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味,可卧游——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卞哲甫山水瓷画赏析
无论是国画,还是瓷上山水,都需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积淀,需要我不断去学习、领悟。
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画境出来。认识、理解生活可以焕发我的艺术灵感。
“搜尽奇峰打草稿”和“神遇而迹化”密不可分。“搜尽奇峰”,自然有考察山川形迹的要求,但更追求获得自我精神于外界景色的交融合一。
作品个性如同人,自然、真实、踏实,但又有自信。
面对现实中的复杂和困难,文化应引领人们坦荡、从容和光明。我在绘画中找到精神上的向往,把真善美表现出来。
—— 卞哲甫说
有滋味,可卧游
——河北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卞哲甫山水瓷画赏析
文/向往幼儿园
从事陶瓷美术三十余载,定居景德镇十余年的卞哲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省会员,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是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陶瓷艺术名人,职业画家。作品多次获得殊荣,并被媒体广泛报道。2010年,卞哲甫作为景德镇代表在上海世博会上表演瓷器绘画。他的创作全面,涉猎甚广,青花、釉里红、釉上彩等等无不擅长。笔者接触更多的,是其写实山水瓷画。
心有山水境自远
南北朝时期的宗炳,老年时将平生所游之地画在房间墙上,置身於画中山水之间,时而抚琴弹奏一曲,兴趣盎然,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卞哲甫老师瓷上山水作品,足以满足当下人们“卧游”之心,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咫尺千里风光。那栩栩如生的景物风貌,大自然内在的生机和变化律动,以及其中的高逸情致,都让人极为神往。细观诸多作品,比如《山居图》、《云山深处》、《云卷千峰色》、《溪山寻幽》等,近看、远观皆有不同,每远每异,可谓“山形步步移”;换个角度看,正面、侧面、背面,也是每看每异,可谓“山形面面看”。这种画面效果,没有充分深入的实地体验,没有充满情感的观察和理解,是难以做到的。卞哲甫老师说,不杜撰,不臆造,充分表现客观实在,景物才有生命力。
卞哲甫老师的写实山水同样讲究意境。一勺水、一片石,都表现曲折和空间深度,加上构图、布局、色彩浓淡变化,营造出逶迤的空间,不仅让人身临其境,更能让人在画里游走。由于是在立体的瓷器上创作,使得这种“可游”远比宣纸绘画来得更逼真、更畅快。
卞老师的绘画技法娴熟老到、功力厚实,景物描绘具有“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特色,在写实情境下渗透着浓郁的笔墨趣味。比如,随景象自然变化活用皴法和笔墨,而不是故意求之。比如再现山石纹理、肌理时,往往顺势而发,什么样关系用什么样语言,用多种的综合性的皴法表现,让山石丰富饱满起来,把山石的扭动、生命力表现出来,每块石头的细微处都有不同、有变化,再现石头天然美感。
有人评论说,卞哲甫是隐藏自身并忠实造化之伟力后在画面上再造自然,他的“意”悄然倾注于山水图画之中。或许,这种“任自然,求无我”的表达,正是困守在钢筋水泥组成的都市里的人们,所喜欢卞哲甫的原因之一罢。
平中见奇有滋味
徜徉于山水之间,得天人之乐,已经成为国人文化传统。对于有一定文化修养、一定精神经历的人来说,都可在卞哲甫的瓷上山水中寄情托意、放逸身心。有的作品林木苍郁,烟云卷舒,大有一种滋润远阔的美感;有的作品高山起伏,泉入深渊,给人苍莽秀逸、澹远宏浑之感,有的小品则清雅疏朗、江南烟雨,在平淡中跃出瑰奇的想象,令人回味无穷。
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呈现着经过大自然力量侵蚀、剥离、改造后的生态,也彰显着各自的生机和活力。就象他画的山石,让人明显感受到成千上万年的风化过程,感受到一种质朴、顽强、自在的力量。山水的存在,其实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我们醉情于山水,不就是要看到景物的态度和活力吗?
古人有云:法我相忘,平淡天然。这种淡不是视觉效果上的淡,而是说画面自然天成,不露斧凿痕迹。卞老师作品看不出做作之态和刻意痕迹,而是顺从自然变化法则,景物表现符合自然结构,同时遵从笔墨规则,使得营造的山水能引导观者通过想象进入其间,让心灵随山水婉转而实现“可游”。这种对自然纯真的崇尚描绘,有赖于内心对宇宙人生的彻悟作为依托,有赖于淳朴空明的人格情怀,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到“处处是法,一片化机”。在交谈时卞老师说,自己作品表现的实际上是一种“灵魂记忆”,用中国画特有境界、审美、特定语言,反过来认识理解大自然,让情感想法与现实对接、碰撞,激发出自己的艺术语言,把自己理解中的画面再现出来,让人欣赏到有内涵的东西。
由于“意”不彰显,卞哲甫的写实山水特别值得反复欣赏体味,这也是创作匠心独具所在。他的很多作品,初次看,没什么亮点,只看到真实;再仔细品味,会感觉细节如生,不同的态势、纹理、肌理,以各自应有的样子都如实呈现出来,山石、草木、溪流、烟云皆为自然生发而成。通过长期观看,随着时间、经历的累积,观者能把作品内涵不断挖掘出来,总能发现意外,发现新意韵。
真可谓:平中见奇有滋味,欲辨真意已忘言。
世所罕见:精道绝妙之作,震撼了!!!
我相信当你拿到这个作品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惊叹:“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料?”、“怎么会这么润?”名副其实的极品好料。
这把壶是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紫砂工艺厂老艺人,汪寅仙高徒,丁洪顺老师大品力作,顶级收藏佳品!
丁洪顺老师做得了高端华丽之壶,同样做得了古朴传统之壶,丁洪顺大师的光素小宛中。
光素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以纯粹的造型线条来呈现美感最能体现紫砂壶的造型功力和审美情趣光素做的如何也是匠人高超技艺的展现,一种境界和悟性!!!!
大师级藏品!藏家必入的一位!!
省大师,紫砂七老中任淦庭先生高徒【束旦生】大师殿堂级藏品!束老一向是收藏大热藏家最爱这把特别有味道,壶身刻绘“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说其他,单看壶钮,就已经让人迷醉,书法价值、艺术价值无限!!
高端藏品力荐!!
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就好,全手工高手制作!
嵇芳老师获奖无数,技艺高超!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就是不满足于只做一模一样的东西,不满足于复刻曾经的自己,不满足于一日一日的重复!!是真正花费心思去用心生活的!
琵琶套组,一壶两杯,好壶力荐!
大师作品!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邱玉林老师重磅作品,老料更显禅意,600cc大品,一壶难求!
王福君老师暖玉砂新品!
江苏省名人,宜兴紫砂行业协会副主任,研高,作品风格“大气中透着逸秀,朴厚中藏着意蕴”,“每每上手,珍爱有加!”
这把与陶刻名人陈宏林老师合作的【云扁】,大气浑厚,又飘逸自如,双名家合作,韵味十足,收藏价值倍增!
陈国富,中国陶瓷美术艺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中青年陶艺家、现任景德镇昌南红画院副院长、景德镇高级画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合作艺术家、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商会会员。
中文名陈国富
国籍中国
职业工艺美术师
代表作品海之恋
陈国富简介
陈国富1953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自幼酷爱艺术,70年代初在福州军区从事美术创作和评论工作,在部队受过中央美院、浙江美院和福建省美术大师的授课和精心指点,打下了扎实的油画功底,曾荣获部队多次嘉奖。陈国富自部队回到景德镇后经过长期的摸索,把油画的特点结合到陶瓷绘画上,自创一种新的泼色陶瓷油画,其画面写实又抽象、色彩丰富、耐人寻味,让观赏者产生无限的遐想,每件[1]作品都是孤品,任何人都无法仿制,它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巡展,先后多次获得各项大奖。作品分别被国内外艺术美术馆收藏。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作品《牵手》与《海之恋》都获得金奖。
卢国顺,男,中国国宾礼艺术家、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1963年出生于水吉(建盏世家)父号卢南山;1982年早期擅长烧制复古油滴、黑底银毫、鹧鸪斑、彩金、珍珠斑、兔毫等作品。作品多次荣获各大奖项。获奖荣誉2015年作品《龙窑柴烧油滴盏》荣获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金奖;2015年作品《油滴盏》在2015年北京大世界陶瓷艺术作品参赛评奖作品活动中,参赛作品被评为金奖;2017年11月作品《龙窑柴烧盏》荣获第六届中国(大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艺杯”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金奖;2017年11月作品《龙窑柴烧鹧鸪斑》在2017中国(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中荣获工艺美术“华表奖”银奖;2018年作品荣获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国十大名窑”金奖;2018年卢国顺建盏荣获建窑建盏十佳精品;
戴荣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1940年1月生,江西波阳人,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景德镇市科技拔尖人才,系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擅长陶瓷古、粉彩装饰兼新彩、青花,创作题材多为古代仕女及山水、花卉,作品古拙道劲,明快洗练,格调高雅。
7月19日,笔者从河南廷怀汝瓷科技有限公司获悉,日前在北京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暨第三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精品展览会上,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平顶山市政协委员李廷怀的汝瓷作品《荷初》获中国陶瓷作品“大地奖”金奖,张峰、李亚玲夫妇的汝瓷作品《幸福》获银奖。
广东省佛山陶瓷艺术大师邓钜辉一件“重生-雅安”现代时事写实题材的陶瓷作品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大地奖”陶瓷作品竞赛中获得“金奖”。
2013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暨第三届中国陶瓷文化创意设计精品展览会,于2013年7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旧馆举行。中国轻工业总会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大地奖" 陶瓷评比,同期举行。我院组团参加陶瓷展览与“大地奖" 评比,并获得四金四铜佳绩。张南章副教授的《关公》,周金田副教授的《世遗之音》,赖双安副教授的《悟》,邱玫瑰副教授的《贵妃醉酒》等四件作品荣获金奖,赖荣伟副教授的《活佛》,赖颖秦副教授的《花好何须月圆》,郑振雷讲师的《爱莲说》,张丽芬讲师的《开口笑佛》等四件作品荣获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