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仿古釉配方调试

粗心的小兔子
正直的猫咪
2023-01-26 02:20:30

仿古釉配方调试

最佳答案
重要的大炮
感性的小馒头
2025-11-11 01:49:31

仿古釉一般质感细腻呈哑光或无光效果,釉面柔和,因图案色彩丰富,防滑防污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仿古釉一般以生料釉为常见,用长石类原料作熔剂,添加碳酸钙,碳酸钡,氧化镁,氧化锌等消光剂

仿古釉的配方

仿古釉一般质感细腻呈哑光或无光效果,釉面柔和,因图案色彩丰富,防滑防污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仿古釉常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施一层乳浊化乳底釉,再施一层透明面釉;第二种是施了乳浊底釉再施一层乳浊面釉;第三种是单独一层乳浊仿古面釉。第一种乳浊底釉配合透明面釉,生产线上膨胀系数,釉面质感,发色,白度等都相对好控制。第二种是在第一种基础上改进而来,基本上是克服底釉不白,失透或者图案色彩呈现不鲜等缺陷。第三种是为了省去重复乳浊的成本而优化的,但是白度难以达到前面两种效果, 而且对普通色料来说非常吃色,如果作喷墨仿古釉,乳浊类原料又不能加的太少。下面就简单介绍下这三种仿古釉,不对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仿古乳浊底釉化乳土一般有钛乳浊和锆乳浊,钛乳浊成本比锆相对要便宜,但是烧成范围较窄,高温烧成容易出现失透发暗的现象,而且失透后窑炉左中右出的产品极易产生色差,往往在配方中通过提高烧滑石的用量来增加钛底釉的白度和烧成范围,再用烧土降低其膨胀系数。锆乳浊底釉因成本昂贵,许多企业用乳浊稀土矿置换部分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哑光透明面釉丝网仿古产品最为常见,生料透明釉中碳酸钙和氧化镁考虑尽量不吃色的原则一般少加或不加。下面列举几个厂的生产配方(单位百分比)。

一、钾长石:20,钠长石:10,碳酸钙:—,碳酸钡:6,烧滑石:3,白云石:6,气刀土:10,氧化铝:2,氧化锌:3,硅灰石:10,煅烧土:15,熔块:15

二、钾长石:30,钠长石:10,碳酸钙:10,碳酸钡:5,烧滑石:10,气刀土:10,氧化铝:3,氧化锌:2,硅灰石:10,熔块:10

三、钾长石:40,钠长石:20,碳酸钙:5,碳酸钡:—,烧滑石:3,气刀土:10氧化铝:—,氧化锌:—,硅灰石:18,石英:4

四、钾长石:35,钠长石:—,碳酸钙:2.5,碳酸钡:6,烧滑石:2.5气刀土:4,氧化铝:3,氧化锌:2,硅灰石:10,煅烧土:15熔块:20

最新回答
标致的路人
专一的故事
2025-11-11 01:49:31

1.仿古砖品种、花色较多,规格齐全,有900*450和800*800,更多的是600*600,而且还有适合厨卫等区域使用的小规格的砖,可以说是抛光砖和瓷片的合体。仿古砖中有皮纹、岩石、木纹等等系列,看上去实物非常相近,可谓是以假乱真,其中很多都是通体砖,而不仅仅是在釉面上做文章。2.从实用角度看,公共场合,人流大,使用频率高,抛光砖2-3年几乎暗淡难看,仿古砖和刚铺贴时还是一样。3.再从实用角度看,仿古砖的铺贴本来就是个性化,根据花色进行设计,可以做到个性化。国外使用仿古砖远远大于抛光砖就是佐证。抛光砖几乎不可能做到这点。4.抛光砖表面光滑后,几乎都解决不了防滑的问题,仿古砖就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公共场合,仿古砖实用逐步提升,家庭中考虑到老年人和小孩滑倒问题也在逐步提高使用。5. 抛光砖在国外被认为最大的光污染源,而仿古砖几乎是亚光的,不存在这个问题。这就类似透明玻璃灯泡和磨砂灯泡的对比效果。6.防污问题,我们还是举例公共场合为例,再好的抛光砖,2-3年,表面已经蜡黄吸污严重,几乎在5年左右,必须重新装修和铺贴。仿古砖几乎没有这样的问题出现。7.从吸水率看,仿古砖本来就瓷质釉面砖,瓷质底本身和抛光砖就没有区别,区别的只是白度上和可抛上的配方,因此坯体吸水率完全可以达到0.1%左右,和抛光砖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两个砖的表面情况就完全不同,仿古砖表面永远不吸水(污),抛光砖可就要“流鉴别优劣仿古砖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是测吸水率,听敲击声音,刮擦砖面,细看色差 等。测吸水率最简单的操作是把一杯水倒在瓷砖背面,扩散迅速的,表明吸水率高,在厨卫间使用就不太合适,因为厨房和卫生间常处于水环境中,必须用吸水率比较低的产品才行。 好的产品用手敲击后发出清脆的声音,即使用硬物划一下砖的釉面,也不会留下痕迹,而且同批砖片色差非常小,光泽纹理也十分一致,这样,就比较适合大面积整体铺装,塑造出和 谐大气的美学效果。品质过关后,花色、图案、规格、风格的选择搭配就看主人的喜好了。仿古砖一般都经久耐用,会陪伴家人很长一段时间,只有赏心悦目的杰作才经得起流行的考验。仿古砖一般以文明类型来分类,共有浪漫欧洲、原始非洲、神秘埃及、古印度风情、儒 雅中国、古巴比伦王国等七大系列,比较流行的是浪漫欧洲和儒雅中国系列仿古砖。色 彩是设计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因为它决定了某种情绪,还代表了一定的风俗习惯。图案也是文明的标志,出现在仿古砖面上,在墙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引导着人们的想像力,感受古典魅力。 据了解,最为流行的仿古瓷砖其款式有单色砖和花砖之分。单色砖主要用于大面积铺装,而花砖则作为点缀用于局部装饰。一般花砖图案都是手工彩绘,其表面为釉面,复古中带有时尚之感,砖的尺寸,原则是小房间使用小尺寸的瓷砖,大房间使用大尺寸的瓷砖。在视觉上,大块砖使表面扩展,小块砖能丰富小空间;但是时下流行的趋势,仍是以大块砖为主,因为人们喜欢视野开阔一些世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使得世界瓷砖的生产和消费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中国瓷砖产品花色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高中低档产品齐全、选择余地大且价格适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青睐中国瓷砖产品,中国瓷砖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日益扩大。中国房地产业的空前发展,紧紧围绕着房产伴生的建筑墙、地瓷砖市场需求巨大。随着中国陶瓷生产工艺和技术迅猛发展,瓷砖市场个性化产品突出,产品发展开始趋向高端。中国瓷砖企业在瞄准高端市场,强调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还兼顾行业的整体利益,通过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大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个人收入和欣赏品位的提高,中高端瓷砖产品需求不断扩大。另外,随着基础设施改造、居民住房建设的投资也日益增加,伴随GDP的稳步增长,普通民众的收入也不断增加,且开始讲究装饰住房,瓷砖等建材商品需求日益上升,未来瓷砖市场前景广阔。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你。

文艺的网络
害羞的黄蜂
2025-11-11 01:49:31
仿古釉一般质感细腻呈哑光或无光效果,釉面柔和,因图案色彩丰富,防滑防污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而青花釉层有薄有厚。比如明青花釉层厚润,青色比较沉稳,而有些新仿的釉层稀薄;相反,明朝晚期的民窑青花釉层却是很薄,而新仿的釉层则比较厚

满意的玫瑰
诚心的蜜蜂
2025-11-11 01:49:31
按照类别与用途可以大致分类如下: 1、铅釉和无铅釉; 2、生料釉与熔块釉; 3、一次烧成或二次烧成用釉; 4、瓷砖,餐具,卫生陶瓷与电瓷用釉; 5、按施釉方法划分的浸釉、喷釉、浇釉; 6、高温釉和低温釉; 7、高膨胀釉和低膨胀釉; 8、烧成气氛氧化焰、中性焰和还原焰; 9、颜色釉与无色釉; 10、透明釉与乳浊釉; 11、光泽釉、无光釉、半无光釉或花纹釉等等。 这些丰富的釉料充分反映出许多特性,以及釉产品或者某些施釉和烧成特征。

釉料和陶瓷颜料有些区别和联系,说的简单点

1、釉可以当陶瓷颜料用,陶瓷颜料没法当釉用

2、釉和陶瓷颜料都有一些发色成分,就是金属氧化物

搞怪的乌龟
精明的黑米
2025-11-11 01:49:31
软道”和“瑕疵”是所有古瓷器和民国瓷器(以下我们统称为“老货”)都具有的带共同性的特征。

除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保存的 “库货”或“桶瓷”(即清代官窑烧制的瓷器保存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的库房里,至今尚未从木桶中取出、起封开包的“新”古瓷器)以外,凡是我们能见到的出土的和传世的“老货”,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软道”,几乎难有例外。

“软道”

所谓 “软道”,是指“老货”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正常使用、清洁(刷洗、擦拭、拂拭等)、搬运、移动、随葬、埋藏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其它物体接触、摩擦、碰撞,所自然留下来的历史痕迹。这些痕迹以点、线、面及其不规则组合的形态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于“老货”的某些部位。

这里所说的 “点”可能是圆点、也可能是椭圆型的点或者不规则的点。点的深浅、力度、密度和分布是没有规律的。这种点状痕迹是“老货”与尖状物偶然发生冲击而留下的。

这里所说的 “线”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弯曲程度不一的曲线。线的长短、深浅、力度、密度、分布、特别是方向,是不一样的。这种线状痕迹是古瓷器与尖状物偶然发生擦挂而留下的划痕。

这里所说的 “面”,就是指疤痕,也可以理解为是“点”的扩大,或者说是许多“点”的密集形的集合。这种疤痕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次性生成,只能是“老货”在正常使用中长期与某种物体做力度很微弱地摩擦而形成,其型态当然也是不规则的。“老货”上的疤痕主要在盘、碗、盆、钵等日常盛物的器皿底部和某些器物的某些部位存在着,用手抚摩感觉仍然是光滑的,有些疤痕不明显,需要将上述器皿的底部或某个部位面向亮处倾斜才能观察到,甚至还要借助于放大镜。例如,“老货”中的各种茶壶、酒壶的流口下部必然有条状型的疤痕。这也是鉴定这类器物的一个重要标准。

“老货”“软道”中的“点”和“线”,主要分布在“老货”的突出部位,即古瓷器最容易与外部物体相接触的部位,例如,尊、瓶、罐、坛、盆、碗等器皿的外腹部和口部:某些折沿器(折沿盆、折沿洗、唾壶等)的口部和器内弯折处。

相对而言, “点”、“线”分布较宽,“面”分布较集中。明显的,用肉眼可以看见;不明显的,要借助于放大镜。

现在,古陶瓷赝品的制造者当然要在 “软道”上做假。其方法是用卵石轻轻敲击、用浆砣或极细的金刚沙纸轻轻擦磨,甚至,还有用牛皮或橡胶皮沾油轻磨的。

但是,假的就是假的,假 “软道”是有破绽的。用上述方法做出的假“软道”很难做出形态不同的“点”来;所做出的“线”往往是力度、深度相同,长短差不多,呈平行线状态;所做出的“面”极不自然,无深浅之分,无浓淡之别;很难出现“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的自然组合,更难出现“点”、“线”、“面”三者的自然组合。

为了避免新瓷器表面出现明显的平行线,现在,有的造假者,采取螺旋形磨擦的方法,这种方法留下的痕迹,仍然是不自然的,往往是均衡而带规律的。

既然打磨要留下作伪的痕迹,为什么造假者还要去打磨呢?

因为古瓷器的釉面光泽静穆,给人一种含蓄而深沉的美感,而新瓷器有耀眼的窑光 --浮光--燥光,刺眼,看起来很不舒服。所以,造假者是一定要千方百计去掉窑光的。

做假去窑光的主要方法有:

1、用氢氟酸、高锰酸钾等化学原料涂抹侵蚀,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瓷器釉色苍白、干涩,给人一种“木楚楚”的感觉,有时由于清洗不干净,还要留下化学原料的“残渣余孽”,在放大镜下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2、用兽皮或零号砂纸轻轻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必然留下平行线,作伪再高明,也躲不过放大镜。

3、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会变得不正常,有一种感到不对劲又说不出来的感觉,用干燥的手抚摩觉得不光滑,有些滞手。

刚刚做假用化学原料和茶水处理过的新瓷器,用手掌摸、握还会有粘手的感觉;如果,用热水洗洗手,马上用手摸此种器物,极有可能闻到 “酸”味。

“瑕疵”

除 “软道”外,大多数“老货“还难免有各种“瑕疵”。“瑕疵”是古瓷器在烧制过程、使用过程和留存环境中产生的,有的“瑕疵”可以理解为是“软道”在程度上的恶化、深化和表面化、扩大化,是“软道”的质变。“瑕疵”的具体表现繁多。主要有:

“棕眼”即釉面气泡在窑中熔融爆破后,未曾弥合而自然生成的小孔。小孔的口部在放大镜下看,酷似火山口,孔内通常是比较脏的,不同大小和不同部位的孔洞,脏的程度和状态是不一样的。而人为制作的假“棕眼”,小孔口部就显得整齐和干净。

“斑点”即釉面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土和釉药不纯洁,存在多种矿物质或其它化学物质因而出现的的大小不同的斑点。“老货”的斑点颜色通常比较深沉,而且偏黄。仿品的斑点是人为的、有意造成的,往往颜色偏浅,显黑褐色,形状也不自然。

“缩釉”或“漏釉”即“老货”在施釉或烧制过程中,由于胎面有油污或釉汁太浓等原因,使釉面出现局部露胎无釉的现象。“老货”因缩釉或漏釉所露出的胎面应该比较脏,而且脏得比较深沉,好象深入到了胎骨一样。

“粘砂”即指釉面遗落的窑灰,或因垫烧粘结在器底上的砂粒。一般多见于器足。“老货”的粘砂在器底的分布不均匀,粘结程度也不一样。新货的粘砂往往色调偏深,集合坚硬、板结,分布不自然。有的粘砂使用了化学粘胶,如果用火烧,可闻到胶臭味。

“窑裂”即胎体在窑内烧制时,受火不均而出现的裂纹。

“磕伤”和“缺渣”即器身的某一部位被其它物体碰撞而破碎后缺失碎片的现象。。“老货”残缺部位必然露胎,胎应该比较脏,缺口边缘不很锋利,甚至还有细小缺口。如果一件瓷器缺口露胎很干净,缺口边缘比较锋利,就要小心人为做假。

“冲口”即器身的某一部位--多数是器身的腹部或口部与其它物体相碰而出现的长短不同的裂纹,有外冲里不冲、里冲外不冲和里外冲之分。

“重皮”即器物的口部因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虽已分裂却还没有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炸底”即器物底部因投放东西相冲击而形成的裂纹。此现象瓶、罐类的老瓷器居多。

“足磕”即器物底足在搁置时不小心和用力过大,触地发生撞击致伤而留下的痕迹--缺口或丝印。

“毛口”或“毛边”即器物的口部边缘的釉面因伤间断脱缺或全部脱落。釉面脱缺而露出的胎面应该是比较脏的,一般显黑灰色,这种“脏”色是长年累月形成的,也显得深沉。“新货”做出的假“毛口”,很整齐,露胎新,不很脏,缺口处胎釉结合紧密,不象“老货”缺口处的胎釉那样似乎有点剥离感,陈旧感。

“划伤”即釉面和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而留下的明显伤痕。

“磨釉”和“伤釉”即釉面与其它物体长期反复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伤彩”即色彩的表面、局部或全部,被磨划而致伤。

“脱釉”即高古瓷的釉面受酸、碱、盐的腐蚀,或入土受侵蚀而剥落的现象。。

“水碱”即素釉器物长期埋入湿土内受水浸蚀,使釉色起了变化,从而产生的白灰色的片状物质。

“水锈 ”即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从而使呈灰黄色、铁红色、铜绿色的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的现象。

“土锈”即器物釉面粘有凝固的土疤。主要出现在釉薄之处。“老货不怕新,新货不怕脏”,对那些瓷器上和瓷片上满是“土锈”的东西要特别小心。

人为做假造成的 “水碱”、“水锈”和“土锈”用水洗即掉,真的“水碱”、“水锈”和“土锈”是不容易洗掉的。

“土蚀”即釉面、彩绘被土壤所腐蚀,使器物表面出现局部失亮的现象。

一般来说,存世久远的古瓷器比存世时间不太长的古瓷器, “软道”和瑕疵要多一些、明显一些;大件古瓷器比小件古瓷器的“软道”和瑕疵要多一些、明显一些;实用性强的古瓷器比供摆设、观赏的古瓷器,“软道”和瑕疵要多一些、明显一些。民窑古瓷器比官窑古瓷器的“软道”和瑕疵要多一些、明显一些。

鉴定一件据称是 “古瓷器”的东西时,一定要将“瑕疵”与“软道”结合起来考察。如果,任何瑕疵没有,任何软道也没有,就要果断地加以否定。试问: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古瓷器连一点历史痕迹都没有,可能吗? 须知:越是高档、精美的仿品、赝品,做假者就越是不愿做假“瑕疵”、假“软道”,因为,这要冒更大的风险 ,不小心砸坏了,损失就大了“偷鸡不成,反赊一把米”,是划不来的事。

市场上,最容易让人上当受骗的是:嵌旧底足制作的赝品和老胎挂新彩的赝品。

所谓 “嵌旧底足制作的赝品”是指器物的底部是“老货”的底部,其余部分是新的。人们往往一看见底部是旧的,就放松了警惕,不再细看,误认为真。这种东西,器型常常不规整,特别是器物下部很不协调,老胎和新胎结合部难免有接痕隐现(为了掩盖,往往在此部位施厚釉),注意综合鉴定,是不难识破的。

“老胎挂新彩的赝品”是指有的赝品采用在“老货”即旧瓷器上,磨去原来的纹饰,再加彩绘制而制成的半新半旧的东西。这类东西往往冒充名贵品种,索价很高,欺骗性很强。鉴别的方法是仔细观察釉彩,一般来讲“老货”用过都会留下“软道”甚至硬伤,如伤痕在彩料的下面,必然是伪作。此外,后加彩一般较鲜艳,且光泽度强,犹如旧衣服上打上新补丁,格外醒目,显得别扭。鉴定此类东西一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彩料下面的情况;二是要将整幅画面的所有彩料相互比较,看看有无新彩和旧彩同存的现象。

故意的万宝路
霸气的花卷
2025-11-11 01:49:31
帮忙采纳一下谢谢中国古代瓷器器形若按大类分:有碗、杯、盘、壶、罐、盆、瓶、炉、盒、匝、枕、洗、尊等。每一大类又有若干品种,主要有:

(一)碗

造型特点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种多样。如六朝时的青釉莲瓣纹碗,唐代越窑海棠式碗,邢窑的釉花口碗,以后出现的折腰碗、斗笠碗、卧足碗、敦式碗、盖碗等。

1、宫碗 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

2、羽觞 杯的一种样式。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置半月形双耳,亦有饼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多为青花瓷。

3、注碗 温洒用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体呈莲花形,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4、盏 瓷碗的一种样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兔毫盏、玳瑁盏为“斗茶”之上品。

5、茶船 放茶盏的用具。因形似船,帮名。明清时景德镇窑烧制有仿官釉、表花、粉彩茶船。

(二)盘

盘的尺寸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敞口、撇口、敛口、洗口、卷沿、板沿、折腰式、葵瓣式、荷叶式、方形转角式和花形攒盘等。六朝时已有青瓷刻莲花纹盘,以后又出现白、酱、黄、绿红、紫等单色釉盘。也有在单色釉上饰以印花、刻花和划花纹饰的。明清景德镇窑又烧制了斗彩、五彩、粉彩、红绿彩、矾红彩装饰的盘。

1、攒盘 用以盛放干鲜果品的用具,是由一定数量、各种式样的小盘,拼攒成一个多格的大盘。流行于清康熙年间,以素三彩和五彩器为多。式样有圆形、六方、八方形或叶形、牡丹形、梅花形、莲花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种。

2、高足盘 盘心下承以高足。一般高足盘的造型是洗口、盘心平坦,盘以下承以喇叭形高足。最早见于隋代青釉高足盘,多数在盘心印图案或朵花纹样。明清两代景德镇窑多烧制青花与釉上彩绘高足盘。

(三)杯

1、高足杯 杯身小,下承以高足,故名。饮酒用具。明代景德镇窑烧制青花高足杯、斗彩高足杯。宣德青花海水红龙纹高足杯、成化斗彩缠枝莲纹、葡萄纹高足杯是精粹之品。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

2、羽觞 杯的一种样式。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面置半月形双耳,亦称“耳杯”。古代饮酒用具。东汉时有绿釉陶羽觞。两晋时有大量青瓷羽觞,南北朝时羽觞数量减少,形状如两端微尖略上翘的船形。

3、压手杯 明代杯的一种式样。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是明永乐时独有的名贵器物。杯身绘青花缠枝莲纹饰,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款形有花心、鸳鸯心、双狮戏球三种。

4、高士杯 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直口沿边微撇,口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造型小巧丰腴。所谓“高士杯”是杯身绘有文人行乐的图画,如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

5、三秋杯 明成化斗彩杯的一种,敞口、浅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组成画面,故名三秋杯。色彩以青花色勒,草花和飞蝶轮廓,以鹅黄、紫红、姹紫点染飞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画面素雅,为明瓷珍品。

6、爵杯 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立柱,一旁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四)瓶

盛酒或供陈设用器。唐代越窑青釉瓶、邢窑白釉、工艺精细、釉色纯正。宋代南北各地瓷窑大量烧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铁锈花等装饰的瓶。造型有玉壶春瓶、梅瓶、筋瓶、净瓶、卷口瓶、盘口瓶、直径瓶、穿带瓶、弦纹瓶、瓜棱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双鱼瓶、多管瓶、蟠龙瓶、贯耳瓶等。元代的八方瓶、四系扁瓶为独创之作,明代有天球瓶、葫芦扁瓶、宝月瓶、象耳折方瓶、鹅颈瓶、蒜头瓶,清代有棒槌瓶、柳叶瓶、凤尾瓶、灯笼瓶、象腿瓶,双陆瓶,转心瓶,转颈瓶等形式各异的品种。

(五)盒

一种由盖、底组合成或如抽屉的盛器,装放食物、药品或化妆品用具等。按用途分,有食品盒、香盒、粉盒、药盒、镜盒、油盒、黛盒、 盒、文具盒、棋盒等。其形制有圆形、长方、八角形、瓜形、石榴式、桃式、双鸟式、方胜式、银锭式、朵花式、镂空式、委角式、菊瓣式、筒式等。还有在大盒内套小盒的“子母盒”和多节套装的“套盒”等。唐代以后各地广为烧制。以宋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釉盒产量最大,盒底部多印有某家盒子记的作坊标记。

(六)罐

用以盛放或烹煮食物。造型特点是口径大腹丰且深,胫部内收,大底足。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了多种式样、多种装饰的瓷罐。如瓜棱罐、折方罐、鸡心罐、天字罐、撞罐、月牙罐、冰梅罐、蟋蟀罐、鼓式罐等等。以青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装饰,精致华美。

(七)壶

汉晋时瓷质壶开始流行,历代烧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壶,如西亚的扁壶、鸡头壶、唾壶,唐代的凤头壶、皮囊壶,辽代的鸡冠壶、马镫壶等。壶式的演变是:早期壶形由口颈、腹、足构成,有的加双耳、无流与柄。六朝后盛放汁液的壶,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晋时的鸡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颈管状流、八方流,宋代细长而弯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龙柄、凤柄、龙柄、凤柄、曲带式柄等等。

(八)尊

其形制为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形体高大精美,颇为富丽。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镇窑产品丰富,有苹果尊、鱼篓尊、石榴尊、太白尊、马蹄尊、络子尊、百 尊、萝卜尊、观音尊、牛头尊等等。

(九)

古代 洗用具之一。造型为圆形,口部前侧有较宽的出水流,平底或圈足。最早见于汉代,此后历代瓷窑多有烧制。元代景德镇的蓝釉描金 、釉里红雁纹 、蓝釉白花 ,都是稀世珍品。

(十)洗

古代 洗与文房用具的统称。最早见于西晋青釉制品,敞口、宽折沿、阔腹直壁、平底。洗沿和里心多刻画水波纹。宋代以后均有烧制。如仿古铜器式样的青釉双鱼洗耳恭听、鼓钉洗、圆洗、单柄洗、葵瓣洗、委角洗、蔗段洗耳恭听、莲花洗、桃式洗、叶式洗等。

(十一)炉

焚香用具,多用做生活燃香用具或佛前供器。造型多样,西汉时有陶质熏炉和博山炉,两晋时有青瓷熏炉,宋代南北瓷窑烧有鱼耳炉、鼓钉炉、乳钉炉、莲瓣炉、烧制下班香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制青花米,以明宣德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为最。

(十二)灯

古代照明用具。陶、瓷制品均有。造型特点为上有油碗,中间承以支柱,下有底盘,盘下有足。灯柱的形式较多,有筒形、螺旋形、兽形等。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青花和彩绘高足烛台,因以蜡烛照明,故灯的造型变化较大。上有金属扦以插蜡烛。洗式小扦盘下接以长柄、中间承以洗式托盘再接以高圈足。

(十三)枕

有脉枕与生活用枕两类,后者最多。还有少数殉葬用的尸枕。唐代枕形体较小,以长方形为多。宋代南北窑广为烧制,产品多。陶与瓷制品均有,造型丰富,有长方、腰圆、云头、花瓣、椭圆、八方、银锭、鸡心以及婴孩、卧女、伏虎、双狮等形式。尤以磁州窑枕数量多,彩绘生动、民间生活气息浓郁。宋代瓷枕较唐代增多,元代瓷枕枕身更有长达40厘米以上者。瓷枕枕底一般有作坊标记。帮忙采纳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