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传统陶瓷的,请问有哪些SCI期刊可以投
截至到2009年4月SCI扩展版收录陶瓷学科期刊26种(SCI核心版12种),出版地为美国的陶瓷期刊7种,英国6种,荷兰3种,中国、德国、西班牙、捷克、意大利、日本、南斯拉夫、比利时、印度各1种。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 郭景坤院士任主编的中文期刊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无机材料学报》是目前唯一进入SCI源期刊陶瓷学科的中文期刊。
2005-2008年SCI共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作者(不包括台湾)的陶瓷学科论文4448篇,其中2008年966篇(0.9660 %),2007年717篇(0.7555 %),2006年1228篇(1.4261 %),2005年1537篇(1.9896 %)。
李霞.顾幸勇.刘琪 查看详情 [期刊论文] -中国陶瓷2004(03)
高朋召 三维碳纤维预制体/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4
廖树帜.张邦维 查看详情 [期刊论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8(05)
郑燕青.施尔畏.李汶军 查看详情 [期刊论文] -中国科学2001(04)
葛荣德.刘志宏 查看详情 1995
Voleeanov E 查看详情 2007(2-3)
Blumm J 查看详情 2005(09)
更多...
相似文献(10条)
期刊论文 Sol-gel法制备ZrO2/钙铝硅系微晶玻璃复合材料的研究 - 中国陶瓷2005,41(1)
期刊论文 Sol-Gel法制备Al2O3-SiO2-TiO2-ZrO2复合陶瓷膜的研究 - 中国陶瓷2003,39(6)
外文期刊 Synthesis of ZrO2-SiO2 mesocomposite with high ZrO2 content via a novel sol-gel method 2005,84(1/3)
外文期刊 Optical properties of sol-gel derived ZrO2-TiO2 composite films 2007,515(20/21)
期刊论文 溶胶-凝胶法制备定向排列的纳米结构二氧化锆薄膜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4_5)
外文期刊 Influence of La2O3 and ZrO2 as promoters on surfac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CuO/MgO system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2006,299(0)
外文期刊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xiacetic acid and 2,4,6-trichlorophenol with ZrO2 and Mn/ZrO2 sol-gel materials 2006,37(3)
期刊论文 Sol-Gel法制备ZrO2粉的析晶机制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z1)
外文会议 Preparation of ZrO2/nano-TiO2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method 2007
外文期刊 Phase evolution of sol-gel CaO-ZrO2 using sulfuric acid as hydrolysis catalyst 2006,37(3
中国古陶瓷学会是国家文物局管理的一级学会,是我国及世界上权威的古陶瓷研究、交流、推广机构,具有广泛的海外影响,拥有众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收藏家会员。学会一年一次的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业已成为海内外古陶瓷研究交流方面的盛会。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有一本期刊:《中国古陶瓷研究》
可以买一本来。这本期刊的作者就是:中国古陶瓷学会。应该很容易找得到联系方法。
买到的方法就不用说了吧。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另: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乙22号电话:信息部:010-68396222 行管部:68396224 会展部:010-68396272 办公室:010-68396216 传真:010-68396272 。
高朋召 三维碳纤维预制体/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4
廖树帜.张邦维 查看详情 [期刊论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8(05)
郑燕青.施尔畏.李汶军 查看详情 [期刊论文] -中国科学2001(04)
葛荣德.刘志宏 查看详情 1995
Voleeanov E 查看详情 2007(2-3)
Blumm J 查看详情 2005(09)
更多...
相似文献(10条)
期刊论文 Sol-gel法制备ZrO2/钙铝硅系微晶玻璃复合材料的研究 - 中国陶瓷2005,41(1)
期刊论文 Sol-Gel法制备Al2O3-SiO2-TiO2-ZrO2复合陶瓷膜的研究 - 中国陶瓷2003,39(6)
外文期刊 Synthesis of ZrO2-SiO2 mesocomposite with high ZrO2 content via a novel sol-gel method 2005,84(1/3)
外文期刊 Optical properties of sol-gel derived ZrO2-TiO2 composite films 2007,515(20/21)
期刊论文 溶胶-凝胶法制备定向排列的纳米结构二氧化锆薄膜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4_5)
外文期刊 Influence of La2O3 and ZrO2 as promoters on surfac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CuO/MgO system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2006,299(0)
外文期刊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xiacetic acid and 2,4,6-trichlorophenol with ZrO2 and Mn/ZrO2 sol-gel materials 2006,37(3)
期刊论文 Sol-Gel法制备ZrO2粉的析晶机制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z1)
外文会议 Preparation of ZrO2/nano-TiO2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method 2007
外文期刊 Phase evolution of sol-gel CaO-ZrO2 using sulfuric acid as hydrolysis catalyst 2006,37(3
景德镇陶瓷大学地址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湘湖镇湘湖村,该校是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
二、景德镇陶瓷大学介绍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陶瓷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47年设置专科建制的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成为当时江西省五所专科高校之一;1958年设置普通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原轻工业部所属的八大轻工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和江西省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198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校概况:学校现有湘湖等三个校区,占地2000余亩。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文博学院等11个教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国际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研究生1321人(博士生78人),留学生近百人,已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专任教师78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339人、博士170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水平人才50余人,各类国家级艺术大师26人次,各类省级专家人才近200余人次。
学科专业:学校设有48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覆盖了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历史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注重艺工并重、艺工商交融,突出“设计艺术和陶瓷工程”优势,构建形成了“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与机电、陶瓷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精心培养从陶瓷材料、设计、制造到管理的全产业链高水平专门人才。“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美术学”学科进入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设计学”成为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设计学”“美术学”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十、江西省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江西省第二,学校综合得分位列江西省第四。
教育教学: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1个。学校坚守“脑手并用、科艺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三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衔接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独特育人氛围。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200余项,其中,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及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金奖、全国税法知识竞赛金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良好,自主创业率高,连续六年位列全省高校第一,学校荣获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先进单位。2018年,学校《“三创合一、艺工商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再次彰显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特色。
科学研究:学校始终致力于陶瓷材料、生产工艺、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建成了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首个)、陶瓷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科研服务平台和绿色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9个省部级科研服务平台以及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学校拥有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全国陶瓷信息中心和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形成了全方位服务并引领陶瓷产业发展的完整支撑体系,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0余项,推动现代陶瓷工业体系的构建和陶瓷产业的升级发展。学校与全国各大产瓷区、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300余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我国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环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江西、广东、山东、广西等产瓷区推广应用,为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材料支撑。2016年,学校教师课题组《用于水处理的高性能陶瓷膜》项目荣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唯一)、《基于序列信息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类型预测》项目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科技部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单位(江西省唯一)。学校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陶瓷》、《陶瓷学报》和《中国陶瓷工业》等学术期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内涵,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江西的东北部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就是瓷都景德镇。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自宋代以后,便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领风骚,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氛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精湛的典型,也是人类 文明史上一颗不断放射光芒的明珠。1958年,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就在这座千年古镇诞生了,从而翻开了中国陶瓷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她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如今学院已由过去单一的陶瓷专业,发展为以陶瓷工科为主体,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兼备,体系完整,专业人才集中的多学科的陶瓷高等教育学府。现在,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和热能工程、外国语、社会科学、体育等11个院系38个专业,有硕士、本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多层次的培养形式,并向海外招收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留学生。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材料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具有培养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近期内学院将新建一批硕士点和1至2个博士点。由于学院在行业中的特殊地位,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 分会、中国陶瓷协会信息中心 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协会,依托学院人才、技术及装备、信息等优势,纷纷在学院建立。学院以产学研为纽带,在广东佛山市与著名的建筑陶瓷产地南庄镇携手合作建立了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共同为中国建筑陶瓷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作出贡献。该中心已被科技部确认为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已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学院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郭景坤和国内外著名陶艺家秦锡麟领衔的学识水平高、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有很多是蜚声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家或陶瓷工程专家。学院还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30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许多科研项目已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地方经济的产业支柱。
学院 陶瓷艺术创作十分活跃,许多教师的作品被国内外著名的博物馆收藏。走进学院,你仿佛步入了一座陶瓷艺术殿堂,被那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所陶醉。校园里随处可见格调高雅、风格各异的雕塑,处处散发出艺术的芳香,充满着开放的活力。徜徉在教师作品陈列室、研究生作品陈列室、学生作品陈列室、外国作品陈列室、古陶瓷作品陈列室, 那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令人流连忘返。
学院编辑出版的《中国陶瓷工业》、《中国陶瓷》、《中国陶艺》、《陶瓷学报》、《陶瓷学院报》等报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其中《中国陶瓷工业》杂志是我国陶瓷行业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学院图书馆藏书丰富,并建立起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现已被列为全国陶瓷文献信息中心。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学院教育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学院按照拓宽专业,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思路,根据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妥善处理好基础与专业、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技术与经济、知识与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关系,并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依托基地办学,以陶瓷工程和工艺美 术两大优势专业 为龙头,拓宽办学专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成为中国陶瓷工业重要技术骨干力量,为中国陶瓷工业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1998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近年来,学院先后建起了国际陶艺中心、图书馆、逸夫教学楼、科技大楼、室内游泳馆和校园网等一批教育交流与活动设施。学院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一所体现教育、科研、文化功能、具有浓郁艺术氛围和优良校风的生态校园和文明校园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陶院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已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文化体育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培育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爱心社、红飘带、绿色服务团等青年志愿者组织活跃在校园和瓷都。学院多次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如今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文化品位高的校园、精美的陶瓷艺术陈列室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打造一所特色鲜明、开放型的知名高校,是“陶院人”努力的目标。“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是学院根据时代发展提出的新思路。学院已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芬兰 、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18所高校建立起校际友好关系。通过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开展科研、进行学术交流、互换学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院与美国阿尔佛雷德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陶艺国际夏季进修学院”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学院多次与国外的陶瓷艺术界和大学举办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国际陶瓷材料与工程研讨会、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中美陶艺展、中加陶艺展、中韩陶艺展、亚太地区陶艺展、国际陶艺展等。一年一度的中外大学生足球友谊赛、中外大学生文化交流会,促进了学院师生与国外的交流。学院每年还选派一批学生到国外去修学旅行,以扩大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