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嵌瓷的特色

潇洒的路灯
年轻的宝贝
2023-01-26 01:52:56

嵌瓷的特色

最佳答案
寒冷的钻石
秀丽的日记本
2025-11-11 07:11:07

嵌瓷工艺美术作品久经风雨、烈日曝晒而不褪色,在年降雨量大、夏季气温高且常有台风影响的湿润地区是其他工艺品无法代替的。嵌瓷艺术风格独特,布局构图气势雄伟、均称合理,线条粗犷有力,设色对比强烈、鲜艳明快,在对比中求统一。其题材广泛,或采用历史和汉族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名臣、文人墨客,来反映人民群众扬正压邪、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给人鞭策和启迪;或采用寓意吉祥、富贵的花虫鸟兽,营造吉祥、长寿、如意、富裕、和谐等富有汉族文化朴素情感的艺术氛围。因其风格写实、质感坚实、雅俗共赏、表现对象栩栩如生,深为海内外潮人喜爱。 装饰在庙宇、祠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线条粗犷有力、构图气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以大动态大效果取胜。而装饰脊头、屋角头的嵌瓷,多是文武加冠(三星图)立体人物。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嵌瓷则多为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的嵌瓷,常见的是麒麟、狮、象、仙鹤、梅鹿等,其构图多采用两边对称的方法。独特的生产技艺 嵌瓷工艺品和房屋嵌瓷装饰的表现手法有平嵌、浮嵌和立体嵌等。具有独特的生产技艺:1.塑胚胎,俗称“缚瓦骨”。是用砖条、瓦片剪切成所要镶嵌对象的棱骨构件(立嵌则要先用铁丝扎好的骨架),配上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而成的灰浆塑好雏形;2.剪取瓷片,俗称“剪饶”。熟练的工匠常把完整的瓷器往硬地一甩或用钳子敲击,依据裂开瓷片的形状用钳子加工取“饶”;3.镶嵌瓷片,俗称“贴饶”,也就是“嵌瓷”。施工者要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作品的档次、水平决定于这道工序;4.综合调整,从整体构图、设色、层次、疏密、动态、造型等作各个角度斟酌,该增该减反复调整(室内部分和单件工艺品加以贴金、描银、钩线,有的还用玻璃珠,胶片点缀)。传承:潮汕嵌瓷艺人主要出自普宁,清光绪至民国年间的代表人物有陈武生、何翔云等艺术大师;建国前后有陈如逊、陈文江等艺人;上世纪60年代普宁工艺厂成立后,集中在厂里的知名艺人就有20多人。 普宁嵌瓷著名传承人陈宏贤,男,1957年出生,普宁赤水人,其父是一代嵌瓷大师何翔云的得意弟子,陈宏贤自幼深得父兄的精传。有多件作品参加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美术馆承办的“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特展及有关单位收藏。

最新回答
呆萌的唇彩
纯情的毛巾
2025-11-11 07:11:07

古代潮州的陶瓷产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远销海外,令世人瞩目,宋代笔架山“百窑村”可证其昔日风采。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一些精明的民间艺人,面对陶瓷生产过程中废弃的许多碎瓷片,特别是那些有釉彩与花卉图案的彩瓷片,慧眼独具,变废为宝,开始创造性地利用它们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龙凤之类图案来装饰美化建筑。

清代中后期,瓷器作坊专门为嵌瓷艺人烧制各色低温瓷碗,这些瓷碗被彩以各种色釉,色彩浓艳,经风历雨而不褪色。嵌瓷艺人将瓷碗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而成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各种造型,皆寓吉祥如意、长寿富贵之意,主要用来装饰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和富贵人家的屋脊、垂带、屋檐、门额、照壁等。这时的嵌瓷技艺已经日臻成熟,形成了平贴、浮雕和立体圆雕(俗称“圆身”)等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其中,平面或浮雕工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趁灰泥未干时直接组拼粘贴即可;但如果是立体嵌瓷,就要用铁线扎好骨架,然后先用筋灰塑成雏形,再在其表面嵌贴瓷片,人物的面部则仍保留灰塑粉彩的工艺。如装饰庙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一般采用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装饰脊头、屋角头,多以人物为主,如《封神演义》人物或郑成功等民族英雄;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多是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常见的有麒麟、狮、象、仙鹤、鹿、梅花等。在构图造型上,比较看重布局的对称,色彩运用则以对比色达到鲜艳明快的艺术效果。

清代嘉庆《澄海县志》这样描述:“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可见清代潮汕地区兴建祠堂屋宇,人们注重装饰几乎是不惜巨资,倾力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潮州嵌瓷艺术美化建筑,在当时也就迅速风行起来,盛极一时,成为潮汕地区汉族建筑的一大特色,这种风尚还被潮人带到东南亚各地,泰国曼谷到处可以见到清代由潮汕人制作的用以装饰寺庙、花塔的嵌瓷艺术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有人尝试制作供陈设观赏的“嵌瓷屏画”,有挂屏、立体件等。这类嵌瓷,从原材料的剪裁、造型的设计到颜色的搭配尤其注重精工细作,有的作品不但填色描金,还缀上玻璃珠、胶片等,看起来光彩夺目,成为潮汕嵌瓷艺术珍品。如1951年,普宁嵌瓷艺人许梅洲、陈云龙、陈文江、钟玉俊、陈如逊、黄启籍等,组成嵌瓷艺术研究组,并创作了《方十三罪行录》嵌瓷群雕,1958年又与惠来嵌瓷艺人合作,创作了《荆轲刺秦王》(挂屏)、《和平鸽》(立体件)等。自1962年始,潮汕的嵌瓷屏画成为一种特种民间工艺品被送到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出,吸引了不少外商的眼球,先后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日本和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前来进行交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1968年以后,嵌瓷艺人对嵌瓷技艺进行了改革,主要有:用电炉代替原来的木炭炉烧制瓷片;用喷色代替原来的人工刷色;用电动研磨色料代替原来的手工研磨;嵌瓷人物头面,用专门烧制的瓷制品代替原来的灰塑工艺。普宁工艺厂的艺人们还吸取了瓷塑技巧和浮雕特点,把原来由石膏铸成的人头像,精心改成瓷塑头像,使画面更加协调;在调色技艺上,他们大胆革新,创新了火焰红、大铜绿、玉青、丁香紫、正黄、天蓝、结晶等多种色釉,使画屏中青的青翠欲滴,红的喷焰吐火,白的洁白如玉而显得清雅艳丽,晶莹透明,生动多姿,玲珑可爱。1977年,王春潮等艺人还创造了瓷雕分块镶嵌的新工艺,创作了青花浮雕《三星》插屏等新品种。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嵌瓷的制作效率和艺术效果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加强,更使潮汕嵌瓷声誉鹊起,身价倍增。1972年嵌瓷《八仙》,新加坡商人订货达到400屏;许梅洲创作的立体嵌瓷《郑成功》和陈介然创作的挂屏《三打白骨精》,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4年,吴家祥创作的大型嵌瓷挂屏《大闹天宫》(150×100厘米),创嵌瓷挂屏之最;1985年,普宁嵌瓷艺人还为清远飞霞洞旅游区制作了22米长的《梁山泊一〇八好汉》浮雕嵌瓷,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当前,现代楼房的兴起代替了旧式建筑,使得嵌瓷在民居装饰方面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在祠堂庙宇、亭台楼阁的建设以及一些旧文物的修复中,仍然广受青睐,被普遍采用。汕头市的天后宫和关帝庙、饶平的隆福寺、潮阳的双忠庙和灵山寺、揭阳的“莲花精舍”、南澳后宅的前江关帝庙、潮州的开元寺和凤凰洲公园天后宫等等文物景观,在著名的民间艺人许志坚(潮阳人)、苏宝楼(潮州人)、卢芝高(潮安人)等的妙手修复下,重现了嵌瓷特有的艺术魅力。

腼腆的眼神
畅快的未来
2025-11-11 07:11:07

清代中后期,瓷器作坊专门为嵌瓷艺人烧制各色低温瓷碗,这些瓷碗被彩以各种色釉,色彩浓艳,经风历雨而不褪色。

嵌瓷艺人将瓷碗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而成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各种造型,皆寓吉祥如意、长寿富贵之意,主要用来装饰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和富贵人家的屋脊、垂带、屋檐、门额、照壁等。

这时的嵌瓷技艺已经日臻成熟,形成了平贴、浮雕和立体圆雕等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其中,平面或浮雕工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趁灰泥未干时直接组拼粘贴即可;但如果是立体嵌瓷,就要用铁线扎好骨架,然后先用筋灰塑成雏形,再在其表面嵌贴瓷片,人物的面部则仍保留灰塑粉彩的工艺。

如装饰庙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一般采用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装饰脊头、屋角头,多以人物为主,如《封神演义》人物或郑成功等民族英雄;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多是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常见的有麒麟、狮、象、仙鹤、鹿、梅花等。

在构图造型上,比较看重布局的对称,色彩运用则以对比色达到鲜艳明快的艺术效果。

细心的宝马
害羞的抽屉
2025-11-11 07:11:07

中国镶嵌艺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殷商时代,铜器铸造中即已出现错金嵌玉的装饰纹样。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彩石、卵石、贝壳、螺钿、宝石、玉石和人造玻璃料器、陶瓷、木料等都成为了镶嵌的原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镶嵌艺术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直接镶嵌法、预制法、反贴反上法、正贴正上法等。除平面镶嵌外,也可以在浮雕上进行镶嵌,这种镶嵌方法可以进一步增强镶嵌对象的立体感。明清以后,浮雕镶嵌的方法广泛运用于各种工艺品的装饰,清代中晚期还出现了在不同“地子”上镶嵌戏曲人物故事的浮雕镶嵌法,嵌瓷、骨木镶嵌即属此类。镶嵌工艺品具有坚固、耐晒、耐潮湿、不易变色的优点,材料的质感及由此而产生的形、色、光效果使镶嵌工艺品平添了艺术魅力,尽显粗犷浑厚、华贵绚烂之美。

嵌瓷又名“聚饶”、“粘饶”、“扣饶”,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建筑装饰艺术。它以绘画、雕塑为基础,用专门烧制的彩釉瓷片粘嵌出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等艺术造型,对庙宇和建筑物的屋顶、墙壁等部分进行装饰。潮汕嵌瓷的工艺技术别具一格,多采用半浮雕或圆雕样式,形象生动,色彩斑斓,质地坚实稳定,能经日晒雨淋而不褪色。在潮汕地区,瓷器作坊往往和嵌瓷工匠密切配合以烧制各种色彩的低温瓷器。这些瓷器复由工匠精心剪取,形成镶嵌所需的瓷片,再以粘合剂将瓷片拼制成局部构件,最后将构件组合出各种表现民俗、民间故事或祥瑞喜庆主题的图案或塑像。大寮嵌瓷和普宁嵌瓷是潮汕嵌瓷的突出代表,大寮嵌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潮汕风格为主,兼有闽南特色;普宁嵌瓷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可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

能干的鞋子
跳跃的水壶
2025-11-11 07:11:07
嵌瓷[qian ci]

剪瓷雕亦称嵌瓷、剪黏为流行于广东东部潮汕地区,中国福建南部、、台湾西部和越南等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属瓷片拼贴的一种,以颜色鲜艳、胎薄质脆的彩瓷器(如碗、盘、壶等)或残损价廉的瓷器为原材料,使用粗钳、铁剪、木锤、砂轮等工具将其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一的细小瓷片,进而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和山水等,并装饰于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檐角、照壁、墙面和门窗框、门窗楣等部位。潮汕地区和越南的剪瓷雕用途还不限于建筑物外部装饰,例如潮汕地区亦应用于工艺挂屏,摆设于客厅、佛堂内,越南应陵中的启成殿内部以剪瓷雕装饰。剪瓷雕的题材以吉祥如意、福禄寿喜和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其工艺兼具绘画的色泽感和雕塑的立体感,并可长年经受日曝雨淋、海碱侵袭而不褪色。

柔弱的大象
欣慰的翅膀
2025-11-11 07:11:07
1.石雕\`&]gdwh`*\=.Com.Cn

石雕在广东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香港、澳门、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最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婉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南越王赵昧墓,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最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2.6吨。墓中出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及两件青玉圆雕舞女、l件浮雕卷云纹的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龙虎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平,可见南越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工艺。在南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等。说明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gdwh`*\=.Com.Cn

石材坚实,耐风化,因而,在岭南建筑中,除了石塔、石桥、石坊、石亭、石墓,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构件和装饰上。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作为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梁枋、井圈等;二是作为建筑物附属体的石碑、石狮、石华表以及石像生等;三是作为建筑物中的陈设,如石香炉、石五供等等。\`&]gdwh`*\=.Com.Cn

广东石雕工艺以粤东见佳,以潮州石雕见精致。潮州开元寺大殿围廊唐代石栏板,与潮阳灵山寺唐大颠祖师墓塔须弥座束腰石刻风格皆典雅凝朴。开元寺内的唐代石经幢,为国内罕见的唐代大型石经幢。潮安宋代王大宝墓前石像生石武将高达2.33米。威风凛凛,石狮高1.46米,昂首挺胸,造型夸张。潮州明建凤凰塔塔座珍禽瑞兽石浮雕表现手法仍呈浑厚简洁之风格。至清代,潮州石雕风格为之一变,由浑朴变为精致,由浅浮雕为主改进为深浅浮雕与透雕结合,工艺水平大为提高,饲堂、府宅、会馆争以石雕竟奇巧。今存于广东民间工艺馆的清未潮州石雕老鼠荔枝葡萄石雕,为建筑物上构件,高78厘米,青色花岗石雕成,以深浅雕结合,雕出一群老鼠在荔枝、葡萄丛中偷吃果实,老鼠动态各异,生动有趣,葡萄藤蔓缠绕,技艺十分精湛。华侨陈旭年所建潮安彩塘镇丛熙公祠,耗资26万元,历14年功夫始建成,集中了石雕艺术之精华。公铜门楼设有一对大抱鼓石、一对石狮子,屋架为石质斗拱,梁枋两端为镂空石雕,以花卉虫鸟。人物走兽为题材。两条喷水柱磨制得光滑如镜。檐前垂花柱别出心裁地刻倒挂花篮,层次复杂,剔透玲珑。四幅贴壁石刻,分别以渔、耕、樵、读,花鸟虫鱼为题材,一幅之中,有土农工商25个人物,出没于山村曲径,穿插于亭台楼阁,神态各异,散聚有致,富有生活气息。其中匠心独运地采取了镂空手法刻成石网绳、石牛索,极尽工巧。潮州明清代所建石牌坊,多达110多座,仅太平路千余米之路段,便有47座,形体高大,工艺精致。\`&]gdwh`*\=.Com.Cn

粤中石雕,以石柱础、石坊、石狮为主。广州博物馆曾经展出过南汉石墩,座底方形,上部刻圆面,径约一米,环绕圆面刻出十数只狮子,首皆朝外,形象粗犷,艺术风格明显受西亚艺术影响。南汉主刘垄晚年“作南戴柱皆通刻镂础石,各置炉燃香,故有气无形”。如此巨大又雕刻生动之座墩,可以想见彼时建筑之宏伟和手工水平。光孝寺大殿后廊平台勾栏有13根砂岩望柱上保留了宋代石雕狮子,高45厘米,胸前围一宽广的绶带,中悬响铃,作凸胸蹲坐姿,前肢或踩绣球或抚弄小狮,姿势不一,毛发蓬松,尾巴长满茸毛,盘曲于后肢之下,其造型受北方影响尚深。镇海楼前存有广州明代最大的红砂岩石狮,这对石狮原置双门底前,民国元年(1912)拆城开马路,移至今址,高224米,连座通高2.86米。体态肥大,阴刻狮毛,头如蟾蜍,双耳尖耸,咧嘴露齿,威猛不足,温顺有余,十分古拙,民间艺术韵味甚浓。同属明代的揭阳仙桥郑氏家庙前石狮,已经显示出更多艺术加工的活泼姿态和精良的雕刻技术。狮身细长,轻抚幼狮,体态昂扬,呈优美的外轮廓曲线。清代岭南的石狮,已经形成特有的风格,形象装饰化,更具有浪漫色彩,较之北方石狮憨态可掬,少威严凶猛,多喜庆气氛。广州市人民公园内,有清顺治年间用肇庆星岩白石雕成的一对石狮,原为靖南王府之物,为高要工匠开凿。雄狮踩球;雌狮与胸前、后背各一幼狮玩耍。石狮高1.9米,立于1.62米高的石座上,很有气势。清巡抚公署内的一对星岩白石石狮,高度大小与靖南王府石狮相同,在圆雕的躯体上以深、钱雕及线刻,刻划出卷毛,整体造型浑朴有力,与后期一般岭南石狮的秀丽玲珑风格迥异。广东迎宾馆门前置一对清末石狮,系从天成路晏公街迁来,雄狮怀中抚抱一大彩球,口街彩带,肩挂一大串响铃,嘴口以三弯线刻划。雌狮右前肢抚着一只站立扭头欲跃的小狮及一蹲伏幼狮,情意亲切。这种法式,\`&]gdwh`*\=.Com.Cn

常见于晚清广东石狮。清代石雕之精雕细镂,线条流畅,密而不乱,精美绝伦,在今存华林寺前星岩白石塔之基座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广东各地存有一批饶有特色的古代石狮。南雄博物馆门前一对红砂岩雕凿宋代石狮,各高1.2米,形体修长,雄狮张口侧头左前脚踩石球,雌狮矜特慈爱,右前脚抚一小狮,神态生动,不落俗套,是宋刻珍品。龙川存有宋衙署内石狮子,高16米,身躯高大,线条粗犷有力。德庆学宫院内现有一对麻石狮,颜色黝黑,凸胸昂首,有南北朝雄健气概。现在清代石狮数目较多,吴川。佛山等处的石狮工艺精致,风格成熟。石雕也有其他动物形象。徐 闻前山圩可见古代石狗、石龟、石猴、石狮,以石狗数目为多且有特色,大者与人比高,小者如猫,或凶恶或温驯,无一雷同。石狗在雷州半岛农村几乎村村可见,多少不一,多者一村有一二十条,置于村口、树下、门前、天并乃至居民窗户顶部飘板上, 最早为宋代雕制,衍至当代,应是图腾崇拜遗制。\`&]gdwh`*\=.Com.Cn

石雕精品也见于其他品类。罗定分界镇于露出地面的石头上刻成0.97米直径的圆面,凿出8片覆莲花瓣,很可能是佛像石座。连平紫云庵旧址,存有13尊明代石雕罗汉像,雕工细腻,比例准确。肇庆崇趋塔、高州宝光塔、潮州凤凰塔塔基浮雕图案以及潮安三元塔各层塔心室藻井上的石刻浮雕图案,题材丰富,雕工精湛。兴宁学宫大成殿前御路石雕“游龙吐珠”,高浮雕游龙蜿蜒出人石壁,构思巧妙。饶平王饶古城城隍庙石雕人物浮雕,镇泽镇石井村石砌望柱栏板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图像浮雕,柘林镇天后官门上16幅花鸟图案石雕,皆栩栩如生。顺德杏坛镇逢简村明远桥栏板花纹及望柱上石狮形象,杏坛镇古粉村爱日桥栏板雕刻的龙凤牡丹及佛八宝等图案,均是精致的明代建筑装饰石雕。佛山孔庙红砂岩照壁,原置于“忠义第一社” 内,高2.62、宽2.27米,浮雕麒麟,刻制年代不详,古朴有神。德庆悦城龙母庙的门楼、牌坊、栅门以及内庭,遍饰石雕,被誉为石雕艺术的殿堂。山门、香亭的清代皤龙花岗石柱,采用深雕和透雕工艺,盘龙鳞甲毕具,口中珠滚,轻灵通透。龙柱之巨者,当数现存佛山博物馆院内改装为华表的龙柱。原置社亭铺药王庙,高 17.8 米;柱础直径0.9米,花岗石质,高浮雕,部分镂空,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谓其“非近世工匠所能造”。客家祠堂前较为常见的是石刻旗杆,平远黄畲乡南龙村之清代花岗石楣杆,通体浮雕黄龙盘缠而上,柱顶作清代官帽式,高达15米。石华表较多见于墓道、祠庙之前。广州仁威庙前、南海神庙内、黄花岗烈士陵园墓道,均置有石华表,刻制时间在清代至民国,浮雕盘龙,腾云喷水,艺术性极高。建筑构件的石雕,除了石柱,还有石梁机石栏板、石基座以及石柱础等。岭南庙堂的石栏板及须弥座束腰雕刻,由唐至明代,风格均较粗犷简朴,到清代也一变为繁褥精致,以广州陈家调之栏板、南雄广州会馆之大门次间月梁之装饰为典型。石柱础造型各异,有方形、圆形、亚字形、八角形、六角形,也有覆缸形、腰鼓形、花篮状等,充分体现了岭南工匠的创造力。\`&]gdwh`*\=.Com.Cn

\`&]gdwh`*\=.Com.Cn

2.木雕\`&]gdwh`*\=.Com.Cn

岭南木雕作为工艺品出现,始现于广州两汉前期汉墓出土的木船模型和划船俑。木船涌以圆木加工,寥寥数刀,已经能够很立体地表现出人物脸部眉眼、鼻、两颊,传神勾勒出划船人弯腰用力之态势。表现出岭南先民木雕工艺的功力。\`&]gdwh`*\=.Com.Cn

广东木雕分为广州木雕和潮汕木雕两大流派。广州木雕以实用为主,主要用于建筑饰件(花衽、花罩、门窗)和红木家具。主要产地为以广州作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及西江流域一带。潮汕木雕以金漆木雕最为出名,主要用以装饰厅堂、神龛座件、橱柜门饰等。祠堂、会馆、庙宇及府邪的梁架封檐板,都是广州木雕和潮汕木雕重点装饰的部位。\`&]gdwh`*\=.Com.Cn

潮汕木雕始兴于唐,发展于宋明,盛行于清。现潮州开元寺内,挂有唐代木鱼,宋代政和四年(1114年)本龙(悬挂铜钟用)。明代,潮州府衙正门镇海楼上有三套栏杆,共计108根木柱的望柱上刻有木雕小猴108只,形态各异。镇海楼后被焚毁,府楼猴难逃其厄,现仅存3只。1只由省博物馆收藏。2只由潮州市博物馆收藏,一双手抱膝,闭眸沉思;一左手搂膝,右手挖耳,活泼逼真。今藏广东民间工艺馆的清代潮州红漆木雕香炉罩,连座高35.3厘米,呈正方形,罩的三面及底座雕刻非常精细,有一面为将军与王爷狩猎图景。罩的四边分别精雕“松鼠菩提、“鸣蝉葫芦”、“蝙幅南瓜”等纹样。底座四边望柱雕有狮子、莲花,围栏镂雕各种花鸟。纹饰细致复杂,多种技法娴熟结合,在有限的范围内精心布局复杂的场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明代以后,在原来基础上兴起潮州金漆木雕。金漆木雕分为深、浅浮雕和通雕、圆雕,注重采用多层镂空技术,与浙江东阳木雕并称中国二大木雕品种。今存于开元寺内的明代金漆木雕千佛塔,高2.58米,采用圆雕手法,六角七层,层层有佛像,塔基刻有唐僧取经故事,细腻精彩。清代潮州木雕鼎盛,乾隆年间,庙宇相堂遍布潮汕各地,栋梁牌匾、门窗家具,尽如雕饰,潮州城南堤外青龙古庙梁架装饰半边蟹篓,相传为著名木雕艺人黄开贤所作。晚清金漆木雕精品,当数潮安彩塘金沙乡的资政第、潮州义安路铁巷的已略黄公祠。已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年间,其正厅门楣、主座、头进屋架,满饰剔透玲政的金漆木雕,题材有狮、龙、凤等祥瑞动物,又有历史故事,如“铜雀台”。“涨羽煮海”、“水淹金山寺”等,斗拱刻成飞凤,似将屋梁举起腾空而去,雀替刻成连枝花卉透雕。千姿百态,既美化整体,又起了穿插勾连撑架的建筑功能。横梁上施以金漆画。整座梁架成为一件层次丰富、金碧辉煌的大型式艺品。\`&]gdwh`*\=.Com.Cn

潮州金漆木雕作为建筑装饰和摆设,其特点是通透、华丽、精致。今存于潮州博物馆内有《水族图》缠罩,反映了以水为题材的地方特色,充分地利用了透雕的表现能力,在水草、荷花之间,鱼、龙虾、蟹、螺,或游戈、或潜行、或爬动,生气勃勃。藏于潮州博物馆内的木雕挂屏,采用通雕手法,在高约60、宽约38厘米的画面上,仅人物就有45人,场面复杂,层次分明,极力渲染欢乐气氛。浮雕《湘子桥图》,在两幅各高约54厘米、宽32厘米的木板上,独具匠心地刻出“十八梭船甘四洲”的湘子桥全景,桥上亭阁、镇水锉牛、东门城楼,尽收其中,还有神态各异,身份不同的25个人物,显示了潮州艺人善于在方寸之中布局,充分利用深浅浮雕、通雕等技法表现丰富层次的景物。故事的技巧特色。神器装饰是金漆木雕地方色彩特别浓郁的一个传统门类,藏于潮州博物馆的清光绪年间金漆木雕神轿,高工1.1米、宽0.8米,由近百块金漆木雕小品构成,有轿围屏、交椅围、中盘、下盘、轿脚狮和花牙等。雕刻内容有博古图、水族图、水淹金山寺、八仙过海等,最高处刻双龙抢宝图案。藏于广东民间工艺馆的潮州金漆木雕神亭,高 2.1米、底部 80见方厘米。为游神时所抬的神器。重檐歇山顶建筑模式,自上至下装饰满各种图形,突出《封神榜》中的姜子牙、黄飞虎、雷震子、托塔天王等戏剧性情节和人物。藏于潮州博物馆的清光绪年间神龛,高达3.25米、宽1.78米、深1.25米,由80多块金漆木雕和20多幅磨金漆画装饰,灿烂辉煌。\`&]gdwh`*\=.Com.Cn

广州木雕一开始较为擅长于圆雕人物。1950年在广州光孝寺三宝佛腹中发现唐代木雕罗汉像,体形肥硕,面部丰满,微笑和蔼。用琉璃珠镶嵌眼球,长耳垂肩,盘腿跌坐。绿衣朱裳,衣服纹褶轻快而富于弯化。左手捋衣袖,右手上举打手势,可惜已残缺。同时发现的唐代木雕信上像,造型特点类罗汉像,眼珠也是镶嵌琉璃球,闭嘴张目,昂头看天,右手抚股,母指轻触肚皮,若有所恩,左手已缺。线条简练富表现力,造型富有生活气息,反映出当时的技巧已相当成熟。现存于曲江南华寺的360尊北宋木雕罗汉像,从像上所刻铭文,可见这批木雕罗汉像是雕造于广州。其艺术成就十分卓越。木料多采用柏木,也有楠木、樟木或檀香木的,每尊造像都是用整块木坯雕成,高度在49.5~58厘米之间,直径23.5~28厘米。每尊佛像都是底座和坐像组成,在这有限的范围中,设计出姿态不同、生动传神的罗汉形象,不仅坐式、手势变化多样,而且长幼肥瘦,形貌各异,神态不同,肌肉、衣纹富于质感,可以看出是与光孝寺三宝佛腹发现的唐代木雕罗汉像一脉相承的。明清以后,广派木雕向建筑装饰和家具陈设上发展。广州陈家祠内头门黑漆雕花梁架承檀,头门后柱间设4扇抽木屏门,双面镂刻渔樵耕读及历史故事,主体建筑聚贤堂内12扇柚木屏门双面镂雕历史故事,后进5间中堂和两侧3间厅堂均有大型花罩,雕刻均十分精美。广州城隍庙,前廊梁架做工尤为精细,承托卷棚檩子的异形斗拱、墩木、梁枋出头等构件雕有姿态生动的戏曲人物、编幅、寿字、鳌鱼及卷草纹饰,梁枋出头上以木雕狮子身背异形斗拱,别具一格,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饰件,也有不少木雕佳作。广派木雕也有金漆木雕。广州仁威庙的头门梁、杭、驼峰、雀替,均做成木雕工艺构件,正殿承托梁架的驼峰,斗拱,支撑梁檩的叉手、托脚等砍削得精细、别致,驼峰分别雕成梅雀、麒麟、龙门等吉祥纹样;遍施月梁、明间两金柱间的跨空枋,雕有八仙等人物;所有的梁枋底部雕有花纹,连檐板都雕刻有精细的戏曲人物故事。木刻均施金彩。清代广派木雕在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十分流行。用于亭台楼阁、厅堂的装饰,主要有花衽、花栏、门廊、花罩、挂落、梁枋、檐板、花舫(紫洞艇)、神台、门窗、藻井、屏门等。内容包括人物故事、鸟兽花木、博古书画,无所不有,尤擅长于表现菩提缠竹、玉兰紫藤等网络复杂、图案新颖,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题材、佛山祖庙庆真楼荔枝挂落,一颗颗累累荔枝果实,悬挂在翠叶丛中,宛若置身荔枝园中。清末光绪年间,广派木雕以“三友堂”最有名气,原由许、赵、何三位木雕师傅合伙经营木雕,后分为广州“许三友”、佛山“何三友”和三水“赵三友” 三处,其风格粗壮豪放、夸张洗练,刀法利落,不易损坏。广派木雕盛期代表为佛山装饰木雕。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加木雕行会的有18家,宣统二年(1910)全行业聚会包括学徒在内木雕工人有148人。民国初年,佛山较著名的木雕店号有广华、成利店、聚利、恒吉、三友堂、泰隆、合成等。传世的主要作品今集中于祖庙博物馆内,如清代黄广华造漆金木雕大神案、金木彩门,成利店造漆金木雕大神案,泰隆造三山屋木雕龙首六角宫灯、大屏风、万福台等。万福舞台的隔板最为辉煌,木雕共六组,均装置于分隔前后台的隔板上,内容为八仙、三星拱照、降龙、伏虎、大宴铜雀台等。全部漆金,雕工豪放,刻划传神。祖庙三门的前檐花衽,长31.3米,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泰隆造共分14段,均雕刻人物故事。三门后檐花衽为聚和造,规模不及前檐而雕刻颇精,内容为郭子仪祝寿,是多层高浮雕。黄广华造金木雕大神案,长3.3米,宽1.3米,正面神龛式多层楼空金漆木雕,共雕刻人物126个,上层为荆轲刺秦王,下层为李元霸伏龙驹。下层场面中还雕刻了几个戴高礼帽,身着燕尾服,被打翻在地和跪拜献表的洋人。神案背面为松鹤延年大幅木刻,黑漆描金。神案两侧金漆高浮雕侏儒托瓶,所雕侏儒形象为洋人。黄广华造的金木雕彩门,通体雕刻人物故事,中段赵美容伏飞熊,也有外国侵略者被打翻在地的场面。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 \`&]gdwh`*\=.Com.Cn

\`&]gdwh`*\=.Com.Cn

3.砖雕\`&]gdwh`*\=.Com.Cn

近海地区,因砖质易受海风腐蚀、风化,故砖雕较为少见。广州附近及西江、北江流域中游则较为常见,多用于门额、埠头、墙头、栏杆、神龛楣边、天井照壁及通花漏窗。\`&]gdwh`*\=.Com.Cn

砖雕按技法分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按规模分组合砖雕(先单个注模,然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和单块砖雕。组合砖雕一般用于墙头、柱头、照壁等大面积的装饰,大者需数百块砖雕组成。单块砖雕则常镶嵌于神龛边框或相饰、座饰等处,多为花卉鸟兽之类的图案。在岭南出土的汉墓砖有花纹纹饰,晋徒有铭文,这些多为模印;也有少数划刻。广州出土的太原王夫人墓志铭,刻于隋大业三年(607),可以视为砖雕的滥题。海康元墓出土线刻砖,有神祗、动物,已属艺术创作,但人物形象较为呆板,这大概与刻划的对象有关。而作为有深浅层次的砖雕相传始于宋代,这一时期中原砖雕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从墓室饰砖可以看出,但岭南现存建筑物上砖雕最早为元代雕制。初时只为浅雕,人物形象不大突出。番围石楼镇善世堂大堂正面左右的两侧墙上,各有一个砖砌的镂空大花窗,花窗四边镶有人物、花卉图案的砖雕组群,是保存较完整的明代砖雕组群。现置佛山祖庙郡马梁神牌坊,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所建的4柱3楼牌坊。正楼、次楼为砖雕砌建,刻有花鸟、人物、花卉,形象简练,刀法生动,反映佛山明代砖雕已达到较高水平。广州钟落潭曾氏大宗祠大门墀头砖雕,祠内石牌坊上嵌5跳卷叶形砖雕斗拱,为清乾隆年间所制,是砖雕中较早之实物。岭南砖雕当推陈家祠正面墙头6幅大型砖雕为著称。每幅高度2米,宽度约4米,由质地细腻的东莞青砖精雕细刻拼接而成,主要内容为聚义厅、刘义庆伏龙驹,也有瓜果藤蔓、书法条幅。陈家祠砖雕出自南海、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廷、陈兆南、梁澄、梁进等著名民间艺人之手。佛山祖庙砖雕规模也较大,分别设置于钟楼和鼓楼北侧墙壁,都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郭连川、郭道生合作雕刻制品。两套作品的规格大小、制作手法和风格一致,各高1.82米、宽2.6米,内容分别为牛皋守房州和海公大红袍。较之北方砖雕的粗扩、浑厚,广东砖雕显出纤巧、玲拢的特点,采用精制水磨青砖为材 料,往往雕镂得精细如丝.习惯称之为“挂线砖雕”。雕刻手法多以阴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穿插进行,精细者可达七八层,造成景致深远的效果,雕成的花卉枝叶繁茂,形如锦绣。戏曲人物衣甲清晰。在不同时辰日光照射之下,还能呈现出黑、白、青灰等不同色泽,高光部更烟烟生辉,画面富于起伏变化。\`&]gdwh`*\=.Com.Cn

\`&]gdwh`*\=.Com.Cn

4.陶塑\`&]gdwh`*\=.Com.Cn

在英德、始兴、南雄和南澳等地的原始社会遗址发现广东最早的陶器,距今约7000~8000年,是红褐色或黑褐色的夹砂粗陶。有了陶器,即使是日常用具,也有造型艺术的要求、距今5000—6000年前,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贝丘及沿珠江口的沙丘遗址出现了彩陶,反映了制陶工艺的进步。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窑,在曲江、韶关、始兴、兴宁、普宁等地仅有发现,陶器表面的花纹装饰已相当美观,多用陶拍加工出各式各样的几何形花纹。屹今发现的最早的陶塑艺术作品,见于增城西瓜岭战国早。中期遗址,出土有陶鸡和陶马。前者高10厘米、竖冠睁目,颇为神气;后者残长11厘米,头脚已缺,仍可见鬃毛纷披的矫健体姿。在深圳、香港也发现有这一时期陶塑动物残件。至西汉前期墓葬中已见有陶制犀角、象牙模型,最大的陶象牙长49厘米,陶犀角长17厘米,底均挖空呈喇叭形。出土的这一时期陶壶铺首,兽头眼、鼻、耳、置免造型有较多的变化,装饰性很强,其源可能出于仿岭北传人的青铜器。西汉中期墓出土有陶灶、井、仓、屋模型。西汉后期墓出土有双狮形座、虎子及猪、牛、狗、鸡、鸭等模型。这些都是陶塑的早期作品。东汉后期陶井模型,井亭攒尖顶置有张翅昂首之鸟,是最早附饰于建筑物的装饰性陶塑。广州光孝寺出土的南朝莲花瓦当,花瓣两层,每层8瓣,花瓣莲蓬丰满、规整而不失韵气生动。中山五路出土的唐代兽头砖,造型可与唐长安大明宫出士兽头砖媲美。这些都是屋顶建筑构件,有很强装饰艺术性。从一开始,陶塑对建筑物装饰的部位就在屋脊上,与陶制件不怕雨淋日晒的特性有关。陶塑瓦脊,主要流行于粤中地区的庙堂上,清代至盛。佛山祖庙共6条陶塑瓦脊,分别在三门、前殿、前殿两廊,大殿和庆真楼的屋顶上,以石湾文如壁造的三门陶塑瓦脊为长,长30米、高1.8米,正面各段内容分别为舌战群儒、姜子牙封神、甘露寺,塑有人145个物;背面为郭子仪祝寿,塑有149个人物。其他各脊陶塑也均为双面,内容有哪咤闹海、穆桂英挂帅、天官赐福、鹊桥会等。岭南陶塑瓦脊以广州陈家祠最为壮观。各进厅堂、连廊、通巷之屋脊上遍饰陶塑。厅堂上的瓦脊两边巨大的鳌鱼、狻猊、凤鸟令人注目。聚贤堂上之陶塑最长,长27米,高约3米多,饰以尉迟恭金殿争帅印、群英会、桃园三结义、郭子仪祝寿等场面。亭台楼阁高低相望,背景又有瀑布、山陵,两面各塑大小人物、动物300多个。陈家祠陶塑系石湾文如壁店造。文如壁是顺德人,康熙年间石湾陶塑名工,其子孙沿用老字号设店,光绪年间广东各地不少建筑屋脊瓦脊都有文如壁店作品。陶塑瓦脊极为富丽,现存还有德庆悦城龙母祖庙、三水胥江祖庙、东莞埔心村康王庙、顺德大良西山庙等处。东莞康王庙修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屋脊陶塑的108个水路好汉陶塑栩栩如生。屋脊陶塑之饰不止见于粤中。清代重修揭阳榕城北帝庙屋脊陶塑背景之楼阁亭台高达三层;现时改成粤东风格的船形脊,尽失当日风采。粤中陶塑瓦脊具有的特点:一是突出人物在场面中的主体位置,“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而楼台也极似戏曲中的背景,只简化到主要特征。人物头部比例较大,动作较大,脸部用不上釉的黄赤色土塑成,喜怒表情明显,上部一般外倾。二是色彩鲜艳,在太阳底下闪耀釉光,经过雨水冲淋之后更加鲜丽。总之,适于远观也可近赏,使庙堂有一种浓缩历史的感觉,所塑题材为百姓喜闻乐见而有亲切感,使庙堂与民俗更为接近。\`&]gdwh`*\=.Com.Cn

比陶塑更为高级的有琉璃脊。广州沙贝名贤陈大夫祠牡丹花琉璃花脊,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英华店造,是广东现存最早的琉璃瓦省之一,花枝唯妙唯肖。\`&]gdwh`*\=.Com.Cn

\`&]gdwh`*\=.Com.Cn

5.灰塑与泥塑\`&]gdwh`*\=.Com.Cn

发塑在民间又称灰批,是用石灰、麻刀、纸浆和铁丝等塑制而成的饰件。常用于脊饰和檐下、门楣窗框等部位以及亭台牌坊构件。灰塑可作成多层次的图像、浮雕和单体圆雕,涂上鲜艳的色彩后,艺术效果接近陶塑,而制作更为方便,因而在明代广东各地的建筑物已多有运用,清代更为普遍流行。也以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悦城龙母祖庙等处的灰塑为出色。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的佛山祖庙褒宠牌坊,是现存有发塑雕饰的较早期作品。始建于明代的顺德大良西山庙饰有大量造型生动的灰塑。陈家祠屋脊灰塑累计总长225米,高度平均为0.9米,规模之大为岭南地区之冠。灰塑除了人物、花卉图案造型以外,还常见有几何纹样饰以屋脊、檐下等处。如肇庆苏氏宗词的万字回水纹灰塑、德庆院芳莫公桐的正脊获纹灰塑以及惠东平海古城明代民居屋檐下的几何纹灰塑等。\`&]gdwh`*\=.Com.Cn

\`&]gdwh`*\=.Com.Cn

6.嵌瓷\`&]gdwh`*\=.Com.Cn

这种装饰流行于粤东一带,俗称“聚饶”、“贴饶”或“扣饶”,为罕见的地方工艺,创始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初时只是利用碎陶片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鸟图案装饰。清末,随着陶器生产技术的改进,瓷器作坊为嵌瓷工艺专门烧制低温瓷碗,彩以各种颜色,供剪裁镶嵌成平贴、浮雕或立体的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装饰于唐宇、祠里、亭台、楼阁和民居的屋脊、屋檐、门楼和照壁上。制作的方法,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成灰浆,钳剪彩色瓷片镶在灰泥表面,拼接成各种图画。立雕要用铁丝先扎好骨架,用灰浆塑好堆成,再以瓷片嵌贴面成。\`&]gdwh`*\=.Com.Cn

潮汕嵌瓷坚实牢固,经风雨而不褪色,层次丰富立体,色彩绚丽斑斓,尤适于表现花鸟人物。在塑造题材上,多以吉庆、祥瑞为表现内容。通常在屋脊正面饰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脊头屋角以戏曲故事人物为立塑,尤其是武将袍服更显嵌缀之工细。照壁上的嵌瓷,常见的有麒麟、仙鹤、梅鹿、狮象、龙虎等。清代,潮汕民间嵌瓷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上,不但流行于潮汕地区,还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泰国曼谷的郑王塔,就是一件巨型的嵌瓷艺术品。潮汕地区古建筑上原有嵌瓷装饰现已几乎荡馨。近年一些修复的庙宇、亭阁也采用了嵌瓷工艺,使这门民间建筑饰工艺以

搞怪的铅笔
丰富的路人
2025-11-11 07:11:07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其成品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的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明中叶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出现,清中期,随着清代瓷艺的迅猛发展,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瓷板画越来越走向兴盛。嵌瓷屏风无论是围屏、插屏还是挂屏,都经常会见到上边镶嵌有装饰意味浓厚的瓷板画。品种非常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等。绘画、纹饰内容涉及面也很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翎毛、鱼藻、吉祥图案等,几乎无所不包。今天,我们说一说王大凡大师的瓷板画。

王大凡是将国画艺术和诗、书、画、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杰出代表,其传世的近千幅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结合的艺术风貌。如果说他早年的作品用画笔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他中年的作品就是传达一种禅意,晚年的作品则表达了一种精神境界。中国画大师林风眠,潘天寿、周昌谷、吴山明等称王大凡是一位艺术修养极高的“陶瓷文人画大师”,如果不是当时景德镇环境闭塞,缺乏宣传,大凡先生人物画艺术造诣可以与海上大家相媲美。下面是我有幸见到的王大凡的一组瓷板画,在这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此组三幅瓷板画,长:34cm,宽:22cm。观察这组瓷板画可以看出作者用笔用线的遒劲,似传统线描法中的高古游丝描、铁丝描。单看画的风格,是朴拙,厚实,圆润,章法别致的。人物脸部刻画非常细腻,善于运用明暗变化,使人物层次感更强。背景的葱郁林木,颜色变化层次明显,笔法一丝不苟。此组作品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据了解,2011年5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以920万元成交。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4屏)以2242.5万元人 民币成 交,刷新八友瓷板作品的价 格新高。同年保利秋拍中,“王琦、汪野亭民 国重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六件)”以3277.5万元再次刷新瓷板画的成交纪录。

淡定的黑米
忐忑的羊
2025-11-11 07:11:0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要是想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下来可不是那么的容易的,那要看是不是真爱,还要看自己有没有那个毅力了。其实我还是蛮佩服自己的,从高中开始接触足球,大学开始进入院队,不知不觉我已经坠入贼坑好多年了,可是我还是非常庆幸入了这个贼坑的。几年来,坚持下来不容易,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那么简单,只有自己经历过才知道过程是多么的困难,光是每天起早贪黑的训练就有好多的人坚持不下来退出的。就在最近,我也发现一个坚持用圆珠笔作画的青年迅速火爆了朋友圈和微博,而且一画就是五年的光阴,我也是极其佩服这种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很长时间的人。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圆珠笔不像铅笔可以涂涂改改,必须要一笔到位,可想他在初期遇到多少的困难,但贵在毅力,它坚持了下来,这种大神是需要用来顶礼膜拜的。哈哈!

这种大神是比较少见的,但恰巧我身边正好有这么一位大神,说他是运动型的全才也不为过。他篮球打得超棒,是院队的主力,足球也踢得非常好,也是院队的主力,还是校队的主力,身体素质超级棒,每次打篮球比赛或是踢足球比赛的时候,他都发挥超级出色,圈粉无数,话说我是不是也应该被圈粉了呢?话说这种大神还是少点的好,不然让我们这些人还怎么活啊!哈哈!