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学会
您好,找到一点消息,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古陶瓷学会是国家文物局管理的一级学会,是我国及世界上权威的古陶瓷研究、交流、推广机构,具有广泛的海外影响,拥有众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收藏家会员。学会一年一次的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业已成为海内外古陶瓷研究交流方面的盛会。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有一本期刊:《中国古陶瓷研究》
可以买一本来。这本期刊的作者就是:中国古陶瓷学会。应该很容易找得到联系方法。
买到的方法就不用说了吧。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另: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乙22号电话:信息部:010-68396222 行管部:68396224 会展部:010-68396272 办公室:010-68396216 传真:010-68396272 。
一、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798-8441109,该校联系地址为江西省景德镇市新厂西路486号、联系邮箱为LHG1109@163.com。
二、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景德镇市区,毗邻世界著名的黄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名山胜地。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国唯一所主要从事陶瓷材料与工艺美术类教育教学的公办全日制省示范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江西省教育厅。
学校占地面积3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有一流的艺术教学大楼和实验实训中心,高规格图书馆,标准化运动场所,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和空调、热水器、卫生间、盥洗间一应俱全的学生寝室,学院坚持“人文、艺术、生态”的建设理念,校园环境清幽,花香流溢,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融为一体,科教精神与艺术氛围相得益彰,校园文化和职业文化相互映衬,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也是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及创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始终秉承“厚德树人、强技立身”的校训和“德育为先、能力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探索中,始终坚持以增强内涵、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大批年轻人打开通向职业成功成才的大门。
学校设有陶瓷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和成教学院,开设涵盖美术与设计、材料与机械、经济与管理等门类领域的全日制专业32个。学院面向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7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450人,现有教师380人,教授29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75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人,江西省陶瓷美术家3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5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校还聘请了50多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院校名师、大型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及客座教授。学校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全国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陶瓷与玻璃行业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西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门,校级精品课程25门;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个,江西省高校特色与示范专业9个。近年来完成各类科研和教改课题40多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50多部,其中《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获省社科成果奖,《陶瓷艺术釉工艺学》、《陶瓷工业机械设备》、《粉彩瓷绘艺术》、《设计素描》等八部教材被选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全国同类高校通用教材。我院教师独著的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和《中国陶瓷艺术制作大教本》(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分别荣获第一届全国高职专科艺术设计专业“精品教材奖”。学院教师主持的“高职专科陶瓷工程材料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高职专科会计电算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体系改革与建设”,“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氧化铝陶瓷基片水系流延制备技术的研究”等教改、科研项目分别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江西省社科成果奖和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
学校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实践“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工作室制”、“中高职对接培养”、“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与内蒙古伊东陶瓷产业园、山西应县人民政府陶瓷产业园、江西井冈山市人民政府陶瓷产业基地、江苏常州国家大型动画基地、江西余江工艺美术雕刻厂、江西南康家俱设计与制作产业园区、南昌“791艺术街区”、华为网络公司、中国移动景德镇分公司、广东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景德镇佳洋艺术陶瓷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园区、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联合开展特色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在学校所有特色专业中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并同广东新明珠等6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
学校设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个,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2个。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国陶瓷职业技能培训站、全国电子商务师鉴定培训站、全国CAD培训鉴定中心、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中心、ADOBE中国认证设计师江西培训中心等多个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站(所),鉴定的工种有50多个。有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实训室70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17个,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就业准入资格培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有20余个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每年都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专业文化成果展览、社团文化节、陶瓷文化周、动漫艺术节、公寓文化节、心理活动文化月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大学生环保公益招贴画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省大学生艺术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物流模拟经营大赛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先后荣获集体奖40余项,个人单项奖多达100余项,充分展示了学校的专业水平和校园魅力。
学校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与论坛、职业测评与咨询、大学生创业园、模拟招聘与职业规划、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就业推荐与创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开通就业工作绿色通道,建立了遍布全国的优质就业网络,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每年举办各类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百余场,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和行业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毕业生因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精湛、综合素质高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学校多次荣获全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中国工艺美术和陶瓷文化传播交流和社会服务。每年都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专家学者和陶瓷艺术爱好者到学校感受陶瓷文化和精湛的工艺美术技艺、体验陶瓷创作、学习制瓷技术。学校也多次选派教师到法国、美国、德国、英国、尼日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开展讲学及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为增进中外艺术家的联谊与中外文化的沟通架起了桥梁。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下设人才培训、经济技术信息、节能技术、咨询服务、陶瓷美术设计五个工作委员会和建筑卫生陶瓷、陈设艺术陶瓷、陶瓷原料及辅助材料、装饰材料、技术陶瓷、陶瓷技术装备等六个专业委员会。
1、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处;
2、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
办事地点: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
办事地点: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
4、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设备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
办事地点:广东佛陶集团力泰陶瓷机械有限公司;
5、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原料辅料专业委员会;
办事地点: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6、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工业陶瓷专业委员会;
办事地点:江苏省陶瓷研究所;
7、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陈设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
办事地点:协会本部;
8、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日用陶瓷分会;
办事地点:华光陶瓷集团;
9、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营销分会;
办事地点: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华夏陶瓷博览城陶星楼3楼;
10、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人才培训部;
办事地点:景德镇陶瓷学院;
11、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经济技术信息部;
办事地点:景德镇陶瓷学院;
12、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
办事地点:协会本部;
13、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节能技术中心;
办事地点: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 ;
14、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美术设计中心;
办事地点: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15、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 ;
办事地点:广东省佛山市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29栋2楼东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
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鬼谷子下山图罐
鬼谷子下山图罐外型特征:罐高27.5cm,口径21cm,腹径33cm,足径20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这只元代青花大罐在拍卖前曾到北京和上海展出,引起收藏界的高度关注。当时人们估计其有可能创造中国瓷器拍卖世界纪录,佳士得公司人士估计,其身价将达到1000万美元,而事实大大超出人们预计。
这只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图案是鬼谷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车上下山。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图案栩栩如生,画工细腻,出自画家而非工匠之手,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
同样的一件元青花“锦香亭图”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万人民币的高价。该罐上所绘场景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仲文杂剧《孟月梅写恨锦香亭》,表现了唐玄宗时期才子佳人陈圭与孟月梅曲折的爱情故事,此两罐是稀世珍品——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两件。两罐绘画中的主题人物故事虽不一样,但器物的高度、直径等却大致相同。颈部、肩部也都分别绘上了相似纹饰。只可惜“锦香亭图”罐的罐口有了修补,其价值便大大低于“鬼谷子下山图”。
元青花“锦香亭图”罐
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纹饰大多为牡丹、竹梅,龙纹、莲纹、花鸟等,因此,青花瓷器上历史人物故事的出现,就显得更为珍贵。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前收藏者是一位荷兰人,其曾祖父在北京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时,购下此罐。这只青花罐在这个家族中已经流传了4代。近几年来,那户人家用这只大罐盛放DVD光盘。佳士得公司几年前曾去他家中看到,当时仅认为价值2000美元左右。直到佳士得专家再次拜访,才发现这件瓷器珍稀无比。
据悉,和此罐一样绘以人物故事的同类青花古董传世者仅有八件。罐颈上画的波浪纹可以在其他六件上看到,都被大卫得基金会收藏。八件珍宝中有三件肩上画有缠枝莲纹,包括此件。波士顿博物馆所藏罐肩上及足部均未加纹带。此罐是八件古董中唯一一件足部莲瓣内绘有吉祥纹的,和大卫得基金会收藏的青花瓶很相似,其余六件莲瓣内均含下垂如意纹。值得一提的是,该罐上的牡丹纹与大卫得所藏的瓶上画的也非常相近。由波浪纹、牡丹纹与吉祥纹这三道和大卫得基金会所藏瓷瓶十分相近的纹带推测,罐的制作时期极可能在1351年左右。
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中国部专家连怀恩说,通常有人物故事的瓷罐多为中国本土定造、烧制,其他品种才外销中东等地区。本土订造的数量很少,且烧造的青花花色漂亮,画工精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很多都在博物馆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佳士得收到瓷罐两、三个月后,连怀恩在图书馆研究调查时,非常凑巧地找到了1321-1323年间印制的版画,而罐上的装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版画影响,而且还没有任何其他瓷器上绘有同样的场景。这样,瓷罐具备了藏家看中的“所有品质”,也正因为此,伦敦的拍卖显得尤其珍贵。
稀有归稀有,但此罐并没有很多珍稀艺术品所有的那种曲折来历。瓷罐是20世纪初荷兰人范·赫默特男爵(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在中国购得。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1913-1923期间在荷兰海军服役,被派驻北京担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且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及领地的安全。赫默特爱好艺术,收藏广泛,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可从他当年北京旧宅的相片上窥见一斑。有趣的是,他购买这个罐时,元代还未被认定能做出如此精品瓷器,因此他一直以为此罐是明代作品。
蒙古统治时期,青花瓷件数少,易被人遗忘。西方收藏家一直到1968年克里夫兰美术馆举办 蒙古统治下的中国艺术(Chinese Art Under the Mongols) 展览后,才开始青睐元代瓷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元代青花渐渐受到重视,但没有发现多少堪称传世之作的元代青花。赫默特的后代和他一样并不知道瓷罐如此之贵重,因而多年来并没有对它有什么特别关照。60年代时瓷罐曾被赫默特的第一代后人拿去估价,但专家也误以为是明代青花瓷。传至第三代时他的家族又让佳士得拍卖行估价,瓷罐的珍贵价值才被发现。有趣的是,该罐在大将军家里,一直未受到重视,多年被放在墙角处当作容器,用来盛放杂物等。
连怀恩介绍说,历来古董商非常看中物品来源。此罐来源明确,自1913年至今一直在一个家族收藏,并且以前未被世人所识,是行家眼中的“新鲜货”,因此一旦披露,市场兴趣很高,深受藏家重视。加之今年三月开始,瓷罐相继在纽约、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湾、荷兰、法国等地巡回展览,使得人们对藏品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加,估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拍卖前,专家对瓷罐的估价为100万英镑,也有人说拍出500多万英镑没有问题。连怀恩自己的估计是600万-800万英镑之间。
虽然瓷罐最终由伦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凯纳齐竞得,但竞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中国竞拍者的加入更令竞拍险象环生,也使得价格一升再升。
最终拍得者埃斯凯纳齐是世界上经营中国早期艺术品的主要古董商。此次,他替一位海外私人收藏者竞拍。他在标价达到1350万英镑时才加入。他和一位电话竞拍者经过持久角逐才将宝物收入囊中。拍完后,埃斯凯纳齐说,他被现场的紧张气氛耗尽气力,并承认:“我已经到了我的极限,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元青花瓷罐的天价拍卖表明,近年来,中国藏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此前中国艺术品最高拍卖价格纪录保持者是2001年3月由纽约佳士得以530万英镑(当时合930万美元)拍卖成交的公元前十世纪西周时期的青铜方揽。
元青花《昭君出塞》
连怀恩介绍说,过去,藏家多喜爱中国彩瓷,因其色彩丰富,装饰规律。但随着时间转移,人们逐渐发现彩瓷重色,但不太能耐得细细品味。而青花虽只有蓝白两色,却十分典雅,况且青花瓷普遍重画工,能够表现自然的品性。这几年青花瓷拍卖结果都很好。2003年,纽约一家小拍卖公司--朵尔拍卖公司拍出的元代青花朝圣龙纹扁壶拍出了中国瓷器最高价--583万多美元,成为当时的世界记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自中国本土的藏家对中国藏品的需求也在增加,毕竟此类藏品有中国历史背景,加深了藏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这种需求也拉高了整个市场的价格。不仅如此,中国藏品的收藏门类也在更新。过去不受外国人重视的竹雕、犀角雕、文房四宝如今价格也在上扬,原先局限于亚洲收藏家的山水等书画类也受到国外藏家关注。过去,香港是中国艺术品最重要的拍卖地点,如今这个情况正在改变。此次拍品因收自欧洲,卖家家族希望可以在欧洲亲自参加拍卖,佳士得伦敦拍卖行也希望能借此带动欧洲市场的中国藏品拍卖。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关于元青花,不仅普通民众,甚至于一辈子与瓷器打交道的瓷器专家对它也知之甚少。江西景德镇虽然成功烧制出元青花,但由于史籍缺载,又缺乏有明确纪年的实物佐证,600多年间,世人对元青花的认识与了解一片空白。中国到底有没有元青花?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元代为什么会出现器型高达70厘米的葫芦瓶、口径达50厘米的大盘?为什么元青花装饰多达9层?中国古代外销贸易瓷里中低档日用瓷占主流,那些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美的元青花",何以跋山涉水、纷纷在异国王宫安家落户……所有这些历史之谜使得元青花倍受收藏界的瞩目。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东方陶瓷》上率先披露了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颈上用青花书写了长达62字的题记。至正十一年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号之一。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这件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称,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过青花瓷器。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位博物馆馆长波普博士以这对带款青花瓷为标准器进行对照研究,得出一个令世界文博界震惊的消息:伊朗阿特别尔寺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皇宫托普卡比博物馆秘藏着上百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元代青花瓷精品,正名曰"至正型"器。波普这本32开的黑白图集,一举改写了世界陶瓷史。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英国、日本也先后出版了土耳其所藏中国瓷器著作。
2001年3月底,在土耳其总理特批下,托普卡比博物馆迎来了费伯良、李辉柄、汪庆正、刘新园、许明等7位陶瓷专家。据说一连三天,大展厅旁的临时库房中,荷枪实弹的土耳其军警站立一旁,大批元青花国宝被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打开。
这些藏品中元青花达40件,而且器形硕大,花纹清丽典雅,堪称世界之最,为国内出土器罕见。中国专家们纷纷忘了不能上手的约定。追寻元青花大半辈子的老收藏家费伯良不胜感慨:"初看再看咽声细,一抚再抚赞不停。"
元青花云龙纹梅瓶
"元青花是元朝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治国方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说。
"元代有数字崇拜,成吉思汗起兵时树9面旗,任命9名大将,他警告下属们:'将来不要犯9种错误'。"中国陶瓷学会副会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推断元青花装饰多达9层的谜团。
元朝统治得到巩固之后,民族关系十分的复杂,元政府实行民族等级政策,蒙古族原是游牧民族,本族风尚很难被汉族士大夫接受。一部分士大夫苦闷地走向山林,做起隐士。社会科学报社长兼总编辑、美学博士许明认为:"不少文人为生活所迫,完全有可能流落到景德镇去画瓷瓶,因而元青花之画与其他朝代那些匠人之作有天壤之别。也正是因为元代为外族统治,明人不仅鄙视元人文化,更不承认它的艺术成就,导致史书上没有记载。直到民国时期,古玩家还普遍认为元代不重视古陶瓷生产,更不会欣赏青花。"
1.贾文忠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佛像、钱币、青铜器,不配合鉴定,有自己的认知)
贾文忠,字闻钟,号铜斋,1961年生于北京金石世家,老北京古铜张派第四代传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 。大学文化,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生班毕业。先后就职于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 金申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佛像、钱币、青铜器,不配合鉴定,有自己认知)
1949年北京出生,回族。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佛教文物鉴定专家,文史学家,画家。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 耿宝昌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瓷器,不配合鉴定,有自己的认知)
耿宝昌,男,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归河北省直接管辖),文物鉴定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首都博物馆顾问、炎黄艺术馆鉴定委员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重点研究历代陶瓷。出场费:30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3. 杨静荣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杨静荣,男,1948年生于北京,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邯郸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颜料和传统色釉的研究实验工作,1979年调入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史至今。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4. 单国强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书画、玉器、瓷器,可以在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单国强,男,汉族,1942年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入故宫博物院从事文博业务工作。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书画鉴定研究。1985年3月任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1988年6月陈列部主任,1998年4月—2002年3月任宫廷部主任。出场费:1万/一场,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5. 马未都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有自己的认知,只为国内顶级富豪、官员服务)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出场费:50万/一场,不看照片,实物鉴定800元一件
6. 丘小君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在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丘小君,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30余年,居于香港和纽约两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鉴定顾问,还兼任海内外多家拍卖行、博物馆的征集顾问。出场费:3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7. 欧阳朝霞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玉器,可以在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欧阳朝霞,央视《寻宝》栏目特邀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宝石学硕士学位,持有国家注册拍卖师证书、文物拍卖单位专家证书。她现任北京越王珠宝会所总经理。CCTV—1《寻宝》节目珠宝玉石鉴定专家,《私人财富》等多家媒体珠宝鉴赏、收藏栏目专栏作家,珠宝鉴赏收藏与拍卖方向资深讲师。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8. 蒋文光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蒋文光, 男,1938年4月生,汉族,上海市嘉定区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全国著名书画、金银器、碑帖鉴定专家,CCTV《鉴宝节目》专家评委、原国家博物馆资深研究员、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出场费:6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9. 潘深亮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潘深亮,1937年8月17日(农历丁丑七月十七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官桥乡,任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部秘书,书画组组长。现聘于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为北京市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鉴博艺苑收藏品鉴定委员会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收藏》杂志社特邀撰稿人,北京嘉缘拍卖公司顾问。出场费:6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0. 李宗扬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李宗扬,1943年生人,1963年步入文物界,北京文物局研究员。出场费:6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1. 鲁力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书画、玉器、瓷器,不配合鉴定,有自己的认知)
鲁力,男,汉族,1956年生,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82年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即入南京博物院从事古代书画鉴定工作。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2. 冯小琦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瓷器,不配合鉴定,有自己的认知)
冯小琦,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古陶瓷研究。先后在故宫博物院保管部陶瓷组、研究室、古器物部从事古陶瓷的保管、研究、陈列、古陶瓷窑址的调查与标本的整理工作。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3. 叶佩兰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叶佩兰,浙江金华人,1937年出生于北京,汉族,为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瓷器专家。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鉴博艺苑(北京)收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博宝艺术网瓷器鉴定专家,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中国的彩瓷。1956年供职于故宫博物院。40余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并对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古陶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整理海内外收藏的中国古陶瓷,利用世界各国已发表的有关资料编著古陶瓷类的《海外遗珍》。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4. 李知宴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李知宴,男,四川遂宁人 ,1937年3月出生,汉族,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5. 杨宝杰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杨宝杰,首都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博宝鉴宝网特邀专家、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青铜器、玉器、杂项鉴定专家。出场费:8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6. 李鉴宸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玉器、瓷器,不配合鉴定,有自己的认知,只为国内顶级富豪、官员服务)
李鉴宸,2018年第十三届全球伍德曼艺术品鉴定评估师背靠背大赛金奖,2019年移民新加坡,国际艺术品经纪人,上海艺术品金融商会常务秘书长 、李鉴宸新加坡古玩直播间创始人、香港鉴宸文物鉴定评估销售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香港鉴宸艺术学院院长 ,与香港佳士得、苏富比拍卖有深度合作,中国国内众多富豪私人艺术品投资顾问。个人出版著作:《宣德炉》 《汝窑为魁》《中国银币版别与市场价值评估大全》《明代建文瓷器初探》《明代永乐瓷器研究》《明代宣德瓷器研究》《宣德炉点评估价与交易宝典》《明代成化瓷器研究》《公认元青花》《元青花深度研究》。出场费:35万/一场,不看照片,不对外鉴定
17. 陈润民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瓷器,不配合鉴定,有自己认知)
陈润民,为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特聘专家,现任故宫博物院古器部陶瓷组组长,央视《鉴宝》栏目特聘鉴定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博宝艺术网瓷器专家。出场费:8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8. 邓长兴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邓长兴,男,73岁。1963年开始从事文物鉴定工作,至今已有45年的鉴定经验。主要负责文物鉴定征集工作。曾任吉林省文物店业务经理多年,后调入吉林省博物院任研究员至退休。主要从事对古今陶瓷、玉器、杂件等鉴定研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出场费:8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9. 黄秀纯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黄秀纯,北京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协会理事,央视《鉴宝》专家团成员、《鉴宝》杂志学术顾问,北京津海文物鉴定中心陶瓷鉴定专家。出场费:8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0. 邓丁三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邓丁三,1953年3月10日出生,汉族,籍贯重庆奉节,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出场费:6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1. 杨实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杨实,生于1935年,河南卫视鉴宝栏目《华豫之门》专家组成员。有30多年的收藏历史,专门收藏和研究高古瓷。目前是天雅古玩城顾问、文物投资收藏资深评论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杨实先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收藏家,本身是音乐家出身,离休前曾经担任过中央乐团的第一提琴。祖籍广东阳春,现居深圳。曾获2007年深圳十大摄影师荣誉称号。出场费:6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2. 古方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玉器、钱币、青铜器、瓷器,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古方,男,1962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考古发掘与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工作,专著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国传世玉器全集》、《天地之录——中国古玉漫谈》、《中国古代文物典玉器》、《冰清玉洁》、《中国古玉器图典》、《古玉之美》、《盛世玉润》、《古方讲古玉》、《玉器时代》、《亘古温润》、《海派玉雕大师精品集》、《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等。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3. 张广文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张广文,男,1949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78年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文物管理及古代工艺品研究工作。曾先后任保管部工艺组组长、古器物部工艺组组长。出场费:6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4. 杨震华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玉器、瓷器,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杨震华,女,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从事文物工作四十五年,在国家文物局文物培训中心授课二十多年。长期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传授古玉鉴定知识并担任兼职教授。多次受邀在国外授课,为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和收藏家协会开办收藏培训教学。出场费:8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5. 朱力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朱力,男,汉族,1942年生,上海市人,海派文物鉴赏专家,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文博学会会员,上海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专家组成员 ,现应邀为上海教育电视台专栏节目作嘉宾。出场费:8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6. 白明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玉器、瓷器,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白明,1965年9月生,江西余干人,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 、陶瓷艺术系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执行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陶瓷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协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陶艺网艺术总监、《中国陶艺家》杂志常务副主编、“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主任。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7. 毛晓沪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青铜器、瓷器,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毛晓沪, 男,1951年生于中国上海,古董投资专业顾问,现任北京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擅长瓷器鉴定、古陶瓷修复。早年受到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刘九庵先生等老前辈的真谛亲传,在古陶瓷鉴定、古陶瓷修复和古陶瓷复制三大领域均有高深造诣。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寻宝》、《艺术品投资》以及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等节目的特约鉴宝专家。毛晓沪从小就接触古代陶瓷。他算是故宫博物院的“子弟兵”。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8. 王连勤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王连勤,字进宏 ,古玩鉴定专家 、收藏家 、鉴定评估师(艺术品鉴定师)一级 ,重庆央视鉴宝专家 。从事研究古典家具、沉香、黄花梨、紫檀、竹、木、牙、角、古陶瓷等多项艺术品的鉴定与评估 。出场费:8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29. 崔凯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崔凯,以古陶瓷鉴赏为主要研究方向。被多家电视媒体聘为专家,现为河南省电视台《华豫之门》瓷器组鉴定专家 、陕西卫视《华山论鉴》栏目瓷器组鉴定专家 、广东广播电视台《岭南鉴宝-九州寻珍》栏目组瓷器专家 。出场费:6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30. 雷从云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青铜器、瓷器,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雷从云,男,1939年生人,汉族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员。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31. 赵青云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瓷器,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赵青云,男,汉族,1932年7月出生,河南汤阴人,毕业于汤阴师范。现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员、研究员。系河南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中国钧瓷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河南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研究员、高级顾问,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名誉教授,广州岭南文理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文物鉴赏家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科技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名誉理事等。毕业后分配到汤阴县文化馆工作。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32. 华义武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玉器、瓷器,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华义武,瓷器专家, 北京市文物公司副研究员, 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先后在《文物》、《文物天地》、《景德镇陶瓷》、《市场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文物局《文物商品编目定名》和《北京志 ·文物志》(文物市场篇)的编写工作。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33. 高阿申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高阿申,1949年生于上海,男,山东蓬莱县人。1968年毕业于上海市印刷职业学校。阿申老师是cctv中国名间藏品陶瓷组鉴定专家,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此外,还担任: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会员、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收藏快报 专家委员会成员、北大资源学院文物专业教授、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陶瓷组鉴定专家等职务。出场费:8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34. 蔡国声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蔡国声,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国近代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珍宝鉴别指南》、《古玩与收藏》、《蔡国声隶书阿房宫赋》、《过眼云烟录——蔡国声谈古玩鉴赏》等书二十余本,在文物鉴定界被誉为“高产专家”。出场费:3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35. 翟建民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书画、玉器、佛像、青铜器、瓷器,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只为国内顶级富豪、官员服务)
香港永宝斋斋主,亚洲国际艺术及古董展主办人。出场费:20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800元一件
36. 单国霖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书画、玉器、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单国霖,男,1942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擅长中国书画理论历史研究。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37. 张如兰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书画、玉器、青铜器、瓷器,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张如兰,鉴宝专家,擅长玉器、陶瓷、杂项鉴定。主要作品有《中国鼻烟壶》、《北京玉器大全》、《明清文具书》等。出场费:6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38. 赵自强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赵自强 ,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出场费:1万/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39. 朱力出场费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朱力,男,汉族,1942年生,上海市人,海派文物鉴赏专家,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文博学会会员,上海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专家组成员 ,现应邀为上海教育电视台专栏节目作嘉宾。出场费:6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40. 王敬之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王敬之,1946年出生于南京,1964年拜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为师,后长期追随著名文史学者王驾吾先生研习《墨子》及先秦文学,自1984年起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福建美术出版社副编审、杭州出版社编审。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玉器珠宝工作委员主任;主化部青年美术家提名展评委;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寻宝》栏目专家组成员;《华豫之门》栏目专家组成员;《收藏快报》专家组成员;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金陵书法艺术院副院长、研究员,北大资源学院客座教授。出场费:6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41. 王中信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王中信,男,生于1953年6月24日,汉族,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中国文物学会青铜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鼻烟壶研究会副会长。《天下收藏》栏目鉴 定专家,国家博物馆瓷器鉴定专家,境外市场收藏投资购买团指定鉴定专家。现驻广州聚艺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担任首席鉴定专家。出场费:6000元/一场,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42. 王育城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王育成,生于北京,籍贯山东淄博,1975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毕业,现为博宝艺术网铜器鉴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历任助教、讲师、馆员、副研究馆员。出场费:8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43. 刘静
(主要鉴定领域:竹木牙雕、书画、动物内脏、玉器、陨石、佛像、钱币、青铜器、瓷器,全领域鉴定、可以鉴定工作上“配合”完成任务)
刘静 博宝鉴宝网特邀专家、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文化部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宝玉石学会会员、《鉴宝》栏目特邀杂项专家。
1950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在故宫博物院保管部以及古器物部担任研究工作,现任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相关著作: 1.《古玩辨伪指南》竹木牙角章2.《中国历代工艺珍品鉴赏》竹木牙角类3.《中国文房用具》4.《故宫雕刻精萃》5.《故宫60卷·竹木牙角卷》副主编分写187篇说明文6.《古物鉴真》竹木牙角类主编7.《中国文物大百科》竹木牙角类主编8.文章《竹雕在明清两代的发展》、《清宫象牙雕刻》、《清宫如章》、《犀角大观》、《明末清神竹刻浅淡》等。出场费:8000元/一场,照片鉴定200元一件,实物鉴定200元一件
1970年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自幼在浓烈的制壶环境中耳濡目染,对五色紫砂土情有独钟,从学校毕业后开始玩捏紫砂。并虚心向名家请教,接受前辈指点,以传统和创新的理念相结合,博采众长,因而有了从选择泥料到制作成型的独特见解及风格。千年沉睡的紫砂泥凭着他炙热的慧心,娴熟的功底,最终成了手中一把把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紫砂壶精品。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并多次获奖,倍受爱壶者的青睐,紫砂壶印有徐伟伟值钱。
1、中国兵工学会
中国兵工学会(CHINA ORDNANCE SOCIETY,COS),成立于1964年。是由中国兵器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社会团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2、中国草学会
中国草学会(Chinese Grassland Society)原名为中国草原学会,成立于1979年12月,2002年9月更为现名。该学会是中国草业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1991年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为全国学会,秘书处挂靠于中国农业大学。
3、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
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成立于1987年3月,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国家级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业务指导部门是国家民委研究室。
4、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自愿组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1947年8月,在上海宣告成立;1954年2月,迁首都北京;1987年12月,学会改革了单一挂靠体制,实行“多单位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惠州经济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学会目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地理学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草学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兵工学会
徐闻古港将海上丝路
历史推前到西汉
在徐闻仕尾村北仕尾岭高崖上,有一座呈八角形、径2米、深40厘米的巨型石碗形的“航标灯座”。此灯座以一天然巨石雕琢而成,灯座八角有八卦饰纹、内被火灼成黑色,因年代久远而有多处龟裂,为典型的汉唐导航灯座在广东省博物馆内,静静地躺着一组汉代遗物,它们厚重,红褐色泥质陶物品,直径仅有14.5厘米,中分四部分,正中为近似小篆的“万岁”二字,两边为云纹。这是出土于湛江徐闻县二桥村汉代遗址的“万岁瓦当”。
在古代,万岁瓦当象征着使用者高贵身份与崇高地位,而徐闻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雷州半岛,在历史上属于“荒蛮之地”,如此珍贵的文物出土既令人惊叹,又进一步佐证了徐闻古港在我国海路贸易上曾经辉煌的历史。
《汉书·地理志》:“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开航”、“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南西北方千里”。这组描写了西汉时期,我国出海贸易船通过徐闻古港起航的记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文献记载。不过,古之“徐闻”是否今之徐闻,学界多年存在争议。
而万岁瓦当在徐闻出土,引起了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启臣等专家的关注。如今偏居于广东西南一隅的县城,是否就是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所在地?
带着这样的疑问,2000年6月和2001年3月,由黄启臣带队,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广东文史研究馆等机构的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先后两次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进行详实的田野考察。
这个依海而建的县城与海口市隔海相望,淡淡的海水咸味在空气中弥漫。由于缺乏考古人才,苦于对多年来相继发现和出土的文物无法进行考证的徐闻县对考察团极为重视,他们期盼借助考察团的专业力量,对这些发现和文物重新进行鉴别。
黄启臣一行几乎走遍了徐闻古城的角落。在徐闻县西南沿海土旺村(与徐闻古县治“讨网”音近)二桥、仕尾一带,即发现万岁瓦当的汉代遗址附近,考察团又一次发现汉代板瓦、汉代私印、汉墓群、烽火台等遗存。尤其是一座矗立于北仕尾岭高崖上的“航标灯座”引起了考察团的高度重视。这个灯座临海湾不足10米,多年被当地群众认为是马饮水的“马槽”。经验丰富的考察团多位成员一致认定,这为典型的汉唐代导航灯座,“汉唐时期曾在此点燃‘烽火’,示意方位”。
是次田野考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成果。考察队的专家一致认定,该次田野考察的实证与史料记载“不谋而合”,徐闻古港在西汉时期有繁荣昌茂的历史,徐闻作为西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几无争议。
这项实证成果,意味着将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团在泉州确定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南宋始发时间,推前到西汉,从而具有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推前1300年的意义。
出土文物诉说
昔日来往贸易之繁荣
在南越王墓展示厅,一捆共5支的原支大象牙尤其引人瞩目。这捆来自与其出产地相隔万海里的非洲象牙,在2000多年前,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
有没有更加有力的证据证明,我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最早时间标志?
1999 年,中国陶瓷学会副会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在新加坡讲学时,曾看到一只由印度尼西亚某海岛土著人在当地海滩挖出来的印纹硬陶盘。经鉴别,李知宴判断,这只在海滩里埋藏了千年的陶盘,生产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南方地区。这意味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与印度尼西亚有了贸易往来。
位于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墓,丰富的出土舶来品同样讲述了当时我国古代海路贸易的繁茂。出土于南越王墓的舶来品包括象牙、银盒、香料等,其中,一捆共5支的原支大象牙尤其引人瞩目。这5支象牙中,最大的长126厘米、整堆象牙宽57厘米。经动物学专家鉴定,此象牙与亚洲象纤细的牙有明显的区别,而与非洲雄象大而粗壮的牙接近,故来自非洲。
到了汉代,史书记载,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今广东徐闻)港、合浦(今广西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海上丝绸之路之通达,其背后是造船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发展为远航贸易提供了可能。
秦汉时代是开发海上贸易,将航海向远洋发展的重要时期。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平定岭南时期,当时处在番禺(即今广州)的一支秦军,专门建造了大量的船只,供平定瓯越所需。
出土于广州的秦代造船工场遗址为我们带来直观的感受——距今2000多年前的造船工场颇具规模,当时已可以造出宽8米、长30米、载重五六十吨的木船。
广州是中国古代的造船基地,出土于广州的东汉墓还有不少船模,有货艇、渡艇,还有人货并载的航船。单从广州东汉墓出土的陶船看,船分前、中、后三舱。前舱低矮宽阔,蓬顶为拱形;中舱略高,呈方形;后舱稍狭而高,是舵楼;船尾还有一间矮小的尾楼。这种船吃水深,负载量大,适合深水航行。这反映出2000多年前广州造船技术和生产能力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5000年前惠阳平原
已形成近海贸易
下午3时,在“航标灯座”遗址边上,渔民把刚从海里捕捞起来的小鱼用竹筐挑来卖给附近村民。晒得黝黑的渔民说,在徐闻这个地方,很多人世代以海为生
回顾历史长河,徐闻古港及稍后的黄埔古港长久不衰的辉煌并非偶然。
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原始航海活动始于新石器时期,尤其是岭南地区,濒临南海和太平洋,海岸线长,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十多万年前,马坝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距今7000年左右,在沿海繁衍的岭南先民就利用独木舟在近海进行捕捞活动。经过长期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居住在南海之滨的先民就已经使用平底小舟,从事海上渔业生产。据黄启臣研究,距今5000年—3000年期间,岭南东江北岸近百公里的惠阳平原,已经形成了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并通过海路将中国的商品送往沿海和海外岛屿。
尽管尚不成规模,但正是这种生产经验和贸易往来的历史沉淀,促使沿海的先民开启了伟大的航海历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秦朝,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与积累,以及政治繁荣所带来的需求增多,岭南的海上贸易也逐渐繁荣。
历史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派遣50万大军“南征百越之君”,把东南沿海纳入王朝统治。秦灭后,秦将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史学家认为,赵佗的贡献不仅在于按照秦汉制度在岭南推动封建化进程,促进岭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开发,并且还大大推进了先秦以来不断发展的海外交通与南海贸易。
彼时,汉朝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市的管理,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中记:“汉置左右候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以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即要发财,到徐闻)。”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岭南璀璨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明。正是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优良的海港、深入内地的河网,使善舟楫之利的岭南先民,很早就远涉重洋,开展对外贸易。
这就不难想象,经过漫长的发展、孕育与积累,到了汉代,汉朝使团“赍黄金、杂缯而往”——中国船队已经穿越南海,在印度洋航行,并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外国商使也沿着上述航线,往来交趾等沿海地区。
7000年前
岭南先民利用独木舟在近海进行捕捞活动
物证
万岁瓦当
徐闻博物馆内,静静地躺着一组汉代遗物,它们是红褐色泥质陶物品,直径仅有14.5厘米,中分四部分,正中为近似小篆的“万岁”二字,两边为云纹。这是 1990年出土于徐闻二桥村汉代遗址的“万岁瓦当”。这样的万岁瓦当迄今在广东省只有两个地方发现,分别为徐闻和古番禺(广州)。万岁瓦当的发现,显示派驻当地的官员级别之高,被人们视为当地文明史与繁华史的记载。这种繁华或许与徐闻的地理位置有关:中国大陆距东南亚最近的城郭。
汉代船模
广州地区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自古以来,居住在这里的劳动人民就以“善于造舟”闻名于世,自秦汉以来造船业颇为发达。从广州汉代墓葬中出土的船舶模型和文献记载中可以窥见广州汉代船舶的基本形制和特点。据《广州汉墓》一书记述,广州曾在12处汉代墓穴中出土过船模,包括西汉中期的木板船模和东汉陶船模。
秦代造船遗址
广州造船业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代。1974年冬,在广州市区中山四路(原广州市文化局内)发现了一处规模很大的秦代造船工场遗址。该工场可建造长20米—30米、宽6米—8米、载重25吨—30吨的平底木船。
参考文献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顾涧清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黄启臣
◎《广州外贸史》,广州出版社,1995年,陈柏坚 黄启臣
◎《广东海洋文化》,国家海洋局项目成果,2013年,张开城
◎《南越国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张荣芳、黄淼章
◎《汉港徐闻考古》,2012年,吴凯
口述
史载最早海上丝路港口当属徐闻
口述人:
黄启臣,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合浦、徐闻、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当属徐闻。”
多年来,对于最早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归属,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2000年和2001年,由我和广东省政府参事黄伟宗等带队的考察团先后两次到徐闻县进行田野考察。经过考古、考察遗址和文物及多学科论证,徐闻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
徐闻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距海南最近,也是当时距东南亚最近的地方。是次,来自中国国务院参事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权威单位的专家80多人,到徐闻参观考察了贵生书院、新挖掘的汉墓群、海上丝路始发港遗址等,对徐闻海上丝路作进一步的论证及对其价值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近年在徐闻古港一带挖掘出大量汉代文物,包括汉砖、瓦片、万岁瓦当、汉代私印等;同时在华丰村一带发现汉墓二百多座及大量汉代物件,尤其是在徐闻“大汉三墩”的西汉航标灯座等古港遗址,确可证明徐闻早在西汉时期,已经是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港。
史料对徐闻的记载也不在少数。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载“徐闻谚”云:“欲拔贫,诣徐闻。”《汉书》又称“自合浦、徐闻入海”,“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的路线,以及黄支国“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和“蛮夷贾船”交易的盛况。尤其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派使者前往南海地区,最远到达今年的斯里兰卡。不仅如此,隶属于黄门的译长在海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创了朝廷委派宦官管理海外贸易、贸易收入纳入皇室宫廷财政的制度先例。徐闻出土的 “万岁瓦当”正是其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有力证明。
可见,广东的徐闻在汉代已经是中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港和经商致富之地。因此,说徐闻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之一,实非臆断,确是有根有据。
南方日报海丝采访组/本版主笔 黄颖川 实习生 周鹏程
(来源:《南方日报》)
1.华光国瓷:华光国瓷是中国陶瓷餐具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国家会议餐具供应商之一。被誉为“当代国窑”,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件无铅釉、抗菌瓷、华清瓷、华玉瓷、天然矿物骨质瓷,并获得国家专利;介绍了日本的热轧成型机技术、德国的燃气自动窑炉技术和英国的自动施釉线技术。中国光电陶瓷的亮点是其美观安全的外观,温润光滑的瓷器,无铅的品质。
2.玉泉陶瓷:玉泉陶瓷是江苏高淳陶瓷有限公司旗下的中档陶瓷餐具品牌,高淳陶瓷在行业内影响力深远。连续五年被授予“中国陶瓷行业优秀企业”称号。是2014年北京APEC峰会、2017年丝绸之路国宴、北京雁栖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午宴、南京青奥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陶瓷供应商。
3.红官窑:湖南醴陵是中国三大瓷都之一,而红官窑是醴陵最大的瓷器品牌,有国瓷之称。其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为振兴陶瓷业而设立的湖南官立瓷学会。红官窑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家重要活动或宴会用瓷供应商,其毛瓷、国礼瓷均为中国名瓷。
4.永丰源Aurati:永丰源是国瓷老品牌,创立于1795年,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2016年G20峰会、2017年金砖峰会的国宴,都使用永丰源瓷作为餐具。瓷夫妇是永丰源的招牌产品,因为含有中国元素而特别受欢迎。他们是《舌尖上的中国3》介绍的。
5.银丰陶瓷:银丰陶瓷是山东银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国内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际知名骨质瓷品牌皇家道尔顿的供应商之一。银质陶瓷也是国宴餐具的常见品牌。还为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驻京使馆、民航提供专用瓷。其陶瓷产品远销欧盟、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骨瓷产品年出口量高达750万件。
6.硅元瓷:硅元瓷是中国知名的日用高档陶瓷品牌。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山东硅酸盐研究设计院,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材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应时瓷。应时瓷是世界公认的综合性能优越的材料。曾获国家发明奖和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15届国际发明博览会。硅元瓷是党和各国领导机关办公接待使用的瓷器。除南海外,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文化部等各大国家机关都使用硅元瓷,被誉为“第三代国瓷”。
7.松发瓷:松发瓷是国内少有的上市陶瓷品牌,也是21世纪(200)诞生的少有的年轻陶瓷品牌。其总部位于广东潮州。潮州是中国第二大日用瓷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瓷都”。松发瓷是2007年人民大会堂胜利杯的第一家生产厂家。也是北京奥运会开幕酒会国宴、中南海国宴的瓷器供应商,被誉为“现代官窑”。松发瓷分中高端市场。松发产品在高端市场表现一般,更受欢迎
8.鸿业RL陶瓷:鸿业陶瓷,创建于1996年,是中国知名陶瓷餐具品牌,隶属于景德镇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景德镇陶瓷集团,前身为中国景德镇瓷厂,1996年兼并景德镇为民瓷厂、光明瓷厂、红星瓷厂、陶瓷窑具厂等陶瓷厂,改制为大型现代化国有企业。公司目前拥有红叶、百花、金品陶、佳豪四个品牌,其中“红叶”是集团的旗舰品牌。近年来,红叶陶瓷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上海APEC国际会议、建国60周年庆典等国宴会场。
9.Margoronte:骨瓷最早是英国人发明的。但由于骨质瓷市场的蓬勃发展,国内很多陶瓷企业也开始做骨质瓷产品,其中Margoronte是最好的一家。马龙是中国国会议瓷餐具的供应商之一。虽然该品牌成立于2000年,但它在2001年被指定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宴会的瓷器。此后,玛戈特的骨瓷还被用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宴会、杭州G20峰会宴会和世博会宴会上。
10.复烤红玫瑰:红玫瑰是中国第一个高档骨质瓷品牌,隶属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现为国内最大的高档骨质瓷企业,产品大部分出口。是德国皇家道尔顿、皇家瓦塞斯、韦奇伍德、罗森塔尔等国际骨质瓷品牌的长期供应商。玫瑰骨瓷也用于国宴。曾用于庆祝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上海世博会国宴等。此外,红玫瑰瓷骨瓷在低端市场和高端市场都很受欢迎。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
何炳钦,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艺》杂志副主编、中国《陶艺家》杂志编委。2004年10月14、15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 “东方之子”栏目,配合景德镇建镇千年,专题介绍何炳钦大师在陶瓷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何炳钦大师为中国的陶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的陶艺教育人才和陶艺创作人才,同时他从艺30多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陶艺作品和水彩作品,为中国的陶艺创作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何炳钦大师的陶瓷艺术作品给人最为直观的印象是造型简约、大方,装饰典雅、清秀。作品多取材自然界中的小鸟、小花和小草,刻意表现自然界的谐和、温馨的情调和生命的活力;作品采用图案化的装饰形式,利用图案中夸张、变形与变异等手法,给人以严谨、隽永、精致之感;作品多用淡雅的低纯度色调,给人一种清新,雅致、柔和的色彩美感。
何炳钦大师作为全国惟一的陶瓷艺术高等学府的学者,他承担着这一领域前卫性的研究工作,作为这一学科惟一的学科带头人,他在学术理论上的研究和在陶瓷艺术方面的创新更是肩负重任。而今,他把现代陶艺的理论研究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先后编著出版陶瓷艺术方面的箸作四部,出版个人画册一部,还为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卷”编写评价文章近百篇。他通过对现代陶艺理论研究,创作了一批新观念的陶艺作品和环境壁画,从他的创作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不仅表现出一种新艺术理念,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不少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和收藏家珍藏,并多次在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台展出,引起巨大反响,多次应邀在香港、日本作陶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