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砖为什么会有针孔
这和抛光砖的生产工艺有关。
抛光砖是同质砖,烧制后表面再经过精细打磨、抛光,是平整度最好的砖,但因其表面不施釉,砖体上的微细毛孔无法封闭,所以就有你所说的“针孔”存在,易吸收油渍、颜色,不耐脏是抛光砖最大的毛病。
你如果买的是优等品的话,建议你去退货。
陶瓷砖在经高温烧成时,砖体是呈红熔状态的,在出窑急冷时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大量的针孔,就象你说的那样,但是这种有明显针孔的砖是必须降级的,因为国家标准规定,在0.8米处垂直观察砖无缺陷才能打优等,否则降级处理,你若买的优等品,就退货吧,否则日后吸污了的针孔会很难看的。一般情况厂家会换一批货给你的,若有麻烦就打315消费者电话投诉。
表现为釉表面出现细小毛孔,一般尺寸在0.03~0.5mm之间。刚好处于人肉眼可见的区域(再大就是釉泡了)。这样的气泡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产品品质。
产生针孔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坯体引起的针孔缺陷、釉料引起的针孔缺陷,以及生产过程中工艺和意外因素引起的针孔缺陷。
01
坯体因素
1)坯体配方影响
坯体配方对釉面砖针孔现象影响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控制坯体中的碳酸盐类矿物原料,就可以阻止针孔的出现,而是应该配置合理的配方以及对应的烧成制度,让坯体中的烧成气体能够在釉烧过程之前,将该排除的气体尽量排除,以免烧成后期坯体中的气体进入釉面,导致针孔出现。
2)坯体入窑前水分过高
坯体入窑水分过高,导致于热带水分烘干不彻底,一部分没有及时排除的水分就会进入氧化分解阶段,降低了实际氧化分解区域的温度,导致各类氧化分解反应滞后,气体排除困难。于热带升温过快,也会导致釉面针孔。这样的情况,在南方的梅雨季需要特别注意。
3)素烧和素坯
如果坯体素烧温度不够,素坯欠火,会导致素坯中的物理化学反应不充分,其中的碳酸盐分解以及有机物的燃烧不完全,会导致针孔出现。同理,坯体结构松弛,孔隙率高,在釉烧时,也会容易造成针孔。坯体表面不干净,有很大可能导致针孔缺陷。
02
釉料因素
1)釉料配方影响
釉料中碳酸盐含量过高,容易导致针孔。目前建陶非常注重钙元素的含量,以避免针孔的出现。同时,釉料中的高岭土质量对釉面质量影响非常大。一般来讲,低灼减量的高岭土产生针孔的概率会更小。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建陶釉料使用不少煅烧高岭土的原因之一。同时,酸洗高岭土的用量需要控制。酸洗高岭土中,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高,易造成针孔现象。
2) 釉烧过程
釉料高温粘度大,釉烧时间段,气体排除困难。在烧成的高温阶段,从坯釉中大量产生的气体冲破粘稠的釉面后,如果未能熔合或釉面表面张力过小,不能及时封闭气孔,就会留下针孔。同时,如果控制釉的高温粘度,配方设计为较小表面张力,让气泡可以快速排出釉面,同时釉面自动流平也是一种烧成方案,但配套的工艺设计也应做好。
3)釉的始熔温度设计过低
釉的始熔温度高低,釉面很早就出现液相闭合,这样坯体与釉中的气体就很难顺利排出,会导致釉面针孔的缺陷存在。
4)釉浆储存
储存时间长的釉浆,会出现分层现象,同时,釉中的有机物随时间因素发生降解变质,这些特别在南方的夏季,会出现不利影响。
03
工艺及其他因素
1)杂质
有机物质、杂质等,在未淋釉之前就掉落在坯体表面,或混入釉中的杂质未及时清除,在釉烧过程中就会导致釉泡出现。这类釉泡无规律,数量也较少。出现的时候,需要去生产线上仔细观察周边环境变化。
2)成型
成型时,生坯强度低,坯体结构疏松,孔隙率大,在釉烧过程中容易出现针孔。坯体表面未清扫干净,表面粗糙,也会导致针孔。
气泡总体来说,在坯釉中是必然存在的。通过控制配方及调整工艺,将其处理成肉眼不可见状态,是目前技术人员应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