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简介

正直的大雁
忧虑的羊
2023-01-27 20:02:55

陶瓷简介

最佳答案
优秀的花生
正直的大神
2025-10-14 20:18:42

目录1 拼音2 注解 1 拼音

táo cí

2 注解

陶瓷以粘土(或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砂为主要原料,经加工成型、干燥、烧成(有时需上釉、烧釉或上彩)等工序而制得成品。化学工业中的生产设备如管道、泵、阀和吸收塔,也能用陶瓷制成,实验室用的坩埚、蒸发皿也用陶瓷制成。陶瓷是统称,陶器和瓷器不一样,陶器是质地较粗的陶瓷制品。瓷器是质地较细、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陶瓷制品。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陶瓷质材料,叫做陶瓷涂层。这种涂层主要由氧化铝、氧化锆等耐高温氧化物的高温熔块组成,它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耐高温、耐骤冷骤热,抗氧化和防气体冲蚀等。因此,覆盖这种涂层的金属材料能用作喷气发动机、燃烧轮机和其他燃烧器的构件。在钢铁等制件的表面用硅酸盐处理,形成耐腐蚀性的覆盖层,即是搪瓷、耐酸搪瓷(也称搪玻璃)等,可耐高达500℃的温度,但是容易裂开,成本高。

最新回答
聪慧的星月
潇洒的便当
2025-10-14 20:18:42

1、瓷器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东汉瓷器还属于萌芽的状态,只有青瓷与黑瓷两种瓷器,最早是由古越州地区的窑场,在夏商周三代原始瓷和印纹硬陶的基础上烧制出来的。另外,由于早期的原始瓷颜色多呈青色,因此人们也称其为“原始青瓷”。

2、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漂亮的橘子
无语的寒风
2025-10-14 20:18:42
1、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2、原来的陶瓷是指陶器和瓷器的通称。即通过高温烧结所得到的成型烧结体。传统的陶瓷材料主要是指硅铝酸盐。

3、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对硅铝酸盐的选择要求不高,纯度不大,颗粒的粒度也不均一,成型压强不高。这时得到陶瓷称为传统陶瓷。后来发展到纯度高,粒度小且均一,成型压强高,进行烧结得到的烧结体叫做精细陶瓷。

激动的日记本
小巧的衬衫
2025-10-14 20:18:42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以进行最原始的建筑活动。

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扩展资料:

特性

陶质材料:与瓷相比,陶的质地相对松散,颗粒也较粗,烧制温度一般在900℃—1500℃之间,温度较低,烧成后色泽自然成趣,古朴大方,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喜爱的造型表现材料之一。

瓷质材料: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烧制温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多给人感觉是高贵华丽,和陶的那种朴实正好相反。

分类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如意的黑夜
务实的彩虹
2025-10-14 20:18:42
陶瓷体现了实用与艺术最完美的结合,它不但能直接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而且具有高品位的艺术欣赏价值。中国(China)最早被世界认识正是因为瓷器(china),中国的陶瓷器素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新颖瑰丽而享誉世界。回顾陶瓷器漫长的历史脚步,它的每一步无不闪耀着科学、艺术、文化和智慧的光辉。

陶器,是由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瓷器则是用瓷土烧制的器皿的总称;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高岭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方法制成的器皿统称为陶瓷。

从结构上看, 一般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所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物质在数量上的变化,对陶瓷的性质起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陶瓷的老祖宗是“硅酸盐”,习惯也称“硅酸盐陶瓷”, 现代陶瓷发展非常快,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来改进硅酸盐陶瓷,通过提高配方中氧化铝的含量,加入许多纯度较高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去代替天然原料,来提高陶瓷的强度, 耐高温性和其它性能。后来发现,完全不用天然原料,完全不含硅酸盐, 也可以做成陶瓷,而且性能更为优越。于是历来完全由硅酸盐统治着的陶瓷家族, 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完全,崭新的不属“硅酸盐”的现代陶瓷。

雪白的花生
风中的大山
2025-10-14 20:18:42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

傻傻的刺猬
震动的钢笔
2025-10-14 20:18:42

中国陶瓷历史简单介绍内容是:

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烧造最原始的陶器开始,到发明瓷器并普遍应用,技术和艺术都在不断进步。在适应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过程中,所烧制的陶瓷器物的种类在增加,样式在变化,内在质量在不断提高。

陶瓷器物的手工艺制造技术,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和艺术内涵, 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造型和装饰、质地和色泽展示的。陶瓷生产从原材料到成品器物的转化过程,必须运用相应的工艺技术来完成,这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也是创造性地开发和逐步形成传统工艺的过程。

陶瓷的制作原料:

陶瓷及其他硅酸盐制品所用原料大部分是天然的矿物或岩石,其中多为硅酸盐矿物。这些原料种类繁多,资源蕴藏丰富,在地壳中分布广泛,这为陶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期的陶瓷制品,均是用单一的黏土矿物原料制作的。

后来,随着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对制品性能要求的提高,人们逐渐地在坯料中加入了其他矿物原料,即除用黏土作为可塑性原料以外,还适当添入石英作为瘠性原料,添入长石以及其他含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矿物作为熔剂原料。

野性的紫菜
孝顺的荷花
2025-10-14 20:18:42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

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

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