膏添充了洞孔,石膏在遇水或吸湿的情况下就会散发出它自身的味道,也就是你说的腥味。这就说明你买的地砖所用的陶瓷不是很好,以后在选择时要当场验证一下,这个只要自己注意就能解决。
三、可以去掉腥味的方法:
1、把拖布放有洗衣粉的温水里面再加入一些 陈醋清水在拖地板这样就能达到去腥味的效果了。
2、在拖布上撒点花露水,也可以去掉地板的腥味。_
陶瓷产品的烧成气氛是指在烧制的过程中,窑炉内的燃烧产物中所含的游离氧与还原成分的百分比。一般将烧成气氛分为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两种。游离氧含量在8%以上的称为强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在4%~5%的称为普通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1%~1.5%的称为中性气氛;当游离氧的含量小于1%,并且CO含量在3%以下时,称为弱还原气氛,CO含量在5%以上的称为强还原气氛。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何种气氛制度来烧制陶瓷茶具、陶瓷花瓶等陶瓷产品,都要根据产品配方中原料的组成以及烧制过程中各阶段的物化反映情况来确定。当原料中所含有机物和碳较少,且粘性低、吸附性弱、含铁量较高时,适合与还原气氛烧成;反之,则适合与氧化气氛烧成。 众所周知,气氛会影响陶瓷坯体在高温下的物化反应速度、体积变化、晶粒尺寸与气孔大小等,尤其对陶瓷坯的颜色、透光度和釉面质量的影响,更显突出。 在实际生产中,当氧化气氛烧成时,坯料中的Fe2O3在含碱量较低的玻璃相中熔解度很低,可析出胶态的Fe2O3使坯显黄色;当还原气氛烧成时,形成的FeO熔化在玻璃相中呈淡青色。另外,当坯体中的氧化铁含量一定时,若用氧化气氛烧成,被釉层所封闭的Fe2O3将有一部分与SiO2反应生成铁橄榄石并放出氧,其反应如下: 2Fe2O3+2 SiO2→2(2FeO·SiO2)+O2↑ 反应生成的氧会使釉面形成气泡与孔洞,而残留的Fe2O3会使坯体呈黄色。对含钛较高的坯料应避免用还原气氛烧成,否则部分TiO2会变成蓝至紫色Ti2O3,还可能形成黑色2FeO·Ti2O3尖晶石和一系列铁钛混合晶体,从而呈色加深。 在一定的温度下,还原气氛可使SiO2还原为气态的SiO,在较低的温度下它将按2SiO→SiO2+Si 分解,因而在制品表面形成Si的黑斑。还原气氛中的CO在一定的温度下会按2CO→CO2+C分解。在400℃时CO2是稳定的,而在1000℃时,仅有0.7%(体积)CO2。CO的分解在800℃以下才速度较快,而高于800℃时需要一定的催化剂。碳虽也有催化作用,但要求一定的表面积,游离态的氧化铁催化作用则与表面积无关,因此在还原气氛中很可能因CO分解出碳沉积在坯、釉上形成黑斑。若再继续升高温度烧成,在碳被封闭在坯体中;若再被氧化成CO2就会形成气泡,对吸附性能强的坯体尤为严重。 陶瓷产品在烧成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如水分的蒸发,盐类的分解,有机物、碳和硫化物的氧化,晶型的转变,晶相的形成等。这些物理化学反应的速度,除了受温度影响之外,气氛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当,就会使陶瓷产品产生各种缺陷,下面介绍最常见的几种缺陷。 黑心:陶瓷产品的黑心是指在坯体的烧成过程中,有机物、硫化物、碳化物等因氧化不足而生成碳粒和铁质的还原物,致使坯体中间呈黑色或者灰色、黄色等现象。黑心缺陷的存在会影响陶瓷产品的强度、吸水率、色泽等性能指标。陶瓷产品产生黑心缺陷的关键是有机物、碳化物、硫化物氧化不足,陶瓷产品在烧成过程的低温阶段发生有机物的分解和如下的氧化反应:FeS2+O2→FeS+SO2↑(350~450℃)4FeS+7O2→2Fe2O3+4SO2↑(500~800℃)C+O2→CO2↑(600℃以上) 在此阶段如果氧化气氛不足,有机物的分解和上述的氧化反应就无法完全地进行,C、FeS2和FeO等过多地残留积聚在坯体内而使坯体呈黑色、灰色、黄色。在实际生产中要消除产品黑心,须在600~650℃让有机物开始燃烧,在300~850℃让有机物、铁化合物和碳充分氧化,也就是说,应在预热带保证足够强的氧化气氛。另外,在烧成的低温阶段,烟气中的CO会被分解,反应式如下:2CO→2C↓+O2↑ 这一分解在800℃以上时会比较明显,而800℃以下时,在有一定催化剂的情况下反映也很明显(游离态的FeO就是很好的催化剂)。如果在低温阶段窑内的氧化气氛不足,且存在还原气氛的情况下,由于在还原气氛中存在的FeO,因此CO会激烈分解而析出C。在低温阶段由于坯体的气孔率较高,析出的C很容易被吸附在坯体气孔的表面而形成黑斑缺陷。 气泡和针孔:陶瓷产品在烧成过程的低温阶段,除了发生前面所述的氧化反应外,还伴随着碳酸盐的分解:MgCO3→MgO+CO2↑(500~750℃)CaCO3→CaO+CO2↑(550~1000℃) 这些反应的速度和完全程度都受到气氛的影响,氧化气氛足够时,反应会快且进行得更完全;反之,反应速度变缓且不完全。当烧成过程进入高温阶段后,坯体出现液相,反应所产生的气体无法自由排出坯体外,于是我们所使用的陶瓷餐具等产品上便出现针孔、气泡等缺陷。 在低温阶段将坯体内的气体成分全部氧化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碳酸盐和Fe2O3在氧化气氛中要在高于1300℃以上才进行分解,但是在这样高的温度区域,坯体已经有液相存在,粘度减小,分解出来的气泡会冲破液相逸出,造成釉面不平,或者残留在釉层内,形成气泡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高温前(1000℃左右)要将烧成气氛控制为还原气氛,让Fe2O3及硫酸盐类发生如下还原分解:Fe2O3+CO→2FeO+CO2↑CaSO4+CO→CaSO3+CO2↑CaSO4→CaO+SO2↑ 色差:陶瓷产品的色差是指单件产品的各部位或单件(批)产品之间的呈色深浅不一的显现。在陶瓷坯体和釉料的原料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引入一些铁、钛化合物,在烧结过程中烧成气氛的不同会影响到铁、钛存在的价数,不同价数的铁、钛会有不同的呈色,当烧成气氛不稳定时,坯体的呈色相应改变,从而形成产品的色差。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钒钛金属砖,由于其坯料含钛较高,如在还原气氛下会有部分TiO2转变成蓝色至紫色的Ti2O3,形成色差,也有可能形成黑色的FeO·Ti2O3尖晶石和铁钛混合晶体,从而加深铁的呈色,形成砖面颜色深浅不一,其反应式如下:TiO2+CO→Ti2O3+CO2↑FeO+2TiO2+CO→FeO·Ti2O3+CO2↑
陶瓷餐具是我国从很久以前就开始采用的一种类型的餐具,并且在我国古代几乎是主流餐具,因为那是科学技术不发达,还无法制造出塑料餐具。陶瓷餐具中五彩缤纷者众多,但是黑色陶瓷餐具依旧很受欢迎,这与它们简约的格调分不开。虽然许多人都在使用着黑色陶瓷餐具,但对于它的分类及选购注意事项却是一知半解,本文就将为大家介绍黑色陶瓷餐具的分类及选购注意事项。
黑色陶瓷餐具的分类
1、镁质瓷餐具
瑾瑜陶瓷主要由富含镁的硅酸盐矿物的滑石作为瓷泥的主要原料,并经过138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所以瑾瑜餐具具有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等突出特点,其晶莹润泽、是星级宾馆用餐具的最佳选择,现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国宴用瓷,并被北京王府饭店选为专用瓷。
2、瑾瑜御瓷餐具
瑾瑜御瓷餐具,是采用镁质石粉和高长石粉作主原料,在13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其强度超高,脆性很低,釉面光洁,使用寿命是普通陶瓷的3-5倍,是目前所有日用瓷中适合作消毒餐具的理想产品。虽然单件产品的成本要比白瓷和普通强化瓷高25%左右,但其使用寿命长、破损率低、档次高形象好,实际餐具的累积总投入反而要低50%以上。瓷质高贵典雅,釉面光滑柔和,具有耐高温,耐急冷,温度高,不易划痕等特点,且不含铅等化学物质,是无污染的绿色餐具、环保餐具,是现代化酒店,宾馆及消毒餐具公司的首选陶瓷餐具产品,深得用户好评。
3、瑾瑜餐具
瑾瑜御瓷是高质的瓷泥中加上铝镁等成分再经1300摄氏度左右烈火烧制,让他们重新结晶组合,磁化成一种物质,耐碰耐撞是它的看家本领。手感细腻。强化瓷的色釉较镁质强化瓷偏暗,目前在消毒餐具市场上使用的餐具已经逐步被镁质强化瓷和镁质瓷代替。
4、贝质瓷餐具
贝质瓷采用高白泥高白釉和贝壳粉经科学的配方,经过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然后再彩绘,再上一次釉,经过第二次高温烧制使之成为无毒、无铅、无害并永不退色,不易破碎,适合于洗碗机洗涤。贝质瓷餐具的釉面白中带蓝,适合于中低档陶瓷餐具用户。
5、色釉瓷餐具
色釉瓷是在产品未烧制之前直接在胚胎上彩绘图案,经过一次高温烧成。属于釉下彩陶瓷,瓷器上图案为人工彩绘,具有艺术价值。是一种与上面瓷器不同风格的餐具产品,为需要特色餐具的消毒中心提供更多的选择。
黑色陶瓷餐具选购注意事项
1、购买陶瓷餐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切不可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生产厂家的劣质产品。国家规定,将陶瓷餐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目前正规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基本都能符合这一要求
2、购买时要注意看餐具的成色,用手触摸餐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
3、用鼻子闻是否有异味
4、不要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陶瓷餐具。为使色彩鲜艳,厂家会在釉彩里加入一些重金属添加剂,因此,颜色越鲜艳的餐具,重金属就越容易超标
5、应购买原料、工艺控制比较严格的釉中彩、釉下彩餐具。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已经知道了黑色陶瓷餐具的分类。可以说,不同材质的黑色陶瓷餐具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另外,有一些黑心厂家为节约成本往往会在陶瓷餐具中参入有毒物质,大家选购的时候要注意辨别,防治选到成分堪忧的餐具,为日后的健康埋下隐患。
中国千百年传下来
的烧瓷技术,
在上彩的时候会添加铅等有毒物质,
所以釉上彩一般都是不环保的,
除非用的是真正的无毒原料。虽然景德镇、淄博、佛山等地的骨瓷都号称是用无
毒原料来上彩的,但是从电视新闻曝光来看,都不靠谱,有很多黑心商家都是直
接把含铅原料上彩制出来的骨瓷当做无毒骨瓷销售。釉中彩、釉下彩就比较靠谱
一点,即使上彩原料有毒,含铅、镉等,也难易挥发出来,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根据上述的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的定义,可以知道只有釉上彩是浮于釉面,其余的要不是沉于釉中,要么是藏在釉下,所以有以下两个小点辨别,其一、可以将器具花饰对折光看其是否光滑,其二、可用手触摸花饰处是否光滑。光滑则是釉中彩,不光滑的则为釉上彩。
清幽新时代
2021-11-26 22:55
关注
陶瓷餐具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吃饭、喝茶、饮水,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些瓷器,很可能存在重金属溶出、导致铅中毒的风险。
陶瓷餐具中的重金属源自于哪里呢?
高岭土
一般陶瓷餐具的本体材料是高岭土,它可能会自带重金属。
助溶剂
陶瓷需要烧制上釉之后才能使用,但像高岭土这样的材料熔融温度高达1500℃以上,加入助溶剂就可以在较低温度下熔融成釉。而铅是一种理想的助溶剂,长期被作为陶瓷釉料的助溶剂。
颜料
彩色的餐具所用到的颜料,含有重金属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铅附着力好,更常被用于颜料中。
也就是说陶瓷餐具的制作过程中一定会用到含有重金属的材料,尤其是铅。但给我们健康带来危害的不是它含有的铅,而是那些有可能溶出、被我们吃掉的铅。陶瓷烧制上釉,是作为一层保护膜,防止颜料、瓷土中的重金属物质析出。既然有这层釉面保护,为什么陶瓷餐具还有铅析出的风险?这就不得不提到陶瓷餐具的三种工艺,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
1、釉下彩
釉下彩就是先作画、上色,再高温上釉。这层釉面很好的把颜料包住,摸起来平滑、温润、没有凹凸感。只要釉面完好,铅析出的风险就很低,不会出现重金属超标,作为我们日用的餐具是很安全的。但由于上釉的温度过高,能够适应的颜料并不多,所以釉下彩的瓷器花色并不丰富。
2、釉中彩
釉中彩就是先高温上釉,再作画、上色,然后再高温上一层釉,也是有一层釉面把颜料隔绝起来,防止析出到食物中。经过二次高温烧制的陶瓷更经久耐用、耐磨损,可以作为安全的餐具使用。同样受颜料的限制,烧制后的花色变化较大,不好掌控。
3、釉上彩
釉上彩是先高温上釉,再作画上色,然后低温烧制,也就是在颜料的外层,没有釉面的保护。
低温烧制,可以适应的色料选择非常广,花色丰富,烧成后的颜色变化不大,手摸上去有凹凸感。
没有了釉面的保护,陶瓷上面的色彩花纹容易磨损、色料容易脱落,更禁不住腐蚀。如果放了醋、酒、果汁、水果等酸性食物,色料中的铅很容易析出,进入食物中,长期使用很可能导致铅中毒。所以釉上彩的瓷器并不适合作为日常的餐具使用,釉下彩和釉中彩因为有釉面的保护,要比釉上彩安全很多。
除了看工艺,还要在正规渠道、选择正规的品牌,别在地摊、小超市、或者网上随手挑几个,只管花色不看质量。
摸起来手感不光滑、釉面光泽度不好的就要谨慎选购了。
质量不过关的陶瓷餐具,制作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会选用含铅量高、性能不稳定的廉价材料,加上工艺的不达标,很可能在使用过程中铅大量溶出,导致铅中毒。
另外,不要长期用陶瓷餐具盛放酸性食品,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铅析出的越多。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当人体摄入铅超标时,会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从胎儿到6岁,是婴幼儿大脑对铅暴露最敏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代谢旺盛,吸收强、排泄弱,铅更容易在体内蓄积。长期使用存在铅析出风险的陶瓷餐具,对于儿童来说比成年人更容易铅中毒,并且还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血铅超标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手眼协调能力差,认知能力减退,阅读能力下降。即使经过排铅降低了血铅水平,大脑受到的损伤也没办法逆转。
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刊发的研究显示,儿童血铅每升高100微克/升,智商下降6.67分。
除此之外,铅还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抑制钙铁锌的吸收,导致孩子骨骼、牙齿生长发育迟缓。
国际铅中毒诊断标准,血铅水平等于或超过100微克/升,无论有无症状,均可诊断为“铅中毒”。
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指出,并没有已知的安全血铅浓度,即使再低的血铅水平,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注意力和学习成绩。
最理想的血铅值是越接近0越好。
生活中像陶瓷餐具这种每天都会接触,但存在铅暴露却不为人知的物品不在少数。
五颜六色的玩具、蜡笔、水彩笔、绘本等,都是孩子每天会用到的,如果被喷上劣质的颜料,含铅量就可能大大超标,存在导致铅中毒的风险。
另外,膨化食品、松花蛋、汽车尾气、家装涂料等等,也是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的铅暴露途径。
面对无孔不入的“铅暴露”,需要攻守兼备。减少儿童接触铅暴露的物品、环境,同时主动出击,降低儿童肠道对铅的吸收。在孩子安全健康成长的路上,洗净铅华,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