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轮全陶瓷轴承和半陶瓷哪个好
全陶瓷轴承。
1、它具有零腐蚀的优点。即使在不满腐蚀的工作环境中,它依然可以使用没有障碍。
2、不管温度突然升高还是突然降低,它也可以不受任何的影响。
3、半陶瓷轴承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因为受力而变形,因为轴承的弹性模量比钢还要高。
工业轴承的技术和现在轮滑用的都一样 但是重点是轮滑轴承中使用的润滑油是一种我们俗称"清油"润滑油 摩擦系数低 所以能滑的更快 而且专业的轮滑轴 耐撞击性和抗爆性都比工业轴承好 比如 bones的产品! 陶瓷轴 我没有用过 太贵了 但是好像说是不爆轴 不知道有没有那么夸张!
陶瓷的东西 很贵的 有专业的陶瓷轮滑轴 貌似很贵 你不玩速滑 基本用不到那么好的东西
1.氧化钙陶瓷(calcia ceramics)
氧化钙陶瓷(calcia ceramics)是指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陶瓷。
性质:氧化钙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密度为3.08~3.40g/cm,熔点为2570℃,具有热力学稳定性,能在高温(2000℃)下使用,与高活性金属熔体的反应小,受氧或杂质元素的污染少。制品具有良好的抗熔融金属侵蚀性和抗熔融磷酸钙侵蚀的作用。可用干压法成型,也可注浆成型。
应用:
1)它抗金属侵蚀性优良,是冶炼有色金属,如高纯度铂、铀的重要容器;
2)经二氧化钛稳定化的氧化钙砖,可用作熔融磷酸盐矿的回转窑内衬材料;
3)从热力学的稳定性来看,CaO 超过SiO2、MgO、Al2O3和ZrO2等,在氧化物中最高。这种性质表明,它可作为熔融金属、合金用的坩埚;
4)在金属熔化过程中,可使用CaO质取样器和保护管,多用在高钛合金等活性金属熔体的质量管理或温度控制中;
5)CaO陶瓷在冶金方面的用途除上述之外,也适用于电弧熔化用的保温套或平衡实验角的容器等。
氧化钙有两个缺点:
①容易与空气中的水份或碳酸气发生反应;
②与氧化铁等氧化物在高温下能发生熔融反应。这种熔渣化作用,是陶瓷易腐蚀和强度低的原因,这些缺点也使得氧化钙陶瓷难以广泛应用。CaO作为陶瓷还处在初级阶段,它具有两面性,有时稳定,有时不稳定。今后可以通过原料、成形、烧成等技术的进步,更好地筹划其用途,使其真正加入陶瓷行列。
2.锆英石陶瓷(zircon ceramics)
锆英石陶瓷(zircon ceramics)是指以锆英石(ZrSiO4)为主要成分的陶瓷。
性质:锆英石(ZrSiO4)陶瓷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耐酸性、化学稳定性,但耐碱性不佳。锆英石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较低,其抗弯强度可保持在1200~1400℃而不下降,但其力学性能较差,生产工艺与一般特种陶瓷相似。
应用:
1)锆英石作为酸性耐火材料,已在生产玻璃球及玻璃纤维的低碱铝硼硅酸盐玻璃窑炉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锆英石陶瓷具有高的介电性能及机械性能,还可以用作电绝缘体及火花塞等;
2)主要用于制作高强度高温电瓷、瓷舟、坩埚、高温窑炉用的承烧板、熔制玻璃炉的炉衬、红外辐射陶瓷等;
3)可以制成薄壁制品—坩埚、热电偶套管、喷咀,厚壁制品—研钵等;
4)研究表明,锆英石具有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辐射稳定性,对U、Pu、Am、Np、Nd、Pa等锕系元素具有较好的包容能力,是固化钢系高放射性废物(HLW )理想的介质材料;
有关锆英石陶瓷的生产工艺与其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其性能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使锆英石陶瓷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氧化锂陶瓷(lithia ceramics)
氧化锂陶瓷(lithia ceramics)是指主要成分为Li2O、Al2O3、SiO2的陶瓷制品。自然界中含Li2O的主要矿物原料有锂辉石、透锂长石、锂磷铝石、锂云母和锂霞石。
性质:氧化锂陶瓷制品的主晶相为锂霞石(Li2O·Al2O3·2SiO2)和锂辉石(Li2O·Al2O3·4SiO2),其特点是热膨胀系数低(100~1000℃范围内为-0.03×10/℃~ 4.08×10/℃),抗热震性良好。Li2O是一种网络外体氧化物,有加强玻璃网络的作用,可有效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应用:可用于制作电炉(特别是感应电炉)的衬砖、热电偶保护管、恒温零件、实验室器皿、烹饪用具等。Li2O-A12O3-SiO2(LAS)系材料是典型的低膨胀陶瓷,可用作抗热震材料,Li2O还可以作陶瓷结合剂,在玻璃工业中也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
4.氧化铈陶瓷(ceria ceramics)
氧化铈陶瓷(ceria ceramics)是指以氧化铈为主要成分的陶瓷。
性能:该制品的比重为7.73,熔点为2600℃,它在还原气氛下会变成Ce2O3,熔点由2600℃降到1690℃。700℃时的电阻率为2×10欧姆·厘米,1200℃时为20欧姆·厘米。我国工业化生产氧化铈常用的工艺技术有如下几种:
1)化学氧化法,包括空气氧化法和高锰酸钾氧化法;
2)焙烧氧化法;
3)萃取分离法。
应用:
1)可作为加热元件、熔炼金属及半导体的坩埚、热电偶套管等;
2)可作为氮化硅陶瓷的烧结助剂,还可对钛酸铝复相陶瓷进行改性,并且CeO2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增韧稳定剂;
3)加入99.99% CeO2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是制作节能灯的发光材料,其光效高,显色好,寿命长;
4)用质量分数大于99%的CeO2制成的高铈抛光粉硬度高,粒度小而均匀,晶体具有棱角,适合于玻璃的高速抛光;
5)用98%的CeO2作为玻璃脱色剂和澄清剂,可提高玻璃的质量和性能,使玻璃更为实用;
6)氧化铈陶瓷,其热稳定性差,对气氛敏感性也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
5.氧化钍陶瓷(thoria ceramics)
氧化钍陶瓷(thoria ceramics)是指ThO2为主要成分的陶瓷。
性质:纯氧化钍为立方晶系,萤石型结构,氧化钍陶瓷制品热膨胀系数较大,25~1000℃时为9.2×10/℃;导热率较小,100℃时为0.105 J/(cm·s·℃),热稳定性较差,但熔融温度高,高温导电性能好,有放射性。成型方法可采用注浆成型(加10%聚乙烯醇水溶液作悬浮剂)或压制成型(加20%四氯化钍作黏结剂)。
应用:主要用作熔炼锇、纯铑和精炼镭的坩埚,也可作为加热元件,用于探照灯光源,白炽灯纱罩,或作为核燃料,还可用作电子管阴极、电弧熔融用电极等。
工业设备防磨材料主要有:耐磨陶瓷涂料、ZTA陶瓷、ARZ陶瓷、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碳化硅、高分子衬板、金属复合衬板、铸石、耐磨钢、耐磨胶泥、高铬合金衬板等复合材料。其中内衬氧化铝陶瓷以其高耐磨性、高硬度、耐氧化、耐腐蚀性好和极高的耐高低温强度性能,已成为一种应用最广泛耐磨材料。
用途最广泛防磨材料主要是氧化铝耐磨陶瓷、ZTA陶瓷、耐磨钢和耐磨涂料!
耐磨陶瓷主要应用在火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建材行业、冶炼行业、机械行业、煤炭行业、矿山行业、化工行业、有机硅行业、煤化工行业、港口码头、有机硅、洗煤厂、粉磨站、混凝土搅拌站、汽车制造等磨损严重的行业。
耐磨陶瓷广泛使用在火电、钢铁、冶炼、水泥、机械、煤炭、矿山、化工、港口码头等磨损严重的行业。
(一) 用于中低温气力(风力)输送系统的—精城直粘型系列(NMC-Z,5mm厚)
用于350℃以下气力(风力)输送粉末设备作为防磨内衬
旋风筒筒体及进出口风管、选粉机壳及锥体、循环风机壳体、立磨出口风管、立磨选粉机导向叶片
1、产品构造
将精城氧化铝陶瓷用无机耐高温粘合剂直接粘贴在设备内壁的钢板上,经加温固化,形成牢固防磨层。该产品适合气力(风力)输送粉体,在350℃以下的高温环境下长期运行不老化,不脱落。
2、旋风筒,针对旋风筒的工况,我们推荐采用NMC-Z型耐磨陶瓷。NMC-Z1型耐磨陶瓷是用无机耐高温粘合剂GWJ-350将特种氧化铝陶瓷错位粘贴在设备内壁的钢板上,经过加温固化,形成牢固防磨层。该产品适合气力输送粉体,在350℃以下的高温环境下长期运行不脱落。
3、选粉机壳及立磨选粉机导向叶片
(二)高温气力输送系统防磨产品--精城粘固型系列(NMC-G)
适用于300℃~700℃以上高温环境,或动态运行离心力大的设备
增湿塔进\出口管、篦冷机至电收尘器管道、篦冷机至煤磨风管、旋风筒
蓖冷机至沉降室管道、沉降室内壁、立磨选粉机回粉内锥体
1、产品构造
粘固型产品是为解决温度高、冲击大或动态运行等工作条件恶劣的设备磨损问题而设计的,陶瓷的固定方式综合利用了粘胶和机械焊接方法。
2、高温风管
余热发电管道、篦冷机至收尘器管道等用于输送夹杂硬质颗粒的高温气体,其特点是温度高、流速高、颗粒硬度高,设备磨损严重,特别是弯头部分,一般不到一年就磨穿。根据理论及实践模拟研究发现,钢铁在高温下分子比较活跃,比常温或低温更易磨损,因此部分弯头也就成为薄弱环节。因为设备一般在高空支架上,检修非常不方便,影响设备的安全使用,停机检修又严重影响产量。
一般的解决办法是被动修补或覆浇注料,这些方法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但效果有限。实践证明,内壁装贴耐磨陶瓷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延长设备寿命20倍以上,但因为此部分温度高,关键是解决陶瓷在高温下不脱落问题。精城根据多年实践,从国外引进先进工艺,将陶瓷固定方式由传统的单纯粘贴改为耐高温无机粘合剂粘贴、拱接和螺柱焊接三重固定,将使用温度提高到750℃,彻底解决了陶瓷在高温下的脱落问题,可靠性大大增强,一般可延长设备寿命20倍以上。
(三) 精城胶粘型系列(NMC-J)
用于中低温环境下(150℃)物料输送设备作防磨内衬,可承受一定物料冲击。
?各种入磨溜槽、提升机溜槽
1、产品构造
对于受到大块物料冲击的设备和部件用普通的陶瓷片难以承受物料强力的冲击,容易出现陶瓷碎裂或脱落现象,而用金属基的耐磨材料又达不到耐磨性要求,如料斗、溜槽等。胶粘型耐磨陶瓷衬板兼备了陶瓷的高耐磨性和橡胶的抗冲击性,同时采用胶粘和螺栓连接双重固定保证受到强力冲击时也不会脱落。
将小方块特种陶瓷片镶嵌在特种橡胶内,构成方形耐磨橡胶衬板,再使用高强度有机粘合剂将衬板粘接在设备的内壳钢板上,形成坚固且有缓冲力的防磨层。为便于安装及维护,亦可设计带螺栓衬板。我公司可根据客户提供的溜槽图纸设计内衬衬板规格,保证安装质量,并可制作各种溜槽,实现整体交货。
2、采用耐磨陶瓷二合一衬板,防磨并且解决抗冲击,有两种形式:
一是耐磨陶瓷和钢板的复合,采用沉头螺栓固定或者焊接固定到设备里;
另一种是橡胶和陶瓷的复合,采用冷粘胶粘接到溜槽落料斗里。
(四) 精城高温抗冲击型(NMC-WK)
用于安装在工作温度高、物料大、冲击力强的设备上作防磨内衬。
立磨进料溜槽、三次锁风阀阀板、各种高温溜槽、V选打散板、辊压机扬料板、进辊压机溜槽、三次风阀板。
1、产品构造
将球面或平面陶瓷用耐高温橡胶硫化在钢板上,然后用穿透式螺栓透过陶瓷的螺孔焊接在钢板上,螺栓上面再旋上陶瓷盖。
根据工作环境不同,可更换缓冲层材料,以使耐温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获得最佳的平衡,如将耐高温橡胶更换为石棉,可使产品在500℃的高温及重冲击、重磨损的条件下使用。
(五)精城风机叶轮及壳体防磨
1.解决方案
1)在叶片的严重磨损区域嵌贴燕尾瓷块;
2)在后盘与叶片接合焊缝处沿叶片型线嵌贴L型瓷块;
3)在叶片进风口处用U型瓷块加强;
4)在护盘螺帽上粘贴陶瓷帽,并打入螺钉固定;
2.循环风机蜗壳防磨处理
采用NMC-Z型耐磨陶瓷,耐磨陶瓷是用耐磨陶瓷专用有机粘合剂保证使用寿命为5年。
(六)精城耐磨陶瓷滚筒包胶
耐磨陶瓷包胶传动滚筒是以表面有暗格刚玉陶瓷为抗磨损层,以增加其表面摩擦力,以具有耐磨橡胶著称的聚氨基甲酸乙酯为硫化层,再用进口高强度胶粘剂粘接而成。正常使用寿命是橡胶包胶滚筒的10倍以上。
1.火电行业
输送系统防磨:耐磨陶瓷滚筒包胶;
块料输送系统防磨:斗轮堆取料机筒体及轮盘、皮带头料斗、原煤斗、给煤机闸板、落煤管、磨煤机出口斜管;
气力输送系统防磨:磨煤机筒体、磨煤机出口至分离器、回粉管、送粉管、除尘管、烟道壁、排灰管、排渣管、脱硫管;
超高温设备防磨:燃烧器方喷管、W火焰喷燃器锥体、尾部烟道、空预器挡板、空预器支撑杆、磨煤机静环;
2.钢铁行业
输料系统:斗轮机圆盘,料斗,料仓,皮带机裙板,台车三通斗,受料斗、陶瓷滚筒包胶;
配料系统:混合料仓,一次混合圆筒,二次混合圆筒,混合圆盘,拌料筒刮刀,造球盘;
烧结系统:振动筛下选矿料斗,原料运输溜槽,旋风收尘器及管道,风机叶轮;
3.水泥行业:
石灰石破碎系统和原燃料预均化系统:溜槽,料斗,陶瓷滚筒包胶;
生料磨系统:选粉机导流叶片,选粉机锥体,立磨至旋风筒管道,旋风筒,燃料磨(钢球磨),选粉机壳体,内锥体,煤粉管道
燃料磨(钢球磨):选粉机壳体,内锥体,煤粉管道,回粉管
4.港口行业
泊位固定漏斗,斗轮机固定漏斗,皮带机转运站固定漏斗,卸船机料斗、陶瓷滚筒包胶
5.冶炼行业
输料系统:头部溜子,料仓(中间仓,尾仓),振动筛料槽,焦炭斗,计量斗、陶瓷滚筒包胶;
配料系统:配料斗,一次(二次)混合机
焙烧系统:单仓泵焙砂管,配料斗,灰斗,中间仓料斗
6.化工行业:输料系统:料斗,料仓 除尘系统:除尘管道、弯头,风机机壳及叶轮,旋流器、陶瓷滚筒包胶;
7.煤碳行业:输煤系统:溜槽,料斗,料仓
洗煤系统:有压旋流器,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无压四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浓缩旋流器组 输料系统:管道,弯头,管道,料斗,料仓,分配口、陶瓷滚筒包胶;
8.矿业行业:
输料系统:陶瓷料斗料仓、陶瓷滚筒包胶;
9.有机硅行业
物料输送管道、陶瓷旋风除尘器、陶瓷弯头、陶瓷三通、陶瓷直管、陶瓷滚筒包胶;
精城taoci具拥有以下设备防磨的丰富经验,特别是重磨损的设备防磨,主要有耐磨陶瓷管、陶瓷耐磨管、耐磨陶瓷衬板、重介旋流器、旋风分离器、耐磨陶瓷滚筒包胶、耐磨陶瓷二合一衬板、耐磨陶瓷三合一衬板溜槽、溜槽、料斗、管道等。
关键词:ZTA、ZTA陶瓷、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陶瓷弯头、陶瓷耐磨管、耐磨陶瓷衬板、重介旋流器、旋风分离器、耐磨陶瓷滚筒包胶、耐磨陶瓷二合一衬板、耐磨陶瓷三合一衬板溜槽、管道等等。只要应用于火电、钢铁、水泥建材、冶炼、机械、煤炭、矿山、化工、有机硅、煤化工、煤制油、港口码头等磨损严重的行业。
陶瓷辊棒简介:它应用于玻璃陶瓷工业中的辊道窑。陶瓷辊棒的主要作用是传输陶瓷或玻璃产品,耐高温高热,需要常清理辊棒表面。目前主要应用广泛的陶瓷辊棒有刚玉辊棒。
1、热稳定性:主要反映辊棒的耐急冷急热性能,好的热稳定性可提高辊棒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2、弯曲强度:由于陶瓷辊棒主要起承重与传输作用,一般都是在高温、负荷作用下工作,弯曲强度是陶瓷辊棒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弯曲强度越高越好;
3、吸水率:吸水率与辊棒的致密度紧密相连,越是用于高温下的辊棒,要求其吸水率越小;
4、耐火度:是指在无荷重时抵抗高温作用而不熔融和软化的性能,耐火度高说明选用原材料纯度好,杂质含量低,但耐火度并不代表辊棒的最高使用温度,辊棒的使用温度要低于其耐火度;
5、直线度:直线度反应辊棒的平直程度,它是辊棒质量的重要体现,直线度不合格的辊棒容易导致产品变形;
6、陶瓷辊棒是一细长的陶瓷圆筒,在该陶瓷圆筒的筒壁上的两端各设有开孔,可以各是一个或各是两个。通过该开孔,结合金属片或陶瓷片,可以实现方便可靠的与轴承等配件结合,从而提高传动效率,还可以实现以齿轮传动的方式,使该陶瓷辊棒主动转动。避免陶瓷辊棒在皮带传动过程中的卡死、停转堵塞等情况的发生。
1. 轮车:亦称:“辘轳”,陶瓷器中圆形器成型的主要工具。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随着陶瓷手工业的发展,轮车的构造也逐步完善。完善的轮车由旋轮、轴顶帽、轴、复杆、荡箍组成。旋轮为圆形木质,轴顶帽嵌于旋轮背面中心部,覆置在插埋于土中的直轴顶端,荡箍套至于轴下部。复杆安在轴两则,起平衡、定位作用。制坯时,将胎泥放置于旋轮上面中间,波动旋轮,使之快速持久转动,然后用手将放置于旋轮中间的胎泥拉成所需要的器形。轮车也用于修坯、装饰等工序。轮车的出现和广泛的使用,提高了陶瓷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对提高陶瓷器的质量有重要作用。用轮车制作瓷坯,在工艺上又称之为拉坯。盘、碗圆形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2. 轴顶碗:陶车上的一个部件,又称“轴顶帽”呈八棱柱形,底面有一锅底状凹窝,瓷质,凹面施釉,比较光滑,制作规整。江西赣州七里镇窑遗址出土的轴顶碗高5厘米,直径3.2——6.4厘米,凹窝深2.9厘米左右,镶嵌固定在陶车旋轮背面中心部位,凹窝扣在直轴顶端,是是用陶车旋转地关键部位。
3. 窑 具: 瓷器坯件放进炉窑装烧,须用耐火材料纸做的辅助工具将其间隔装置,此类辅助工具就是窑具。包括间隔具、支座、匣钵、窑柱和式火具等,其作用在于防止制品在烧制过程中污损与缺陷,并起盛装和支架作用,以提高装窑密度,利于烧窑操作。陶瓷考古学上,往往以是否有窑具的发现来判断某一地区是否属于古代窑址。间隔具的出现于战国时期,之后使用普遍,常见的有托珠、圆饼形、锯齿形、环形、环形支钉、三角形支钉、三角形支钉等多种,置于两件器物之间,以防止其粘结。支座约出现于汉代,有筒形、筒形束腰、喇叭形等,将器物支托到一定的高度,以利于器物烧成,匣钵的出现于南朝时期,至唐代普遍使用,有筒形、漏斗形等度多种,将器物置于匣钵里焙烧,避免了坯件直接接触烟火和窑顶落沙的侵扰,可保持釉面洁净,有利于提高瓷器的质量,还可以增加装烧密度,提高产量。窑柱多发限于宋元时期北方地区,呈圆柱形,有秩序地排列于窑床上,有的上面平铺一层耐火砖,砖上放置装满坯件的匣钵;有的则直接承托珠叠烧的碗等坯件。装烧用窑柱,可便于火焰,烟气流通,有利于减少窑内温差。式火具出现于东晋,流行于宋元时期,有锥形,片形等,用来测定要内温度,可及时掌握要内温度的变化。各种窑具的出现和广泛的使用,对陶瓷的烧成乃至陶瓷手工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4. 荡 箍:陶车上的一个部件。呈扁矮的圆筒状,瓷质,内侧面施釉,制作规整。江西赣州七里镇窑址出土的高2.5——3.4厘米,内径7.6-8.3厘米。外径 10.8——11.4厘米,按套在陶车直轴的下部,与直轴两侧的复杆下端相连接,是使陶车子稳定旋转的重要部件。
5. 模 型:又叫“模子”。即用生土或石膏等材料先做成所需瓷器形状的模型,再将泥料涂敷或打成泥片置入模型内,用手或机械压制,稍干后取出。即成为瓷器的坯件。制作瓷器的模型有单模或合模。瓷器中小型像、壶嘴、壶把以及碗、盘等多采用模制。
6. 匣 钵:瓷器焙烧时置放坯件对坯件起保护作用的匣钵状窑具,以耐火粘土制作,形状一般为筒形或漏斗形,也有的呈“M”形、碗形、钵形和椭圆形等。出现于南朝时期,唐代开始普遍使用。坯件装在匣钵里焙烧,避免了烟火与坯件直接接触和窑顶落沙等侵扰,是坯件受热均匀,釉面洁净,提高了产品质量。匣钵耐高温,胎体结实,承重能力强,层层叠放不易倒塌,因而可以充分利用窑内空间,增加装烧量。匣钵的发明和广泛的使用,是中国制瓷工艺的一大进步,为瓷器的优化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7. 窑 柱:又称“支柱”或“垫柱”,是瓷器焙烧时支承好坯料的匣钵和叠烧坯料的窑具。以耐火粘土制作。承圆柱形,粗细、高度不一,下部直径略大于上部,实心或中心略空,颇坚实,有的表面下螺旋沟痕。使用方法有二,一是有秩序地排列在窑床上,上面搭铺一层耐火砖,砖上叠放匣钵;二是有规律地摆置在窑床下,每柱下直接承托叠烧的碗等坯件,窑柱在宋元时期北方地区使用较为广泛。装烧用窑柱,可使火焰与烟气畅流,还可以调节要内温差,有利于瓷器烧成。
8. 顶 碗:又称“支顶匣钵”,是陶瓷器焙烧时支托坯件的窑具,属于支具类。一耐火粘土制作。形状多为上小下大,壁较斜直,直面平整,有些中间留一圆孔。一般用于碗等器物的叠烧。装烧地方法有两种,一是仰口叠装,即将碗等器物的口向上叠码在碗的支面上;另一是先在支面上置一间隔具,然后将碗等器物口向下扣在碗顶上,使顶碗的支面及其上面的间隔具支顶在碗等器物的内底上,口部悬起。顶碗是宋代常见的支托窑具。比较稳固,也可减少所支承器物变形。
9. 火 照:又称“火标”,烧窑时用以检验窑内温度和坯件成熟情况的一种试片。以瓷土制作,往往用碗等器物的坏坯件加工而成。形状一般为三角形,上平下尖,上半部施釉,并镂一圆孔。使用时,将其置于窑内从观火孔可以看到位置,需验火时使用铁钩将其从观火孔钩出。每烧一次窑窑验火多次,每次验一次,就钩出一个。可及时掌握窑内温度和气氛变化,十分有利于瓷器的烧成。每烧一窑窑验照多次,每个火照只能使用一次。火照盛行于宋代,是简便有效的测温器具。
10. 直 具:陶瓷器焙烧时支承器物的窑具,又称“支托”或“支座”,以耐火粘土制作。常见的样式有筒形、筒形束腰、喇叭形、钵形、盆形、高柱三叉形等多种。高矮不一,矮者不足10厘米,高者可达 30厘米。直具出现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直具的出现和广泛的使用,是装烧工艺的一大进步,可以将焙烧的器物支托到最佳窑位,避免窑底的“低温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成本率。匣钵的出现和被普遍使用后,直具明显减少,甚至有的窑停止使用。
11. 支 钉:陶瓷器焙烧时在器物与器物之间起间隔作用的一种窑具。多用于叠烧,出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之后使用越来越多。以耐火粘土制成,形状有直筒形、圆环形、圆饼形、三叉形、四叉形等多种。采用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用粘土做成泥钉,均匀地粘在器物底面或足面,每件器物少者粘有3至6支颗,多者可达9至12颗;二是在垫饼、垫圈和三角形、三叉形间隔具上加3—6颗泥钉,或在其一面直接捏出3—6颗泥钉。装烧时钉尖接触釉面,不容易粘连,但是烧成后有面上往往会留下支钉痕迹。宋代汝窑、官窑等器物的支钉痕迹很小,形似芝麻。
12. 齿形支具:早期制瓷主要的支烧窑具。其形状为圆形,下有一周齿形凸起。使用时齿口向下,上面在叠装其它器坯。这种支具流行于晋至唐代的浙江地区越窑系瓷窑。
13. 垫 柱:又称“窑柱”,一种窑具。为把瓷器制品从窑的底基上升高,以利用窑室中较高空间的较高温度烧成的柱状物,其形状有束腰喇叭口和直筒等不同形状。
14. 拉 柱:陶瓷器焙烧陶瓷器焙烧时测定要内温度的窑具。以瓷土制作,成棒槌形,长15—20厘米,一端蘸有釉料,使用时将其放在窑炉内,可拉出来观察烧成的程度。
15. 支 圈:一种是以瓷土制作,适应覆烧发的特殊窑具,创始于宋代定窑。直圈呈圆圈形状,圈内侧有垫阶,截面为L形。使用时,平放一枚支圈,将一个口沿无釉的芒口碗等待烧器物坯体扣置在支圈内的垫阶上,接着在支圈上叠置一个与其规格相同的支圈,照样在支圈垫阶上扣置待烧器物坯体,如同码放蒸笼依次上叠,数量不等,发现最多的有32个支圈的。由于使用支圈烧造器物,比使用其它类型匣钵产量增加数倍,定窑支圈很快就被磁州窑等北方的一些瓷窑相继采用。在南宋时传到了南方景德镇等地的瓷窑。定窑等处是将支圈连同所承装器物置于筒状匣钵内装烧。景德镇窑则不同,它的支圈是叠置在与支圈规格相同的底座上,上面加盖,在支圈组成的圈柱体外侧涂一层耐火泥,用以粘接支圈和密封空隙,然后直接入窑焙烧。直圈覆烧工艺对减少其器物变形,保证产品质量,增加装烧密度,提高产量,节省燃料,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对瓷器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以支圈覆烧法烧制的瓷器,口沿无釉,即芒口,使用很不方便,也影响美观。再加上支圈对原材要求高,并且都是一次性使用,用量大,成本高。所以,直圈覆烧法北方在元代,南方在元代以后就基本被废弃了。
16. 垫 圈:陶瓷器焙烧时器物与器物、器物与匣钵之间起间隔作用的窑具。以耐火粘土制作。呈环形,上下面一般较平整。直径略等于或小于所承托器物的足(底)径,厚度则随时代和间隔器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垫圈出现于东汉晚期或稍后,后来逐渐流行。垫圈较垫饼直接接触器物面小,用料小而轻;支点均匀,稳定性能好,去放方便,但加工费时,容易损坏。
17. 垫 饼:陶瓷器焙烧时器物与器物、器物与匣钵之间起间隔作用的窑具。多用于器物与匣钵之间,因其形状似饼而得名,直径略等于或小于所承托器物的足(底)径,厚度则随时代和间隔器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垫饼出现于东汉时期,以后逐渐流行,元代以后明显减少。垫饼与器物接触面大,承重力强,垫托安稳,但同时与器物粘连的可能性较大。垫饼中的扁薄者,一般习惯称之为“垫片”。垫饼是一种窑具。垫饼的作用是使器坯底部足置于垫饼之上,可防止器物与匣钵粘连在一起。
2、我的观点:由于陶瓷类物质脆性较强,冷热膨胀性能不好,韧性不好等特点,不易做汽轮机叶片材料。
2、你说的这些材料用于耐磨场合会更好些,由做机械盘根、密封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