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杭州大树陶瓷有限公司怎么样

神勇的灰狼
平常的羊
2023-01-26 11:18:30

杭州大树陶瓷有限公司怎么样?

最佳答案
殷勤的大山
饱满的金鱼
2025-11-03 21:36:46

杭州大树陶瓷有限公司是2011-07-01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浙江亿丰家居建材城1幢003。

杭州大树陶瓷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1105773165443,企业法人黄志树,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杭州大树陶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批发、零售:陶瓷品、卫浴洁具、五金、家电、木地板。(在市场名称登记证有效期限内经营)。在浙江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6493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52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杭州大树陶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最新回答
友好的灰狼
灵巧的鸵鸟
2025-11-03 21:36:46

世界上已经被认可的古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四个。但是在距今约5300年前,在我国中华大地的领土上,却存在一个非常强大的文明,即使是相比于四大古国中的三个古文明,该神秘文明都丝毫不逊色。

5300年前中华古文明“面世”!规模丝毫不输古埃及

曾经“消失”了5300年的古文明,在2007年被考古界发现,当时在发掘出良褚古城后,考古学界瞬间被震惊,但其中所包含的除了震惊和欣喜之外,也有反对和质疑。对于良褚古城的挖掘,科学家用尽了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最终苍天不负有心人,考古学家在浙江良渚发现了这个充满古城遗迹和各种器具、装饰品的古老遗迹。

通过对古城遗迹的调查分析,发现该宫殿建设在十几米的高台上,仅仅只是宫殿,就有四个故宫那么大,并且城池多包含的还有内城和外郭城。根据计算,考古学家发现的古城遗址面积在八平方公里。虽然对于现在的城市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回到5300年前,就可以想象到该城市的庞大。

为何会突然消失?

除了城市建造合理且庞大外,良渚古城还具备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利系统,所以单从城市建造和水利系统方面,我们就能了解到当时良渚古城的发达。但是如此发达的文明之所以会莫名消失,这与史前大洪水有着巨大的关联。

根据考古学家的调查,发现在良渚古城时期,当时出现了持续不断的暴雨侵袭,并且该地区很容易受到钱塘江的倒灌,于是良褚古城等地也逐渐被淹没,于是这个处于当时世界前列的文明最终从文明历史上被“抹去”。

良渚古人的“精致”生活

虽然对于良渚古城的记载比较少,但是通过考古学家的努力,最终也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1、交通便利的居住环境

首先,良渚古城与现在的乌镇非常相似,房屋依水而建,水路交通四通八达,如果放到现在,这就属于是美景之地。在浪渚古城的东部地区,考古学家发现那里的河岸护栏的使用材料都是木头,并且长短粗细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城外的田埂也是井井有条,很是整洁。所以仅仅依靠上述两点,就可看出良渚古城人的行为意识很规范,自身修养也很高。

2、精美考究的生活器皿

在从良渚古城遗迹中发掘的各种器具中,包括了圈足罐、鼎等大量陶器,并且很多陶器上也有细致的雕刻。而一些漆器也有不同的颜色,可见当时的陶瓷工艺也是非常发达,颜色艳丽的杯子也表达了当时人们的高雅情操。

3、精细繁复的玉器

除了陶瓷器的发展外,良渚古城的遗迹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形状各异,有锥形器、冠状饰等等。还有一些独特的玉器上雕刻了神像,可见当时不仅存在等级制度,在信仰方面也与古埃及等的狮身人面像很相似。

玉石是很坚硬的,而当时的年代也并没有先进的仪器,所以对于器具的雕刻,科学家还是无法相信。

虽然良渚古城已经有了很多物件能证明它的存在,但在世界公认的古国文明中,却并没有良渚古城的位置。这主要是因为文明古国的判定有标准,其中包括城市、文字、金属的出现。虽然良渚古城发掘出了很多物件,但却一直没有金属制品和文字的出现。所以想要证实良渚古城的存在,这还需考古学家的不断努力。

追寻的大山
要减肥的小蜜蜂
2025-11-03 21:36:46
良渚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文明。它和北美的卡霍基亚文明一样,都是以巨大的人工山建筑、庞大的都市中心以及广阔的政治疆土为特色。但是,良渚人独步天下的,是他们发达的木构技术、水利技术、犁耕技术、漆器技术、黑陶神技和制玉技术。

兴奋的钢笔
快乐的板栗
2025-11-03 21:36:46
 陶器,因就地取材,制作方便,所以一直是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最为盛行的生活用器。早期的陶器胎壁较厚,呈现出原始古朴的风格。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于实用和美观的需要,先民们又往往在其表面拍印、戳印或刻划装饰花纹图案,使制作的陶器日臻精巧美观。

据研究发现,良渚文化的陶器制作已作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存在。当时的制陶匠师在继承崧泽文化技艺、轮制陶器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发明了快轮制陶技术,不仅提高了工效,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而且在工艺方面也日益精致规整,创造出一系列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陶器,制陶业达到了繁荣时期。

考古调查证实,良渚文化陶器的胎质主要为泥质灰陶、黑衣磨光陶和褐红色的夹砂陶等。夹砂陶多属炊器之类,最具特征的要数泥质灰陶和黑衣磨光陶。其品种、造型和装饰都十分丰富。大凡早期的陶器胎质以泥质灰陶和夹细砂的灰黑陶为主,晚期的则以黑衣磨光陶最为盛行。

所谓黑衣磨光陶,胎多呈深或浅灰色,除个别掺入细砂粒外,胎质都较纯净细腻,所用陶土可能经过淘洗。其器壁薄而规整,显以快轮制作。其表大多披一层黑色陶衣,此种陶衣是用淘洗过的陶土调成泥浆,施加在陶器的表面再经烟熏,以掩盖稍为粗糙的胎壁,或增加陶器外表色泽。在陶器将干未干之时,用鹅卵石等工具多次进行打磨,直至器表十分光亮,呈现出漆黑色光泽。最为典型的即是嘉兴雀幕桥遗址出土的良渚黑陶代表——“雀幕桥黑陶”,以其风格独特、造型不凡,载入中国古陶瓷史册,考古界素以“良渚黑陶”称之。

良渚黑陶器一般器壁较薄,端庄轻盈,器身十分规整,器底盛行圈足。器口习见附加上双鼻式器耳。有的在口沿一侧有上宽而上扬的流,而其相对的肩腹部则安设扁弧形宽把。贯式器耳多施于器物的肩或口沿部位,豆的把手往往制作成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喇叭状竹节形,并有扁长方形或圆形镂孔。造型大多追求对称均衡、整齐稳重的艺术效果,既具实用功能,又达到超凡脱俗的形式美。同时,还有一些摹仿自周围中的鸟、鱼、蝶、猪、狗、蛇等动物造型或装饰,又有模拟花卉、葫芦、竹、树枝等造型与装饰题材,动静相融,虚实结合而妙趣横生,颇富江南水乡神韵,给人以艺术美感。

良渚的夹砂陶器,由于出于实用功能考虑,胎壁往往稍厚,器表多素面,唯在炊器等距的三足上习见做成鱼鳍形,体现了渔猎生活的风情,是先民对鱼的钟情。稍晚则在鱼鳍形鼎足的外侧逐渐加厚,慢慢演变成“T”字形足,更具稳重端庄的美感。有的甚至在泥质黑陶鼎的腹部和器盖施刻卷曲的圆涡纹、蛇纹及新月纹等,造型美观,装饰华丽,多是专作死者随葬品的冥器。

陶器上出现的拍印花纹,虽是为了增加美观,其实也是为了借助拍打压实坯体,加固陶器的坚致程度,这种方式在现代手工制陶中也还是常见的。1999年7月初在海盐周家遗址曾出土一件玉背象牙梳,至今尚保存着梳齿6根,据研究,此器既可用于梳发,同时也可以用来锥刻或篦划、按搽陶器的纹饰。嘉兴吴家浜遗址也出土过一件类似的骨(牙)梳,其功能也一样。

良渚文化陶器以素面居多,少数泥质陶装饰的花纹线条往往较为纤细流畅、精美秀气。装饰技法主要有刻划、压印、戳印、拍印、镂孔和针刻等。有少数陶杯或陶壶及陶球等器物上还见有红、黄相间的漆绘几何形花纹,也有的在器表绘上朱红色的云雷纹装饰。夹砂陶器也是以素面为主,唯有大口深腹圜底的缸形器外口沿下,常有菱格纹装饰带;在大口深腹圈足簋的外腹部也多拍印有竹篮纹装饰。这些都是良渚陶器装饰的共性。

良渚文化早期的陶器装饰并不多见,即使有也较为单一,主要还是弦纹、刻花纹和镂孔,少数见有网格纹、菱格纹、鱼纹和朱红色的彩绘几何纹等。弦纹(有的是凸弦纹)习见装饰于器物的肩腹部,刻划多施于鼎的鱼鳍形足面上。镂孔有圆形、扁长方形和弧边三角形等,多见施于器物的圈足,少数在肩腹部位,具有崧泽文化装饰遗风。

中期的陶器装饰,基本承袭早期风格,弦纹、刻划纹、组合纹和镂孔依然是常见的装饰题材。新出现有抽象的兽面纹、鱼纹、鸟纹、蛇纹以及云雷纹、圆涡纹、曲折纹等。某些鱼鳍形鼎足的外侧面加厚,已略具T字形足的雏形。中期后段盛行竹节形高足豆把,精巧玲珑,特征显著,是仿自当时江南盛产的翠竹原型。

晚期的夹砂陶器装饰较前变化不大,但素面的T字形鼎足此时已较普遍流行。豆把明显变细变高,具有等距的凸弦纹,形成喇叭状的有竹节形把(其上有的有长方形小镂孔)的黑皮陶豆。此时泥质陶器的装饰纹样大为增多,有波浪纹、网纹、曲折纹、卷云纹、鸟纹、蛇纹、蟠螭纹、新月纹与圆形镂孔等。以鸟纹、蛇纹、蟠螭纹等组合花纹最具特征。纹饰繁缛、线条纤细而流畅自如,似以针刻而成,陶鼎的T字形足的普遍成型,以及T字形足上所见的新月纹和圆形镂孔也很有其特色。

能干的板凳
殷勤的猫咪
2025-11-03 21:36:46
良渚在杭州的北面,历来大杭州有东动,西进,南兴,北秀之称,因此良渚也一直有被称为“北秀”的传统。作为良渚组团的核心之一,良渚镇距杭州市中心约10公里,系杭州余杭区中部中心城镇。境内有安溪瑶山遗址,良渚博物馆、杜甫桥、沈括墓、东明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杭州绕城公路北线,东西大道横贯良渚全境;104国道和通往杭州中心的衢州路纵越;潘塘互通立交从南庄兜为起点,同衢州路相连,与杭州绕城公路北线十字相交,形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多元公路立交,三纵三横的交通格局,使良渚成为杭州北部的交通枢纽。宣杭铁路,东苕溪航道东西横贯全境;京杭大运河沿镇东部边界南北穿行。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综合运输体系。良渚以“传承良渚文明,创造北秀明珠”为战略目标,良渚这块古老的土地正在慢慢地热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夜杭州”。良渚文化村 居住并休闲着 良渚文化村,这不是一个楼盘,这是一个村落。良渚文化村,它打造的不只是一个居住社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良渚文化村”由南都房产集团独家巨额投资,以国内罕见的规划布局形成一个独特风光的国际性标准的文化旅游城镇。,良渚文化村总占地1万余亩,山地5200余亩,旅游用地1200余亩,公建用地680亩,房产用地3400余亩,规划人口在3万左右。它由“良渚圣地”博物馆公园、良渚国际度假酒店及“玉鸟流苏”文化休闲街区组成的旅游核心区块和“阳光天际” 、 “竹径茶语” 、 “白鹭郡” 、 “劝学里” 、 “七贤广场” 、 “绿野花雨” 、 “金色水岸”等多个当代风情主题村落共同构成。将休闲、旅游、居住、创业等要素有机穿插,是我国第一个多种功能复合的原创性近郊小镇;它将“田园城市”的理想、有机生长的理念与特定地域的历史文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值得纪念的当代田园城镇生活体验。

现代的大碗
开朗的手机
2025-11-03 21:36:46

浙江省考古所上周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历经18个月,在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这座古城,大致以良渚遗址区内的莫角山遗址(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为中心,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瓷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也就是说,距今4000年以前。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是“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

城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严文明教授说,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这个时代,目前中国大地上发现的古城约有60多座,小的只有10多平方米,大的为280万平方米,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是最大的。

高挑的外套
舒心的缘分
2025-11-03 21:36:46
就介绍一下良渚古城吧,顺带提一下玉器。(此文完全凭借脑中的知识手打,不足之处,望谅解)

良渚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文明。它和北美的卡霍基亚文明一样,都是以巨大的人工山建筑、庞大的都市中心以及广阔的政治疆土为特色。但是,良渚人独步天下的,是他们发达的木构技术、水利技术、犁耕技术、漆器技术、黑陶神技和制玉技术。

在良渚繁文陶艺和漆器技术被发现之前,苏浙地区数千年间,一直只有大量的良渚玉器得到出土并且为世人所眷顾,因此使人们觉得良渚人好像只能制作玉器。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对良渚玉器的喜好由来已久。考古显示,不论是商周贵族还是三星堆贵族,都曾经热心地收集良渚玉器。不过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可能已经搞不清楚是什么人制造了这些玉器。以至上世纪八十年之前,人们一直以为那些高大、精致的玉琮都是“周汉古玉”。

良渚人的玉器好像不是继承于他们的先辈崧泽人,而是继承于凌家滩人。公元前3600年,凌家滩人在淮河流域崛起,他们建立了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包括陶砖广场、石柱群、王族大墓和环城运河的凌家滩遗址。他们的玉器更是惊世骇俗,其中以玉铲、玉人、玉龙等为特色,形成了中国南方最早的玉敛葬传统。凌家滩人的财富吸引着四方的目光。其中就有良渚人的祖先崧泽人。公元前3400年,崧泽人向淮河流域发动进攻,占领了凌家滩。随后,他们又一鼓作气攻入中原,与仰韶人在黄河以南对峙。不过很快,崧泽人就从中原撤出,崧泽文化也被良渚文化取代。

公元前3400年凌家滩古城毁灭,到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兴起,两个年代距离非常之近。良渚玉器技术也横空出世一般繁荣昌盛,令人怀疑是大批的凌家滩玉匠被俘虏到了太湖流域所致(此可为你论文题目的一个研究方向,即论证两者关系)。

不久,山东地区的大汶口人向西猛烈扩张,摧毁仰韶文化;良渚人则向北扩张,打败大汶口人,据苏北地区为己有。中国东部遂形成大汶口和良渚南北鼎立的局面。良渚人打败大汶口人之后,又向南扩展至钱塘江中游,将河姆渡人的后裔驱逐到浙东南。这样,良渚人就解决了南北的威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条件。

由于采取了稻作犁耕农业,并且继承了崧泽人的大规模灌溉技术,良渚地区遂成为中国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农业的发达、疆域的广阔以及和平的发展条件,促使良渚社会的复杂化过程急速跃进。公元前3000年,在天目山余脉南部,一个小型的聚落在瑶山附近崛起,建立了瑶山祭坛和贵族墓葬。100年后,他们又把天目山南部的沼泽地带填平,然后夯筑起一个长方形的巨型建筑台基——莫角山遗址。该遗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高8-10米,动用土方量达200万立方米。这个建筑台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在其上,又修建了三个二层台基——分别为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这三个二层台基上面有什么建筑,已经不甚明确。

然而,在三个台基的中央,挖掘出了一个大型的建筑地基,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周围有立柱设施。它可能是一个体量媲美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巨大宫殿。 在莫角山遗址的边缘,则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红烧土坯房,这个房址的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可能也不是一般的设施。莫角山遗址的建立,标志的良渚古城的形成。

不过莫角山遗址刚开始只是一个台城,之后,可能由于人口扩张,莫角山遗址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别又垒筑起了三个较低的大型台基,使得莫角山以及周边形成了面积达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建筑基址。不过现在尚未搞清上面到底建造过什么样的建筑。

此后,在莫角山遗址北部修建起了反山墓葬,莫角山遗址南部修建起了皇坟山建筑基址,形成了一个辐辏而聚的超大建筑群。公元前2800年,良渚人在建筑群的西侧修建了长6.5公里的防水大堤——塘山土垣;紧接着,又在西面7公里处修建了第二道防水大堤——奇坞山大堤和彭公堤防,两个堤防总长度达到11.5公里。构成了莫角山西面的防洪工事。之后,良渚人又在莫角山南侧的良渚港沿河修建了一个巨型长堤。这样,良渚人通过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防洪工程。

到了公元前2500年,良渚古城趋于鼎盛。塘山土垣和瑶山之间,各种人工山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形成了银河一般星罗棋布的带状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中部像南延伸,和莫角山相连接,其中心的纽带就是金地和黄泥口两地的土墩建筑。而在它们的东边,是这一代的亚中心建筑群——姚家墩遗址,这是由几个并列的土墩形成的聚落群,其中发现了贵族墓葬,为了便于交通,良渚人还在姚家墩遗址两边开凿了两条平行的运河。这条带状遗址群的两端,分别是瑶山和汇观山遗址,两个遗址都是祭坛和墓葬合一的综合性土墩建筑。它们上面各有一个特意建造的中心方形区域,对角线朝分别指向洗个不同节气太阳的入射角度——两个祭坛的方形区域的对角线指向完全相同。它们体现了良渚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

同时,著名的良渚古城墙也修建起来,它把莫角山和皇坟山围在中央,形成了一个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封闭的、圆角长方形的中心区域。在中心区域外围,还有密集分布着的外部社区,比如美人地、卞家山等。这些外部社区主要功能是生产玉器和黑皮繁文陶工艺品,并且进行工业产品的出口活动。他们很可能还从事漆器和丝绸的制作。

这些外围社区都配有庞大的运河和规整的人工水街,以美人地为例,在土台遗址的表面,建有庞大的木构护岸,上侧镶筑着厚重的、加工精细的木板,木板下面是硕大的、成排的横木,横木下面还殿有枕木。这些木构件重量都在一吨左右,整个建筑延绵数百米。在护岸上,还建有停泊船只的设施。而另一个经过完整发掘的卞家山遗址,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漆器、黑皮繁文陶和小巧的玉器。还发现了十几米长的木构码头。在陶片上,还发现了大量具有记事功能的字符。说明了这些遗址的商业性质。

到了公元前2400年,良渚古城已经发展为延绵30多平方公里的庞大都市,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庞大——比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城只有4-6平方公里,印度河流域的莫恒佐达罗只有2.5-5平方公里。

良渚古城的统辖或者影响地域也非常广阔,北至苏北,南到浙中,没有任何一个良渚城市可以和它相比肩(比如寺敦和福泉山,前者面积只有0.9平方公里,后者为1平方公里,只算中小城市)。而据研究,良渚地区几乎所有的高档玉器都出自良渚古城的分配——这其中必然体现了一种政治上的从属关系。实际上,良渚各地所发现的繁文陶工艺品很可能也是良渚古城提供的。良渚古城即便不是绝对的政治中心,也一定是整个良渚地区的商业中心。事实上,良渚人的影响还北渐山东,这些影响可能是商业交换所致。

不过良渚古城的繁荣也遭到了中原民族的垂涎,公元前2400年,河南东南部造律台人向苏浙地区大举扩张,先是从东夷人手里夺取了藤花落古城,继而南下,入侵良渚古国。公元前2300年,良渚文化受到造律台文化的影响,转变成了钱山漾文化。不过此时,良渚古城仍在使用,在古城西南部出土的鱼鳍足鼎证实了这一事实。

不过,随着造律台人入侵的加剧,良渚地区的政治形势急剧变化,钱山漾文化转变成了广富林文化。也就在此时,良渚古城宣告废弃。良渚古国也宣告覆灭。或许“禹诛防风”的传说与这一事件有关联。不过良渚古国比尧舜时代的中原腹地先进很多(中原北部的陶寺古城除外)。在反山墓葬中,发现了拥有大量玉器和漆器的“王族墓葬”,即已说明良渚古国已经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发达的阶级社会。而中原腹地直到商代早期才出现了这么剧烈的阶级分化。

良渚古城陷落后,太湖流域又屡遭洪水、海侵的困扰。中原的征服者们无法像良渚人一样成功地抵御洪水的威胁,使得该地区的城市文化一蹶不振。紧接着100年后,浙南一带的河姆渡人后裔——昙石山人大举进攻太湖流域,攻占了原先良渚人统辖的地区,形成了马桥文化。此后,太湖流域人口骤减、城市不复存在,珍贵的玉器和漆器不再制作,良渚文明没落了。

然而,良渚人的犁耕技术流传了下来,良渚人的制陶技术也被后来的马桥文化发扬光大。商末周初,太湖地区的先民将青铜技术和犁耕技术结合起来,发明的青铜犁,并且将它们传播到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数千年屹立不倒的国本。而良渚时期的黑皮陶技术也被马桥人改造为原始瓷技术,之后两汉“越窑”的出现标志着陶瓷工艺的成熟。凭借着原始瓷的出口贸易和农业的逐渐恢复,太湖地区再度繁盛起来。到了春秋时期,木渎古城在太湖流域北部兴起,成为当时长江流域最大的城市。该古城的兴起也标志着吴国的兴起;此后,越王勾践仿照吴都,建会稽城,揭开了吴越争霸的大幕。至此,太湖古的老文明迎来了它的新纪元。

霸气的酸奶
可靠的冰棍
2025-11-03 21:36:46

有。

开片亦称冰裂纹。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个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另一个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

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形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开片据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及鳝血纹等。

良渚陶器收藏注意事项

陶俑出土时完整的少,如果经过粘接修补,有可能是真品。如果是大批量完整的,而且不论年代,其造型外表旧色和土锈大体相同,假的可能性就很大。

如果内外刷满泥,这其中就有伪装的目的。如果是真东西,他一定会把出土时的泥刷下来,不怕你找毛病。

观察陶器的样式、年代、质地,如有些以唐三彩的造型做成陶器,还有不应是粉彩的上了彩绘,不应是红陶的烧成了红陶,不应是灰陶的烧成了灰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