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套邮票艺术瓷盘有什么特点
1981 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批准,中国邮票总公司设计、制作了中国第一套邮票艺术瓷盘。瓷盘直径为 177.8 毫米,由邯郸陶瓷研究所试制,第七瓷厂的磁州窑高级工艺师人工刻花、贴花,采用暗红色无光釉最新工艺,经两次烧制而成。每套 2 只,共发行了 3000 套。
每套瓷盘都装在精致的纸盒内,便于存放;每一瓷盘都放在一个特别的织锦缎盒内,展藏两便,美观大方。这套中国邮票艺术瓷盘由张绥芝女士设计,造型古朴典雅,淳厚自然。第一只瓷盘上采用了 1878 年中国清代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图案,底纹为瑞云海涛,魏之瑜先生设计;第二只瓷盘上采用了1981 年发行的第一套邮票—《辛酉年》鸡票图案,底纹为蝴蝶花草象征着中国的辛酉年第一次制作、发售邮票艺术瓷盘。在每套瓷盘中都有一张《中国邮票艺术瓷盘》证书,证书上印有每套瓷盘的编号和中国邮票总公司总经理的签名。证书上文字说明是:“这是中国第一套手工刻花艺术瓷盘真品,一套共二只,限量3000 套。
这套瓷盘是邮票图案和瓷器艺术的独特结合;是中国邮票总公司 1981 年委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磁州窑专门精制的艺术品。”对制作中出现的残次品,由中国邮票总公司和中国磁州窑双方共同监督销毁,这套瓷盘保质、限量,更加珍贵。
这套瓷盘制作精美,造型古朴典雅,不媚不俗,浑厚自然,开启了中国邮票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先河,尔后,国内几家瓷区纷纷效仿,艺术格调比之磁州窑稍逊一筹。
《灵蛇献瑞》瓷邮珍藏册陶瓷邮票于2013年由中国邮政和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
《灵蛇献瑞》瓷邮珍藏册陶瓷邮票全球限量发行10000套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批准,由中国集邮总公司限量发行《灵蛇献瑞》瓷邮珍藏册陶瓷邮票10000套。发行价4500元/套,目前市场最高拍卖价30000元/套。
《灵蛇献瑞》 瓷邮珍藏册陶瓷邮票取样《灵蛇献瑞》瓷邮珍藏册陶瓷邮票含陶瓷仿印的1989年《己巳年》、2001年《辛巳年》生肖邮票3枚,同时收录中国邮政2013年发行的《癸巳年》生肖大版张一版。
《灵蛇献瑞》 瓷邮珍藏册陶瓷邮票工艺特点三枚生肖陶瓷仿印邮票采用中国陶瓷古法,结合高科技陶瓷原料和创新工艺,具有“薄如蝉翼,坚脆不毁;轻如鸿羽,抛摔不碎。艳如彩溢,腐色不褪;质如缜玉,水火不损的特点。
《福禄寿喜》陶瓷邮票瓷邮文化珍藏册于2012年由中国邮政发行。
《福禄寿喜》陶瓷邮票瓷邮文化珍藏册将中国邮政发行的福禄寿喜邮票的大版和小版悉数收录,极具收藏价值。
特殊版式的福禄寿喜个性化小版汲取慈禧、黄庭坚、唐寅三位历史名人书法手迹,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第一次创造性地开发出陶瓷材质邮票四方联。
陶瓷材质邮票自问世之日起始终以单枚形式发行,福禄寿喜陶瓷邮票四方联是首次以四方联形式发行的陶瓷材质邮票,是瓷邮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开拓性创举和重要进步。
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邮电部发行的这套特46《唐三彩》特种邮票。8幅画面均为三彩陶瓷中的精品,形态逼真传神,装饰华丽生动。这套邮票非常珍贵,现在市场价在2000元左右。
作者:张雨义
7月29日,中国邮政发行《凤(文物)》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图案内容分别为:新石器时代玉凤、西周晋侯鸟尊、唐青釉凤首龙柄壶、唐金凤、明缂丝凤穿牡丹团花、清青花凤穿牡丹纹罐。邮票规格为30×40毫米,齿孔度数13.5度,整张枚数为16枚,整张规格为150×195毫米,全套邮票面值为7.80元。
凤,即凤凰,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多种鸟禽和太阳、风等多种元素融合而创造的,具备达天、秉德、兆瑞、崇高、尚洁、喻情、示美、成王等品性的神物。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代表,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喙、孔雀的尾。《尔雅·释鸟》郭璞注曰:“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凤居百鸟之首,是吉祥、美好、和平的象征,亦是封建时代皇后的代称。
2017年为中国的农历鸡年,民间传说中的凤是一种仅次于龙的图腾动物,在“血统”上,也与鸡近缘。《山海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凤凰”;“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从形态类别分析,如果真有凤的话,它只应该属于鸡形目的禽类,凤是鸡的文化转型,鸡是凤的世俗化身。
凤是中华先民的古老图腾,自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演进,承载了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内涵,发展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性符号。凭借华美的外表和刚健的品格,凤成为传说中的神?祥瑞,现身世间,寓意天下安宁。
中国是凤文化的发祥地。凤鸟图案在历代器物中常见,至今尚有众多凤鸟造型、纹饰的文物存世——从红山文化的玉凤,到盛唐时代的灞桥金凤,再到清中后期的胭脂红彩龙凤穿牡丹纹罐——凤文物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产地遍及南北数十省份,材质包含玉器、金银器、陶瓷、书画、织绣等各项门类,功能覆盖礼器、乐器、生活用品等不同类别,正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凤文化凭借着历代文物源远流传、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凤(文物)》特种邮票是2000年发行的《龙(文物)》的姊妹篇,因为龙与凤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这两套邮票堪称一个系列,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邮票选取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中国凤文化的六件文物,并根据文物不同的材质特征,首次在同一套邮票中使用六种不同的印制工艺,将凤文物的精彩风貌予以完美再现,使这套邮票极具美感和特色。
第一枚玉凤,使用玉石粉工艺还原票面玉器的自然光泽和温润效果,体现了古玉独特的东方神韵。这是中国邮票第一次抹上粉。第二枚晋侯鸟尊,特别邀请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雕刻师进行创作,用细腻的雕刻线条将青铜器斑驳的纹饰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枚青釉凤首龙柄壶,使用三维压凸工艺以突出瓷器的质感和体积感。第四枚金凤,使用压凸和热烫工艺将金属膜附着于上,还原了文物的华贵风貌。第五枚缂丝凤穿牡丹团花,使用局部冷烫工艺,再现了团花“通经断纬”的高超技艺。第六枚青花凤穿牡丹纹罐,使用了光油工艺,画面细节丰富、层次清晰,呈现出完美的“宣德蓝”。
此套邮票体现了凤图案在不同时代的演变过程,展现了不同材质上凤图案的表现形态,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另外,该套邮票综合采用了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和荧光喷码等多种防伪方式,由王虎鸣设计,白金雕刻,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制。
《凤(文物)》特种邮票上的玉凤,1955年出土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距今约4800—4400年,开启凤纹之先河,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玉凤体形修长、造型秀美、姿态活泼、技艺精湛、构思巧妙,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琢玉技艺的最高水平。
晋侯鸟尊,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是西周时期第一代晋侯的宗庙祭器,古青铜器中的精品,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被誉为该院的“镇馆之宝”。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
青釉凤首龙柄壶,是国内波斯风格图案凤首壶中唯一完整的孤品,唐代宫廷御用瓷壶,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灞桥金凤,通体由黄金打造,造型与工艺堪称唐代金银器之翘楚,现藏于西安博物院。金凤头顶花冠,昂首挺胸,双翼展开,两足蹬地,羽毛随风飞拂,尾部勾卷,尾羽为串枝叶形,层层向上。凤首、翅、尾、足极富动感,将金凤腾空欲起的瞬间刻画得生动形象。
缂丝凤穿牡丹团花,通经断纬的明代缂丝技艺造就出一派云天福海的场面,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对凤凰在牡丹花与桃花丛中遥相呼应,上接云天、下连福海,一派富贵喜庆之气。地部以捻金线织造,纹部运用了“缂鳞”、“掼”、“勾”、“木梳戗”等技法,配色鲜艳明洁,构图饱满,是一件难得的缂丝佳作。
青花凤穿牡丹纹罐,罐高37.5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5.4厘米,是凤纹展示面积最大、图案最完整的清代青花瓷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罐胎体厚重,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生动活泼,盖面绘缠枝牡丹花与变形如意纹,凤凰图案用笔奔放,简洁凝练。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底款。此罐造型与绘画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把凤看成是吉祥如意、平安富贵的象征,把它视为吉祥鸟,因此凤也就成为重要的图案素材,经常出现在绘画作品或各种器物上,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中,可窥见一斑。
1954年8月25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四枚是“漆奁、漆羽觞·战国漆器”,邮票的左侧(邮票名标为漆奁)是1952年长沙市颜家岭乙35号墓出土的狩猎纹漆樽,该器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构图分为五栏,其中第一、三、五栏为变形凤纹图案,第二栏左侧有两兽在搏斗,右侧两猎人持箭,第四栏有一人牵猴,两兽前后追逐。这是我国邮票中最早出现的凤凰。
1979年3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的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其中有1949年出土于长沙战国楚墓的《人物夔凤帛画》图案。凤凰造型十分优美,举颈扬首,张喙开目,展翅翘尾,前肢弓,后肢蹬,呈现一种朝气充盈、勃勃向上的矫健之美。
1992年12月4日,正值现行宪法颁布十周年之际,我国邮政部门发行了一套编号为1992-20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992)》邮票,由卢天骄、潘可明设计,影写版印刷。画面为一对金色凤凰在广阔天地间由东向西,由西向东地围绕着宪法上下飞舞,寓意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2017年4月9日,中国邮政发行了《红山文化玉器》特种邮票,第二枚“玉凤”和第三枚“玉人”均出土于辽宁牛河梁遗址,属于首次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新器型,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中,玉凤曲颈回首,羽翅层次分明,线条优美流畅。玉质为淡青色软玉,局部夹杂灰白色沁与瑕,扁薄片状,正面雕琢凤体,羽毛以阴线刻划,整体雕刻非常精细,体态表达有层次,线条优美流畅。
从上古时代到文明时代,龙凤文化始终是各民族共同信仰的标志,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更是老百姓寄寓美好愿望的精神依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龙的地方就有凤,两者在一起事物就更加和谐完美,如我们所说的“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
1979年3月29日发行的《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特种邮票第一枚“龙凤引魂升仙帛画”、1981年2月19日发行的《宫灯》特种邮票第三枚“龙凤灯”、1985年2月28日发行的《花灯》特种邮票第二枚“龙凤呈祥”,图案中都绘有龙与凤。
1981年4月15日,为弘扬我国悠久的陶瓷文化,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陶瓷——磁州窑系》特种邮票(T62),全套六枚,其中第四枚和第五枚分别是元代的《双凤纹罐》及《龙凤纹扁壶》,面值分别是8分和10分,两件文物均属于稀世珍品。器皿造型上的龙纹,张牙舞爪,矫健有力,再配以旁边绘就的云纹,宛若矫龙戏云海,十分生动,使人有云气扑面而来之感。而凤纹则线条简朴而酣畅,尾翼飘飘,翅击长空,在云纹的衬托下,更显其潇洒大方的姿态。
凤凰崇拜是建立在动物崇拜之上的神物崇拜,是动物崇拜的升华。鸡、鹰、燕、鹤、乌鸦、鹌鹑、孔雀、鸳鸯、天鹅等许许多多的鸟禽,都进入了凤凰的融合过程,成为凤凰的取材对象。2004年至2006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鸟》普通邮票九种(枚),2008年又发行同主题特种邮票一套六枚。这些邮票上印的都是中国特有鸟种,而且是珍稀鸟类、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红腹锦鸡、白尾地鸦、黄腹角雉、黑额山噪鹛、藏?、台湾蓝鹊等。这些中国鸟,都是凤凰的融合对象,以其形象为图案的邮票,也都堪称“凤凰邮票”。
陶瓷邮票利用古法烧制工艺配以现代纳米技术经1700℃高温烧制而成,利用了目前世界上领先的高清晰翻印技术,在0.3毫米白莹如玉的瓷板上拓印邮票,克服了传统纸质邮票的缺憾。
自2010年以来,中国邮政共发行了14套陶瓷邮票,广泛受到邮票收藏爱好者以及艺术收藏家认可和收藏。陶瓷名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维开对陶瓷邮票给予了高度认可和赞誉,认为全球首套陶瓷邮票在景德镇研制成功是景德镇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体现,不仅彰显了景德镇世界瓷都的地位及其厚重文化,而且标志着邮票发行突破了传统纸质材料的限制。
陶瓷邮票的价值:1、纪念价值
陶瓷邮票克服了传统纸质邮票的缺憾,弘扬了中国辉煌瓷文化,开创了世界新型邮票的先河,留下了“千年不朽”的纪念。
2、艺术价值
每一枚陶瓷邮票不仅表达了传统瑰丽工艺与现代宝石级高科技技术一脉传承、交相辉映的深刻寓意,更是塑造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3、创新价值
陶瓷邮票利用古法烧制工艺配以现代纳米技术,经1700℃高温烧制而成,利用了目前世界上领先的高清晰翻印技术,在0.3毫米白莹如玉的瓷板上拓印邮票。
4、收藏价值
陶瓷邮票的收藏潜力影响因素不一而论,依附于原票价值,若原票的收藏价值高、知名度高,则其陶瓷版邮票的收藏价值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