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

光亮的香水
整齐的香氛
2023-01-26 03:55:19

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

最佳答案
失眠的耳机
甜甜的石头
2025-11-10 06:43:42

醴陵瓷历史悠久,技法娴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实用价值,深受藏家和世人的追捧与喜爱,那么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希望对您有用。

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

清末至民国初年,是醴陵瓷跨越式发展时期。技术上的突破,使醴陵瓷从单色变得五彩缤纷。此前,醴陵瓷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清末至民国初年,经过技术上的改革,烧制成的釉下五彩瓷质地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各色图案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着许多此时期湖南醴陵生产的釉下五彩瓷。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介绍,这里的醴陵瓷藏品多为立体的陈设品,如琵琶式尊、镂雕菊花套瓶、山水人物纹瓶、菊花纹瓶。瓶底青花书写款识有“大清宣统二年”、“大清宣统三年”,或“湖南制造”等。

1955年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醴陵瓷器获得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前由于战争而几近消失的釉下五彩,在政府的支持下恢复生产。陶瓷人才的培训,美术界人士的指导,使醴陵瓷有了突破性改变,颜色由釉下五彩发展为釉下复合多彩。此时期的瓷厂为国家党政机关特制的日用瓷、生活用瓷,纪念瓷、展销瓷,国家礼品瓷和主席用瓷4大类瓷器最具收藏价值。

醴陵瓷器收藏价值

醴陵瓷器品牌商标最近已经是第二次正式授牌,国际名声愈发显得风生水起。不仅日用瓷器经销商纷纷前来进货,而且有不少资深藏友对醴陵瓷器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近些年来,醴陵瓷器的收藏价值在逐渐的上涨,趋势不减。在逐渐上涨的醴陵瓷器价值中,资深藏友不妨仔细考虑下,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瓷器收藏不同于其它类别的投资方式,瓷器收藏没有地域限制,瓷器产量总数有限,文化价值和升值空间都很大,而且,作为精神产品,欣赏功能也很强大。投资人之所以选择瓷器收藏,也是因为青睐瓷器,其效益高,稳健。现当代艺术陶瓷里,真品瓷器比较多,赝品比较少,因而投资风险大大的降低。

目前,瓷器的产地主要有三类,其一是景德镇瓷器,其二德化白瓷,其三就是醴陵瓷器。醴陵瓷器不仅有景德镇瓷器和日本瓷器的烧制技术,而且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是一个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醴陵瓷器作品近些年来价值已经在逐步的上升中,2006年有作品是万元一件,现在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一件,翻了几十倍,且市场行情还在上涨中。据资料记载,醴陵陶瓷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物遗产名录,醴陵省级陶瓷艺术大师有几十位,而2010年就有14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醴陵瓷的鉴定方法

一是胎,即瓷器的原材料。

二是画工,即瓷器表面图案的艺术价值。

三是完整度,瓷器从出土制作到成品一系列流程的完整度,鉴定需要很丰富的经验。

四是看是否大师作品。

五是看瓷器厚薄和颜色色质,一般来说瓷器是越薄越好,白色一定要是自然白。

六是看瓷器是手工拉胚的还是灌浆制作的,手工制作出来的价值更高。

最新回答
愤怒的小土豆
帅气的眼神
2025-11-10 06:43:42

传说古代盗匪之流为了占卜凶吉,每次做“买卖”之前都要给瓷猫插须,如果须不掉不断,就证明可以接,断了,那就是凶多吉少~~~具体的话,各种迷信的盗匪,包括一些修道之人都会拜,说他是守护神就不敢苟同

无情的黑夜
激动的早晨
2025-11-10 06:43:42
是清朝时期的。青花瓷,始创于唐代,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清时期。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儒雅的萝莉
包容的鲜花
2025-11-10 06:43:42
醴陵陶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醴陵陶瓷志”记载,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县城近郊(今新阳楠竹山、王坪、荷塘等村)就有较大规模的陶器作坊。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官员熊希龄考察醴陵瓷业,提出“立学堂、设公司、择地、均利”四项办法,在醴陵姜湾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并筹建“湖南瓷业公司”,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地引导瓷业生产。光绪三十三年和三十四年,湖南瓷业学堂创制五种高火性釉下颜料,为醴陵生产陶瓷装饰材料之始,也是国内外釉下装饰颜料首创。在传统青花装饰的基础上,生产出釉下五彩瓷,成为醴陵特色,光绪三十二年开始生产细瓷。[1]

光绪三十年(1904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间,他们发现日本瓷业技术先进,产品精良。第二年回国后,熊希龄在文俊铎陪同下,前往醴陵的主要粗瓷产地进行调查,找出了醴陵瓷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同时又看到了醴陵进一步发展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消费市场广阔,瓷土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随即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

醴陵瓷器,湖南省醴陵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醴陵的陶瓷是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的所在地,陶瓷产业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陶瓷产品涵盖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日用陶瓷、电瓷、釉下五彩艺术瓷生产为核心,集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陶瓷物流等配套产业于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畅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3][4]

2007年09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醴陵瓷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