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中怎么拉坯?
陶瓷制品的手工制作流程:
1、拉坯。即将炼就之泥放于轮车上,借旋转之力,用双手将泥拉成器坯。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
2、印坯。将可塑坯料用人工在模型中挤压,使其延展印成一定形状粗坯的成型方法。是非常古老的手工做陶瓷的技术。
3、利坯。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
4、挖足。将瓷器坯的底部挖出轮廓打磨平整。
5、施釉。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
6、画坯。给制成的陶瓷坯画上精美图案。
7、混水: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和染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8、施外釉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时,杯子的底足还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师傅对坯体、釉料以及瓷器的预期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
陶艺拉胚。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拉坯是制作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拉坯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凡圆器琢器俱用拉坯方法成型。
手工拉坯顾名思义就是泥料放拉坯机上,手工拉坯成型。经过修坯、刻洗、雕刻等工序最后上釉、剔釉、烧制成型。
而压坯和注浆都是通过模具成型,一般碗盘都是压坯的,而不方便使用压坯的产品会用注浆。注浆的产品表面会有模具的拼接痕迹,看上去就是那里釉会厚重一点。而压坯的没此毛病。
相对来说手工拉坯的产品有匠人自己的想法,每一个产品都会有所不同,如果有刻花、贴花等工艺装饰的话,纹饰会更精美。使用者自然也是会更赏心悦目吧。相较于日常使用,这个实在是没有区别。手工拉坯产品更偏向于艺术品范畴了。网络上几十块的手拉坯餐具你就看看就行。拉坯师傅很多是按件计价,一个碗十几块钱售价,连人工费都不够。何谈手拉坯?
怎样拉坯:先把泥团置于转动的轮盘上,用手抱正抱顺,然后在泥团上部的中间部位扣出一个窝来,并上提把窝拔高。再把左手放在窝里边,右手放在窝外,两手四指里外相对挤拉窝泥,向上边或外边扩展,使窝泥变薄成适当厚度的坯体,同时使坯体成为预定的各种形状。最后在坯体的底部以下用一细线把坯体割下,即成毛坯。毛坯干燥到一定程度时,再在转轮上进行旋削修整使其达到精坯的要求。修整毛坯这一过程称为旋坯。过去有“三分拉七分旋”之说,说明旋坯在手拉坯成形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旋成的坯达到的标准是: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表面光洁,厚薄适中。有的坯旋好后,还要进行黏结饰件的操作,如壶类黏结嘴和把,瓶类黏结耳饰、粘贴花朵等。
一、选用泥料:选用泥料也就是说泥的配比,不同的陶瓷用不同的泥料,钧瓷的用料大致由黄道土、刘家沟土、黑膜土以及一些长石组成。
二、炼泥:炼泥也就是说把选好的石料经过球磨机的加工把它们磨碎,磨成浆,然后用压滤机把泥浆里的水分给虑出来,之后再通过真空炼泥机一遍一遍的把泥给炼出来,直到适用与拉坯为止。(适用程度:根据个人掌握)
三、揉泥:揉泥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使可塑泥更加有利于成型,其目的就是为了排除可塑泥中的杂质和气孔。我们在制作陶艺作品之前,必须经过揉泥这道工序,因为揉泥可以令粘土致密,不仅增加粘土的柔韧性和可塑性,降低收缩率,还会直接影响陶艺的烧成率与收缩率。如果揉泥的方法不恰当,令泥团中有空隙、气泡,不仅收缩率增加,而且烧成时表面会鼓起气泡,甚至会炸裂。揉泥的过程主要是把不同干湿度的粘土揉匀,令粘土干湿适度,如果粘土太硬,在揉压的时候需要加水。反之则需要脱水。揉泥的意义就好像做面点之前要揉面一样。注意:可塑泥一定要揉好才能更容易成型。揉泥的方法很多,一般我们常用的揉泥方法是:鸡心式揉泥法和牛头式揉泥法。
四、拉坯:拉坯就是整个工艺的核心内容,拉坯的好坏是直接决定了之后的上釉烧成的重要因素,首先拉坯要具备两个个必要因素:心平气和、眼准手稳。其次,拉坯之前一定要明确目的,要做什么样的器物,怎么运用手法,这都是必须在心里揣摩好的!要做的器物在本子上反复的画上几遍,想想这样的线条该怎么用手拉坯去完成,做好这些准备,就可以拉坯了。拉坯的第一个环节在与抱泥头,泥头正不正就决定了能不能拉成坯。抱泥头指的是把揉过的泥摔在轮盘上,用双手把这块泥给抱正,所为抱正就是泥和轮盘是同一个圆心。这样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经过来回数次的拔高和摁压,用以来再次排除泥之中的杂质、气孔和提高泥的可塑性。然后开始拉坯,拉坯过程中一定要稳,速度要适当,根据你心中所想的器物线条,转换成手法使手上的这块泥运用自如。
五、修坯:修坯可以是借助工具修的也可以在拉坯机上独立完成的。它是在拉坯的基础上完成,也就是说你所拉的器型的内形控制了外形,里型的线条顺不顺,也就决定了修坯的修的好坏,在修坯过程中,要做到:勤、稳、准、快。
“勤”讲的是要多感受坯体的厚薄,也就是用手敲打坯体听声音来辨别坯体的厚度,做到整体厚薄均匀。
“稳”讲的是修坯过程中下刀的力度,有时候走一刀可能会要一气呵成,所以一定要稳。
“准”讲的是拉坯的内形与外形配合,线条要准,要流畅。
“快”讲的是修一个坯的用时,提高工作效率。
手拉坯成形要求手工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也较大。这种方法适用于钧瓷圆形器皿,如盘、碗、洗、樽、壶、罐、瓶等产品的成形,尤其是传统钧瓷仿古器型,非手拉坯不能得其神韵。手拉坯产品一般手感较重,个别的胎体较薄而分量较轻。由于是手工制作,即使是同样的产品,其高低、大小、轻重和形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就像千人千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