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荣鸿是什么制陶人?
邓荣鸿是早期石湾陶瓷工艺师。石湾美术陶瓷,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史载,石湾陶瓷商品性生产始于唐,盛于明清。早在清代,石湾工艺陶瓷业就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工艺陶瓷生产营销基地。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而《南海乡土志·矿物制造》也记载:年中贸易过百万,为工业一大宗。
众所周知的是陶瓷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在漫长的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陶瓷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陶瓷产业也是较古老的产业之一。
陶瓷不光是艺术品,同时也是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材料。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陶瓷派系,陶瓷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存在于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窑派。
但是,历史悠久且流传至今的陶瓷派系却并不多,而这其中就有石湾陶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石湾陶瓷。
诞生于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至今已有将近几千年的历史,石湾陶瓷有着“千年之烧”、“石湾瓦甲天下”等美誉。
石湾实际上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佛山市禅城区东南部,石湾陶瓷自从诞生日起就是以石湾这个地名命名的,这个跟很多陶瓷派系是一样的。
石湾陶瓷真正形成陶瓷产业的时间最早要追溯到唐代,一直到明清时期,石湾陶瓷已经十分的盛行了。
民族性
西方的陶艺多借助 *** 人体的每条肌肉来表达感情,石湾陶艺则秉承中国艺术的传统特征依靠线纹的飞动,借衣纹折叠、线条流动去表达人物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地方性
人物塑造的身形和衣褶具有飘逸流畅的特点。
釉料方面石湾公仔采用的是一次烧成的颜色釉,以不可重现的无穷变化而形成石湾艺术陶鲜明的特色。
施釉上石湾公仔不在人物的脸、手部上釉,以泥胎的产色使肌理表现更加真实,同时由于石湾公仔所使用的泥料较粗且含砂,就需要上一层较厚的釉来掩盖,从而使产品的艺术风格显得特别古朴厚重。
人文性
石湾陶艺是民窑生产,制作方式不受约束,构思上不拘一格,题材广泛,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它以老石湾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更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文性。
石湾陶瓷经历了一个兴起到盛行,盛行到衰落,衰落又到盛行的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
石湾陶瓷在明代就基本上形成了陶瓷派系,当年郑和下西洋就带有大量的石湾陶瓷,当时石湾陶瓷就已经远销日本、东南亚、西亚等很多地区与国家。
石湾陶瓷作为民用陶瓷的代表在明清时代的南方地区随处可见,陶瓷产业也相当完备。
在经过了民国到解放的一段的衰落时期后,石湾陶瓷在建国以来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陶瓷艺术大师,如当时名气最大的要数刘传了。
石湾陶瓷作为民窑虽然比不上景德镇那样的官窑,但是石湾陶瓷悠久的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是其它的陶瓷派系所无法比拟的。
在石湾陶瓷中最具代表的要数石湾陶瓷瓦和石湾公仔,这两种陶瓷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石湾陶瓷文化的名片,即说到石湾公仔就等于提到了石湾陶瓷。
怎样制作DIY妙趣横生的陶艺?
工具/原料
拉坯机(最主要得工具)、转盘(陶罐成形后进行操做得平台)、雕塑工具(用来雕刻陶罐得工具)、扎针(扎花得工具)、铲刀(使用铲刀取陶坯)和修坯刀。
通常而言,以上工具陶吧都有,你所需要给予得只不过想象力和劳电力。
选泥揉泥
选择一块尽量软一点得馒头状泥块,放置在拉坯机上。
打开拉坯机得调速器,双手润湿后放置在泥块上,随着拉坯机转盘得转动将泥块往上拉成圆锥状,再将其压成半圆得馒头,重复两至三次。
此动做得要求是为了让泥块均匀,没有气泡,预防其在烧制时烧裂。
开孔
左手护着泥坯,用右手大拇指在馒头状得泥块上挖孔,接着逐步往外用力挖大,小心在挖孔时别挖透,留约1厘米厚得底。
拉大拉高
用大拇指将泥肚往外顶,将泥肚拉大随后双手护坯,将其拉高至筒状随后将大拇指放在筒口两厘米处往外顶,陶罐根本成形。
整形修口
将一只手得中指、拇指分别放置在陶罐得内外壁,通过手形使陶罐得壁随着转盘得速度变得厚度均匀,采用相同得办法将口形整理圆润。
随后,使用抹布将陶罐内得水、杂质等清理干净。
取坯
将铲刀放置在陶罐底部,用手护着罐体,特快将其铲起至塑料板上,放置在转盘上。
过程演示:好运陶吧 轩做领
贴花修坯
取泥,用手捏花瓣,将其轻轻粘贴在陶罐上,并使用扎针、雕塑工具等雕刻花纹脉络随后使用修坯刀将底部碎泥取掉,使其圆润光滑。
至此,陶罐初步成形。
上色
陶罐成形后,过了一个星期得烧制,你就可以给陶罐上色了。
上色以后,可喷上光油,使陶罐色彩更亮,不怕水。
改革开放以后,石湾陶瓷产业利用优惠的政策优势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开始进军建筑陶瓷行业,进一步讲陶瓷的产业链延长。
今天的石湾陶瓷产业早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之一,陶瓷产业发展的同时,陶瓷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一些以石湾陶瓷为基础的创意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如石湾陶瓷博物馆的建成,南风古灶和高灶的吉尼斯记录。
楼主应该不会自己去产地购买吧,现在都是在网上购买了。比如漫淘网那就有的,那都是有着传统的特色,因为石湾公仔有在那买过,做工很是细腻。
佛山市石湾裕龙陶瓷有限公司是1998-12-30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佛山市张槎镇大江乡。
佛山市石湾裕龙陶瓷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604708175893M,企业法人梁裕恩,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佛山市石湾裕龙陶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产和销售陶瓷墙、地砖;国内贸易,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5668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00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佛山市石湾裕龙陶瓷有限公司对外投资0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佛山市石湾裕龙陶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近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得以保存完好,在国内实属罕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龙窑。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历史记载,佛山陶瓷基地形成於唐宋,至明清最为发达,“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泯外之国”,深受人们的欢迎,嬴得了“石湾瓦,甲天下”的声誉。石湾以前烧窑以龙窑为主。建国以后,相继出现了倒焰窑、轮窑、多孔窑、隧道窑、电窑、辊道窑等。龙窑一般依山坡而建,亦少有在平地垒筑高台建就,取其倾斜顺应火势,宛似一条巨龙从天而降,因称“龙窑”(石湾人旧称窑为“灶”)。在清代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窑灶107条。现在石湾陶瓷生产均采用先进窑炉,龙窑公存三条,南风古灶是最古老之一。
南风古灶的炉口正向南方,窑尾有榕树成荫,每至复日,凉风习习,故名为“南风灶”。南风灶在漫长岁月中,不断生产亦不断修葺。现在的烟囱是近代才加建的。现窑体总长37.8米,窑墙外宽6米,窑内宽平均2.3米。窑面有火眼34排(每排5个),行活称一排为一下火,共34下火。火眼作为烧窑时投放木柴之用。窑侧有灶口4个,用于产品出入。南风灶以前以烧制大盆类产品为主,现为工厂煅烧园林花盘产品。
图片: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48949/49047/3485830.html
石湾陶瓷历史悠久
素有南国陶城美誉的佛山石湾,与江西的瓷都景德镇齐名,制陶业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河宕贝丘遗址数以万计的陶片证明,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石湾先民已经在挖土烧陶。从先秦到两汉,制陶逐渐成为行业,在澜石出土的汉墓就有陶屋、日用器皿、动物陶塑、水田附船模型等。唐代石湾窑烧陶用的是馒头窑,轮制与手轮兼制并用,产品除日用陶瓷外,出现了美术陶瓷,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宋代石湾窑包括石湾、小塘奇石两大窑场,花色品种和釉色均有很大的进步。北宋是石湾窑一个兴盛的时期,产品远销东南亚。元代以后,奇石窑场衰落,陶业集中在石湾,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将陶艺也带来,促进了石湾窑的发展。明、清时期是石湾窑一个鼎盛的时期。其显著的标志是窑的改革,像"南风灶"这样先进的龙窑出现,提高了石湾陶的质量。明嘉靖、万历年间的"祖堂居",是专门烧制美术陶的工场。明中叶以后,"石湾六七千户,业陶者十居五六",陶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现今在祖庙的瓦脊上,陶塑的花脊是石湾陶文化的代表作。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石湾陶的萧条期。由于国力不振,加以战争的破坏,石湾陶窑锐减,技工星散。1949年石湾经营陶业的只有300户,从业人员2800人。1949年后,石湾陶得以复苏。首先是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其次是革新产品,扩大生产,进行了技术革命。石湾陶的腾飞是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开始的。近10多年来,石湾陶有国营的陶瓷工贸集团公司,有区镇办的陶瓷工厂,还有个体办的陶瓷企业。体制改革,产品开发,技术引进,流程改造,石湾陶开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局面,进入了自明、清鼎盛时期之后的新腾飞的时期,成为佛山工业的重要支柱。石湾已成为全国主要的陶瓷综合生产基地,墙地砖产量占全国的1/3还要多。
图片:
http://www.chinafoshan.net/history/3f/200209250030.html
这个是图片
下面介绍
石湾美术陶瓷(石湾公仔)素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美誉。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1977年在石湾一带贝丘遗址出土的印纹陶器,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有5000年历史。在经历了唐宋两代的成长壮大阶段和明清时期的成熟发展阶段后,“石湾公仔”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1、石湾公仔的民族性
西方的陶艺多借助裸露人体的每条肌肉来表达感情,石湾陶艺则秉承中国艺术的传统特征依靠线纹的飞动,借衣纹折叠、线条流动去表达人物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石湾公仔的地方性
国内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等地区的瓷土土质洁白,是制作瓷器的上好原料,这种原料可塑性不高,通常都会借用模制成模制加工手工的方式以适应土性,而石湾陶土能耐高温,粘力强,可塑性很高,能塑造出飞舞的衣袖、衣领和极细长的线条,所以人物塑造的身形和衣褶具有飘逸流畅的特点。釉料方面石湾公仔采用的是一次烧成的颜色釉,以不可重现的无穷变化而形成石湾艺术陶鲜明的特色,有别于其他产区的釉上彩和釉下彩。施釉上石湾公仔不在人物的脸、手部上釉,以泥胎的产色使肌理表现更加真实,同时由于石湾公仔所使用的泥料较粗且含砂,就需要上一层较厚的釉来掩盖,从而使产品的艺术风格显得特别古朴厚重。这种原料的特性使石湾陶艺家们能尽情发挥他的想像力,风格挥洒自如。
3、石湾公仔的人文性
由于石湾公仔是民窑生产,制作方式不受约束,构思上不拘一格,题材广泛,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它以老石湾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更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文性。
4、石湾陶瓷的创作特色
由于石湾公仔在手法上充分吸收了国画写意笔法的精髓,强调概括和夸张。重神似,具有造型生动传神,釉彩浑厚朴实的特点。其陶塑题材,既有源于现实生活的,又有取材于神话传统的表现形式,有写实和夸张的不同手法,陶质运用上有素胎和上釉两大类型,是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