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中国瓷器纹饰有什么文化内涵

爱笑的画笔
含糊的黑夜
2023-01-27 10:23:10

中国瓷器纹饰有什么文化内涵

最佳答案
忧虑的黑裤
拼搏的哈密瓜
2025-10-22 00:05:56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体现在中国历代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内涵是丰富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国历代对吉祥图的向往都有典籍可鉴。表现在中国历代瓷器的吉祥纹饰,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植物为纹饰

大多以松、竹、梅、兰、牡丹、莲花、桂花、桃、柿、石榴等植物为纹饰图案。

岁寒三友:图案为松、竹、梅或松、竹、梅、兰。松,经冬不凋;竹,清高有节,宁折不屈,虚怀大度;梅,不惧风雪严寒,故称“岁寒三友”、“岁寒四友”。寓意人的高尚品德和气节。

四君子:图案为梅、竹、菊、兰草四种花卉,俗称为“四君子”。

五世同堂:图案为五个柿子和海棠花。这种图案以谐音寓意,表示长命百岁,五世同堂,幸福美满的家庭。

玉堂富贵:图案为玉兰花,海棠花和牡丹花。以玉兰花(玉)、海棠花(堂)、牡丹花(富贵)寓意“玉堂富贵”。

榴开百子:图案为笑开嘴的石榴和葡萄。古代人希望子孙满堂,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故以石榴、葡萄象征着子女众多,香火兴旺。也有“莲生贵子”等。

为官清廉:图案为鸡冠花、莲花纹。鸡冠花(为官),莲花(清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寓意为官清廉。

以动物为纹饰

如羊、马、喜鹊、孔雀、鹤、鸳鸯、麒麟、怪兽、鱼类、大象、蝙蝠、鹭、鹌鹑等。

一路平安:图案为鹭、鹌鹑。以鹭鸟寓“路”,鹌鹑寓“平安”,祝愿旅途平安之意。

年年有余:图案为两条鲢鱼。鲢与年,鱼与余同音,寓意年年有富余。还有童子持莲,怀中抱鲢的图案,寓为“连年有余”。

福在眼前:图案为蝙蝠和古钱。古钱是内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寓意“眼前是福”。

福至心灵:图案为蝙蝠、寿桃、灵芝。寿桃形状似心,借灵芝的“灵”字,寓意幸福的到来使人变得聪明伶俐。

五福捧寿:图案为五只蝙蝠一个寿字。五福: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通俗讲,就是一求长命百岁,二求富贵荣华,三求吉祥平安,四求行善积德,五求人老善终。还有五福临门图案。寓意为多福多寿,福寿无边,福寿齐眉,福寿双全,福寿三多。

最新回答
忧虑的绿茶
开朗的台灯
2025-10-22 00:05:56

瓷器,自诞生之初

就被赋予了众多意义,

尤其是上面的纹饰,

题材丰富,技法巧妙,

可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下面是景德镇陶瓷世家王掌柜总结的各种瓷器的图案,

明其寓意,一饱眼福。

1、二龙戏珠

一般为两条云龙与一颗火珠。《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此外,还有群龙戏珠(多条龙)和云龙捧寿(二龙盘旋间有一寿字),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2、龙凤呈祥

为一龙一凤。传说龙是鳞虫之长,凤为羽虫之尊。哪里有龙出现,哪里就有凤来仪,哪里就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龙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祥兽瑞鸟,为一种祥瑞和吉祥的象征。此外还有“龙祥凤瑞”。

3、龟鹤齐龄

为一龟一鹤。传说中的龟是四灵之一,为甲虫之长,是长寿的象征,可兆吉凶。鹤则是一种仙禽,“千年则变成苍,又两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所以鹤常被认为鸟中长寿的代表。龟鹤齐龄则寓有同享高寿之意。

4、松鹤延年

为仙鹤与松树。松被认为是百木之长,而“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所以松不但象征长寿,也是有志有节的代表。松鹤延年则寓延年益寿或志节清高之意。亦有称“松鹤同春”。

5、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者经冬不衰,傲骨迎风,挺霜而立。分开来讲,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

6、寿比南山

也称“寿山福海”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诗经》中有“如南山之寿”这样的诗句,以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借喻福长寿永之意。

7、三星高照

为三个老神仙。“三星”是福星、禄星、寿星。或称福、禄、寿三星,传说福星管祸福,禄星管富贵、寿星管生死。“三星高照”象征着幸福、富有和长寿。

8、年年有余

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图中要有莲花或莲藕,还要有鱼,即“莲连有鱼”。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粮食。

9、马上封候

为一马上一蜂一猴;“猴”象征“侯”,即古时高官。以马上封(蜂)候(猴)的寓意来表达一种立即就要升腾的愿望。

10、太师少师

为一大一小两头狮子。古代宫名中有太师,以“狮”“师”同音,而借音借意以狮为师。有两只狮子,意为教子成龙,辈辈高官。

11、八宝联春

为八件宝器。八宝分两类,一类是佛家八宝,一类是仙家八宝。佛家八宝为:轮、螺、伞、盖、花、罐、鱼、长。仙家八宝为:渔鼓、宝剑、花篮、放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

12、八仙过海

为八仙人各持宝器,下面有大海波涛。俗话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人有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铁拐李、汉中离、何仙姑、蓝采和。传说八仙在庆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路过东洋大海,各自用法宝护身为舟,竟相过海,以示神通。

13、天女散花

为一仙女提篮作散花状。佛经故事中说,天女将花撒于菩萨的身上,用以检验佛门弟子们的行道好坏。

14、麒麟送子

为麒麟背上骑一娃娃。麒麟为毛虫之长,为四灵之一,是祥瑞的象征,吉祥如意的征兆。麒麟背上有骑一娃娃,可表达人们心中盼望得子的愿望。

15、五蝠捧寿

为五只蝙蝠中间有一寿桃或一团。“五蝠”即“五福”,人们认为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日考终命。”五蝠捧寿寓意有福长寿。

16、花开富贵

为牡丹花盛开图案。牡丹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17、平安如意

为一瓶、鹊鸦与如意。以瓶寓“平”音,以鹊鸦寓“安”意,再加上一个如意,而称为“平安如意”。

18、玉堂富贵

为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以玉兰花(玉)、海棠花(堂)牡丹花(富贵)寓意“王堂富贵”。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大方的云朵
糟糕的小海豚
2025-10-22 00:05:56

蝙蝠纹和其他纹样进行对比的话,可以发现这种纹样展示出中国特有的特色。在中国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运用蝙蝠纹这种纹样。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这种蚊样才被人们广泛运用起来。并且当时这些匠人把蝙蝠纹广泛运用在了瓷器上面。把蝙蝠纹当成是一种有福气的纹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第1种就是5只蝙蝠。这种情况象征着五福。古代的这些工匠在制作瓷器的时候,一般在外地或者内部上绘制这5只蝙蝠。比如故宫博物院中就曾收藏了几个瓷器,而这几件瓷器中也反映出了这五蝠纹样。之所以使用这些纹样表达出制作匠人,对这些瓷器使用者的祝福了,而这些样式也代表着五福临门。第2种就是多只蝙蝠的团。这种图案就代表着多福。在工匠进行制造的过程中会在器物的外壁上绘画很多蝙蝠并且这些蝙蝠也没有固定的排列模式。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中收藏的有一些瓷器上面都刻有这些纹样。除此之外,这些家人还会在瓷器上画很多蝙蝠与云彩结合起来,代表着洪福齐天的意思。因为这些云彩的图案非常的有意境象征着天空。第3种就是桃蝠纹。条纹也是一个比较有吉祥的纹样。在工匠绘制这些图案的时候,往往会结合着桃树、纹饰等图案。在与桃树结合之后就表明着仙芝祝寿的寓意。桃树在古代也会象征着一定长寿的意思,所以这些画师在绘制这些样式的过程中,把蝙蝠纹与桃树结合起来是想向世人表达出多福多寿的祝福。由此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种纹样蝙蝠纹都是一个非常吉利并且是一种具有美好寓意的样式。也表达着古代工匠对世人的美好祝福

魁梧的蚂蚁
落寞的小兔子
2025-10-22 00:05:56
瓷器的装饰,从内容来看,包括构图、色彩和纹样三个方面。纹样,亦即纹饰,是中国传统瓷器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瓷器的装饰纹样主要有: 几何纹 以点、线、面组成多种有规则的几何图样,称为几何纹。如三角形、网格纹、方格纹、锯齿纹、圆圈纹、菱形纹、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 篦纹 陶瓷的一种装饰纹样。是用篦状工具刻、压出的篦状纹样。商用陶器上多见。瓷器大量采用多见于宋元时东南沿海地区瓷窑产品,以青瓷和白瓷器物最多。 联珠纹 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形为联串的双圈圆珠组成。盛行于晋代南方青瓷器物上。 莲瓣纹 以莲花花瓣为装饰纹样。南北朝时出现,宋代以扣盛行,有浮雕、刻花、划花、印花、绘画等技法。不同时代的莲瓣纹其风格又有所变化。如有的修长,有的宽硕等。 缠枝花纹 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枝茎缠绕,叶连续的波状线,枝茎上填以花叶,构成缠枝花纹,如缠枝莲、缠枝牡丹等,为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明清时期尤为盛大行。 把莲纹 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将莲花、莲蓬、荷叶以带系成一把组成的画面,称把莲纹。始于北宋耀州窑,在青瓷碗内饰有三束“把莲纹”,并印有“三把莲”三字。明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把莲纹瓷盘较多见。 卷草纹 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的草叶纹样装饰带。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称之为“唐草”。宋元明清许多瓷窑产品上广泛采用。 蕉叶纹 以芭蕉叶图案组成的带状纹饰。宋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常用的纹饰题材,明清时更为盛行。青花、釉里红、彩瓷均广泛采用,一般装在器物的底部和近底部。 回纹 以形如“回”字组成的带状纹饰。有单体,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等几种,多饰于器物的口部或颈部。宋代吉州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广泛采用,元明清时沿用。

璎珞纹 璎珞原是观音菩萨颈颈或胸前的佩饰,形如串缀的珍珠。元代移值于瓷器装饰上,或用瓷泥小圆珠粘贴于瓷坯,哐用瓷泥细科粘贴后刻划横段面体,有较强立体感,是元瓷断代的重要标志。明以后多用笔绘,嘉靖时尤多见。 八吉祥 用八种佛教法物:宝轮、法螺、宝幢、伞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构成的一组图案,含有吉祥之意,故名。最早见于元代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卵白釉瓷上,明清两代青花和彩瓷上常用,清代乾隆时景德镇瓷窑烧制八吉祥纹饰的供器。 杂宝 是用古代一些常用的吉祥用物品,如珠、线、方胜、如意、犀角、铃、灵芝、元宝、珊瑚、鼎、书、画、笔等组成的图案,因器物繁杂故名。如只选取其中八种组成图案,则称八宝。始见于元代,明清时普遍使用。 八仙图 用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等八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组成的一种图案装饰纹样。如只绘八仙所持的葫芦、扇子、鱼鼓、笊篱、横笛、宝剑、阴阳板、花篮八种宝器,则称为“暗八仙”。是清代景德镇窑常见的瓷器纹饰。 刀马有图 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的人物、坐骑、弓刀,故名。如火烧赤壁,曹操大宴铜雀台,春秋五霸战争等历史人物故事。清代早期景德镇窑瓷器大量采用,构图复杂,人物生动。 三阳开泰 取材于《易经》:“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否去泰来,有吉祥之意,明清瓷器往往画三只羊,取羊同阳谐音,故名。如画九只羊,则称“九阳启泰”。 五福捧寿 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以四只蝙蝠环绕寿字,寿字中间又是画一蝙蝠,因蝠与福谐音,故名。清康熙景德镇瓷器始有,后历朝均烧制。  

福禄寿 器身上绘蝙蝠、鹿与禄,松鹤蟠桃代表寿,故名。清代瓷器上我见,是一种吉祥图案的装饰纹样。 吉庆有余 在器身上绘兵器戟、乐器磬和鱼纹,取戟与吉、磬与庆、鱼与余谐音,故名。多见于清代粉彩器物上,是一种吉祥图案的装饰纹样。 一路连科 器身上画一只鹭鸶和莲花,取鹭鸶与路、莲与连谐音,故名。一路连科是对科举时代考生的祝颂语,清代瓷器上多见。是一种吉祥图案的装饰纹样。此外,画鹭鸶芙蓉,则寓“一路平华”之意,画鹭鸶花瓶,则寓“一路平安”之意。 安居乐业 器身上画鹌鹑落在树叶上,取鹌与安、落与乐谐音,故名。清代瓷器上多见,是一种吉祥图案的装饰纹样。

岁寒三友 器身上画寒冬常青的松、竹、梅三种植物,故名。始于元代景德镇窑,明清沿用。

我在博宝商城里看见一些辨别方法,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无情的鞋子
陶醉的自行车
2025-10-22 00:05:56
几何纹是几何图案组成有规律的纹饰,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式样后来逐渐丰富,一直流传至今,在我国明清时期是最流行的,在瓷器、红木家具等器物都有着几何纹做修饰,几何纹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总的寓意就是连绵不断,源远流长,也就是寓意文化、幸福、运气、丰收、人口繁衍等源远流长。谢谢

耍酷的导师
敏感的小笼包
2025-10-22 00:05:56
纹饰的使用,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充分体现, 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绘画和文字,从远古时代就记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最初的纹饰是用编织物在泥胎上压印出的,经常出现在纹饰中的吉祥寓意更是充满了人们对彼此的祝福。换个角度,人们在陶瓷上的描绘,于表达个人主观意识的同时,也传达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在体现个人主观审美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约定俗成的审美风格。个人和所处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人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也是受时代影响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的,不同时代的纹饰,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审美趋向的影响。

陶瓷器上用牡丹作为装饰纹饰始于唐代,这与唐代人偏爱牡丹有关,牡丹花象征富贵荣华。唐代陶瓷上的龙形象富有生气,为一般动物样,没有神圣、威严意味。隋、唐时期作为装饰的人物形象不多,大量的是各种陶瓷俑:白瓷俑、三彩俑, 等等。人物有佛、菩萨、文官、武士、仕女、奴仆、胡人、歌舞伎,等等, 皆充分写实,神形兼备,为我国陶瓷人物俑又一杰作。

凶狠的音响
心灵美的墨镜
2025-10-22 00:05:56

夏代也有一部分陶器与很多玉器、青铜器一样,承载着礼仪的功能。其纹饰一方面赋予了陶器外在形式的瑰丽,另一方面又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味和精神特质,成为夏代先民宗教崇拜和统治权力的象征,这突出地表现为灰陶上的动物纹饰。

新寨二里头一期文化遗存中发现的陶器盖上的饕餮怪兽纹饰,其饕餮兽面额主体为近方圆形,蒜头形鼻略近心形,长条形鼻梁,上刻4条两行相隔较远的平行阴线,近臣字形纵目,高竖弄弯月眉,夹圆三角形三耳,两腮有鬓至耳附近,吻较长,两侧有双阴线勾带内弯,与中间的嘴构成类嘴之形。

如此恐怖而神秘的纹样与夏王朝专制统治的权威是相适应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二里头玉柄形器上的饕餮图案,甚至发展成为早商及其以后青铜容器的主要纹饰。

此外,二里头遗址的一陶片上还出现了刻画的龙纹,一头双身,头朝下,眼珠硕大外凸,在线刻龙纹的线条内涂有朱砂,眼眶内被染成翠绿色。夏代一透底器的外壁也塑以盘龙形象,龙身刻画菱形纹,底部为雷纹。夏代陶器中龙纹装饰的大量出现充分证实了《列子》所言夏后氏“人面蛇身”、帝孔甲“御龙以登天”的神话传说,以及夏人常以龙为化身和以龙为族徽的社会习俗。

欢喜的香氛
俭朴的山水
2025-10-22 00:05:56

新石器时代是陶器纹饰的改变时期,由生动形象的动物图案转化为抽象的几何纹饰。关于陶器几何印纹有多种含义。几何印纹陶的纹样体现了原始人们由实用向审美观念的转化。一开始陶器都是手工制作的经过一道道工序,这便会让陶器形成了几何印纹。陶器纹饰的发展从实质上反映了原始人的审美观念已经从实用中分离两离出来。

古代陶瓷器的纹饰,形式上可分为几何纹与绘画两大类。几何纹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图案化描绘,这种现象在现代绘画艺术里,是以极端化了的形式来表现得尤为充分、彻底。例如三角形可能表达了山,云霄纹中的圈、弧线,可能表达了良然界的云和雷,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弧线三角纹可能表达了狂风、巨浪,等等。绘画,无论写实写意的,都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观察,运用人的感觉、认识、理解来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而最受人的意识、哲学、美学等的制约,最具社会性、时代性,因此,陶器上的几何纹具有较重要的鉴定意义。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这些文化中都出现过陶器,可见陶器发展历史的悠久以及多样性。陶瓷器上鱼的形象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就已作为装饰纹饰,如著名的鱼纹盆。鱼谐余,象征宝贵有余,年年有余,表达生产落后社会里人们希望生活富裕宽绰,有余有剩。

由此可见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几何纹包含有许多的含义,具体是什么还需要我们去推敲。

甜蜜的花卷
迅速的曲奇
2025-10-22 00:05:56
中华民族是龙凤的传人。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河姆渡出土的有关凤鸟的史料证实,凤比龙要早几百年。自商周以来,龙凤就是天生一对了。龙象征着权威和尊严,凤象征着才艺和吉祥。所以才有\"龙凤呈祥\"的古典。

表现在陶瓷器物上的龙凤纹饰是丰富多样的。在远古,龙凤是图腾文化的产物,是一种原始崇拜的宗教形式。我们的祖先把龙凤视为逢凶化吉,呼风唤雨的吉祥神物,寄托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企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统治者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于是龙凤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尊严。表现在宋元时期的陶瓷上的龙凤纹饰都有明确的定法。元代初年,就禁止民窑制造五爪缠身龙纹。五爪龙纹属帝王专用。表现在元青花上的龙纹是:龙身矫健,细颈长身,双眼圆睁,目光熠熠,神采飞扬,是一种充满生机的形象。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为狰狞凶猛之状,龙爪为三、四、五、不等。其中五爪爪尖成圆圈状的极多。有云龙、海龙、水龙、团龙、穿花龙、夔龙、飞龙等。其中夔龙始于宣德,海水云龙在宣德时用得最多。凤纹,以展翅腾飞为多,有昂首云天,有回首顾盼,有龙凤呈祥,有凤穿牡丹。往往以缠枝花来烘托凤的高贵和神圣。到了晚期,龙纹的形象就逐渐失去昔日的凶捍和威严,变得猪头猪脑,细身侧行,缺乏生机和活力。到了清朝康熙时期所绘的龙纹一般头部较大,身短而粗壮,须发怒张,额上写有\"王\"字,龙鳞呈\"八\"字形,官器为五爪龙,呈现一种凶猛膘悍。到了乾隆时画龙常为巨角低额,画凤颈部多毛。到了清末,所绘的龙头较短小,龙身瘦弱疲软,呈现一种萎靡懦弱之状。与此相反,凤纹却画得肥壮有力,威严盛人。以龙凤纹饰图案的寓意为:

龙凤呈祥。图案为一龙一凤。古人认为,龙为百兽之王,凤为百鸟之王。龙凤出现,天下就会祥和太平,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千百年来,龙凤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物,是中华民族吉祥的象征。

龙飞凤舞。图案为龙凤腾跃飞翔之态势。形容气势奔放雄壮豪迈。也用以形容书法笔势活泼有力。也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二龙戏珠。图案为两条腾云驾雾的云龙追逐一颗火珠。传说龙珠亦称夜明珠,可避水火。故有二龙戏珠或群龙戏珠的图案。表示吉祥安泰之意。

光亮的月光
眯眯眼的咖啡
2025-10-22 00:05:56

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在古代称为四灵,其中又以龙为尊。

传说龙是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能幽能明,能巨能细,呵成云,吟则雨,是变幻不定、神力无比的奇物。

夏人祖先以龙作图腾,今天的中国人就成为龙的传人。人封建社会以后,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龙给王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中国人对龙的钟情和敬畏,使龙纹成为古代工艺美术品上最常见的装饰。

龙究为何物并无实据,早期龙纹或如鳄鱼或似蝴蝎尚未定式。先秦以前龙的形象质朴粗犷,大多没有肢爪,状如爬行动物。秦汉时,龙纹有肢爪但无鳞甲,系兽形。唐宋时,龙纹“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颈似蛇,腹似垦,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造型综合了各种奇兽异珍的特征。明清时代,龙纹作为帝王的象征而日趋完善,固定成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形象。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元年青花云龙纹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元年青花云龙纹香炉

千百年的丰富和衍生,使龙的造型千变万化:云气绕身,露头藏身的称云龙穿云翻飞、状如行走的称行龙首尾相望、盘成团状的称团龙龙睛圆睁,龙首正视的称正龙。另外,还见头在上尾在下的升龙,尾在上头在下的降龙,有鳞的蛟龙,有翼的应龙,有角的虬龙,无角的螭龙等等。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

任何造型艺术都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而追求纯粹意义上的美感。和王权时时联想的龙纹自然会有非艺术的限制。官窑青花纹样中最常见的是龙纹,作为皇室用器的标志,便是五爪龙。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局部(三爪龙)

龙一般画四肢,肢前的爪(或谓龙趾)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分。元青花上未见五爪龙,但同期白釉器上有五爪龙,说明元青花非官窑器。明初官窑已将青花作主要品种,出现五爪龙纹,这种画法成为明清官窑的传统画法。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盘(盘心)

龙纹唯官窑青花有使用特权。在这种超经济力量的制约下,明代早期民窑青花上不见以龙纹为饰。象征着王权的明中期起,随着禁令的松驰,民窑青花装饰渐采用龙纹,但不见五爪龙,造型也谓简单。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五代吴越越窑“秘色瓷”龙纹罂

陶瓷器上龙纹的应用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在精致的陶器上彩绘龙凤纹或蟠夔纹。以后龙纹的应用更广,采用贴塑、模印或刻制的胎体装饰方法。唐宋时釉上彩和釉一下彩渐成瓷器装饰的主要形式,彩绘的龙纹具更高的欣赏价值。这时装饰手段在制型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龙纹还显得粗犷与简洁。精细人纹的龙纹,出现在青花瓷上。

用石料在釉下彩绘,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青花,唐宋已有少量生产,但工艺上不成熟并未推广。元代中后期(14世纪中)青花因外销的需求迅速成熟。其雄伟的气势和高超的画艺达到非常高的艺术境界

青花以提炼得极为细腻的钻料在素胎上绘画,有勾勒点染多种笔法。从成块大片的渲染到纤如毫发的笔触都能自如地表现,无疑为龙纹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