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梅花纹的上釉工艺
陶瓷梅花纹的上釉工艺采用青花、粉彩、三彩。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这类瓷器采用了青花、粉彩、三彩等多种工艺,并以梅花纹装饰为主体手法,釉上粉彩采用了落地黄,梅鹊为创作主体能够以物寓景。
1.釉上贴花纸丝网印刷。 ①丝网框架的制作。网框可采用木材和铝合金等材料。木制网框需用优质木料,才能有效地防止网框触油时变形,规格一般为55×35厘米,框架木料尺寸为4×2.5厘米。 www.findart.com.cn ②丝网的选择。选用250目尼龙丝网。 ③绷网。可采用手工绷网(嵌条法)或机器绷网(胶粘法)。 ④制版。根据设计人员所设计的纹样,如是比较简单的块面、线条等,可在普通的透明胶片上描绘并分色制版。所描纹样线条要求挺括、工整,达到所设计的画意要求。描绘纹样时墨线应浓厚,这样遮光力强,晒版效果好。否则将会出现断线、漏色不畅等缺陷。如设计的纹样比较精细,或成套餐茶具,可用照相制版法进行制版。制版时切记画上“+”字规矩线,以作为印花时对版的基准。 制丝网印版,可采用重氮感光胶,涂胶刮板的刃部呈45度角,刮板角度越小,留在丝网上的感光液就越薄。涂布感光胶,要两面都涂,并注意涂匀。涂布后的丝网版要在适当温度下干燥,干燥后的网版即可交付晒版。 www.findart.com.cn 晒版光源可采用10~15支40W排装日光灯,灯距25~30厘米,曝光时间为5~7分钟。曝光后的丝网版用温水冲洗显影,显透为止。如有缺陷,可进行补版修理。修好的丝网印版即可交付印刷工序,进行贴花的丝网印刷。 ⑤刮印。刮印可采用直角聚胺酯刮板,刮板胶条露出柄的部分以2~3厘米为宜。到印最好采用双手操作刮板,印刷环境温度一般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 www.findart.com.cn 2.釉上贴花纸印料。 丝印陶瓷釉上贴花纸的印料,是一种专用印料。为了区别于其它种类的印料,通常习惯称之为“丝印瓷墨”。 丝印瓷墨是由发色剂(金属氧化物)和助熔剂(低熔点硼、铅玻璃体)的混合物,加入适量连结料,经轧墨机反复轧研而制成的间接印料。它必须经过780~830℃的高温烤烧,才能呈现出其特定的色彩,并与陶瓷釉面紧密融合。 丝印瓷墨对光同样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的作用。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制成的发色剂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也各不相同,因此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例如:氧化钢发绿色,氧化钻发紫红色,氧化银发深红色……。所以丝印瓷墨的色彩是非常广泛的。 www.findart.com.cn 丝印瓷墨和普通彩印油墨一样,也具备色别、明度、饱和度这三个基本要素。同样也有明、暗。浓、淡之分。但丝印瓷墨的互混性远不如普通彩印油墨,往往由于混合不当,结果在烤烧的过程中,相互间发生化学反应,呈现出极不理想的色彩,甚至引起爆花、冲金等现象,而使陶瓷失去了艺术价值。有些丝印瓷墨虽然可以混合,但也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通常是事先将它们按比例均匀混合成一个专用色,再进行印刷,呈色效果才比较好。如像彩印那样运用三原色原理进行印刷,很难达到原稿要求的色彩效果。以人物肤色为例,将丝印瓷墨浓黄和甲赤按比例混合成专用肤色进行印刷效果较佳。如采用一般彩印叠色印刷,不仅多一个套次,也难得到理想肤色。这是由于丝印瓷墨的遮盖能力强,透明度差,所含的助溶剂不同,使烤烧呈色温度不一,在烤烧时相互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的。这也是丝印陶瓷釉上贴花纸目前还不能运用三原色原理进行印刷的原因之一。 知道了上述原理,在进行原稿设计,照相分色,配制专用色印料时,要尽量避免色彩重置(叠色)而多使用色彩并置,或采用千丝结合的方法,减少墨层重叠厚度(必须先平印,后丝印,这可减少爆花,又可避免出视角纹)。即使非叠色不可,除考虑到在烤烧时相互间的化学反应外,还应考虑到尽量平衡丝印瓷墨间的呈色温度。进行叠色时要将彩烧呈色温度偏低的印在F面,温度偏高的叠压在上面。这是因为在烤烧过程中,当温度偏低的丝印瓷墨层开始熔融蒸发气体时,叠压在上面的高温丝印瓷墨层尚有未熔融的颗粒间隙,可让下面丝印瓷墨层熔融气体通过,避免爆花。 www.findart.com.cn 同样的丝印瓷墨,烤烧呈色的温度是有差别的,一般色彩淡的瓷墨含助熔剂较多,彩烧呈色温度就较低,色彩深的含助熔剂较少,彩烧呈色温度就偏高。不同的助熔剂,它们的pH值也不一样,对彩烧呈色的影响也较大,比如,以黄金为发色剂的金红色料,如果使用碱性助熔剂,彩烧呈色效果好,呈红色而鲜艳。如使用酸性助熔剂,彩烧呈色效果差,呈紫色而暗。 丝印瓷墨中加入助熔剂的目的是增加色素的亮度,使烤花彩烧后呈现的色彩更加艳丽,并使丝印瓷墨经烤花彩烧与陶瓷釉面融合。 www.findart.com.cn 丝印瓷墨的发色剂颗粒比普通彩印油墨颜料的颗粒粗,比重也较大,这对提高丝印陶瓷釉上贴花纸的质量影响很大,特别是对照相网点版,细小的低成数网点很难再现。虽然丝印瓷墨的细度指标规定:其颗粒细度在15微米以下的不得少于92%,最大颗粒不得超过30微米,想要复制精细原稿困难还是较大的。制版时,为避免图纹边沿呈锯齿形,要求按1∶4晒制印版,也就是说,使用100线照相网屏加网的底版,须用400线以上的丝网晒版。如果照相网屏线数越高,使用的丝网孔径也就越小,能通过的瓷墨颗粒也越少,不仅低成数网点再现能力差。而且图纹发虚,边沿发毛。为了提高印品质量,对丝印瓷墨的要求是颗粒越细越好。印刷时,每印一段时间后应将丝网中的剩余瓷墨除去,换入新的瓷墨,并清洗印版,把嵌入网孔中的颗粒除去,保证有足够的瓷墨颗粒漏印到承印物上。 丝印瓷墨的连结料是由固体树脂和溶解树脂的有机溶剂组成。丝印瓷墨对连结料的主要要求是成膜性好,分解温度低,不爆花,不冲金、不拔丝、流平性能好,干燥适宜等。在选择连结料时,除注意到上述要求外,还有一条要求是不溶蚀载花膜。 www.findart.com.cn 丝印陶瓷釉上贴花纸的载花膜是聚氯乙烯薄膜,其膜层厚度仅0.01mm左右,在选择有机溶剂时,应尽量选用含醇量小的有机溶剂,如果含醇量过高,易将载花膜醇解而造成清蚀,影响印品质量。
最开始是日本明治(1867一-1910年)时代末期,基本普及的年代是改革开放时期。
《日本的陶瓷器产业》一书中这样记载:陶瓷贴花纸是随着陶瓷制饮食器(餐、茶具等)的大批量生产,日本明治(1867一-1910年)时代末期,由德国进口的。
到大正(1911一1925年)时代经松风陶器、日本陶器、名古屋制陶所开始生产陶瓷贴花纸,自产自用。
到大正5年3月田中恒一氏建立名古屋旭石版印刷所开始向日本陶瓷业界供应陶瓷贴花纸,到昭和15年(即1941年)发展到有7家花纸印刷厂:伊藤转写印刷所、东晃转写印刷所、东洋转写印刷所、中京转写印刷所、田中转写印刷所、小林转写印刷所、昭和转写印刷所。
我国生产陶瓷贴花纸较日本稍晚,是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上海陆续建立了国华、鸿丰等数家陶瓷贴花纸印刷厂,用石版印刷方式生产陶瓷贴花纸。
1953年,景德镇瓷用原料化工厂建立,也能生产少量陶瓷贴花纸,1956一-1957年上海国华、鸿丰内迁入景德镇瓷用原料化工厂扩建成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国营陶瓷贴花纸生产企业。
到改革开放时期,基本普及。
扩展资料:
陶瓷贴花工艺特性:
1、陶瓷贴花纸主要用于陶瓷器皿图案和色彩的装饰,取代过去沿用的手绘和喷彩工艺。
2、丝印陶瓷贴花纸分辨率可达40-50线/CM。
3、陶瓷贴花纸上的丝印油墨图案贴在陶瓷器皿上后,需在700-800℃或1100-1350℃下烧制,才能附着牢固,色彩随陶瓷中发色剂的品种而定。
4、陶瓷贴花纸是陶瓷墨的载体,分为陶瓷釉上贴花纸和陶瓷釉下贴花纸,花纸的种类因组成而有区别。
5、由于陶瓷油墨的遮盖力强,透明度差,所以目前还不能运用三原色原理进行印刷,网点印刷方式采用非叠印的并排专用彩色墨网点印刷。
6、釉上贴花纸印刷的油墨为高温溶剂性油墨;釉下贴花纸印刷的油墨为高温水性油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瓷贴花
陶瓷贴花,是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亦称“移花”。是现代陶瓷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技法。分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等。
移花是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亦称“移花”。是现代陶瓷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技法。分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等。釉上贴花有薄膜移花、清水贴花和胶水贴花等。釉下贴花有在贴花纸上只印出花纹轮廓线,移印后再进行人工填色的;也有一次性贴上线条色彩的,称带水贴花。贴花纸有纸质和塑料薄膜两种,用纸质花纸须经过揭纸、洗涤等工序,后发明了薄膜花纸,便不须揭纸等工序并便于机械化、连续化操作。
1、铅釉与无铅釉
在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产品使用的铅釉配方中,铅的来源出自偏硅酸铅或硼硅酸铅熔块。在实际生产中典型的偏硅酸铅配方组成为:塞格尔式1.00氧化铅,0.10三氧化二铝,1.89二氧化硅,重量比:氧化铅64%,氧化铝3%,二氧化硅33%)。可使釉产生最低溶解度。如果增加碱性氧化物和氧化硼的含量,可导致熔块中铅溶解度的增加。在荷兰等国并无铅溶解度的限制规定,他们使用低熔融或高溶解的硅酸铅及硼酸铅熔块釉。铅釉与无铅釉的差别牵涉到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过在高于1150℃时,铅均明显挥发,而高于此温度界限时,则通常不再使用铅釉。无铅釉指氧化铅含量少于1%的重量的种类。随着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近年来各国建陶工业已经逐步转向统统使用无铅釉料无铅熔剂与无铅色料。
锶釉在取代铅釉方面表现出不俗的效果。除了烧成范围宽,烧成温度低和可形成光泽釉表面外,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因此锶釉成为一种很好的无铅釉,当它与釉下色剂一起使用时,几乎看不到对色料的不利影响,但在与铬锡红共用时,釉内必须添加一定的氧化钙,以稳定色调质量。
2、生料釉与熔块釉
由于陶瓷生料釉组成内不使用熔块,所以它们仅限于最高烧成温度大于1150℃时使用。通常可用做生产硬质瓷器、玻化卫生瓷、炻器、电瓷及各种低膨胀坯体的施釉。生料釉内含有矿物溶剂,如长石或霞石正长岩,外加粘土、石英、碳酸钙、白云石、氧化锌和硅酸锆作为常用原料。低膨胀生料釉还使用透锂长石作为熔剂。生料釉不会有任何形式的玻璃相,在烧成时必须经过足够时间将气体从原料组分内排出,釉熔融后可获得光滑而无气泡的釉面,因此,生料釉烧成时间要比熔块釉长。在烧成温度低于1150℃时,则宜采用熔块釉料。另外在采用低温快烧工艺时,需要釉内熔块含量相应增加。
3、一次烧成釉与二次烧成釉
对于陶瓷企业来讲,施釉产品一次烧成比二次烧成节能好且更经济,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成本,并有利于环境保护。一次烧成非常有利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大件卫生洁具,或大型绝缘子。但二次烧成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拣选并剔除某些有缺陷的半成品,也能生产出高质量与低成本的产品。在一次烧成工艺中,釉与坯体同时成熟,坯与釉的中间层的形成常常能够增加产品的强度,坯体的完全玻化亦很明显。在一次烧成工艺时,釉料内常含有粘结剂,既可控制水分自釉浆蒸发的速度,又控制了水分进入多孔坯的运动。釉料粘结剂起到增加干燥釉面硬度的作用。
4、颜色釉与无色釉
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一般采用颜色釉进行装饰,从而使其在满足使用时也带有可欣赏的美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无色釉的应用仅限于很小的产品范围(如特殊用途瓷砖产品)。目前欧洲的建陶卫生陶瓷产品,其颜色釉均采用金属氧化物颜料制备,过渡金属的无机化合物如钒、铬、锰、铁、钴、镍、和铜都是常用颜料。颜色釉的效果取决于基釉的化学组成、色料添加量、施釉厚度与均匀性、烧成时窑炉气氛。如氧化铁引入的形态通常是红色三价氧化铁,由坯体融入釉内可产生微妙的装饰效果。铁在氧化焰气氛时在陶瓷釉中能产生淡黄色、蜂蜜色与棕色。在还原焰气氛时可以形成淡蓝灰色、绿色、蓝色或黑色;黑色氧化钴是釉料中最强烈的着色剂,当含量低于1%时,能形成鲜艳的蓝色。钴在玻璃釉基质中容易熔融并加入瓷釉结构中;氧化铬能使某些釉呈现绿色,而在其他成分的釉中可以形成红色、黄色、粉红色或棕色;氧化镍在釉中有很宽的成色范围,可以形成棕色、绿色、深蓝色釉,当釉中含有碳酸钡时,它会形成粉红色、紫红色;二氧化锰在颜色釉中能形成黑色,但也能形成红色、粉红色与棕色;含锰的高碱釉经过高温烧成后会产生淡蓝色;氧化铜配制的色釉,在氧化焰时呈现绿色,但在还原焰时则呈现红色;五氧化二钒可产生棕色或黄色,但在釉中即使用量增加也只是呈现中强度黄色。钒与锆可以制成钒锆黄、钒锆蓝等成色稳定的色釉;此外,硫化镉与硒色料可制成黄、橙黄与红釉。
5、透明釉与乳浊釉
建筑卫生陶瓷普遍使用乳浊釉料,由于透明釉缺乏遮盖力,难以掩盖不洁的砖面,而环保工作又要求尽量采用低质原料制坯,因此透明釉使用范围变得更加窄了。陶瓷企业使用过的釉料乳浊剂经历了氧化锡、氧化锌、二氧化钛、磷酸盐、直到硅酸锆等过程。但氧化锡作为乳浊剂,由于成本过高,使用量越来越少。20世纪20年代,开始引用锆英石作为釉料乳浊剂,后来又开始使用锆英石取代氧化锡,降低了瓷砖装饰用釉料产品成本。不过如在常规釉料内加入5%的氧化锡,可产生白里泛青的釉调;氧化锌广泛应用于锆英石釉内,可以提高白度与乳浊度。在高温卫生洁具产品釉中氧化锌具有强溶剂作用,能显著降低釉的粘度,因此目前仍有部分使用,以后也难以完全排除;将氧化钛加入釉中时,可以制成高档的白乳浊釉,已被证实是可行的配方方式。磷化合物在釉中的作用有:一,用做乳浊剂使釉不透明;二,增加釉对光的折射率,增加釉料的光泽。磷酸钙、骨灰、磷灰石均可酌情适量配入釉料内,使釉形成良好的乳浊与光亮效果。此外锂灰石,透辉石等锂化物也是很好的乳浊釉原料。
6、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与碎纹釉
各种釉料对于光线吸收不同而区别为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及碎纹釉品种。上述釉料均呈色丰富,釉色种类很多。瓷砖釉料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转向半无光、无光釉系列。无光釉用成色元素不多,但釉色很丰富,已经形成高岭质无光釉、碱性无光釉、二氧化硅质无光釉种类。其中又以钡无光釉、锌无光釉、镁无光釉为其主要代表。此外还有结晶型无光釉,锂辉石析晶型无光釉,难溶性无光釉等类型。碎纹釉是釉面生成网状龟裂纹,适宜于瓷砖装饰,最早起源于我国的碎瓷产品,后来西方国家将其用于瓷砖装饰,收到格外美的效果。由于坯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发生龟裂现象,碎纹釉的配制方法有五种:如采用两种具有不同收缩率的釉,将有高收缩率的釉料施于普通釉上,烧成后上层釉龟裂可以透见下层釉;增加釉的可溶性使釉的收缩率增加,如增加长石与硼酸的量;增加釉的收缩率,减少坯的收缩率;使产品急冷工艺也可生成碎纹釉;有的釉在经年放置后也能形成碎纹釉。如法国采用在普通釉料中增加二氧化硅、矾土或碱类的方法,制成碎纹釉品种。有的采用多次烧成方法以形成不同的碎纹与颜色效果。
7、结晶釉是指釉内出现明显粗大结晶的釉。它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源于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结晶釉区别于普通釉的根本特征在于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见结晶体(即我们所能看到的釉面上或釉中的晶花)。
你可以去博宝宝珍商城了看看,他们那前些日子还想还搞了一个艺术家作品在线拍。挺好的,服务还行。
1、铅釉与无铅釉
在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产品使用的铅釉配方中,铅的来源出自偏硅酸铅或硼硅酸铅熔块。在实际生产中典型的偏硅酸铅配方组成为:塞格尔式1.00氧化铅,0.10三氧化二铝, 1.89二氧化硅,重量比:氧化铅64%,氧化铝3%,二氧化硅33%)。可使釉产生最低溶解度。如果增加碱性氧化物和氧化硼的含量,可导致熔块中铅溶解度的增加。在荷兰等国并无铅溶解度的限制规定,他们使用低熔融或高溶解的硅酸铅及硼酸铅熔块釉。铅釉与无铅釉的差别牵涉到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过在高于 1150℃时,铅均明显挥发,而高于此温度界限时,则通常不再使用铅釉。无铅釉指氧化铅含量少于1%的重量的种类。随着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近年来各国建陶工业已经逐步转向统统使用无铅釉料无铅熔剂与无铅色料。
锶釉在取代铅釉方面表现出不俗的效果。除了烧成范围宽,烧成温度低和可形成光泽釉表面外,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因此锶釉成为一种很好的无铅釉,当它与釉下色剂一起使用时,几乎看不到对色料的不利影响,但在与铬锡红共用时,釉内必须添加一定的氧化钙,以稳定色调质量。
2、生料釉与熔块釉
由于陶瓷生料釉组成内不使用熔块,所以它们仅限于最高烧成温度大于1150℃时使用。通常可用做生产硬质瓷器、玻化卫生瓷、炻器、电瓷及各种低膨胀坯体的施釉。生料釉内含有矿物溶剂,如长石或霞石正长岩,外加粘土、石英、碳酸钙、白云石、氧化锌和硅酸锆作为常用原料。低膨胀生料釉还使用透锂长石作为熔剂。生料釉不会有任何形式的玻璃相,在烧成时必须经过足够时间将气体从原料组分内排出,釉熔融后可获得光滑而无气泡的釉面,因此,生料釉烧成时间要比熔块釉长。在烧成温度低于1150℃时,则宜采用熔块釉料。另外在采用低温快烧工艺时,需要釉内熔块含量相应增加。
3、一次烧成釉与二次烧成釉
对于陶瓷企业来讲,施釉产品一次烧成比二次烧成节能好且更经济,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成本,并有利于环境保护。一次烧成非常有利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大件卫生洁具,或大型绝缘子。但二次烧成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拣选并剔除某些有缺陷的半成品,也能生产出高质量与低成本的产品。在一次烧成工艺中,釉与坯体同时成熟,坯与釉的中间层的形成常常能够增加产品的强度,坯体的完全玻化亦很明显。在一次烧成工艺时,釉料内常含有粘结剂,既可控制水分自釉浆蒸发的速度,又控制了水分进入多孔坯的运动。釉料粘结剂起到增加干燥釉面硬度的作用。
4、颜色釉与无色釉
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一般采用颜色釉进行装饰,从而使其在满足使用时也带有可欣赏的美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无色釉的应用仅限于很小的产品范围(如特殊用途瓷砖产品)。目前欧洲的建陶卫生陶瓷产品,其颜色釉均采用金属氧化物颜料制备,过渡金属的无机化合物如钒、铬、锰、铁、钴、镍、和铜都是常用颜料。颜色釉的效果取决于基釉的化学组成、色料添加量、施釉厚度与均匀性、烧成时窑炉气氛。如氧化铁引入的形态通常是红色三价氧化铁,由坯体融入釉内可产生微妙的装饰效果。铁在氧化焰气氛时在陶瓷釉中能产生淡黄色、蜂蜜色与棕色。在还原焰气氛时可以形成淡蓝灰色、绿色、蓝色或黑色;黑色氧化钴是釉料中最强烈的着色剂,当含量低于1%时,能形成鲜艳的蓝色。钴在玻璃釉基质中容易熔融并加入瓷釉结构中;氧化铬能使某些釉呈现绿色,而在其他成分的釉中可以形成红色、黄色、粉红色或棕色;氧化镍在釉中有很宽的成色范围,可以形成棕色、绿色、深蓝色釉,当釉中含有碳酸钡时,它会形成粉红色、紫红色;二氧化锰在颜色釉中能形成黑色,但也能形成红色、粉红色与棕色;含锰的高碱釉经过高温烧成后会产生淡蓝色;氧化铜配制的色釉,在氧化焰时呈现绿色,但在还原焰时则呈现红色;五氧化二钒可产生棕色或黄色,但在釉中即使用量增加也只是呈现中强度黄色。钒与锆可以制成钒锆黄、钒锆蓝等成色稳定的色釉;此外,硫化镉与硒色料可制成黄、橙黄与红釉。
5、透明釉与乳浊釉
建筑卫生陶瓷普遍使用乳浊釉料,由于透明釉缺乏遮盖力,难以掩盖不洁的砖面,而环保工作又要求尽量采用低质原料制坯,因此透明釉使用范围变得更加窄了。陶瓷企业使用过的釉料乳浊剂经历了氧化锡、氧化锌、二氧化钛、磷酸盐、直到硅酸锆等过程。但氧化锡作为乳浊剂,由于成本过高,使用量越来越少。20世纪20年代,开始引用锆英石作为釉料乳浊剂,后来又开始使用锆英石取代氧化锡,降低了瓷砖装饰用釉料产品成本。不过如在常规釉料内加入5%的氧化锡,可产生白里泛青的釉调;氧化锌广泛应用于锆英石釉内,可以提高白度与乳浊度。在高温卫生洁具产品釉中氧化锌具有强溶剂作用,能显著降低釉的粘度,因此目前仍有部分使用,以后也难以完全排除;将氧化钛加入釉中时,可以制成高档的白乳浊釉,已被证实是可行的配方方式。磷化合物在釉中的作用有:一,用做乳浊剂使釉不透明;二,增加釉对光的折射率,增加釉料的光泽。磷酸钙、骨灰、磷灰石均可酌情适量配入釉料内,使釉形成良好的乳浊与光亮效果。此外锂灰石,透辉石等锂化物也是很好的乳浊釉原料。
6、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与碎纹釉
各种釉料对于光线吸收不同而区别为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及碎纹釉品种。上述釉料均呈色丰富,釉色种类很多。瓷砖釉料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转向半无光、无光釉系列。无光釉用成色元素不多,但釉色很丰富,已经形成高岭质无光釉、碱性无光釉、二氧化硅质无光釉种类。其中又以钡无光釉、锌无光釉、镁无光釉为其主要代表。此外还有结晶型无光釉,锂辉石析晶型无光釉,难溶性无光釉等类型。碎纹釉是釉面生成网状龟裂纹,适宜于瓷砖装饰,最早起源于我国的碎瓷产品,后来西方国家将其用于瓷砖装饰,收到格外美的效果。由于坯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发生龟裂现象,碎纹釉的配制方法有五种:如采用两种具有不同收缩率的釉,将有高收缩率的釉料施于普通釉上,烧成后上层釉龟裂可以透见下层釉;增加釉的可溶性使釉的收缩率增加,如增加长石与硼酸的量;增加釉的收缩率,减少坯的收缩率;使产品急冷工艺也可生成碎纹釉;有的釉在经年放置后也能形成碎纹釉。如法国采用在普通釉料中增加二氧化硅、矾土或碱类的方法,制成碎纹釉品种。有的采用多次烧成方法以形成不同的碎纹与颜色效果。
此外,近年来建筑卫生陶瓷业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推动新型釉技术的开发,发展新的釉料釉色品种,取得许多进展。如纳米材料技术在釉料技术中的应用等,每年均推出一大批新产品。总的来说注重釉料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可以提高产品的档次与附加值。随着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与丰富,对釉料的改进也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因此将来陶瓷釉料的研制开发任务越来越大,其在国际陶瓷业的竞争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陶瓷业应该加快吸收先进工艺技术,继续提高产品的档次与科技含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釉产品体系与装饰特色。
我的回答比较长希望楼主详细观看,
资料来源:博宝艺术网
陶瓷上的花纹和图案是釉的色彩和花纹。
上釉的方法有五种:
1、浸泡法就是把坏体很快地浸入釉浆中立即取出,使釉均匀吸在坏体表面。
2、杓淋法上釉时,用茶杯或杓子等较小容器盛釉顺著坏体周围慢慢浇釉。
3、描涂法:用毛笔或刷子沾釉后,细致地描绘或大笔地涂刷在坏体上。
4、喷雾法:用喷雾器或喷枪,喷洒釉浆或乾釉粉细致而均匀。
5、转印法:将花纸贴在坏器上,有以电烧,使花纹转写在培器上。
扩展资料:
工艺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模
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http://baike.baidu.com/view/778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