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和景德镇陶瓷有什么区别
1、起始时间不同
德化陶瓷: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
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世,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
2、历史地位不同
德化陶瓷:德化陶瓷又称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传统瓷雕塑烧制技艺之一。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景德镇陶瓷: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艺术特点不同
德化陶瓷:胎釉质量优良,说明从制作到装烧工艺都极其认真考究。善于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构思造型、整体与局部比例协调、形象完美。擅长把握刻划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由表及里,展示细腻生动的神情风韵。
景德镇陶瓷:以成化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陶瓷史上空前的绝作。创于成化时期的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閗彩工艺,开创了我国彩瓷的新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化陶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德镇陶瓷
呵呵 指甲看的到很简单,但是要做到连指甲的纹路都可以看到的话 比较困难,景德镇很多陶瓷产品都是在德化订购过去的。至于批发的话 这个您可以在我们的陶瓷街看看,陶瓷街的价格相对比较高一点,如果要便宜您只能自己到工厂拿货,关键工厂要熟悉。宝美工业区,城后工业区,小溪工业区..... 德化茶具和工艺品声场都非常多,如果您要花瓶可以找我,我楼下就是做漆线雕花瓶的,德化基本上都不生产餐具。因为价格做不过潮州,质量也不如潮州。看了一下您的图片。这种工艺品只能在德化做咯。德化素来以做观音佛像出名
说到陶瓷,很多朋友都比较熟悉了。毕竟陶瓷可以说咱们中国最为瑰丽的一种文化之一了。更是一张对外的烫金名片。很多外国人对于咱们中国的了解,可能仅仅局限在:会功夫、陶瓷、茶叶这3点上面。而且中国的英文china的本意其实就是陶瓷,由此也可以看出,陶瓷文化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说起陶瓷产地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景德镇。确实,景德镇在很早的时候就以瓷器的烧制而闻名海内外。但是在中国其实不仅仅只有景德镇被称为陶瓷之都的。国内一共有3个陶瓷之都。景德镇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同时也是被宣传得最好的一个。那么另外2个又都是位于哪里叫作什么呢?咱们来一个一个看吧。
福建德化。德化县从城市从属关系来看,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下辖县。如果不是广东人或者说不是对瓷器特别了解的朋友,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没有听说过德化县这么个县城的。其实德化县也有着“陶瓷之都”的美誉,而且在瓷器上有着更加深厚的造诣。这里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是国内最大的一处瓷器出口基地。
单单一个县城里面就发现了超过280个古代窑址,继而依托着泉州港,将出产的瓷器顺畅地运送到海外诸国。更良好的水上交通,让这里的瓷器成为海外的主要供给处。因此在前些年德化县被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首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承认的世界级称号。
湖南醴陵。醴陵是湖南省株洲市的一个代管县级市。这里不仅仅是中国瓷都,还是“花炮之都”。醴陵的瓷器与花炮都是其拿手好戏,不过其知名度却一直不是很高。醴陵还有一个关于陶瓷的称谓,那就是“中国瓷谷”,瞬间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这也是因为这里有一处耗费巨资兴建的世界陶瓷艺术城,在艺术城当中,不仅仅是生产制造瓷器,而且还可以供游客观赏的功能。算是一个多功能的艺术中心了。这里最出名的瓷器是“国瓷”以及釉下五彩瓶。都是珍贵至极的精品。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会到这3处瓷都游览一番吗?欢迎留言讨论!
明代以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陈伟、林希宗、林孝宗等一代瓷雕大师为代表的德化瓷塑艺术已独树一帜,获得了高超的成就,他们着力于脸部神情的细致刻画和整体造型及衣纹处理的讲究,形成了德化瓷塑造型精巧美观、人物神形兼备、衣纹深秀洗练、线条飘逸流畅和精雕细刻、工巧逼真的艺术风格,把德化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
何朝宗
又名何来,德化县浔中镇隆泰村后所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驰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何朝宗早期善于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他为德化宫庙泥塑的有: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深刻塑造了各自独特的个性,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有的保留到清末和民国时代。他善于继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各种流派的创作手法,结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既师古而不泥古,总结出了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称其为“善塑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共宝之”。
何朝宗的瓷雕作品,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刻划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着意人物外表衣纹的刻划修饰,线条深秀洗练,柔媚流畅,圆劲有力,形神兼备,独具风格神韵;他所塑造的人物,既是神,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达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整体塑造与细部刻画的完美结合。同时,何朝宗所塑的瓷雕,摒弃了繁琐庸俗的彩绘,而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不仅注重塑像造型的完美,同时更注重刻划人物性格的完备,使人物显得格外慈祥、温柔、娴淑、善良和圣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塑造的瓷佛像流传国内外见于文献记载:有释迦牟尼、观音大上、弥勒、达摩、罗汉、吕洞宾……而尤以观音最负盛名。当时民间称赞他所塑造的观音“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被称为“何来观音”。他所塑的观音,体态丰盈,面庞俊美,超凡出俗,神态慈祥静穆,衣纹深柔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济,形神兼备,加上注意原材料的精选,他所用的瓷土、釉药都比当时德化一般白瓷有独优之处,配上“象牙白”瓷土,使瓷佛显得质地滋润莹厚,胎骨均匀坚硬,美如脂玉,令人爱不释手。他所塑造的其他古佛、神仙,在造型方面都能别有立意,独具风格神韵,从整个形象看来,修短合度,立体感强,衣褶线条,飘逸生动,栩栩如生,不仪塑出了各种人物的特定仪态,且能表现出特有的思想性格。
故宫博物院珍藏有何朝宗作品达摩塑像,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该塑像高43厘米,达摩秃顶长耳,眉毛卷曲,双目炯炯有神,表情庄重,留有胡须,双手拢袖放在胸前,衣纹飘逸流畅,随风飘荡,双足跣露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此造型取材于达摩一苇渡江故事,表现了瓷塑大师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
泉州市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何朝宗的另一杰作渡海观音,这尊雕像高46厘米、底座宽14厘米,被列入最高级的国家艺术珍品。观音头额正中饰白毫,发结髻,上有如意,顶披巾;衣褶深秀,带作结状,露胸、系璎珞,双手藏袖作左拱势,露一足踏莲花,另一足水花掩盖,作踏浪凌波渡海之势。造型仪态宛然,面目娴雅秀丽,表情平静安详,双目低垂凝思。整尊塑像端庄慈祥,精巧细致,神态如生,令人百看不厌。
何朝宗除擅长观音佛像瓷塑外,亦兼制精巧雅致的香壶、小瓶和供玩赏的陈设器皿。
何朝宗的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据说,每件瓷雕作品创作出来,先摆放在窗口,让路人观赏品评,稍不称意就推倒重塑。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是得意之作,则在背部钤盖印章。所以,他流传十世间的瓷雕作品都是极少雷同的上乘之品。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他的作品被誉为“东方艺术”、“世上独一无二珍品”“可与米兰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何朝宗以超群的技艺把瓷塑造型艺术推到了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跻身于世界伟大艺术家之列,他那些冠绝一时的作品,被称为“世界上最精良的瓷器”,有着“天下共宝之”的美誉。
何朝宗高超的塑造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垂范后世,为后人所敬仰与学习。日前除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馆、泉州市海交馆,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等博物馆珍藏有他的瓷雕作品外,如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波特博物馆、牛津阿斯摩林博物馆、伦敦珀两瓦尔·戴维斯基金会,丹麦国家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埃克兰德科姆美术馆,法国巴黎博物馆,美国俄勒凶·波特兰·克卢美术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费城、芝加哥博物馆等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以及P·J·唐纳利、罗伯特等私人收藏家都收藏有何朝宗名款的瓷塑作品。
明代瓷塑大师见于史著还有张寿山、林朝景、陈伟、林希宗、林孝宗等人,他们的作品都在背部盖上印记,其瓷塑的技术亦达到了极为高超的成就。可以说,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黄金时代。
白瓷狮面铺首炉
张寿山,明代瓷塑艺术大师,擅长人物瓷塑。其作品在17世纪销往欧洲,以其精湛的制作艺术而备受青眯。英国伦敦斯瓦·戴维斯基会会收藏有观音、达摩、罗汉各一尊;牛津阿斯摩林博物馆收藏有提篮观音一尊;大英博物馆收藏有渡海观音一尊;另有一尊和合二仙为 Dr·Willian·Conhia私人收藏。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负书罗汉立像一尊。
林朝景,明代瓷塑艺术大师,擅长人物瓷塑。其作品曾在17世纪畅销欧美,尚有部分作品为博物馆和收藏家所珍藏。英国伦敦斯瓦·戴维斯基金会收藏有高16.8厘米的观音坐像一尊;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有篆书阳刻“林朝景印”的达摩一尊。
陈伟,明代瓷塑艺术大师,擅长人物瓷塑,其瓷塑作品线条圆润柔和,清秀洒脱。有观音坐像、负书罗汉等作品为大英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所珍藏。陈伟还善于制作盒、碗等日用器皿,工艺精致,造型简朴。常见有“山人陈伟”、“陈伟之印”等篆文款识。
林孝宗,林希宗,明代瓷塑艺术大师,均擅艮人物瓷塑。其作品曾在17世纪畅销国外。英国收藏家P·J·唐纳利、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格鲁伯基金会等均收藏有他们的作品。
林子信,明代陶瓷艺术大师,善于制作炉、碟、盘等器皿,工艺精巧,造型简朴雅致,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常见有“林氏子信”、“子信”等篆文款识。其作品在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等多有收藏。
文荣,明代陶瓷艺术大师,善于制作炉、杯等器皿,工艺精巧别敛。常见有“文荣”、“文荣雅制”等篆文款识。其作品远销海内外,并为国内外所珍藏。
何朝春,明末清初瓷塑艺术大师,善塑佛像及其他艺术瓷器皿,工艺精细,造型别致,所塑作品线条优美,形态逼真,大量销往欧洲,英国收藏家P·J.唐纳利评价曰:“颇有法国巴黎石膏模像的特色。”常见有“何朝春”、“何朝春作”等葫芦形或方形篆文款识。
林捷陛,清代陶瓷工艺大师,尤善制作香炉、花瓶等各种陈设供器。其作品制作精良,造型独特,常见有“林捷陛制”方形楷书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