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估价10亿的青花第一瓷,为什么40年来只露半边脸

幸福的小丸子
善良的大雁
2023-01-26 02:26:32

估价10亿的青花第一瓷,为什么40年来只露半边脸?

最佳答案
辛勤的汽车
机智的铅笔
2025-11-10 23:53:15

作为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被估价十亿,有中国青花第一瓷的美称。而之所以40年来只露半边脸,主要与梅瓶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和预防有心之人模仿造假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元青花梅瓶用料、工艺造型均属优级,艺术价值高。

在古代墓葬文化中,梅瓶被认为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它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墓穴随葬品,不仅是陵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彰显,且除了王侯权贵外,普通人并没有资格享受这种等级的陪葬品。而这个元青花梅瓶更是青花瓷器中的稀贵珍品,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由于元代流传下来的瓷器数量不多,无论是用料造型,还是瓶身图案题材,这支元青梅瓶都极具收藏价值。梅瓶通体采用洁净白釉,质地细密,青花选用的是上乘材料苏麻离青,它是一种从西城进口的名贵瓷器用料,能呈现较为浓艳的青花成色。

造型为优美流畅的饱满圆形,口径小,底径适中,高度较高,单就体积而言,就要费很大功夫烧制。再搭配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题材的图案,历史厚重感倍增,艺术观赏价值不可小觑。

二.梅瓶图案主体“萧何月下追韩信”,堪称一绝。

文物收藏界人士都知道元代青花有三绝,第一个是鬼谷子,第二个是三顾茅庐,第三个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它们都是国宝级文物,极具历史价值。梅瓶制造者采用遒劲有力的精巧绘瓷笔法,同时使用具有丰富层次感且发色明丽的青花,勾勒出一幅灵动非凡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图。

策马狂奔的萧何,犹豫不决的韩信,以及在河边默默等待的老艄公,都被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除此主体图案外,其它留白处则用梅竹、松枝和山石等填充。洁白胎质,浓郁青花,恰到好处的花纹搭配,使梅瓶整体画面既有丹青之妙,又有一种凝重的美感。因此被收藏界称为中国青花瓷王,也是名副其实。

三.防止他人窥见梅瓶全貌后,会仿制作假,只露半边脸。

而如此珍贵的元青花梅瓶,却经历了一段较为曲折的流浪生活。据有关史料记载,该梅瓶本是陪葬于朱元璋义子的墓穴中,在被盗墓者盗取后流落民间,且经过多人转手售卖。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被收藏界泰斗陈新民发现并及时买走,最终在文物专家的鉴定下,确认是失而复得的一级国宝。

在2005年南京博物馆举办的江苏国宝展活动中,元青花梅瓶首次震撼面世。但在参展时,却故意将梅瓶的展示柜安排在靠墙角位置,即只展示了瓶身上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部分画面。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若将梅瓶全貌公之于世,民间一些手艺高超特别是师承景德镇的工匠,会暗自模仿造假。

陶瓷和考古界学者,对元“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做出了极高评价,认为它代表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当之无愧的国家一级瑰宝。且此梅瓶的出土,对我国研究古代陶瓷的绘画工艺、烧制方法和用料配比等方面内容,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最新回答
年轻的云朵
老实的河马
2025-11-10 23:53:15

最古老的陶器出现在埃及,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初期,这里已经制作了呈铜色、闪耀着土耳其阿齐布尔的碱性釉彩的陶器,距今约五千年。

中国最早出现陶器,为时远比埃及要晚,当在公元前二千年后半期的商朝。当时的陶器,其性质与埃及完全不同,是呈铁色的灰釉陶器。

这种陶器表面呈褐色或暗褐色的素淡颜色,其色调有中国风味的感觉。这种性质的陶器,以后一直继续制造,成为古代和中世纪中国陶瓷的主流。”

环顾世界,陶器发明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在考古学分期中人们对石器时代最后一个阶段的称呼。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

这个时代的文化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学术界一般把新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就其所处社会发展阶段来说。

这个时代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阶段、父系氏族公社阶段。谷物农业、磨制石器和陶器制作是新石器朝代最重要的文化成就。

扩展资料:

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维特文化小雕像,例如在现今捷克下维斯特尼采境内发现的陶器:(下图)维斯特尼采爱神。

这是一个爱神维纳斯的小雕像,可以追溯到前29,000年至前25,000年(格拉维特文化),表现为一个裸露女性的形态雕像。

而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于2012年发现的。大约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

在之前2004年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中3B1层就出土的条纹陶,其烧制年代至少在13000年以上。而日本早期绳文人约在前10,500年也制造陶器罐。

绳文指的是在黏土容器及塑像上利用绳缠绕棒子所加上的记号。在前10,000年制造的陶器亦在中国出土。

有迹象显示北非的陶器在距今10,000年前独立发展出来的,而南美的陶器则是在距今7,000年前。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距今2万余年、华南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穿孔蚌器,而出土的距今1.7万年的陶片。

仰韶文化陶器仰韶文化陶器陶器前6,000年至前3,500年的发展陶轮在美索不达米亚约在前6,000年至前4,000年(欧贝德时期(Ubaidperiod))发明,为陶器生产带来革命。

因为它的出现,专门化的陶艺家可以满足世界一级城市的发展需要。而在中国的跨湖桥文化(前6000年至前5200年)中也发现了使用陶轮的痕迹。

陶器在古印度梅赫尔格尔(Mehrgarh)时期二期(前5500年-前4800年)及三期(前4800年-前3500年)被使用,当时为陶瓷新石器时代或红铜时代。

陶器,包括那些称为ed-Dur容器的,源自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不同的地点发现。

陶器前1,500年至前300年的发展在地中海地区希腊黑暗时代时期(前1100年-前800年),艺术家利用几何图案如正方形、圆形及直线去装饰双耳细颈瓶(amphora)及其他陶器。

陶器前500年至100年的发展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的陶器以伊特鲁里亚的陶器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当时的陶器主要为单一的黑色。

到了罗马帝国初期,大型陶器工场的出现令陶器的质素及产量上升,陶器的颜色亦由黑色转变为红色。

而此技术亦约在70年期间在整个欧洲,包括北至英国、丹麦,东至希腊完全传播开来。而北非亦得到此技术,形成其独特的非洲赤色陶器。因为北非较佳的陶器质素而被欧洲商人带回欧洲贩卖。

在中国,陶俑在春秋战国时开始出现,于秦汉时达到高峰。著名的有秦始皇陵中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陶器主要为硬陶,出现了陶砖、陶瓦和瓦当,制作工艺精美,故后人有“秦砖汉瓦”之说。

汉代,出现了在釉中加铅的技术。铅能使陶器的釉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增加,还能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颜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器

爱撒娇的超短裙
羞涩的百褶裙
2025-11-10 23:53:15
最早的瓷器脱胎于距今约4200年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原始青瓷是陶器向瓷器过度的一个中间产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在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的东汉时期,这一时期,北方的人民因为有着人民南迁和厚葬之风的习俗,以及中国东部江苏省的上虞地区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成为了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出名的就有考古发掘出来的青釉水波纹四系罐,属于青瓷,虽然丑,但是已经符合一个瓷器的标准了。

刻苦的板栗
犹豫的奇迹
2025-11-10 23:53:15
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

开篇语:陶瓷艺术其实是自然物质与人类精神的完美结合,陶瓷除了物质上的实用功能之外,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积淀着久远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世界上各个不同文明、不同信仰,世界各地的不同风俗,都会创造出风格不同的陶瓷产品。《域外瓷珍》栏目意在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异域陶瓷的窗户,透过这些精美的器物,您或许可以了解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文化印迹。 记得十多年前,笔者参观日本爱知县陶瓷资料馆时,该馆工作人指着一件陶器介绍说:这是一件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的绳纹陶器。然后他谦虚地笑笑说:中国也一定会有同样悠久历史的陶器。但迄今为止,中国比较确定并出土完整陶器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武安磁山等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其年代均为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即便是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桂林甑皮岩等地出土的陶器碎片,有学者也认为约是公元前8000年前的遗物。再看看西亚,位于伊朗扎格罗斯山脉东侧中西部卢里斯坦地区的甘尼·达勒遗址的D层发现有未经烧制的大件陶器,据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7289年。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以及相应出现的陶器是从西亚传播而来的,其上限约为公元前6000年。这样看来,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就非远古时代的日本绳纹陶器莫属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日本是一个没有多久历史的国度,一直认为日本人是从亚洲大陆迁徙过去的,但绳纹陶器的发现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说法。1960年,在日本九州福井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上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几片刻有绳纹的碎陶片,经过碳十四测定,这些陶片来自1.2万年前。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就时间而言,这种带有绳纹装饰的陶器远远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陶器,日本成了全世界最早制作陶器的地区。也就在同一年,在日本神奈川县,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同样的陶器,经过检测,这些陶器来自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后不久,有绳纹装饰的陶器在日本各地陆续出土。为了方便研究,考古学家便将这类陶器统一命名为“绳纹陶器”,将同一时期的文化冠之以“绳纹文化”。

以绳纹陶器为代表的“绳纹文化”从北海道到九州直至冲绳群岛均有分布,而日本的绳纹时代也从公元前10000年出现起,一直延续到公元前300年。日本学者以这一时期惯用的陶器器式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晚期六个时期。绳纹陶器以炊煮用器为多,因此其造型肥厚,多为深钵形状。早期的绳纹陶器为适应流动生活,造型以尖底为多,此后随着生活的安定,出现了平底圆筒形深钵。图1为日本山梨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早期绳纹平底深钵陶器,器身高达73.4厘米,器表面从口沿至下腹部均装饰有不同形状的泥条编织的绳纹,粗线与细线的对比,直线与弧线的交织,横线与竖线的分割,足以显示远古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日本青森县五户町出土的绳纹前期末的圆筒深钵(图2)高67厘米。器身通体装饰九层羽状绳纹,敞开的大口设计成四个山形把手,且伸张的口沿上下以纵横交错的凸带环绕,整体装饰主次分明,既突出其使用方便的实用功能,又富有大方美观的审美功能,是绳纹陶器装饰中的典型范例。

绳纹时期最精彩的陶器造型出现在中期,以新泻、千叶等地区出土的火焰造型的绳纹陶器最具代表性。这些陶器以极具视觉张力的雕塑感和繁复的装饰手法著称,虽然在器形上较之前期没有大的变化,依然以深钵形和甍形为主,但在器体上饰以粗犷的黏土条以形成浑厚的隆起纹,并用手指施以强有力的涡卷纹、曲线纹和直线纹,强烈的凹凸感营造出立体雕塑效果。尤其是开口处多有造型奔放的手柄,一般为对角等分四个,形状以翻滚的波浪形、升腾的火焰形为主,这也是整个器体最精彩的部分,表现出原始日本人强烈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精神。新泻县津南町冲出土的绳纹火焰把手陶钵(图3)就是这类陶器的典型器,四个把手好似四簇熊熊燃烧的升腾的火焰,把手间的涡卷纹又好像似翻腾的波浪,把手下方还有四个巨大的泥土钮,这一切都彰显出一种浓厚的巫术色彩。图4是被称作“信浓川式”的火焰把手罐,把手虽已缩减为两个,但其装饰却更加豪华,纹饰线条也更加流畅奔放。

主要作为生活用器的绳纹陶器在中期以后,陶器造型日趋多样,除了那些作为炊煮用器的钵外,还有、盘、罐、杯等,在造型与装饰方面更富有地方特色,如图4与图3之间的差异。图5是绳纹中期的一件高足钵,样式独特,图案也更为精细复杂,浅浅的腹部布满了多种形式的绳纹与雕塑,技法有堆塑、手指深刻、指甲戳划,可谓华丽至极。这一时期及其后的器物上还出现了人面图案与纹样(图6、7、8),甚至还发现了无任何实用功能的“土面”(图9),其巫术色彩更浓厚,更强烈。

绳纹陶器奇异的造型与奔放的纹饰,蕴含着一种强烈的宗教意识,尤其是那些凹凸有致、笔走龙蛇般的装饰性纹饰,飞舞的线条蕴含着一种无限上升的不可思议的生命力量,至今都令人震撼。

绳纹陶器中还有一种更具艺术魅力的被称为“土偶”的陶制塑像,流行于后期至晚期。这些陶像制作精巧,土质细腻,富有光泽。其中以女性偶像最多,造型也最为丰富,有的赤身裸体,突出表现丰满的乳房或女性生殖器有的手抱婴儿或背负幼子有的制陶劳作还有头戴王冠的女神等等。特别是一些雕刻精细的女性人物陶俑表情诡异,体态丰满,充满神秘感,被人戏称为绳纹“维纳斯”(图10、11、12)。

塑造这些极度夸张、体貌各异的人像,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呢?考古学家们对此作了种种猜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有一种“咒术说” 似乎是最合理的解释。这些学者认为人类在远古时期生活环境恶劣,儿童存活率低下,只有群体的不断壮大,原始人类才能生存再者,人类对自己的来源缺乏了解,认为是生殖器创造了人,因而把生殖器作为圣物加以崇拜。在许多国家都有把女性塑造成乳房和臀部以及生殖器极度夸张的形象,而日本出土的这些女性雕塑正符合这一特征。因而,这部分学者认为绳纹时期的日本人将女性奉为丰衣足食和人丁兴旺的象征,塑像祀之,祈求子孙繁衍、捕猎有获。

有关日本绳纹“维纳斯”至今仍众说纷纭,要想揭开这不解之谜,还需要大量的考古发现,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需要提及的是,这些世界上最古老的绳纹陶器,其制作技艺是非常原始的,几乎都是徒手捏制,依靠太阳自然干燥,再堆放在木材上露天烧制,所以温度很低,据推测仅有600度左右。

怕孤单的火车
超帅的草莓
2025-11-10 23:53:15

8000-10000年。

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

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陶瓷装饰的类型:

1、艺术釉装饰:包括颜色釉、花釉、结晶釉、无光釉、裂纹釉、变色釉、荧光釉等。

2、雕塑装饰:包括捏花、堆花、剔花、刻花、镂空、浮雕、暗雕、圆雕以及塑造等。

3、综合装饰:包括青花玲珑、晶雕堆花、色釉刻瓷、青花斗彩、有色艺术釉等。

4、彩绘装饰:包括釉上彩装饰,如新彩、古彩、粉彩、广彩等釉上手工彩绘和釉上贴花、印花、刷花、喷彩、照相装潢、电光彩以及亮金、磨光金、腐蚀金等;釉下彩装饰,如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釉下喷彩和釉下贴花等;釉中彩装饰,如低温釉中彩、中髙温釉中彩等

5、其他装饰方法:包括色坯、化妆土、色粒坯、渗花、磨光和抛光、丝网印花、拼花装饰等。

无限的钻石
孤独的蜜粉
2025-11-10 23:53:15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骨质瓷多多瓷铺。

不安的电灯胆
风趣的西装
2025-11-10 23:53:15

中国陶瓷发展史如下: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

扩展资料:

陶瓷生产特点: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料投入到陶瓷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对劳动对象进行作用,使之成为有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在陶瓷生产过程中,如陶瓷坯料的平庸性、坯料的自然干燥等。你也需要大自然的力量。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毛坯制造、成型和烧结。同时,根据陶瓷生产各个阶段的不同功能,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分为生产工艺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化陶瓷生产工艺,与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工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陶瓷生产工艺是一种低连续性的流水式生产工艺。陶瓷原料从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经过不断的加工,最终成为成品。整个过程是复杂的,过程之间的连续性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3、陶瓷生产周期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料生产开始到加工结束直至成品生产的全部日历时间。

4、在陶瓷生产过程中,石膏模型、沉降器、硼板等辅助材料的消耗较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天然气、电。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陶瓷生产工艺使用的原料种类繁多,生产的半成品、成品及生产的剩余材料、废料等,具有大量的运输能力。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使用的窑炉大多以煤和重油为能源,排放大量烟尘。

因此,企业应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尽量采用电阻式隧道窑或气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中的低专业化和协作水平。长期以来,陶瓷行业企业要求相互合作的水平不高,大、小、综合性的“全能”工厂比专业、辅助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魁梧的面包
犹豫的草莓
2025-11-10 23:53:15

上古时代已有远古人类发明并开始使用陶器了,至于陶瓷于哪年被谁发明无从考证。

陶瓷发明及发展历程如下:

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岭土做胎子的原料,这一方面提高了烧成温度,使胎质坚致,不渗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自度。器表施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1200.c以上高温烧制后,胎釉结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备了瓷器的条件。但当时制作工艺水平低下,胎中还是有一定量的铁成分,在略低的温度中烧结,颜色较深,透光性较差。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东汉时期原始青瓷制作精细,胎多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盘。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温度等方面则有本质的不同。东汉青瓷胎质致密坚硬,胎色多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较高,敲击声音清脆。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紧密,仅个别有剥釉,积釉现象釉色青绿,也有些为青黄,但釉面匀净。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

扩展资料:

陶瓷的保养

1、 日常清洁可用家用洗洁精。

2、 用肥皂加少许氨水或先用等量亚麻子与松节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强,可将瓷砖擦的更有光泽。

3、 如将浓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强的液体洒在砖上面,应立即擦洗干净。

4、 定期为抛光砖打蜡,取得持久保护作用,时间间隔2—3个月为宜。

5、 如砖面出现少许划痕,在划痕处涂牙膏,用柔软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划痕擦干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瓷

无心的大叔
会撒娇的微笑
2025-11-10 23:53:15
陶器最早起源于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由老官台文化发展而来的仰韶文化时期。那时陶器“合土为釜”,为生活用品,制作简单、粗糙,表面有绳席或人面鱼纹及兽面纹样装饰。此后到了距今4900年至41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彩陶。

魔幻的楼房
仁爱的棉花糖
2025-11-10 23:53:15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以进行最原始的建筑活动。

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扩展资料:

特性

陶质材料:与瓷相比,陶的质地相对松散,颗粒也较粗,烧制温度一般在900℃—1500℃之间,温度较低,烧成后色泽自然成趣,古朴大方,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喜爱的造型表现材料之一。

瓷质材料: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烧制温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多给人感觉是高贵华丽,和陶的那种朴实正好相反。

分类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