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瓷器收藏价值分析

难过的小虾米
追寻的硬币
2023-01-26 08:49:36

瓷器收藏价值分析

最佳答案
谨慎的荔枝
阔达的早晨
2025-11-05 23:27:49

从古至今瓷器都有着很大的 收藏 价值。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瓷器收藏价值,一起来看看。

瓷器收藏价值分析

作为火与土的艺术,古今瓷器,因其既能给居家增添 文化 氛围和美的享受,又能给人们带来增值效应,因此,历来便倍受人们的青睐。

然而,尽管人人皆知瓷器收藏的好处,可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收藏者,尤其是面对数不胜数的古今瓷器物件,能切实明白地知道哪些才是最值得购藏的人,其实并不多。某单位曾请几个工艺美术大师制作一批瓷器雕件作品,结果因对瓷器市场整体情况缺乏了解,策划者竟不知道如何定价不少本可优先获得者,也因茫然不知,而无一人购买事后,当得知这些瓷器作品价格猛升,有人只好无奈地慨叹:“错过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可惜”。这样的例子虽然特殊,但绝非个别。仔细推究原因,关键就在于许多人对不同瓷器的价值、价格缺乏了解。

在通常情况下,瓷器件的价值大小决定了价格高低,而不同的价格则对应了瓷器件的价值档次。从目前的市场实况看,古今瓷器的价格结构大致可作以下分档。

就年份已久的古旧瓷器而言,位列第一的当推各个朝代的官窑瓷器件,其中又以“御窑”和名头特别响的器件价格为高,因而也最具收藏价值。多年来的市场表现表明,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最受市场追捧,其现在的价格与10年前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100倍。其中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珐琅莲子碗等,如今的市场价已达数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之巨。

官窑之外,各种带堂名款的器件则次之工艺精湛的民间窑器又次之,其市场价格也相应依次往下。

再从瓷器件的胎体、釉质、烧结、纹饰来看,一般收藏家认为,彩色釉、低温单色釉的价格比青花高器形特殊的器件,例如官窑的灯、瓶、炉等杂件瓷价,比一般碗、盆、碟等常用器件的价格高精工细作或器型特大、特小者,价格往往高于寻常物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岁月流逝,明、清及以前的古旧瓷器件已越来越少,而且因为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其赝品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缺乏 经验 和眼力的初入行者来说,如没有把握,还是不要轻易介入,改为购藏现代瓷为好。须知,今天是昨天的明天,也是明天的昨天,所谓古瓷是相对而言的。趁多数现代陶艺家所作器件的价格现在还处于低位,择机购藏若干,三五十年以致百年之后,这些陶艺家的作品不同样会被视为“古董”而增值吗?

当然,现代陶艺家的作品,也是按其价值、价格分档次的。首推者,自然是如秦锡麟、周国贞、王锡良、张松茂、刘远长、刘平等国家与省市级工艺大师的作品器件起码是这些大师签名的复制品其次为几可乱真而数量有限的高档仿品再便是为重大事件、纪念日由名人定制、定烧的瓷器器件,如1975年的毛主席用瓷、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由国家级、省市级定制、定烧的瓷器件等。

在懂得了上述价值分档后,购藏者还务必要了解:瓷器收藏,贵在“文火慢工”,既要心态平和,又能持之以恒。如此坚持多年,相信必有所获。

瓷器收藏前景

收藏瓷器也能在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开启心智。例如,学习研究历史都会知道,纸张的出现较晚,又难以保存,记载中华文明除了纸张外,还有青铜、甲骨、竹简和陶器等,陶瓷是最物美价廉的书写材料,因此,在陶瓷上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最为丰富,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彩陶就记载了大量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和精神追求的图画如唐代的长沙窑瓷器身上带有大量的诗文,特别是唐诗再比如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唐诗宋词,还画有反映百姓市井生活的图案等,这些文字和图案是我们学习了解历史的最好实物资料。

瓷器收藏的过程其实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还能够增强今后工作、生活的信心。

此外,瓷器收藏是传统大项收藏,分析当前市场行情,除明清官窑被人为炒作价格虚高外,绝大多数古陶瓷的价格并不高,处在稳定的升值过程中,每年升值达30%以上,有的高达数倍、数十倍,但古陶瓷收藏知识性、专业性强,鉴别真伪难度大,投资需谨慎,最好要有专业人士指导。

目前,从年代看,收藏高古瓷、康熙民窑精品、民国和上世纪50年代精品有较大的升值空间,高古瓷首推宋代瓷器,宋瓷制作精美,艺术水准高,历史信息量大,价格偏低,一件宋代精品瓷器的价格还不及一件明清官窑精品价格的1/10,这种反差耐人寻味,无法理解,康熙民窑瓷器成就很大,其精品与官窑并无二样,自古就有康熙官民不分的说法,但康熙民窑瓷器价格也不高,如一件康熙青花人物罐目前仅卖数万元,不到现在还在世的陶瓷工艺美术师作品的价格,也让人不可理解。

这两年民国精品瓷器价格飞涨,但仍有升值的空间,编者要特别推荐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精品瓷器,这部分瓷器制作水平很高,不比民国精品、清晚期官窑质量差,被一些专业人士称为建国官窑,这些作品有的是清晚期至民国大家之作,甚为难得,但因为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不被人看好,价格极低,是投资的绝佳时机。

从器形看,酒具、茶具、香具收藏有较大升值空间,特别是茶叶、香料是今后高端人群的消费 热点 ,对茶具、香具的投资将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从包含的文化特征看,收藏与历史题材、佛教题材、名人名家题材有关的瓷器将会比一般的瓷器有较好的市场潜力。

判断瓷器收藏价值的 方法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或称古玩(现代收藏称现玩)、古董。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 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

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 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 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

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 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如何判断瓷器的收藏价值?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东方美学 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也都不菲。

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约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几万 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价格已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了。另外,国内古瓷的拍卖价近年来虽然不断升高,但与国际拍卖价相比还是 较低的,后者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目前在古瓷器收藏队伍中,除少数学者型收藏鉴赏家和企业型收藏投资家拥有一些高档古瓷珍品外,大多数喜爱瓷器的收藏者是以收藏中低档瓷器为主,其收藏 目的也是出于 兴趣 爱好 、陶冶情操。

最新回答
忧郁的身影
舒适的鞋子
2025-11-05 23:27:49

因为本人对西宁不是很了解 可很想去那生活 所以急求助在西宁生活的朋友们,拜托哦 帮我出出主意,茶具及茶叶我都有朋友直接做这行的 就是不知道西宁这边的人对茶具及喝台湾的绿茶是否感兴趣?

甜美的电源
大力的魔镜
2025-11-05 23:27:49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人类的饮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载体,为我们解读古人的饮茶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茶树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一带,汉代四川一带的经济已相当繁荣,饮茶在当时的士人生活日益凸现。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荼尽具,酺已盖藏”,明确提到烹茶用的茶具。三国张揖的《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芼之……”,说明当时的饮茶方式是先把茶饼炙烤一下,捣成茶末后放入瓷碗中,然后冲入开水,喝时还要加些葱、姜等调料。

唐·团饼茶·煎茶·南青北白

唐代中期,茶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从中国的西南一带渐渐向长江、淮河流域北移,产茶区域的扩大,加上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唐代茶业经济的繁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陆羽《茶经》问世。这是第一部系统介绍茶文化的专著,详细介绍了茶的产地、生态、采摘、制造、加工、煮饮等,是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唐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白瓷出现于北齐,唐代的白瓷可与南方的青瓷相媲美,出现了“北白南青”共繁荣的局面。当然,饮茶的兴盛也进一步推动了唐代陶瓷业的发展。陆羽特别推崇越窑青瓷,越窑青瓷在有唐一代达到了顶峰,出现了青瓷史上登峰造极的作品——“秘色瓷”。陆羽认为茶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并认为“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当然,这只是陆羽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当代窑址考古发掘材料证明,除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之外,北方的邢窑、曲阳窑、巩县窑,南方的景德镇窑、长沙窑、邛崃窑在当时也大量生产茶具。

唐白釉煮茶器:茶碾、风炉、茶釜、带托盏唐白釉花口带托盏

宋·团饼茶·点茶·黑瓷

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峰,茶叶种植区域进一步向北推进,茶叶产量也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大量的茶文化著述,如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熊蕃的《北苑贡茶录》等等。饮茶在宋代变得更加普遍,“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即形成于宋代。

宋代的饮茶主要以点茶为主,煎茶为辅,在点茶基础上升华为斗茶、分茶和茶百戏。

盏是宋人对茶碗的称呼,由于宋人崇尚白色的汤色,因此宋代的黑釉盏特别盛行。黑釉盏以福建建窑产的兔毫、油滴、鹧鸪纹最为有名,建窑生产的黑釉盏底部刻有“供御”、“进琖”字样的,是进贡给宋皇室的御用茶具。

在建窑黑釉盏的影响下,江西吉州窑、四川广元窑也大量生产民用黑釉盏。不仅在南方流行,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一些窑场也生产黑釉盏,定窑、磁州窑生产的黑釉茶具量也很大。

汤瓶是点茶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其作用是烧水注汤。汤瓶的制作很讲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或以银、铁、瓷、石为之。”黄金制作的汤瓶是皇室以及达官贵族才能使用的茶具,对于普通阶层人士而言,瓷质汤瓶才是首选。从出土的宋代茶具来看,南、北方瓷窑都有生产此类瓷汤瓶,尤其是南方的越窑、龙泉窑以及景德镇窑,汤瓶的数量更大。汤瓶的造型为侈口,修长腹,壶流较长,因为宋代注汤点茶对汤瓶长流要求极高。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斗茶图》中清楚地描绘了汤瓶的形制,呈喇叭口,高颈,溜肩,腹下渐收,肩部安装很长的曲流,应是宋代汤瓶的真实写照。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除享誉盛名的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外,浙江的越窑、龙泉窑青瓷,福建的建窑、同安窑,江西吉州窑,北方的磁州窑均生产陶瓷,这些窑口大量生产不同类型的茶具,千年之后,我们借助这些陶瓷茶具可以领略当时饮茶之盛况。

除了陶瓷茶具,宋代的金银器和漆器制作也很发达,考古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不少银制茶具以及漆盏托等茶具。

穷奢极侈的宋代饮茶发展到元代已开始走下坡路,因团饼茶的加工成本太高,其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大榨小榨”把茶汁榨尽,也违背了茶叶的自然属性,所以到了元代,团饼茶开始式微,唐宋时即已出现的散茶开始大行其道。宋龙泉窑青釉暗刻花汤瓶

明·散茶·撮泡·瓷器和紫砂

散茶的真正流行是明代洪武二十四(1391)以后的事,据《野获编补遗》记载:“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日,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由此“开千古茗饮之宗”,散茶于是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明代的散茶种类繁多,虎丘、罗岕、天池、松萝、龙井、雁荡、武夷、大盘、日铸等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茶类,这些散茶不再需要碾罗后冲饮,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陈师道记载了当时苏、吴一带的烹茶法:“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如淡金黄色,香味清馥,过此而色赤不佳矣!”即壶泡法;而当时杭州一带的烹茶法与苏吴略有不同,“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其实无论是壶泡还是撮泡,较之前代更加简便,而且还原了茶叶的自然天性。

由于茶叶不再碾末冲泡,前代流行的碾、磨、罗、筅、汤瓶之类的茶具皆废弃不用,宋代崇尚的黑釉盏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景德镇的白瓷。屠隆《考般木余事》中曾说“宣庙时有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蔡君谟取建盏,其色绀黑,似不宜用。”张源在《茶录》中也说“盏以雪白者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次之”,因为明代的茶以“青翠为胜,涛以蓝白为佳,黄黑纯昏,但不入茶”,用雪白的茶盏来衬托青翠的茶叶,可谓尽茶之天趣也。

饮茶方式的一大转变带来了茶具的大变革,从此壶、盏搭配的茶具组合一直延续到现代。

茶壶在明代得到很大的发展,在此之前有流、带把的容器皆称之为汤瓶,亦谓偏提,到了明代真正用来泡茶的茶壶才开始出现,壶的使用弥补了盏茶易凉和落尘的不足,也大大简化了饮茶的程序,受到世人的极力推崇。

虽然有流有柄,但明代用于泡茶的壶与宋代用来点茶的汤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明代的茶壶,流与壶口基本齐平,使茶水可以保持与壶体的高度而不致外溢,壶流也制成S形,不再如宋代强调的“峻而深”。明代茶壶尚小,以小为贵,因为“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真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似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化而裁之,存乎其人,施于他茶,亦无不可。”

明代的茶具从材质上来讲,以瓷器和紫砂为主。明代景德镇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国的制瓷中心转移到景德镇,烧制的青花、釉里红、青花五彩等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进,而明代仿宋代定窑、汝窑、官窑、哥窑的瓷器也很成功,特别是永乐朝烧制的白瓷,胎白而致密,釉面光润,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韾,明如镜”的特点,时人称之为“填白”,以“填白”釉烧制的茶盏,造型稳重,比例匀停。

明代散茶的冲泡又直接推动了紫砂壶艺的发展。宜兴位于江苏省境内,早在东汉就已生产青瓷,到了明代中晚期,因当地人发现了特殊的紫泥原料(当地人称之为“富贵土”)紫砂器制作由此发展起来。相传紫砂最早是由金沙寺僧发现的,他因经常与制作陶缸瓮的陶工相处,突发灵感而创作了紫砂壶。据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载,紫砂器制作的真正开创者应是供春,供春是明正德年间的学仕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供春在一旁侍读,聪慧的他向金沙寺僧学习了紫砂制作技法,制成了早期的紫砂壶,供春遗留下来的紫砂作品廖廖,但他却是宜兴紫砂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人。

明代的紫砂名家有董翰、赵良、袁锡、时鹏,其后时大彬成为一代名手,其制壶“不务研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因时壶“大为时人宝惜”,当时就有人仿制时壶。时大彬后还出了不少名家,如李仲芳、徐友泉、陈用卿、陈仲美、沈君用等等,紫砂在明代得到极大的发展。

因紫砂土质细腻,含铁量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用紫砂壶来冲泡散茶,能把茶叶的真香发挥出来,无怪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到:“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因此紫砂壶一直是明代及以后茶壶的主流。

到了清代,传统的六大茶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已全部形成,茶叶的内销及外销都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各地茶馆林立,民间喝茶更加普遍,茶真正走向世俗化,由此社会对茶具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明陈用卿款紫砂壶

清代·散茶·撮泡·青花粉彩与紫砂

清代饮茶习俗与明代无异,因此茶具基本上是明代的延续和发展。清代景德镇瓷窑在明代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除了生产传统的青花、素三彩、釉里红、斗彩等瓷器外,还新创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品种。特别是乾隆一朝,新创了集各种工艺于一体的陶瓷,并能生产仿木纹釉、仿石纹、仿青铜彩、仿绿松石釉的瓷器,把中国陶瓷工艺推向历史的新高峰。康、雍、乾三朝皇帝都喜饮茶,曾在宫中多次举行茶宴,宴请文武百官,场面宏大,景德镇瓷窑生产大量茶具来满足宫廷饮茶的需要。

宫廷饮茶讲究排场,而民间饮茶则率性随意,茶具也多了几分野逸之气。清代民用陶瓷茶具的造型更加活泼,纹饰则更加生动。各地由于饮茶习俗不一,而形成了颇有地方特色的茶具。蒙古族、藏族地区喜欢奶茶酥油茶,其地流行瘿木奶茶碗、鎏金银质茶具。而闽、粤潮汕一带则善烹功夫茶,喝功夫茶则有专门的茶具,称之为“潮汕四宝”——风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

紫砂茶具仍是清代茶具的重要分支,经过明代的初步繁荣,清代紫砂茶具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如果说明代紫砂壶尚嫌粗朴的话,清代紫砂制作工艺则大大提高,其泥料细腻,制作规整,出现了像陈鸣远这样的大名家。嘉、道以后,文人雅士相继加入制壶工艺,使紫砂茶具的人文内涵大大提高。“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与一代名手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成为文人壶的典范。此外,郭频迦、朱坚、瞿应绍、梅调鼎等文人也纷纷加入紫砂茗壶创作行列,他们以紫砂为载体,发挥其诗、书、画、印之才情,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精美绝伦的紫砂艺术品。

除陶、瓷、金属茶具外,竹、木、牙、角等各种材质在茶具上的运用也是清代茶具异彩纷呈的特点之一。椰壳雕工艺在我国很早就运用了,但大量用作茶具则是清代以后的事,清代的茶碗、茶杯、茶壶由椰壳镶拼而成,并且在椰壳上雕刻纹饰,制作工艺十分精美。

木胎贴簧工艺制作的提盒可用来放置茶点,便于外出郊游时携带。此外象牙制作的茶则、翻簧的茶壶桶、黄花梨茶壶桶、银胎錾珐琅茶盏、铜胎画珐琅提梁壶等等,把清代茶具演绎得更加多姿多彩。

从茶具形制上讲,除茶壶和茶杯以外,盖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盖碗一般由盖、碗及托三部分组成,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反映了中国人器用之道的哲学观。盖碗的作用之一是防止灰尘落入碗内,起了有效的防尘作用;其二是防烫手,碗下的托可承盏,喝茶时可手托茶盏,避免手被烫伤。

清代茶具的多样化还体现在茶托形状的变化上,茶托最早出现在两晋南北朝时,从出土的青瓷盏托可见南朝时越窑就已生产茶托了。清代的茶托品种丰富,花样繁多,有的因制成船形,称之为茶船,还有十字形、花瓣形、如意形等等。

清粉彩折枝牡丹纹茶壶

清青花诗文茶壶

煮茶茶具的改进

古人饮茶之前,先要将茶叶放在火炉上煎煮。在唐代以前的饮茶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煎煮茶叶起于何时,唐代以来诸家就有过争论。如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说:“于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后人看到魏时的《收勘书图》中有“煎茶者”。所以认为煎茶始于魏晋。据《南窗记谈》“饮茶始于梁天监(公元502年)中事。”而据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之语,说明煎煮茶叶需要一套器具。可见西汉已有烹茶茶具。时至唐代,随着饮茶文化的蓬勃发展,蒸焙、煎煮等技术更是成熟起来。据《画谩录》记载:“贞元(公元785)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研膏茶,其后稍为饼样,故谓之一串。”茶饼、茶串必须要用煮茶茶具煎煮后才能饮用。这样无疑促进茶具的改革,而进入一个新型茶具的时代。

从中世纪后期来看,宋、元、明三代,煮茶器具是使用一种铜制的“茶罏”。据《长物志》记载:宋元以来,煮茶器具叫“茶罏”,亦称“风罏”。陆游《过憎庵诗》日:“茶罏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依此说,宋陆游年间就有“茶罏”一名,元代著名的茶罏有“姜铸茶罏”,《遵生八笺》说:“元时,杭城有姜娘子和平江的王吉二家铸法,名擅当时。”这二家铸法主要精干罏面的拔蜡,使之光滑美观,又在茶罏上有细巧如锦的花纹。“制法仿古,式样可观,”还说“炼铜亦净……或作。”实指镀金。由此可见,元代茶罏非常精制,时至明朝,社会也普通使用“铜茶罏”,而特点是在做工上讲究雕刻技艺。其中有一种饕餮铜罏在明代最为华贵。“饕餮”是古代一种恶兽名,一般在古代钟鼎彝器上多见到这种琢刻的兽形。是一种讲究的琢刻装饰。由此见到,明代茶罏多重在仿古,雕刻技艺十分突出。

中国中世纪后期,除了煮茶用茶罏,还有专门煮水用的“汤瓶”。当时俗称“茶吹”,或“铫子”,又有“镣子”之名。最早中国古人多用鼎和镬煮水。《淮南子·说山训》载:“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高诱注:“有足日鼎,无足日镬”。(明清时期,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把“镬”叫锅。)从史料记载来看,到中世纪后期,用鼎、镬煮水的古老方法才逐渐被“汤瓶”取而代之。

过去一些作家认为,中国约在元代出现“泡茶”(即“点茶”)方法,因此元代煮水器具为之一变(指改制用汤瓶)。但据笔者所收集的史料来看,煮水用瓶在南宋就存在了。这里顺便摘引两条史料为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有记载说:“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指南宋)沦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依罗大经之意,过去(南宋以前)用上口开放的鼎、镬煮水,便于观察水沸的程度,而改用瓶煮水,因瓶口小,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靠听水声来判断水沸程度,《鹤林玉露》又说:“陆氏(陆羽)之法,以末(指碾碎的茶末)就茶,故以第二沸为合量下末。”陆羽是唐朝人,是《茶经》的作者,被认为是中国唐代茶文化兴起的奠基人。这样一个茶家煮水都使用“镬”,足可说明唐代还未曾使用“汤瓶”。又据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煎茶歌》中谈到煮水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苏轼的这段诗词可以作为宋以来煮水用“汤瓶”的又一很好的例证。

明朝,沦茶煮水使用“汤瓶”更是普遍之事,而且汤瓶的样式品种也多起来。从金属种类分,有锡瓶、铅瓶、铜瓶等。当时茶瓶的形状多是竹筒形。《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说,这种竹筒状汤瓶好处在于“既不漏火,又便于点注(泡茶)”。可见汤瓶既煮水又可用于泡茶两种功用。明代同时也开始用瓷茶瓶,可是因为“瓷瓶煮水,虽不夺汤气,然不适用,亦不雅观。”所以实际上,明代日常生活中是不用瓷茶瓶的。明朝“茶瓶”中还有奇形怪状的作品。见《颂古联珠通集》“一口吸尽江南水,庞老不曾明自己,烂碎如泥瞻似天,巩县茶瓶三只嘴。”明朝竟有三只嘴的茶瓶,稀奇到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地步。无疑,这种怪异茶瓶只能作为收藏装饰物,仅此而已。

怕孤单的可乐
机智的胡萝卜
2025-11-05 23:27:49
陶瓷茶具泡茶对身体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修身养性上面,如果要什么明显的保健医疗作用那是没有的。

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无茶具本身所带的异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第二、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有利于洗涤及保持茶壶自身的卫生。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有关专家研究,一般陶瓷茶具,器壁光滑,渗透性差,其凝聚的水珠滴落后,使茶水频繁搅动,容易促使霉菌繁殖,造成茶水发酵。而紫砂壶的陶质壶盖有孔,能吸

收水蒸汽,不至在盖上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水,加速茶水的发酵。因此用宜兴茶壶注汤,不仅醇厚芳香;而且不易发馊;

清脆的音响
自然的发带
2025-11-05 23:27:49

潮州陶瓷已形成瓷土矿开采、瓷泥瓷釉加工、陶瓷颜料生产、花纸制作、成品生产、彩烤、包装等完整的陶瓷专业生产体系;陶瓷制品品种齐全,款式多样,既有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等高、中、低档的日用瓷、炻瓷、厚瓷成套和单件产品,又有造型优美、工艺精致的工艺美术陈设瓷,还有建筑瓷、园林瓷、卫生洁具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等共6000 多个花色品种。陶瓷业是潮州四大工业支柱产业之一,陶瓷制品历来是潮州的传统出口创汇产品,远销欧、美、非、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潮州陶瓷企业做内销,这原本就不是潮州陶瓷企业的强项,既缺人才,又缺品牌;做外销,有了订单却没了利润,可是不做又不行;关门停业,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又不甘心。这就是当前潮州大部分陶瓷企业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从当前潮州陶瓷产业的优势来看,政府的重视、产业的规模、产品的丰富、企业闲散的资金存量、设备技术的完善、悠久的产业文化、人才的聚集、原材料的充足、交通的便利等都是潮州陶瓷产业升级的良好基础。从当前潮州陶瓷产业的劣势来看,政府的产业规划欠科学、政府的整合政策粗放、产业研究机构功能不完善、国内外渠道不畅通、企业品牌意识差、缺少专业的营销人才、行业组织功能缺失、企业融资困难、单个企业的信用等级偏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小、产品价格混乱、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都是制约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摆脱当前潮州陶瓷产业的困境并不难,关键是看潮州地方政府对陶瓷产业的重视程度。其实,潮州当地政府一味鼓励企业上市的动机是好的,但如果过于追求数量可能就会出问题。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发现,潮州的陶瓷产业当前主要是缺乏一个完整的产业引擎,整个产业呈现出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这是导致潮州陶瓷产业对外缺少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从解决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出发,当地政府可牵头分别组建中国潮州日用陶瓷有限公司、中国潮州工艺陶瓷有限公司、中国潮州卫生陶瓷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可为正式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发起股东可由政府下属的一些国资机构、当地的陶瓷企业、当地的原材料供应商、当地的各种配套供应商、陶瓷经销商等共同组成。三家公司分别承担着当地相关企业的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人才培训、企业融资担保、产品规划设计、信息化管理、上市融资、争取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终端价格监管、市场调研、品牌推广等任务。在公司组建过程中,首先要导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以保证公司的规范操作。比如:品牌营销顾问、财务顾问、投资顾问、法律顾问等。

三家公司组建后,可在国内每个省会城市设立一个“中国潮州陶瓷直销基地”,每个基地均可由当地拥有大店的商家投资组建(日用、工艺和卫生陶瓷可分别找一个代理商),该基地主要承担潮州陶瓷在当地的分销任务。对于投资直销基地的商家来说,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下列优惠政策:品牌在当地的独家代理权、可优先作为公司发起股东、可帮助提供流 动资金贷款担保、可帮助提供人才培训、可享受公司的信息化服务、可享受政府的产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而各基地必须做到:公司统一配货、店面风格统一、终端价格统一、服务理念统一、对外形象统一、品牌名称统一、信息管理统一等。对于上游的制造企业来说,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类别来选择公司,并与公司签订长年的供货协议。制造企业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下列服务:产品销售、品牌推广、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担保、产品规划设计、人才培训、信息化服务、品牌规划包装、信用担保、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对于这三家公司来说,它们都可以发展为几年后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利润来源便是从产品的供销价中提取15%—20%作为营销管理费,这种提价决不会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其中10%可作为企业利润,5%—10%可作为企业的宣传、税收、管理、培训、客户接待等成本。外销可适当地增加一些管理成本。而这三家公司的操盘手必须在社会公开招聘,董事会认可后授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充分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

总之,要确保这三家公司一两年内引进风险投资,三年后挂牌上市。从产业理论上讲,这三家公司的出现,将直接解决当前潮州陶瓷产业存在的官、产、销、学、研的严重脱节问题,也为潮州陶瓷产业制造了三个大引擎。它不仅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同时也使潮州的陶瓷产业增强了免疫力和对外竞争力。汉高祖刘邦说,没将请将,没势造势。如今,夹江、晋江、德化、淄博、法库、高安、景德镇等陶瓷产业基地也都像潮州一样存在着产业引擎缺失的问题。如果各地政府或行业协会能及时为当地产业装上一个引擎,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绝对是一片光明。

光亮的鸵鸟
聪明的项链
2025-11-05 23:27:49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就业前景很好。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适宜在陶瓷、工艺美术研究部门、陶瓷工厂从事设计和研陶瓷艺术设计品研究工作,在各级艺术院校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

陶艺专业就业前景:

陶瓷艺术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一个分支本专业注重设计师除了要有工业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同时要有对陶瓷材料运用的充分了解。

陶瓷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类别包括:日用陶瓷(茶具,餐具)设计卫生洁具设计建筑陶瓷设计艺术瓷设计。

艺术陶瓷是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典型代表 。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装饰手法丰富,观赏性强,认知度高。单一的对陶瓷作品进行设计的行为,而"陶艺"可以泛指完成的作品和创作的行为,也有人将其当作"陶瓷艺术设计"的简称。

陶艺专业的注意事项:

陶瓷艺术设计的设计对象是陶瓷艺术作品。陶瓷艺术作品是设计者通过描绘现实在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把握,它拥有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

通过各种形态、造型的因素,运用陶瓷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蕴涵了具象、抽象、象征、隐喻等艺术形式,并以“泥与火”、“工艺”、“材料”为表达媒介。

挖掘和释放“泥与火”、“陶与瓷”的个性色彩,从构思、装饰、各种泥料釉色的选择、技艺、烧造等不断地参与中发现、创造出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独特作品。

唠叨的黑猫
拼搏的中心
2025-11-05 23:27:49
陶瓷生产流程

原料

采矿→初级破碎→中级破碎→雷蒙粉碎→装袋出厂

原料精制

配料(釉料)→球磨→过筛除铁(三次)

成型

配料(泥料)→搅拌→过筛除铁→榨泥→真空练泥→陈腐→真空练泥→压坯→干燥→脱模→干燥→磨坯→补水→施内釉→施外釉→取釉(挖底)→扫灰检验

窑具生产工艺(略)

烧成

装匣→进窑(装窑车)→烧炼→出窑(拣瓷)

装饰

选瓷→彩绘装饰→烤花→选瓷→包装进仓

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制成的各种制品.

广义上陶瓷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

一、陶瓷分类

特种陶瓷:用于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所需的陶瓷制品

1、结构陶瓷:耐磨耐热耐冲击

2、功能陶瓷:电磁光生物化学陶瓷

陶 器:坯体结构较疏松,致密度较差的陶瓷制品。用于日用器皿,缸器,建筑卫生装饰用品。

瓷 器:坯体致密,基本上不吸水,半透明,断面呈石状或贝壳状。瓷质细腻,玻化程度高。用于日用餐茶具,陈设瓷及部份工业瓷。

炻器: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一种陶瓷品种,用于日用器皿,建筑卫生用品,工业用品。

二.瓷器分类

1、长石质瓷:以长石作助熔剂的“长石—石英—高岭土”三元系统瓷。

特点:瓷质洁白,薄层呈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不透气,吸水率很低,瓷质坚硬,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适于餐具 茶具 陈设 艺术瓷。

2、绢云母质瓷:以绢云母为助熔剂的“绢云母—石英—高岭土”系统瓷。

特点:具有长石质瓷特点,且透明度更高,有“白里泛青”的传统特点。

3、骨 灰 瓷:以磷酸钙为助熔剂的“磷酸盐—高岭土—石英—长石”系统瓷。

特点:白度高,透明度好,瓷质软,光泽柔和,但瓷质较脆,热稳定性差。

4、镁 质 瓷:晶相以“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硅”三元系统瓷

特点:有良好的电学性能,高的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用于电工陶瓷材料及高级日用陶瓷,白度好﹑色调柔和。

5、锂 质 瓷:用锂辉石或其它含锂原料代替坯料中长石所制的陶瓷。

特点:具有高热稳定性,用于耐热器皿及耐热厨房用具。

特种陶瓷

二氧化锆陶瓷二氧化锆(ZrO2)是一种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随着电子和新材料工业的发展,除传统应用于耐火材料和陶瓷颜料外,作为电子陶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和人造宝石的主要原料,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

氧化铍陶瓷氧化铍陶瓷(铍陶瓷)是核反应堆、电子仪器等领域中有效的工程材料,在国防、航大、激光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由氧化铍原料为主体,加入添加剂,在压力为20千巴,温度1200℃,保温半小时,即可烧制成半透明体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极高的耐热震性,热导性和金属铝相似,电绝缘性能优良,高度化学惰性,但原料昂贵,有毒。可作为高温原子能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和反射剂,微波输出窗,以及飞机、火箭的高温部件。

氟化镧陶瓷氟化镧陶瓷是热压红外光学陶瓷之一。化学式:LaF3。它是在真空中,于825-875℃的温度下,经2480-3100公斤/厘米的压力下热压而成的。红外波段的折射率为1.5左右。具有很好的耐热震和耐高温性能。可用于导弹。

氟化钙陶瓷一种能透过红外光线的陶瓷材料。主晶相为萤石型(CaF2型)。一般是把氟化钙掺杂改性,使其特性除能透过红外光线外,还有“光色”作用,例如掺入Ce、Gd等杂质,在光线未照射前,呈蓝色,照射时呈粉红色,停照可退光。如果掺入Eu、Sm等杂质,则照射时呈绿色,它是一种“光色”材料。可用热压工艺制成。一类具有萤石型(CaF2型)晶体结构的氧化物陶瓷,属于RO2型氧化物,典型代表是:ZrO2、ThO2、UO2、CeO2等。此类陶瓷,其晶体结构堆叠紧密,稳固,所以熔点高。例如二氧化锆陶瓷熔点约2700℃,二氧化钍陶瓷熔点3050℃,多属高温陶瓷材料。

氟化锶陶瓷又称热压氟化锶陶瓷。是热压多晶红外光学陶瓷之一。化学式:SrF2。用热压法制备,热压温度650℃,压力约2500公斤/厘米。在5微米波长处透过率大于80%,作红外透光材料之用。又称热压氟化钡陶瓷。是一种热压多晶红外光学陶瓷。化学式:BaF2用热压法制备,热压温度600℃,压力2400公斤/厘米。常作红外透光材料用。

碲化镉陶瓷又称热压碲化镉陶瓷。是一种Ⅲ-Ⅵ族化合物半导体陶瓷,化学式CdTe。克氏硬度40公斤/毫米,密度5.85克/厘米,热膨胀系数5.9x10/℃,不溶于水。折射率很高,在5微米波长处达2.7,用热压法制备,其透射波段为2-30微米,在整个透射波段没有吸收带。反射损失较大。可供8-30微米波段内工作的红外系统使用。

铝陶瓷铝陶瓷作为一种高温工程陶瓷,广泛用于电子部件与机械部件。铝陶瓷纯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但其白度不理想。近日,日本研制成功一种高纯度白色铝陶瓷。这种铝陶瓷是用铝纯度在百分之九十九、比重为百分之三点八五以上的铝陶瓷在一千摄氏度的高温中烧成。采用这种生产工艺生产铝陶瓷,不仅可保持原有高纯度,而且不泛黄。

砷化镓陶瓷砷化镓陶瓷是一种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陶瓷,化学式:GaAs。立方晶系,熔点1240℃,密度5.31克/厘米,达理论密度的99.8%,不溶于水,透射波段1-18微米,透过率比同样厚度的单晶低1/4,8-15微米波段范围的折射率2.73-3.34,用热压法制备,热压温度900-1000℃,压力600-3000公斤/毫米,可用作红外窗口等。

透红外陶瓷是用陶瓷制备工艺制造的,具有透红外特性的多晶材料。如MgF2,ZnS,CaF2,MgO,Al2O3,CaAs,SrF2,BaF2,ZnSe,LaF3等。多数多数采用热压法制备,由于透红外陶瓷材料不仅性能良好,而且可以制备大尺寸及较复杂开关的产品,弥补了红外单晶材料、红外玻璃强度较低、透光范围狭窄及大尺寸制品不易制备等缺陷。广泛用于红外透过窗、导弹整流罩等方面。

红外辐射陶瓷是在一定红外波段范围内有较高辐射率和较高辐射强度的陶瓷材料。一般在陶瓷基体中加入黑色添加物如铁、锰、钴、镍氧化物等或选用红外区全辐射率或单色辐射率较高的金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经配料,粉碎,成型烧结而成。也有在陶瓷坯体上喷涂或涂刷一层红外辐射涂层,广泛应用于干燥,烘烤,热处理医疗等方面。

透明镁铝尖晶石陶瓷又称半透明烧结MgAl2O4。用Mg-Al 氢氧化物的共沉淀物或Mg-Al的盐类热分解产物为原料,添加少量CaO以促进液相烧结,在真空中经1800-1900℃或湿氢中1700℃左右烧结成半透明状态。半透明烧结MgAl2O4的相对密度为理论密度的99.7-100%。在0.3-6.5微米范围的线性光透射大于10%,可见范围的总透射为67-78%。可用于高温电哗密封外壳、天线窗、红外透射装置等。

透明氧化钍陶瓷由氧化钍为原料,添加CaO、Y2O3、ZrO2等稳定剂。在氢气氛中,2000-2300℃高温下烧制出透明体。立方晶系,熔点3300℃,热膨胀系数为7.1x10/℃,透光率为50-70%(波长0.4-7微米,厚度1.5毫米),可作为高温环境的红外窗整流罩。

透明氧化钇陶瓷以高纯度氧化钇(99.9%)为原料,添加8-10摩尔%的ThO2,在氢气中于2000℃以上高温烧成的透明多晶聚集体。也有添加LiF或ThO2后在1300-1500℃和350-500公斤/厘米压力下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成。属立方晶系,熔点大于2400℃,介电常数12-20,介持损耗在1兆赫时为1x10,透明性好,即使在远红外区仍有约80%透射率。是一种优良的高温红外材料和电子材料,主要用于红外导弹的窗口和整流罩、天线罩、微波基板、绝缘支架、红外发生器管壳、红外透镜及其它高温窗等。也可在Y2O3-ThO2中添加少量Eu2O、DyO、Tb2O3、Nd2O3等氧化物,制成透明陶瓷,供激光技术上应

生物陶瓷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赋于了陶瓷新的“生命”,它不仅仅作为传统的生活用品,而且在工业、航空、医学等领域都大显身手。生物陶瓷是用来达到特定的生物或生理功能的陶瓷材料。它包括:接近惰性的材料;能完全被吸收的陶瓷;可控制表面活性的陶瓷。由于生物陶瓷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因此被广泛地用于人工牙齿、人工骨、人工关节、固定骨折用的器具、人工心脏瓣膜、人工眼等。

磁性陶瓷在“磁疗”中的作用更是妇孺皆知;尤其令人称绝的是一种敏感陶瓷,它能使医生在患者的医学参数测定中做到深入、广泛,从而为诊治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古老的陶瓷与新兴的科学技术的结合为人类创造了福音,生物陶瓷在未来的岁月中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体器官和组织由于种种原因需要修复或再造时,选用的材料要求生物相容性好,对肌体无免疫排异反应;血液相容性好,无溶血、凝血反应;不会引起代谢作用异常现象;对人体无毒,不会致癌。目前已发展起来的生物合金、生物高分子和生物陶瓷基本上能满足这些要求。利用这些材料制造了许多人工器官,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类人工器官一旦植入体内,要经受体内复杂的生理环境的长期考验。例如不锈钢在常温下是非常稳定的材料,但把它做成人工关节植入体内,三五年后便会出现腐蚀斑,并且还会有微量金属离子析出,这是生物合金的缺点。有机高分子材料做成的人工器官容易老化,相比之下,生物陶瓷是惰性材料,耐腐蚀,更适合植入体内。

氧化铝陶瓷做成的假牙与天然牙齿十分接近,它还可以做人工关节用于很多部位,如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指关节、 髋关节等。ZrO2陶瓷的强度、断裂韧性和耐磨性比氧化铝陶瓷好,也可用以制造牙根、骨和股关节等。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是骨组织的主要成分,人工合成的与骨的生物相容性非常好,可用于颌骨、耳听骨修复和人工牙种植等。目前发现用熔融法制得的生物玻璃,如CaO-Na2O-SiO2-P2O5,具有与骨骼键合的能力。生物玻璃在和骨结合时,先在植入体表面形成富硅凝胶,然后转化成磷灰石晶体,这时在结合面形成有机和无机的复合层,保持很高的结合强度。

陶瓷材料最大的弱点是性脆,韧性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它作为人工人体器官的推广应用。陶瓷材料要在生物工程中占有地位,必须考虑解决其性脆问题。

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处理乳化油废水

机械加工行业的废水,如金属清洗液、金属切削液、润滑液等通常成分都比较复杂,主要为油脂、表面活性剂、悬浮杂质和水,虽然废水量不大,但污染严重且处理困难。此类废水的特点是:COD、磷、油等污染物的含量都较高,且油处于乳化状态,油滴直径在1μm以下。对一般的含油废水,目前采用气浮方法,除油率可达70%、油水分离器除油率可达80%,而对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的金属切削液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膜分离过程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高新技术。高分子超滤膜已在含油废水处理中获得广泛应用,但高分子超滤膜存在不耐高温、机械强度低、孔径分布宽、易堵塞、易水解、pH值适用范围小等不足。

无机陶瓷膜具有耐高温、耐强酸强碱和有机溶剂、耐微生物侵蚀、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发展十份迅速,已占膜市场的10%,并以年增长35%的速度发展着,可在低于1000℃下稳定使用;化学稳定性好,能抗微生物降解,耐有机溶剂,耐高压,有良好的耐磨、耐冲刷性能;孔径分布窄、分离性能好、渗透量大;可清洗性强,可反复清洗、再生;使用寿命长。与有机膜相比,在许多方面拥有应用优势。该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出水水质好、扩建方便、正常工作时不消耗化学药剂、不产生新的污泥以及回收油质量比较好、生产效率高,连续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工程投资少,设备占地面积小。

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是基于多孔陶瓷介质的筛分效应进行物质分离的新技术。采用高效的“错流”过滤方式,即流体介质在压力驱动下以一定的速度在膜管内流动,小颗粒物质沿与流体流动的垂直方向透过膜,大颗粒物质被截流从而达到分离、浓缩和纯化的目的。用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对乳化油废水的处理结果显示:处理后的油去除率为98%以上,证实此技术是可靠的。在某制造公司水处理中心替代法国进口高分子膜,经过3年的使用证实,水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均满足用户要求,并超过原高分子膜;降低了设备维修率,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生产运行费用得到有效的降低。

“绿”是自然界的主色调,象征着自然、生命、健康、舒适和活力,象征着我们的生活生机勃勃。随着生态运动此起彼伏,席卷全球,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有关的事物通常冠以“绿色”的美誉, “绿色意识”、“绿色生产”、“绿色标志”、“绿色技术”、“绿色产品”、 “绿色消费”和“绿色奥运”等一批概念应运而生,代表人类对环保的向往、对健康的追求。

“绿色”陶瓷是“绿色材料”中的一种,用以指那些具有最小的环境负担和最大的再生利用能力的材料,简而言之,“绿色”可以归纳为八个字“环保、健康、安全、节能”。现代人的“衣、食、住、行”都无一例外地贴上了绿色标签,“衣”有环保服饰,“食”有绿色食品,“住”有绿色材料,“行”有绿色燃料,“绿色”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生活的质量来自健康,长寿的秘籍源于保健。采用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锆等远红外线陶瓷微粉及纤维制成的远红外保健纺织品,可以吸收太阳光等的远红外线并转换成热能,也可有效吸收人体自身向外散发的能量,并反射给人体最需要的远红外线,从而有效地促使血流微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力。将紫外线屏蔽剂加入合成纤维或人造纤维中,经过熔融纺丝可制成具有抗紫外线的衣服。从“安居”到“康居”,中国人的居住理念和生活质量正产生着巨大变化。 在建筑涂料中添加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后,形成活性氧类的超氧化物,可捕捉、杀除空气中的浮游细菌。在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瓷砖表面,能够长期保持亮丽的色彩。远红外钒钛瓷砖,能有效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还具有优良的抗静电功能,可起到改善居室环境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以人工林木材为基材,陶瓷或陶瓷纤维为增强体制成的木材/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不仅保留了木材的天然特性,而且赋予木材高强度、高模量、耐磨、阻燃、抗菌耐腐及尺寸稳定性高等优良性能,是新一代的“绿色”建材。听说过在夜里能自己发光的陶瓷砖吗?这就是借助于稀土铝酸盐蓄光性发光粉的绿色环保型蓄光陶瓷,光照几分钟后,可保持较亮发光1~2小时,其吸光、蓄光、发光过程可无限循环,长久使用,堪称绝好的“绿色能源”。

为了有效杜绝“病从口入”,含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牙膏具有比含氟牙膏更好的防龋齿功效。日用瓷产品中使用纳米氧化锌,锌离子在与细菌接触时缓慢释放出来,与细菌细胞膜及膜蛋白结合,破坏其结构,达到杀菌目的。在杀灭细菌后,锌离子又可从细胞内游离出来,达到抗菌持久的作用。羟基负离子陶瓷球以多孔特殊陶瓷基材料为载体,具有双效功能,水经过过滤使大分子水变成小分子水,同时产氧、抗菌,对空气和水有净化作用。如今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芦荟倍受人们的青睐,但未经提取过的芦荟不易被吸收,而陶瓷膜却能完成芦荟提取这一重任。 随着纳米技术的悄然崛起,人类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也得到拓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经纳米钛酸钴催化的石油中硫的含量小于0.01%。活性碳作为载体、纳米锆铯氧化物粉体用于汽车尾气催化,在氧化一氧化碳的同时还原氮氧化物,使它们转化为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利用纳米柱撑蒙脱石或羟基磷灰石等制作的材料,对药品起到缓释作用,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减少用药剂量。陶瓷的“绿色”化贯穿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全过程,不仅包括产品的绿色化设计,还包括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清洁生产和资源再生利用。以前通常可用作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片的氧化铍陶瓷因有剧毒,大量吸入后会导致急性肺炎,长期吸入会引起慢性铍肺病,因此逐渐被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氮化铝陶瓷;锆钛酸铅等传统的铁电、压电陶瓷都含有大量的铅,现在则使用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系列。无机磷酸盐陶瓷材料能降解,有利于材料的循环利用。利用工业废渣和废陶瓷等烧制的孔梯度透水型陶瓷铺路砖,下雨时,雨水能迅速透过地表,留住宝贵的水资源;雨后,砖下的雨水会缓慢自动蒸发,降低了地表的温度,稳定了空气的湿度,消除城市“热岛现象”。陶瓷性能上的深度发掘、近净尺寸形状的陶瓷产品的开发及水基溶剂取代易燃有毒且价格不菲的有机溶剂,为节约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能的途径,顺应了国际上工业“绿色化”的趋势。

人类是自然之子,大地是人类的母亲,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生息的摇篮。今天,“绿色”概念已经前所未有地渗透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凝聚着人类越来越浓重的“绿色情结”,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选择。自然从哪里融入,艺术将在那里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世纪里,“绿色”陶瓷将不再只是一个话题,而是变成人类的自觉行动,陶瓷“绿色”科技掀起的革命,必将把人类从工业文明带入“绿色”文明的新时代。

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博清代龚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因为质量文超,且有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除多次在国内获全奖外,还在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诺和波兰兹南连获3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在窑器"以青如尚",单色青釉为主的基础上,景德镇的陶工们创造性地吸收了外地经验,改革了色釉,并且不满足于刻花,印花纹饰.他们丢掉了使用过许多多世纪的刻花刀,印花模, 把我国人民最善于驾驭的毛笔用到瓷器上,使它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历史上,在景德镇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丰富多采的陶瓷装饰中,尤以“青花”的影响为大。 它是中国瓷器中突出的产品,在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青花瓷的出现据说是陶工们曾用毛笔彩绘了黑花和釉黑红,经过辛勤的劳动实践, 找到了钴土矿, 陶工们又用毛笔把它彩绘在坯件上, 再在绘了花纹的坯件上罩了一层白釉。这样,比以往的印,刻花更鲜明的“青花”,就在景德镇特有的瓷器上出现了, 这就是青花瓷器。

青花所用的钴青料, 最初是一种自西域输入的称作“Smalte”的含钴的琉璃色的玻璃,后来才改用一种天然出产的黑祸色矿物 (即钴土矿,我国叫它作“珠明料” ,日本称作“吴须”),把这种原料磨得极细加茶水使其成为墨汁般的乌黑东西,然后在坯上绘画。

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瓷在工艺上是在陶瓷颜料中调入“玻璃白”因此使画面具有粉质感,立体感也很强,所绘图表现力强,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画面浓淡相间,阴阳衬托,形象生动,线条工细流畅,色彩清丽粉润,而且色彩柔和,细腻,雅致,不论山水景物,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以及静物图案均可入画,极富诗情画意。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新中国成立后,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艺术瓷厂生产“福寿牌”粉彩瓷获国家金奖。

玲珑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 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光明瓷厂、红光瓷厂生产的青花玲珑瓷产品曾多次获国家金奖、优质奖,产品畅销东南亚、日本、欧美、港澳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颜色釉瓷 如果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的颜色釉,那是非常恰当的。不仅红紫,不论什颜色都可烧制,红为火焰,绿为春水,蓝似青天,黑为墨炭,是瓷器中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 颜色釉瓷突起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和助熔剂。着色剂主要有含铜、铁、钴、锰等化合物。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为凤凰衣釉、彩虹釉等等。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兴奋的小蘑菇
无心的小白菜
2025-11-05 23:27:49
可以在网上买的,景德镇的陶瓷还是很出名的

茶具在最早出现于汉代,一直发展至今,在每个家庭都占有一席之地。由于茶具的发展与陶瓷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陶瓷茶具在茶具中占有很大比重,因价格适中而更多地流行于寻常百姓家。陶器茶具大致可分为陶土茶具和瓷器茶具两大类,它们的特性各不相同,因此在选购时需要注意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独树一帜的优秀茶具。紫砂茶具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明代大为流行。

紫砂茶具中以茶壶最为名贵,正宗的紫砂壶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在1000-1200摄氏度,质地致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长时间使用,壶体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自然,而在壶内泡着的茶会渗进壶体内,使壶蕴含茶味。一般认为用来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紫砂,主要来自福建、宜兴、还有台湾三地。福建紫砂其实使用的也是宜兴的砂,只不过是在福建加工而已。其中台湾紫砂壶砂质比较细腻,不同于其它两地产的紫砂,相比之下更适合泡乌龙茶。壶的价格百元至千元不等。

选购紫砂壶可以根据三平法,即壶的嘴、钮、把,三点成一线,上下落差不得大于5毫米。壶嘴不能低于壶口,则茶水不满而易溢出;壶把如不和壶口相平,则少平衡感。尤其是水平壶、西施壶等基本壶式更是如此,它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甚至有些名家壶仍有嘴歪把斜的现象。另外,上把与下把要在同一垂直线上。

虽然,不符合三平法的紫砂壶一样能泡能养,只是中国人讲究的是“大中至正”、“允执厥中”,所以除非是特意设计的砂壶,仍应慎重审视为宜。

除了用三平法选购紫砂壶外,还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一是造型、图案、色泽要脱俗和谐,气质要好;二是敲打声音不沉闷,不尖锐,比较悦耳;三是壶放在桌上要平稳,壶盖壶口结合紧密不溢水,壶把提用方便,壶嘴出水流畅,壶内比光滑,容积容量比例恰当;四是看壶出水时有无“挂珠”,即壶倒水时,突然将其持平,壶嘴下沿不挂水珠者为好壶。

瓷器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瓷器以白为贵,约1300度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如文山包种茶。

最常见的瓷器茶具有白瓷茶具、青瓷茶具。瓷器茶具的花色比紫砂更具观赏性。它的图案或清新俊朗或清淡悠扬。另外,目前由于陶瓷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质的深度开发,瓷器茶具的家居装饰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新瓷器茶具中还加入各式花样图案,来满足青年消费者的喜好。

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青瓷茶具则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尤以浙江西南的龙泉县内的龙泉青瓷最为有名。龙泉青瓷以造形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另外还有产于四川、浙江等地的黑瓷茶具,产于山东临沂的红瓷茶具、广东等地产的仿古仿旧茶具都是各具特色。

在购买瓷器茶具时应主要对瓷器本身进行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色是否光洁,色度一致,有无砂钉、气泡眼、脱釉等。如果青花或彩绘则看其颜色是否不艳不晦,不浅不深,有光泽(浅则过火,深则火候不够;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最后要提起轻轻弹叩,再好的瓷器有裂纹便会大打折扣。

购买陶瓷茶具还要注意陶瓷茶具的环保与质量,好的陶瓷茶具对人体健康有益,劣质陶瓷茶具对人体健康有害,挑选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购买陶瓷茶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切不可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生产厂家的劣质产品。国家规定,将陶瓷茶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目前正规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基本都能符合这一要求。

二、购买时要注意看餐具的成色,用手触摸餐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

三、用鼻子嗅,看是否有异味。

四、在使用前用沸水把餐具煮上5分钟,或者用食醋浸泡2—3分钟,以溶出茶具中含的有毒物质。 总之在选购陶瓷茶具时,应考虑其实用性及艺术性兼具。茶壶的造型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由于市场的变革,使得许多茶壶徒有外形,而根本谈不上基本的实用要求。茶壶的好坏也不是以价格的高低去衡量,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茶具远比购买一套外形花哨但并无实际用途的茶具来的重要。

优雅的纸鹤
爱笑的路灯
2025-11-05 23:27:49
陶土茶具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宜兴的陶土,黏力强而抗烧。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

缺点:

由于釉面砖由底胚和表层较薄的釉层两个部分构成,其作用地砖使用时,其抗折强度比全瓷砖要差。

陶瓷茶具,主要是以有高岭土、紫砂泥等原材料烧制而成的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陶瓷茶壶,陶瓷盖碗,陶瓷茶杯,陶瓷茶盘,陶瓷茶托、陶瓷茶洗等;主要产地是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山东淄博、江苏宜兴、福建德化、广东潮州、湖南醴陵、河北唐山。

灵巧的大侠
大胆的灰狼
2025-11-05 23:27:49

茶具需根据使用的场合和茶的类型来进行选择,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茶具。下面跟着小编生活慢慢涞一起去看看怎么选茶具吧。

茶具种类

总的来说,在目前的茶具种类中,陶瓷茶具和陶土茶具居多,其次是玻璃茶具,其他茶具较少。陶瓷的特点是传热差,保温适中,与茶叶不发生化学反应,茶叶能获得更好的色泽和香味且外观美观,装饰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黏土茶具的特点是造型优雅,颜色简单。用于泡茶,香气醇厚,汤色清澈,保热性好,夏茶口感不易变质。最典型的代表自然就是我们常见的紫砂壶了。

不同的茶叶品种适合不同的茶具

根据茶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茶具。一般来说,对于香气较重的茶,应选择瓷壶、瓷盖碗或硬度较高的玻璃杯。这种茶具散热速度快,泡出的茶汤清香爽口。对于重味的茶,使用硬度较低的壶,如乌龙茶、红茶、紫陶壶、石壶等。

绿茶的本质特征是“清茶”,这是对茶具要求最高的变化。冲泡时宜选择薄壁、易散热、质地致密、气孔小、不易吸湿(清香)的茶具,如玻璃杯、薄瓷杯等。

花茶适用于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

红茶宜用白瓷泡制,汤品可盛于玻璃杯中,便于衬托其“宝光、金晕、红汤”三大特色。

冲泡白茶的水温比较高。建议选用隔热性能较好的餐具。

乌龙茶可用于紫砂茶壶杯,或白瓷茶壶杯,碗和有盖杯。

黑茶可以泡也可以煎。配上陶瓷茶具或砂粒较粗的紫砂茶具,茶具的吸附性可以消除茶叶在储藏过程中形成的不良味道,使红茶的优势更加突出。

综上,相信你已经知道茶具选哪种比较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