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院墙贴多大的瓷砖

难过的书本
开放的胡萝卜
2023-01-26 13:33:57

院墙贴多大的瓷砖

最佳答案
昏睡的钢笔
无情的长颈鹿
2025-10-27 20:57:58

墙面瓷砖的尺寸也有很多种规格,可以选择不同的墙体表面,肯定要用不同的墙砖才行,比如你像是一些高层楼房,在墙砖铺贴的时候都不会选择那种大的尺寸,大多都是采用了10厘米×15厘米的小型墙砖。

而有很多老百姓家里在院墙上粘贴瓷砖的时候,就会用那种稍微大一点的尺寸,比如像15×30厘米的尺寸。

如果是在卫生间里使用那规格,还有其他的类型,比如像30×30的或者30×60的等等。

墙砖的尺寸肯定不固定,在你购买的时候,可以结合家里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据我所知,现在购买人数比较多的是以下几种规格:

第1种,200厘米×200厘米。

第2种,300厘米×300厘米。

第3种,250厘米×330厘米。

第4种,200厘米×300厘米。

选择的空间非常大,规格不同,瓷砖的形状自然也就不一样,你可以选择长方形的瓷砖,也可以选择正方形的。

赞 0

墙面瓷砖的尺寸也有很多种规格,可以选择不同的墙体表面,肯定要用不同的墙砖才行,比如你像是一些高层楼房,在墙砖铺贴的时候都不会选择那种大的尺寸,大多都是采用了10厘米×15厘米的小型墙砖。

而有很多老百姓家里在院墙上粘贴瓷砖的时候,就会用那种稍微大一点的尺寸,比如像15×30厘米的尺寸。

如果是在卫生间里使用那规格,还有其他的类型,比如像30×30的或者30×60的等等。

最新回答
忧郁的小熊猫
生动的灰狼
2025-10-27 20:57:58

这个是算外墙砖的,因为内墙砖指的是室内砖,而院墙已经处于室外环境,所以其要求都必须符合外墙砖。在说一下内墙砖与外墙砖的区别你就知道了:

外墙砖就是贴在墙体外侧的砖,外墙砖材质相对粗糙一些,由于处于露天状态,耐酸碱性要好一点,抗冷热性要比内墙砖好,但是颜色相对单一。

内墙砖是用在室内墙面的装饰,相对环保性要好,质地更细,质量要求更高,吸水率要低,花色品种更多一些。 内墙砖由三部分构成,坯体,底釉层,面釉层。坯底的吸水率一般在10%-18%左右,底釉施釉克数为40---60克,面釉为90----160克。

结实的羊
舒适的香氛
2025-10-27 20:57:58
白色瓷砖会产生辐射。

越白的瓷砖,含有的添加剂越多,辐射越大。氧化锆等增白剂产生辐射,危害人体健康,而抛光砖中超白砖的辐射则更强。因此除非釉面的釉料本身就是白色,否则大白砖不适合大面积铺贴。

贪玩的眼睛
含糊的蛋挞
2025-10-27 20:57:58
似乎已成习惯,居住在天津赤峰道上的居民每天散步遛弯时总会到“古瓷房子”前驻足欣赏一番。在邻居们好奇而日复一日的关注下,一幢散发着欧洲风情的法式小洋楼一点点披上古瓷片织成的“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起来。

经过四年精心打磨,如今房子的外观贴瓷装饰工作已经竣工,名声日隆,关注群也早已不仅是附近居民,很多到天津旅游的人也会来这里一睹奇观。近日,英国BBC、法国路透社等国外媒体的记者们也纷纷来这里一探究竟。这座房子的主人,也因这一举世无双的创举而备受瞩目。

缘起母亲嫁妆的收藏生涯

瓷房子的主人名叫张连志,于1957年4月4日出生于旧时天津意大利租借地的一个儒商世家。由于祖上就是文化世家,张连志的父母都有收藏文物的爱好。母亲出嫁时,陪嫁便是一幅清朝名画,这幅珍贵的名画张连志迄今保护得完好无损。

可以说,他最早的藏品就是母亲的嫁妆——一对镜子、清代八音盒和清代汉白玉山石盆。从刚刚接触藏品起,张连志便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和激动,这种感觉仿佛已在体内等待千年,一旦点燃,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母亲留下的几个明清时期打着锔子的盘与罐、孩提时代玩过的小铜锅炉、老电话等都被他一一珍藏起来。

张连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暗室里卷胶卷。“我每做一件事,都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在漆黑一片的暗室里,用不着光和眼睛,他用手,凭感觉的指引去触摸、对接,一人供十人打扣。正是凭着做事就要做到极致的这股执著劲儿,后来张连志将他所钟爱的收藏爱好越玩越专业。

80年代初,张连志开始下海经商,1992年创办了粤唯鲜酒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如今,他作为一位收藏家的名声早已压过了他成功企业家的身份。事实上,在有了可观的财富后,张连志的确是满世界地搜寻古董,把心思更多地用于收藏了。他对文物收藏的痴狂,已如同“毒瘾”深植体内,势必与他纠缠一生。时至今日,他的藏品包罗万象,从夏商一直到明清各个朝代的瓷器、石雕、门楼、家具等一应俱全,20多年的累积之下,古董堆满了4个大仓库。

和古董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张连志坦言,尽管他的收藏广泛,藏品成千上万,但最让他痴迷的还是瓷器。他说他永远记得小时候打碎一个碗后,总会拿着破碎的瓷片去找工匠修补,看老师傅熟练地打锔子,锔完一抹白灰,滴水不漏,当时觉得真是神奇,于是后来自己也学着这样做。

由此而起,在年复一年中,一件件从远古走来、经历了风霜雪雨的破碎瓷片在他的手中被不断复原,而他也在这个过程中体味着历史的变迁,深化着对中华民族历史及文化的认识。几十年过去了,小时候打锔子的碗在不经意间成了某个过程的最好见证——有过程的才是美丽的,张连志一直醉心于这个过程。

在温哥华的一家古董店,一件古老的花觚打动了张连志,他拿起来反复把玩,爱不释手。但这只花觚的残破也确实破坏了美感,他只好迟疑着割爱放下。但奇怪的是出了古董店后那只花觚却总是不肯从他的眼前、他的心中离去。没办法,他最终又回到古董店,买下了那只花觚。在反复观看之下,他发现那破口不像来自远古,从那破口中他仿佛看到了曾经发生在这个物件上的一段故事,于是产生了复原这个故事的念头。

过了很久,当他在西雅图的一家古董店里翻拣破碎的瓷片时,总有几小块瓷片往他的眼睛里跳,直觉告诉他,某个故事可能要复原了,于是买下了这几片古瓷碎片。回到家后,他拿出这几块碎片,果然与那个在温哥华买回的残破了的花觚的破口连接得天衣无缝。但遗憾的是,只差比小手指甲还小的一小块对不上。于是他再次回到西雅图的那家古董店,在一大堆碎瓷片中反复翻找,可惜没有收获。他不死心,后来又一连去了几次,老板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问他找什么,张连志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这位古董店老板,希望对方帮忙。老板笑他太痴狂,说:“那么小的一小块瓷片,谁会留意呢!一定是找不到了。”直到现在那件花觚依然有小小的一点残破,这成了他收藏中最大的遗憾。

正是由此而起,张连志收藏的古瓷片越来越多,后来便利用这些古瓷片盖了一面古瓷墙作为蕴华博物馆的装饰,引起了当时国内外参观人士的啧啧惊叹。

2002年,张连志在地处繁华闹市区的地方买了一幢小洋楼,这个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法式小洋楼与张学良将军的府邸曾经一箭之遥。张连志想,如果法式小洋楼的墙壁上也贴上古瓷,会形成怎样的效果呢?灵光一现的念头就这样在脑海中爆炸并定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开始他只是想用瓷片装饰院墙,效果出奇的好。后来尝试将瓷片贴在房子上。来这里参观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建议用瓷片装饰墙壁,他又将瓷片当作壁画贴在房间里。经过四年多努力,张连志将仓库中珍藏几十年的瓷器悉数拿出来,以斥资近3000万元买来的法式小洋楼为模板,完成了他以瓷片为设计符号的古典梦幻之旅。

四年时间,张连志将这座法式小楼从内到外变成了蕴涵浓郁中国文化符号的瓷房子,完成了一次异乎寻常的东西方跨界。“有人说我疯了,把这么珍贵的瓷片随意粘到墙壁上。”张连志笑着说,“可是,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收藏了许多东西,摆在家里自己欣赏有什么意思?我要让大家都来关注中国文化,让大家都能意识到中国瓷器的魅力。”在张连志看来,瓷房子不仅仅是随性所至的建筑,更多的是一份文化标志,“我想把瓷房子做到极致,尽力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