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田作品有收藏价值吗
周金田作品有收藏价值吗,工美教授周金田,1969年5月出生于福建德化,2021年11月24日,受国宝窑陶瓷研究所所长、总设计师林一豪邀请,被聘为国宝窑陶瓷研究所艺术顾问。
据了解,周金田老师长期从事陶瓷艺术教学工作,积极、热心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全国技术能手,撰写的论文《陶艺创作中模糊思维的培养》、《试论德化陶瓷艺术的精神品质》等在《艺术探索》、《美术大观》等期刊上发表,成功主持陶瓷艺术与设计等三个专业立项福建省现学徒制、立项福建省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和国家现代学徒制等项目,多年来其创作的数十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类专业比赛中均获佳绩,多件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珍藏
福建省 泉州市 德化县 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洁白透明的胎体,温柔雅静的釉色以及优美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使德化瓷器成为工艺美术史中的瑰宝,享有“中国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盛誉。
得天独厚 源远流长
德化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腹地,高岭土质优量多。据民国《德化县志》记载:“观音崎,一名白泥崎,碧像岩在其巅,全山数里皆瓷土,邑名瓷多产于此。”
新石器时代,德化先民开始制作硬陶和印纹陶,到夏商时期,已出现原始青瓷。德化县三班镇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历经3700多年,窑体结构依然清晰。
晚唐五代时期,德化地区的制瓷业已初具规模,工匠们已经能够使用当地品质优良的高岭土并烧制出了青瓷。德化有史记载最早的陶瓷烧制工艺研究家颜化彩编纂了世界第一部完整的陶瓷专著《陶业法》,绘制了世界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
至宋代,德化开始生产青白瓷和白瓷,其白瓷制作工艺已相当精湛,可与北方定窑白瓷相媲美,被称为“南白定”。
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德化制瓷人林炳利用有坡度的山地,将多个窑房顺着地势串联起来,大大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了成本,这种窑型被称为“龙窑”。后来,日本的制瓷人加藤四郎前来德化学艺,并将窑炉烧造技术带回日本,林炳也在日本被奉为“陶祖神”。
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盛、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德化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畅销海外。“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陶瓷近三分之一出自德化,器物以碗、洗、盒、罐为主。
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道:“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他还使用亚里士多德时代表示贝壳的单词porcelain来命名德化瓷器,因为它们就像贝壳般洁白通透。后来,马可·波罗成为德化白瓷传入欧洲的关键人物。
明清时期,德化瓷器因瓷塑人物的独特技艺而声誉日隆。尤其在明朝中期之后,德化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水平,成为外销瓷的一个重要品种。在欧洲,德化白瓷被称为“中国白”,具有中国风的杯、炉、盖盒、壶、笔筒等器具一度风靡市场,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到清代时,德化窑业已臻至全盛。清代“泰兴号”沉船中发现了35万件德化青花瓷器,可见其生产外销的活跃。
一脉相承 薪传不息
在烧制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瓷雕艺术繁荣兴盛起来,明代时就涌现出以何朝宗、林朝景、陈伟、张寿山等为代表的一批瓷艺大师。
其中,何朝宗被尊称为“瓷圣”,他所塑造的各种造像既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能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着重外表的衣纹刻画,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化,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富有艺术魅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德化陶瓷 业获得新生,这一时期的创作多表现领袖人物、民兵活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民族人物、现代生活等题材,《青春》《和平万岁》《丰收》三件瓷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德化陶瓷发展迅猛,逐渐形成了大师艺术瓷、日用家居瓷、出口工艺瓷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经历“以电代柴、天然气烧瓷、微波烧瓷”三次能源革命后,德化陶瓷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许瑞峰是德化“许氏瓷塑”当代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94年,许瑞峰成立了德化县德艺瓷雕研究所,潜心研究配方与烧成技术的改革。2001年,他成功研制出被称为“中华红”的红釉瓷,和宝石般熠熠夺目的“宝石釉”瓷,改变了德化瓷千百年来以白为特色的状况。
2007年,许瑞峰的独创之作《玄》出世。该作品采用螺旋性的线式结构,类似一根弹簧构成了一个造型完美的瓶器,轻松地突破了瓷泥成型和陶瓷烧制的两大极限。
此后,他又独创了许氏“实心瓷塑”技艺。实心瓷塑因整个瓷体无掏空全实心,在烧制上难度极大,且十分考验耐心,雕好坯体后,还需花上三四个月时间等它自然风干,此后更要烧制十多次。经过反复实验、屡败屡战,以许瑞峰为代表的“许氏瓷塑”成功地烧制出全实心瓷塑,甚至瓷塑高达100厘米,填补了世界陶瓷史空白。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许氏瓷塑在继承“山湖祖”雕塑风格基础上,融入德化“何派瓷塑”特点,形成了人物形体饱满、局部精细、开脸爽朗、线条飘逸的艺术风格。从许氏瓷塑的传承故事,我们看到了德化瓷烧制技艺薪传不息的一个缩影。
花开满园 各有千秋
正是因为众多陶瓷大师、工匠和企业家的默默耕耘,开拓进取,德化陶瓷大观园里呈现出一派日新月异、异彩纷呈、欣欣向荣的胜景。
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5月,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称号;2021年7月,德化窑址(屈斗宫窑、尾林-内坂窑)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重要的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个瓷窑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德化县拥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名人等467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人、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2人、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1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从业人员10多万。
老一辈艺术大师邱双炯推动“电代柴”烧制技术,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他与苏玉峰都对薄胎雕塑技艺作出重大贡献,冰冷的陶瓷人物在他们的手里,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中生代”陶瓷艺术大师是德化瓷雕的中坚力量,陈明良、赖礼同、寇富平、林建胜等人醉心于还原明代“中国白”材质与风韵,塑造出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佳品。柯宏荣、苏献忠等人,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主动引入现当代雕塑理念,让传统雕塑在雕塑对象及表现主题上有了更多可能。
一批新生代陶瓷艺术大师,努力突破材料对德化瓷塑艺术的限制,创造出带有个人风格印记的艺术作品。陈明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通花雕的技艺发展到新境界。连紫华则借鉴唐卡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创造出一种新的德化瓷品种——极彩,为德化雕塑锦上添花。
陶瓷厂家的科研攻关,是德化瓷烧制技艺突破的生力军。有的研制出作画用瓷板,所制作的超薄瓷板可挥毫泼墨,渲染出宣纸效果,丰富了艺术表现的形式;有的致力于耐热釉研发,所生产的金刚煲可用于明火干烧炒菜,陶瓷应用领域进一步提升……
亘古流传的烧制技艺,指挥着火与土的共舞。常燃不息的熊熊窑火,折射出闽人的文化和底蕴。一撮故乡的泥土,遇上匠心和智慧,历经捣炼煅烧,成就千秋绝色,续写白瓷传奇……
出品: “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新福建客户端、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
参考文献:
郑雄彭:《浅谈德化瓷塑艺术特征与技艺传承》,原载于《中国艺术》2022年第1期
黄静:《试析明清德化白瓷外销的器形、原因与影响》,原载于《博物院》 2020年第1期
白宪波:《论德化白瓷》,原载于《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 第4期
明代以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陈伟、林希宗、林孝宗等一代瓷雕大师为代表的德化瓷塑艺术已独树一帜,获得了高超的成就,他们着力于脸部神情的细致刻画和整体造型及衣纹处理的讲究,形成了德化瓷塑造型精巧美观、人物神形兼备、衣纹深秀洗练、线条飘逸流畅和精雕细刻、工巧逼真的艺术风格,把德化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
何朝宗
又名何来,德化县浔中镇隆泰村后所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驰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何朝宗早期善于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他为德化宫庙泥塑的有: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深刻塑造了各自独特的个性,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有的保留到清末和民国时代。他善于继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各种流派的创作手法,结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既师古而不泥古,总结出了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称其为“善塑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共宝之”。
何朝宗的瓷雕作品,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刻划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着意人物外表衣纹的刻划修饰,线条深秀洗练,柔媚流畅,圆劲有力,形神兼备,独具风格神韵;他所塑造的人物,既是神,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达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整体塑造与细部刻画的完美结合。同时,何朝宗所塑的瓷雕,摒弃了繁琐庸俗的彩绘,而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不仅注重塑像造型的完美,同时更注重刻划人物性格的完备,使人物显得格外慈祥、温柔、娴淑、善良和圣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塑造的瓷佛像流传国内外见于文献记载:有释迦牟尼、观音大上、弥勒、达摩、罗汉、吕洞宾……而尤以观音最负盛名。当时民间称赞他所塑造的观音“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被称为“何来观音”。他所塑的观音,体态丰盈,面庞俊美,超凡出俗,神态慈祥静穆,衣纹深柔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济,形神兼备,加上注意原材料的精选,他所用的瓷土、釉药都比当时德化一般白瓷有独优之处,配上“象牙白”瓷土,使瓷佛显得质地滋润莹厚,胎骨均匀坚硬,美如脂玉,令人爱不释手。他所塑造的其他古佛、神仙,在造型方面都能别有立意,独具风格神韵,从整个形象看来,修短合度,立体感强,衣褶线条,飘逸生动,栩栩如生,不仪塑出了各种人物的特定仪态,且能表现出特有的思想性格。
故宫博物院珍藏有何朝宗作品达摩塑像,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该塑像高43厘米,达摩秃顶长耳,眉毛卷曲,双目炯炯有神,表情庄重,留有胡须,双手拢袖放在胸前,衣纹飘逸流畅,随风飘荡,双足跣露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此造型取材于达摩一苇渡江故事,表现了瓷塑大师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
泉州市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何朝宗的另一杰作渡海观音,这尊雕像高46厘米、底座宽14厘米,被列入最高级的国家艺术珍品。观音头额正中饰白毫,发结髻,上有如意,顶披巾;衣褶深秀,带作结状,露胸、系璎珞,双手藏袖作左拱势,露一足踏莲花,另一足水花掩盖,作踏浪凌波渡海之势。造型仪态宛然,面目娴雅秀丽,表情平静安详,双目低垂凝思。整尊塑像端庄慈祥,精巧细致,神态如生,令人百看不厌。
何朝宗除擅长观音佛像瓷塑外,亦兼制精巧雅致的香壶、小瓶和供玩赏的陈设器皿。
何朝宗的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据说,每件瓷雕作品创作出来,先摆放在窗口,让路人观赏品评,稍不称意就推倒重塑。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是得意之作,则在背部钤盖印章。所以,他流传十世间的瓷雕作品都是极少雷同的上乘之品。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他的作品被誉为“东方艺术”、“世上独一无二珍品”“可与米兰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何朝宗以超群的技艺把瓷塑造型艺术推到了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跻身于世界伟大艺术家之列,他那些冠绝一时的作品,被称为“世界上最精良的瓷器”,有着“天下共宝之”的美誉。
何朝宗高超的塑造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垂范后世,为后人所敬仰与学习。日前除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馆、泉州市海交馆,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等博物馆珍藏有他的瓷雕作品外,如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波特博物馆、牛津阿斯摩林博物馆、伦敦珀两瓦尔·戴维斯基金会,丹麦国家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埃克兰德科姆美术馆,法国巴黎博物馆,美国俄勒凶·波特兰·克卢美术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费城、芝加哥博物馆等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以及P·J·唐纳利、罗伯特等私人收藏家都收藏有何朝宗名款的瓷塑作品。
明代瓷塑大师见于史著还有张寿山、林朝景、陈伟、林希宗、林孝宗等人,他们的作品都在背部盖上印记,其瓷塑的技术亦达到了极为高超的成就。可以说,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黄金时代。
白瓷狮面铺首炉
张寿山,明代瓷塑艺术大师,擅长人物瓷塑。其作品在17世纪销往欧洲,以其精湛的制作艺术而备受青眯。英国伦敦斯瓦·戴维斯基会会收藏有观音、达摩、罗汉各一尊;牛津阿斯摩林博物馆收藏有提篮观音一尊;大英博物馆收藏有渡海观音一尊;另有一尊和合二仙为 Dr·Willian·Conhia私人收藏。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负书罗汉立像一尊。
林朝景,明代瓷塑艺术大师,擅长人物瓷塑。其作品曾在17世纪畅销欧美,尚有部分作品为博物馆和收藏家所珍藏。英国伦敦斯瓦·戴维斯基金会收藏有高16.8厘米的观音坐像一尊;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有篆书阳刻“林朝景印”的达摩一尊。
陈伟,明代瓷塑艺术大师,擅长人物瓷塑,其瓷塑作品线条圆润柔和,清秀洒脱。有观音坐像、负书罗汉等作品为大英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所珍藏。陈伟还善于制作盒、碗等日用器皿,工艺精致,造型简朴。常见有“山人陈伟”、“陈伟之印”等篆文款识。
林孝宗,林希宗,明代瓷塑艺术大师,均擅艮人物瓷塑。其作品曾在17世纪畅销国外。英国收藏家P·J·唐纳利、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格鲁伯基金会等均收藏有他们的作品。
林子信,明代陶瓷艺术大师,善于制作炉、碟、盘等器皿,工艺精巧,造型简朴雅致,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常见有“林氏子信”、“子信”等篆文款识。其作品在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等多有收藏。
文荣,明代陶瓷艺术大师,善于制作炉、杯等器皿,工艺精巧别敛。常见有“文荣”、“文荣雅制”等篆文款识。其作品远销海内外,并为国内外所珍藏。
何朝春,明末清初瓷塑艺术大师,善塑佛像及其他艺术瓷器皿,工艺精细,造型别致,所塑作品线条优美,形态逼真,大量销往欧洲,英国收藏家P·J.唐纳利评价曰:“颇有法国巴黎石膏模像的特色。”常见有“何朝春”、“何朝春作”等葫芦形或方形篆文款识。
林捷陛,清代陶瓷工艺大师,尤善制作香炉、花瓶等各种陈设供器。其作品制作精良,造型独特,常见有“林捷陛制”方形楷书款识。
中国建盏大师排名
国家级
孙建兴: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孙建兴1972至1975年德化红旗瓷厂技术员,研究开发高白、建白、黑釉瓷等。1978年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陶瓷专业。1979年借调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并赴建阳水吉恢复失传800年之久的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建窑建盏。
孙建兴从事陶瓷艺术创作40年,作品瓷胎似铁,釉色古朴典雅,釉面斑纹自然形成,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给人以质朴的美感,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作品深得业内和海内外收藏家以及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和好评。
李达: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建盏理论大家
李达自80年代末就开始潜心研究油滴盏的学术,为目前建盏界公认的泰山北斗。不管是作为把玩使用或者收藏,李达的作品其提升空间是值得令人期望的。
李达老师长期致力于传统铁系釉的研究,其作品斑纹晶莹清晰,金属感强,功力非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传统风格,是不可多得值得珍藏的稀世珍品。
陈大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获得终身成就奖
陈大鹏大师在建盏界是当之无愧的前辈。在他身上集中了中国老一辈工作者的优秀品质,是德艺双馨的建盏名家。1978年成功研烧油滴建盏,让断世奇珍宋代油滴盏重放异彩,轰动全国,他是当代建盏工艺的奠基者和见证人。
提示:以上内容来自本站整理加原创,今天重点为大家推荐的本文话题是:白茶对妇科有好处吗,女性经常喝白茶有什么好处?,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介绍。
二、省级
省级非遗传承人:蔡炳盛、黄美金、蔡炳龙、许家有、孙莉、熊中贵。
三、市级
市级非遗传承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勇、陆金喜、裴春元、陈祥松。
市级非遗传承人:阙梅娇、詹桂溪、叶礼忠、孙福昆、郑兴梨、吕竹兴、廖设生、蔡炳昆。
市级工艺美术名艺人:黄祥元、陈国文、邱华忠、邹云源、叶礼旺、危敏捷、卢国伟、林长明、陈旭、李细妹、修光明、叶兴旺、吴兴乾、童兴春、连小华、陈玉锋、杨兴生、朱信丛、徐长和、邱芙蓉、揭继荣、谢朝华、蔡龙、叶国旺、沈学东、肖 毅、叶诗明、杨敏。
四、县级
县级非遗传承人:张修潘、饶飞雄、赖敏惺、叶智慧、暨国军、吴立勇、张奉成、吕河东、吴立主、黄长发、吴周福、周建平、陈艗、陈慧敏、陈春华、陈玉锋、林杰、张家华、魏帝锋。
除了上面有职称的建盏大师外,建盏行业还有不少优秀的名家,如黄文勇、陈慧敏、吴立主、叶礼忠、叶礼旺、刘学财、邹云源、卓立旗、杨敏、陈春华、蔡龙、丁家相、廖铭、李振贵、栗金旺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