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故宫陶瓷新馆“五一”开馆,里面珍藏了哪些珍贵瓷器

冷艳的御姐
坚定的乌冬面
2023-01-26 11:26:17

故宫陶瓷新馆“五一”开馆,里面珍藏了哪些珍贵瓷器?

最佳答案
无聊的楼房
殷勤的音响
2025-11-03 14:19:39

五一假期故宫博物院历经两年筹备的陶瓷馆在武英殿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次展览的文物主要从故宫三十六万件珍藏瓷器中筛选出千余种瓷器,按照时间的顺序,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陶瓷藏品都一一呈现给广大的参观者。武英殿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

这次在武英殿展出的故宫博物院的陶瓷藏品非常珍贵。瓷母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是宋代汝窑的代表作品,这件作品是宋代官窑烧制出来的精品,瓷胎质细腻,非常的罕见,全世界范围内只有67件半。三国青釉堆塑谷仓罐是在浙江绍兴三国墓中出土的。谷仓上半部分的堆塑做工非常的精细和逼真,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保存比较完好。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是宋代北方定窑烧制出来的精品,而且定窑在当时是作为北宋的宫廷用瓷,对后代瓷器的影响非常的大,这件作品的工艺水平非常的高,是中国古代瓷器名品。

元代青花釉里红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出土于河北保定元代窖藏,这件作品的工艺精湛而且非常的珍贵,全世界类似这样的作品只有4个,对研究元代瓷器工艺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这件瓷器从口沿到底部胎体从薄到厚,非常的均匀,体现了明代高超的烧瓷工艺,这件瓷器是唯一一个有年款的明代瓷器,非常珍贵。

清代雍正珐琅彩锦鸡牡丹图题诗句碗,珐琅彩瓷的烧制成功,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到了顶峰,当年烧制的一批珐琅彩瓷器都是绝世精品,其中这款瓷器就是其中的作品之一。瓷器色带鲜艳,画法精工绝伦,碗外施绿釉,内釉白如雪,莹润如玉。

这次故宫陶瓷新馆真的可以让游客们大饱眼福,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

最新回答
潇洒的小伙
搞怪的滑板
2025-11-03 14:19:39

古瓷片价值昂贵,成为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新宠,那么你知道瓷片有哪些收藏的价值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瓷片收藏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瓷片收藏图片

瓷片收藏价值

古瓷片有传世完整器所不具备的优势:凡历史上生产过的瓷器,都会因最终破碎而产生瓷片,而传世完整瓷器因为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有些器皿已不存世。如景德镇前些年在施工中,掘出了大量的官窑瓷片。因当时是集中掩埋,今日拼出器型后,发现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发色,仍发现很多迄今为止,世人所从未见过的东西,甚至,有的制瓷技艺早已失传。如以往一直认为孔雀绿釉制品以明宣德朝为早,近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元代遗址中发现了基本可复原的元代孔雀绿地青花研盒等古残片,证实了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中部出土的孔雀绿釉玉壶春瓶是元代制品的推断确实可信。而2005年北京西城区毛家湾1号发掘出全国最大瓷器坑,瓷器残片近百万片。瓷片显示当时有些器皿采用不施釉手法,此种技术目前已失传。

故此,古瓷片有作为历史“标本”的意义。初学者拾捡不同年代、窑口、图案纹饰等的古瓷片,通过观察、对比,再结合《中国陶瓷》等理论书籍,学习瓷器鉴定长进就会很快。一些资深瓷器藏家,多年来也是“瓷片不离手”。北京藏家白明,收集的古瓷片不仅量多且来自全国不同的窑口,还建起了“睦明堂瓷片标本博物馆”。其中有些珍稀的瓷片,当初得来的价格,皆高于一般完整器。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个人或群体古瓷片展览也不时举办。如,今年2月20日,湖州8位藏家联合展出了他们收藏的500余件精美古瓷片,既有“瓷之源”的德清窑原始青瓷,也有唐代长沙窑,五代越窑,宋代的定窑、汝窑、官窑等“五大名窑”以及明代的青花等。一枚枚“文明的碎片”,带有先民使用的“文化体温”,闪耀着作为原始瓷发祥地之一的湖州及国内各地民窑先民的智慧和创造,也以独特的载体传播着中国的瓷器文明。5月10日,“积微居”收藏明清青花古瓷片也在湖州衣裳街古城区展出。

古瓷片收藏在近年来的一个“命运转机”,不仅是收藏群体扩大而带来的标本之需,更在于它因为精致小巧,蕴含货真价实的文化价值,从而被制成时尚的“工艺品”。

最早是在2010年以前,笔者就曾在江苏扬州文物商店内,看到了诸多晚清浅绛或民国新粉彩的人物瓷片,被机器切割、打磨出更完满的“画片”,通过包银制成种种挂件或饰品,既可佩在胸前,又可挂钥匙串。如此,这种古瓷片饰品,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而经典的结合。而其时的售价,也只在数百元之内。

事实上,以古瓷片做饰品,很多年前就在日本风行。佩戴它,不但风雅、时尚,而且也很有“文化”。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包括陶瓷很推崇,宋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片,本身很珍贵,“输入”日本的就更少。他们以金银包裹镶嵌,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而在更早的清代、民国,以钧窑、汝窑瓷片嵌入黄花梨或酸枝木内之挂屏,也时有所见。玩家马未都称其第一件上档次的藏品,就是一组钧窑瓷片挂屏。

近一两年,笔者在长三角很多城市的古玩店、文物商店,开始更多地发现此类古瓷片“工艺品”的显现。一些高古瓷如宋五大名窑或龙泉窑等,瓷片按原来“出土”的模样见售明清有文字、图案的青花粉彩或单色釉的瓶底碗底盘底,被打磨后售卖一些人物、山水、花鸟的瓷片,尽可能地“撷取”完整图案而制成挂件、饰品硕大的残件被镶框做成更大的上墙悬挂“工艺品”……古瓷片获得了“新的生机”。来来去去的购置顾客,不仅有收藏爱好者,也有时尚的年轻男女。

在保证具文物级价值的古瓷片发现后,能上交国家的前提下,古瓷片制成“工艺品”的潜力很大。相对于一般的创意产品、现代文化产品,具有资源不可再生、积淀深厚历史文化信息特性的古瓷片“工艺品”,还有待更深入广泛的开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国民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加深入,此类古瓷片“工艺品”必将在市场上“更红”,更时尚、风雅、体面。而散落街巷、乡野的古瓷片,必会有更多人在业余时间去搜罗、找寻。古瓷片的春天,会因此而更灿烂,散发出浓郁、盎然而深远的文化馨香。

瓷片收藏的现状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小巧的大米
俊秀的月光
2025-11-03 14:19:39
      中国瓷器发展千年,名窑精品无数,技艺精湛者为世人所称赞。从古至今,精品瓷器一经出现便受到了上至皇家宫廷下达平民百姓的喜爱与珍藏,一直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和送礼结交友好之礼发展至今,地位珍重。乃至十八世纪传入欧洲,打开了东方与西方的贸易发展之路,受到了西方人民的喜爱。从而导致瓷器制作规模不断扩大,制瓷工艺也不断进步。乃至宋代形成了至今为人所称赞的汝窑、官窑、钧窑、定窑、哥窑五大名窑。瓷器发展至今,其中不少窑口在后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关闭,但其精湛的制瓷工艺却通过后世发掘展现在人们面前,给我们展示了古代人民的劳动成果及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这些精美的瓷器成为当下我国乃至世界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的热门藏品,历久不衰,市值不断升高!

       今天天元文化要给大家着重介绍的,便是元代的哥窑瓷器。在之前元代瓷器一直是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代,掩盖在唐宋瓷器繁荣之下。但其实元代瓷器当为中国陶瓷史的重要转折点。景德镇崛起,青花、釉下红等瓷器发展壮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更加成熟。元代设立行政机构管理瓷业,实行技艺“世袭制”,使得宋代遗留的名窑也得到了更加重视的发展。哥窑便是典型的例子,当下传世哥窑瓷器多以元、明、清仿古青铜器造型的器物为主,如胆式瓶、弦纹瓶、盘、碗等。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等。但由于龙泉哥窑产地至今尚未发现,所以哥窑瓷器在当下除去历史研究价值与瓷器工艺美学价值之外,其神秘性和珍稀性也是市值不断增高的原因。据近些年的相关数据表明,元哥窑瓷器拍卖价格大多在百万至千万之间,更甚者还有亿元天价瓷器存在。比如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中,创下中国艺术品世界最高拍卖纪录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成交价为2.3亿元;2011年北京瀚海春拍中,一件哥窑胆瓶也拍到了8,050,000元人民币高价,足以证明哥窑瓷器的极高价值!

     如上图所示,此次天元文化给大家展示的这一款哥窑褐彩福字纹盘瓷器,隶属元代,高4cm,口径为11.5cm,底径为9.5cm,胎骨较厚,质地细腻,色泽偏土黄色,里外披釉,均匀光洁。

     而这件藏品因年代久远,釉彩有些许脱落,但盘身并没有多少缺损。依然可清晰看到盘身中用褐彩勾勒的“福”字花纹,以及盘身整体开有不规则的黑、黄二色细纹片,也就是哥窑瓷器较为著名的纹路“金丝铁线”。

      将盘身倒扣,我们可以看到其盘身造型简朴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底部胎釉如水面莹润,在光线下灼灼生辉,釉色有些许晕染,是云代制瓷风格。整体来看这件瓷器不管从色泽还是质地品相都较为完美,足以见当时制瓷工艺之精湛成熟。且轻扣瓷盘,音色清亮、质地坚硬,较为难得!

      元代瓷器时在六十年代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而哥窑瓷器因为存世量稀少,且大多被国家博物馆和资深藏家所珍藏。现在流通于世的元代哥窑瓷器可谓应了那句“物以稀为贵”,市值颇高!因为当下人们对元代瓷器了解还并不深厚,且哥窑遗址尚未找到,这件藏品可谓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珍稀艺术品典藏价值。

孤独的野狼
强健的茉莉
2025-11-03 14:19:39

元代瓷器的特点

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

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深有浅。器物圈足不十分整齐,呈弯曲状。

器底可见螺旋状的切削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高足杯的'高足与杯身以泥浆拼接,交接处可以看见黄色或浆色挤压泥浆,杯把足端的圈足厚薄不一。子扣套合结构的盖,采用子扣与器盖先成型后粘接工艺,盖上能清晰地看见接痕。碗的底部胎体较厚重,足内露胎,中心微微突起,俗称“脐”状,实为拉坯痕迹。

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处常见一内凹的圆点,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需在底部中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成的圆饼或圆圈作支点,圆点就是由此形成的。大罐底部多为宽圈足,不规整,有的底中心有较浅的螺纹痕迹。一般大件器物胎体厚重,但重量适中,如超重或超薄都值得考虑。

关于元代瓷器

元代官窑瓷器吸引现代收藏家和“另类投资者”,可分三大品种:一为釉里红,二为青花,三为卵白釉枢府瓷,皆为景德镇所设立的“浮梁瓷局”烧造。

元代青花瓷以大型器为精,配合娴熟画法,辄予人磅礴刚健之感,甚引人入胜;但保存完整者极少,藏于中外各大博物馆的珍品不足200件;流落民间者甚稀,故身价倍增。

元代釉里红乃于中期创烧,呈色不稳定,常常发黑发灰,红色不鲜纯,且见晕散,盖釉里红属釉下彩,要用铜红作着色剂,以高温烧成,初期技术难以掌握,烧至摄氏1250度以上,铜元素易游离而散失;在还原过程中压力亦不稳定,难以变成呈鲜红的氧化亚铜,故烧成品少,釉彩纯正者更如凤毛麟角;历来拍卖多数以天价成交。

至于卵白瓷,精粗不一,压模印花制作水平参差;早期釉含铁多,白中泛青,后期釉层厚而失透,以致纹饰模糊,上品现已难觅。收藏家多偏重釉里红与青花。

元代另有烧制一种青釉器,甚受人忽视。例如附图就是元代较少有的青釉葫芦形瓷注子,高约13公分,富时代特色,乃继承宋代青瓷制作技术,但不如宋代者洁净莹润,传世完美品极少,十分难得。

瓷器的鉴别

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博底足。大致说来,元代器皿底足多露胎而质粗,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挂釉(但也物有极少数底款有釉而周围无釉的),清中叶以后则露胎者渐少。但无论任中何时代的器皿,在圈足的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之处,大都可以看出胎质火化的特色。华物例如元瓷胎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多较洁白细腻而且很少含有中杂质,火石红色也减少甚至不见。这些一方面标志着胎土淘炼方法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进中华步,同时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伪之间的一条分水岭。

试以明代永、宣的砂底器皿而论华物,因为选料和淘炼技术较元代粗细,虽亦不免含有微量杂质,形成黑褐色的星华中点,但已少有凹凸不平的缺点,用手抚摸多有温润细腻之感。而明末清初中华的砂底器皿及后世仿品的胎质则比较粗糙,又如成化的瓷质一向以纯洁细润著博称于世,迎光透视多呈牙白或粉白色,并且具有一种如脂如乳的莹润光泽。而博华雍正官窑仿成化的瓷器尽管在造型、纹饰和色调方面都有相当成就,同时其釉质、胎质在表物面上看来也十分逼真,但若迎光透高则呈纯白色或微闪青色。

昏睡的小笼包
拉长的蜜粉
2025-11-03 14:19:39
大家好、欢迎来到盛世皇廷私下、感谢平台给我们展示宣传出手的机会、今天介绍的是:浅谈元明清三代蓝釉瓷器的特点

以钴为着色剂的青花釉起源于唐三彩。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人发明的。钴是蓝色和白色的着色剂。钴蓝釉在釉料中熔化时,可烧成钴蓝釉,着色稳定。但亮蓝色釉,除了釉色纯外,还需要白色基质进行对比,以显示蓝宝石的理想釉色。景德镇陶工在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后,发明了明清回青、明清喷蓝、天蓝等釉色,色彩丰富,趣味盎然。

1。元代青釉

元代青釉产品十分罕见,世界上仅存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内的一块藏青釉白龙板,是清代藏族的一件古老文物。三爪白龙贴在盘子中央。龙纹刚健、刚健、动感。这是典型的元朗风格。同一张白龙盘在其早期被分散到国外。一个存放在日本展览馆,另一个是日本大阪现存的东京陶瓷博物馆。另一种蓝釉白龙梅瓶也是一种三爪白龙贴纸。原来有三个。一个是扬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在法国集美博物馆,另一个在故宫。原来的颐和园被毁了。上世纪90年代在镇江地区出土的一种青釉白龙壶,是一种遗物。

一种是解放后在杭州出土的元代青花爵,另一种是保定出土的元代青花爵、元代青花杯、元代盘。这是代表元代青釉烧制水平的杰出作品。收藏,张。一个巴山,大鲁零号。三捏三捏。此外,在西亚还保存着大量的元代蓝釉白龙、白花、飞鸟和海马静脉,直径超过45厘米。它们分别存放在伊朗巴斯顿博物馆、阿泰尔神庙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博物馆。这些青釉瓷器应该是元代青花瓷的出口产品。

元代的青釉瓷器很少传下来,都保存在国家博物馆里。模仿者很难得到它们,所以他们只能用图片来模仿。现代仿制品主要产于景德镇。它们是在煤气窑和木窑中烧制的。只有把握元代胎釉造型的特点,才能鉴别胎釉的真伪。例如,虽然元朝的真货在锅底看起来粗糙,但当他们用手触摸时,感觉很光滑。新的模仿者要么太精细要么太粗糙,这并没有模仿真品的原汁原味。元代真正的青花釉色彩深邃,后一代仿制品多为蓝色,过于轻薄。

2。铟蓝釉

明清青釉俗称“靛蓝”。它继承了元代的传统,并继续燃烧。它的主要形状是陶瓷祭祀用具和陈设。明朝时,靛蓝是义德最受推崇的领袖。其釉色如深海般湛蓝,釉面均匀稳定。后来人们称之为“靛蓝”。与白釉、红釉并列,被誉为宣德彩釉的三大“上品”。宣德青釉陶器多为单色釉,但有一小部分描绘的是暗色花,还有蓝釉白花,多为断枝和鱼藻图案。官窑风格有蓝白暗两种。它们是“大明宣德年制”双线六字楷书段落。宣德蓝釉鉴定要点如下:

(1)蓝釉与蓝釉内外共存。

(2)沿“灯草”边缘的碗口、盘口少,线条多呈弧形、不规则。

(3)将脚部涂上瓷釉,向下看,露出胎儿。

(4)任何具有四个字符段落的人都是后面的副本。

(5)浅雕图案多为龙纹,白花罕见,白花采用叠放法制作,是一种突出的三维图案,但观看时似乎没有立体感。

(6)塑形碗和盘子是常见的,但瓶子和罐子很少代代相传。

在成华、弘治、正德时期,靛蓝釉陶器的传世并不多,尤其是在成华时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完整的传世陶器。然而,景德镇皇家工厂遗址出土的成华段青釉碎片表明,其生产从未停止过。弘治青釉与正德青釉的官方资金较少,主要鉴定是掌握两代陶器的胚胎釉和造型特征。

嘉靖青釉瓷器更为普遍。一是造型丰富多彩,二是釉色有了新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宫廷祭祀用具和展示瓷器外,青釉产品在日常用具中也很常见。釉色不仅是靛蓝,而且是一种新型的“绿背”釉。嘉靖靛蓝釉蓝略带紫色。有些釉料有小条纹,有些有褐色斑点,鞋底附近的釉料是黑色的。釉面呈淡蓝色,无眩光,有些器皿口部和脚部都涂上了一层彩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均为六字楷书风格。形状包括盆、洗、碗、盘、杯、浮渣桶、剃须铲等,有的还浅刻龙、凤、云龙、扭曲图案。这些文物主要存放在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都是故宫博物院的旧物。

清代青花釉的生产一直没有中断几代人,都是传下来的精品。有深色的图案和金色的绘画。常见的形状仍然是宫殿祭品和陈设的陶瓷。官窑往往有官腔,做工精细。民窑也有靛蓝釉瓷器,主要用于寺庙祭祀。炉子和瓶子是最多的,也没有正式的风格,但它们是老年人。

一件藏品的成交离不开宣传!

以最低的费用,做最实在的宣传。

藏品宣传的意义:就是让成千上万的人看到这件藏品,其中有一个人购买就足已!

如果您也有藏品需要出手请告知!帮你安排宣传出手!

如意的蛋挞
个性的刺猬
2025-11-03 14:19:39

极其稀少,没有具体的数字。

据知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所藏一只元代红绿彩狮纹玉壶春瓶,因存世稀少,品相完好,称之谓“镇馆之宝”。

红绿彩瓷多以白釉为主要底色,釉面滋润肥厚,其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绿彩料为矿物料,呈色如翡翠般通透亮丽。绘画出多种题材的画面和纹饰,用笔流畅简练,使人感到十分明快鲜艳,整体画面构图和谐,视觉较使人震热。

《至正直记》卷谈到“红绿古彩古来有之,金以来时为上物,多定烧、限烧为上用,非市烩所能得也”。这样看来,红绿彩之珍贵程度在元代就可见一般了。而元代出现的这种红绿彩瓷器,属于真正成熟的釉上彩绘瓷器,开划了后代五彩瓷器的先河,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无疑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相关信息

红绿彩是釉上彩瓷品种,元红绿彩瓷器的彩也属于低温彩,红为矾红,是铁的发色,绿彩为铜的发色,这种彩由于是在800度左右温度烧结在瓷器釉上的,所以容易剥落,被称为釉上彩。釉上彩瓷器都需要在白瓷上彩绘而成,是典型的二次烧制产品。

与金、元时期北方生产的釉上五彩瓷器所不同的是,彩绘中没有使用黄彩,所以红绿彩与传统的五彩略有差别,属于“五彩”的一个衍生品种。景德镇窑烧制的釉上彩瓷目前根据实物资料可追溯到元代后期,红绿彩即是当时创烧的新品种,所以,称其为“景德镇早期五彩”不足为过。

大气的小刺猬
懦弱的枕头
2025-11-03 14:19:39

元代的青花瓷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扩展资料:

元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但也有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在元代社会,青花瓷还没有成为宫廷或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除酒具、明器外,主要产品是对外输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的需要。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国家广大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别生产的大型饮食器皿。

而元时生产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则多销往菲律宾。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除了外销,元青花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山、高足碗、连座器等。大体可综合为五大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