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彩色陶瓷颗粒出现色差呢?
一般来说彩色陶瓷颗粒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不会出现色差的问题的,但是太阳照射、温度过高等因素会对其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些人为因素造成色差却是属于可规避的,所以我们应该做好施工各个环节的施工操作。
1、彩色陶瓷颗粒在施工前,胶结料由于长期静止的状态可能会存在不同重量的颜料逐渐下沉的情况发生,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充分搅拌等因素就会导致在施工后出现色差的问题。
2、酸值高的陶瓷防滑颗粒不宜用铁桶包装,酸值较高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与铁质包装桶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清透明度降低、颜色变深。
3、彩色陶瓷颗粒的制作是要选择不同的颜色来生产,有的时候在生产过程中部分颗粒的颜料分布不够均匀,如果时间一长很有可能会出现色泽变淡的情况。
4、彩色防滑路面在施工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彩色防滑胶结料和彩色陶瓷颗粒,但是部分劣质的胶结料也会影响陶瓷颗粒的整体观感。
有色差,陶瓷内胆瓷质砖的配方里含有大量的如钙、镁、钾、钠等多种矿物质原料,就是这些矿物质原料在特定的烧结过程中(也就是合理的烧成温度),能够熔融合并成为既坚硬又耐冻、耐磨、耐腐蚀的瓷质砖。但是,这些矿物质在熔融合并之时,不同的温度场也显示出不同的色彩,这就产生了色差。例如:含有钙镁等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当温度达到1203℃时,CaO与铁化合物形成CaO·Fe2O3针状晶体,致使棕红瓷质砖的赤色调变成为难看的暗棕色。又如:由于氧化不够充分,致使CO与Fe2O3发生反应,使Fe2O3还原为FeO,从而使棕红色调变成暗棕色。从这些温度与颜色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控制好窑炉的烧成温度是实现减免色差的关键。从产品在窑内各段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来分析,尽量延长800℃一850℃温度区的烧成时间,使得在此温度区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质尽可能地完全氧化和分解,以避免Fe2O3的再还原。又从产品在窑内各段的变化机理来分析,在通常情况下,助燃窑气的送风量与窑的风机抽风量不能随意增大或减少。窑压的波动会改变原来设定的烧成制度,使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的长度发生变化而影响烧成,从而造成色差。烧成周期的变化也是瓷质砖出现色差的重要因素,笔者在西樵某瓷厂做窑工之时,曾为提高本班产量而将转速加快,致使色差增多。再者窑炉中间和两侧间的温差也是出现色差的原因之一。
质量问题和施工问题都可能引起色差,因此比较难鉴定。业主在验收瓷砖时一定要谨慎:仔细核对同一型号的产品包装箱上的色号,看是否有批号和色号不同的产品;拿四块瓷砖出来,平铺在光线较好的地面上看有无色差。建议买汤普森陶瓷品牌的瓷砖,质量稳定。
1、厂家的分检色系统不是很好或者控制不严,没有把好第一道关;
2、商家在发货时,将不同批次的产品混在一起,销售出去;
3、业主补货时,商家和业主都没有核对以前购买时那批砖的色号;
4、铺贴时的时间跨度长,干固的时间不一,后贴的产品没有完全干透。
二、如何避免出现色差问题的一些建议:
1、验收时仔细的核对包装箱上的同一型号的产品的色号,看是否有批号和色号不同的产品;如果发现有不同批次和色号的产品时要及时的通知销售方或者拒绝收该批货物;
2、施工时,交代施工的工人在施工时注意核对产品的色号以及其他的质量问题,有问题要停止施工,立即和销售方联系;
3、补砖时一定要核对自己当时购买的产品的批号和色号问题.
瓷砖包装需要标注批号和色号,避免不同批号和色号的瓷砖混淆出现色差现象
其二,从需求方面来看,色差也有可能是有意而为之。一些高档瓷砖,特别是仿古砖,追求的是砖与砖之间自然的过渡效果。厂家为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经过特殊处理,生产出来的每一片瓷砖的纹理、色泽都有些许不同,而非传统瓷砖的千砖一面。但是铺贴后整体效果和谐统一,过渡自然。这一种“色差”是产品设计师特意追求的“色差”效果,并非真正的色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