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屏风上放置什么东西好
客厅屏风上放置什么东西好
客厅屏风上放置什么东西好,客厅是迎客和日常我们起居的地方,客厅的装饰可以看出主人公内心的想法和性格特征,客厅屏风上放置的东西能影响到运势,对此客厅屏风上放置什么东西好呢,接下来由我做一下相关内容的分享。
客厅屏风上放置什么东西好1
一、古典风格隔断屏风柜上适合摆什么?
此类风格屏风柜上以瓷器类,如精美陶罐为宜。
1.陶瓷
隔断屏风柜上适选用美术型陶瓷制品,主要有:瓷瓶、瓷盆、瓷画、瓷盘、瓷像、瓷塑、陶盆等;
我国各具地域特色的陶瓷摆件有:景德镇的白瓷(也包括青花、五彩和特彩瓷)、广东的彩瓷、醴陵的瓷器、龙泉的青瓷、宜兴的紫砂陶、博山的陶器等。或古朴洗练、或艳丽奇目、或轻描淡写、或高结素雅,各具风格特色,富有艺术感染力。
2.雕塑品
雕塑也是我国的传统工艺之一,是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隔断屏风柜上摆放的雕塑品主要有:玉雕(翡翠、白玉、碧玉、松石、玛瑙、珊瑚、岫岩玉、水晶等)、牙雕、石雕(石雕台灯、书架和花瓶)、木雕、泥塑、面塑等等。
二、现代风格屏风柜上适合摆什么?
轻松明快的现代隔断屏风柜上,可以选择摆放些红酒、玻璃制品、果盘、花瓶等。
1.玻璃制品
极具装饰性的玻璃制品和玻雕料器等,最主要的特点是玲珑剔透、晶营透明、造型多姿、工艺奇特。摆放在具风水屏风柜上,能流露出一份亮丽醒目的感觉。当光线照射在玻璃器皿上,那份烁耀目的感观效果是其它材料所无法提供的。
2.花瓶
花瓶是一种最常见的隔断屏风柜摆设品,主要有紫砂、铁、木、竹、藤等。古朴典雅、精光内蕴或飘逸流畅、神韵天成。这其中以玻璃和瓷器类的花瓶点缀居室最能营造出高雅、祥和的文化氛围。
二、客厅隔断屏风柜的设计
1、装饰柜隔开
装饰柜在装修设计中是非常常见的,而装饰柜就会成为客厅餐厅隔断的常见方法。相比厚重的墙,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将一个装饰柜设计在客厅与餐厅之间用来隔断。
我们用装饰柜隔开,然后在装饰柜上摆满一些物品还有饰品,这样做的话,不论是在餐厅还是客厅,我们都能看见这些漂亮的东西,让我们心情开朗,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又简单,又贴心呢?
2、屏风隔断
如果我们的餐厅与客厅的面积本来就不大话,那我们就放一个屏风做隔断吧。在屏风上绘制一幅山水画,或者做一些我们自己喜欢的造型。
这样的屏风设计,在人多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很拥挤,而且在设计上富有古代文化气息,还十分的大胆,方便实用。
3、鱼缸隔断
如果你想破脑袋就是没有想到用什么隔断,那你有没有想过可以用鱼缸来进行隔断呢?不但能点缀我们的家居装修格调,而且还会让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加有生机。
客厅屏风上放置什么东西好2客厅屏风处于从室外进入客厅的必经之路,是进入客厅的缓冲区。
它能使进入者静气敛神,同时也是引气入室的咽喉要道,除了具有防冲、防泄功能外,还具有避煞挡煞的作用,也不失为家居住宅里能起美化作用的高雅装饰品。
在实际中客厅隔断屏风的摆放有四大原则:
1、客厅屏风的间隔不宜太高或太低,而要适中。一般以两米的高度最为适宜;若是客厅屏风的间融太高,处身其中便会有压迫感。学上认为,客厅屏风如果设置得太高,就会完全阻挡了屋外之气,从而隔断了来自大门的新鲜空气或生气,是非常不可取的。而太低,则没有效果,无论在方面以及实用方面均不妥当。
2、客厅屏风宜保持整洁清,若是在周围堆放太多杂物,不但会令客厅屏风显得杂乱无章,而且也会对住宅产生影响。客厅屏风处凌乱昏暗,整个居室都会显得挤迫压抑。
购买家具之后,在对家具使用之前,就应该要对家具进行摆放。不过在对家具摆放的时候,就应该要对具体的方法有所了解。特别是在对屏风柜进行摆放的时候,对具体的风水进行考虑,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屏风柜摆放的位置较好的话,不仅对家人的身体健康有益,而且家运会得到很大的改变,财运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在对屏风柜子进行摆放的时候,千万不能对着正门,因为门是通风口,而且进出比较多,很容易犯冲,造成家人疼痛等相关疾病的发生。
屏风柜如何选择
在对屏风柜进行购买的时候,对具体的选择方法进行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应该要从实用性方面进行考虑,选择一款实用性较强的屏风柜子,可以给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变,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且在选择的时候,还应该要对具体的材质有所了解。通常情况下,材质较好的话,产品的.质量就会有保障。而对于一些艺术爱好者来说,在挑选的时候,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进行考虑。
屏风柜具体款式有哪些
不同的消费者,在对屏风柜选择的时候,对款式的要求,自然会有所不同。当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款式种类相对要多一些,而在众多款式当中,就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挑选到最为合适的产品。不过在对屏风柜子的款式挑选的时候,还应该要对具体的需求有所了解。不同的消费者,相应的要求有所不同,那么选择的柜子,自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屏风柜摆放相关注意事项
在对屏风柜进行摆放的时候,同样要对相关注意事项有所了解。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风水学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在对屏风柜子进行摆放的时候,应该要注意相应的高度,左右的高度应该要保持一致。同时还应该要对具体的通风性有所考虑,因为通风性比较好的话,具有一定的旺财作用。
1、注意屏风的质量。屏风的质量包括两方面:选材和工艺。要仔细查看中式落地屏风质量是否合格,首先,我们要看它的选材是什么,可以检查其质量说明书上标明的木材种类,一定要选择结实耐用的木材;其次,我们要看屏风外面所刷油漆是否光滑均匀,靠近闻闻油漆是否有刺鼻气味,如果有刺鼻气味,就最好不要购买。工艺方面,还要看屏风的设计是否稳定,稳定性主要是倚靠屏风两边的钢骨,一个优良的屏风会采用钢骨为其支柱,因为只有钢骨支柱方能承受屏风这些附加设备的重量。目前国产屏风大多都采木头为其骨干,再配合钢板以螺丝锁紧衔接,但这种方法很容易因为天气太过潮湿或负荷太重,导致屏风的变形。因此采购者需要特别注意此项问题,并且特别重视钢骨的材质与结构,免得花钱又不值得,就亏大了。
2、注意屏风的设计是否合理。中式落地屏风不仅仅包括装饰性的隔断,还包括博古架。博古架的深度,厚度和高度,内外部尺寸设计,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中式落地屏风中设有很多摆放古董或陶瓷的格子,要根据不同古物的高度和宽度设计才能不浪费空间。认真检测中式实木屏风摆放古物的空间,看清是否适用。
3、中式屏风色彩选择需冷暖色搭配得当。屏风色彩的选择要与家居风格的搭配要协调。中式屏风颜色的选择,重在冷暖的选择与空间感的关系。冷色调的空间感较好,让人感觉剩余空间较大,暖色调则与之相反。由此可见,冷色调的应用较广,而暖色调不宜用于人均空间比较小、相对紧凑的玄关。
4、不同的色调表示不同的情感诉求。暖色调让人感觉热烈奔放、亲切有活力;缺点是有点喧闹的感觉,不够严肃。冷色调让人感觉冷静清爽,缺点是应用比较多,很多颜色缺少个性化。而中性色调感觉比较庄重严肃,表达一种理性严谨的文化,缺点是缺少感情色彩。大面积的色彩应用,应用色彩组合为宜,避免单调感。
瓷板画有收藏价值。
瓷板画真品有收藏价值的,瓷板画喜欢就可以当品种收藏。加上瓷板画计算方式是以平方来计算,一平方大约在250元左右,因此它的收藏价值越大,价值越高,瓷板画在收藏界也很受追捧。
据了解,2011年5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以920万元拍卖。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以2242.5万元人民币拍卖,刷新八友瓷板作品的价值新高。
瓷板画的演变过程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其成品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的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到了明中叶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出现,清中期,随着清代瓷艺的迅猛发展,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
瓷板画越来越走向兴盛。嵌瓷屏风无论是围屏、插屏还是挂屏,都经常会见到上边镶嵌有装饰意味浓厚的瓷板画。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祭器多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净水碗。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
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露底部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似针鼻眼。
3.胎釉:前期疏松,瓷质灰白;后期坚致,瓷质细白,如糯米粉。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含铁,后期出现浆白釉,光亮。釉面能见桔皮纹,白度增强。明代青花有影青味,清带青花则雪白。
4.青花:前期以石子青为主,色灰暗。后期有石子青、回青,但以回青为主,呈色鲜丽明快、洁亮。青花原料好、底釉白,画风讲究,具有清初大画家“四王”的笔法,出现层次。好的青花有玉质感。青花种类有白地青花、外酱色内青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祭蓝釉中有洒蓝、雪花蓝,还有花觚与笔筒,主要是青花,口沿及圈足处用暗花卷草纹装饰之。
5.纹饰: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技法采用单线平涂,填蓝处往往扩散外溢不工整。后期技法流畅、工细,点蓝用山水画的披麻皴。题材,前期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等。后期,题材广阔、包罗万象。如二十四孝中“孟中哭竹”等。康熙时创新长篇铭文,有:“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兰亭序”、“腾王阁序”、“圣主得贤臣诗赋”等。诗文后往往用釉里红图章。文字有“熙朝传古”、“熙朝博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博古雅玩”等。瓶罐画有战斗故事的,如“三国志”、“水浒转”等;(俗称“刀马人”)戏曲故事有“西厢记”、“竹林七贤”、“曲水流觞”等。清代好几朝,青花图案喜留白边,但以康熙朝留白边最宽。康熙时画菊,留白边,且层次多。康熙时始绘勾莲、西番莲、洋莲等。
6.款识:前期楷书,后期用篆书。“大清康熙年制”,丁末是康熙六年。还有永乐宣德、嘉靖的伪托款。明代书法刚劲有力,清代仿制的采用馆阁体,较为软弱。篆书是细硬的铁线篆。楷书年号写得较扁,底下一划较长。私家款有:玉石宝珍、杏林春宴、若深珍藏、北庆堂制、益友堂制、奇石宝鼎之珍等。干支年号款,有丁末、葵丑、戊申等。一般康熙二十年之前,青花发灰。芝麻酱口、康熙都有。康熙时有不少伪托款,而且较好。总的特点是用笔无力、工整,是馆阁体。图记款有杂宝、爵、螺、角、秋叶、方胜、团鹤、团凤等,还有画笔、银锭、如意的,含意为“必定如意”。图记款,明代有,但较少。康熙还有仿成化天字罐,写天字款的。有一种底心仅有双圈的。康熙早期本款极少。
三、雍正时期的青花瓷(1723~1735年)
1.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时的苏泥勃青较多,创新少。创新的有套杯,十个一套,口薄,微撇、身矮。还有灯笼尊、扁肚菊瓣瓶、贯耳瓶、蝠龙罐等。
2.工艺:精工细琢,讲究修胎,不见接口。足根较深滚圆,俗称灯草根。民窑仿砂底,粗糙,有螺旋纹。
3.胎釉:细致洁白,瓷化程度好,胎体厚薄匀称,釉汁滋润。
4.青花:继承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分仿明代的苏泥勃青,但不是用进口料,而是用人工点染,使之晕散。民窑器发青带灰,足根圆,图案呆板。雍正时,唐英督造的青花釉里红,颜色掌握自如,色泽鲜艳,红白相映,俗称唐窑。
5.纹饰:康熙后期开始,偏重于图案化,刻板,雍正时继续。纹饰有仿明代的云龙、云凤、云鹤、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花托八宝、贯套纹等,线条纤细。民窑有八卦、八仙、梵文、勾莲等。梵文扁长,图案化。扁体梵纹犹如藏文,呆板。人物画有渔耕樵读,以男为多;棋琴书画以女为主。
6.款识:青花瓷上以楷书为多,“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都有。伪托款,以仿成化、宣德为多。民窑常见方块款、肥皂款、豆腐干款等。四朵花款,雍正后期乾隆前期都有。
四、乾隆时期的青花瓷(1736~1795年)
1.造型:瓷胎厚薄兼有,形式无所不包。有日用器、陈列品、文房四宝、祭祀用品,还有印盒、小瓶等。
2.工艺:比康熙时有所突破,常见有粉彩转心瓶,青花五孔双活环瓶。嘉庆时有活环,但有搭釉现象,乾隆时都无搭釉,双环活络。大件器,不变形,工整,厚薄匀称,成型线条生硬,不及雍正时柔和。
3.胎釉:坚致细白,硬度不及康熙,釉细莹润,光泽好,部分仿康熙浆白釉。民窑有灰青釉。
4.青花:前期继承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的,色灰,呆板,不及雍正鲜艳,但图象清晰,呈色稳定。浆白釉,康熙细,乾隆粗。乾隆色鲜,康熙青灰。浆胎青花,份量轻、有开片,乾隆仿康熙,釉面不平整,有桔皮纹。还有玲珑青花加彩、胭脂红青花。
5.纹饰:官窑繁复。后期以吉祥图案为主要图案,如百鹿、灵芝、团形篆书寿字以及山水、风景等。
6.款识:篆书款增多,楷书款减少。有六字二行及六字三行款。有仿宣德、成化款,有花押款。
乾隆与嘉庆时期青花的比较:
1.造型:乾隆轻薄灵巧,厚的也匀称。嘉庆厚重笨拙。
2.工艺:乾隆细致,讲究修胎,圆足,露胎不多。嘉庆粗糙,不讲究修胎,足滚圆少,尖状多,露胎也多。
3.胎釉:乾隆胎质坚致细密,釉色细白光洁。嘉庆胎质粗松量轻,白中闪青,光洁度差。
4.青花:乾隆鲜丽纯真。嘉庆灰暗,色不稳定。
5.纹饰:乾隆绘画工细、题材仿古多。嘉庆绘画粗糙、题材吉祥图案多。
总之,嘉庆以后,经济衰落,青花衰退,粉彩增多。光绪时,青花一度好转。根据清宫档案,光绪结婚时,烧制不少仿康熙的青花瓷。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记载:“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亦有极精者”。
五、嘉庆以后的青花瓷(1796~1911年)
1.造型:厚重笨拙,线条生硬。瓶罐有饰耳的制作方法,如夔凤耳,蝙蝠耳、狮首耳、双龙耳、鹿头耳等。新的品种有:青花邓罩、药瓶、脸盆、壁瓶、痰盂等。
2.工艺:粗糙,足根圆而粗,修胎不精,厚薄不匀。
3.胎釉:胎质细致而脆,密度不强,硬度不够。釉色细薄,不够滋润。道光时釉面有波浪纹、不平整,光绪时部分有桔皮纹。
4.青花:发色鲜艳少,白洋闪灰多,个别闪灰褐色。总的特点是具有漂浮感,底釉较薄。出现洋蓝,呈色漂浮刺目。
5.纹饰:不够精细。吉祥图案流行,勾莲图的盘碗较多,福禄寿三星图,始于雍正,同治、光绪时增多,蝙蝠、寿桃、麒麟送子,还有五福捧寿(团寿字)。道光后,带有瓜蝶画在一起,意为瓜迭绵绵。还有金鱼、鸽子、狗、猫等。
6.款识:帝王年号款。嘉道时楷篆两用,咸丰后多为楷书。图记款,有蝙蝠、寿桃、百结等,各朝而异。嘉道时画双蝠,道光咸丰时蝙桃各一,咸丰时二寿桃,同治时一寿桃,道光以后有百结。
众所周知,屏风是非常具有中国风的古典代表性器具之一。屏风多见于玄关或房间内,它的优点有很多,既可以分割空间,又有遮挡作用,还能装饰房屋。屏风体现出的是古人所追求的婉约含蓄的美,即“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我们在进行新中式风格房屋的装修时,非常好用来营造氛围的软装家具。
02、瓷器古代中国是瓷器大国,我国英文名“China”一词既可以是中国的意思,同时也是瓷器的英文名。由此可见,瓷器在我国地位的重要性。古时候的名流人士多喜好在家里的厅堂或是房间内放置自己收藏的瓷器,以此来装点室内,同时彰显自己的品味。我们在装修新中式风格的房屋时,便可以借鉴使用这样的手法,在家里的部分区域适当摆放一些与整体风格相协调统一的瓷器,从而更好地塑造效果。
03、字画除了瓷器,古人还喜欢在家里张贴字画。这些字画有的是由自己创作,有的则是邀请他人创作。中国的传统字画独具特色,非常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在家装过程中,也可以选择购买一些仿古风格的字画在室内进行张贴悬挂,既能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气息,同时又能对整个家装进行一个点睛的作用。
以上就是几种适合新中式装修风格的软装了~
1.例如中国结,对联,香木扇,木雕等小挂件装饰品
2.比较贵重一点的,如:中国陶瓷,屏风,木桌木椅等大型
3.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如:中国水墨画,字画的仿真品,诗集等。
4.如茶,绍兴老酒等富有特色的食文化
下面是我摘录的资料
送礼的诀窍: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祝贺,以增进友谊。给外国友人馈赠礼品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脸谱、书画、茶叶,一旦到了外国友人的手里,往往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以下是一些送礼给外国人的注意: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祝贺,以增进友谊。给外国友人馈赠礼品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脸谱、书画、茶叶,一旦到了外国友人的手里,往往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在现代的中式风格装修设计中融入现代时尚的元素,把传统的中式元素通过重塑的形式,组合成为另一种中国式的装修风格。
中式风格代表了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中式古典元素的重塑。
中式装修特点1、庄重与优雅并存。
中国传统观念讲究平和中正,在家居和建筑中体现就是两两对称、四平八稳。
从材质上来说,中式装修主要以木为主,中式家居环境讲究主次分明,追求对称的空间布局和家具摆设,展现出经过历史沉淀的庄重和优雅。
2、红木与精美雕刻。
说到中式装修的特点,不得不说到木制品在中式风格中的运用。
中式风格引用了明清时期木雕的手法,将木雕等装饰物引用在中式家居环境中,展现出了更加沉稳、内敛的气质。
3、空间层次感。
传统的中式装修风格讲究的是空间的层次感,这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脱不了关系。
在中式装修风格中,采用“哑口”、简约化的“博古架”、中式屏风或者窗棂来进行空间划分。
4、古典形式装饰。
中式装修风格是对传统中国家居文化的一种体现,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中式装修效果,古色古香的装饰却是少不了的。
大型的有屏风、博古架,小型的有挂画、陶瓷、茶杯等。
王大凡是将国画艺术和诗、书、画、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杰出代表,其传世的近千幅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结合的艺术风貌。如果说他早年的作品用画笔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他中年的作品就是传达一种禅意,晚年的作品则表达了一种精神境界。中国画大师林风眠,潘天寿、周昌谷、吴山明等称王大凡是一位艺术修养极高的“陶瓷文人画大师”,如果不是当时景德镇环境闭塞,缺乏宣传,大凡先生人物画艺术造诣可以与海上大家相媲美。下面是我有幸见到的王大凡的一组瓷板画,在这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此组三幅瓷板画,长:34cm,宽:22cm。观察这组瓷板画可以看出作者用笔用线的遒劲,似传统线描法中的高古游丝描、铁丝描。单看画的风格,是朴拙,厚实,圆润,章法别致的。人物脸部刻画非常细腻,善于运用明暗变化,使人物层次感更强。背景的葱郁林木,颜色变化层次明显,笔法一丝不苟。此组作品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据了解,2011年5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以920万元成交。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4屏)以2242.5万元人 民币成 交,刷新八友瓷板作品的价 格新高。同年保利秋拍中,“王琦、汪野亭民 国重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六件)”以3277.5万元再次刷新瓷板画的成交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