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吕品昌为什么来陶大

瘦瘦的萝莉
矮小的背包
2023-01-27 21:26:44

吕品昌为什么来陶大

最佳答案
淡然的大侠
轻松的老师
2025-10-14 08:48:48

9月24日上午,景德镇陶瓷大学在行政楼307会议室召开会议,宣布省委省政府关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周训国,省委组织部干部四处处长梁文懋出席会议。景德镇陶瓷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梅仕灿主持。

周训国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决定:吕品昌同志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宁钢同志不再担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吕金泉、陈云霞同志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周训国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宁钢同志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工作成绩,并对吕品昌、吕金泉、陈云霞三位同志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他指出,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发展,高度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此次学校领导班子充实调整,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广泛听取意见,从加强班子力量、充实主流学科专业人才以及培养年轻干部等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希望大家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定上来,全力支持吕品昌同志、吕金泉同志、陈云霞同志开展工作。他强调,学校领导班子要按照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执行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持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紧密依靠全校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创新实干,不断开拓学校发展新局面,开启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征程。

梅仕灿代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全校师生员工向长期关心指导学校班子建设和事业发展的省委省政府、省委组织部致以衷心感谢,对宁钢同志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表示衷心感谢,对吕品昌同志回到母校工作表示热忱欢迎,对吕金泉、陈云霞加入校领导班子表示衷心祝贺。学校领导班子将进一步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班子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使领导班子成为坚强的战斗集体;增进班子合力,发挥好班子职能,做到廉洁守纪,守好廉洁底线,强化纪律意识;不辱组织使命,竭尽全力履职尽责,向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付满意的答卷。

宁钢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坚决拥护和服从省委省政府决定,衷心感谢省委省政府对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组织上多年来的栽培、信任与支持。他表示,自己生在陶大,长在陶大,陶大情结已深深融入到自己的血液当中,对陶大的这份深厚感情永远不会改变。虽然不再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但自己仍是陶大的一员,将全力支持学校工作,一如既往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贡献力量,也相信在学校党委领导的带领下,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吕品昌在表态发言中表示,感谢省委省政府信任,坚决服从省委省政府决定。他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陶大的工作经历:“是陶瓷大学培养了我,在这里我曾度过了16年的美好时光,是陶瓷大学给予我在外打拼的最坚实的基础。25年前,我离开陶瓷大学去往中央美术学院追求学术理想,25年后回来母校,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为母校的发展担负起一份责任。”他指出,景德镇陶瓷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对此,他表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并郑重表态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坚决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使命,把人才培养作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全力做到忠诚、干净和担当;尊重学术,尊重人才,营造学术至上、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紧密围绕以陶瓷为特色的办学核心,努力做好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及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名校作出贡献。

吕金泉在表态发言中表示,感谢省委省政府和学校党委的信任,感谢学校领导同事长期以来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他表示,37年的日夜相伴使自己与陶瓷大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深感为陶瓷大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郑重表态,将加强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虚心向班子成员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才干,提高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勤勉尽职,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投身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优势,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扎实推动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群众,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始终以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的态度做人做事,为学校高水平发展努力拼搏。

陈云霞在表态发言中表示,感谢组织的信任关心,感谢领导的器重厚爱,感谢同志们的支持帮助。她表示,1998年,因陶瓷慕名来这里求学工作至今已有22年。22年来,自己深深爱上陶大,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才有了陶大人的这份担当和责任。她郑重表态,将努力强化政治学习,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坚定,在学习实践中不断锻炼完善自己,提升综合能力;认真履职,尽快学习和了解相关工作,厘清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工作要求,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摆正位置,做好团结,做好分管工作,加强沟通,维护班子团结;履行本职工作,树立大局意识;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八项规定,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纪律,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用一颗感恩的心、友爱的心、平常的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期望

最新回答
留胡子的小鸽子
稳重的钢笔
2025-10-14 08:48:48

校董事长刘鹤霞

刘鹤霞,中共党员,教授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河北省高校图书馆研究会理事,河北省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廊坊市图书馆协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局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其中2项获得中石化集团公司部级项目科研进步奖,有4奖获得中原石油勘探局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篇。2003在北京化工大学人事处从事管理工作;2005在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人事处工作,任处长;2007在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资源开发管理处工作,任处长;2008至今,在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图书馆工作,任馆长。在该校任职期间,曾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带领的机关第一支部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同年图书馆被评为华北区2007-2009年度先进集体;2010年图书馆被北京地区高校文献保障中心评为最佳进步奖;2010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校长杨存忠

杨存忠,中共党员,教授,研究员

1974年参加工作,任中学教师;1978年2月进入复旦大学物理二系读书;1982年2月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复旦大学物理系副主任;1994年-2006年任复旦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1年任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兼重大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核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2006年5月-2015年7月,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2015年9月,任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主要从事《核物理导论》、《核辐射测量》、 《核物理在考古学方面应用》、《核辐射测量实验》等教学工作。期间主要科研的工作方向“核物理技术应用”——同位素放射源制备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机械磨擦、磨损,电子、真空器件的高灵敏捡漏技术等应用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上海市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和工业应用技术合作项目数十项。其中,上海市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氪—85在电子器件捡漏技术”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参与编写《核技术在考古学应用》教材等。曾获得复旦大学先进工作者、复旦大学首届校长奖。

 

校党委书记张天启

张天启,中共党员,研究员,高级经济师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工商管理硕士

上海市高教学会创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国家注册人才中介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导师

1971年参加工作,1978-1995年任上海照相机总厂党委副书记、第一副厂长。

1995年-2000年,任上海海鸥照相机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兼上海健伍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董事长。

2000-2003年,任上海轻工教育培训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兼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党委副书记,上海市第二轻工业职工大学副校长。

2003-2015年,任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书记。

 2015年10月,任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2015年11月,任中共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委员、书记。

2013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990年被命名为全国全国轻工业优秀工会工作者,198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

 

副校长李斌

李斌,中共党员,教授

198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学士学位

1985年-2000年,历任景德镇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美术系主任。

2001年-2006年,任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美术设计学院院长。

2007年-2015年,任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立达—佛光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

现任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兼任立达—佛光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

荣获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精品教材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上海市教学团队“应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和“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上海市精品课程“模型制作与实训”和“艺术采风”课程负责人。荣获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18项,出版专著与教材23本。

副校长杨昆呈

杨昆呈,中共党员,副教授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

2005年-2015年,在燕京理工学院(原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任职。

在2005年8月-2011年7月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期间曾兼任团总支书记以及党群工作部宣传委员;

2011年8月-2011年11月任党群工作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组织部部长兼机关党总支书记;

2011年12月-2014年10月任资产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兼任组织部部长、机关党总支书记;

2014年5月-2014年10月人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总支书记兼任资产处副处长;2014年11月至今任后勤处处长兼机关第七支部书记。

现任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历年来,曾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编《党建与理论》与《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书籍;曾被多次评委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北京北方投资集团十佳优秀辅导员、三河市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团务工作着荣誉称号以及廊坊市优秀团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北方投资集团总裁、北方国际大学联盟理事长、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人 杨炜长

杨炜长,1963年生,教育学博士。现任北京北方投资集团总裁、美国教育文化发展中心董事局副主席。获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在《高等教育研究》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北方投资集团副总裁、北方国际大学联盟总校执行校长、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董事 李俊生

李俊生,1964年6月生,博士学位。现任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北方国际大学联盟总校执行校长。198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工学学士。2009年至2011年就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获硕士研究生学位。2013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曾任北京京狮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北京国士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年至今任北京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分管高等教育版块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聪慧的服饰
无私的芹菜
2025-10-14 08:48:48

·周仁: (1892~1973)中国冶金学家,陶瓷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邹元爔: (1915~1987)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参与创办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冶金系,兼任校务委员会委员、系主任、教授。

·严东生: 中国无机材料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先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系首任系主任、副校长、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现上海大学名誉校长。

·毛启爽: 原西南联大电机系教授,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副教务长,无线电系首任系主任。

·汪猷: 著名化学家,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系首任系主任。

·王应睐: 著名生物学家,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首任主任。

·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首任副系主任。

·黄宏嘉: 中国著名电子学家,微波专家,光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微波科学研究实验室,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名誉校长,现上海大学名誉校长。

·陈騊声: (1899~1992)工业微生物学家,是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82年调到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创立了生物工程系,任系主任。

·周慕尧: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5年毕业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系核物理专业

·郭本瑜:计算数学家,1965年毕业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王生洪:原复旦大学校长,1965年毕业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力学系精密机械专业,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

·林国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

·孙晋良:中国工程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

·郭礼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1964年毕业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

·鲍家善:著名低温物理学专家。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名誉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王林鹤:全国劳动模范。1965年毕业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电机系。后历任上海沪光科学仪器厂工程师、副厂长,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市经委副总工程师、市发明协会副会长。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呆萌的项链
优雅的火车
2025-10-14 08:48:48
本人曾复读过两年,现在已经毕业21年了,参加工作多年了。当年高校还没有并轨,录取比例很低。应届时条件很苦,身体很虚弱,晚上睡不好,白天睡不够,平均每天要睡三四节课,很多课程根本没听到。虽然是在县一中,但是当时成绩在班上三十多名,基本上普通任课老师不会太关注考不上的学生,班主任上课还好一点。因为那个年代一个班最多考十几二十个,这还是县里最好的高中。因此应届基本上没学到什么东西,不过却从不舞弊,平时作业都懒得抄,宁可做错。但是考大学是从小就立下的志愿,成绩再差,大学梦却从来没有放弃过。那个年代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大学了,现在的学生可能很难体会得到那种社会环境。

复读的压力确实很大,还好在那个年代复读的很多,我自己就有很多同学和朋友复读。有复读两三届的,甚至有个同学的姐姐复读了八届,社会上到处都有这种复读成功的励志的故事,他们的人生都逆转了,整个家庭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应届只考了360多分,仅语文一科及格了91分,数学80多分,其它惨不忍睹。复读第一年,基本上就是在上新课。不过认真和不认真学习效果区别真的很大,进步非常明显的,第二年考了430多分。但是毕竟基础太差了,复读的这一年也从来没有加班加点,甚至依然还有点懒,不过作业基本都没有偷懒了。而且自己觉得每次听课都听得很认真,也能轻松地听懂了,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里还是挺开心的。想当初应届的时候在高三阶段的课根本听不懂,因为高一高二落下的功课太多了,高三想听已经来不及了,完全是听天书。加上身体不好,老师对差生几乎是放任自流了,很多同学已经计划外出打工了,搞得人心惶惶的,更加没心思听了,已经做好复读的思想准备了。

本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问老师,几乎没有问过老师问题。读初中时成绩很好,都是同学问我,进入重点高中后,成绩非常一般,有点自卑了,拉不下面子问同学和老师。导致有些疑难的知识点自己很难独自领悟透彻,加上农村的孩子,手头很不宽裕,除了英文字典以外,从来没有买过任何教辅资料,光靠教材和老师发的一些资料。现在想想都觉得可怜!当然不是我一个人,很多同学都差不多。草稿纸都是我一个父亲当小学教师的同学从家里带过来分给我们几个好伙伴的。为了节约纸张,会把草稿纸写得密密麻麻,充分利用。

当年的条件跟现在的学生真的是没法比。住宿和伙食也非常差,为了早餐能吃上“幸福”的馒头必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食堂,迟一点就只能吃光头米粉了。早中晚用水用电都是限时的,晚了洗脸刷牙上厕所都没水了。所以比较懒的我和几个小伙伴经常在裤袋里别个牙刷,肩上搭个脸帕去偷偷摸摸去食堂水龙头下洗脸刷牙,怕被班主任看到丢脸。

复读一年虽然提高了70多分,但是当年430多分连专科都上不了线。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达目的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当年复读两年的不少,只要觉得自己还有潜力可挖。不过很多复读没有进步或进步甚微的同学都不得不放弃了,南下广东去打工了,毕竟绝大多数的农村父母思想没有那么开明,凡是能复读几届的都多亏有了父母的支持。

这一年复读的同学中有考清华北大人大等各名校的,他们都是我应届的校友,很多都是600多分志在清华北大来复读的(他们有人接到非理想大学的通知书当场就撕掉了,而且复读后只填一个志愿),还有些是考上专科不愿意去的。所以每年都会发生更多新的励志的人生逆袭的故事,甚至被传为佳话和美谈。那个年代录取比例极低,小县城考大学主要依靠复读生。

第二次复读的时候,我那个班就来了很多大咖,应该是学校特意安排的。这一届我们班考了60多个,清华北大人大湖大中南北航东南很多名校都有。班主任一战就功成名就,不久以后就从一普通老师提拔到教导主任、副校长、书记,基本上靠的就是我们班。

再说我本人,在这样高手如云的班上也是毫不起眼的。还好有几个同学和朋友再次复读了,不过压力确实更大了,面子上也不好看。不得不承认虽然都是重点高中出来的,彼此之间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

又要面临一年的煎熬,还好本人有几个非常好的同学分在同一个班上,天天嘻嘻哈哈,也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该学学该玩玩,周末打桌球看录像一样没落下,偶尔还打牌赌餐票,反正父母看不到也管不到。那个年代手机都没有,座机都要去商店打。父母很多农活要做,也没时间管,所以相对环境还算宽松的,现在想来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管得紧可能会有更大的压力,但是可能会更努力一些。

幸运的是,第二年复读结果还是不错的,几个玩的好的都考上了不错的本科读了不错的专业。本人也考上了211高校热门专业,成绩提高了120多分。当年离985只差几分了,有个隔壁班的同学就比我多一道选择题的分数就考进了湖大。不过那时候还不是特别在意这些,能考上本科就不错了,哪怕是专科也会去读了,毕竟已经没有退路了。

奉劝现在有复读打算的小朋友,人无志不立,年轻的时候不拼一下,以后想拼都没机会了。虽然复读是比较煎熬的,但是回过头来看,却是我人生中最具拼搏精神和斗志的阶段。而且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现在很多重要概念和公式还清晰地记得,甚至能推导出来。

非常遗憾的是,因为年少不懂事,复读的两年中都没有充分利用时间,甚至还浪费了不少时间,这本该不是复读生应该犯的错误。也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最大主观能动性,还是按照老师的步骤按部就班的被动的学习,始终没有鼓足勇气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导致有些高难度的知识点和题型始终没有理解透彻,故而成绩始终无法拔尖,不过倒是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果有要复读的小朋友看了我的经历,希望可以从我的现身说法中获得力量和勇气,同时千万不要犯我同样的错误,尽最大能力挖掘自己的智力和体力上的潜力,尽可能不要复读两年,也希望你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实现人生的逆袭。

淡然的夕阳
潇洒的钥匙
2025-10-14 08:48:48
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被免去职位。

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一批干部任免通知。其中,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被免去职位,吕品昌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陈云霞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