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如何分辨机制陶瓷

清秀的花生
淡淡的火龙果
2023-01-27 17:25:42

瓷器怎么区分手工和机器工

最佳答案
复杂的发带
欢呼的发卡
2025-10-16 10:31:55

瓷器主要有10个方法来区分:

1、纯手工是指全部用手工拉坯形成的瓷器。

纯手工拉坯的胎体通常比较薄,在普通的灯光下会有半透光的现象,器具的胎体厚薄一致,底面平整,部分器具在强光下还会看出拉坯的痕迹。茶具的底面通常都有圈足,而纯手工拉坯的圈足是在拉坯机上用工具修出来的,通常圈足较高,线条平整规矩,棱角分明。

2、模具坯的胎体通常较厚,很难透光。

模具坯的胎体在器具的上半部分或者开口处会有一条加强筋,用手顺着器具的内壁轻轻触摸会感觉到在内壁上有轻微的凸出感。

看模具的底部也会发现有轻微的模具线印在器具的圈足底部,靠近圈足的内侧,模具的圈足通常不是太高,棱角线不是太尖锐,比较圆滑。

3、灌浆胎体大多是薄胎器具。

灌浆的胎体比较好分辨,通常在器具的内壁和底部相交处会留下明显的下凹痕迹,底部不是很平整,有轻微的波纹状。胎体也有厚有薄,现在很多的薄胎器具都以灌浆的工艺为主,圈足比较圆滑。

4、纯手工瓷器难以做到整齐划一。

纯手工瓷器,细细观察瓷器底足,修坯可见跳刀痕,看器形,可见并不十分规整,有捏塑和接底、口、把等接痕。模具瓷器相对规整,壁厚,釉面光洁,没有接痕,瓷器整齐划一,底与器身浑然一体。灌浆瓷器,胎薄,壁薄,同样釉面光洁,没有接痕,瓷器整齐划一,底与器身浑然一体。

5、机械制坯的瓷器非常规整。

现代机器轮盘拉坯制成的盘碗非常规整,放在平面上贴合的十分紧密,而且盘的平面十分平滑,手工拉坯无论如何细致,总不会特别的平整,这个特点,在大尺寸的盘,碗上比较常见。

6、纯手工制作的瓷器质感好。

纯手工制作的瓷器,用手触摸瓷器的底部深浅不一,底比较高,手感较重、质感好。

7、纯手工的瓷器,因为人工制作,底部密度大,所以在灯光下看瓷器底部的颜色会比较深、胎底厚,越往上坯胎越薄。

8、用同一套产品的两个杯子来做对比看是否接合,如果器型规格完全吻合(比如口、底大小完全一致),则是非手工。

9、纯手工制作的瓷器,把瓷器往上抛,其重心向下。非手工因其密度分布均匀则感觉轻,重心不明显。

10、一般纯手工拉坯成的瓷器内壁会有条纹,而非手工则没有,不过也不排除造假,这种方法只是作为一种参考。

最新回答
优秀的长颈鹿
小巧的大地
2025-10-16 10:31:55

民国瓷器的特点

1.胎釉

民国时期瓷器胎质同明清时期比,相对疏松。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早期的民国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晚清瓷器大多没有这种特征,也比青瓷要显得紧密一些。

2 .工艺

民国初期瓷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开始明显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型。民国时期瓷器制造逐渐完成了由传统的手工生产到现代机械化生产的转变。这时期机制瓷器普遍出现,使得器物造型更加统一并且规范化,但同时也显得呆板,这在一般商品化日用粗瓷器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瓷胎有明显的现代瓷质感,白度和硬度都相对较高。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一部分描金瓷器销往海外。

3 纹式

由于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产品色彩浮艳,以“洋蓝”绘画的青花更是普遍有飘浮的感觉。为省工力,日用粗瓷的绘画也常见偷工减料,更多采用了简笔画法。 除机械炼泥、制坯、成型外,民国制瓷工艺最大的变化是贴花纸的使用,大大提高瓷器生产力。民国瓷器以彩绘为主要装饰手法,彩绘内容丰富多彩,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吉祥图案等一应俱全,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但画风和图案等均未脱清朝人的绘画特点。尽管如此,在图案内容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色。民国瓷器的特点主要是通过绘画而表现出来的。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流行于清代的吉祥寓意纹样依然很多见,但也出现了一些宣传时事和政治主张的内容。

4 民国彩瓷

有浅绛彩和粉彩等多种彩瓷。尤其是新粉彩工艺与内容的革新,还表现在原本作为瓷器装饰而存在的彩绘,一部分发展为专门的瓷画艺术。民国二十年代已成风尚,彩绘工匠中的佼佼者们完成了由瓷画艺匠到瓷画画家的转变。除传统画法外,与彩料的变化相适应,还引入了西洋画法。除了大量手工绘画瓷器以外还有大量瓷板画同时出现。事实上民国彩瓷已经成为绘画艺术的载体之一。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瓷绘艺术家当首推景德镇的“珠山八友”。

1928年中秋节,王琦、王大凡、田鹤仙、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等多人(其实是以十二人为主,组织的一个群体)在景德镇文明酒楼组织“珠山八友月圆会”,约定以后每月十五日集会,论画品茗。这些名家各怀绝技,饮誉瓷画艺术界。由于瓷画艺术的发展,瓷器装饰匠师的艺术家化,使得短暂的三四十年间留下姓名的`制瓷名家的人数超过了以往各朝代。为后人留下珍贵艺术品。王琦在参加上海国际博览会时其瓷板画作品被外国人订销,回来后王琦组织一些人,制做了大量瓷板画销往国外,和同时期外销描金瓷器制做工艺水平不比清三代官窑瓷差,为世界留下珍贵艺术品。

民国瓷器的简介

中国陶瓷史上,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的陶瓷书籍图录,也极少有把民国瓷器作为一个专类来记叙的。这里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民国”这个概念不太好把握二是文物界及收藏界对民国瓷器的重视远远不及他们对其它时期瓷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求的程度。

近些年来民国瓷器精品已经在悄悄地升温了。主要是因为民国瓷器本身就具备了较高品质,其艺术表现力也并不逊色于前朝。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已在不动声色地把平常人仍视为杂货的民国瓷器悄悄地纳入怀中收藏了起来,等待着“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

民国瓷器与现代仿品胎釉彩的差异

民国瓷器的胎釉大体有两种风格,一是胎质细腻洁白,硬度相对较高,釉面洁白润滑。但胎釉结合不紧,伴有杂质,在20倍的放大镜下见有薄薄的气泡层。另是胎质粗松,不用放大镜亦可见到细小的孔隙,釉上气泡明显。前者多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陈设瓷,后者则为日常生活用瓷。现代仿品的胎釉有民国陈设瓷的特点,质量较好,但也存在两种倾向,上佳者有洁白如玉的感觉,胎中基本不见有杂质,胎釉结合紧密,20倍放大镜下不见有气泡层,釉面较民国时更白,这是烧造工艺改进所致,因民国时为柴窑,现代则为电窑、气窑。故民国瓷器白中微灰,现代仿晶则白中有光。一般者虽也洁白如玉,但胎色微青,放大镜下有杂质,胎釉之间虽不见气泡层,但釉面有气泡。

一般来讲,民国瓷器中陈设瓷的胎、釉质量好于瓷板质量,特别是一些薄胎器物胎体之薄尤过于清雍正时期。瓷板受成型工艺所致,多不十分平整,有凹凸,造成釉面亦不平滑,与清晚期的波浪釉相仿,但凹凸在釉下。而现代仿晶则是瓷板的质量好于陈设瓷的质量。瓷板的表面十分平滑,不见有民国时的凹凸现象,此点可视为区别民国与现代仿瓷板画的一个条件。现代仿陈设瓷的胎体较厚,在手感上要超过民国器物。

在具体的鉴定过程中还要注意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凡名家之作,尤其是年代相同或相近的作品,其作品的胎釉之间少有差异,因这些名家是绘瓷名家,绝非制瓷名家,其彩绘的载体多出自同一人之乎。如民国时的制瓷名家吴霭生,从事于瓷器胎釉的研究,其白釉洁白如玉如丝,彩绘名家潘甸宇、汪晓棠、邓碧珊及张志汤都曾用他的白胎彩绘。王步曾在《白釉能手吴霭生》一文中说:“我也爱采用吴霭生的坯胎绘青花。在故宫博物院有一件青花白釉大笔筒,底款‘愿闻吾过之斋’六字,之上有‘竹溪’图章一颗,这正是吴霭生的青花白釉。”而现代仿晶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因为他们不仅绘瓷,也制瓷,执行的是从造型到胎釉,从彩绘到烧造的一条龙生产方式。而他们之间的“分工”很细,虽然这种“分工”不是有组织进行和分配的,但根据个人风格和特长,你仿汪大沧,我仿王琦,他则为邓碧珊,颇守“职业道德”。而且目前还不见有全能高手。即便是有这样的能人,其作品也是“四不像”之作,不用佐以胎,釉、彩就能立辨真伪。所以,在同为现代仿品的情况下,其胎釉还是有差异的。

另外,某一名家之作的载体即使不是出自制瓷名家之手,其质量也不会有大的差异,如程意亭逝后,其居室中有大量的白瓷板,说明彩绘艺人多有备货,如同书画家存有大量宣纸一样,绝非现用现购,应该不会有质量上的差异。假如有两件同一作者、年代相近的作品存在胎、釉上有明显差别的话,最起码其中一件必定有假,这就要从彩及绘画技巧上找出不对之处。

民国时期名家作品上的彩料一般较薄,但艳者无飘浮感,淡者也非苍白无神。厚重浅淡之处均以笔法皴擦洗染而来。而现代仿品则急功近利,艳者颜料凸起,浅者没有色彩。厚重之处以彩料堆积得来,彩的厚薄极为明显,用手抚之有起棱的感觉。由于这里涉及绘画方法,将在后一部分中加以详述。

执着的水壶
灵巧的小笼包
2025-10-16 10:31:55

一、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制作上比较追求工艺和程序,像胎土的处理上,一般会经过人工淘洗,烧制出来的胎质也会显得尤为干净。由于时间的沉淀,这些个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二、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

古瓷器在制作时都会经过人工调泥,经人工和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反观现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烧制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当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三、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

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扩展资料:

瓷器的保养方法: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2、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3、瓶、罐、 尊等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 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

任性的蜜蜂
听话的云朵
2025-10-16 10:31:55
如何分辨古陶瓷品的真伪,首先应从胎釉入手:真品的釉较厚,分布不匀,有包浆状,釉面呈脂光。胎坯都是手拉坯制作,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觉赝品釉薄光滑,呈贼光,无包浆感,呈不自然状。胎体无含砂粒的感觉,呈"软、湿"的状况。

另外真品无釉露胎的地方呈干燥状胎釉一体的感觉,而赝品无釉露胎的地方呈"湿"状,无法呈现胎釉一体的视觉。

其次是从纹饰上:真品的纹饰看上去有沉在釉下面的感觉,绘画手法随意自然,有动感,在纹饰的笔画中能看到有深有浅的颜色。赝品的纹饰看上去都浮在釉面上,绘画手法呆板,不自然,无动感,笔画平流死水,颜色无深浅之分。

三看釉面:真品釉面会出现厚薄凹凸不平的地方,气泡少,分布不匀。赝品釉薄,分布极匀,气泡比较密集。

四是看胎脚:真品的胎脚因年代的风化会形成高地不平的凹凸小坑,整体色泽自然、干燥、统一。而垫烧的器物,胎脚处或多或少沾有窑砂。赝品的胎脚会显得太黑、太旧,整体无法统一,呈现胎釉分开的"湿"感觉。胎脚无窑砂。

五是看是否具备"出土器"或"出水器"的特征。这需要配合放大镜,以区别真品和赝品。

六是真品釉聚处有明显凹凸感,并有一种继续开片纹的状况,形成釉层由里往外开的"冰片纹"。赝品经过化学处理,用鼻嗅其内部,有异味刺鼻的感觉。此外还可通过化学方法加以辨别。

七是必须多方面综合、调查、研究方能确定器物的真假,不能只凭几个特征就武断地下结论。

野性的天空
隐形的鸡
2025-10-16 10:31:55

你可以通过看生产,形状,釉和装饰来识别汝窑瓷器。正品汝窑做工精细,比例协调,釉色柔和,神韵画风,仿汝窑做工粗放,比例失调,釉色刺眼,画风粗犷,缺乏神韵,不具备开的特点。

来自汝瓷的正品一看就是手工绘制,做工精致,棱角自由,而来自汝瓷的仿制品多属于机制,做工粗放,棱角突出。第二,看造型,汝瓷的正品胎壁薄,比例均衡,庄重大方,而汝瓷的仿胎壁厚,不成比例。

看釉面颜色,真正的汝瓷产品软如碧玉,而仿汝瓷产品亮如镜子,令人眼花缭乱。同时,汝瓷的正品以玛瑙为釉,能形成特殊的颜色,而汝瓷的仿品釉配方与正品不一致,釉色单一,缺乏变化。

看装帧,汝瓷的真品构图严谨,形象生动,若有神韵,而汝瓷的仿制品是刻意模仿,所以画风粗糙,形象呆板,缺乏神韵。此外,真正的汝瓷产品是上釉的,釉面上有轻微的裂纹。茶叶浸润后,茶色会慢慢渗入这些缝隙,也叫“开”。汝瓷的仿制品自然是不存在的。

和谐的夕阳
等待的香氛
2025-10-16 10:31:55
鉴定陶瓷,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可见器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好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确的分寸,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产品。

(2) 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 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 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 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 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 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综上所述,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例如,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我们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因此,我们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偏执一方,食古不化或教条主义,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结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和典型风貌,联系实物,仔细观察,触类旁通,辩证运用,反复推敲、慎重定论,千万不可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的特征便妄断真伪,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甜蜜的大神
专一的树叶
2025-10-16 10:31:55

仿瓷餐具鉴别方法:

1、微波炉加热法

普通仿瓷餐具具有很强的耐高温性,将购买的餐具放入微波炉加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观察。如果有变形,肯定不是正规产品。

2、冰箱冷冻法

将仿瓷餐具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是否有裂纹。合格的仿瓷餐具不会有裂纹。

3、沸腾法

把仿瓷餐具放在锅里煮几遍。晾干后,看看餐具是否变白。如果颜色是白色,有刺鼻的味道,那么餐具的原材料和工艺肯定不合格。

4、酒精擦拭

用棉签蘸酒精,反复擦拭餐具表面的花纹区域。如果棉签沾有色素,说明生产工艺不合格,产品质量不合格。

扩展资料:

我国对仿瓷餐具的制造工艺有特殊的标准要求,规定必须以三聚氰胺粉(即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基材,以纤维素为基材。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艺标准制作的仿瓷餐具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湿、耐溶剂、耐碱性能,但市场上以脲醛树脂代替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基材制作的仿瓷餐具质量较差。

制作陶瓷类餐具的原料必须是A8或A5。A8由天然矿粉制成,对人体无害,对环境友好。A5是一种100%三聚氰胺树脂,无毒、无味,耐温性好,使用非常安全。

用其他原料制成的仿瓷餐具不仅外形粗糙、耐腐蚀性差,而且会释放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常用的a1材料有30%三聚氰胺树脂和70%添加剂及淀粉混合物,a3材料有70%三聚氰胺树脂和30%添加剂及淀粉混合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密胺餐具

百度百科-仿瓷餐具

懦弱的小松鼠
开放的橘子
2025-10-16 10:31:55
首先要知道,陶瓷分两种.1.日用品陶瓷.主要是生活上用的.茶杯.碗.筷子.器皿.日用的几乎都能用陶瓷做出来.这类陶瓷主要体现的实用价值.陶瓷易碎.但现在的日用陶瓷.很多都采取了科学烧制.耐高温.不易碎.2.艺术陶瓷.用于观赏和收藏.那就要看画面.器形.色彩.釉面.作者.历史.还有一种是综合两者.即有使用性又有观赏和收藏价值.分辨陶瓷的好与坏.是个很深的门科.只要是听其声(就是其他物品轻敲听其发出的声音.只要是测试陶瓷本身是不是有裂纹.一般都是肉眼看不出来的.有杂声证明这件陶瓷有裂纹或瑕疵.)观其色(就和赏画一样.在就是看看陶瓷表面的釉面反光度是否有问题)摸其形(用手摸陶瓷表面是否光滑平整.但这要分是釉下的还是釉上的或釉中的)釉下的一般都以青花釉里红为主釉中的.也有青花和釉里红.但窑变.现代陶瓷为多.釉上的.就是粉彩.等也用些陶瓷是具以上条件为一身的.如一件陶瓷.它有使用性.也具有观赏和收藏的价值.有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中的窑变.釉上的粉彩.具为一身的陶瓷.还有很多.雕刻陶瓷.陶瓷首饰.雕塑陶瓷.模具陶瓷.全手工陶瓷.等等.很多很多.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来景德镇.我带你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