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画法
1.先画出一个椭圆形,作为青花瓷的瓶口。
2.接着再勾勒出它的瓶身,两边要画的对称。
3.画出它的瓶底,再用波浪线把瓶颈装饰一下。
4.在瓶底的上方画出拱门型的花纹。
5.在瓶体中间再画出波浪线花纹,画出两朵花以及S形的花纹。
6.涂上颜色,这样青花瓷就画好了。
资料扩展:
青花瓷又称白底青花瓷,属釉下彩瓷,人们也常常称之为青花。青花瓷的釉色是采用钴色原料烧制而成,所以烧成的颜色为钴蓝色
青花瓷绘画技巧:青花瓷瓶的表现方法比较多,有色彩表现法、白描表现法和素描表现法等几种形式,其中色彩表现法是指绘画学习者在进行色彩练习时对其表现的方法,主要包括油画、水粉、水彩等画种表现。
白描表现法是指运用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运用线描的方法对其进行表现。青花瓷瓶的素描表现是本节课要进行介绍的表现方法,下面从青花瓷瓶的调子素描表现方法对青花瓷瓶画法进行介绍。青花瓷瓶的调子素描表现方法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常规的构图定位,在这一步骤中,画者要把青花瓷瓶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步骤的第二步是画青花瓷瓶大的外部形状和主要结构,在这个步骤中画者要运用较轻的线条把青花瓷瓶的外形和主要结构画出来。
青花瓷瓶的表现步骤的第三步是铺设大的明暗色调,在这个步骤中,画者要把青花瓷瓶的背光部分均匀平涂一层铅笔颜色。表现步骤的第四步是深入刻画,深入刻画是把青花瓷瓶亮面、灰面的微妙变化和暗面的反光仔细的表现出来。步骤的最后一步是调整和完成画面。
青花瓷的花纹画法步骤:
1、先画出一个椭圆形,作为青花瓷的瓶口。
2、接着再勾勒出它的瓶身,两边要画的对称。
3、画出它的瓶底,再用波浪线把瓶颈装饰一下。
4、在瓶底的上方画出拱门型的花纹。
5、在瓶体中间再画出波浪线花纹,画出两朵花以及S形的花纹。
6、涂上颜色,这样青花瓷就画好了。
青花瓷的特点: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1.首先用淡淡的墨线在瓷器上画出线条,就是先起个稿,为上颜料做准备。放心,墨线在烧制后就会消失的
2.调好颜料,掌握好浓淡,依照墨线描线上色
3.烧制
总体来说有点像中国画,掌握线描力度、颜料浓度很重要,但也有和多不同,比如颜料的调制、用笔的方法等等,建议还是去陶艺店之类的地方亲身感受下
陶瓷画就是将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它不仅具有陶瓷的质感,还将绘画的各种元素都加入其中,这二者结合,为人们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丽。陶瓷的质地坚硬,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腐蚀等,因此陶瓷画也具有了陶瓷的这些特质,可以长时间的保持绘画的色彩和面目。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陶瓷画制作流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一下。
陶瓷画制作流程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 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以上是传统的制作,现在比较流行的直接是“轩艺高温瓷像”,一步到位。
瓷版画的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
瓷版画可追溯到明清年代,延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瓷版画有“瓷画百年”的美誉,具有浓厚的赣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工艺价值
瓷版画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他工艺生产难以比拟的。从材质的选择、艺术加工,会之前的乳香油炼制,颜料的调制,毛笔的处理至慧智的具体步骤和技法,都十分严谨、细致,这些生产技艺是江西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代替。
经济价值
20世纪50-70年代,瓷版画一直是南昌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瓷版画的发展,能解决当地相当数量的人员的就业问题。其次,瓷版画原料取自于景德镇的白胎,可有效地促进瓷都经济的发展。再次,除满足中国需求外,瓷版画还受到日本、澳洲等国人民的欢迎,可以大量出口创汇。
学术研究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汲取西方摄影文化的精华,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传承历史,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实属罕见,对研究明清的传统手画、陶瓷彩绘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很高的价值。
通过以上的步骤,再加上师傅们纯熟的技艺以及细腻的心思,就可以制作出精美的陶瓷画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陶瓷的国家,而陶瓷自古以来也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陶瓷画在明清时期就非常流行了,它是将绘画的艺术融入到陶瓷当中,使其更加具有质感和灵性,它带给人们的是一场非凡的视觉盛宴。
以上就是有关陶瓷画制作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里的陶瓷颜料指可直接用于瓷器表面彩绘的颜料而非专门生产陶瓷用的陶瓷釉料。陶瓷颜料是水溶性的,有较强的附着力,可以在光滑的瓷盘或其他瓷器表面绘画,而后放入烤箱内加热固定,干燥后不溶于水。陶瓷颜料简便易用,适宜于业余爱好者自制艺术瓷绘。
一、粉彩
粉彩是陶瓷绘画表现手法之一,又称为“软彩”,色彩丰富、色柔雅致、光泽亮丽。粉彩绘画技法分为两种:粉彩陶瓷填色技法和绘画技法,称为釉上彩的粉彩是在烧制的瓷釉上进行彩绘,入窑经过高温烘烤而形成的。以含砷颜色作为粉底,再用干净的毛笔将颜色进行晕开,使得图案的颜色由明到暗的渐渐过度,让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在含砷的乳浊作用下产生粉化效果。因为颜色的量不一样,产生出来的粉化颜色深浅也不一样,展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这种画面感给人带来柔和感,粉彩简单率直、富贵豪华、浓笔艳抹而别具一格。之所以称之为“粉彩”。
二、古彩
古彩是一种传统的陶瓷釉上工艺装饰,颜色鲜明透亮,包括素三彩和五彩。古彩主要是采用玻璃状的红、黄、蓝、绿等颜色釉。金属着色剂是古彩的主要颜色发色成分,在瓷胎上用钒红、生料进行勾线,单线的平涂技法,在800~900℃进行烘烤。古彩颜色烧制后色彩透彻,十分艳丽,富有装饰感。古彩在画面上构图严谨、用笔刚劲有力,所谓的骨法用笔,形象概括夸张,古彩的颜色坚硬,矾红彩料时间越长越红亮。
三、青花
青花瓷是传统的一种彩瓷,也俗称青花,属于釉下彩,在刚烧制好的泥坯上进行彩绘,青花料分为“平等青、珠明料、石子青、回青四种”。青花纹饰丰富多彩,如动物纹、人物、花鸟、植物等。青花通过高温烧制后的釉下彩装饰,呈现出素雅恬静之美感。当代青花工艺主要是夸张变形、水墨写意、装饰,根据不断创新的青花工艺技法,具有色彩明亮、发色鲜艳、烧制成率高效、呈色稳定的特点。当代青花技法表现出的画面富以豪放、雄浑、富丽、层次繁多。
四、新彩
新彩是近现代出现主要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新彩具有一种西方风格,又被称为洋彩。新彩颜色色相丰富、发色稳定,具有直观性。新彩工艺不仅颜色丰富多彩,工艺形式得到艺术界的认可。新彩工艺融合中西结合的手法,结合中国画风格,创造出属于中西方文化的中国瓷器作品。
五、颜色釉
颜色釉属于一种釉色陶瓷,是瓷釉的一种,以其纯净典雅。颜色釉瓷是通过釉水的色彩来装饰出瓷器的效果的,需要通过高温烧制色彩才能鲜艳明亮,才能够展现出瓷的光彩夺目、绚丽无比、纹理舒畅的特色。颜色釉瓷通常是在釉料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入铁、铜、锰、钴等氧化金属,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烧制条件,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釉面就会呈现青、褐、红、蓝等各种色泽。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花青加酞青蓝。
国画颜料的调色技法:
1、笔中调色法
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当笔落在纸上,就能产生一气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产生彩度低的混浊色彩如画嫩叶时常同时蘸二种对比色来画出娇嫩的感觉。
2、碟中调色法
着色前将含颜料的笔在调色碟上调色,把颜料混匀再画,如此画出的效果才会显得均匀或有渐层变化。
3、纸中调色法
就是罩色法。即在原来的颜色上、再罩一层颜色。如在上好色后,发现色彩太浮、太艳、太淡、太薄,就可以用罩色法,使色彩产生厚重的感觉。但用来罩染的颜色,以透明的植物性颜料较佳。
扩展资料
调色技巧
1、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因此,如果来样是干样板,则配色漆需等干燥后再进行测色比较;如果来样是湿样板,就可以把样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观察两种颜色是否相同。
2、事先应了解原色在复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氨基涂料和过氯乙烯涂料,需更加注意。
3、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调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
[摘要]中国瓷器是一项精美的陶瓷艺术,瓷器上的装饰和绘画也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一项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瓷器向来有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之称,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众多的艺术形式,陶瓷装饰艺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现代瓷器绘画艺术中的水墨画以其画面精美、色彩丰富、工艺独特、创意奇特以及观念的创新,为传统的瓷器绘画增添了新的内涵,以独特的工艺和出色的绘画使陶瓷文化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本文从瓷器水墨画设计的特点着手,深入探讨了水墨设计风格在现代瓷器绘画中的应用价值及范围,并遥望了一下现代瓷器绘画中的水墨设计未来之发展。
[关键词]现代瓷器 水墨设计 绘画
一、现代瓷器绘画中水墨画的应用特点
陶瓷绘画水墨画装饰就其内容和技巧来看,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画中水墨画的画法。两者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水墨画为陶瓷绘画提供技法和内容相反,陶瓷绘画又给水墨画提供了新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和发展。风格上,水墨画的点线面的特征和画法技巧都在陶瓷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论是气韵还是笔法,都一一借鉴了过来,流畅的线条、飞动的笔势还有水分莹澈和淋漓酣畅的艺术效果都在瓷器绘画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应。形式和风格上,瓷器绘画以瓷器为载体、瓷釉为颜料,技法和风格完全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
水墨画因为笔墨的动态,形成了洒脱豪放的风格,这也正是水墨画与工笔画的不同之处,以水墨的写意代替工笔的写形。由于水墨画的写意特点,所以画家们更喜欢这种绘画方式,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而也正是由于画家的这种写意画法,更能体现绘画所表达的思想,更能体现出一种飘然的意境,所以水墨画也成为大家争相欣赏收藏的对象。
现代瓷绘即以瓷器本身作为画纸,以釉为水墨,并加入传统的青花等国画颜料作为点缀。瓷器釉彩和宣纸水墨的相似,所以造就了瓷器绘画这种艺术形式。由于瓷器上色可以烧制之前也可以烧制之后制作,所以为瓷器绘画增添了可塑性。既可以使用水墨的技法,也可以试用泼墨和泼彩的技法,除了瓷器本身的白色和水墨的黑色,还可以使用传统国画的五种色彩。其中有一种技法称为“意笔”,俗称为“粗笔”。即以极简练的笔调简单勾勒出事物的形态,而着重刻画所描绘事物的神态和韵味。水墨画中用笔有简有繁,有写形有写意,形简而意聚是水墨画所追求的境界,也是瓷器水墨绘画所追求的。釉彩的动势自由自在,刻画形象简练而不失神态,形乱而意境俱在,更能体现水墨画无拘无束的技法。
二、现代瓷器绘画中水墨的应用
水墨画属于传统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顾名思义就是以水和墨为绘画材料的一种画法。由于所用的水和墨比例不同,从而达到一种深浅层次各不相同的色调,进而表现出浓淡、焦清等各种不同的变化,以笔触表达作者的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瓷器绘画的本质特征是在瓷器烧制前后以釉彩为颜料进行绘画创作,其载体本身就是一种立体的有厚度的肌理。传统水墨画基本就是平面作品,所以在瓷器绘画中的水墨画是一种立体的,先有技术后有绘画的艺术。画家以自己独到的笔法和技巧表现自己的思想、人格和社会形态,笔触的轻重虚缓成为绘画的关键,而最为本质的特点就是以笔触和水墨传达精神。传统的哲学观念,如“实源于虚、有源于无”的思想,更是造就了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形的特征。瓷器绘画中的.水墨画技法借鉴了这种思想,对釉彩的虚实运用从而表现所要表达的作者情感。
瓷器绘画以瓷泥为载体,以釉彩为颜料,虽然在笔法和颜料运用上与传统的水墨画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还是遵循了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和形态神韵。可以说瓷器绘画是水墨绘画的一个重要变化形式,也可以说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承的技艺。两者都为彼此创造了更为丰富的绘画载体和多维化的表现形式。
水墨画的笔法和技巧与瓷器绘画的笔法和技巧,就像一种交响乐一样,“纵横变用,在乎笔也”。传统的国画理念和瓷器的制作技巧的结合、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也推动了两者之间的融合与发展。瓷器绘画为水墨画提供的优良载体,水墨画为瓷器绘画提供的高超技法都对瓷器绘画创造了丰富的应用,相似的意趣为艺术的天地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三、水墨画设计在瓷器上的运用和发展
瓷器上的水墨画风格和传统作用上的水墨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一是材质上的不同,相同点在于表现方式。瓷器作为一种工艺品,水墨画技法是其主要的绘画表现形式,由于瓷器烧制工艺的特殊性,使瓷器上的水墨画形式和国画中的宣纸水墨形式又有了很大的区别。宣纸水墨形式在表现时材质比较单调,所以要从宣纸的挑选和笔墨的使用上多用心。水墨的颜色一是表现在施工材料的厚度上,另一方面表现在窑的变化上,水墨技术比国画的宣纸水墨表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瓷器的艺术魅力的表现点。
综合瓷器水墨风格绘画的未来前景,它可以集国画宣纸的一些成功之处,又能运用自身的优势来发展新的空间形式。在水墨画上有研究的人士颇多,因为瓷器水墨形式和中国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瓷器水墨画形式主要是以中国画的水墨形式为模板,用水墨的效果来表达瓷器绘画艺术的效果。所以,瓷器水墨画一要努力地吸收和模仿中国画水墨的笔法表现形式,还要注重本身材质的优缺点。融合东西方多种多样的水墨艺术技法和风格,尽力地去体现当代水墨画的文化风貌,给忙碌的人们带去一种轻松惬意的艺术享受。
瓷器艺术和中国水墨画艺术继承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象征,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相互交融和渗透,成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世界性的语言行业词汇。
1、揉泥
这一工序可以使泥土更加紧致,里面含的气泡较少,多余塑型有很大帮助。如果不这么做,在烧制时容易裂开
2、做坯
景德镇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以供后期印坯时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
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型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4、利坯
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
5、荡里釉
圆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与玻璃有着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釉一般以石英、长石、黏土等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方法。
里釉(器物内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荡釉法,外釉我们采用浸釉法。
6、画坯
荡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
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配方,则是每个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
混水:
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和染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7、施外釉
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时,杯子的底足还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师傅对坯体、釉料以及瓷器的预期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
8、挖底足
瓷坯外部施釉后,在釉面自然干燥后,就可以进入挖底足的工序了。由于我们制作的是釉足的器物,在挖底足时需要留出底足最外圈的坯,且必须保持外圈的基本一致,这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功底
9、写底款、施底釉
10、装釉足
釉足,初始状态是在陶轮上手工制出的小圆泥饼。干燥后再次在陶轮上旋削出相应的造型,与每一个杯子一一对应。
11、满窑、烧窑
将制好的瓷胚均匀摆放在窖里,需要合理摆放,方便烟道流走,否则会影响烧制
12、开窑
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最后,还需要对烧制出窑的瓷器进行检验和底足的打磨。
中国古代瓷器装饰手法中的绘画装饰瓷器,开始于唐代的长沙窑,宋元时期的磁州窑、吉州窑又有进一步发展。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及虫鱼等。从元代起用山水装饰陶瓷极为盛行。明清两代盛行彩瓷,大量采用国画的画法,以粉彩和珐琅彩的山水画最为精美,并出现仿西洋画法。题材包括花鸟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仙山楼阁及外国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