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我想了解一下潮汕地区的陶瓷工艺主要种类

鲤鱼咖啡
成就的花卷
2023-01-26 02:49:27

我想了解一下潮汕地区的陶瓷工艺主要种类

最佳答案
动人的电灯胆
落寞的朋友
2025-11-10 19:48:03

朋友,当你徜徉在潮城的街头巷尾,领略了潮州充满特色的古祠堂、古民居之后,你会不会觉察到:秀逸、高雅、灵巧、精细是潮人工夫手艺的普遍特点。如果你想到潮州寻找仿似六朝古都那些粗犷、恢宏的大构件的艺术品,那你可能走错了地方。在潮城的大街小巷,尤其是那古民居集中的小巷中,不经意便可见到遍地是精巧的小手工艺品。以小见大、缩寸成龙是潮人的拿手好戏,就连普通民居屋檐,也热衷雕梁画栋。高瓦脊檐上的嵌瓷人物虽高不盈尺,照样是活灵活现,手艺精湛。像己略黄公祠,是潮人金漆木雕的经典代表作,虽已打上岁月斑剥的烙印,但那圆雕、镂空雕、沉雕、浮雕等高超技艺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形象地表现了人物、花鸟多层次的复杂内容,永远吸引游人及爱好者的目光。在潮安彩塘从熙公祠门楼石壁上,那四幅高雅精致的“渔樵耕读”的石雕挂屏,每一幅分布了25个人物,或穿插于楼台亭阁之上,或出没于山林曲径之中,或抛网捕鱼,或牧羊晚归,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就连那条火柴梗般的小牛绳也镂空雕琢而出,堪称绝活。据说这截牛绳屡刻屡断,使整个挂屏前功尽弃,因此累死、急死了几名能工巧匠。最后还是一位小徒弟冥思苦想出用酸杨桃汁浸透石板,改变石的脆性,才镂空雕出,成为绝世佳品。 潮州素有木雕城之称,金漆木雕是潮人最精美华丽的装饰工艺之一。潮州木雕历史悠久,现存的工艺品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至明、清,因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而得到更迅速的发展。康熙《潮州府志》记载:“明清以来营建成宫殿,必先祠堂,雕梁画栋成风。”故在清代潮州的古民居“下山虎” 、“四点金”争仿金碧辉煌的装饰艺术,使外地人一到潮州,便惊叹:“潮州厝,皇宫起。”潮州木雕多应用于建筑构件,以及家具装饰、神器、案头陈设等,其技法大体分沉雕、浮雕、通雕、圆雕四种,尤以多层次镂空见长,有的多达六七层,形成立体感强、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题材包括人物掌故、花鸟虫鱼、山水风光等等。早在清末,潮州著名木雕大师黄升贤,就运用通雕技巧,大胆地把“螃蟹出笼”搬上庙宇的横梁上作装饰,形成了潮州木雕史上的一大突破。至今,潮州“蟹篓”仍是独具一格的名牌产品。1957年,由木雕艺人张鉴轩、陈舜羌创作的多层“蟹篓”,在国际青年莫斯科联欢节上获铜奖,后来又摆进了人民大会堂。 潮州陶瓷工艺,也是旅潮的游客必须观览的。早在唐、宋时期,潮州的陶瓷业已很发达。据《广东唐、宋窑址出土陶瓷》载:宋时,潮州城东笔架山下已汇集了近百座专门烧制陶瓷的工作坊,俗称“百窑村”。潮州因此被称为瓷都。从发掘出土的陶瓷器件来看,包括当时较高档的青瓷、白瓷和北宋纪年的艺术瓷塑产品,涉及到日用、美术、建筑、工业用瓷等门类,还有仿波斯猫、狗等工艺美术瓷。可见,当时的陶瓷工艺品已销往东南亚乃至中东地区。近代,潮州陶瓷生产基地已移在枫溪、古巷、凤塘一带,以及饶平的三饶、九村等山区腹地。潮州陶瓷尤以工艺美术瓷著称,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赞誉。在彩绘工艺上也推陈出新,形成了创意寓雅,格调清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填彩堆金,素淡金碧,各赋其神的潮彩风格。1959年,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在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由艺人林鸿禧创作的瓷塑“十五贯”获得一等奖;1978年集体创作的高1.2米的“友谊”三层通花瓷瓶,由邓小平作为国礼瓷赠送给朝鲜的金日成主席;1979年,由艺人王龙才创作的“春色”(1.3米)瓷雕大花篮被选上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广东厅。1998年2月由枫溪江南陶瓷有限公司制作的长62米、宽2.9米的巨幅浮雕壁画“清明上河图”,主图由1352块浮雕瓷板组成,于1998年7月载入吉尼斯记录。近20年中,工艺大师陈钟鸣、吴维潮等创作的人物塑瓷,更是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常为世人称道。 潮州陶瓷应用于建筑装饰,不仅有琉璃瓦、瓷塑动物及日用建筑陶瓷,还有以各色瓷片嵌贴成各种物像的装饰工艺。这种艺术始于明,盛行于清。潮州盛产陶瓷,各色瓷片唾手可得,开始艺人们仅以碎片嵌成各种简单图案,附于建筑物上作为装饰。由于取材简便,颜色鲜艳,不怕日晒雨淋,永不褪色,晶莹的反光给人一种变幻多姿的美感,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出现烧制方便敲碎、剪成片的低温多色瓷碗,以专作嵌瓷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祠堂、庙宇、民居等建筑物的屋脊、屋檐、门楼、照壁等处,题材有龙凤、山水、人物、动植物等等。1982年,开元寺全面整修,其天王殿屋脊上就镶嵌有“双龙朝火宝”的造型;1999年修建一新的凤凰洲上的天后宫的屋脊、檐上也嵌上形态各异的“三阳开泰”等艺术造型。 潮州工艺奇花异卉,竞相争妍,而潮绣更具传统特色,并与现代时装相融合,是一枝永不凋零的刺绣之花。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最具代表性的一大体系。潮绣以金绒结合、构图均衡饱满、色彩浓郁鲜艳、纹理清晰、装饰性强、绣法独特而著称。据《岭南丛述》载:清代,粤绣工人大多是广州、潮州等地人,特别是潮州绣工为上,皆男子为之,精于女工,为其他省市所罕见。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京举行全国工艺大赛会上,潮绣品在会上获奖,其获奖作品主要有“郭子仪拜寿”、“鹌鹑鸟”、“舞狮头”等;参加制作的林新泉、张桂泉、王炳南等24人被誉为“廿四刺绣状元”。以后又陆续参加美国、英国及南洋劝业会所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均获较高的评价。 从前,绣花是潮州姑娘基本的谋生手艺,绣花技艺往往成为姑娘说亲时的硬件和夸耀的本钱,黄花姑娘亲手绣的枕头、汗巾又是定情之信物。改革开放之后,潮绣推陈出新,技艺突飞猛进。1982年,由工艺美术家林智诚,刺绣艺人林玩英、刘菊等参加创作、绣制的“九龙屏风”、“吹箫引风”等一批精品,分别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潮绣分为绒绣、钉金绣(银绣)、金绒混合绣、纱绣等品种,各具不同的用料和绣法,艺术效果也各有所长。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珠绣,与时装结合,采用各色珠片、圆珠点缀,既保持了潮绣色彩鲜艳、具有浮雕效果的特点,又体现了传统性与时代的完美结合,适应了国际时装的潮流。现在闻名海内外的广东名瑞集团(即原潮州市潮绣厂)创新的珠绣时装、婚纱晚装等产品,以其富丽堂皇、奇幻无比的艺术效果,深受海内外客商的欢迎,其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潮绣创新的一个时装生产出口基地。 潮艺的精巧还体现在抽纱上,制作工艺有垫绣、刁绣、平绣、十字绣、花窗、挽窗、对丝、通花等数十种。这些五彩缤纷的工艺技巧,通过巧妙的设计构图布局,形成了潮州抽纱的独特风格,充实并发展了潮州刺绣的品种,成为出口创汇的一大产品。

最新回答
勤劳的鞋垫
霸气的柜子
2025-11-10 19:48:03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将陶瓷半成品装入窑车;

(2)将陶瓷半成品进行素烧干燥;

(3)对陶瓷半成品进行浸釉或施釉;

(4)将陶瓷半成品装入钵或钵内;

(5)操作窑炉焙烧陶瓷制品;

(6)将陶瓷成品出窑;

(7)维护设备,处理故障。

下列工种归入本职业:

陶瓷烧成工,陶瓷装出窑工,建筑卫生陶瓷施釉工,建筑卫生陶瓷烧成工,电子陶瓷烧成工

斯文的水蜜桃
大力的吐司
2025-11-10 19:48:03
简介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从境内陈桥村贝丘遗址中,可以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冶陶,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同见条目)的发掘,也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即今湘桥区辖区。 目前,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湘桥区也是仅次于枫榽的瓷都第二大产区。辖区内凤新、城西、西湖、金山等地,仍有相当规模的陶瓷生产,彩瓷业主产厂潮州彩瓷总厂也在西湖之滨。

编辑本段工艺

潮州陶瓷分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美术陈设瓷又分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动物瓷和花瓶(盘)彩绘等。人物瓷雕,用料精细,釉料洁白晶莹,造型秀美,以别具风韵而饮誉瓷坛;通花瓷花,更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以玲珑剔透之美而独步瓷坛。通花瓶是在瓷坯体上雕通几何图纹,或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经高温烧成后,由人工彩绘装饰花纹,再经烤花窑烧制而成。其装饰多以镂空几何纹样为底纹,底纹多为四方连续图案,便于雕刻,适于烧制,易于表现出精工细致的艺术效果。大体上有通花与釉上彩绘结合、通花与浮雕结合、通花与瓷花结合、综合性装饰等类型。雕刻技法上有单层雕刻、双层雕刻、多层雕刻且可转动。是具有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瓷器艺术品,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雕塑镂空与提花融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通花瓶”也已成了瓷艺界公认的专用术语;动物瓷中以变形动物瓷塑最负盛名,它以变形夸张的手法,强调动物之某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使之神韵独具;而花瓶、瓷盘的彩绘,也推陈出新,异彩纷呈,不但有釉下的五彩、青花,釉上彩的古彩、新彩、堆雕金,兼有釉下釉上的斗彩,还不断吸收引入新的形式和技法。笔法上有工笔、有意笔,有兼工带写,也有现代派彩绘。潮州彩瓷中的釉上彩绘,颜料丰富,构图清新,工笔彩绘,工整细腻,色彩富丽,经历代艺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瓷区的彩绘风格,陶瓷界誉之为“潮彩”。潮州陶瓷已有近百件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代表作有《金陵十二钗》、《友谊通花瓶》、《双福瓷花篮》及获得国际金奖的《天球瓶》和堆雕花瓶系列(一组5件)等。

编辑本段历史

潮州先民烧制陶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6千年前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州至今发现湘桥区陈桥村、池湖村、意溪海角山,潮安县庵埠梅林湖、金石石尾山和归湖神山共6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少量的完整的陶器,从这些陶片和陶器的特征看,它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部分陶器有许多相似之处。 1974年我市饶平县浮滨、联饶两地,出土以长颈大口尊,对称穿孔壶、豆为主要特色的147件酱黑釉陶器,这类陶器至今仅见于粤东至闽西南一个相对大的区域范围内,但潮州饶平比较集中成套,其年代相当于商代。因有别于同期南方几何印纹陶的文化类型,故被中国考古学界命名为"浮滨文化类型"。1982年,我市潮安县归湖二塘龟山发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西汉印划纹硬陶遗址,满山遍野暴露大量陶片,有的地段堆积层厚达30厘米,器形和纹饰多样,制作颇精美。 潮州历代陶窑和陶器、陶片出土点众多,出土物不胜枚举。 据考古调查,潮州烧制瓷器的历史始于唐代。1954年,文博工作者在潮州市南北郊区,调查清理了唐代窑址4处窑灶35座,其中南郊洪厝埠3座,竹园墩5座;北郊窑上埔26座、北堤头1座。从这四处唐代窑址出土的遗物有日用青瓷、建筑材料和窑具匣钵3大类。日用青瓷胎质呈灰色或灰白色,胎坯较厚,火侯不高,质地较为粗松。釉色有青釉、青黄釉、酱褐釉3种,青黄釉数量较多,青釉较少,釉面一般均开片。器形有碗、碟、壶、杯、罐、盆、枕等。建筑材料有砖、瓦当、板瓦、筒瓦4种。 唐代潮州窑烧制的青瓷碗分两类,一类敞口圆饼足平底,或矮圈足,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另一类四花瓣口连着四条凸起直线伸向碗内底,玉壁形足或矮圈足,施满釉,足底有用泥丸垫烧留下的露胎痕迹,通常有火石红现象。这类碗造型美观、釉色晶莹,且有口径达30厘米左右的大器,其中一件潮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完整的四花瓣口大碗,被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誉为"唐代潮州窑的代表作",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藏品。 潮州北郊窑上埔唐代窑址出土的一件青釉点褐彩直口平底盆,应是潮州彩瓷的鼻祖。浙江越窑、瓯窑和江西洪州窑晋代青瓷点褐彩技艺对唐代潮州窑点褐彩装饰,应有启迪作用。北郊北堤头唐代窑灶中出土的16件圆筒形凸边平底匣钵,说明唐代潮州窑开始使用匣钵装烧瓷器,以免产品器表被烟尘所污染,这种装烧技术当时在广东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1981年,在泰国曾出土唐代潮州窑生产的青釉四花瓣口碗,因此,可以说唐代潮州窑开了潮州瓷器出口外销的先河。 唐代潮州窑中至今尚未发现绝对年代的实物资料,但根据窑址出土的青釉平底碗、青釉平底碟、青釉四系罐与潮州笔架山唐代"仪凤四年"(公元679年)纪年墓和韶关唐代张九龄"开元廿九年"(公元741年)纪年墓出土的同类器物对比近似;莲花瓣瓦当也与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出土的基本相同,故唐代潮州窑的相对年代应在公元679年至741年之间,换言之,潮州烧制瓷器的历史距今约一千三百年。 1922年,潮州城西羊皮岗曾出土过4件释迦牟尼塑像,塑像底座的四面都刻有铭文,一件为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两件为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一件为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施舍人为刘扶及其家属,4件铭文中都明确地刻着"潮州水东中窑甲"等字,最后又都有匠人"周明"的署名。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精美的青白釉浮雕莲瓣炉。这5件瓷器当年被挖战壕的国民党军队挖出来后卖给古董商,被带出香港,解放后,中国政府重金将其购回,现分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均为国家珍贵一级文物藏品,一直被视为研究北宋潮州窑的至关重要的实物依据。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先生1955年首次来潮州笔架山窑调查时,发现窑址中出土青白瓷浮雕莲瓣炉残片数片,初步证实了水东窑的所在地和莲瓣炉的产地即潮州笔架山窑,因其地处韩江东岸,故北宋时称"水东窑"。后来,1972年在笔架山发掘窑址中出土刻有"周明"二字的塑像底座残片1块;1980年又在笔架山8号窑发掘出土"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刻款的塑像底座,从而为"水东窑"即笔架山窑找到了有力物证。

编辑本段潮州陶瓷工艺成为“世界之最”

在中国瓷都陈列馆的一楼大厅正中央,一幅由1900多块瓷板拼砌而成、长60多米、高约3米的巨型瓷壁画特别引人注目,这是由邱树江主创的“清明上河图”,是潮州市最早载入基尼斯纪录的陶瓷作品。由蔡维杰创作的长100.80米、高1.28米、厚0.02米的《五百罗汉图》,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浮雕瓷壁画;由蔡光秋主创的高温一品红釉“盛世瓷花篮”,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釉瓷花篮;由谢两岳创作的毛泽东瓷塑像,高达2.6米,是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由林礼腾创作的直径达215厘米的高温彩绘大挂盘“百美图”,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瓷挂盘,后来被他自己所创的“盛世滋生图”刷新了纪录;由吴瑞深制作的高约6毫米、宽约10毫米、重仅2克的“富贵”朱泥壶,是世界上最小的手拉朱泥壶;一次性注浆成型、并施以纹片釉一次烧制而成、长达528厘米的“祭鳄文”瓷板画,也曾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编辑本段潮州陶瓷现状分析

潮州陶瓷企业做内销,这原本就不是潮州陶瓷企业的强项,既缺人才,又缺品牌;做外销,有了订单却没了利润,可是不做又不行;关门停业,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又不甘心。这就是目前潮州大部分陶瓷企业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从目前潮州陶瓷产业的优势来看,政府的重视、产业的规模、产品的丰富、企业闲散的资金存量、设备技术的完善、悠久的产业文化、人才的聚集、原材料的充足、交通的便利等都是潮州陶瓷产业升级的良好基础。从目前潮州陶瓷产业的劣势来看,政府的产业规划欠科学、政府的整合政策粗放、产业研究机构功能不完善、国内外渠道不畅通、企业品牌意识差、缺少专业的营销人才、行业组织功能缺失、企业融资困难、单个企业的信用等级偏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小、产品价格混乱、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都是制约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摆脱目前潮州陶瓷产业的困境并不难,关键是看潮州地方政府对陶瓷产业的重视程度。其实,潮州当地政府一味鼓励企业上市的动机是好的,但如果过于追求数量可能就会出问题。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发现,潮州的陶瓷产业目前主要是缺乏一个完整的产业引擎,整个产业呈现出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这是导致潮州陶瓷产业对外缺少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从解决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出发,当地政府可牵头分别组建中国潮州日用陶瓷有限公司、中国潮州工艺陶瓷有限公司、中国潮州卫生陶瓷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可为正式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发起股东可由政府下属的一些国资机构、当地的陶瓷企业、当地的原材料供应商、当地的各种配套供应商、陶瓷经销商等共同组成。三家公司分别承担着当地相关企业的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人才培训、企业融资担保、产品规划设计、信息化管理、上市融资、争取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终端价格监管、市场调研、品牌推广等任务。在公司组建过程中,首先要导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以保证公司的规范操作。比如:品牌营销顾问、财务顾问、投资顾问、法律顾问等。 三家公司组建后,可在国内每个省会城市设立一个“中国潮州陶瓷直销基地”,每个基地均可由当地拥有大店的商家投资组建(日用、工艺和卫生陶瓷可分别找一个代理商),该基地主要承担潮州陶瓷在当地的分销任务。对于投资直销基地的商家来说,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下列优惠政策:品牌在当地的独家代理权、可优先作为公司发起股东、可帮助提供流 动资金贷款担保、可帮助提供人才培训、可享受公司的信息化服务、可享受政府的产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而各基地必须做到:公司统一配货、店面风格统一、终端价格统一、服务理念统一、对外形象统一、品牌名称统一、信息管理统一等。对于上游的制造企业来说,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类别来选择公司,并与公司签订长年的供货协议。制造企业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下列服务:产品销售、品牌推广、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担保、产品规划设计、人才培训、信息化服务、品牌规划包装、信用担保、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对于这三家公司来说,它们都可以发展为几年后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利润来源便是从产品的供销价中提取15%—20%作为营销管理费,这种提价决不会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其中10%可作为企业利润,5%—10%可作为企业的宣传、税收、管理、培训、客户接待等成本。外销可适当地增加一些管理成本。而这三家公司的操盘手必须在社会公开招聘,董事会认可后授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充分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 总之,要确保这三家公司一两年内引进风险投资,三年后挂牌上市。从产业理论上讲,这三家公司的出现,将直接解决目前潮州陶瓷产业存在的官、产、销、学、研的严重脱节问题,也为潮州陶瓷产业制造了三个大引擎。它不仅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同时也使潮州的陶瓷产业增强了免疫力和对外竞争力。汉高祖刘邦说,没将请将,没势造势。如今,夹江、晋江、德化、淄博、法库、高安、景德镇等陶瓷产业基地也都像潮州一样存在着产业引擎缺失的问题。如果各地政府或行业协会能及时为当地产业装上一个引擎,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绝对是一片光明。

调皮的乌龟
疯狂的日记本
2025-11-10 19:48:03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从境内陈桥村贝丘遗址中,可以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冶陶,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的发掘,也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即今湘桥区辖区。 目前,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我表哥住在的湘桥区也是仅次于枫榽的瓷都第二大产区。辖区内凤新、城西、西湖、金山等地,仍有相当规模的陶瓷生产,彩瓷业主产厂潮州彩瓷总厂也在西湖之滨。

潮州陶瓷工艺成为“世界之最”

在中国瓷都陈列馆的一楼大厅正中央,一幅由1900多块瓷板拼砌而成、长60多米、高约3米的巨型瓷壁画特别引人注目,这是由邱树江主创的“清明上河图”,是潮州市最早载入基尼斯纪录的陶瓷作品。由蔡维杰创作的长100.80米、高1.28米、厚0.02米的《五百罗汉图》,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浮雕瓷壁画;由蔡光秋主创的高温一品红釉“盛世瓷花篮”,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釉瓷花篮;由谢两岳创作的毛泽东瓷塑像,高达2.6米,是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由林礼腾创作的直径达215厘米的高温彩绘大挂盘“百美图”,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瓷挂盘,后来被他自己所创的“盛世滋生图”刷新了纪录;由吴瑞深制作的高约6毫米、宽约10毫米、重仅2克的“富贵”朱泥壶,是世界上最小的手拉朱泥壶;一次性注浆成型、并施以纹片釉一次烧制而成、长达528厘米的“祭鳄文”瓷板画,也曾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昏睡的睫毛
拉长的宝马
2025-11-10 19:48:03

潮州瓷器瓷质纯净、细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艺术陈设瓷、建筑及工业陶瓷,其中以艺术陈设瓷著称。瓷塑、通花、瓷花是潮州市枫溪镇独特的高级艺术品。瓷塑人物、动物、盆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工艺精细,造型大方,线条优美。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坦率的薯片
朴实的煎蛋
2025-11-10 19:48:03
初级试制员主要就是对色调色以及辅助上级技术人员做一些动手的辅助性工作;中级试制员除对色调色之外,还要做花色图案的设计;高级试制员要能够按照样板或参照物设计出能够投入工业生产的产品。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人们把一种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陶瓷的主要产区为景德镇、高安、丰城、萍乡、佛山、潮州、德化、醴陵、淄博等地。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温柔的睫毛
活力的黑裤
2025-11-10 19:48:03
潮州风俗人情不是一两句话能写得完的,资料在下面,自己整理整理吧。潮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物众多,人文荟萃,文化独特,与台湾、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是著名侨乡,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潮州位列其中。 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闽越族聚居,从已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人骨化石等,可以窥见其远古文明的光辉。唐太宗开科取士,潮州已有进士出现。韩愈贬潮,重置乡校,延师兴学,使潮州的文风蔚然兴起。宋代的潮州更是文风鼎盛,“一州两书院,他郡所无”。南宋前期时潮州主户客户人口14余万人,而端平以后参加科举的居然“终场至万以上人”,终宋一代潮州中进士者多达172人,其中建炎二年(1128)一科连捷9人,一时为之轰动。明代的进士为160人,传出了同榜八俊、兄弟连科等佳话和一门三进士的荣耀。明代乡试中举竟多达1088人。在历代的殿试中潮州还涌现出状元林大钦(明嘉靖1532年高中)、榜眼王大宝、探花姚宏中这样的英才。在现在,潮州市湘桥区居民郭瑞琳编著《潮州掌故》等著作近100部。潮州古城的文化内涵更为深刻,依江筑建的州城略带狭长,北高南低,东西略为倾斜。城北是衙署区,城南为居住区,城东为商业区,城西为手工业和平民区,整个布局以《易》为本,突出体现“北贵南富东财西丁”的特点。贯穿于南北的通衢大道太平路,鳞次栉比屹立着40多座形式各异的石牌坊。这些建于明、清两代的牌坊,宛如潮州一部文明史,也成了潮州古城独特的人文景观。白墙黛瓦,嵌瓷木雕的潮州民居建筑也颇具特色,不管是“四马拖车”、“四点金”这样的深院大宅,还是“抛狮”、“竹竿厝”的平民居第,无不显示出深刻的潮州民俗意蕴,体现了精美典雅的文化内涵。潮州还有自己的方言、戏剧、音乐、工艺美术以及饮誉中外的潮州菜和名扬天下的潮州工夫茶,这些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潮州文化对台湾及东南亚一带都有着同根同源的深远影响和联系潮州文化潮州文化是一种民系文化,为海内外全体潮州人所共有。其涵盖范围甚广,主要包含:潮州方言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潮州话(Teochew)虽然属于闽南语系(Holo Dialect System),但与闽南话(Hokkien)差别较大;汕头、潮州、揭阳、丰顺等三市一县的潮语居民、客家居民,都说祖籍福建莆田。但莆田话受福州省城话影响成为过渡型的闽语,潮州话与莆田话虽有差异, 仍同属于闽语。 潮州市潮剧团演出潮剧潮剧 即潮州戏,历史悠久,风采独具。 1976年在潮州西沙溪工程中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潮剧演出本。数百年来,潮剧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民间艺术精华,使其音乐,唱腔,表演形式日趋丰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成为全国十大剧种之一。1957年、1959年潮剧团二次晋京献演,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先后观看了演出并接见演员合影留念。潮剧不但活跃于潮汕和闽南地带,在东南亚诸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潮州音乐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门类有:以二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笛套音乐;以潮州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州锣鼓乐等。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州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1957年潮州音乐团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并荣获金质奖章。据传六十年代初,周总理访问瑞典时,瑞典国王馈赠的礼物中,便有两张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乐唱片。由此可见,潮州音乐已被视为稀世奇珍。潮州工艺潮州工艺琳琅满目,光彩照人,是优秀的潮州文化的一部份,是潮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潮州的陶瓷,自晋以来,已有深厚的根基,至宋代的笔架山窑,更是名震遐迩。笔架山宋窑有百窑村之称,其瓷器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产品源源不断地远销海外,使潮州成为广东宋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一环。前些年,新西兰学者露易.艾黎来潮访问,当他在博物管的陈列室见到笔架山宋窑出土的瓷器时,高兴得叫起来:“啊,它的故乡原来在这里!”近年,日本福冈市的一批学者组团携带当地出土瓷器的照片,寻根访祖来到潮州,印证了他们出土的瓷器正是笔架山窑的产品。解放后,潮州的陶瓷业得到继承和发展,并不断推陈出新。盛产瓷器的枫溪被誉为“南国瓷乡”。1978年,邓小平同志将枫溪陶瓷工人创制的1.3米高,三层《友谊》通花瓶,作为国礼品赠送朝鲜的金日成主席,更使潮州陶瓷声誉鹊起,身价百倍。潮州木雕潮州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专访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潮州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在应用上则大致分为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和案头陈设等四类。在潮州,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民居之陋,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誉称。潮绣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现,明、清两代更趋成熟。《潮州府志》云:“潮州妇女多勤纺织”,“织任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清末,潮州还出现过二十四名“绣花状元”,并赴南京参加全国刺绣比赛。潮绣讲究构图均称,色彩浓烈,富丽堂皇,其品种大致可分为日用品、欣赏品和剧服三种,形式有绒绣、纱绣、金银线绣、珠绣四大类。针法千变万化,主要有“过桥”、“銮乾”、“历艮”、“二针锁”、“三针锁”、“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针”、“乱针”、“点绣”等六十多种。潮绣因其瑰丽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深受青睐。 此外,还有巧夺天工的潮州抽纱,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灯,潮州剪纸,潮州银饰,潮州嵌瓷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潮州饮食潮州饮食文化别具一格,潮州饮食最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由潮汕原来独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构成的一个开放的体系。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在粤东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在中古以前潮州地区因地处蛮荒而不发达。自宋代以来,随着城市手工业的逐步繁荣和城镇人口的增多,加之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等因素,潮州地区逐渐开始发展,并且具有特殊的地方特点。但总体上说水平不是很高,也谈不上对中外饮食文化有什么影响力。 到了近代,由于潮属地区人口剧增,商品交换意识增强,逐渐有潮人外出谋生而居于诸如广州、香港、上海等都市,更有不少潮人移居东南亚等各国。在这些有一定数量潮人居住的城市和国家,也就开始有潮式饮食的店铺开张经营,但早期还多是平常小食和中低档次的饮食店。 而在潮州本土,由于19世纪 60年代汕头开埠,各国在汕头开办洋行,商业的发展,商埠的形成,流动人口的增多,相应的饮食业也就随之而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专业厨师。所谓“舟车云集,商旅辐辏”,消费能力很快攀升。当时汕头埠有永平、陶芳、擎天、中央等30多家著名酒楼,还有四五十家饭店酒馆。其中,也有外地经营者开设的酒家,这样,各著名酒家在交流、融会、竞争中竞相推出名牌菜、特色菜和改善环境设施。当时流行有“陶芳好鱼翅,中央好空气,永平好布置”等口头语。在这个时期,潮菜悄然地走出粤东。在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差不多都有潮菜的菜馆酒家出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是潮菜第一个飞跃发展时期。潮州20道名小食鸭母念、潮州墨斗丸、潮州手捶牛肉丸、糍壳、潮州春饼、蚝烙(酥)、高堂菜脯、姑苏香腐、五香油橄榄、梅花饺、上汤牛肉、金都牌咸菜皇、莲香猪仔巢、糯米饭桃、咸水粿、锦绣雀巢、萝卜酥、开元善素、香酥沙律卷、香酥鸡翅潮州23道名菜红烧大排翅、水晶龙虾、明炉烧为、韩江花似锦、白灼大海螺、蝴蝶拼盘、满园鲍菊、什锦冬瓜盅、鲤鱼跃龙门、红焖海参、金龟孵卵、芙蓉官燕、乌鸡炖鱼翅、满园秋菊、金笋雪蛤羹、白果局鞭花、橙汁鳗鱼、玉盏蟹黄燕、千禧麒麟鱼、竹林藏奇珍、潮州烤鳗、潮州溪口卤鹅、茶香鸡

英俊的画笔
糟糕的寒风
2025-11-10 19:48:03

我是景德镇的,我们这很多潮州来的瓷器,我感觉潮州瓷器和我们这的瓷器相比较有几个方面(以下回答实事求是,没有贬低潮州瓷器的意思)

泥料不好,潮州化学泥

窑温有区别,800-1000是低温瓷,1100-1200是中温瓷,1300以上是高温瓷,潮州瓷1100度烧制,太厚了烧不熟,所以潮州瓷没有景德镇瓷耐用。

潮州机械化生产

热情的心锁
细心的微笑
2025-11-10 19:48:03
景德镇的!

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自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以前的各朝所追求的色调,无非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而且,重色釉也不曾有过彩绘。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这种影青瓷当时则著行海内,天下均称为景德镇瓷器,从而使景德镇在南北各大窑之间,崭露头角,争得一席之地。

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工艺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继宋代创青白瓷之后,又创烧成功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瓷器之特色。从而把景德镇瓷业推向遥遥领先的地位。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发展。凡前代已有的品种,此时应有尽有;大量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也先后涌现。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宣德霁红 ;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绿、深沉幽净的霁青,娇艳柔美的浅黄,呈色稳定的矾红等等,都创始于明代,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态极妍。

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其时镇内官窑有58座,民窑达数百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足见当时生产规模之宏大。在全国十余省开设的四十多处瓷窑场中,除浙江龙泉窑仍以青瓷为著,其他窑场多因技艺停滞而萧条,或因战祸困扰而沉没,惟有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抑人之短,扬己之长,形成全国的烧造中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千载名窑也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继续下滑,生产规模也日趋萎缩,制造工艺上仍沿行旧法。

景德镇毕竟有悠久的制瓷传统,广大瓷工身怀绝迹,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生产,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于衰落中显示了振兴陶瓷的潜力。

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所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潮州的

国广东潮州及附近县镇所产的瓷器。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市郊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构成了潮州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

唐代潮州已生产青白釉瓷器。宋代,城东的笔架山水东窑生产规模更大。明、清时期,主要产地在枫溪,相继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间更具规模。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1950年以后,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质量迅速提高。1986年潮州瓷器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和保加利亚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潮州已成为包括采矿、陶瓷生产、陶瓷机械制造、陶瓷科研与教学在内的陶瓷综合产区。

潮州瓷器瓷质纯净、细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艺术陈设瓷、建筑及工业陶瓷,其中以艺术陈设瓷著称。瓷塑、通花、瓷花是潮州市枫溪镇独特的高级艺术品。瓷塑人物、动物、盆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工艺精细,造型大方,线条优美。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