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最早起源于哪里?
陶器最早起源于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由老官台文化发展而来的仰韶文化时期。那时陶器“合土为釜”,为生活用品,制作简单、粗糙,表面有绳席或人面鱼纹及兽面纹样装饰。此后到了距今4900年至41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彩陶。
我国的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尤其是瓷器,它是我国的伟大的发明之一。陶瓷的生产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由无釉到施釉、由低温到高温的过程。我国最早的陶器是在距今8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它是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陶器之一。距今约三千多年的商周时代,已出现了白陶和釉陶,釉的发明,可以看成是我国陶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飞跃。至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曾以大量的砖瓦修建长城和阿房宫,将陶器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到建筑方面。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大批形似真人真马的陶俑,充分证明了当时制陶工艺及陶俑装饰方面的高超技艺。两汉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根据考古发现,两汉时期已成功地烧制出铅釉陶,而且釉陶的色彩也更丰富,出现了翠绿、浅绿、茶黄等多种不同的色釉,足见当时已经开始利用Fe2O3和CuO作着色剂配釉。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文化鼎盛时期。瓷器逐渐代替了铜器等,饮茶风尚又推动了瓷质茶具的研制,大大促进了各种瓷器的生产,陶瓷产区分布很广,并正式出现了“窑”的专称。“唐三彩”则是盛唐时期制陶工艺和艺术上的一个重要成就。此外,长沙窑发现的釉下彩也是当时陶瓷装饰技艺发展的成就之一。宋代是我国瓷业全面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时期。陶瓷产区遍及大江南北及黄河流域,出现了产品风格各异的几大瓷窑体系,其中以五大名窑(钧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闻名于世。元代除著名的龙泉窑、钧窑、磁州窑、德化窑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外,景德镇凭借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全国的制瓷业中,逐渐取得工艺和装饰方面的突出成就,为瓷器彩釉装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据文献记载,景德镇自汉代开始生产陶器,唐代已能烧制瓷器,到宋代以生产白瓷、影青瓷而闻名。明代,在传统的基础上制瓷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进入了全盛时期。当时,景德镇瓷业不仅在产品的产量、国内外销量上,而且在制瓷工艺技术以及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平,因而使景德镇逐渐确定了中国瓷都的地位。此外,被誉名为我国陶都的江苏宜兴,其紫砂器自宋代创制以来至明代已形成独特风格,在造型和装饰方面都取得了世人赞赏的成就。清代我国的制瓷工艺进入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阶段。景德镇仍为我国瓷业生产中心,其制品种类十分丰富,在造型装饰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创造了粉彩、珐琅彩和各种高低温颜色釉。我国陶瓷业在历史上对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巨
是的。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东汉出现青釉瓷器。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扩展资料:
外国瓷器
1、伊拉克位于古代文明发祥地的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腹地,土地肥沃,生活富庶。这片土地曾被东方学家普拉丝塔命名为“肥沃的新月行地带”,这一地区在古代既是东方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枢纽。自1910年以来法国人贝奥雷就在此地进行发掘,巴格达以北120公里处的萨马拉遗址因出土中国陶瓷而闻名。
萨马拉位于低格里斯河畔, 公元836~892年,这里曾作为首都,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有唐越窑青瓷等器;裾专家分析,与浙江余姚上林湖出土的标本完全相同。此外在阿比达(有译为阿尔比塔)等地也发现过9~10世纪褐色瓷,晚唐、五代越窑青瓷。
2、埃及是“陶瓷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南部、非洲的东北部和亚洲的西部,扼红海和地中海咽喉。在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越窑瓷器主要有:9~13世纪初期的越窑青瓷,有些刻有莲花、凤凰等纹样;还有比较典型的属于唐代平底小圆凹式的玉璧底碗。20世纪60年代在库赛尔和阿伊扎布等遗址也出土过唐末到宋初青瓷器。
3、非洲的其它地方也出土有越窑瓷器。如20世纪60年代在苏丹的埃哈布、哈拉伊卜等地出土有唐末五代青瓷;50年代中期在基尔瓦岛也出土唐末到宋初青瓷,据统计,该国出土中国瓷器的遗址有46处之多。40年代末在肯尼亚的曼达岛出土有9~10世纪的青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瓷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瓷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那么瓷器是哪个朝代有的呢?来看看吧!
瓷器是哪个朝代有的
(1)陶器的发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为人类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
(2)最早是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先后成功地烧出了青瓷和白瓷。
(3)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时,瓷器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承前启后,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介绍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价的精品,但部分国宝级瓷器并不在中国国内。欧美人士在结婚时,便特别喜欢送赠高级瓷器茶具。
名称来源
在中国,“瓷器”一词最早见诸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瓷”这个字在汉以前指“瓦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瓷”为:“瓦器,从瓦次。”。《隋书》何稠传》记载的“匠人无取清意,稠以绿瓷为之”。当时的绿瓷应该包括我们今天称呼为青瓷中的某些釉色玻璃质感很好的制品。磁县博物馆已有收藏,但当时不称“青瓷”而称“绿瓷”。
“磁器”一词早见于唐代文献记载内。当时磁、瓷的使用也分别得比较清楚。如《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邢州巨鹿郡土贡磁器;越州会稽郡土贡瓷器。”。
当时磁州的一些窑场都会生产到唐代。那么磁器的最初出现很可能同越器、邢器等名称涵义一样,指的是磁州所产陶磁器。当然“磁器”也可能泛指整个河北南部一带的产品。这种磁器与瓷器在外观上肯定有区别。因此《新唐书》才以不同称谓加以记载。《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土贡延埴盎缶”当时磁州属于河北管辖,似可旁证“磁器”也包括盎缶类产品。在实物资料方面,磁州的临水曾经发现唐代窑址,墓葬出土过许多唐风陶瓷,其中有青瓷,又有化妆白瓷、酱褐釉瓷。这些都可以纳入“磁器”范围。
由于磁器产量巨大,不仅行销范围扩展止整个中国北方,官民具获其益,还有许多输出国外。导致文献记载中出现以“磁”代“瓷”现象,建构出内涵丰富的“磁器文化”。自宋代后“磁”“瓷”开始出现混用现象。
元时陶瓷文献广泛使用“磁器”的称谓来指胎体坚固的陶磁制品,而不大再使用“瓷”字。元学者耶律楚材在《佩文韵府》卷96。〈七蜀钵脱。磁钵条》中咏道:“累累山果映磁钵,薄薄浊缪半瓦壶”。《元史》记载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亦用“磁”字。(然,近年来,景德镇部分学者在文章中把《元史》中设立的“浮梁磁局”,恣意改写史料为“浮梁瓷局”。真可一晒)在彭城出土的一件元末明初的《西江月》词文枕上,彭城磁州窑仍然保留了“礠窑”之称谓。宋、金、元、明、清时期,我国各地许多生产陶磁的地名也统统使用了磁器的“磁”字,如山东的“磁村窑”,福建的'磁灶窑",宁夏的"磁峰窑",“磁器”用语风靡世界。
明代随着彭城窑场在中国北方陶瓷生产中心的确立,关于磁器的记载渐趋丰富。“磁器”一词得到各种解释,有了特定与明确含义。明代学者曹仲明《格古要论》中指出:“古磁器出磁州”。指出明代之前古磁器产地在磁州。产品“佳者与定相类,但无类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明《彰德府志》记载为:“彭城,在滏源里。居民善陶缶罂之属,或绘以五彩。”。指出磁州的陶瓷还有五彩陶瓷品种。
中国古代艺术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其艺术思想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精神,具有美善统一、情理统一、认识与直觉统一、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境界。伴随着中国古代艺术思想成长的中国工艺美术,始终具备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性格,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于民,又通过品种的类型体现不同时期的艺术潮流。
陶瓷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个种类,也是最有代表性、影响颇广的类型,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承载着巨大的中国文化内涵,品种繁多的陶瓷造型,又通过其功能来展现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之间的关联。
中国传统陶瓷的造型意识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史上,以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和工艺特点著称于世,并获得一致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是因为中国传统陶瓷有其独特的整体风貌和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并且都有着新的形式和特定的艺术内涵。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陶瓷不论从技术到艺术,还是从造型样式到装饰纹样,都具备一种独立的特质,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的交融和凝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陶瓷艺术的本质特征来说,陶瓷造型是第一性的,陶瓷装饰是第二性的,陶瓷造型在整体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从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开始,继而到商代中期烧造出原始瓷器,进一步发展到东汉后期烧制出真正的瓷器,中国的陶瓷不断发展,从陶到瓷,然后陶与瓷并行发展,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陶瓷艺术品,构成了中国的陶瓷艺术传统。
导语:陶瓷制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东西。陶瓷最早起源于我国,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瓷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出现了很多的著名的瓷器产地,如陕西耀州窑、河北越窑以及江西的景德镇等等。而在这些著名的产瓷胜地中,又以江西的景德镇最为出名。那么景德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其产瓷的历史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景德镇以及它的陶瓷的历史文化,希望对大家开阔眼界有所帮助。
景德镇陶瓷的起源:
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汉代,在东汉大约25年的时候,就有关于陶瓷的记载。最早的陶瓷制品由于制作工艺的不成熟,所以比较粗糙,而且成品的器壁也是非常厚的。后来进过不断的发展,到现在瓷器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景德镇的陶瓷起源于汉代,但是它真正发展确是在五代时期,五代时期的景德镇因为其质地优良的白瓷而取得了较高的地位。到了宋代以后,景德镇的陶瓷更是大发展,尤其是景德镇的青瓷更是名扬海内外。
景德镇陶瓷的名称由来:
在我国历史上,景德镇一直被称作瓷都,或者是瓷器的故乡。在景德镇的烧瓷窑里,可以说是千年大火不断。这里生产的瓷器质地优良,色泽优美,名声非常大,所以景德镇也因此而出名。在我国古代就有瓷也高峰在此都的说法,这里的此都指的就是著名的景德镇。景德镇出产的陶瓷制品造型优美装饰非常丰富,而且独具风格,所以这里的瓷器受到人们的青睐。国内外的瓷器拍卖价格最高的瓷器制品也是景德镇产的。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方向:
更具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景德镇的陶瓷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加大对他的保护或者是传承。江西省景德镇人民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保护景德镇的瓷器艺术。景德镇的陶瓷在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以创新为前提的,无论是制作工艺的创新还是雕刻工艺的创新。
以上这些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景德镇瓷器的历史的一些资料。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悠久,名扬海外,相信在未来景德镇陶瓷能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原料不同,二是烧结温度不同。陶器的烧制温度低,在900℃~1200℃就能烧成,有的甚至只在700℃烧制。瓷器则要在1300℃以上。陶器的原料以粘土为主,加入适量的长石和石英。瓷器的原料按坯体中的主熔剂分为:长石质瓷器(即长石、石英和高岭土),绢云母质瓷器(即绢云母、石英和高岭土),骨灰瓷(即磷酸盐、长石、石英和高岭土)和滑石质瓷(即滑石、长石和高岭土)等。陶器的断面粗糙、疏松,气孔率大;而瓷器的断面光洁致密。
人类自从会使用火以来,知道泥土烧过后会变硬且能保持一定形状。考古证明,中国在八九千年前就会制造陶器。最初人们把涂有粘土的篮子进行火烧,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用来煮东西吃,以后开始用粘土制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如盛水的壶、缸、盂;煮食的鼎、釜、罐;储存东西的瓮、坛、尊;洗涤用的盆之类,统称为陶器。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陶器,证明我国是世界上会制造陶器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把捏好的陶器坯料放在高温下烧结,有时会发现其中容易熔化的部分化成玻璃状的粘液,把坯料中的小空穴堵死了,烧成后不会再吸收水分,轻轻敲打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这就是最早的瓷器。但在烧瓷器时,如果温度掌握不好,稍稍过一点,瓷器会变形或烧裂。所以烧瓷器在当时是一项很难的技术。中国早在商代就会烧制瓷器。尽管中国的瓷器后来传到西方,但没有一个国家会仿制。“洋人”看到瓷器后非常惊奇,甚至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中国人把石膏、鸡蛋清和贝壳粉混在一起,然后在地下埋80~100年,就变出了瓷器。”他们赋予了瓷器一种神奇的色彩。
外国人把瓷器称为“中国器具”,这是因为只有中国人才会制造瓷器。至今,西方仍把瓷器叫作“china”。“china”在英文中就是“中国”的意思。由于中国的瓷器质量优良,曾远销世界各国。70年代末,在韩国木浦湾发现了一艘几百年前的沉船,沉船中就有大量中国元朝时期的古瓷。
宋代。
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青白瓷)著称于世。这种影青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
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其得以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扩展资料
第一大特点:白如玉
景德镇陶瓷全身洁白无瑕,宛如天然生成的美玉一样,又像纯洁的天使,给人一种美的体验。若是在家中摆放一件景德镇陶瓷,既能培养情操,缓解疲劳,又能体现您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精神气质。
第二大特点:明如镜
将一件景德镇陶瓷放在面前,细细品味,将会看到它表面炫丽的光泽。仔细看景德镇陶瓷的花纹,花纹整齐划一,线条粗细均匀,色泽均匀分布,图案丰富多彩,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
若是放在灯光下,效果更加明显,它的表面像湖面一样波澜不惊,像明镜一样光彩照人。仔细看的话,发现自己的影子也映照在了景德镇陶瓷之上,那种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呀。
第三大特点:薄如纸
景德镇陶瓷工艺精湛,其中薄如纸的特点更是让它吸引了世界诸多陶瓷爱好者。看景德镇陶瓷的外表,就感觉它和其他的陶瓷不一样,像西湖中的仙子,体态婀娜多姿;又像古代宫廷中的舞女,轻歌曼舞。当今的景德镇陶瓷最薄的只有5毫米,最厚的也不会超过1厘米。
正是因为它的轻,它的薄,世界陶瓷爱好者才会更加的喜爱它。这种工艺更为复杂,难度系数更大,这也成为了景德镇陶瓷远超其他陶瓷的一大亮点。
第四大特点:声如磐
景德镇陶瓷的第四大特点~声如磐。古装剧中,里面最生动的画面莫过于乐师演奏的悦耳的音乐了吧。而景德镇陶瓷便具备这样的声音,如果你用一支笔轻轻的敲一下景德镇陶瓷,便会听到“叮”的声音,清脆,响亮,悦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原因在于景德镇陶瓷是用上等瓷土经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再经过各种繁琐复杂的各种工艺所烧制出的上等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德镇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