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中国明代、清代、清末民初和民国的瓷器画家有哪些

土豪的钻石
过时的高山
2023-01-27 16:02:27

中国明代、清代、清末民初和民国的瓷器画家有哪些?

最佳答案
无限的裙子
矮小的鸭子
2025-10-16 23:15:43

1,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来,明代瓷塑家。

江西临川人,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隆泰后所村人。

2,唐英(1682-1756年),清代初期陶瓷艺术家。

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

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将近30年,

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

3,焦佩兰,清末民国时期浅绛彩瓷绘艺人。生卒年不详。

有作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商山四皓图盘”传世,

图中四位老者须发皆白,精神矍铄。衣纹作钉头鼠尾描,顿挫转折,流畅自如,类似任伯年笔法。

4,邓碧孙――邓碧珊之子。民国时期瓷器艺人。

自小从父学画瓷艺,绘鱼藻,风格与父相近,但功力稍一筹。

他1937年投笔从戎、抗战期间客死他乡。其传世作品较少。

5,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竹溪。

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国画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县人。

从一九零七年来到景德镇至一九六八年病逝,从事陶瓷美术工作长达六十余年。

生平创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朝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英

最新回答
眯眯眼的寒风
欣慰的巨人
2025-10-16 23:15:43

古雅彩:是一种新型的陶瓷彩绘艺术,它博采众长,融中西之法于一体,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继传统的青花、古彩之后,自辟门径,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独创极具特色的陶瓷艺术---“古雅彩”,这一工艺技法被中外知名人士及陶瓷美术界誉为“景德镇艺术陶瓷一绝”。被景德镇陶瓷周刊及江西省电视台、名人传记称之为景瓷第五朵金花。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古雅彩大师——曹开细,字仁久,号墨癫,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1964年出生于江西都昌,自幼酷爱书画,传承祖辈之风范;得艺术天赋与勤奋,铸就浑厚艺术功力;笔耕不辍,始终坚守淡泊与宁静。在专研古雅彩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合粉彩等主流技法,形成工兼写独特艺术风格,尤其擅长山水、人物,翎毛创作更是一绝,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古雅彩大师。

曹开细老师在古雅彩艺术风格上独辟蹊径,不仅融合了众 多技法,更将自己思想的光华蕴含于古雅彩艺术风格之中,使古雅彩达到中国陶瓷艺术高峰,是当代中国最具收藏价值的古雅彩大师,在陶瓷艺术创作领域潜心磨练,不断耕耘,并取得不凡成绩和荣誉。

曹开细大师古雅彩作品(10张)

2000年创办了耕墨斋艺术工作室。

2003年参加“香江杯”大赛,瓷板作品《梦荷图》、《松献英芝》均获优秀奖。

2005年“中国瓷园杯”200件瓷瓶《观瀑图》荣获古雅彩“杰出贡献奖”。

2006年“全国优秀陶瓷艺术家评选大奖赛”荣获“精英奖”。

2007年,景德镇美术馆首届人物画家作品展《夏塘荷香》荣获一等奖。

2008年,景德镇美术馆首届山水画家作品展《明月照我归》荣获一等奖。

2011年,由“中国收藏家协会”颁发国家级收藏证书。

2012年,创作《秋山萧寺》古雅彩瓷板画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二十余载艺术创作生涯,曹开细老师广受海内外诸位名家及收藏家包括程元璋、吴康、王锡良、张茂松等大 师的高度肯定和评价,是当代中国最具活跃力、上升空间古雅彩大师。

酷酷的外套
激动的鸡
2025-10-16 23:15:43

1、王锡良

王锡良,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2月生于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绘瓷画。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

王锡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10年被大瓷网&大陶网艺术家数据库收录为陶瓷名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 殊津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是第一批授誉(1979年8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山水人物瓷板。

2、秦锡麟

秦锡麟,江西南昌人,1942年5月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4 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原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陶艺》和《陶瓷学报》杂志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等职,是第二批授誉(1988年4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芦荡竞翔》。

3、张松茂

张松茂,江西鄱阳人,1934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山水、鸟画、雪景,是我国陶瓷美术界的全能画师。他的作品“紫归杜怀图”粉彩瓷板书被当做江西政府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物。其传略被记入《中国当代要艺家传》。

其于1954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研究设计,1959年荣获“陶瓷美术家”称号,1986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张松茂之家被评为“陶瓷世家”。是第二批授誉(1988年4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惊艳传书》,《西厢记》人物为题材制作的 《惊艳传书》首次在珠海亮相。业界表示,这一作品目前市场估值超过1200万元人民币。

4、王恩怀

王恩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籍江西省丰城市长湖乡,1935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从小随父亲王步(青花大师、陶瓷美术家)学艺作画,后又师从刘雨岑先生('珠山八友'之一,陶瓷美术家)研习绘瓷技艺。1949年入省立陶瓷专科学校,学习陶瓷美术,1950年在家随父王步学艺作画,1954年就职于轻工部陶研所(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1964年奉调景德镇为民瓷厂,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大瓷网艺术家库陶瓷名家、任厂美研所名誉所长。

1979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牡丹玉兰》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牵牛花》15头咖啡具,获景德镇市首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荷花蜻蜓》5头组合画具,获景德镇市第二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粉彩《茶梅竹》图纹设计,在'景德镇市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作品'评比中,荣获一等优秀作品奖。

5、李进

李进,艺名李峻,1940年9月生,江西石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李进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师从“珠山八友”王大凡先生。擅长陶瓷装饰人物,兼工花鸟、动物。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奖励。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水仙花》、《钟馗》瓷盘分别获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二等奖;粉彩《水仙花》瓷盘获景德镇市第一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孔雀东南飞》获1983年轻工业部优秀奖;《杜十娘》获1984年江西省文艺创作二等奖。

6、王隆夫

王隆夫,别号“昌南子”,江西浮梁县人,1931年11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擅长运用粉彩绘制古代人物画,兼及山水、意笔花鸟。出身于“陶瓷世家”,祖父王昌彬,曾任晚清-御窑总办。

代表作:《一苇渡江》、《唐三侠》、“粉彩八仙过海薄胎瓶”、“粉彩夜宴图瓷板”等获国家级专业评比一、二等奖和金杯奖。

7、唐自强

唐自强,194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先后在景德镇陶瓷雕塑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业美术研究所和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工作。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古陶瓷研究学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理事。

1990年被评为景德镇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作品在各类展评中共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共30余项。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2000年,五块一套的大型新彩瓷版画《清明上河图》又喜获成功,现陈列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春讯》、《花神》、《六鹤同春》、《小鹿》等四件瓷雕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瓷雕《唐代仕女》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8、戴荣华

戴荣华,1940年1月生,江西波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擅长陶瓷古、粉彩装饰兼新彩、青花,创作题材多为古代仕女及山水、花卉。曾参与国家、省、市级陶瓷艺术展评并多次获奖。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春蕾》咖啡具,获首届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二等奖;《孔雀舞》花瓶,获景德镇市1979年'迎春展瓷'优秀奖,并作为影片《祭红》的片头作品;《争艳》荷花瓶,获'赴京展瓷'一等奖。

9、张育贤

张育贤,笔名风友,1938年生于江西余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调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专门从事陶瓷雕塑绘画研究和创作。

曾师承著名雕塑家曾龙升、蔡金台学习传统技法,擅长圆雕、捏雕、镂雕、浮雕及陶瓷绘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老艺术家联谊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教授。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锋从磨砺出》、《眯眯》、《白菜·蜗牛》、《鉴真像》、《花神》、《披纱女孩》、《回娘家》、《春》、《反弹琵琶》、《济公》。

10、熊钢如

熊钢如,室名'半墨斋'。原籍江西省丰城市,1941年2月出生于江西丰城河州乡。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先后任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厂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副总经理,景德镇陶瓷馆馆长,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所长等职。擅长雕塑创作,涉及城雕、浮雕、瓷雕;喜绘中国画,从师于胡献雅先生;善画瓷画,综合青花、色釉、新彩均有所长。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1964年瓷雕《初耕》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色釉瓷雕《铸》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9年,《祖国万岁——牡丹颂》在为庆祝建国5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中,被评为一等奖,而且是陶瓷艺术类唯一的一等奖。

冷酷的野狼
甜美的丝袜
2025-10-16 23:15:43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

简历:

1931年生于广东省普宁县,

1953年起即师承刘传从事石湾陶艺创作,曾任石湾美术陶瓷厂副厂长兼创作室主任,

1988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多次随国家美术家代表团出访波兰、匈牙利、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退休后创办“陶花源陶艺创作室”,继续从事陶艺创作。

作品简介:51年来,他创作了许多陶塑作品,代表作有《唐太宗》、《诗圣杜甫》、 《弃官寻母》、《桂酒献擎天》、《塔吉克姑娘》、《丝绸之路》、《文姬归汉》等;不少作品获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工艺珍品奖等奖项,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人生格言:艺术家心中要记住人民,奉献是人生的目的。

发展传统 开拓创新

刘孟涵(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庄稼曾就读于师范美术系,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石湾,上世纪50年代在艺坛初露头角时,作品难免有些“洋气”。组织指派他拜刘传为师,旨在抢救和恢复民间传统艺术。庄稼不负重托,刻苦钻研,终成大师。他塑造的气宇超凡的《唐太宗》和深沉激越的《诗圣杜甫》,被公认为20世纪石湾陶艺的经典之作。

庄稼坚信“传统是活着、发展着的。”他堪称开拓石湾陶塑现代题材的先驱。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塔吉克姑娘》,造型简洁概括,采用高科技的结晶釉,既有石湾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70年代以一尊《试针》,享誉大江南北;晚年塑造的《芭蕾之诗》,标志着艺术创新又登上了新的台阶。

“多琢磨,多尝试,做到老,学到老。”年过70岁的庄稼大师,至今作品和人一样,充盈着如火的热情和青春的活力。

年届73岁高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刚刚完成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陶塑作品《伟论兴邦》,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另一巨制的构思创作中。“我的愿望是完成毕生想做的事情,回报国家。”庄稼大师正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现在】

奉献社会,让艺术回归人民

日前,记者来到石湾镇弼塘乡工业区“陶花源陶艺创作室”,拜访了庄稼大师。这个由大师退休后创办的陶艺创作室,没有红墙绿瓦、豪华庭园,但有恬静、简朴的工作环境,四周摆满了大师的陶塑作品、书画名家题辞和大师与家人的合影。

“退休后,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创作,目的是奉献社会,让艺术回归人民。”大师深有感触地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艺术应是人民共同拥有,但高档的艺术品一般老百姓买不起,有价值的陶塑原作只能被有钱的收藏家买走,常常深藏不露,普通百姓无缘见面。比如,自己以前在企业创作的作品,往往刚出窑,还来不及拍照片就被收藏家取走了。因此,艺术回归人民的最好方式是把作品放在博物馆,让群众随时都可以欣赏。所以,我1993年从石湾美术陶厂退休后,就创办了‘陶花源陶艺创作室’,决心把自己创作的部分陶塑作品捐赠给博物馆长期保存展出。”

十年耕耘,成果丰硕。庄稼大师对记者说,至今,他捐赠给各地博物馆的陶塑精品和原作已超过200件,全部是他退休后创作的力作。其中,向广州艺术博物馆捐赠了《文姬归汉》等作品43件;向石湾博物馆捐赠《唐太宗》等作品22件;向家乡普宁市艺术馆庄稼专馆捐赠价值超过100万元的作品40多件。

谈起这些事,庄稼大师开心地笑了。他告诉记者,社会没有忘记他的奉献,去年他有三大喜事: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最高奖项“突出贡献奖”;荣获佛山文联颁发的“最高成就奖”;荣获普宁市政府颁发的该市最高奖项“铁山兰花奖”。

年过七旬的庄稼大师虽然身体不好,但一投入艺术创作,就会进入忘我的境界。与他朝夕相处的爱人、作家关健儿告诉记者,大师的生活除了“公仔”还是“公仔”,他不属于自己、不属于家庭、不属于我,只属于艺术。几十年来,他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陶塑作品,但日常生活常识却很少注意,以致常常闹笑话。比如,他用电风扇不会调快慢档,关风扇时只好将电插头拔掉;记电话号码最怕长数字,很怕打手机。

庄稼大师对生活要求不高,对创作却十分严谨。为了突破石湾公仔造型“上轻下重”的传统,他经过10多次的实践试验,找到了最佳的支撑点,成功创作和烧制了表现少女足尖独立,婀娜多姿地跳《天鹅湖》的新作《芭蕾之诗》,开创了石湾人物陶塑依靠单脚支撑全身的先例。

谈及今后的打算,庄稼大师深情地说:“艺术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为石湾陶艺的发扬光大付出毕生精力!”

【过去】

艺文俱进硕果累累

从艺51年来,庄稼大师艺文俱进,不仅创作出众多名扬中外的陶艺珍品,先后参加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销活动;而且著述颇丰,发表了《宜起不宜止宜藏不宜露》等一批学术论文。由于艺术成就卓著,1988年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文化知识是艺术之母,只有文化知识扎实,艺术家才能升华艺术,在创作上取得突破。”谈及自己的成果,庄稼大师深有体会地说。

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的庄稼从小喜欢画画,1949年秋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投身革命,从事部队美术活动和舞台美术工作。1953年,为恢复和发扬石湾陶艺,庄稼被派入石湾拜著名民间艺人刘传为师,肩负着抢救民族遗产的重任,从此开始了陶艺创作生涯。在陶艺名师的指导下,他如痴如醉地迷上了“石湾公仔”,从潘玉书、刘传、陈渭岩、潘跌逵等陶艺大师造诣精湛的作品,到无名艺人信手捏来的粗犷泼辣之作,都成了他临摹、揣摩的对象。这些来自民间艺术的精灵,钻进了他的心扉,烙刻在他的脑海,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很快便显露出艺术才华。1954年,他创作的陶塑作品《七仙女》被送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美术展览”,受到国际艺术界好评;1960年,他和刘传一起被邀请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讲课,登上了最高学府的讲坛,这一年他才29岁。

然而,在陶艺创作上初露锋芒,并没有使庄稼沾沾自喜,他感到自己的作品还型不达意,感染力不强,原因是生活来源不丰富,艺术修养不足。于是,他积极深入生活,博览文学艺术名著、古今中外画家和雕塑家的文章及作品,贪婪地吮吸文化艺术营养。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阔了他的视野,升华了他的艺术,形成了自己取材广泛、寓意深长、典雅传神等艺术特色,陶塑力作源源问世。其中,作品《唐太宗》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诗圣杜甫》、《弃官寻母》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评为中国工艺珍品,入藏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汉武帝》、《升平乐》由中国历史博物博收藏;1997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专题节目中,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

渊博的文化知识,提高了大师的理论水平,艺术论著频频发表。1997年,国家有关部门把撰写《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雕塑分集专论《二十世纪的中国陶瓷雕塑》的重任交给了庄稼。这篇专论内容涉及我国陶瓷雕塑的历史渊源、近百年的发展概况和艺术成就、各大陶瓷产区的风格和艺术特色,知识面广、写作难度大。博学多才的庄稼大师临时放下手头的陶艺创作,日以继夜搜集整理资料,投入写作,历时一年半,圆满完成了长达一万多字的专论,真实准确地概括了我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史,受到了广泛好评。“这是我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时间最长、最难忘的写作经历。”谈起这篇得意之作,庄稼大师开怀地笑了。

高大的人生
敏感的过客
2025-10-16 23:15:43
一个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 李光亮

四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朝兴 毛正聪 夏侯文 张绍斌 五个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陈石玄根 徐定昌 卢伟孙 陈爱明 陈显林

十六个浙江省省工艺美术大师叶小春、季银龙、徐凌、胡兆雄、董炳华、王传斌、金逸林、夏侯辉、竺娜亚、毛伟杰、毛丹阳、徐峻清、梅红玲、张 晞、杨建琴、陈先明、李邦强

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 季友泉、丁绍杰、余正青、吴学远、苏伟、龚伟康、陈永德等 徐朝兴 龙泉青瓷大师

徐朝兴 浙江丽水龙泉人。13岁辍学而学艺,从事青瓷艺术52年。 1996年被评为第一个青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07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 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 当之无愧的青瓷掌门人。

毛正聪 1940年10月出生于龙泉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原龙泉瓷厂厂长、总支书记、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龙泉县第九届人大常委、浙江省七届政协委员,从事青瓷艺术研究45个春秋。继承古老传统工艺,尤对歌窑文片艺术研究有新的突破,抽象形文片艺术,千奇百态,既象非象,作品别具一格。

夏侯文 江西省分宜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到龙泉瓷厂工作,从事青瓷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研究工作。他的理论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几十年来创作设计了大量作品,并屡屡获奖。代表作品有:《双鱼洗》、《仿古莲花碗》、哥窑《龙纹盘》等。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93年被国家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并享受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2003年授予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5年授予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张绍斌 字弘远,1957年出生于浙江龙泉一个陶瓷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多年来,对梅子青、粉青、天青、米黄色哥窑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使青瓷釉色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薄胎厚釉、支钉架烧研制成功,圆满恢复了传统官窑青瓷的烧制工艺,成为瓷中精品,被誉为当代官窑。 作品采用纯手工拉坯成型,从宁静平和心态中生发出悟性灵感,融入手工拉坯,使每件造型独具神韵。而涅泥拉坯手法与构思造型的自然契合,也使作品在开片纹路上各呈风格。观张绍斌的青瓷艺术,清纯洗练,温润凝神,既印证着大千自然的本真淳朴,又透溢出人文历史的情怀内涵,正所谓“空谷清音”、“会意传神”。

卢伟孙 龙泉青瓷大师卢伟孙 1962年生于龙泉。 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1983年毕业于龙泉陶瓷技术学校。工作于龙泉青瓷研究所。 1992—1 993年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 1993年开创哥、弟纹胎瓷的新工艺。 1994年“哥弟”窑纹胎作品《冬的思绪》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同年《冬的思绪》、《龙泉窑青釉小口瓶》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 1997年创建“龙泉子芦窑”。 2001年应邀日本东京举办青瓷作品展。 2002年作品《天与地》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二等奖。《梅子青釉金丝纹片瓶》、 《清》系列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三等奖。 2002年作品《天与地》被中南海紫光阁珍藏。 2004年青瓷作品参加“第四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05年青瓷作品参加“陶都宜兴国际陶艺展” 。 2006年作品《春·秋 》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天池》、《鱼草纹大洗》 获奖。《漩》获铜奖。 青瓷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作品参加《第五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07年青瓷作品《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鱼草纹大洗》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季银龙,1988年出生,浙江龙泉人; 剑瓷工场品牌创始人; 龙泉青瓷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人; 浙江省助理工艺美术师; 人称“龙泉青瓷界的活雷锋”,曾是资深互联网产品经理,为龙泉青瓷在影视方面的合作与宣传推广作出不小的贡献;因为从小在龙泉长大,对家乡有一份特殊的感情。2014年,毅然辞职回到龙泉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曾轶星,60年代出生,浙江龙泉人,写过小说,当过编辑,人称“半仙”,出生干部家庭,父亲曾是区委书记,母亲是供销社主任。曾轶星祖辈曾是龙泉青瓷界名人,祖籍宝溪乡。这里是龙泉青瓷发源地之一,在龙泉青瓷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自宋元以来极盛数百年的龙泉青瓷几近断脉,然而也就是这一时期,一批土生土长的宝溪青瓷艺人默默传曾着宝溪青瓷的窑火,曾轶星也成为其中一员。

王志伟,70年代出生,浙江云和人,喜欢古琴诗歌,收藏彩陶普洱茶 龙泉瓷。2003年开始纯手工制作青瓷。作品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第十一届“天工艺苑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浙江省第二届陶瓷传承与烧制技艺评比银奖、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银奖。著有《瓷度》《经典汉文化元素--龙泉青瓷》《龙泉青瓷传承与创新》《无能使有钱人成为收藏家》《瓷语的碎片》等等。 在制瓷技艺方面,推崇向古人学习,十年来走遍龙泉大窑、溪口等地几乎所有的窑址,读遍所有关于龙泉青瓷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对龙泉青瓷的历史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博览群书,尤其是对诗歌、哲学、文言文地热爱和大量阅读,练就了他对龙泉青瓷的独特视角。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对古代龙泉青瓷地深入把握,使得其作品深得南宋神韵,被誉为龙泉青瓷王阳明派,引领当代龙泉文人瓷流派。对于头衔,自觉面对龙泉大窑、面对南宋龙泉青瓷,永不敢自称大师,因而拒绝参与任何职称评定,坚持让作品说话!创作自我要求极高,非精品不以示人,备受文人、业内专家认同首肯。著名诗人、古陶瓷鉴赏家陈先发评价其:制瓷有大匠风范

能干的音响
耍酷的云朵
2025-10-16 23:15:43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其他名匠(10人)

王炳荣 王廷佑 李裕元 李之衡 鄢儒珍 黎勉亭 胡颜标 游长子 吴霭生 曾龙升

王炳荣

清同治、光绪间的雕瓷名匠,尤善雕山水、人物之类。

王廷佑

字少维,安徽省泾县人,清同治、光绪间的绘瓷名家。王氏善浅绛彩绘,作品多以人物、动物为题材。

李裕元

清代末期的雕瓷名匠。李氏擅长雕反瓷。所谓反瓷,就是雕好后不上釉便直接人窑焙烧的一种瓷器。李裕元所作的反瓷虽不上釉,但施以彩。古籍称:"若反瓷而胭脂水彩者,成为罕见之宝"。《说瓷》一书云,当年所产的这种反瓷"多属李裕元所作"。

李之衡

清末民初的诗人,饰瓷名家。李氏对陶瓷颜色釉装饰很有研究,当年他配制出的祭红釉为全镇祭红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鄢儒珍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匠,其制作的瓷器胎质纯白,纹饰精美。

黎勉亭

江西省新建县人,清末民初刻瓷名匠。他善用钢针、钢刀、钢锥在瓷面上刻以各种画面,称刻瓷,此种工艺为黎勉亭所创。当年袁世凯为了实现其个的政治野心,千方百计讨好英国上层人士,于民国四年(1915年)将黎勉亭特地请进北亦为英王乔治刻像,黎氏花去足足半年时间才将瓷像刻成,该像刻得形神逼真,受到好评。

胡颜标

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胡氏能画善填,所仿乾隆古月轩画面,足以乱真。

游长子

福建省人,民国时期的雕塑名匠。善作大型瓷雕和捏像,所作1丈多长的太白醉酒卧像、形神兼备,曾在陶瓷界轰动一时。

吴霭生

名毓麟,广东南海人。生于1886年,卒于1926年。民国时期的制瓷名匠。少时在香港经商,1909年来景德镇创办合兴瓷庄,1912年任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吴氏在景德镇的17年中,所制的白釉瓷器、花釉瓷器颇负盛名。其作的白釉瓷器,釉层肥厚、柔润,当年景德镇的汪晓棠、潘陶宇、王琦等绘瓷名家所用之瓷胎,多为吴霭生所制。

曾龙升

字龙生,景德镇瓷塑名家,江西丰城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4年。他所作的寿星、观音、罗汉神态和蔼,有亲切感,衣纹流畅、飘逸。他创作的《钟馗试剑》,吸取木雕块面技法,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