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中西合璧,浑然天成__李震新作三叶草青瓷香插鉴赏

善良的小刺猬
悲凉的板凳
2023-01-27 22:00:52

中西合璧,浑然天成__李震新作三叶草青瓷香插鉴赏

最佳答案
诚心的烤鸡
多情的小蜜蜂
2025-10-14 04:00:48

    作为民间工艺理论的研究者,2018年6月13日至20日,应邀随浙江省民间工艺家参访团赴曰本静冈进行民间工艺品展示与学术交流。在这次交流展示会上欣赏到了代表浙江民间工艺制作最高水平的十一位来自龙泉窑、越窑、台绣、发绣、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竹雕、紫砂、剪纸与盘纸等门类的顶尖中青年民间工艺大师的作品。其中一件出自龙泉青瓷李氏家族第五代传人李震先生之手的青瓷香插新作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研究的兴趣。

 

  这是一件用龙泉青瓷弟窑支钉烧工艺烧制的三叶草青瓷香插。这件香插由上下两片组合而成,下为三张大三叶草相叠而构成一个托置小香碟。上为三张小三叶草相叠而成,中留一孔以供插香之用的小香插。这件作品造型别致,简约素雅,釉色翠绿而发兰,仿佛是用翡翠雕琢而成。在制作工艺上以龙泉青瓷南宋的出筋工艺,构勒出三叶草的造型,使得整器体现出简约素雅的南宋青瓷风韵神致。正面观赏此件青瓷,整器露胎之沿与叶与叶相交之处露出洁白清爽的筋线,衬托出三叶草心形中心厚如凝脂美如碧玉般的龙泉李氏翠釉的美质,美的出奇,静得令人心醉。在烧成工艺之上,李震为了追求古代宫廷艺术追求完美极致的皇家标准,采用了其擅长和难度极高的支钉烧工艺来烧制。所以就总体而言,这件李震最新的龙泉青瓷三叶草小香插的确是一件极为难得的文房养目清供和品香实用佳器。

   

  笔者近年来一直与李震先生合作研究浙江古代龙泉青瓷历史文化。同时我也在接触李震和观赏他的青瓷作品过程中去研究李震先生青瓷艺术的发展与成长轨迹。基于本人对龙泉青瓷艺术的审美价值立场,在与龙泉青瓷艺人交往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他们以下几个方面的态度与价值取问。其一,观察与体会他们对龙泉青瓷传统的态度,是否有向经典致敬的敬畏之心与虔诚学习的践行之举;其二,观察与体会他们在青瓷制作的过程之中,是否有传承青瓷艺术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追求的自觉;其三,观察与体会他们的青瓷作品,在形、釉、工方面是否具有龙泉青瓷经典作品韵味。就此三者而言,无疑在龙泉青瓷业界的青年工艺大师中,我认为李震是其中做得最好的杰出代表之一。

 

  当我在日本静冈市会展中心浙江民间工艺作品展示台上,面对这一套小巧玲珑青翠欲滴的文房香道佳器_ _龙泉青瓷三叶草香插时,久久不能移步,仔细地品鉴,静静地覌赏,沉寂已久的心灵为之一动。美的传统工艺品与其他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视覚的冲击力而且是具有心灵的震憾之力的,这就是艺术之美的神奇力量所在。

   

      相由心生,任何艺术品,包括其外在的艺术形象和其内部蕴含的艺术意境,均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把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这一点,不管是注重个性表达的艺术家还是遵循传统的民间工艺大师都是一致的。在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过程中,是主观对客观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之中点滴生活细节与鲜活、生动、具体可感、真实可信的形象的选择、提练、集中、概括甚至变形创造,从而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认知、评价以及个人的思想倾问,审美的立场,情感的爱与憎等等复杂的思想情绪。

   

    笔者认为这件李震先生最新设计并精心制作的龙泉青瓷支钉烧三叶草香插,是体现他在龙泉青瓷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创新的一件具有青瓷艺术创作突破标志性的作品。李震是龙泉青瓷世家李生和瓷庄第五代传人,其叔父李怀德就是当代龙泉青瓷泰斗徐朝兴的师父。可以这样说,李震是为青瓷而生,为传承青瓷文脉而活,龙泉青瓷文化传统基因早己融入到他的血液之中。缘于家族的青瓷文化积淀和他对青瓷文化的理解,我与李震相知相交的过程中,充分地感知到他在平时的言语和行动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龙泉青瓷复兴的使命感和重振百年青瓷家族大业的责任担当,令人敬佩和感动。

   

    艺术的鉴赏过程是由鉴赏者对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的过程,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理结合的审美把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悦目赏心,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而且还可以得到思想情操,道德认知等心灵方面的情感升华。

    当我欣赏这件作品时,我就与作者李震围绕这件作品的设计、创作以及想表达的思想作了深度的交流。在了解了作者创作这件作品的初心之后,我现在将在欣赏品鉴这件作品过程中的产生的感受、体验、领悟与理解与大家分享如下。

   

    首先,是我对这件作品在李震作品系列与从艺成长过程中的定位理解。我认为这是一件,能够十分恰当和准确表达出李震当下内心世界对传承与弘扬龙泉青艺传统艺术这一核心问题思考与实践探索过程中的一件具有重要认知意义好作品。

   

    我对李震的青瓷研习创作所走之路有这样三个阶段的粗线条的概括。第一阶段,从十八岁研习青瓷开始,一直到四十岁,他用了22年的时间完成了龙泉青瓷仿古研习过程,练就了今天的炉火纯青技艺;其二,是四十岁之后,开始自觉与不自觉地在自已的龙泉青瓷作品的制作过程之中寻求突破传统与融通表达自已的审美思想的追求。在这种创作心境与艺术追求的过程中创制了大量的作品。这类作品以其创作G20作品《烟雨江南》系列为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李震在充分吸取龙泉古代青瓷文化传统元素过程中主动探索现代陶瓷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努力与实践的用心。其三,就是眼前的这一件小小的青瓷三叶草小香插。笔者个人认为,这是一件李震先生完全取象于大自然并且在潜意识之中自觉流露出中西方文化元素符号整合融通,并且达到中西合壁,浑然天成的用中国龙泉青瓷艺术来表达自已思想理解的一件作品。

     

   

    这件具有西方文化元素又具有典型中国龙泉青瓷文化传统风格的作品的产生与出现并非偶然。李震在完成入选巴黎罗浮宫中国当代青瓷艺术展《龙腾瓷跃》青瓷大龙洗,以及后来入选G20峰会萧山国际机场贵宾厅艺术展示作品《烟雨江南》等作品之后,曾与笔者有过一次交流。在交流中他表达了他对青瓷艺术创作与发展的困顿与迷芒。他说,雷老师我要歇一段时间,好好地想一想与疏理一下自己的内心,要归零,要做减法……。他还与我交流了对青瓷艺术的简约大美之境的理解,以及对日本佗寂之美的研习心得,阅读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书籍之后的体会。我鼓励他,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精彩世界,让不同的文化与艺术品来滋养和充实心灵。之后他游历了艺术之都法国巴黎,文艺复兴之地意大利佛罗伦萨,还有代表当代国际淘瓷发展最高水平的德国的麦森陶瓷小镇等。他心中的文化传统对不同文化观念开始了碰撞整合融通理解,打开了格局,拓宽了视野,因此有了新的探索思考与艺术创新的冲动。

    其次,在这件作品之中我读出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工艺的造物与制作器具的原则“制物尚象,备物致用”的理解与实践之心。“制物尚象,备物致用”,这八个字是中国传统工艺关于造物取象法则与崇尚实用价值求的最高原则。此八字出自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最高典籍《易经.卦辞》之中。李震的这一件三叶草青瓷香插心设计可以说十分完美的诠释了这一中国传统工艺关于造物的最高原则,并且以其精湛高超的青瓷艺术表现手法,制作出了这件具有典型中西方艺术风格相融合的作品。

    其三,这件作品在中西方文化内容的融通整合之上做到了浑然天成,不留痕迹,堪称典范。香插是中国自明代中晚期线香开始普及流行之后,文人雅土书房必备的文玩雅玩实用器具之一。一般有金、银、铜、瓷以及铁、木等,许多文人还自己动手设计或亲自制作,所以香插是寄托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的一件具有强烈传统文化意蕴的经典器物。有趣的是,古代香插之造型大都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吉祥之植物或瑞兽等。而李震先生在设计与制作这款香插时,拓宽视眼,另辟蹊径,在遵循“制物尚象,备物致用”这一传统理念之下采用了在西方文化语境之中具有崇高地位与广泛影响的三叶草来作为主体造型,用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青瓷艺术来完成这件作品。

 

三叶草(Shamrock)是多种拥有三出指状复叶的草本植物的通称,主要包括三类:豆科的车轴草属(被认为是最正宗的三叶草)和苜蓿属、酢浆草科的酢浆草属中的某些种类。由于其草根具有固氮的作用,所以是古代中国最好的肥田作物,称紫云英,俗称草子。在西方很多国家(如英国、美国)三叶草代表着幸运,因为它被认为是只有在伊甸园中才有的植物。在有些国家里,扑克牌里面的梅花就是代表幸运的三叶草。三叶草的数目代表真爱、健康和名誉。

      美的欣赏是需要有一双会欣赏美的眼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我缘于喜欢青瓷,又与李震先生一同合作研究青瓷文化,所以对他的青瓷作品和艺术创作之路或许比别人要了解的多一点,所以不揣粗陋将笔者欣赏李震新作龙泉青瓷三叶草香插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老子在《道德经》中云:道生一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李震先生的青瓷艺术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发展境界,期待他有更多的佳作新品问世,书写他的青瓷人生的新篇章。

 

最新回答
刻苦的母鸡
俊逸的小蜜蜂
2025-10-14 04:00:48

瓷器是我国发明的,所以,在全球陶瓷就是中国的代表,而且中国的英文名“china”的意思不仅是中国,它代表着瓷器。对于外国人而言,陶瓷不仅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工艺品,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的瑰宝。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陶瓷和陶瓷的艺术发展等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研究的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完美性审美特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而且每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和生活地域等都存在着差别,所以,各个民族的审美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也造就了我国的陶瓷等工艺品的制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思想典范。陶瓷的艺术风格是会根据当代的生活特点等因素进行变化的,比如史前的陶文化就显示出自然和轻松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当代的陶瓷艺术所追求的美的典范。但是史前的陶文化在制造的时候,不仅受到当时人们的心境所影响,更多的是受到了生产条件的制约而产生的,而新时期的陶艺将史前陶艺的关注点脱离出了其文化语境,更注重去寻找其中蕴含的适合当代审美的因素。相比后期出现的瓷器,陶器的风格更偏向于纯真和自然的感觉,但是缺乏一种主观审美意识上的追求。

2、完美性,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审美是具有完美性的,这些审美观念是从陶瓷诞生开始长期积累沉淀的价值观,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度与环境等的变化而形成的。我国的陶瓷作品,无论是从外观其形态,还是从内知其意义,都是被视作完美的产物,因为,它的外形的打造非常有特色,而且要求的技术非常的高,而其蕴含的意义,则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结合。中国传统的陶瓷审美艺术的核心就是注重并将内在的精神品质展现给观赏者们。陶瓷艺术的视觉形象和人的精神相结合所创造出的陶瓷,会具有更完美的审美品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具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和审美意识,这些文化特点和审美意识一直引领者我国陶瓷的发展变化和方向。而时代精神则是当时的文化结构中的集群精神风貌,而这种精神会影响着陶瓷的造型、釉色等工艺的变化,这种影响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于我国的陶瓷艺术中,它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承,一种艺术的规律。

二、传承与创新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一提到陶瓷就会想到“景德镇”三个字,可以见得,景德镇在当代的陶瓷艺术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代表性。所以,不管它的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都需要人们对其重视,因为其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着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1、创作的目的需要摆正,在现代经济发展飞快的时代,我国的陶瓷艺术也开始逐渐的转向了商业化。陶瓷是将显示的目的和艺术目的以及当代的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物品。所以,就这要求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能够一味地去追求它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或者是彰显自己设计能力的目的,而是要将创作的目的放端正,将陶瓷的意义所表现出来,才能够使我国当代陶瓷艺术能够发展得更好。

2、将陶瓷艺术的审美特征发展灵活的掌握后,发展当代的陶瓷艺术并且将中国的特色体现出来。当代的陶瓷艺术是将当代文化和传统的文化结合彰显的,因此,就需要创作者在设计的时候要将中国式的审美标准和特征进行彰显,比如常用的图案意境“清雅脱俗”等。注重意境的创造,将这一特色更好地从陶瓷艺术中展现出来。

3、将国外的艺术理论和我国的陶瓷艺术相结合。只有不断地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才能够保证其能够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这个与国外有着频繁交流的时代下,为了顺应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求陶瓷的创造者们,在继承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同时,对国外的艺术理论等进行学习引进,并且将其良好的符合我国艺术发展的部分和我国传统的陶瓷艺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新的更符合我国当代艺术发展需求的陶瓷艺术品。让当代的中国陶瓷艺术依旧能够在世界中位居前列。而且引进国外的艺术理论知识等,还能够帮助我国的陶瓷创造者们丰富其想象力等,从而将我国的陶瓷文化的精神向世界呈现出去。

三、总结

综上所述,陶瓷的发展将我国的传统的文化和人们的精神品质完美的传承了下来,我国的艺术家们,通过对其外形特征和蕴含的意义进行研究,能够发现陶瓷所属的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及其它的信息。现在当代的陶瓷艺术家们的艺术观念、审美价值以及其创作的思想等都受到了现代社会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并且他们的审美已经逐渐地出现了要突破世俗化的倾向,更是将当代的现实意识表达强烈地体现了出来,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其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以及当今时代的精神品质等相结合,并且将其完美的展现在当代的陶瓷艺术中,让其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虚拟的日记本
会撒娇的香水
2025-10-14 04:00:48
艺术性是艺术陶瓷的重要属性。显然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看待艺术。

(一).“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 ...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可见艺术是主观的,一种高尚的精神产品,艺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间的心灵互动。而陶瓷作品的艺术性就是陶瓷艺术家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的体现,也是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间精神上的交流。面对一件精美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陶瓷工艺品,我们很难从中领悟或体会出什么真情实感,因为它只是商品,不是艺术品。那么陶瓷大师们、学院教授们的作品就一定是艺术品吗?我看未必。抛开作品工艺性标准,单说艺术性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些年来,由于艺术瓷越来越为收藏者重视,其价格也水涨船高、逐年攀升。商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在经济利益的促使下,挖空心思以各种名义组织大师和教授进行笔会。一时间,笔会作品满天飞。而大师和教授们本人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应付了事。可以想象,这种应酬之作其艺术含量能有多少!既然当代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是主观的,在价值和审美情趣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选择艺术性高的作品呢? 无论是中华民族的还是世界上其它民族的主流艺术都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陶瓷作品的艺术性不是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也不是卖弄技巧,更不是单纯对观者感官上的刺激。它是艺术家的真情流露,它是欣赏者内心泛起的层层涟漪,它是超越时空的心有灵犀。一件值得收藏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我们知道清末到民国初期的时候,由于一批文人介入到瓷上绘画,极大地提升了瓷画的艺术性。但是由于他们无法熟练掌握釉、彩以及烧成气氛、温度等工艺要求,所以浅绛彩作品的工艺性差,无法长久保存,极大地影响了其收藏价值。现在无论是收藏市场上的浅绛彩作品实物,还是网络上搜索到的浅绛彩图片资料都存在釉彩严重剥落的现象。后来民国时期出现的珠山八友作品,在工艺上克服了浅绛彩作品的工艺缺陷,达到了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成为收藏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收藏对象,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无独有偶,在浅绛彩瓷出现一百年后的今天,大批国画、油画名家纷纷介入到瓷上绘画。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瓷上创作往往浅尝辄止,忽视陶瓷的材质美,我们也就不难判断其工艺水平的高低了。

(二)重视陶瓷艺术家本人的修养我们知道艺术是主观的,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是作品本身所展示出来的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我们在品评一件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时通常会说该作品的格调是高还是低。“格调是指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思想品格和艺术修养的总汇体现。”从创作角度来看,格调是艺术家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的最高体现;从欣赏角度来看,它是艺术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什么我们如此关注艺术家个人的思想品格呢?每个民族的艺术审美标准和其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我们民族的艺术审美标准深深地植根于华夏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传统文化构建受到儒、释、道的影响,是多元的、复杂的。尽管儒、释、道各自教义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也有重合的部分。从个人的修为角度看,儒家推崇品德,佛教宣扬功德,道家提倡道德,都是强调个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艺术家是为人类创造高尚精神财富的工作者。难以想象艺术家的道德品质低劣,他的作品的格调会高雅.明代文徵明曾言:“人品不高者画品便见卑下。”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高尚的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我国传统美学之追求,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之说。在绘画实践过程中,客观景物的品质由画家去反映表现,在这个表现过程中,画家本身的品质一直在起作用。画家只有本身品格不凡,才能使创作的作品具有不凡的艺术风格,画品是人品的表现,作品是性灵的流露。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雅俗之分。格调不仅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取决于作者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高格调一般不仅要表现深刻的思想、健康的内容,还要求艺术家有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这与艺术家的学识修养、艺术修养息息相关。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末画家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中亦提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 开卷有益,读书能让万里外之美景立于眼前,读书能跨越时空,让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诉诸脑海;读书而有益,多读而博知,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作为当代高温色釉瓷上绘画的领军人物,注重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挖掘现代文化内涵,突破传统工艺美术价值观念,借鉴中、西方绘画艺术技法,逐步形成了彰显个性审美趣味的艺术风格。李菊生的人物创作多取材于传统诗文。他通过刻画人物的瞬间情态,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三)选择资深当代艺术陶瓷经纪人收藏者面对众多的艺术陶瓷作品,很多时候会有手足无措之感。一方面有收藏者自身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是当前艺术陶瓷收藏没有一个客观、公正和科学的指导标准,更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引导、规范和监督这个市场。收藏者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专业、可靠、资深的经纪人比自己直接选择作品更为安全、保险。李菊生当代陶瓷艺术品经纪人大概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大浪淘沙,真正可以一直活跃在收藏一级市场而屹立不到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这些资深的经纪人经过市场多年的洗礼和检验,视信誉为生命,不为眼前的小利所诱惑,以严格的职业操守呵护、捍卫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市场。通常,艺术品收藏被认为是精英文化。收藏高品质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不仅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更需要收藏者不断学习,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

淡淡的世界
激昂的便当
2025-10-14 04:00:48
鉴赏钧瓷要关注以下几点。

造型: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

图案:“白胎烧就彩虹来,无色成窑画作开”,古人之诗赞出钧瓷的图案之美。钧瓷釉面,在高温烧制中,釉料交融,自然流变,形成千姿百态的图形,如同国画艺术中的大写意,形神兼备,似真似幻,意境无穷。

釉色:釉色窑变,千变万化。最为人称道的有:朱砂红、鸡血红、茄皮紫、葡萄紫、天青、月白、孔雀绿、宝石蓝、礼花彩等,可谓万紫千红。有时多种颜色集于一身,“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有时还会出现珍珠点。因此有“画家笔拙,丹青难绘”之说。而且“窑变无双,钧瓷无对”,绝对不会有两件釉色完全相同的钧瓷作品。窑变如画的效果,早被文人墨客所赞美。如“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锦句失色”、“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岚”。

纹理:钧瓷烧造,工艺独特,在色彩斑斓的釉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纹路,典型的如:冰片纹,看似锤击,抚之无痕;蚯蚓纹,龙走蛇行;鱼子纹,繁星点点。此外还有兔丝纹、蟹爪痕、雨丝纹等。特别具有审美价值的是冰裂纹,俗称“开片”。纵横交错,如网状分布,历来以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为佳。由于这种纹路是胎质和釉面的冷热收缩率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冰裂纹是烧制完成以后开裂造成的,不是在烧制中产生的隐于釉面之中,因此在开片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裂开的声音,一边欣赏着“创过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捕鱼”的奇妙现象,一边听着轻灵而噼啪悦耳的开片之声,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审美意境。

因此,把玩欣赏钧瓷,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其中心是一个“变”字,除了静止的诸多变化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变”的核心是趣成天然,堪称“神、奇、绝、妙”。鉴赏要“手把、眼观、耳听、心仪”,至少从上述四个方面整体把握,常赏常新。正如古人诗云:“层卷当受益,赏钧眼更新”。

当代钧瓷取"宋钧"釉厚均匀,采"元钧"聚色成形,继千年传统技艺,融现代美学情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陶瓷爱好者所珍藏,收藏界也历来就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当我们欣赏它的时候,不仅会为它乳光晶莹,五光十色的釉色感到惊奇,而且更会为它浑然天成,极富有诗情画意,绚丽多彩的窑变景观所折服,它的可贵之处也就体现在这一点,钧瓷的窑变釉色是任何美术大师也不可能设计绘画出来的,"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便是对钧瓷窑变的形象说明。

微笑的夕阳
缥缈的宝马
2025-10-14 04:00:48
当代的艺术陶瓷虽然不像那些古代陶瓷一般价值连城,但也是具有高回报性的特点的。尽管如此,广大的收藏者们还是要注意掌握一些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收藏到好的当代艺术品。陶瓷收藏领域里面,凡是做工精美,且价格又是较低的当代艺术瓷器,多是比较受欢迎的,正逐渐成为陶瓷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市场的“新贵”了。即便是这样,收藏爱好者们还是不要盲目跟风投资,要谨慎而理性地收藏真正有价值的陶瓷。

收藏陶瓷好处多

随着当地陶瓷制作技术的纯熟度的不断提高,精致的当代艺术陶瓷也体现着很大的收藏空间和很多的投资机会。此外,很多的藏友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之间分享自己的收藏故事和投资经验,也是一件可以颐养品品性的方式。有的还能直接与工艺美术大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所购买的大家之作在未来的时间里面是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的。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讲的话,当代艺术陶瓷的精品系列还处在行情不断上涨的趋势,回报率也是极高的。

谨慎收藏不盲目

当代陶瓷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追捧,那些具备或者是不具备收藏知识和投资能力的人都开始纷纷参与到当代艺术陶瓷的市场领域,跟风冒进搞收藏,单单依靠一些流传的讯息去收藏陶瓷,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要知道高回报的背后是暗藏着高风险的,如果盲目跟进,可能会导致最后血本无归,这对于很多的陶瓷收藏爱好者们来讲是非常不划算的。而这些后果的产生,归根结底来讲都是对陶瓷收藏领域缺乏一定的认知,对于市场行情的盲目轻信。

辨别真假再收藏

现代艺术陶瓷也是具有假货混淆和刚性易碎的风险,所以,收藏爱好者们一定不要忽视风险,盲目进入当代艺术陶瓷市场开展投资,这样的行为是存在很大的隐患的。有许多入门级别还不是很高的收藏爱好者由于资金有限和鉴赏能力不足,而不会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进行对陶瓷的收藏。所以,热爱收藏陶瓷的朋友们除了有满腔的热血和浓厚的兴趣之外,还有有足够的经验和鉴别的能力。否则的话,在这个专业性要求很强的投资收藏领域里面,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