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名称都有些什么?
茶具名称有:茶盘,茶叶罐,茶壶,盖碗。
常用的茶具和用法主要如下:
1、茶壶:用来泡茶的常用器具,材质多为瓷质、紫砂或者玻璃。紫砂壶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点,常用于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等。
2、盖置:又名盖托,泡茶过程中,用来放置壶盖的器具。可以防止壶盖直接与茶桌接触,减少壶盖磨损。
3、壶承:又名壶托,是专门用来放置茶壶的器具,可以承接壶里溅出的沸水,让茶桌保持干净,通常用紫砂、陶、瓷等质地。与相同材质的壶配套使用,也可以随时组合。
4、茶盘:茶盘又称茶船,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等的浅底器皿。材质广泛,款式多样。
5、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多于品茗杯搭配使用,一般用于冲泡乌龙茶时使用。双手掌心夹住闻香杯,靠近鼻孔,边搓动边闻香。
6、品茗杯:茶杯也,用来品尝茶汤,常用的品茗杯有三种,一种是白瓷杯,一种是紫砂杯,还有一种是玻璃杯,便于观赏汤色。
7、盖碗:用来冲泡茶叶的茶具,又称三才盖碗,三才者,天、地、人。茶盖在上,所谓“天”,茶托在下,谓“地”,碗居中,谓“人”。盖碗时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展示。
8、公道杯:又称茶海或茶盅,是用来分茶的器具,用茶叶冲泡完毕以后,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匀茶,使茶汤均匀,然后平均分给客人,这样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浓度均匀,体现出一种平等。
9、茶荷:用于盛放待泡干茶的器具,用于置茶,还可以用来赏茶。茶荷的形状以有引口的半球形为主,质地多为瓷质。
10、茶叶罐:用来存放干茶的器具。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茶叶变质,茶香挥发等。从质地上来说,一般有铁质、锡质、陶瓷等。
陶瓷功夫茶具介绍
陶瓷功夫茶具介绍,品茶是一定少不了茶具的身影。如果是喝功夫茶的话,那专用的功夫茶具更是重要。很多人在购买功夫茶具的时候,都会想买品牌茶具,看看陶瓷功夫茶具介绍。
陶瓷功夫茶具介绍11、紫砂茶具/言艺品牌
紫砂茶具,典雅精美,气质独特,自明朝正德年间以来已有500年历史,而以江苏宜兴出品最负盛名。紫砂茶具由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料制成,其气孔细微、密度高,有较强的吸附力。用它沏茶,不仅不失茶的色、香、味,更不易霉馊变质,使用较长时间后,以沸水注入空壶亦有茶香。此外,紫砂壶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是光亮照人。
2、陶瓷茶具/景德镇青花茶具
陶瓷茶具在茶具中占有很大比重,因价格适中而更多地流行于寻常百姓家。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玉,有的宛若碧峰翠色,有的犹如一湖春水,再加上茶具独特的造型,给人以极美的视觉感受。精陶茶具色彩和谐悦目,有的壶身还经过素刻、镶嵌、描金、丝绸印花及化妆土装饰,光彩照人、异常精美。
3、玻璃茶具/heisou
玻璃茶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款茶具,无论你是休闲、办公、待客、居家、品茗等都会用到.玻璃茶具精致、通透,很有欣赏价值冲泡方便,清洁方便、简单实用。
4、木鱼石茶具/常生源
木鱼石是天然稀有珍品,储量有限,从《本草纲目》到现代科学均证明其奇特功效,对水具有保鲜、矿化、消毒等作用,并具有防癌,抗衰老,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免疫力,补充微量元素等神奇功效,是居家、办公保健使用及商务交流、馈赠亲友之不可多得的上乘佳品。
功夫茶具的种类和品牌还有很多,这里介绍了常用的紫砂茶具和陶瓷茶具,最方便的玻璃茶具,有养生效果的木鱼石茶具,还有很多茶具的品牌如唐丰、尚言坊、辉跃都很不错的牌子。
功夫茶具价格
产品1、君礼轩 雪花釉 雪梅10头功夫盖碗茶具 功夫茶具价格:399
产品2、谢裕泰 青花瓷 功夫茶具套装 功夫茶具价格:109
产品3、景德镇高白青花乡村人家系列8头斗笠杯茶具套组 功夫茶具价格:115
产品4、荷风祥韵 小麦色粗陶功夫茶具套装 功夫茶具价格:580
产品5、雅川礼瓷 青花陶瓷茶具套装 雕金功夫茶具中国风 功夫茶具价格:302
产品6、金镶玉 9件套陈福强作品紫砂功夫茶具配鸡翅木茶盘套装 功夫茶具价格:599
陶瓷功夫茶具介绍2一、茶道六君子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二、其他配件
1、茶巾: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不能用来清理泡茶桌上的污渍,果皮物。
2、茶盘: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3、茶船: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4、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自动电炉。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即炭炉),唐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
5、茶罐: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6、茶荷: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7、茶托:用于将功夫茶杯托举到客人面前,可防止茶杯烫手,以及其他人手指污染茶杯。
陶瓷功夫茶具介绍3功夫茶具介绍
近来喝铁观音较多,初初开始分辨滋味。茶之味与神万万不敢说个知字,“功夫”还算练了千把遍,大概算入门吧。本来这水平论茶,功夫深的人会认为我浅薄,不常接触的人又会觉得我的“功夫”麻烦做作,真真是半瓶水晃荡。
福建,潮汕,台湾各处的乌龙,制法滋味冲泡技巧各有不同,但基本“功夫”是一致的,因为大家都叫功夫茶嘛。如果基本功夫不齐备,茶味就出不来,神韵、意境就有点空中楼阁了。废话少讲,我认为必备的茶具有:
1、茶壶,紫砂或朱泥的
选出水量为三杯或四杯的(干茶1/3壶,完全泡开时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难控制。这里的考究多了。
2、茶盘,宽,平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异味。它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因为那时的时间控制是论秒计的,一点不顺手就泡坏了。
3、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
跟其他杂七杂八的用具一套买的,搁在一笔筒似的东西里,整套叫“茶道”。竹木石骨都无所谓,紫檀的不错。茶量的合适直接影响茶汤的浓淡和气,味,必须准确,泡多了就会知道一粒干茶的多少都有影响。
4、炉及水壶
电或酒精烧的都可以,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必备,绝大多数功夫茶要求沸水,万万不能用饮水机或电热水壶代替,因为它们设置的恒温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断地沸腾水质会受影响
5、杯
白瓷薄壁的,不影响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6、茶叶罐
纸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实惠,纸罐遮光,密封袋封气味和潮湿。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有明显焊缝的锡罐不要用(多数在罐底那一圈),因为焊剂洗不掉,味道会混到茶里。有钱的话买看不见焊缝的锡罐当然最好,多数是东南亚产的,一个都几百上千,我是买不起的。备了这些,才好在其基础上弄功夫。有的老兄茶叶舍得买极贵的,这几百块钱却没花,这茶就有点可惜了。
陶瓷功夫茶具介绍4功夫茶
冲泡之前要将茶具、冲泡用水等准备好。在用水的选择上一般选择山上的'泉水、井水等自然活水来冲泡是最好的,这样才能使冲泡出来的茶汤更加的鲜醇。冲泡前还要将茶具用热水冲洗一下,洗具,同时温杯。
功夫茶怎么泡
第一泡:将茶叶倒入茶杯之中冲入开水,泡上两三秒,然后将茶汤倒去,第一泡茶汤一般不喝,这样是为了除去茶汤中的杂质和残留物。然后冲入开水进行冲泡,水量差不多达到八分满为宜。待茶叶舒展开来,茶汤扑鼻,茶就差不多泡好了,就可以品饮了。(对于不同的茶叶在冲泡温度上有所要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第三泡在冲泡的时间上相比前一次要多个十来秒,这样才能泡出茶汤的味道。以此类推,待茶汤差不多没有什么味道时就可以将茶渣倒去重新冲泡。
有道阅读1月15日:听到说功夫茶时,对于功夫茶来说,大家对于其的理解是怎样的呢?会不会与工夫茶相混掉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下功夫茶,看看功夫茶包括白茶吗?
功夫茶其实并不是茶叶或者茶的名称,从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指的是茶的功夫,即指的就是泡茶时的一种技法,一种泡茶的功夫。在泡茶的一整个流程中,都包含了功夫在里面,从泡茶的品茶的流程,其中所包含的学问和讲究等,组成了功夫茶。
因此白茶作为茶中的一类,在冲泡和品饮的过程中也是有功夫可讲的,因此功夫茶也是可以包括白茶的哦,其他任何茶类都是可以包括的哦,这点大家要理解,不要将功夫茶与工夫茶相混了。
茶盅(公道杯)——方便茶汤和茶渣的分离,使茶汤浓淡均匀。
茶船(茶池)——用以盛壶。
茶衔(茶漏)——用以导茶叶入茶壶。
茶夹——用以夹杯。
茶荷——用以置茶入壶。
茶巾——用以擦干。
渣匙——用以从壶去渣。
计时器——用以计时。
茶巾盘——用以置放茶巾及茶夹、茶匙等。
茶盘——用以端茶奉客。
茶托——用以托杯,不会烫手。
电壶——用以烧热水。
保温瓶——用以供水。
茶叶罐——用以存放茶叶。
茶车——是各项茶具的家,也是泡茶者的舞台。有各种设计不同的茶车、茶枱。
个人品茗组——结合冲泡盅与盖碗而成,是个人独享,开会最适用的茶具。
茶具的各种名称和使用如下:
盖碗是一种用来泡茶的器具,它可以用来泡茶,也可以用来做茶杯,用的材料有白瓷和玻璃。茶杯是用来饮茶的,有铃铛杯、斗笠杯、鸡缸杯等不同的形状。
闻香杯是用来闻茶香的,通常是用来冲泡有香味的茶叶。公道杯是用来把茶水均匀地分成,荷叶是用来装茶叶的,把茶叶放在茶壶里的。而茶宠则是茶几上的一种小摆设,在泡茶时也能增加几分情趣。
茶道六君子,即茶壶,用来装“五君子”;茶,用来称量茶叶;用来端水;用来夹水;用来拨弄茶叶;用来清理壶口的茶针;在泡茶的时候,用来防止茶水外泄的滴水。茶壶是一种带有口器的茶具,用于沏茶和倒茶。
主要用于制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个部件构成,壶盖上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嘴,流,腹,肩,把(柄)等。用紫砂、陶瓷,用同一种茶种,以防止其与各种茶叶的接触而变得不纯净。
紫砂壶的吸水性很好,如果用不同的茶叶冲泡,就会导致茶叶的味道变差,从而偏离茶叶的味道。用茶壶时,不要把壶口对准客人,而是面向自己。用茶壶倒茶时,务必用手按住壶口,防止壶口倾斜,使盖子掉落。
茶具
茶具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皆可取。茶具,古代又称茗器,同其他饮、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大约可推陶土制的缶,类似今天四川、云南的烤茶罐,它既可用来煮茶,也可作盛具用。
一、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适,"入口"顺畅。
二、茶漏
茶漏则于泡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过滤茶叶碎片末,也防止茶水掉落壶外。
三、盖碗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四、茶盘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五、茶则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不用手直接抓取,卫生同进防止茶水掉落壶外,一般为竹制。
六、茶挟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七、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九、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我用自动电炉。
十、茶叶罐
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十二、茶海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十三、茶匙
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比如说景德镇的茶具品牌大千器,品牌起源于千年瓷都景德镇;
取名为大千器,大千世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千器,以器为介,载道为任。寓禅境于生活,集大成于天地。
店面形象结合东方意蕴,融合景德镇当地民俗民风、凸显徽派园林院落居住文化;马头墙形态生动地阐述千年瓷都的意蕴。
产品分典藏和知足系列,每一系列都有不同的名字寓意。平安白头茶具,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上善若水茶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不惑茶具,心中明辨,遇事不疑,是为不惑;有节茶具,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主要有宜兴的紫砂壶
景德镇的瓷
唐山的骨资
另外还有福建的德化瓷
广东的潮州资
中国五大名窑:官,汝,钧,定,哥.市场上也有卖
当然不会是宋代那样的东西了.很多都是复古的工艺,东西还是很不错的
台湾的陶与瓷器也很多.也很实用,且美观,做工也很细,就是价高一点.
日本,韩国也有些茶具在国内市场上有,不过不多见.
对于瓷与陶的老店倒是不多,以前都是国营性质,到后来再改成民营私营企业了,很少有所谓的老字号.再者这类东西很多是当作艺术品来看,像紫砂壶,都是壶以人为贵.
至于当代的名字,你上网搜一下,看看紫砂网什么的都会有.
像紫砂壶大师,顾景洲的大弟子徐汉棠等都健在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