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中国十大著名瓷器

舒服的砖头
不安的乌龟
2023-01-27 17:34:01

中国十大著名瓷器

最佳答案
犹豫的发卡
忐忑的羊
2025-10-16 10:45:55

中国十大著名瓷器:

1、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是景德镇窑产品,瓷质。造型端庄挺秀,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萧何、韩信和艄公的形象绘制的富有个性,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

2、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清乾隆年代官窑花瓶,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典雅,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配以镂空水波纹雕花设计,显得大气富贵,恰到好处地映衬了瓶颈上的红色“吉”字中所蕴含的吉祥之意。

该拍品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等多种工艺,极尽奢华、叹为观止,属于清三代瓷器中的巅峰之作。  

3、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罐高27.5cm,口径21cm,腹径33cm,足径20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

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4、明成化青花斗彩鸡缸杯  

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  

5、清乾隆粉彩“万寿连延”葫芦瓶  

本品轧道锦地,密绘洋花绽放,恰合于乾隆皇帝对繁缛纹饰之好,以卍寿为主题,缠枝宝相花为饰,象征乾隆帝万寿无疆之意。技精艺绝,极为难得。 

6、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此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作六瓣葵花式,浅腹圈足,足微外敞。通体施华腴莹彻之青釉,细纹冰裂隐隐,底有三支钉小若芝麻。釉色淡绿如天青,宛如“千峰翠色”,葵花式形制别致罕见,可谓旷世之珍。  

7、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该碗绘有杏花盛开,春风吹绿柳,双燕比翼飞。侧面有乾隆御笔行楷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有蓝楷书款《乾隆年制》。该碗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精湛,乃为乾隆珐琅彩瓷器杰作。  

8、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

此件拍品正是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造型小巧秀丽,颈部饰以卷草形双耳,垂肩处的如意纹饰雅致婉丽。瓶身主题图案为“花石锦鸡”,寓意锦上添花。

锦鸡栖立于树干之上,侧旁以粉红花卉、玲珑洞石相衬,“新枝含浅绿,晓萼散轻红”;二句题诗,与画面相得益彰。整个画面布局匀称,淡雅细腻,色彩相互层叠,富丽多姿,堪称难得一见的佳作。

9、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八吉祥如意耳葫芦瓶

这是大清乾隆年间所制,瓶身印有红色蛟龙,气势磅礴,底部还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字样。

10、霁蓝釉粉彩开光花鸟暗刻松石绿如意双耳尊

这是在乾隆时期非常宝贵的官窑珍品,存世量十几件,在拍卖会上更是以天价拍出。

最新回答
尊敬的外套
活泼的心情
2025-10-16 10:45:55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艺作品包括:唐宋时期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元粉彩蝠桃福寿纹懒揽瓶, 清汝窑天青釉水仙盘冰裂文瓷器,宋代唐三彩等。

1、唐宋时期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六方形瓶体,造型周正,釉质肥厚润泽,青花色泽青翠。纹饰以肩为界,上部绘折枝花卉纹,下部绘折枝佛手、石榴、寿桃及花开纹,寓以"福禄寿"三多之意。绘画工艺精湛,图案雍容华贵。是乾降时期官窑青花的典型器物,瓶底有纹。

2、元粉彩蝠桃福寿纹懒揽瓶

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撒揽,故此又称"橄揽瓶"。通体以粉彩为饰,瓶身绘桃枝一枝,枝上绘有寿桃及盛开的桃花和花蕾,枝工施以黑褐彩,寿桃施粉红彩,桃花施白彩。主题纹样选用寿桃,寓意多福多寿。

3、清汝窑天青釉水仙盘冰裂文瓷器

汝瓷胎质细腻,像燃烧过的香灰的颜色,俗称“香灰胎”。汝瓷独特之处在于其釉色呈“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妙色彩,并且釉面莹润如玉,有玉石般的质感。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由于汝瓷贡器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将器物迎着阳光看,隐约可见肉红色。器表开片密布细小,形成鱼鳞状,更加独特别致。釉内气泡周边之玛瑙结晶体,形成星光闪现,寥若晨星,具有宝光内润而又高雅素净的风采。

4、宋代唐三彩

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愤怒的夏天
愉快的蜜粉
2025-10-16 10:45:55
       

    作为民间工艺理论的研究者,2018年6月13日至20日,应邀随浙江省民间工艺家参访团赴曰本静冈进行民间工艺品展示与学术交流。在这次交流展示会上欣赏到了代表浙江民间工艺制作最高水平的十一位来自龙泉窑、越窑、台绣、发绣、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竹雕、紫砂、剪纸与盘纸等门类的顶尖中青年民间工艺大师的作品。其中一件出自龙泉青瓷李氏家族第五代传人李震先生之手的青瓷香插新作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研究的兴趣。

 

  这是一件用龙泉青瓷弟窑支钉烧工艺烧制的三叶草青瓷香插。这件香插由上下两片组合而成,下为三张大三叶草相叠而构成一个托置小香碟。上为三张小三叶草相叠而成,中留一孔以供插香之用的小香插。这件作品造型别致,简约素雅,釉色翠绿而发兰,仿佛是用翡翠雕琢而成。在制作工艺上以龙泉青瓷南宋的出筋工艺,构勒出三叶草的造型,使得整器体现出简约素雅的南宋青瓷风韵神致。正面观赏此件青瓷,整器露胎之沿与叶与叶相交之处露出洁白清爽的筋线,衬托出三叶草心形中心厚如凝脂美如碧玉般的龙泉李氏翠釉的美质,美的出奇,静得令人心醉。在烧成工艺之上,李震为了追求古代宫廷艺术追求完美极致的皇家标准,采用了其擅长和难度极高的支钉烧工艺来烧制。所以就总体而言,这件李震最新的龙泉青瓷三叶草小香插的确是一件极为难得的文房养目清供和品香实用佳器。

   

  笔者近年来一直与李震先生合作研究浙江古代龙泉青瓷历史文化。同时我也在接触李震和观赏他的青瓷作品过程中去研究李震先生青瓷艺术的发展与成长轨迹。基于本人对龙泉青瓷艺术的审美价值立场,在与龙泉青瓷艺人交往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他们以下几个方面的态度与价值取问。其一,观察与体会他们对龙泉青瓷传统的态度,是否有向经典致敬的敬畏之心与虔诚学习的践行之举;其二,观察与体会他们在青瓷制作的过程之中,是否有传承青瓷艺术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追求的自觉;其三,观察与体会他们的青瓷作品,在形、釉、工方面是否具有龙泉青瓷经典作品韵味。就此三者而言,无疑在龙泉青瓷业界的青年工艺大师中,我认为李震是其中做得最好的杰出代表之一。

 

  当我在日本静冈市会展中心浙江民间工艺作品展示台上,面对这一套小巧玲珑青翠欲滴的文房香道佳器_ _龙泉青瓷三叶草香插时,久久不能移步,仔细地品鉴,静静地覌赏,沉寂已久的心灵为之一动。美的传统工艺品与其他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视覚的冲击力而且是具有心灵的震憾之力的,这就是艺术之美的神奇力量所在。

   

      相由心生,任何艺术品,包括其外在的艺术形象和其内部蕴含的艺术意境,均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把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这一点,不管是注重个性表达的艺术家还是遵循传统的民间工艺大师都是一致的。在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过程中,是主观对客观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之中点滴生活细节与鲜活、生动、具体可感、真实可信的形象的选择、提练、集中、概括甚至变形创造,从而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认知、评价以及个人的思想倾问,审美的立场,情感的爱与憎等等复杂的思想情绪。

   

    笔者认为这件李震先生最新设计并精心制作的龙泉青瓷支钉烧三叶草香插,是体现他在龙泉青瓷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创新的一件具有青瓷艺术创作突破标志性的作品。李震是龙泉青瓷世家李生和瓷庄第五代传人,其叔父李怀德就是当代龙泉青瓷泰斗徐朝兴的师父。可以这样说,李震是为青瓷而生,为传承青瓷文脉而活,龙泉青瓷文化传统基因早己融入到他的血液之中。缘于家族的青瓷文化积淀和他对青瓷文化的理解,我与李震相知相交的过程中,充分地感知到他在平时的言语和行动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龙泉青瓷复兴的使命感和重振百年青瓷家族大业的责任担当,令人敬佩和感动。

   

    艺术的鉴赏过程是由鉴赏者对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的过程,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理结合的审美把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悦目赏心,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而且还可以得到思想情操,道德认知等心灵方面的情感升华。

    当我欣赏这件作品时,我就与作者李震围绕这件作品的设计、创作以及想表达的思想作了深度的交流。在了解了作者创作这件作品的初心之后,我现在将在欣赏品鉴这件作品过程中的产生的感受、体验、领悟与理解与大家分享如下。

   

    首先,是我对这件作品在李震作品系列与从艺成长过程中的定位理解。我认为这是一件,能够十分恰当和准确表达出李震当下内心世界对传承与弘扬龙泉青艺传统艺术这一核心问题思考与实践探索过程中的一件具有重要认知意义好作品。

   

    我对李震的青瓷研习创作所走之路有这样三个阶段的粗线条的概括。第一阶段,从十八岁研习青瓷开始,一直到四十岁,他用了22年的时间完成了龙泉青瓷仿古研习过程,练就了今天的炉火纯青技艺;其二,是四十岁之后,开始自觉与不自觉地在自已的龙泉青瓷作品的制作过程之中寻求突破传统与融通表达自已的审美思想的追求。在这种创作心境与艺术追求的过程中创制了大量的作品。这类作品以其创作G20作品《烟雨江南》系列为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李震在充分吸取龙泉古代青瓷文化传统元素过程中主动探索现代陶瓷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努力与实践的用心。其三,就是眼前的这一件小小的青瓷三叶草小香插。笔者个人认为,这是一件李震先生完全取象于大自然并且在潜意识之中自觉流露出中西方文化元素符号整合融通,并且达到中西合壁,浑然天成的用中国龙泉青瓷艺术来表达自已思想理解的一件作品。

     

   

    这件具有西方文化元素又具有典型中国龙泉青瓷文化传统风格的作品的产生与出现并非偶然。李震在完成入选巴黎罗浮宫中国当代青瓷艺术展《龙腾瓷跃》青瓷大龙洗,以及后来入选G20峰会萧山国际机场贵宾厅艺术展示作品《烟雨江南》等作品之后,曾与笔者有过一次交流。在交流中他表达了他对青瓷艺术创作与发展的困顿与迷芒。他说,雷老师我要歇一段时间,好好地想一想与疏理一下自己的内心,要归零,要做减法……。他还与我交流了对青瓷艺术的简约大美之境的理解,以及对日本佗寂之美的研习心得,阅读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书籍之后的体会。我鼓励他,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精彩世界,让不同的文化与艺术品来滋养和充实心灵。之后他游历了艺术之都法国巴黎,文艺复兴之地意大利佛罗伦萨,还有代表当代国际淘瓷发展最高水平的德国的麦森陶瓷小镇等。他心中的文化传统对不同文化观念开始了碰撞整合融通理解,打开了格局,拓宽了视野,因此有了新的探索思考与艺术创新的冲动。

    其次,在这件作品之中我读出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工艺的造物与制作器具的原则“制物尚象,备物致用”的理解与实践之心。“制物尚象,备物致用”,这八个字是中国传统工艺关于造物取象法则与崇尚实用价值求的最高原则。此八字出自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最高典籍《易经.卦辞》之中。李震的这一件三叶草青瓷香插心设计可以说十分完美的诠释了这一中国传统工艺关于造物的最高原则,并且以其精湛高超的青瓷艺术表现手法,制作出了这件具有典型中西方艺术风格相融合的作品。

    其三,这件作品在中西方文化内容的融通整合之上做到了浑然天成,不留痕迹,堪称典范。香插是中国自明代中晚期线香开始普及流行之后,文人雅土书房必备的文玩雅玩实用器具之一。一般有金、银、铜、瓷以及铁、木等,许多文人还自己动手设计或亲自制作,所以香插是寄托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的一件具有强烈传统文化意蕴的经典器物。有趣的是,古代香插之造型大都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吉祥之植物或瑞兽等。而李震先生在设计与制作这款香插时,拓宽视眼,另辟蹊径,在遵循“制物尚象,备物致用”这一传统理念之下采用了在西方文化语境之中具有崇高地位与广泛影响的三叶草来作为主体造型,用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青瓷艺术来完成这件作品。

 

三叶草(Shamrock)是多种拥有三出指状复叶的草本植物的通称,主要包括三类:豆科的车轴草属(被认为是最正宗的三叶草)和苜蓿属、酢浆草科的酢浆草属中的某些种类。由于其草根具有固氮的作用,所以是古代中国最好的肥田作物,称紫云英,俗称草子。在西方很多国家(如英国、美国)三叶草代表着幸运,因为它被认为是只有在伊甸园中才有的植物。在有些国家里,扑克牌里面的梅花就是代表幸运的三叶草。三叶草的数目代表真爱、健康和名誉。

      美的欣赏是需要有一双会欣赏美的眼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我缘于喜欢青瓷,又与李震先生一同合作研究青瓷文化,所以对他的青瓷作品和艺术创作之路或许比别人要了解的多一点,所以不揣粗陋将笔者欣赏李震新作龙泉青瓷三叶草香插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老子在《道德经》中云:道生一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李震先生的青瓷艺术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发展境界,期待他有更多的佳作新品问世,书写他的青瓷人生的新篇章。

 

自由的棒球
感性的钢笔
2025-10-16 10:45:55

白瓷碗、“白瓷杯”(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武平六年(575)前的制品,胎釉白净细润雅致。还有“白釉绿彩四系莲瓣缸”(同上)从肩到腹堆塑成凸起的丰肥莲瓣,型饰融合一体,是北方风格的典型,绿彩以氧化铜为着色剂,溶融流淌,彩色自如,又属釉彩新品种。“白瓷绿彩四系盘口瓶”(徐州狮子山出土),口颈划弦纹,点绿色彩斑,肩饰垂莲,瓣中划出梅花,也是白釉彩瓷的先例。

瘦瘦的蜻蜓
烂漫的嚓茶
2025-10-16 10:45:55
【藏品名称】:花开富贵玲珑瓶

【藏品主品】:花开富贵玲珑瓶*1

【藏品规格】:高约43cm  直径约23cm

【藏品赠品】:监制证书*1 收藏证书*1 底座*1

【藏品颜色】:彩色

【藏品材质】:陶瓷

【藏品工艺】:半刀泥+玲珑瓷

【藏品简介】:花开富贵玲珑瓶,融合景德镇粉彩及玲珑瓷两大技艺。玲珑瓷和粉彩同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以往玲珑瓷常配以青花图案,鲜有与粉彩搭配的(粉彩为贴烧)。玲珑瓷在镂雕瓷坯时候难度很大,雕刻不好,烧制的时候就容易变形。

灵巧的白羊
孤独的菠萝
2025-10-16 10:45:55

各个朝代的瓷器都各有特色,以宋代为例:

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萧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集贤沐古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1、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

2、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

3、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

4、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

5、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巧细致,光泽美观;

6、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

7、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

8、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

9、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

10、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

11、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执着的月饼
寂寞的蚂蚁
2025-10-16 10:45:55

由于明末战乱,清初的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甚至停滞不前。

到了康熙19 年(公元1680年)以后,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不仅恢复过来,而且有旭日东升,在明代的基础上飞快发展。

经过当时的广大瓷工和艺匠的艰苦钻研和不懈努力,景瓷生产突飞猛进,以其取得的光辉业绩,形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业生产的鼎盛时期,从而跃上了历史的巅峰。

清初的沈怀清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

还有那个叫“殷弘绪”的法国传教土,他于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州发出的一封信中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

……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围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唐英在他的《陶冶图说》中更进一步明确地说:“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继承了明代的工艺和品种,而且还有不少的发明创造。

比如康熙时的青花瓷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增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珐琅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下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斑谰绚丽奇观的“窑变”等等。

其他如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

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豇豆红最为著名。

总之,清代的景瓷,其品质、造型、釉彩都达到空前水平,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在清代景瓷的发展过程中,为景瓷作出突出贡献的督陶官唐英功不可没。

他在景德镇督陶15 年,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著的督陶官。

15年中,他不以“官”凌驾陶民头上,而以“民”虚心向陶民学习,与工匠打成一片。

到镇之初,于制瓷一无所知,就杜门谢客,悉心钻研陶务,与工匠同食息三年,终于变外行为内行,掌握了制瓷方面的各种知识,并身体力行,与瓷工们一起从事工艺钻研。

同时,对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先后编写出《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瓷务事宜谕稿》等著作。

特别是《陶冶图说》这部图文并茂的著作成了陶瓷工艺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

他督陶时的瓷器产品世称“唐窑”,其制造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人蓝清所著的《景德镇陶录》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厂窑至此,集大成矣”。

晚年,他把自已的诗文收集成册,名为《陶人心语》,完全以陶人自居。

除唐英之外,还有几位督陶官,对景德镇制瓷器业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如从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臧应选,该时期出产的官窑瓷器被称为“臧窑”,产品诸色俱备,尤以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为佳,鲜红色更为著名。

清康熙年间任江西巡抚的郎廷权,在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年的七年中,兼负景德镇督陶之责,他热心于瓷器的研究,突出成就是郎窑红(也叫宝石红)的烧制成功,还有素三彩等。

年羹尧于雍正四年来景德镇兼管御窑厂窑务,此后十年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年窑”,釉色发明甚多,以胭脂釉最著名,还有“雨过天青”等色釉也很突出。

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外国图家也曾为景德镇瓷业作出贡献,他的中国名字叫郎世宁,意大利人,1715年作为传教土来到中国,并被招进宫廷,成为一名专职图家。

他曾在景德镇为宫廷创作了大量的瓷板壁书和其他陶瓷作品,他的中西结合绘现风格给后人有较大影响。

景德镇陶瓷博宝宝珍商城有很多,而且保真,你可以去那里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