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烧杯中应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粗心的火
孤独的发箍
2023-01-26 08:10:21

烧杯中应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最佳答案
魁梧的薯片
勤恳的月饼
2025-11-06 07:26:10

防止液体暴沸,应该是在蒸馏时学的吧。

如果你想知道沸石防暴沸的原因,那就简单讲一下:

先说成因:对过热液体继续加热,会骤然而剧烈地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暴沸”。或叫作“崩沸”。过热是亚稳状态。由于过热液体内部的涨落现象,某些地方具有足够高的能量的分子,可以彼此推开而形成极小的气泡。当过热的液体温度远高于沸点时,小气泡内的饱和蒸气压就比外界的压强高,于是气泡迅速增长而膨胀,以至由于破裂引起工业容器的爆炸。液体之所以发生过热的原因是液体里缺乏形成气泡的核心。

为了清除在蒸馏过程中的过热现象和保证沸腾的平稳状态,常加沸石,或一端封口的毛细管,因为它们都能防止加热时的暴沸现象,把它们称做止暴剂又叫助沸剂,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液体沸腾时,加入止暴剂,不能用已使用过的止暴剂。简单说就是因为加热时烧杯中的液体会向上冲,从而造成了一个个冒出来的“喷泉”,剧烈时甚至会溅出伤人,而沸石能够有效的阻止液体的向上冲,使加热时液体能够保持平稳。

最新回答
积极的小虾米
谦让的乌龟
2025-11-06 07:26:10

A.通常我们会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碎瓷片或者沸石,形成溶液的爆沸中心,防止液体爆沸,故A正确;

B.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目的是控制馏分物质的沸点,测量的是蒸汽温度,故B正确;

C.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即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入,上口流出,这样冷凝效果好,故C正确;

D.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D错误;

故选D.

要减肥的航空
能干的橘子
2025-11-06 07:26:10
(1)防爆沸;(2)防止倒吸;(3)CH 3 COOH+CH 3 CH 2 OH CH 3 COOCH 2 CH 3 +H 2 O

(4)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试题分析:⑴加热前在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爆沸。⑵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Na 2 CO 3 溶液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3)实验室是以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而产生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 3 COOH+CH 3 CH 2 OH CH 3 COOCH 2 CH 3 +H 2 O。(4)饱和Na 2 CO 3 溶液的作用有三个,它们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务实的黄蜂
传统的羽毛
2025-11-06 07:26:10
(1)冷凝管采用逆向通水法,竖直放置时,进水方向与蒸气流向一致,即从B进加入、A流出,

故答案为:B;A;

(2)由于在冷凝管中蒸气会被冷却成液体回流到圆底烧瓶中,所以圆底烧瓶中的物质不会从上口跑掉,

故答案为:不会;因在冷凝管中被冷却成液体回流到圆底烧瓶中;

(3)浓H2SO4在酯化反应中起催化剂和吸水作用;混合液体加热时容易发生暴沸现象,所以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防止暴沸;

(4)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加一种反应物的量可以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乙酸与异戊醇的物质的量之比0.35:0.14>1:1,目的是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故答案为:因反应可逆,增加一种反应物的量可提高另一种成本较高的异戊醇的转化率; 

(5)③中用蒸馏水洗涤,目的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杂质乙酸和硫酸;④中用碳酸氢钠溶液洗去可能残存的少量酸,

故答案为:洗去乙酸和硫酸;洗去可能残存的少量酸.

平淡的冥王星
高高的羊
2025-11-06 07:26:10
1.

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的性质.

----杂质沸点高,难挥发,水沸点低,易挥发.

2.

蒸发:

----在蒸发皿中进行.

----让溶剂变成气体挥发掉,不再收集.

蒸馏:

----在蒸馏烧瓶中进行.

----让液体变成蒸汽,再冷凝成液体,液体最后被重新收集起来.

3.

碎瓷片:

----防止爆沸.

----不加碎瓷片,加热时会形成大气泡,溶液剧烈振动,叫爆沸.

----加碎瓷片,以均匀小气泡形式冒出.

温度计

----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到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冷凝管中的冷却水

----下口进,上口出,与蒸汽流向相反(逆流原理),冷却效率高.

弃去开始馏出得部分液体

----按沸点范围收集馏出物.

----开始那部分不再收集的沸点范围内.

4.

自来水中阳离子:

----Na+,Ca2+,Mg2+

----Ca2+,Mg2+含量高的水叫硬水,对人体健康有害和肥皂结合生成沉淀,降低洗涤效果.

两试管中各取一定量的自来水和蒸馏水,往其中分别滴加几滴洗涤剂,震荡,观察现象

----盛自来水的试管中有沉淀生成,盛蒸馏水的试管中无沉淀生成.

威武的小天鹅
爱笑的含羞草
2025-11-06 07:26:10
(1)沸石(或碎瓷片)可以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液体发生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2)温度计测定的是组分蒸汽的温度,应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内支管口处;

(3)水冷凝管中冷凝水的流向应当与水蒸气的流向相反,可达到更好的冷凝效果,

故答案为:相反.

细心的招牌
专注的金针菇
2025-11-06 07:26:10
目的是防止“暴沸”。

对过热液体继续加热,会骤然而剧烈地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暴沸”,或叫作“崩沸”。过热是亚稳状态。

由于过热液体内部的涨落现象,某些地方具有足够高的能量的分子,可以彼此推开而形成极小的气泡。当过热的液体温度远高于沸点时,小气泡内的饱和蒸气压就比外界的压强高,于是气泡迅速增长而膨胀,以至由于破裂引起工业容器的爆炸。

液体之所以发生过热的原因是液体里缺乏形成气泡的核心。为了清除在蒸馏过程中的过热现象和保证沸腾的平稳状态,常加沸石(瓷碎片),或一端封口的毛细管,因为它们都能防止加热时的暴沸现象,把它们称做止暴剂又叫助沸剂;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液体沸腾时,加入止暴剂,不能用已使用过的止暴剂。简单说就是因为加热时烧杯中的液体会向上冲,从而造成了一个个冒出来的“喷泉”,剧烈时甚至会溅出伤人,而沸石(瓷碎片)能够有效的阻止液体的向上冲,使加热时液体能够保持平稳。

认真的小笼包
腼腆的眼睛
2025-11-06 07:26:10
(1)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会有溴生成,化学式为Br2,故答案为:Br2;

(2)由于溴乙烷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溴乙烷应该在下层;粗制的C2H5Br呈棕黄色,说明含有单质溴杂质,则

A.Na2SO3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2SO3可除去溴,故A正确;

B.溴在溴乙烷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加水难以除去溴乙烷中的溴,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显示碱性,可以除去杂质溴,故C正确;

D.溴和溴乙烷都能溶于四氯化碳,不能将二者分离,故D错误.

故答案为:下层;AC;

(3)溴乙烷的沸点是38.4℃,故采用蒸馏操作分离,故答案为:蒸馏;

(4)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所以操作顺序为④①⑤③②;有溴乙烷参加的主要反应是溴乙烷和强碱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故答案为:④①⑤③②;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