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一种磁州窑陶瓷的外表介绍

潇洒的野狼
健忘的芒果
2023-01-26 03:32:14

一种磁州窑陶瓷的外表介绍

最佳答案
追寻的泥猴桃
明理的蛋挞
2025-11-10 12:12:43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该地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始烧于宋代,经元代、南宋而终于明。品种繁多,主要烧白瓷和黑瓷。产品有瓶、壶、炉、枕、缸、瓮、钵、碗、盘、盆、盒等。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位于邯郸市西部,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是磁州窑的主要产区。 溯源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磁州窑由于目前的存世量很少,所以它的历代产品都成为国内外珍惜的藏品。 金代磁州窑的装饰风格趋于简化。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近年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规模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元代磁州窑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品种增多,产量增大,日用瓷覆盖民间市场。《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民间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清未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锐减,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彭城镇仅剩缸磁窑130等座,瓷业工人千余名。 艺术特色 磁州窑烧制瓷器历史悠久,影响很大,到唐、宋时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主要窑口包括有河北省磁县观台窑、河南省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谷窑、登封曲河窑、江西省吉州窑等。这些窑口产品在装饰技法和工艺上都与磁州窑相似,或者说都在模仿磁州窑,但因各地的胎、釉、彩的原料不同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磁州窑高超的化妆土艺术特色:从馆藏陶瓷枕来看,磁州窑巧妙利用化妆土是其一大艺术特色。磁州窑的化妆土最早为白色优质瓷土制成的泥浆,是为了适应粗瓷细作,掩饰胎体缺陷。后又出现了有色化妆土。白釉黑花卧女枕,其赭黄色衣衫即施了一层赭黄色化妆土,上绘黑花,再施透明釉烧制而成。白釉剔花婴戏莲纹枕是在较厚的化妆土上进行剔刻,再剔去纹饰外的化妆土,亦是化妆土艺术的变化。珍珠地划花枕,亦先施较厚的白色化妆土,经刻划纹饰、戳印珍珠地后,又在纹饰内着一层色粉,(有的不着色粉)用力蹭擦,使花纹、珍珠地的凹处着满色粉,施釉烧好之后,纹饰内呈褐红色,非常漂亮。化妆土不同的使用,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使化妆土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并达到了高超的水平 在宋时,瓷器多以单色釉取胜,釉下彩还不是主流。但在磁州窑,不仅烧造白瓷、墨瓷、黄瓷、绿瓷、三彩,并在白瓷基础上烧出釉下彩绘,而且装饰手法极为丰富,成为磁州窑的代表作品。《中华文明史》称其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磁州窑原料产于本地,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窑工们在瓷土的应用上有一套独特技艺,能使产品五彩缤纷。磁州窑的制坯技艺也丰富多样,有雕塑、拉坯、盘条、印坯等技法,风格独特。磁州窑的装饰艺术同样值得称道,它主要分为化妆白瓷、黑釉瓷和低温彩釉瓷三大系列,其装饰技法包括化妆白瓷、白釉刻划花、珍珠地刻花、黑釉刻划花、宋三彩、红绿彩、白地黑花、清代褐彩、民国蓝花及现代磁州窑图案等。 以磁州窑的传统烧制技艺为核心,还形成了包括商贸街区民俗文化、口头文学、窑坊建筑艺术等在内的陶瓷行业文化。彭城古镇庙会最盛时每年达二十多个,促进了陶瓷商贸活动,产生了独特丰富的商贸习俗、民间故事、生产谚语,留下了大量的器皿文字和绘画等。 磁州窑不仅因为它规模大、产量高和历史悠久而出名,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各种制造工艺具有民间艺术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磁州窑产品胎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白釉普遍带奶白色,不太透明。均使用化装土,器内一般多挂釉。碗、盘一类采用叠烧法,器内留有五个条形支烧痕。在装饰工艺上除黑、褐、绿彩绘外还有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等,所用装饰题材丰富,如马戏、熊戏、童子钓鱼、池塘赶鸭,跷球等等。线条流畅,风格豪放,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同时还常见题写唐诗、宋词和民谚警句等,作为纹饰也颇具特色。 磁州窑的另一特点是以各种纪年、题句、姓氏、题诗款来装饰器物,其书写方法无一定规格,非常随意。在各类题句款识中,常见有警句、吉祥语、俗语等,如"众人无语,无事早归"、"孤馆雨留人"、"国家永安"、"镇宅大吉"、"利市大吉"、"天地大吉"、"长命枕"、"牛羊千口"、"天地大吉一日无事深谢"、"贫居闹市无相识,富住深山有远亲"、"风吹前院竹,雨折后院花"、"清风细雨,黄花绿叶"、"清吉美酒,醉乡酒海"、"甜香味美最为善"、"红花满院"、"道德清净"、"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风花雪月"等。上述题句多写在各种瓷枕上,完全采用民间白话语言,既增加了民间文化气息,又具有吉祥之意,故深受百姓喜爱。 传承意义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代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磁州窑的制品构图严谨,典雅古朴,形象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展现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为我们研究这个时期的民间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磁州窑传统烧制技艺已经面临着老艺人退休、传统生产方式和制作观念改变、生产资金缺乏、手工技艺失传的局面,急需进行全面的抢救、保护。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93514.htm

最新回答
仁爱的自行车
舒心的战斗机
2025-11-10 12:12:43

你这个里面 很多不是磁州窑的磁片。磁州窑没有带蓝色的瓷器,你那个蓝色的瓷片应该都是解放后的东西。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魔幻的短靴
糊涂的宝贝
2025-11-10 12:12:43
梅花斗雪迎寒而开,宋人对梅花的喜爱,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到当时的社会生活、艺术审美以及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宋代北方重要民窑体系——磁州窑,曾烧造采用点彩工艺,绘制梅花纹饰的系列瓷器。

本系列文章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如三舍收藏的实物标本、各大博物馆展陈藏品,

分“概述篇”、“鲁山窑类型篇”、“器型篇”、“釉色篇”等多角度切入,来详细介绍磁州窑梅花纹白瓷与点彩工艺。

磁州窑遗址考察中的点彩标本概况

磁州窑目前发现的17处古窑址,主要分布在邯郸峰峰矿区和磁县西部。在1964年故宫组织的磁县磁州窑田野调查中,考察人员于观台镇遗址发现多种不同样式的点彩标本:“用3点、4点、5点、7点不等组成朵花,安排在器物的上部及颈部……器型有瓶、壶、灯、碗、水盂等……”(《磁州窑遗址调查》,李辉柄,《文物》1964年第8期)。

故宫藏宋磁州窑白釉点褐彩钵,7点梅花装饰

故宫藏宋磁州窑白地点褐彩钵标本

峰峰电厂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扩建开始后,陆续出土大量瓷器及瓷片标本,其中以白釉酱彩为多,烧造年代约为五代至北宋早期(《观台磁州窑址》,马忠理)。白釉酱彩以点、绘手法施以白釉碗、盘、罐、钵等器物……纹饰计有散点、梅花点等(《峰峰矿区临水古瓷窑遗址调查》,庞洪奇)。

磁州窑遗址分布图

磁州窑遗址

“粗胚细作”化妆土

磁州窑因受瓷土原料的局限,所以胎体质地较为粗糙,多呈灰色、灰白或褐黄色。利用化妆土,可以在有效控制烧瓷成本的前提下,遮盖与弥补胎体粗糙及颜色不纯,并保证胎体在烧制时的稳定性。

较为粗糙的黄褐色磁州窑胎土

根据马忠理先生在《磁州窑器物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及其考古分期变化》一文的介绍可知,当时磁州窑本地所产的瓷土“大青土”,不如邢窑、定窑的细腻,但为了追求瓷白的效果,匠师便将曾在北朝和隋唐青瓷上使用过的化妆土“白碱”,用于大青土制成的灰白色坯上……

宋磁州窑点黑彩白瓷行炉

了如三舍藏宋磁州窑点彩梅花行炉标本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化妆土附着胎体表面,并罩以透明釉烧制的宋代磁州窑化妆土白瓷,并不等于“白釉瓷”,因为后者使用了白釉,而前者使用的是透明釉。

黄褐色的胎体上施以化妆土,并罩以透明釉烧制

磁州窑瓷器大量使用化妆土装饰,实际上是对隋唐时期人们“尚白”,或者从地域上来讲,北方地区崇尚白色的风俗有关。

《魏书·灵异志》中记载的祥瑞动物有:白狐、白鹿、白獐、白乌、白燕等。而像粟特人,则有穿白衣,修建白色城堡的习俗。通过北方民族对于白色的风俗信仰,便可以很好地理解,北方地区大量流行白釉瓷、白瓷、化妆土白瓷产品的原因。

金代点彩白瓷小羊,带有强烈的游牧民族风

虽然北宋时期的磁州窑化妆土白瓷,通过化妆土解决胎体粗糙和“尚白”的问题,但是这一系的产品发色多“白中闪黄”。这是因为北方窑口于宋代开始,从早期与南方窑同样的柴窑烧制,改为煤窑烧瓷。

从宋代开始采用煤炭作为烧窑燃料,使发色多白中闪黄

燃料的改变,不仅提升了窑温,也改进了传统“裸烧”的装烧方法——三角形支钉与匣钵叠烧开始流行。此时,单窑的产量及成品率,比之前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了如三舍收藏宋磁州窑点彩瓷

化妆土与磁州窑,好比是水之于鱼。日本学者内藤匡曾这么评价二者的关系:“倘若没有这种丰富的化妆土,就不会产生磁州窑”……

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

欢迎勾搭~

羞涩的云朵
壮观的店员
2025-11-10 12:12:43
位于邯郸市西南40公里磁县及峰峰矿区境内,是宋元时期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因其古代地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装饰艺术以黑白对比鲜明为特点,其独树一帜的烧造技术,对我国北方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誉。

磁州窑现存古窑址数十处,在彭城镇有多处保存完好的“馒头窑”,彭城磁州窑盐店遗址中有一座元代古窑址,保存得相当完好,在窑址旁的作坊里可以看到瓷器的制作过程。观台窑址曾进行过大面积发掘,除发现数以万计的瓷器和瓷片外,还发现了保存较好的窑炉、加工原料的碾槽等。发掘出的器物以盘、碗、罐、瓶等为主,还有瓷枕和玩具

辛勤的大叔
爱撒娇的镜子
2025-11-10 12:12:43
具体看参考资料

共有3页

1、历代磁州窑的情况

中国素以陶瓷蜚声世界,中国的英文译名(CHINA)便是瓷器的意思.在八千年陶瓷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师们“点石成金”,创造了许多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人间瑰宝。这些陶瓷产品既是中国历代社会的重要工业品,又是当时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日用品和观赏品。它不但在物质方面起到改善人类特定时代生活条件的作用,而且以其徇丽多姿的造型,精湛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唤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无限美好, 中国陶瓷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永恒的社会效果,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 已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从长期的采集、渔猪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并在社会实践中懂得了用粘土制作陶器。从此以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制陶术的发明又促使人类的定居生活逐渐巩固下来。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认为,制陶术的发明“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食物的来源,从而开始过定居生活”。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继“磁山文化”之后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遗迹更是大量的存在;殷商时代在彭城镇富田村、豆腐沟村、义井等地曾发现有先商时期的硬质灰陶器;战国时代,“赵国邯郸制陶,其品冠绝当时……相传有白釉胎之窑器,特以虎枕为当时之名作”;秦汉时期,出现了由封建贵族直接管理的陶业作坊和私人经营的制陶作坊。峰峰的釉陶生产已达到成熟阶段。

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开启了陶瓷装饰的先河。

金代磁州窑的装饰风格趋于简化。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近年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规模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2000年6月21日《中国文物报》头版以醒目标题刊发了《彭城为元代磁州窑制瓷中心》一文,从而为彭城磁州窑的研究揭开了新的篇章。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一——“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大明会典》记载:“明代在彭城镇设官窑四十等座,岁造磁坛堆集官坛厂,舟运入京纳入光禄寺。明弘治十一年进贡皇家瓶坛达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六个”。明永乐至宣德年间,彭城窑业陶瓷生产出现了民窑、官窑俱盛的景象。 明朝彰德府推官张应登在《游滏水鼓山记》碑中记载了当时彭城的瓷业情况:“视陶陶之家,各为一厂。精粗大小,不同锻冶……似此作者曰千人而多,似此厂者曰千所而少。岁输御用者若干器,不其甲天下

淡淡的滑板
勤恳的背包
2025-11-10 12:12:43
定窑大师陈文增

陈文增 1954年生,大学文化。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定窑研究院院长,首都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河北大学工艺设计硕士点特聘硕士导师。曾获“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特殊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1年瓷、诗、书三联艺术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出版有《定窑研究》、《陈文增定瓷作品精选》、《陈文增诗》等。

卅年冰雪妆玉颜 一代人杰倡风流——记“瓷、诗、书”三绝大师陈文增

“曲阳有位大师,叫陈文增,瓷、诗、书三艺俱绝。”这话,早就听人说起。凡说到陈文增的人,无不溢出钦佩、赞叹之辞。于是,结识陈文增先生成了我的一个渴望,很强,只是无缘。

缘来如水,自然而然。去年夏天,与陈文增先生有过多次交往。通过接触、交往,我知道了陈文增在复兴、发展和创新定瓷上的斐然成就,也见识了他在古诗词和书法上的高深造诣,更领略到了陈文增个人那谦和、真诚、执著的人格格魅力。

人说名人都有一些傲气。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等众多头衔于一身的河北定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增,应该是最值得骄傲的一个人,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其中每一项荣誉都可能穷毕生之力而难以获求,但他却如溪流归海般地做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都对他的事迹做过专题报道,且推崇备至,难道不值得他骄傲吗?但是,他偏偏没有,没有一丝傲气。

初见陈文增是在报社。他年过半百,中等身材,满脸络腮胡子,一口浓重乡音,眼神里闪烁着睿智,话语中显示出博学。几次到报社,他都像一个和善的长者,说话慢条斯理,温文尔雅,敦厚沉静,谦逊和蔼。成熟的谷子都是垂着头的。

他还是首师大、河北大学、河北师大等五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几年来,数十万学生聆听过他的定瓷讲座。前些日子,得知他要到保定师专讲课,我和作家阿宁专程去听了他的讲课。校方负责人对陈文增作了介绍之后,他走上台,第一句话竟是:“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的很多虚名,我觉得受之有愧。”态度诚挚真切,显然是肺腹之言。说到身兼大学的教授,他又说:“虽然兼着几所大学的教授头衔,但却没给人家做过多少事,说来惭愧。”当说到在恢复、发展定瓷上取得的成就时,他说:“其实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是我和搭档,和全体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我有天下最好的搭档,有天下最好的工人。”说到这里,教室里掌声雷动。

其实,他哪里应该惭愧!他创作的“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他的定瓷作品曾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他瓷、诗、书三联艺术小口瓶创世界吉尼斯之最;他的一件定瓷作品在拍卖会曾拍出37万元的价格……

不恃才傲物,不居功自傲,可谓大将风度。

陈文增对人对事总是真诚对待,质朴无华。在大学讲课时,常有学生好奇地问他毕业于哪所大学。他总是说:“我并没上过大学,其实小学念了四年,初中只念了一年。”真诚而坦然,不掩饰,不做作。坦诚降低不了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相反,他头上的光环可能会因此而更耀眼。

我们应陈文增之邀来到他的定瓷公司。在参观了他的展室,欣赏了他的定瓷和书法作品之后,他欣然为我们表演现场刻花。在前往工作室的路上,他说:“现场刻花,只有两种情况我才会做,一是领导光临,一是朋友到来。前者是不得不为,后者是兴之所至。今天朋友来了,我很高兴。”说这话时,他微笑着,真诚,亲切。只见他左手持器,右手握刀,勾挑点划,挥洒自如,一幅作品瞬间完成,令我们唏嘘不己,叹为观止。早年间,陈文增的一位朋友带着一件定窑产品请他鉴定,曾被他拒绝了。对此,他解释说,为生意而来找我鉴定的,有时是卖主同买主一起来。我不想说假话,更不想参与到他们的生意当中去,这类鉴定坚决不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至真,至纯,此乃君子本色。

在瓷之外,陈文增还酷爱诗词书法。他说:“我爱定瓷,亦爱诗词与书法。三者相携,以瓷为中心,诗书为周旋。”二十多年来,他共创作古诗词800多首,其中多首获得国家级大奖。在诗中,他曾记录下自己创业的艰难,并重申自己的壮志雄心。譬如:“十五年来是与非,一凭狼藉记声威。沿街乞讨休怜我,只为传家玉璧归。”为了国之瑰宝,为了传家玉璧,哪怕家图四壁,哪怕沿街乞讨!可谓执着;“业比青云志未休,黄河不到怎回头。此生不必多宽裕,一箸咸菜一碗粥。”为了实现复兴定瓷的宏伟目标,甘愿粗茶淡饭,不怕一生清贫,也要做下去,可谓执著;“漫云当日气凌霄,烟封器毁又一窑。可叹三千回合后,嶙峋瘦马骨能敲。”为了使祖国失传800年的定瓷重现世界,再展辉煌,哪怕自己衣带渐宽,瘦骨嶙峋,也决不后悔,可谓执著!

是的,正是因为陈文增的执著,成就了定瓷今日之辉煌;正是因为执著,成就了他睿智深邃诗史品格的诗词;正是因为执著,成就了他刚英朗练风格别具的书法;正是因为执著,成就了他“瓷、诗、书三联艺术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辉煌荣誉。

磁州窑大师刘立忠 (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 国家“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传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

■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6年)。

■ 获“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2004年)。

〓1944年出生于邯郸。1968年毕业于邯郸陶瓷工业学校,磁州窑工艺第四代传人,彭城镇惟一的国家级磁州窑大师。作品风格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深受收藏者与陶瓷爱好者的好评。所制作的仿古陶瓷作品,几可乱真,被国家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众多博物馆收藏。作品于1977年赴苏联、日本、澳门展出;1978年赴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展出;1989年赴日本七个城市进行文化交流;1993年赴丹麦展出、2001年赴美国展出。1976年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展”、1980年入选上海《中国磁州窑当代陶瓷艺术展》、同年在北京故宫举办“磁州窑陶瓷展”、1983年北京首都博物馆“磁州窑陶瓷艺术展”、1984年参加中国香港“现代中国陶瓷名人名作展”、1986年“特大件黑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瓶”选送石家庄与日本友好城市议会厅礼品、2003年参加北京“全国名窑、名人、名作展”等。监制的四十余幅大型高温花釉陶板壁画,被北京机场、北京地铁站、北京饭店等场所选用。

耀州窑大师孟树锋(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

■ 国家“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唯一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影响力的传承人”(2007年)。

■ 国家“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研究专家。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研究专家。

■ 获国家“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津贴。

〓1955年出生于陕西铜川陶瓷世家,198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任铜川市陶瓷研究所所长。恢复完善了失传千年的耀州青瓷和铜川民间瓷,开创了铜川陶瓷的一代新风,奠定了耀瓷技艺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作品严谨深邃而清秀飘逸;有雄浑豪放的西部特色和诚善睿智的个性灵韵,在北京、上海、香港、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作品展,荣获众多国内外各种大奖,许多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团体、个人收藏。著述颇丰,亦善鉴古,更长民艺,有《孟树锋耀州青瓷作品集》和《秦人刻木》等专著刊行

友好的小懒虫
漂亮的酸奶
2025-11-10 12:12:43

龙纹盆,金代,口径69厘米,高20.5厘米,底径39.5厘米,1987年出土于磁县官台窑遗址。国家一级文物。

5.18是国际博物馆日。刚从国家文物局在西安市召开的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终评会及颁奖仪式现场获悉,磁州窑博物馆的"黑与白的艺术"荣获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是自1997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以来,我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第六次获此殊荣,也为国际博物馆日增加了节日的喜庆。

2006年12月13日,河北省磁县磁州窑博物馆新建落成并对外开放。该馆根据磁州窑独特的装饰艺术--白地黑花,黑白对比、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选取了"黑与白的艺术"为陈列展示主题,既确立了专题艺术博物馆的陈列定位,又准确地概括了磁州窑瓷器的基本特色。"黑与白的艺术"陈列展览面积2524平方米,展线总长度480米,展出珍贵文物400件,辅助展品186件,图片278张。

此次陈列展览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宗旨,又坚持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展示理念,突出了四个亮点,也是获取奖项的四大法宝:一是序厅居于博物馆中央,磁州窑典型的馒头窑外形以及烧成色壁砖和匣钵为装饰的圆形内墙,突出表现"窑"的氛围。顶部装饰系两个层次构造的白地黑花大龙盆"龙纹"图案和龙凤罐"葵花纹"图案,外沿为放射状铝合金格栅吊顶,寓意磁州的泥土经过磁州窑的幻化,变为"黑与白的艺术",上升到顶部,达到高度的升华并形成广泛的影响。深色陶砖地面托起的整个序厅,简洁,明快,精致,大气,主题突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是"化境黑白"厅是整个陈列的核心展厅,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磁州窑各个时期的文物,特别是宋金元鼎盛时期的精品器物集于一堂,洋洋大观,前所未有。并将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紧密结合,在内容设计上深"挖"瓷器的内涵,分别提炼出诗词曲赋、绘画纹饰、历史故事、装饰工艺四项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帮助观众从考古意义上解读磁州窑器物。磁州窑器物从哪里来?它在地下是怎样一种状态?器物的里里外外是什么样子?这些正是一般观众所想了解的。

三是瓷片柜、瓷片架和一个可直接上手触摸的瓷片箱,为观众仔细了解瓷器的里里外外提供了可能。大体量的瓷片墙则形象地表现了磁州窑观台窑址四个考古阶段的地层情况,真实地反映了窑址地层构造和地层风貌。与瓷片柜、架、箱和瓷片墙相连的是模拟遗址场景,场景面积12米×7.5米,现场为框架玻璃平台,高12厘米,玻璃板下面是布满瓷片和草丛的遗址原始地表。遗址背景片18米×3.2米,背景片前配置不同型瓷窑的结构图和考古现场照片。整个第二部分,空间视觉开阔疏朗,气氛浓烈亲切,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充满了人文情怀。

第四亮点:"美器由来"展厅是最后一个高潮,解决观众心中自然产生的疑问--瓷器是如何制造的?726平方米的空间,展示的是全场景生产工艺,即把取土、练泥、成型、施釉、装饰、入窑的全过程,用实物、雕塑、模型、背景画、投影、灯光、拟声等手段将当年制瓷情况用1:1的比例,精细、形象地再现出来,亲和力、感染力较强,形神兼备,一目了然。观众经过序厅的引导,循序进入"窑火初燃"、"化境黑白""余蕴悠长",至此,圆满有力地划上了句号。

这项精品陈列是从全国上报的50多个申报项目中,经过初选、终选等激烈竞争,最终以其雄厚的实力脱颖而出,为河北赢得了荣誉。

该项"黑与白的艺术"陈列展览工作由省博物馆馆长、博物馆专家谷同伟主持。期间,磁州窑博物馆建设及陈展工作得到有关省领导,磁县县委、县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市文物局在业务上给予积极指导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