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我当小导游介绍宁阳磁窑历史

自然的时光
疯狂的信封
2023-01-26 07:17:53

我当小导游介绍宁阳磁窑历史

最佳答案
贪玩的机器猫
妩媚的曲奇
2025-11-06 19:38:41

磁窑镇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境东部,距离南京和北京的距离同是540多公里,被日本人和德国人称为"中京",北隔大汶河与岱岳区相望,人类文明的大汶口文化就是发源于磁窑,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市,东连华丰镇,西部自北向南为蒋集镇、葛石镇。2001年2月,南驿镇并入。总面积163.15平方公里,辖96个行政村,12.04万人,该镇为泰安市计划单列镇,泰安市交通枢纽,泰安市南部城镇体系核心,山东省中心镇,宁阳县工业经济中心。磁窑镇主要街道:府前街,车站街,财源街,太平路,文化路,工业路。

历史沿革

"磁窑镇因唐宋时期古磁窑址而得名。汉高祖七年,(前200年),于现镇驻地置钜平县治,属泰山郡。隋朝钜平并入宁阳,属泰山郡。宋元设巡检司。明、清两朝设太平社、太平镇、太平集。清末民初设太平镇、太平堡、钜平镇。1942年划归泰宁县,1950年设丁平乡,1956年3月磁窑归宁阳,1983年设磁窑镇,1985年撤区并乡镇,南驿区的磁窑镇、齐海乡与蒋集区的花观乡合并,设立磁窑镇。2001年南驿镇并入。"

( 摘自《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 泰安》第271页-磁窑镇,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2009年第1版第1次印刷)

折叠编辑本段磁窑前景

晋中南铁路为磁窑发展带来山西充足的煤炭资源,莱芜丰富的铁矿资源,日照港丰富的出口优势,临沂丰富的商品扩散物流优势,为磁窑发展重工业,出口加工业,农产品外销业带来广阔的前景。

折叠编辑本段传说

鲁义姑义却齐军的传说。磁窑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公而忘私的品德及淳朴的民风上。据汉刘向《鲁义姑姊传》记载,鲁义姑,南驿村人,春秋初期,齐军侵鲁,至郊外见一妇人抱一子,领一子,落荒而逃。当齐军追至其后,妇人慌忙丢下怀中的孩子,抱起领着的孩子向山沟跑。

齐将疑之,策马拦其路,问“你为何将抱者丢下,领者抱起?”。妇人道:“原先抱的是我的儿子,领的是兄长的儿子,在生死关头,我一个弱女子,难保子、侄俩孩的安全,我宁愿丢掉自己的亲骨肉,也要保住兄长的儿子”。齐将听之甚为钦佩,叹曰:“鲁国不能侵,一个平民百姓就能舍己救人,朝中的大臣就更明大义了”。遂使臣告之齐君,肯请退师,齐君允之。使鲁国免遭一场劫难。

鲁君闻之,赐予妇人很多财帛,并尊之为“鲁义姑”。汉宣帝刘询下诏赐在爵山北侧建“鲁义姑姊庙”,内塑义姑像,并设庙祝。汉夏侯学创始人夏侯胜,明京兆尹王贤、礼部侍郎薛瑄及翰林院大学士许彬等历代名人赋诗颂扬鲁义姑,且许多地方也建起鲁义姑庙。现有资料可查证的鲁义姑姊庙分布于全国13个省、43个县。

“牛衣相激”的故事。西汉忠烈侯王章,钜平人,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生。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王章在妻子夏侯氏的鼓励下,结伴赴京城长安求学。他们住在破庙里,以蓑衣草苫(即“牛衣”)取暖,身在困境,仍矢志不渝地苦读,演绎出一段“牛衣相激”的历史典故。

王章为官后,忠于职守,疾恶如仇,敢于揭发弹劾当时被称为“虎口、龙鳞”的辅政大臣王凤,被王的奸党陷害入狱。在刑讯逼供时,王章破口大骂,触柱而死。汉哀帝时,为其平凡昭雪,谥忠烈侯。后世赞誉他“若探虎口,径批龙鳞”的忠烈精神。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西汉政治家 王章

赤眉军首领 刘盆子

汉末文学家 刘桢

魏国名将 于禁

折叠文化遗址

(1)堡头遗址

为大汶口遗址磁窑部分,位于磁窑镇堡头村,现存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6米,距今约四、五千年,是大汶口文化最典型、最丰富的遗存。堡头遗址共发掘墓葬133座,陶窑1座,出土文物1800余件,另有大量动物骨骼。

在堡头遗址发掘的陶窑为马蹄形,门略向西南,有乱石封严,窑鼻以上残碎,顶部距现在地表约1米左右。窑身三分之二在遗址原来地面以下,径1.83米。窑鼻局部残塌,仅存西北一角,上面遗存一些陶器,均为挂红衣的细泥红陶。鼻上有圆形火眼,径0.1米。窑底前低后高,呈斜坡形,正中3条火道,中间1条直通总火道,左右两条回曲为"弓"形,火道与总火道相通。窑膛前有一燃火洞,高0.9米,前宽后窄,洞门高0.5米,宽0.4米。

墓葬形制为长方竖穴土坟,一般四壁较为整齐,除一座墓葬为南北向外,其余全部为东西向。最大墓长4米多,宽3米多,小的仅1米左右,宽不到半米。在133座墓中,128座有人体骨架,单人仰身直肢葬最普遍,亦有侧身葬,偶见有俯身葬和曲肢葬。主要是男女单独埋葬墓。在成对成年男女合葬墓中,为男左女右。其中晚期的一座墓,男性骨骼居正中,女性骨骼则居正穴一侧。

随葬陶器的墓占发掘墓数的96%。早、中期为手制,晚期出现轮制。器形美观,有鼎、豆、壶、背壶、罐、杯、(此处一字见传真件) 、尊、盆、瓶、钵、盉、匝、盔等。陶色红、白、灰、黑共存。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白、黑陶大量发现,兼有精美的彩陶。随葬石骨器,以石器居多。一般制作精细,棱角整齐,通体光滑,刃口锋利。农业生产工具有扁平长方形琢穿或管穿有孔石铲、剖面椭圆形石斧、断面近方形或长方形石锛和石凿、石刀、石矛、石、石磨棒、砺石渔猎工具有骨矛、骨镖、鱼钩、骨镞纺织和缝纫工具有石纺轮、陶纺轮、骨棱形器、骨针、骨锥、角锥,骨针最长的17.2厘米,最细直径1毫米,且一端有穿线孔装饰品、雕刻工艺品有白色大理石、翠绿色玉石、绿松石制品、月牙形束发器、象牙梳、臂环、指环、骨牙雕刻物等。一件用松绿石镶嵌的呈三角形骨雕筒,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松绿石镶嵌工艺品。各墓随葬品数量极不平衡,多寡悬殊,质量优劣差别大。少的只有1件简陋器物,多的达180余件,制作精致,质料贵重。个别墓中有极贵重的玉石和象牙制品。男性工具较多,女性有纺轮和装饰品。成对成年男女合葬墓中,随葬品的安置偏于男性一侧。在随葬品中,还有数量不等的大量家养猪骨。少的有半个猪头骨,多的达14个完整猪头骨。

1974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和济南市博物馆发表的《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内称:"堡头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墓群揭示的材料表明,母权制日益崩溃,父权制逐步确立,贫富分化,财产私有的迹象已很明显。氏族社会这种新的矛盾出现,透露出一个强烈信号,即建立在财产公有基础上的氏族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将逐步到来。"堡头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钜平故城

汉高祖时置钜平县,属泰山郡。后汉为侯国,晋仍为县,北齐省。该址位于磁窑镇西太平、前丁家庙两村。东西约400米,南北约450米。城墙仅存东北、西北两角,用黄土夯筑。城东北角高6.5米,径50米,世称"烽火台"。西北城角残高3米,东西长约37米,显露出直径9-13厘米的夹棍眼。东南城角地面以下,夯层明显,夯筑坚实,夯层厚7-15厘米,夯窝圆形平底,窝径3.5厘米,深0.3厘米,窝距3-4厘米不等。城内出土丰富的汉代板、筒瓦片等建筑材料。该故城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西太平瓷窑址

该窑址位于磁窑镇西太平村周围。窑址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瓷片随处可见。以村西的"窑货顶子"、村东南的"瓦砟子地"和村东北的"窑沟"瓷片最集中,堆积厚度1-2米。瓷具以碗为主,次为罐、盆。白瓷居多,且施护胎釉,兼有酱色釉、黄绿釉等。纹饰有刻花、划花。窑具较复杂,有方形垫板、窑柱、三角支垫、垫圈、垫饼和点支等。该窑创建于唐、盛于宋、废于金、元。1985年秋,山东大学与宁阳县文化馆在西太平村东、北和海子河以西,进行联合钻探、发掘。掘出半地穴式烧柴窑炉3座,其中晚唐五代2座,北宋1座。另有作坊遗址及宋代墓葬各1处。北宋窑炉结构完整,为我国北方古瓷窑址所罕见。该窑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境内还有其它32处较大的古瓷窑址。

折叠2010年新特色

山东沃克控制阀有限公司阀门生产项目由磁窑镇引进,主要开发生产具有山东省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阀门系列产品,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控制阀5万台套,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税收1500万元。

今年以来,磁窑镇按照县委确立的"双带动"发展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全面完成今年任务这一目标,上下同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1-5月份,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长32.2%。

磁窑镇积极做活借助外力、启动内力、挖掘潜力三篇文章,依托宁阳经济开发区、磁窑化学工业园两大平台,围绕化工、机械、服装、石材四大产业,按照"抓好在建的,招好待进的,管好现有的,争好上级的"四个好目标,全力抓好大项目建设。目前,总投资1.1亿元的亿兴商贸项目、投资5800万元的乙醛肟、投资7800万元的上海申泰食品等6个重点项目相继签约投资2.1亿元的C型钢复合彩钢板、投资1.7亿元的沃克控制阀等重点项目先后开工投资5亿元的20万吨硝酸铵、好客植物油加工、济宁高科化工、德力尔汽车起重机制造精密机床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磁窑镇交通发达,京沪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京沪高铁、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全境,设有京沪铁路磁窑站,山西中南部铁路泰安南站,蒙馆公路、朝柴路横穿东西。

磁窑镇也是著名的化工农药基地。2006年,该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96万元,农牧产品总量达到55458吨,完成工业增加值4226万元,同比增长57.5%,民营经济税收1425万元,同比增长35.3%。该镇共有各类学校15所,在校生5976人,专任教师453人。乡镇卫生院床位210张,专业技术人员295人,村级卫生室47所,其中甲级卫生室32处,乡村医生184人。 磁窑镇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众多。大汶河优良建筑用砂储量丰富西、南部山区花岗岩类建筑石材广泛,东北部石灰岩裸露地面另有大量的陶土、耐火土、砖瓦用粘土、石英石等矿藏资源。三叶虫化石(俗称燕子石)、生姜、大周西瓜、中华寿桃、汶香等名优特产,产量丰富、声名远播。镇内有山东海化魁星化工公司和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其著名产品三聚氰铵和神农丹,远销四方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2万吨/年神农丹(涕灭威)生产装置世界第二、亚洲唯一山东海化魁星化工公司三聚氰胺年生产规模4.2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规划31平方公里的山东磁窑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成为泰城--磁窑经济隆起带的重要节点,目前已有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落户该区。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县的大部分,全县500亿的GDP,开发区要完成300亿以上,随着投资的继续增加,数字还会继续上升。

最新回答
忐忑的机器猫
淡然的灰狼
2025-11-06 19:38:41

西汉政治家 王章

赤眉军首领 刘盆子

汉末文学家 刘桢

魏国名将 于禁 (1)堡头遗址

为大汶口遗址磁窑部分,位于磁窑镇堡头村,现存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6米,距今约四、五千年,是大汶口文化最典型、最丰富的遗存。堡头遗址共发掘墓葬133座,陶窑1座,出土文物1800余件,另有大量动物骨骼。

在堡头遗址发掘的陶窑为马蹄形,门略向西南,有乱石封严,窑鼻以上残碎,顶部距现在地表约1米左右。窑身三分之二在遗址原来地面以下,径1.83米。窑鼻局部残塌,仅存西北一角,上面遗存一些陶器,均为挂红衣的细泥红陶。鼻上有圆形火眼,径0.1米。窑底前低后高,呈斜坡形,正中3条火道,中间1条直通总火道,左右两条回曲为“弓”形,火道与总火道相通。窑膛前有一燃火洞,高0.9米,前宽后窄,洞门高0.5米,宽0.4米。

墓葬形制为长方竖穴土坟,一般四壁较为整齐,除一座墓葬为南北向外,其余全部为东西向。最大墓长4米多,宽3米多,小的仅1米左右,宽不到半米。在133座墓中,128座有人体骨架,单人仰身直肢葬最普遍,亦有侧身葬,偶见有俯身葬和曲肢葬。主要是男女单独埋葬墓。在成对成年男女合葬墓中,为男左女右。其中晚期的一座墓,男性骨骼居正中,女性骨骼则居正穴一侧。

随葬陶器的墓占发掘墓数的96%。早、中期为手制,晚期出现轮制。器形美观,有鼎、豆、壶、背壶、罐、杯、(此处一字见传真件) 、尊、盆、瓶、钵、盉、匝、盔等。陶色红、白、灰、黑共存。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白、黑陶大量发现,兼有精美的彩陶。随葬石骨器,以石器居多。一般制作精细,棱角整齐,通体光滑,刃口锋利。农业生产工具有扁平长方形琢穿或管穿有孔石铲、剖面椭圆形石斧、断面近方形或长方形石锛和石凿、石刀、石矛、石、石磨棒、砺石;渔猎工具有骨矛、骨镖、鱼钩、骨镞;纺织和缝纫工具有石纺轮、陶纺轮、骨棱形器、骨针、骨锥、角锥,骨针最长的17.2厘米,最细直径1毫米,且一端有穿线孔;装饰品、雕刻工艺品有白色大理石、翠绿色玉石、绿松石制品、月牙形束发器、象牙梳、臂环、指环、骨牙雕刻物等。一件用松绿石镶嵌的呈三角形骨雕筒,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松绿石镶嵌工艺品。各墓随葬品数量极不平衡,多寡悬殊,质量优劣差别大。少的只有1件简陋器物,多的达180余件,制作精致,质料贵重。个别墓中有极贵重的玉石和象牙制品。男性工具较多,女性有纺轮和装饰品。成对成年男女合葬墓中,随葬品的安置偏于男性一侧。在随葬品中,还有数量不等的大量家养猪骨。少的有半个猪头骨,多的达14个完整猪头骨。

1974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和济南市博物馆发表的《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内称:“堡头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墓群揭示的材料表明,母权制日益崩溃,父权制逐步确立,贫富分化,财产私有的迹象已很明显。氏族社会这种新的矛盾出现,透露出一个强烈信号,即建立在财产公有基础上的氏族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将逐步到来。”堡头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钜平故城

汉高祖时置钜平县,属泰山郡。后汉为侯国,晋仍为县,北齐省。该址位于磁窑镇西太平、前丁家庙两村。东西约400米,南北约450米。城墙仅存东北、西北两角,用黄土夯筑。城东北角高6.5米,径50米,世称“烽火台”。西北城角残高3米,东西长约37米,显露出直径9-13厘米的夹棍眼。东南城角地面以下,夯层明显,夯筑坚实,夯层厚7-15厘米,夯窝圆形平底,窝径3.5厘米,深0.3厘米,窝距3-4厘米不等。城内出土丰富的汉代板、筒瓦片等建筑材料。该故城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西太平瓷窑址

该窑址位于磁窑镇西太平村周围。窑址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瓷片随处可见。以村西的“窑货顶子”、村东南的“瓦砟子地”和村东北的“窑沟”瓷片最集中,堆积厚度1-2米。瓷具以碗为主,次为罐、盆。白瓷居多,且施护胎釉,兼有酱色釉、黄绿釉等。纹饰有刻花、划花。窑具较复杂,有方形垫板、窑柱、三角支垫、垫圈、垫饼和点支等。该窑创建于唐、盛于宋、废于金、元。1985年秋,山东大学与宁阳县文化馆在西太平村东、北和海子河以西,进行联合钻探、发掘。掘出半地穴式烧柴窑炉3座,其中晚唐五代2座,北宋1座。另有作坊遗址及宋代墓葬各1处。北宋窑炉结构完整,为我国北方古瓷窑址所罕见。该窑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境内还有其它32处较大的古瓷窑址。 山东沃克控制阀有限公司阀门生产项目由磁窑镇引进,主要开发生产具有山东省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阀门系列产品,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控制阀5万台套,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税收1500万元。

今年以来,磁窑镇按照县委确立的“双带动”发展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全面完成今年任务这一目标,上下同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1-5月份,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长32.2%。

磁窑镇积极做活借助外力、启动内力、挖掘潜力三篇文章,依托宁阳经济开发区、磁窑化学工业园两大平台,围绕化工、机械、服装、石材四大产业,按照“抓好在建的,招好待进的,管好现有的,争好上级的”四个好目标,全力抓好大项目建设。目前,总投资1.1亿元的亿兴商贸项目、投资5800万元的乙醛肟、投资7800万元的上海申泰食品等6个重点项目相继签约;投资2.1亿元的C型钢复合彩钢板、投资1.7亿元的沃克控制阀等重点项目先后开工;投资5亿元的20万吨硝酸铵、好客植物油加工、济宁高科化工、德力尔汽车起重机制造精密机床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超级的手套
美好的大炮
2025-11-06 19:38:41

福建发现的宋元明时期外销陶瓷窑址,福建泉州是宋元明时期的对外交通贸易大港,作为中国重要商品的陶瓷器,也从这里大量输往国外。北宋末南宋初,泉州逐渐代替了广州的地位,而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6年左右)成书的《诸蕃志》,就是赵汝适以朝散大夫提举福建路市舶司时,主要根据他在泉州一带所见所闻撰写的。同时,“宋末荷兰人由福建贩运瓷器至欧洲,价值每与黄金相等,且有供不应求之热衷”。这里所谓福建应指泉州而言。由此可以看出,宋代以来外销陶瓷的一大部分,是从泉州登舟发舶的。到了元代,泉州便扶遥直上,升为世界贸易大港,陶瓷由此外运,数额更大。《拔都游历中国记》就明确指出:“中国瓷器,仅产于刺桐(即泉州)、兴克兰(即广州)两城,得诸山上之土,燔烧而成者。……中国人将瓷器转运出口,至印度诸国,以达吾乡摩洛哥。此种陶器,真世界最佳者。”另一记载也提及马可波罗从泉州携带瓷器出国的事:“马可波罗(Marcopolo)当福建贸易兴隆时,曾到刺桐城,而马氏于其1292年之归途,且依旧俗,从福建带回中国白色瓷器与彩色小瓷瓯数事,存于威尔斯市之圣马可宝藏所”。明代泉州虽渐衰落,但它的对外陶瓷贸易,不可能突然中断,而且明末漳州(即月港)、厦门(即中左所)又代之而起,陶瓷仍然是一宗主要的出口商品(货物)。在福建沿海港口运出的陶瓷器中,外销东南亚的占居一定的比重。由泉州等港口输出的陶瓷器,除国内其他各窑所出,泉州附近的闽南地区瓷窑的产品,当占大部分。陶瓷容易破碎,陆路长途运输既不方便,运费和损耗也会影响利润的收入。在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下,泉州附近地区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就地取材烧造陶瓷,以供启运外销,这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所以,宋元明各个时期的有关文献记载中的外销东南亚陶瓷,无疑是包括闽南古代的瓷窑产品在内。郑振铎先生认为宋代泉州陶瓷就外销南洋等地:“在福建泉州的古窑遗址里发现了类似定窑的白瓷,类似龙泉窑的青瓷等等的瓷器残片。这就说明了在南洋,在印度,发现的中国宋代的白瓷、青瓷,原来乃是福建本地自己烧制的”。《真腊风土记》为元代闽满南瓷窑生产外销东南亚陶瓷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证据,在该书欲得唐货条下说:“其地想不出金银,以唐人金银为第一,五色轻缣帛次之,其次如真州之锡镴,温州之漆盘,泉州之青瓷器……”。文中所指“泉州青瓷器”,据陈万里的意见,就是泉州附近闽南地区窑品的泛称。他说:“元代的对外市场,泉州最为繁盛,为此凡在泉州附近外县所烧造的窑货,如同安、南安、以至德化、永春、仙游等地,很有可能集中在泉州出口,同样地也就有把来自各处所生产的窑货一概说成泉州青瓷器,……自然不仅在晋江所烧造的才称为泉州青瓷器了”。经解放后的历次调查,也在事实上发现了例如晋江、同安、德化等一些与外销有关的窑址。近些年来东南亚的考古发现也为此提供了相应的实物资料。

下面将宋元明时期有关外销东南亚的闽南古代窑址进行扼要的介绍。

一、泉州东门外碗窑乡宋代窑址

《留氏族谱》宋太师鄂国公传记载五代留从效扩建泉州城并由此外运陶瓷说:“泉州城市旧狭窄,至是扩为仁风,通淮数门……陶器铜铁,泛于番国,取金帛而还,民甚称便。”文中仁风即指东门,和现在发现的碗窑遗址,其方位正相吻合。由是说明这个瓷窑的产品外销,由来已久。

碗窑乡,因其产品以碗类器为主,故名。它位于泉州东北约8公里处。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个小盆地。南面有一条小溪流经该乡,然后注入与后渚港相连的浔美港,会洛阳江出海。据说古代海潮可涨到这里,浔美港就是外运陶瓷的出发点。

古窑址分布在该乡南北两个山坡上,分别称为南窑和北窑。北窑在后路村后山,露面碎瓷甚多,堆积层厚达2~3米;南窑在后路村前面的山坡上,堆积层厚约1~2米,瓷片暴露较少。当地居民因此处废瓷俯拾皆是,就以烧瓷匣钵堆砌墙基,可见该窑为满足外销需要,生产规模相当巨大。

1956年,故宫博物院调查此窑时,其产品为白釉、影青釉及青釉三种。据1963年、1964年,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调查考察,此窑釉色则以青釉居多,其中有带黄或带褐的,色泽深浅不一,釉面呈细小冰裂纹。装饰朴素,花纹主要有:莲花瓣纹、缠枝花纹、刻划线纹等。器形有碗、大盘、钵、罐、小杯、洗、炉、盒盖等。本窑瓷器胎厚,尤其大型碗、盘。其作风凝重浑厚。

由本窑址出土的可确定为外销东南亚的陶瓷,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吴文良所藏的水坛多件以及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所得的一件青釉小罐。此件高8.1、口径2.6、底径2.4厘米。口小,边唇外折,颈矮,器身低矮,底平微凹,胎质细腻,作灰白色。施青釉,釉色浅,底无釉。

二、晋江瓷灶镇宋窑址

瓷灶至今仍在生产瓮、罐、壶、钵之属等粗货,这类产品,尤其用以装盛咸菜的菜瓮,并运销东南亚的新加坡、菲律宾一带。据《晋江县志》卷之一舆地志说:“瓷器出晋江瓷灶乡,取地土开窑,烧大小钵子、缸、瓮之属,甚饶足,并过洋(外销东南亚诸国)。”由此可知清代及其以前此窑所产,也以粗器为主,同时除供国内需要,也还运销东南亚诸国。沙善德:《福建-中国考古学之新富源》一文提供了有关的考古证据,他说:“在古代之陶瓷贸易中,自宋以还,皆以各式‘龙瓮’为主要,所谓‘龙瓮’者,盖瓶上绘有一龙绕于此瓮。此种‘龙瓮’为爪哇、渤泥及菲律宾的猎头部落所珍存,而且代代相传,尊之为神密之法宝。……余曾多年来致力研究此种‘龙瓮’之来源。……在德化途中,一日下午余入一泉州本地陶铺-泉州,余相信即为马可波罗之‘刺桐’古城,薄暮在该店之暗角中,余见绘有团龙之钵瓮与宋代一式。余几不能自制余之兴奋,该店中告余谓种□瓶系来自附近制陶乡村。翌日早晨,余等即可前往该村。余探究得知此地之陶业活动已有数百年之历史,其瓷堆及今日之制造,皆足证明此地纵非‘龙瓮’之‘唯一’来源;亦为来源之一。由该村瓷堆中所获之古瓮碎片,与菲律宾及南海诸岛所出者,及宋明时代出口之古瓷,均属相符。目下虽经千年之久,然该村之陶业仍以制造‘龙瓮’相传习”。其所谓向以生产“龙瓮”相传习的泉州附近的“制陶乡村”,无疑即指瓷灶。据此,《岛夷志略》所载元代外销东南亚大小埕、瓮、罐之类粗陶,瓷灶所产,必占其大部分。由是自宋以至于今,这里所出的粗器输往东南亚,历史是颇为悠久的了。

瓷灶因以制瓷为传统职业,故得其名。它位于泉州西南20多公里处。梅溪横贯其北,蜿蜒曲折,自西向东,与晋江汇流,再注入泉州湾,古代的陶瓷外运,就是从这里出海的。

瓷灶窑址分布在梅溪两岸,主要有蜘蛛山、虎尾庵、许山和宫仔山四处,特别是蜘蛛山最为丰富,后二遗址则经破坏,宫仔山更甚。遗址所在山上都有碎瓷堆积,厚达1~3米左右。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两次调查,此窑釉色有青釉、黑釉、酱色釉、绿釉、黄绿釉、褐色釉等,而未施釉瓷器尤多。釉水一般薄而均匀,但黑釉器釉厚而有垂釉现象。绿釉、酱色釉器釉汗比较光亮,青釉器有细小的冰裂纹。器物施釉情况:碗、碟内外施釉,但碟有的不施釉,有的只近口沿处施釉。壶、罐器内无釉,有的器表及底部无釉。露胎面积大,露胎处呈灰色、黄色、或淡黄色。胎骨一般较厚重,质粗硬度高。作灰色、褐色、红褐色、黄色或淡黄色。其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堆花。花纹种类有缠枝花纹、牡丹花纹、龙纹、莲瓣纹、圆环纹、水波纹、叶脉纹等。出土物器形有:壶(绿釉长颈壶、军持、有柄小壶、酱色釉长颈壶、青釉壶、黑釉壶、褐色釉壶、未施釉四系长颈壶、军持、长颈壶和小壶),碗(青釉碗、黑釉碗、未施釉葵瓣式碗),瓶(未施釉缠枝花瓶、长颈瓶、弦纹瓶和连座小瓶),碟(青釉碟、小碟和黑釉小碟),罐(酱色釉罐和六系釉罐、青釉罐和四系罐、褐色釉小罐),钵、盒(均未施釉),炉(褐色釉三足炉),(未施釉器盖和盒盖)以及瓷雕塑(褐色釉狗等),等等。壶、瓶、碗特多。

经初步鉴定,此窑曾经外销东南亚的品种有如下几种:

(1)军持有绿釉和未施釉两种。绿釉军持1件,高12、口径6、底径5.5厘米。口稍外侈,边唇外折,颈短而粗,鼓腹,底近于平而微凹。流短,附于肩部。肩腹之间两边各印有一条龙,腹下部有一道弦纹,近底部印莲瓣纹。未施釉军持2件,形制与前相同。器表一作灰色,一作淡黄色。这类器物在菲律宾曾有发现,可确定为瓷灶烧造的外销瓷无疑。

(2)青釉碟7件,均已残破。

Ⅰ式2件,高2.6,口径约11厘米,口沿内弇,器形低矮,圜底,底部宽大,宽达8.4厘米。底部印有缠枝花纹和菊花。

Ⅱ式5件,一般高3、口径9、足径3.2厘米。器身低矮,口沿稍作外折,底平微凹。

(3)长颈瓶1件,颇完整,高2.7、口径5.5厘米、底径8.3厘米。撇口,边唇外折,颈长而细,腹部肥大,底平微凹。未施釉,表面无任何纹饰,朴素大方。

(4)长颈壶27件。有酱色釉,绿釉和未施釉三种。

酱色釉壶:

Ⅰ式高约16.5、口径5~6、底径2.1厘米。颈长,颈部有两道弦纹。肩部附有流,流直而长,几与口部齐高。器身自颈部以下逐渐增广,至腹中部最广,形成一道圆圈凸棱,以下又逐渐收缩,底平微凹。

Ⅱ式高17.8、口径6、底径6.2厘米。形制与Ⅰ式略同,唯器较矮,显得小型。流部较Ⅰ式为短。

绿釉壶6件。高18、口径5.8、底径7厘米。口部分内外唇,内唇微敞,外唇稍外折。腹部并有1~2道弦纹。腹部突出,上下有两道凸棱,腹上部附一长流,底平。

未施釉壶14件。形制与酱色釉、绿釉壶大抵相同。

印花缠枝花瓶:

Ⅰ式1件。通高23.8、口径5.7、底径7厘米。口稍外侈,宽沿微作外折,唇厚1.2厘米。颈长而粗,两边附有耳,作兽头形。腹部也有五道弦纹,肩部也有三道弦纹,肩颈间有装饰花纹。自肩部以下渐广,底部丰满,腹部印有缠枝牡丹花纹,底腹间印有莲瓣纹,并有一道弦纹,矮圈足,足高1.1厘米,轮制,器内外尚留有轮旋纹。

Ⅱ式8件,通高18.5、口径4.5、底径6.7厘米。口稍外侈,颈长,肩部以下渐广。底部肥大。腹部印有繁复的缠枝花纹。底腹之间印有两层莲瓣纹。并有一道弦纹。圈足高1.3~1.4厘米。底部微内凹,轮制。

德化宋元明窑址:

德化窑的瓷器特别是白釉瓷器驰名世界。《中国美术》一书说:“其窑之特别为白瓷,昔日法人呼之为‘不兰克帝支那’(Blane de China即‘中国白’之谓),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与其他之东方各瓷,迥然不同。质滑腻似乳,宛似象牙。釉水莹厚,与瓷体密贴,光色如绢,若软瓷之面泽然”。其产品外销最早见于《马可波罗行纪》。该书说:“并知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Tinujuy,冯注为德化)。制造碗及磁器,既多且美。除此港外,他港皆不制此物,购价甚贱。”由此说明元时此窑瓷器,已经大量由泉州港销往国外。清乾嘉间德化郑兼才《窑工》诗有“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之句,是说清初该窑生产已颇仰赖外销了。明代德化瓷外销虽不见记载,但无疑也是相当繁盛。特别是何朝宗的瓷雕,当时“在‘东西洋’市场上都是热门货,各方高价争购,也有一部分由华侨携带出国。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对它格外喜爱”。国外的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明了该窑产品的巨量输出。例如,印尼苏拉威西南就有德化白釉瓷器出土,据前述东南亚考古资料在所谓华南窑品中,可定为德化所产的,就有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所藏的书阿拉伯文字白地青花大盘及白地青花中碗等多件。而据一些著作的图录,此窑产品甚至远销到非洲和欧洲。可见德化窑是福建的一处极重要的古外销窑址。

古窑址在德化县东、南、北各地都有广泛的分布,县城附近更加集中。其遗址主要有:屈斗宫、祖龙宫、岑兜、后窑、后所窑、西门头、坂头、大坂碗洋坑、碗坪仓、孝坊山、宝寮格、洞岭窑、上寮窑、尾林窑、内坂窑、家春岭、碗窑、湖枫林窑、新窑、旧窑、新墘、寨窑、下仓尾窑、蒋山窑、洋条窑等一百八十多处。到目前为止,发现有古外销瓷产品的窑址就有二十八处之多。由此可见,德化自宋代以来所烧造的瓷器就销售外国。例如盖德碗坪仓窑址出土的军持,是该窑较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器形属喇叭口,颈细而长,鼓腹,平底微凹,有流无把,腹部模印莲瓣纹(由仰覆莲瓣组成)或卷草纹、缠枝花纹等。釉色一般呈青灰色或青白色。这类军持与晋江磁灶所出军持(印有双龙纹,绿色釉)尽管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同属宋元时期外销瓷的主要产品。

再如屈斗宫等窑址,自1963年起,特别是最近一些年来,发现宋元明清时代瓷器不少,而以宋元明时代瓷器居多。该窑址的釉色有白而微带青、白釉和青花几种,而以白釉器为主。青白釉器,类似影青,晶莹润泽,釉色光亮。白釉瓷器,是白而微带青或带黄,有的为乳白或象牙白。胎骨坚硬细腻,且薄,器腹和圆底之间,在日光和灯光下,不仅映见指影,而且显出肉红色。装饰技法有印花、堆花和划花,花纹有莲花、牡丹花、梅花、竹花、缠枝花等,虽不太繁缛,但亦清秀别致。颇为雅观。器形有杯、高足杯、枕、盏、碟、洗、盘、罐、瓶、羹匙、灯座和雕塑品等。

由该窑址获得的外销瓷标本不少,主要的产品有瓶、碟、壶、盒、洗、碗、杯、钵、罐等。

瓶或称小花瓶、花瓶,这类标本出土不少,主要出自碗坪仓、内坂、家春岭和屈斗宫等窑址。形制一般是敞口、圆腹,圈足内凹器,表饰有线状纹。莲花瓣纹或卷草纹等,器形为分段模制,花纹也是模印的。这类器物的造型小巧玲珑,颇为别致。器内外上釉,釉色青白,晶莹明亮,透明感强,是一种新发现的产品。在菲律宾等地均有发现,确为德化窑烧造的外销瓷产品无疑。

此外,还有一种小口瓶,小口,丰肩,斜腹,底平微凹,素面无纹饰。在菲律宾群岛也有出土,同属德化窑外销瓷产品之一种。

碟或称小碟,浅形碟。此类器物甚为普遍,在屈斗宫、家春岭等窑址均有出土,尤以屈斗宫窑址出土数量最多。芒口、浅腹,矮圈足,底平面微内凹,外底心稍突出,略呈乳头状。釉白而微带青黄,可能与火候低有关。有的没有上釉,质地松脆,表面呈淡黄色。器物的外腹壁印有草叶纹、莲瓣纹或凤鸟纹。

壶或称水壶、滴壶。出自屈斗宫窑址,数量还多,大都残破,但可复原的亦不少。器形小口,带盖,鼓腹,底平而微内凹,附有流和把。腹壁分别模印卷草纹和莲瓣纹。与瓶或碟一样同为模制。釉呈黄褐色,质松脆,这也可能是火候低的缘故。其用途当是装水的。为德化窑新发现的外销瓷品种之一。这种器物在菲律宾群岛也有发现。

盒称粉盒或印泥盒。此类产品,在很多窑址均有发现,如屈斗宫、盖德、家春岭等,特别是前两处窑址出土最多,这种盒分盖和底两部分;皆子母口,底平深凹,盖顶模印各种不同形式的花纹,图案富于变化,有简单花纹,但更多的是繁复的缠枝花、花朵、花枝或凤鸟纹。周边一般印有直道纹。盖顶中心除印有花枢外,还常见印有吉祥文字。如“福”、“寿”、“金玉”、“福海寿山”、“金玉满堂”、“长寿新船”等等。印有“长寿新船”字样的盒,这与泛海外销有密切联系,寓意很深,耐人寻味。这种盒在国外出土很多,乃是德化窑早期烧造的外销瓷,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日本均有发现。

洗或称为弦纹洗、枢府碗。这种器物发现于屈斗宫窑址,为数很多,也是这里的主要产品之一。形状是敞口,折腹,实足,平底微凹。外腹壁印有弦纹一道,故称为弦纹洗。与这种器物相仿佛的,在元代江西省景德镇枢府窑烧造的,印有“枢府”字样,故称为“枢府碗”。德化屈斗宫所出的弦纹洗,亦可称为“枢府式”碗或“枢府型”碗。

碗或称凤碗、凤鸟碗。出自屈斗宫窑址和家春岭窑址。形制敞口,微内敛,弧腹,矮圈足,底微凹。外腹壁模印有凤鸟纹(外国称为不死鸟)故称为飞凤碗。这种器物在菲律宾亦有发现。

杯即高足杯。为屈斗宫窑址发掘出土,数量亦不少,造型颇奇特,烧造也颇讲究。敞口、大腹、高足。足呈喇叭形。器表一般为素面,但也有模印线状纹和花纹,但不很多。这类产品在菲律宾也有发现,当为古外销瓷的一种。

此外,还有一些同属宋元时期德化窑的外销瓷产品,例如钵类器和罐类器等,因限于篇幅,这里就一一赘述了。

白釉梅花杯

Ⅰ式2件,完整。1件高9.2、口径13.2、足长6、宽4.5厘米。口沿外侈,圈底,形如爵形杯。边唇厚0.3厘米。杯的外表堆上梅花枝,底周附上一笔架形的梅花树干,作为杯的承托足架;足架;足架与底周间有些缝隙。整个器身颇厚重,腹壁较薄,能映见指影。色泽为牙白色。1件高4.3、口径6.4、足长3.2、宽2.1厘米。形状同上,比上一件小。

Ⅱ式分大小两种。大的高5.3、口径8.3、边唇厚0.4厘米,口稍外侈,圜底。外腹壁堆上四朵梅花,承托的足架亦是附上的,与Ⅰ式不同的是足架较矮,而紧贴于杯的底部。小的1件,高4.3、口径6.7、足架长3.6、宽2.9厘米,口沿外侈,外腹壁堆上两朵梅花。

Ⅲ式2件。1件高6.7厘米、口径5.8。口沿外侈,边唇0.3、底厚0.4厘米,颇厚重,外腹壁较薄,能映见指影。釉呈牙白色,表面不甚光滑,出现有小气孔。外腹壁亦堆上两朵梅花。1件高6、口径约4.8、足长3.9、宽3厘米。胎壁薄,边唇厚0.2、底周厚0.3厘米。口沿外侈,釉呈纯白色,光泽滋润。外腹壁堆上两朵梅花,足架亦同样紧贴于杯的底部。

瓷狮子在屈斗宫窑址出土几件,有的为群众所收藏,我们仅得1件。狮子昂首雄峙,蹲伏在一带管状器的方形座上,小巧玲珑,栩栩如生,与《中国美术》一书所载以及传世品比较起来非常相似,可以确定为德化窑烧造的外销瓷无疑。

上面提到的两类白釉瓷器,俱见波西尔《中国美术》一书采自外国博物院藏品的图录,东南亚一带在古代既为中国陶瓷贸易的中心,完全可能运销这些品类。

在屈斗宫还采得圆形印盒1件,口径6.9、底径4.4厘米。盒分盖和底两部分,盖顶印有牡丹花一朵,边缘装饰有直道纹,底部边缘也有此种装饰。据陈万里先生说,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旧称西里伯)南部发现有白瓷盒,应是德化外销瓷的一种。

此外,陶瓷产品可能外销,尚有同安宋代窑址三处。

(1)汀溪水库窑址:在离县城15华里的上埔村,水库坝头西面四个相连的小山上,都掩盖着碎瓷片和匣钵,堆积丰富,面积甚大,出土物中有青釉、黄釉、灰白釉等几种,器形以碗为主,还有壶、炉、碟、臼等。(2)许坑窑址:在离县城17华里的许坑村,窑山高20米左右,中央有一条从山顶到山下的底宽5米的沟痕,瓷片和匣钵的堆积即分布在沟的周围。从已挖掘渠道的剖面看,东面堆积厚达2米,分布面积宽21、长37米以上;西面探掘处厚达3米,分布面积宽17、长47米以上。出土器物里有青绿及灰黄色的划花(卷草、篾纹、篾点纹)瓷,器外有放射状直线划纹,还有浅灰釉瓷和浅灰玻璃釉瓷,也有釉里迸裂灰白瓷和白色亮光瓷等。器形以碗为主,还有杯、碟和豆形器等。(3)新民乡窑址:分布于距县城10华里大墩、桥头、寨仔内、山坪等四处。保存比较完整的是大墩遗址,范围长39、宽18米。出土物釉色有灰黄、灰青、浅灰、灰兰和素胎无釉等。器形有碟、碗、杯等。

这里窑址数量多,规模大,产品流传国内甚少,又都集中在交通较为便利的县城周围-五十多年前轮船可以来往及此(据说是由渡船载至港口),至今西安桥附近河床旁边还留下1904年前后书刻:“同安官渡六渡火轮界址”的碑石,现在的同安港距县城10华里,距厦门港74华里,距泉州港也不过130华里。由此可以看出,同安宋窑和当时的海外通商贸易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顺利的柠檬
独特的期待
2025-11-06 19:38:41
        我很喜欢汪大师先生的散文。例如他的《端午的鸭蛋》《跑警报》《昆明的雨》。读完他的《一辈古人》之后,更加剧了我的这种喜欢,深思之后得知源于语言自带幽默感。

  《端午的鸭蛋》中写道: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此段描写中的“肃然起敬”是大词小用带来的幽默。“肃然起敬”,形容感动后产生的恭敬钦佩的心情和态度肃然,恭敬的样子,但这一成语在汪老的笔下却是对于一枚鸭蛋的礼赞!读过之后,那种身为高邮人自豪感连我都想有。

    又写道: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成批输出”,明明只有加工厂才敢用的词语,用给生产鸭蛋的主人,难道你就感觉不到高邮大麻鸭的品种之独到?又一个大词小用带来的幽默。读者正准备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高邮鸭蛋高产量带给人们欣喜,这一句“还不就是个鸭蛋!”又让你从高高吊在云端的心意立刻到降落到土地上。尔后,又是一阵哭笑不得喜悦。直到你听到他嘟囔道: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你好像也就立刻感同身受,他的小心思,小得意,小确幸,小幽默。细细想来,此处的幽默就像俏皮式聊天,积极表述时,不忘嘟囔小心思,增加聊天的景致美,脱口而出的大白话,一般情况下上不了台面,可要时不时单独亮出一两句来,真实可爱,余味尽显幽默,令人回味。

    这种幽默当然太多了。又见《昆明的雨》写道: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这个幽默的笑话,让我想到了云南女孩的骑马赶火车的故事。这火车该有多慢,才能让眼馋的人从火车上跳下去,捡起鸡枞还依然能紧赶上火车。想一想都觉得有意思,不禁要笑出声来。

    还有一种幽默来自他的文白相间。《昆明的雨》写道: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于”“尚能”“于此可见”“之”“亦”这些文言词语巧妙使用,既不觉得拗口,反有一种韵味和美感,亦是对昆明仙人掌的赞美与喜爱,文字的意趣和幽默便萦在文字里了。又如《端午的鸭蛋》写道: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后人引用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汪大师把它引在此处,既有文白相间的层次美,又有大词小用的幽默,更重要的是对家乡的热爱这种厚重情感支配下的轻描淡写,幽默与可爱。

    总觉得这位语言大师他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早已炉火纯青,“玩弄于股掌之中”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在另一部作品中,我却有了一种新的发现。

    “有一个姓马的同学最善于跑警报。他早起看天,只要是万里无云,不管有无警报,他就 背了一壶水,带点吃的,夹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直到太阳偏西,估计 日本飞机不会来了,才慢慢地回来。 ”

    “这是一 个很好的天然防空沟,日本飞机若是投弹,只要不是直接命中,落在沟里,即便是在沟顶上爆炸,弹片也不易蹦进来。机枪扫射也不要紧,沟的两壁是死角。这道沟可以容数百人。有人常到这里,就利用闲空,在沟壁上修了一些私人专用的防空洞,大小不等,形式不一。这些防空洞不仅表面光洁,有的还用碎石子或碎瓷片嵌出图案,缀成对联。对联大都有新意。 我至今记得两副,一副是: 人生几何    恋爱三角 ;一副是: 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对联的嵌缀者的闲情逸致是很可叫人佩服的。前一副也许是有感而发,后一副却是记实。”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

    这些文字出自汪先生《跑警报》,我区分不出属于哪一种幽默了,只是觉得在日本飞机狂轰乱炸的年代,硝烟弥漫,大敌当空,中国人镇定自若,甚至是“恐中作乐”,美煞我辈!想来西南联大的师生们这种淡然自若的处世态度,其实就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泰若处之——淡而化之,谈而笑之。这才是埋藏在文字里,却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幽默感。

    就像苏轼在《记游松风亭》中写道: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意思是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这种随遇而安,把握当下的活法,真是只有幽默大师苏轼了。

    此时,我终于通透了。所谓的幽默,不过是人的幽默,深藏在血液风骨里的处世文字的态度演变而成的文字罢了!这样看来,汪老的文字值得玩味,然而他的人生境界更值得斟酌品赏!倘若能得其精华一二处,人生的滋味也会丰富许多;实在不得,积累一两句幽默的语言,也算是给平凡的日子增添趣味;若真能得其幽默风格运用于写作或者交谈时,哪怕无法愉人,也可愉己啊。

激昂的小蜜蜂
可靠的黄豆
2025-11-06 19:38:41
Wang Zengqi is a Chinese moder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riter across two periods.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 and creativity emerge in the 1940s, but they show completely only to the 1980s.Then it arouse the concern of scholars and readers. He is a writer worthy of being researched .I choose this topic from his literary cre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spiritual level around Wang Zengqi’s“Land of Peach Blossoms". I want to write it from the following chapters:Chapter One: Wang Zengqi’s“Land of Peach Blossoms”. Literature describes Wang\'s "Peach Blossom Spring" connot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explain Wang Zengqi\'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t is mainly related to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n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he creates a "Land of Peach Blossoms" of US Favors mainly from the pursuit of freedom, brotherhood and unity among people on help and mutual assistance aspects. Second, he creates a natural and harmoniou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mainly from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and inner harmonious people.Chapter Two: The cause of the Wang Zengqi’s“Land of Peach Blossoms”. It is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sections: Section I, Wang Zengqi explai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s "Peach Blossom Spring" mainly from the character of the reasons for Wang Zengqi family, education reasons. Wang Zengqi further explore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the origins of writing. Section II, Explain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Wang Zengqi\'s "Peach Blossom Spring”. Through this chapter can be discussed more clearly profound that Wang Zengqi\'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s the writing from his inner heartsChapter Thre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 compare Wang Zengqi with his contemporary writers such as Fei Ming, Sun Li and so on. Wang Zengqi highlights more clearly now in the position of hi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Four:“Land of Peach Blossoms”makes impact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Wang Zengqi\'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on the impact of future gener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its times, As a special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of personality, Wang Zengqi\'s works is full of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dealism. Such idealism in his works in different times produces different patterns of variation. It is hidden under the surface in a unique landscape. It affects the direction of his own creation.

【汪曾祺作为跨越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两个时期的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才能在四十年代就初露端倪,但一直到80年代才完全显现出来,进而引起学者和读者的关注,这是一个值得分析和研究的作家。我选择这个论文题目,是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的全面认识中抽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精神层面,围绕着“汪曾祺的‘桃花源’”展开。具体从以下几章来论述:第一章汪曾祺的“桃花源”。本章主要是阐述汪曾祺文学创作的“桃花源”的内涵。从文本分析的角度阐释汪曾祺的“桃花源”,主要涉及到汪曾祺“桃花源”以下方面:第一,营造人情美的“桃花源”,主要从对自由的追求、人性关怀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营造充满自然和谐“桃花源”。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内心的和谐等方面论述充满自然和谐的“桃花源”。第二章为汪曾祺的“桃花源”产生的根由。本章主要从以下几节来阐释,第一节,从汪曾祺个人角度阐释“桃花源”,主要是从汪曾祺的性格原因,家庭、教育原因,进而探讨汪曾祺“桃花源”写作的缘由。第二节,从时代背景特殊的经历和个性特点,汪曾祺的文学创作中充满着“桃花源”式的理想主义,阐释汪曾祺的“桃花源”。通过本章的论述可以更清楚深刻了解到汪曾祺的“桃花源”是深入内心的写作。第三章“桃花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比较分析。本文把汪曾祺的“桃花源”放在同时代作家中加以比较,如与废名、沈从文、孙犁等,更加清楚地凸现汪曾祺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位置和个性特点。第四章“桃花源”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时代影响。本章主要论述汪曾祺的“桃花源”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在其时代背景下,由于这种理想主义在他不同时代作品中产生不同形态的变体,是隐藏在表面现象下的一个独特的风景,不仅影响着的他本人的创作方向,并且由于中国在八十年代文学思潮的解放而对其他作家甚至社会产生了独特而深刻影响。】

俏皮的抽屉
深情的小丸子
2025-11-06 19:38:41
一、带有水字的二字词语

水面

水果

河水

海水

水平

水珠

水里

清水

热水

开水

淡水

露水

风水

水车

冷水

水井

活水

水下

大水

苦水

二、带有水字的成语

落花流水

山清水秀

水深火热

青山绿水

万水千山

水秀山明

滴水穿石

背水一战

大禹治水

杯水车薪

水泄不通

滴水不漏

三、带水字的成语解释

青山绿水

[qīng shān lǜ shuǐ]

泛称美好山河。

落花流水

[luò huā liú shuǐ]

形容暮春衰败的景色。宋赵长卿《鹧鸪天·送春》词:“落花流水一春休。” 后常用“落花流水”来比喻被打得大败:敌人被打得~。

水深火热

[shuǐ shēn huǒ rè]

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山清水秀

[shān qīng shuǐ xiù]

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

滴水穿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见〖水滴石穿〗。

大禹治水

[dà yǔ zhì shuǐ]

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背水一战

[bèi shuǐ yī zhàn]

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

杯水车薪

[bēi shuǐ chē xīn]

《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薪:柴草。

滴水不漏

[dī shuǐ bù lòu]

形容说话、做事十分周密,没有漏洞:她能言善辩,说出的话~。

水泄不通

[shuǐ xiè bù tōng]

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