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产生桔皮纹的现象,要怎么处理呀?
可以通过工科机电的环流磨素抛机。在瓷片经过第一次烧成之后,淋釉之前,对其表面粗糙面进行一个细腻的磨削,磨削完之后,整个表面的细腻度跟原来的模具记忆特性全部消除,在淋釉的瞬间就可以快速的进行覆盖,大大减少桔皮纹的现象。
沿革 搪瓷几乎与玻璃同时出现,古埃及是最早的搪瓷生产国,其次是希腊。最初仅用贵金属涂烧瓷釉,主要作为首饰和工艺品。中国约在公元 8世纪掌握了在铜上搪瓷的工艺。约15世纪中叶(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生产了精细的铜胎搪瓷工艺品——景泰蓝。19世纪初,开始用铸铁制搪瓷,开创了工业用搪瓷的新纪元。19世纪后期又发展了钢板搪瓷。吕布兰法制得的纯碱、精制的硼砂以及其他原料相继被用作瓷釉的成分,使搪瓷性能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现在,搪瓷已用于电子、超声波、红外、激光、同位素等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工业。
分类 搪瓷品种繁多。按所用金属基材可分为黑色金属搪瓷和有色金属搪瓷两大类;按制品用途划分,有日用和非日用搪瓷两大类;按制备工艺分,有一次搪瓷和两次或多次搪瓷;若以瓷釉特点命名,有耐酸搪瓷、低熔搪瓷和微晶搪瓷等。
生产工艺 分为制坯、制釉(包括熔制釉块并研碎成釉粉料或釉浆)、涂搪、烧成、饰花等工序。在预先冲压或铸造成型的金属坯上先涂敷底釉,烧成后再涂敷面釉(一次或数次),这是传统的多次涂搪法。底釉是与金属坯相互结合的过渡层,具有较强的密着性,面釉涂敷在底釉上,起遮盖底色并赋予制品以光滑美观的表面和一系列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面釉又有乳浊面釉(白色和有色)和无色透明光釉之分。后者是涂烧在制品最外层以增强光泽或改善性能用的补加面釉。现在已有一次涂搪新工艺,即配制一种釉,既作底釉,又作面釉,一次涂敷,一次烧成即得到产品。
瓷釉制备 瓷釉是涂在金属坯体上的玻璃态硅酸盐或硼硅酸盐涂层。瓷釉料包括七种组分,各有不同的作用。基体剂是主要的,其中多数是硅酸盐、氧化硼、氧化铝和碱金属氧化物。按坯体材料种类和制品性能的要求来确定瓷釉化学组成。要求准确称量,充分混匀(干混,也可加5~15%的水,并制成小球),在池窑(中国多用隔焰池窑)、坩埚窑或回转炉中熔化达一定均匀程度,经水淬、气冷或热压成薄片(0.6~1.5mm),然后研磨(用球磨机或气流粉磨机)成干釉粉或加水制成釉浆。
涂搪 将釉粉或釉浆均匀涂敷在金属坯胎上,经烧成后再涂敷面釉。涂搪方法有浸渍、浇注、喷雾、洒粉法等。洒粉法是在灼热底釉上洒上干的面釉粉,使涂搪和焙烧合为一项操作,也是铸铁大件(浴盆、反应锅等)必用的方法。此外,还有静电涂粉和电泳法涂搪等。
制品烧成 已涂搪瓷釉的坯件置于箱式炉、转盘炉或隧道炉中烧成。含密着剂的硼硅酸盐底釉,烧成温度约为880~930℃,为使其能在坯体表面形成氧化铁层,有利于瓷层同坯体(钢材)良好密着,故须采取氧化气氛。面釉烧成温度略低,用锑乳浊色的锑面釉为850~900℃,钛面釉为820~860℃。为使面釉具有良好乳浊和鲜艳色彩,并与底釉紧密结合,要严格控制烧成时间和炉中气氛,铸铁坯体若用锑釉和钛釉则对气氛尤为敏感。
用途 搪瓷制品的用途与其性能密切相关。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医疗、建筑,以及各工业方面。①因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磨(莫氏硬度8),耐压(80~200kg/cm2),可做成轴承套、船舶的推进器等。②因化学性能稳定,可抗有机酸、无机酸和碱的腐蚀,用于制作化学工业中反应锅、反应塔等,是化学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防腐蚀材料。③热性能稳定,可制成汽车、拖拉机和火车的排气管,工业烟囱以及飞机、火箭中的耐高温部件和原子能技术中的某些防辐射源的材料。④绝缘性好,可做高压绝缘涂层,用于高频电机、变压器等。
(1)好的瓷片一般是不会透水的,添加了釉面装饰水密性能更好,不会出现褪色、变色等情况。采用优质的釉面添加技术,使用过程不易出现龟问题。不论是瓷砖抑或是瓷片,这些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因此要尽量挑选环保安全的产品才行。
(2)瓷片是经过两次煅烧工艺制作而成的,表面光滑,花色比较自然。
第一次煅烧:粉料压制成型经干燥后印花,经由一次高温烧成(1080——1130℃);
第二次煅烧:在第一次煅烧的基础上烧制后再在素坯上淋釉印花,最后再经一次高温烧制而成。
一般挑选的时候建议先查看其吸水问题,铺贴瓷片最注重的一个要点就是其吸水能力如何。将几滴水滴在瓷片背面,如果散开的比较慢则说明其密度比较大,吸水率比较低。这样子的瓷片既容易铺贴,使用的时候又不容易出现脱落、变色的情况。
其次是要看其平整度。瓷片有些是镂空设计,表面并不是平整的,因此更要注意其规格是否统一,四周是否出现翘曲等问题。
再者是要注意瓷片的颜色、外观如何。在光线下观察瓷片,釉面应无缺陷,图案应细腻、逼真,没有明显的缺色、断线、错位等缺陷。背面的底纹、商标等清晰、完整,少有釉迹或缺损。
(3)但是不同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上还是有些差异。瓷片不比地砖,相较之下,瓷片比较脆弱,对于硬度、釉面、吸水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更加高。有些质量较差的瓷片在铺贴后一段时间容易出现脱落、变色等情况,因此挑选瓷片最好就找一些质量好一些的产品。像壹加壹陶瓷的瓷片,缺陷率低,且是环保产品,质量可靠。产品的创新性高,瓷片主要展现出一种时尚潮流、多元化的风格,花色齐全。
又简称古瓷片,对于古代的陶瓷残片,有些人不屑一顾,完整的瓷器成了碎片,还有什么价值和收藏意义?其实,在瓷片中,隐含着莫大的学问。
特殊古瓷片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珍稀古瓷片往往成为填补科学空白的实证和古瓷窑考古重大发现的先导。因而能够拥有典型的珍贵瓷片,已成为收藏者引以自豪的财富和收藏水平的标志。
瓷片与瓷砖的差异在于,瓷片和瓷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从三个方面去进行分析:1.瓷片指的是墙面用的表面有次面的薄层贴片,而瓷砖则是指有瓷面的地砖。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厚薄程度不一。
2.瓷片越光滑越好,而瓷砖要求表面有一定的防滑性。最佳的瓷片内部不存在一星半点气泡,否则很容易受冻碎裂,而瓷砖对内部是否存在气泡要求不高。
3.瓷片应当属于通体陶瓷,但不属于砖,而属于片;瓷砖是瓷,是由瓷土烧制而成的。 采用两次烧灼
1、一次烧: 简单说就是粉料压制成型经干燥后印花,经由一次高温烧成(1080——1130℃)
2、二次烧: 就是粉料压制成型经高温(1100——1160℃)烧成后再在素坯上淋釉印花,最后再经一次高温烧制而成。两次烧成较一次烧成,这样烧制出来的瓷片就会花色天然,产品质量好,生产的难度要低一些。
3、抗菌瓷片: 就是将抗菌剂加入到陶瓷釉料中,经施釉和烧成后,在陶瓷釉层中分布,长期存在具有良好持久的抗菌性。
4、印花工艺:现代内墙瓷片的印花方式,通常采用丝网印花和辊筒印花两种。辊筒印花应用激光雕花制板技术,较丝网印花花色愈加天然、真切、细腻,色泽愈加丰富,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都有较大的进步。辊筒印花属于现代较为先进的印花技术,其技术含量高。
5、吸水率是指陶瓷制品中的气孔吸附水分的多少占制品的百分比。
6、单色铺贴: 整个墙面贴的瓷片都为一个色彩的图案。
7、上下色铺贴: 是指用上下分歧的砖铺贴统一墙面,普通淡色砖为上色,贴于腰线砖之上,深色砖为下色,贴于腰线砖之下。
8、地爬壁: 与瓷片配套的小地砖,一般为亚光,具防滑效果。
9、辨别辊筒和丝网最简单的办法:辊筒印花的每一块砖的纹路不完全相同,但方向一致;丝网印花的每一块砖的纹路完全相同。
10、底釉:是施在釉面砖坯上的一层釉料。
11、闪光釉:指具有一定的构成,经由处理(或烧成)后发生的色彩和光泽等外观性质相似于某种金属的釉。
12、生产小规格的瓷片不用太大吨位的压机,是因为大吨位的压机冲压小规格的瓷片会把砖压得太实,在烧成的过程中气体挥发不出来会导致变形,同时还会形成针孔等质量缺陷。13、瓷片反面的粉是制品入窑炉前避免粘贴辊棒而加的氧化铝粉,或者出窑后避免砖块彼此磨擦而涂刷的滑石粉,不影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