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名壶介绍?
始于2003年的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至2010年已连续评出70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2011年评选近日即将拉开帷幕。到2013年,展评将评出100把优秀作品,计划与100把故宫历代紫砂茗壶“对展”,并有望入藏故宫。
展评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收藏杂志主办,至今已有江苏、浙江、上海1300余名工艺师参展。9位评委中,5位来自北京故宫,他们从博物馆学角度出发,重视创意和各种新工艺、新材质的使用。获奖作品“国粹壶”系为文博大家朱家溍这位京剧票友特制。壶的造型为一把展开的扇子,正面镶紫檀木嵌京剧脸谱瓷片,背面镶紫檀木刻朱家溍书法作品。把珍贵的紫檀木和瓷片镶在壶上,在紫砂壶600余年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专家们认为这些作品将来可丰富故宫的院藏文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认为,回顾中国紫砂壶历史,唯有创新才是推动这一艺术进步的源泉。获奖作品“合璧壶(富春山居图)”(见右图)巧妙地把一把圆壶分成两把半圆壶,一半刻画大陆的《剩山图》,另一半刻画台湾的《无用师卷》,两个半圆壶合璧成一把圆壶。壶的提梁采用竹藤与白玉,壶盖镶碧玉,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壶会友”的茶道精神。
承办这一赛事的鸿运斋艺术主创黄栋华透露,紫砂壶制器型突破以往的方、圆样式,向太极、扇形、塔型等拓展,加入竹丝、红木、瓷片等辅材,都是深受市场追捧的创新。以紫砂珐琅彩18罗汉系列壶为例,自2009年问世已两年,虽然“出壶”速度比预计的三年要慢,到今天也就出了9款,但收藏罗汉系列壶的藏友遍布全国。珐琅彩历代用于官窑瓷器,出现在紫砂壶上还是第一次。故宫专家统计,从康熙执政期第一款紫砂珐琅彩壶问世至今数百年,紫砂珐琅彩壶存量不会超出100件(官窑壶)。将当代工美大师创制的故宫80周年纪念壶、仿雍正棱花壶、紫砂镂雕开光花鸟壶,以及18罗汉壶系列统计其内,也没有超出1000把。
人民网上海频道3月22日电 始于2003年每年一届的“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收藏杂志主办、由5位故宫评委主评,至2010年已连续评出70把,到2013年,100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将进入故宫与100把历代紫砂茗壶“对展”,最后入藏故宫。
据鸿运斋主创黄栋华介绍,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连续走过的7年间,已有苏浙沪二省一市1300余名工艺师参展。其中不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江苏工艺大师毛国强、杨勤芳,浙江省工艺大师钱樟法,以及鲍曙峰、张子威、杨秀芬、鲍雯君,胡洪敏等制壶高手。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这项国家级的大赛,从博物馆学的角度设立评判标准,除了把制壶工艺作为评分基础外,最重要的是要考量作品的文化创意,以及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各种新工艺、新材质的使用。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否突破,紫砂壶的工艺能否与时俱进,从而反映一个时代的鲜明文化,凸现一个时代的“年轮”,使后人能通过“壶”,清晰解读前人的历史和文化。这就是“十大紫砂茗壶”与其它紫砂壶赛事的最大区别。
比如,2004年的获奖作品“小平纪念壶”,是由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钱樟法在小平诞辰100周年时创意制作的。整把壶的造型,犹如一块经太湖水数万年冲洗的石头,圆润俊峭,而壶钮则是一块典型太湖石,瘦、漏、透、剔。壶的正面是李琦画的小平肖像画,背面是小平的名言:摸着石头过河。当这把凝聚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无限智慧的茗壶,送到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眼前时,他惊讶地说:太有意思了,把小平的这句名言形象地展现出来,想不到如此传神。 又如2008年的获奖作品北京奥运鸟巢、水立方紫砂壶,它用写实主义的手法,把鸟巢和水立方这两大体育建筑,由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陈洪平做成两把紫砂壶,当年就荣幸地被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还亲笔回信给主创人员黄栋华。而2007年第五届获奖作品“国粹壶”,是为文博大家朱家溍这位京剧票友创意特制的。壶的造型为一把展开的扇子,正面镶紫檀木嵌京剧脸谱瓷片,背面镶紫檀木刻朱家溍书法作品。评委们认为,这把紫砂壶特别亲切,它不仅创意新颖,而且又把珍贵的紫檀木和瓷片镶在壶上,这在紫砂壶的600余年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人文精神,更把文博大家朱家溍热爱国粹京剧的内涵解读了出来。
“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的9位评委中,5位来自北京故宫,其中包括原故宫常务副院长朱诚如,原故宫副院长、中国著名书画鉴定家肖燕翼,原故宫科技部副主任、中国著名文博专家曹静楼等。这些“宫廷派”专家,对充分运用各种材质对紫砂壶进行艺术装饰的作品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认为这是故宫所藏紫砂壶中缺少的,将来可丰富故宫的院藏文物。
中国十大茗壶评委对文化创意的导向性评判,促使紫砂壶工艺师从传统工艺中走出,开阔了视野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运用,从而更丰富了紫砂壶的创意之路。2010年第七届获奖作品——合璧壶(富春山居图),由著名工美设计师秦永福,两把半圆壶,一半刻画大陆的“剩山图”,另一半刻画台湾的“无用师卷”,最后合璧成一把圆壶。壶的提梁采用竹藤与白玉,壶盖镶碧玉,使整把壶的艺术视觉十分舒畅。评委们认为“合璧”壶把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通过壶艺和茶文化的融合,变得非常和谐完美,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壶会友的茶道精神。
在2007年第四届中国十大茗壶展评期间,时任故宫副院长的评委肖燕翼,总结了四届十大茗壶的获奖作品,深有感触地对承办这一赛事的鸿运斋艺术主创黄栋华说:中国十大紫砂茗壶的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当代紫砂壶的艺术发展,从器型来讲突破了以前的方、圆两种样式,现在有太极,扇形,塔型等多种型式。从材质来讲,用上了竹丝、红木、瓷片等装饰辅材,这在历史上是从没出现过的。从工艺上讲,由于现在工具的发展,工艺师可借助其把紫砂壶做得更完美,其技术工艺已远胜历史上的老壶。所以鸿运斋能否在办到第五届时,把50把十大紫砂茗壶拿到故宫去展。我也拿出50把与当代十大紫砂茗壶对展。这不仅丰富了故宫院藏紫砂壶文物,还完整客观地反映中国各个时代紫砂壶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最后故宫将收藏这50把当代茗壶。黄栋华听后,对肖副院长说:50把有点少,是否到了第十届100把紫砂茗壶进故宫展,那才有震撼力。肖燕翼副院长也爽快地回答:那咱们就说定2013年时,100把十大紫砂茗壶进故宫展,然后捐献故宫收藏。
中国十大紫砂茗壶,何以能引起故宫的高度关注,除5名故宫评委每届参与审评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时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顾问张文彬总结的那样:创意高远,设计新颖,选材精美,工艺精绝,代表了当代中国紫砂壶制作的发展方向。
如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由于它不收参赛作者任何一分费用,所以评委们能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所以每年吸引众多工艺师来参赛。现在这一赛事已走出上海,第六届颁奖移师东莞,第七届则将在深圳举行。而各地的壶艺与茶道组织也表示十分欢迎这一全国赛事能走进家乡。
故宫博物院陈丽华副院长表示:故宫对文物收藏的认识也在与时俱进。故宫向来以收藏历代文物为主,原则上不收当代艺术与工艺品。但收藏是有序的,不能断代,所以现在能客观反映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等发展“年轮”的艺术品、工艺品,只要是中国一流的,没有理由不收藏。故宫在前几年就收藏了吴冠中的画、鸿运斋的红木镶玉12生肖太师椅等。这次能与鸿运斋再度携手,举办一次中国十大紫砂茗壶故宫展,然后由故宫收藏,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位于中国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西北部。面积2356平方千米。人口149.18万�主要为汉族。嘉陵江、涪江、渠江由东西北入境,汇于原县城合阳镇,故名。
基本简介
古为巴国别都,春秋战国称垫江。秦始置县。南北朝西魏时置合州,民国二年(1913)改州设合川县。1992年8月撤县建市。地处华蓥山南段西北麓,居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处,原重庆市川市以丘陵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农副产品有猪、蚕、水果等。工业以蚕茧丝绸、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和农用运输车为支柱行业。主要名胜古迹有钓鱼城,南宋时所筑,位于城北5千米钓鱼山上,是闻名中外的古文字。 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06]110号)批准:撤销合川市,设立重庆市合川区。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区域为合川区的行政区域,合川区人民政府驻南津街道。 合川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扼川北水陆交通咽喉,是重庆与资源丰富的川北地区相联的纽带,也是重庆资金技术集约发展的延伸带,被誉为重庆通向四川北部、甘肃等大西北省区的“经济走廊”。合川是战国时代的巴蜀重镇,古战场“钓鱼城”名扬中外,是重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全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辖3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52万,其中城区人口27万。2003年全市实现GDP108.3亿元,财政收入3.2亿元。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合川是重庆的北大门,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渝合高速、襄渝铁路和国道212线穿合川市境而过,南距重庆89公里,建设中的遂渝快速铁路、武合高速公路,积极规划建设连接重庆主城区二环路的第二快速通道,渠化嘉陵江打通出海口岸,努力争取渝兰铁路建设,完善已建成的渝合高速公路、武合路、合隆路、铜合路,构筑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骨干网;北距南充112公里。区域内江岸线全长610公里,有客货码头45个,在嘉陵江、渠江、涪江汇流境内,建有合州大桥、合阳嘉陵江大桥、云门大桥等4座大桥。 合川市区建有1座水厂,日供水能力达3.5万吨;在建水厂1座,设计日供水能力5万吨;有发电装机容量3.3万KW,有110KV变电站1座,装机容量2×20000KVA,35KV变电站6座,总容量36150KVA;日供天然气十万多立方米,城区居民气化率为40%。开通了遍及全市各镇街的邮政代办点;拥有程控电话容量6.5万门,已装机3.6万门;设立了金融、证券交易的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点,银行信贷十分方便。市里正在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努力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合川是规划中的重庆北部地区中心城市,是重庆与川北地区的结合部。合川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辖区内有煤、铁、石灰岩等20余种资源。河流平均径流量约710亿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流量的19倍。水能资源储量70万千瓦的富金坝水电站、50万千瓦的草街航电枢纽、240万千瓦的双槐火电厂正在建设。已开发天然气,铝土矿、碳酸锶系列产品。
[编辑本段]合川历史
合川历史悠久、风光旖旎,旅游景点众多。俗话说:上游钓鱼城,下看小三峡。合合川市川钓鱼城是世界著名的古战场遗址。南宋末年,合川军民在此抗击横扫欧亚的蒙军36年,并使蒙哥大汗命丧于此,从而延续了南宋王朝的生存并扭转了十三世纪欧亚战局,钓鱼城被誉为“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现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涞滩二佛寺、双龙湖、水波洞等也是领略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以开发钓鱼城为重点,以双龙湖、二佛寺等景点为配套,形成重庆市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合川农业发达,粮、猪、蚕丝、柑桔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茅。现有耕地面积121.3万亩(其中田70.8万亩,土地50.5万亩),被国家列为粮食、瘦肉型猪、白山羊生产基地。近年来,合川合川市市政府先后实施了“三江两线”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力度,开展了公有制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一新。与经济发展战略配套实施的重庆江城工业园区,位于主城区,是兴办独资、合资企业的理想场所。建成清平玻璃器皿市场等72个综合(专业)市场,市场前景广阔,商机无限。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合川区辖3个街道、27个镇:合阳城街道、钓鱼城街道、南津合川市街道、云门镇、钱塘镇、沙鱼镇、官渡镇、涞滩镇、龙市镇、肖家镇、大石镇、古楼镇、三庙镇、燕窝镇、二郎镇、龙凤镇、太和镇、隆兴镇、铜溪镇、渭沱镇、盐井镇、草街镇、双凤镇、狮滩镇、清平镇、土场镇、小沔镇、三汇镇、香龙镇、双槐镇。区人民政府驻南津街道中南村。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西魏置合州。宋开宝二年(969年),合州辖石照、汉初、巴川、赤水、铜梁5县。民国2年(1913年),改合州为合川县。以涪汉二水合流而得名。一说因地当嘉陵江与渠江、涪江三川会合之合川市处故名。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9号)批复同意撤销合川县,设立合川市。 2000年6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0]131号)批准同意合川市人民政府驻地由合阳城苏家街31号迁至南津街中南村。 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06]110号)批准:撤销合川市,设立重庆市合川区。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区域为合川区的行政区域,合川区人民政府驻南津街道。
[编辑本段]城市建设
2003年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3.3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合川市,主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7.2万人。启动了大城市发展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5个镇完成场镇 合川市 规划修编。加大了城市开发改造力度,城区新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完成主城区危旧房屋拆迁改造15.3万平方米。 城市景观和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城南、城北综合整治,建成了滨江公园,完成了城北滨江堤防主体工程;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9400平方米。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扩建移动电话基站24个,新增移动电话4.1万户,累计达到15万户,全市电话装机容量达到20.3万门,电话用户达16.8万门,电话普及率为35%。完成天然气两江过江管线工程,城区日供气能力提高到15万立方米;二水厂一期工程顺利推进;启动了城区电网改造工程;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按进度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新组建了市政监察支队,大力推进市容、园林“三创”工作,城市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小城镇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新增场镇人口5.3万人,完成建制镇房屋建设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6%,完成农房建设12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1.2%;整合各种资金1.5亿元,用于支持场镇饮水、排污、垃圾处理、街道、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三汇、太和两个重庆市级经济强镇工程。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合川市 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合川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合川市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居安思危,创新实干,立足合川市情,大力实施特色立市、工业强市、商旅活市、城建靓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和“三四五”工程(围绕绿色农业型、工矿经济型、商贸旅游型三条主线,建设以江城工业园区为重点的四个工业园区,发展PIC生猪、葛、蚕桑、蔬菜、水产五大产业),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竞争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合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据初步预测,2003年实现GDP108.3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同比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358元,同比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同比增长5%;在2003年11月公布的第三届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合川名列第四位。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钓鱼城 合川旅游景点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钓鱼城屹立在重庆合川市东城区海拔391.22米的钓鱼山上。它是宋蒙(元)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川市 钓鱼城枕嘉、涪、渠三江之口,当川东北众水之凑,形势险绝壮丽。南宋晚期,蒙古汗国发动了对南宋王朝的进攻。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事余玠采纳播州(今贵州遵义)冉氏兄弟的建议,于钓鱼山筑城,徙合州及石照县治其上,屯兵积粮,以为重庆屏障。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钓鱼城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抵御了蒙、元倾国之师,创造了“坚持抵抗战争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取得了击毙蒙哥汗(元宪宗),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的辉煌胜利。钓鱼城从此在丗界中古史上赫然竖立了“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不朽丰碑。 钓鱼城既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现场军事博物馆,又是独具“战、雄、险、奇、秀、幽、古”特殊风貌的游览胜地。在钓鱼城2.5平方公里的重点保护区内,古战场遗址、历代文物、自然景点交相辉映。 南津白塔 合川市 原名文峰塔,又名振兴塔,位于城区南津街。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共9层,道光十六年(1836年)知州李宗沆又增建4层,共为13层,通高62.2米。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砌砖结构,底层内空直径4米多,顶层内空直径不足2米。塔呈锥体状,塔心为实体锥柱。从底层沿石级螺旋而上,直达第11层。每层均有刻圆雕神像供人祀祭,顶层原有木刻"魁星点斗"立像,现为泥塑塔外每层洞门上方有额楣,题词用青花瓷片镶嵌,分别以"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欲罢不能"、"俯瞰嘉涪"、"扶摇直上"、"路入蓬瀛"、"春风如意"、"气象万千"等语示塔之气势雄伟及某种祝愿。塔属风水塔类型。游人登塔远眺,山光水色,城廓房舍,尽收眼底
[编辑本段]地方特产
白橙糖:是合川的传统地方名品。成品色白透亮,清香甜美,入口无渣,风味独特。 合川桃片:合川桃片为中国传统名特产,距今已有150年历史。主要原料为糯米、白糖、桃仁加工、炖烂、切片、包装等1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甜桃片色泽洁白,厚薄均匀,卷裹不断,点火即燃,口感滋润,香味浓郁。椒盐桃片色泽微黄,酥脆,有甜、咸、麻味。 生丝、红橘、红茶、山羊板皮为出口商品。有补肾、润肺、定喘、利尿等功效。 合川市 铜溪镇:“大红袍”红橘。 草街镇:“四川路”山羊板皮和峡砚为著名土特产。 钱塘镇:以产中药材黑故子著名。 尖山镇:“大红袍”红橘为著名特产。 渭沱镇:“大红袍”红橘供外销。 涞滩镇:盛产“大红袍”红橘。 天星镇:毛笔、醋、草席为著名传统特产。 张桥镇:“四川路”山羊板皮。 泥溪镇:中药材黑故子为著名特产。 赤水乡:尤以条粉著名。
2、地面要打平。有一些土建地面是不平的,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应该把不平的地方用水泥沙浆铺平。铺设时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的瓷砖(较深色的)把周围框起来,而框内的瓷砖用较浅色的。当然,厨房跟厕所的地面一定要有倾斜度,这样是为了方便排水。
3、瓷砖装修另一个要注意的是防水层的处理。在厨厕之些地方的墙面更应高度注意。因为更换瓷片通常会破坏原有水泥沙桨防水层。补救办法是在贴设瓷砖前先打一层沥青防水层。瓷砖之间的缝填白水泥也应补好。
4、砖面要镶平,角度要准确,接口要对线瓷砖在使用前要浸水半日厕所地面要有适当斜面,不可积水瓷砖接口扫白水泥后要用藤丝刷净白水泥,不可在砖面上留有水泥污渍地砖铺彻完后要用纸板等覆盖砖面,并至少24小时后才能在砖面上行走。
5、先将平面扫净湿润,用1:3水泥砂浆打底,厚6毫米。墙面要略微带毛,但必须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